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寫詩怎樣才能快速學會
擴展閱讀

寫詩怎樣才能快速學會

發布時間: 2022-05-03 05:22:03

1. 如何學寫詩

學寫詩,首先就要多多看詩,由看到品,由品到析〔分析〕,最後才是寫。
我國唐詩文化源遠流長,所以不是「學寫詩可以慢慢來」,而是必須。
我建議,在寫詩之前,先試著就一兩篇詩文,寫一下自己的感受或隨筆,鍛煉自己的文字。多看一些古典文學,如紅樓〔裡面的詩詞十分好〕唐詩全集〔見多寫廣〕等。使自己的文筆多些古典韻味。
在寫詩時,要用詞大膽,富有想像力,卻又不失准確。例如「飛花如煙迷青雲」〔自己編的〕,你不能為了突出自己的大膽用詞與豐富想像,就來一句「飛花如雷迷青雲」。試問,花與雷有何可比?這不能突出你的文采,只能說明你的可笑。〔這里的你,不指樓主〕
至於藏頭詩,呵呵,我有一個竅門,告訴樓主吧。就是把每行詩句的第一個字都列好〔就是你要藏的字〕,然後往裡湊字,添韻,寫的倒也不錯。例如「願你幸福」:
願君年年吾心付
你儂我意結雙酥
幸花碧草描明月
福語喃喃邀紅燭
〔自己寫的〕
至於情詩,用詞再好,心中無感也不行。只要用情專注,與愛人心意相通,想寫好倒也不難。
說了這么多,最後補充一句,想學寫詩,對詩詞無愛是不行的。紅樓里,林黛玉教香菱寫詩那一段,你可以參考參考。

2. 如何學會寫詩

學寫詩,首先就要多多看詩,由看到品,由品到析〔分析〕,最後才是寫。
我國唐詩文化源遠流長,所以不是「學寫詩可以慢慢來」,而是必須。
我建議,在寫詩之前,先試著就一兩篇詩文,寫一下自己的感受或隨筆,鍛煉自己的文字。多看一些古典文學,如紅樓〔裡面的詩詞十分好〕唐詩全集〔見多寫廣〕等。使自己的文筆多些古典韻味。
在寫詩時,要用詞大膽,富有想像力,卻又不失准確。例如「飛花如煙迷青雲」〔自己編的〕,你不能為了突出自己的大膽用詞與豐富想像,就來一句「飛花如雷迷青雲」。試問,花與雷有何可比?這不能突出你的文采,只能說明你的可笑。〔這里的你,不指樓主〕
至於藏頭詩,呵呵,我有一個竅門,告訴樓主吧。就是把每行詩句的第一個字都列好〔就是你要藏的字〕,然後往裡湊字,添韻,寫的倒也不錯。例如「願你幸福」:

願君年年吾心付
你儂我意結雙酥
幸花碧草描明月
福語喃喃邀紅燭
〔自己寫的〕

至於情詩,用詞再好,心中無感也不行。只要用情專注,與愛人心意相通,想寫好倒也不難。

說了這么多,最後補充一句,想學寫詩,對詩詞無愛是不行的。紅樓里,林黛玉教香菱寫詩那一段,你可以參考參考。

3. 想學寫詩,該怎麼入門

第1步:確定寫詩的主題

在開始寫詩時,首選要選好你要寫的主題,到底是寫關於哪方面的,是關於工作、生活還是愛情題材的,這個一定要確定好,也是寫詩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第2步:選擇詩詞的類型

詩詞分很多種類型,是選擇古代詩,近體詩還是現在自由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一開始寫的作者,個人建議還是寫自由詩為妙,因為不用受那麼多的條條框框限制。

第3步:一開始從從模仿開始

要自己一下子自創一首好詩很難,所以可以先看看別人怎麼寫,分析他們的寫法,挑一首自己最喜歡的詩詞做分析,先分析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段落,字數,押韻,只有讀懂了這首詩,模仿或者再創作就不是很難了。

第4步:開始寫的階段

一切准備妥當,就是開始寫詩的階段了,先從第一句開始寫,反復推敲和思考,不過想到中間或者結尾的句子時也可以用本子記錄下來,中間實在寫不出來時,也可以再看看參考的詩詞加深印象,比結合自己要寫的主題,相信很快就會繼續寫下去,雖然這過程有點枯燥,但一定要堅持下去;

第5步:不斷修改,逐步完善

修改可以出現在創作的過程,也可以在結尾階段,寫好之後,反復閱讀或者打聲朗讀也行,同時思考有沒有更好的句子來替代這一句,或者這一句哪個詞用的不好,換另外一個相近詞表達會不會更好,不斷修改,盡量做到自己覺得很完善的程度。

