⑴ 生孩子時嬰兒在肚子里憋久了會不會造成先天性白內障
你好,這個是不會的,但是白內障發生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因素、孕婦有糖尿病活甲狀腺機能不足、孕婦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抗生素,懷孕前3個月宮內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⑵ 胎兒在媽媽肚子里時,作息時間是否會與媽媽一樣
引言:很多懷孕期間的寶媽都想知道,胎兒的作息時間是否會與自己的作息時間是一樣的。其實很多胎兒的作息時間是跟媽媽一樣的,但有的胎兒比較活躍,會在媽媽睡覺的時候活動很厲害這樣的寶貝與媽媽的作息時間又是不同的。所以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胎兒與媽媽的作息時間是否會一樣。
因為寶寶在肚子裡面發育,不知道白天還是黑夜,所以他對於白天黑夜是沒有感覺的,當寶寶活動的時候就代表他正在我白天當寶寶安靜的睡覺的時候,就代表他正在過黑夜,所以寶寶的活躍程度就是他的作息時間,有的寶寶的作息時間跟媽媽是吻合的,但有的寶寶卻十分有個性,有自己的作息時間。
⑶ 能不能通過某種辦法讓嬰兒在母親肚子里呆一年甚至更久
相信現在還沒有這種辦法,就算有也不應該用。瓜熟蒂落是自然規律,不應該為了一己私慾去改變,況且還沒有能力改變呢。
相反,過期妊娠的危害挺大的,所以孕媽媽要在接近預產期之後就要注意觀察胎兒有沒有要出來的跡象,如果已經到了預產期,胎兒還沒有發動,孕媽媽一定要增加產檢的次數,最好每兩天檢查一次。如果超過41周胎兒還沒有發動的話,孕媽媽就要住院待產了,最後是否能順產還是剖腹產或者是繼續等待都應該由專業的醫生說了算。
我是懶媽媽,一個二胎寶媽,多平台原創作者,混跡於育兒圈多年,專注於孕產,育兒方面的解答,關注我了解更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
⑷ 胎兒五個月在肚子里會干什麼啊
你好!真是恭喜你要做媽媽了!首先-- 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稱為胎動。胎動是胎兒在子宮內情況良好的表現。正常妊娠18-20周,孕婦可以感到胎動,每小時3-5次,妊娠的周數越多,胎動越活躍,但妊娠的末期胎動減少。一般孕28-32周後胎動達到高峰,38周後胎動逐漸減少。胎動在上午8-12點比較均勻,下午2-3時最少,以後逐漸增多,晚上8-11時又增至最高。 胎動是了解胎兒在宮內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胎動可以了解胎兒在宮內的情況,胎動減少是胎兒宮內缺氧的一種信號。胎動減少常見於胎盤功能減弱、胎兒宮內慢性缺氧,是胎兒宮內窘迫的重要指標。胎動完全停止後,24-48小時內胎心也會消失,因此孕婦要注意這一點,發生情況及時到醫院,以免貽誤搶救時機,但是胎動過頻往往是胎動消失的前驅症狀,也應予以重視。 孕婦從懷孕7個月就應該開始數胎動,這是孕婦在家中自我監測宮內胎兒安危情況的的最可行、最簡單的的辦法。胎動監測的辦法:從妊娠七個月開始至臨產前,每天早、中、晚各觀察一小時,將三個小時的胎動總數乘以4,即為12小時的胎動數。正常胎動數12小時內30次左右,若下降至20次以下,或每小時小於3次,說明胎兒宮內有異常,應立即到醫院檢查。 什麼時候開始能感覺到胎動? 胎動是指准媽媽感覺到腹中胎兒的活動。一般來說,在懷孕8周末時,母體內的胎兒就已經初具人形,包括四肢也有了雛形,但還沒有活動能力。所以孕婦往往覺察不到,只有在B超下才能見到胎兒的活動,包括呼吸運動。 到了孕12周末,胎兒肢體基本發育完善,此時胎兒至少每13分鍾就會有一次胎動。他們的小手、小腳、小腦袋還有小身體,都能在媽媽的子宮里活動自如,像個小精靈,開始慢慢感觸外界的刺激,做出自己的反應。但這時的活動十分微弱,一般母體都難以察覺到。 直到孕16~20周時,胎兒四肢的活動力逐漸增強,孕婦才能感覺到胎兒在腹內的活動。經產婦大約在懷孕第16~18周便能感覺到胎動,初產婦則因為沒有懷孕的經驗,所以胎動初覺的時間會比較晚,大約在18~20周。開始時動作可能很輕,感覺起來像魚在游泳或翅膀在舞動一般,常被誤以為是消化不良、脹氣或飢餓,但那種特殊的感覺,會給准媽媽帶來相當大的震驚和喜悅:寶寶在肚子里活動了!如果到懷孕5個月還沒有感覺到胎動,就需要去醫院檢查胎兒的發育情況了。 孕期中的胎動變化 在整個孕期中,胎動的變化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再從多到少。有報道稱,孕18周時,胎兒每天大小運動平均206次;到孕28~32周時達到高峰,每天可達570次:自32周之後,胎兒逐漸占據子宮的空間,其運動明顯受到限制。