第6步:完成發布,問別人意見

寫好之後,可以發給好友看,讓好友評論給意見,也可以發布在網路、空間、微博、等社交平台,讓更多的好友閱讀和評論,這也是很好提升自己能力的一個渠道。

4. 如何學會寫古詩

學習寫古詩第一步,掌握平仄。
不要相信「平仄格律是詩歌創作的鐐銬」這種懶人借口,平仄是漢字發音系統,我們平時說話就在用。而格律是一套近體詩的規范,你可以不學,也可以學而不用。但是你如果不會格律,不會近體詩,等於自動放棄了中華詩歌文化傳統中最高端文學體裁的欣賞,自動放棄了近千年來近體詩人浩如煙海的創作源泉。掌握近體詩的人在山頂俾睨天下,而不懂格律的人卻在山底徘徊,還要譏笑山頂的人不自由。
你以為你丟失的只是鐐銬,只是文字游戲,卻不知根本就沒有入門。
古體詩不講平仄,不講格律,大概押韻,相當於文言文版的現代詩。但是,古體詩最深處的東西就是當時代的古樸、古拙。我們在今天是無法還原那種古意的,即便是大量使用古詞進行堆砌,因為時空的不可逆性,社會文化的精緻化,今天的所謂古風剝去那些眼花繚亂的古詞,內核不過就是一些虛擬的、浮華的、自以為是的古裝電視劇的布景罷了。
可是平仄很難啊,有很多朋友會說。其實一點都不難,只是在這個近體詩已經不流行的時代,沒有人願意花心思去鑽研罷了。平仄格律遠比英文、奧數簡單太多,只是在實用主義至上的時代,說它難要比說自己懶好下台些而已。都是漢字聲韻系統,咱們今天個個都在講、無意識中都在遵守,能有多難?
關於平仄的學習以及近體詩平仄格律的推導,前面有多篇文章有詳細講解,包括絕句、律詩、排律都有介紹,有興趣的認真看看,基本上都能入門。這里就不多說了。
第二步,大量閱讀,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
好的鑒賞力是技巧和意境結合提升的表現。鑒賞能力來自於大量的閱讀,來自於對古詩發展變遷的理解。你知道《詩經》、《楚辭》,那你知道柏梁體,永明體,齊梁體,晚唐體,西昆體,四靈詩派嗎?為什麼這些詩派並沒有好詩出世?因為這些詩體和當時的社會風氣相關,都是在一個王朝走向衰敗之時涌現出來的頹靡妖艷的作品,雖然辭藻華麗,用典艱深,可是並沒有昂揚積極向上的時代氣息,也沒有起到記錄社會發展變革的作用。
「文章合時而著」,詩也是一樣的。當你對詩歌的發展史有了正確的了解,你就會從根本上了解到古詩的起落和演變,搞清楚自己的寫作風格能夠學習哪個時代的哪位詩人,找准自己的定位。
鑒賞力提高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對古詩寫作技巧的提高。也就是前面說的平仄,韻腳,對仗的知識,以及古體詩的轉韻,寫作統籌,精巧構思各個方面的學習提高。你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技巧和方法,才可以在讀到古人詩句的時候恍然大悟,原來這里寫得如此精妙。
很多人誇口說寫詩依靠的是情感,要什麼技巧?即便是李白、蘇軾,也是講基本方法的。情感是第一的,但技巧能夠讓你的作品更增加色彩,技巧是輔助表達的工具。你看著不用技巧的,那是到了用熟用化的地步了。這是「從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一開始就不要技巧。
當你有了很高的鑒賞力,一首古詩放到你面前,你可以立刻分辨出它的好壞,明白它要表達的內容,了解它構建的意象,那恭喜你,當你的靈感到來的時候,你的腦海中自然會有積累的經驗替你解構你的感情,重新組合,用古詩特有的韻味表達出來。

5. 怎樣可以快速學會寫詩

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大量的背詩,雖然可能稍微痛苦了點,但是你既然目標這么宏偉,應該可以的,加油!
呵呵,還記得兩句相關的詩:「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還有大家熟悉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祝你成功!