雖然受到限制,偶爾還是會發出用力的一擊。當胎兒的頭部撞在骨盆底的肌肉時,你會突然覺得被重重一擊。 胎兒除了為鍛煉及協調成長中的肌肉而運動外,還會可能正在變換姿勢,或因你的坐姿或站姿令他感到不適而移動。當然,也許寶寶只是想換個位置以方便自己快樂地吸吮手指頭呢。 到分娩前期,胎動減少至每天280次左右,這是因為晚期羊水減少,胎兒活動空間縮小,以及胎頭下降到骨盆之故。不過,准媽媽並非對胎兒的每次活動都能感受得到,只有胎兒活動持續20秒以上才較易被察覺,輕微的活動是感覺不出來的。因此,實際上在白天12個小時內,准媽媽能感覺到的通常只有30~50次左右。 胎兒在母親腹中活動的姿勢是多種多樣的,他會舉手、踢足、伸腿、扭屁股、上下竄動、左右搖擺等等。 胎兒的活動還有一定的規律,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測定會有不同。通常上午8~12時胎動比較均勻;清晨、午後2~3時,胎動最少;晚上6~10時,胎動最為頻繁。同時,胎動還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口向,如果孕婦服用了鎮靜安眠葯物,或吸煙後,胎動次數會減少;相反,孕婦情緒激動、強烈的光線、巨大的聲響或觸摸孕婦的腹壁,都會刺激胎兒,使胎動次數增多,強度增大。當然,不同的胎兒個體間存在差異,有的胎兒比較「活潑」,而有的胎兒卻顯得「安靜」些。只要孕婦掌握了自己孩子胎動的規律,就能估計自己的寶寶活動是否正常。 PART2 准媽媽自測胎動 胎動反映胎兒情況: 胎兒在媽媽子宮里的活動,是反映胎兒發育狀況、營養狀況以及胎兒健康狀態的一種客觀表現。正常的胎動表示胎盤功能良好,輸送給胎兒的氧氣充足,胎兒生長發育正常。這是胎兒告訴媽媽的平安信號;同樣,通過異常的胎動,胎兒向媽媽傳遞著他正遭遇的危險。 孕婦堅持每天自己計算胎動的次數,感覺它的強度,可以以此來判斷腹中胎兒的狀況,在胎兒出現異常胎動時,及早發現問題、及時就醫,以減少胎死腹中的機率。 測算胎動的具體方法那麼,要如何得知胎動正不正常呢?從妊娠七個月開始至臨產前,孕婦每天早、中、晚各觀察一小時,一定要定時,不要想什麼時候計數就計數,也不是想計數多長時間就多長時間。那種想起來就計數,忘了就算數,有空就多計數幾分鍾,下一次有事時就少計數幾分鍾的做法是不正確的。 從胎兒開始動作到動作停止記錄為一次,將三個小時的胎動總數乘以4,即為12小時的胎動數。正常胎動數12小時內30次左右,若下降至20次以下,或每小時小於3次,說明胎兒宮內有異常,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如果每日3次計數有困難,可在每日臨睡前1小時計數1次,應大於3次,將每日的數字記錄下來,在產前檢查時給檢查醫生看。 在測量胎動時,孕婦宜取左側卧位,環境要安靜,思想要集中,為了避免誤差,每感到胎動1次取硬幣或鈕扣等物品作籌碼代替計數。 PART3 當胎動異常時 通過胎動可以了解胎兒在宮內的情況。當胎兒在子宮內缺氧時,比如過期妊娠、胎盤老化、胎盤血管栓塞或鈣化,使胎盤的血液供應受到影響;或臍帶受壓,臍帶纏繞胎兒頸部或體部,臍帶打結等都可以造成胎兒缺血、缺氧。 在於宮里的胎兒,當他開始缺氧時,會煩躁不安,通過激烈的胎動向媽媽發出求救信號,這時,劇烈的胎動往往會使孕婦感到不適甚至難以忍受。如果缺氧持續得不到緩解,情況繼續惡化,胎兒精疲力竭,胎動次數就會逐漸減少,強度逐漸減弱,最終完全消失。通常胎動完全停止後24~48小時內胎心也會消失。如果發現自己的寶寶不動了,可以拍拍肚子,讓寶寶醒醒,或喝點熱飲料(增加腸蠕動,給寶寶一些外部刺激)。如果這樣還是沒有恢復胎動,或者1~2小時都不動1次,就得趕快到醫院,請產科醫生查查寶寶怎麼了,千萬不可大意,以免貽誤搶救時機。
⑸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多待一天相當於外面幾天
胎兒在肚子里一天相當於外面幾天
為什麼說胎寶寶在肚子里待一天相當於外面七天?因為胎寶寶在肚子里吸收營養的速度比在外面快。還有研究表明,晚出生的寶寶成績更好,美國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將足月出生的嬰兒與推遲1至2周出生嬰兒的學習成績進行對比,足月出生的嬰兒大多在三年級的數學和朗讀測試中表現不錯,但仍比晚1至2周出生的孩子要差一些。孕晚期寶寶長的很快,盡可能的等瓜熟蒂落,寶寶自己出來。
在產房,一些有剖宮產指征的孕婦,有時候,會請求我們在固定的日子剖,特別是在9月份臨近的時候,為了趕上上學,有些父母,希望把本來9月份才分娩的胎兒提前在8月份出生。「讓胎兒在肚子里多呆上幾天,更好,何必著急讓他出來呢。」面對這些父母,我們都會勸說道。「可是,書上不是說,到了孕37周,胎兒就足月了嗎,什麼時候出生就都可以了。」有些孕婦振振有詞的說。的確,在婦產科臨床上,足月兒是指胎齡滿37周~42周(260~293天)出生的胎兒。在這時間段內出生的胎兒,體重基本上都在2.5kg以上。身長47cm以上,無任何畸形和疾病。身體各個器官都發育成熟了,完全可以生產了。