6. 怎樣才能學會作詩

學會作詩的幾個要點:
一、朗讀古詩
學習古詩先要讀准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可事先設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讀,這個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讀婉約詩歌,在悲境中讀豪放詩歌或山水田園詩歌。讀的目的就是要讀出詩歌的韻律節奏,讀出詩歌的意境,讀出詩人的情感。如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詞,只有通過讀,才能把握其語氣節奏的輕重緩急,了解詞人的心緒。尤其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兩句,非讀無以把握運氣之長短,非讀無以知曉情感之悲喜。同時,通過讀,還可以牢牢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語——詩眼或詞眼,以及特定的意象。如「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關鍵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讀」能讓同學們初步感知到詩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輪廓,雖是模糊、朦朧,卻給詩歌的深層鑒賞奠定了基礎,導明了方向
二、了解詩人
了解詩人的人生經歷,詩歌風格,寫作背景。詩人的經歷不同,所創作詩的內容也不同。我國詩歌可分為借景抒情詩、詠史懷古詩、羈旅行役詩、山水田園詩、托物言志詩、邊塞征戰詩、贈友送別詩、閨怨詩等多種類型。各個詩人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如李白的清新飄逸,蘇軾、辛棄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約,李煜、劉禹錫的雋永,謝朓、謝靈運的自然,杜甫的沉鬱頓挫,屈原的雄渾悲壯,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淵明的淡遠閑靜,王維的恬淡優美等等。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詩歌內容。如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先了解當時李白因受政治牽連被流放夜郎,就在詩人行至夔州白帝城時,忽然傳來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當時詩人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里江陵一日還」就不難了。
三、體悟意境
先要理解兩個概念: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帶有作者主觀感情的物象。比如「舉頭望明月」,月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物象,而是帶有思鄉之情的意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形成的藝術境界。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體的;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發,是要體悟的、抽象的。
四、把握鑒賞要領
借景抒情詩,要體會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的情感,把握其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詠史懷古詩,要聯系背景,領悟情感(感慨興衰或寄託哀思或托古諷今);羈旅行役詩,是流浪他鄉的詩人通過眼見耳聞而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家鄉的憧憬;山水田園詩,是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托物言志詩,是詩人假託某種具體事物,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志趣融於其中,達到言志的目的;邊塞征戰詩,是反映邊疆將士不畏辛勞、保衛邊陲的戰斗精神,或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諷刺並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贈友送別詩,通過景物渲染離別時凄涼氛圍,抒發難舍或勉勵之情;閨怨詩,寫閨房女子對丈夫久客不歸的埋怨或對遠在邊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等等
擴展閱讀:
做詩所依據的韻書,一般指《平水韻》,平、上、去、入四聲一共106韻。韻頭不同而韻相同的字如干、滿、南、嘆可以互相押韻,這些互相押韻的字放在同樣的位置上就構成詩韻。
〖 簡介 〗
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容易記憶,對於押韻十分講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如《唐韻》、《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即世人所謂之「平水韻」。
但是需要明白,並不值得為遷就押韻而破壞詩句的自然,除非是參加科舉,否則即使偶爾一兩句出韻,古人也是允許的。

十八韻是:
一麻,新華字典里的韻母 a、ua、ia 同屬一個韻部。
二波,韻母 o、uo。
三歌,韻母 e。
四皆,韻母 ie、ue。
五支,韻母 i (屬 zh、ch、sh、z、c、s 聲母,與七齊有別)。
六兒,韻母 er。
七齊,韻母 i (屬聲母 b、p、m、f、d、t、n、l、j、q、x、y,有別於五支)。
八微,韻母 ei、ui。
九開,韻母 ai、uai。
十姑,韻母 u。
十一魚,韻母 v。
十二侯,韻母 ou、iu。
十三豪,韻母 ao。
十四寒,韻母 an、ian、uan。
十五痕,韻母 en、in、un、vn。
十六唐,韻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韻母 eng、ing。
十八東,韻母 ong、iong。

7. 初學寫詩應怎麼能入門

一、寫詩的基本條件
高中生應該學習寫詩
詩這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不僅是抒情詩,就是敘事詩或意在說明科學現象和闡明哲理的詩,也必須飽含詩情,才能感動人,情緒和感情是詩的基礎。詩與其它文學體裁相比,更能充分反映詩人的品格和情懷。
有人認為,寫詩比寫散文、小說容易,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詩歌,不因字數少就容易寫,相反,正因為詩歌的字數少,它就更難寫了。詩歌,有命意鮮明、直抒胸臆的,也有比較含蓄,把真意藏匿起來,而以曲折或折射的方式加以暗示的。詩歌對寫作者的文化、道德、情感及表現技巧要求更高。所以,要做一個詩人,非勤勤懇懇,下一番苦功夫學習不可。
學習寫詩,首先要多情善感,具有博愛胸懷。詩歌是感情的結晶,古人雲:激動出詩人。大凡優秀的詩篇,都飽含感情,都是感情浸潤出來的。對自然的一切都富有愛心,才會去謳歌自然,表現自然,反映人類生活。思想行為動作馬虎,感情不細膩是寫詩的天敵。其二,要掌握基本的思想觀點,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詩歌不是客觀地再現自然,而是承擔著豐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啟示真理的使命。但它不直接告訴讀者應當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和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凈化人們的靈魂。詩人沒有道德品質,或沒有優秀的道德品質,就失缺了寫詩的基本條件,即使有高超的表達技巧,也是寫不出好詩的。即使寫出詩來,也會有悖自然規律,有悖倫理道德,有悖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的。其三,學習寫詩,還要有豐富的文化積淀。詩歌不僅需要識字,它更需要廣博的文化的支撐。要寫作詩歌,就要博覽群書,廣泛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營養、生活的乳汁。古人說:「詩庄,詞媚,曲俗。」從這里,我們也能領會詩歌對作者的要求。