要生了有哪些徵兆10點
規律性宮縮:規律性宮縮跟我們的假宮縮是不一樣的,在分娩之前,肚子會忽然的緊綳起來,會感覺到一陣一陣的很有規律,而不是毫無規律的,只要感覺到規律性宮縮這就說明快要分娩了。
有規律陣痛:伴隨著規律性宮縮的是有規律的陣痛,剛開始的時候陣痛感會很輕微,而且間隔的時間會很長,隨著時間的過去,痛感會逐漸的增加,間隔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這個時候就可以判斷,有分娩的徵兆了。
宮縮感強烈:隨著時間的過去,這種宮縮的感覺越來越強烈,而且越來越疼,這個時候就說明真的快要生產了。
當子宮頸慢慢張開時,陰道會排出少量帶血的粘液。而少量淡淡血絲,孕媽媽們可以留家觀察一下,若鮮血超過月經量,並伴有腹痛,就應該去入院就診。
在臨產的時候寶寶開始往下移動從而准媽媽會有下腹下墜的感覺,出現此現象准媽不要驚慌,這正是在告訴你要生寶寶了哦!
臨產子宮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打開,因而陰道的分泌物隨之增多,一般為白色粘稠狀。陰道粘液增多准媽要注意,極有可能是寶寶要出生了哦!
准媽想要掌握臨產前幾天的徵兆就不得不說羊水劈裂了,這也是臨產的信號燈。為了讓胎兒出生子宮會逐漸打開,子宮腔內壓力也增大,引發胎膜破裂,從而羊水開始流出。
快要出生的胎兒位置會比較穩定,不會像以前一樣動來動去,因此准媽媽能感受到的胎動次數會減少,別擔心,這也是預示要分娩的徵兆之一。
快要生的時候准媽上廁所的慾望會更加強烈,因為胎兒開始往下移動,壓迫到了膀胱,因而降低了膀胱的儲尿量,因此尿意會增多。
因為子宮內神經支配的原因,腎區(後腰稍上方)會出現一種模糊的壓迫感,所以當胎兒快要出生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也是臨產前幾天的徵兆之一
⑹ 為什麼有老人說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時間越長越好
這是一個錯誤的說法。一些老人經常說胎兒在母親肚子里呆得越久越好,胎兒在母親肚子里呆的時間越長,孩子就越成熟,也就越容易喂養。豈不知,胎齡不應該超過40周,太長也有害處,不僅不好養,而且有害。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此,胎兒在母親肚子里不是越長越好。目前,孕婦過期一周,醫生必須做好分娩准備,如促進宮頸成熟、進行催產素激激惹(OCT)試驗、了解胎盤功能等,以免因過期妊娠造成巨大胎兒、肩難產和胎兒宮內缺氧,從而危及胎兒生命。
⑺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時間越長越好嗎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時間越長越好嗎?超過這個時間,對胎兒沒好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9月1日即將到來。為了讓孩子一年前上學,許多懷孕的母親希望盡快分娩。即使尚未到到期日期,他們也希望嬰兒可以早點出來。
無論如何,母親們仍然必須順其自然,堅持生育檢查,並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分娩。早產或晚產不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
親愛的母親,您的嬰兒何時出生?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台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⑻ 請問一下各位寶媽及專家,如果寶寶在肚子里得久不動你們會耽心著急嗎
如果孩子在腹中長時間的出現胎動消失就要考慮是不是胎兒停育的表現,還有就是胎兒缺氧也是會引起胎動減少的!當然也有時胎兒會暫時胎動消失而是正常的情況!
⑼ 寶寶在肚子里缺氧久了會怎麼樣有沒有危險啊
你好,胎兒缺氧容易發生胎兒窘迫,胎兒窘迫是一種綜合症狀,是當前剖宮產的主要適應證之一。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胎兒得不到足夠的供氧,引起胎兒生長遲緩、紅細胞增多症、胎動減少,甚至嚴重的胎兒窘迫,引起胎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