二、了解詩歌的一般特點
抒情,即詩言志是詩的主要特徵。我國優秀的詩歌都具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充沛的感情,表達出不同時代,不同層次的人民群眾的心聲,使讀者激動、感奮。如《周總理,你在哪裡》,《再別康橋》等。 詩歌是通過意象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也就是,寫詩就是畫畫,就是用文字展示美妙的生活勝景。寫詩一般不用議論的表達方式。即使是用詩來講道理,也要藉助一定的形象,將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我們通常所說的「詩情畫意」就充分顯示了這個道理。詩歌講究意境,這個意境就是畫意。比如:
天 凈 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此曲寫遊子鄉情,以多彩的景物描寫,創造出冷落蒼涼的意境,映襯出天涯遊子的茫然無歸的孤獨與彷徨。一句一畫,全詩又是一幅大畫。讀此詩,給人以如臨其景的感覺。像「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幫……」這樣的句子就不是詩了。
詩歌講究表現技巧。詩歌中最常用的表現技巧是比喻和象徵。如
爐 中 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負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燒到這般模樣……
詩中這個「爐中煤」所「心愛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時代我們祖國的象徵。「爐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又是形象的比喻,這兩個比喻使得全詩沒有出現過一次「懷念祖國」的字樣,卻充分傳達出詩人懷念祖國的深切感情。
這里,籠統地列舉一些表達技巧,以供愛好者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體會的參考。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2、描寫方式: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景結情,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明暗相襯,粗筆勾勒和工筆細描。描寫順序有:所見、所聞、所感、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的變化;遠景、近景、上下、現實和神話相結合等。
3、表現方法:渲染、烘托、映襯、反襯、化用、虛實相生、正側面結合、情理結合、欲揚先抑、鋪陳、含蓄、幽默、象徵、聯想、想像等。還有常用修辭格如比喻、諷刺、起興、借代、擬人、對偶、誇張、排比、反問、設問、反復、反語……
詩歌的語言講究准確和生動。詩歌的遣詞造句講究精煉、優美、音樂性,講究變化。尤其是精煉,即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僅僅十個字,卻包含著幾層意思:①是寫鸛鵲樓,這座樓有三層,當時樓有三層的比較少,這是鸛鵲樓的一個特點,「更上一層樓」寫出了鸛鵲樓的這個特點,不是泛泛而言,因為只有身在二樓才能有這個說法。②富有哲理的意味,人們讀了這兩句詩,會離開鸛鵲樓的景物描寫,想得更深更遠,探討一個道理,研究一門學問,也跟登樓一樣,只有不斷地向上攀登,才能打開眼界,取得真知。 學習寫詩歌,還要了解一些詩歌的常識。諸如古詩、格律詩、自由詩的區分;唐詩、宋詞、元曲的特點;詩詞的內容特點等等。這里不一而論。下面著重談一點詩韻常識。
三、掌握一點詩韻常識
詩歌要注意押韻和節奏。不管是古詩,還是新詩,雖然形式多種多樣,但絕大多數都是押韻的,而且有一定節奏的,都力求「易記,易懂,易唱,動聽,有韻。」
(一) 合轍押韻
音韻,是詩歌等韻文作品語言的一種特殊表現。音,指音節、音調,韻,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的韻母。詩歌的押韻,就是合乎規格的相同或相似的聲音,在作品中有規律的反復,它給作品的聲音組合,造成了流暢回環,抑揚頓挫的音樂美,使人產生一種和諧的感覺,讀之順口,聽之悅耳,便於記憶,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就叫做合轍押韻。 押韻,要求句子開頭一句或隔句(一般是成雙的句子)的落音一致,也就是說,最末一個字的韻母的主要成分要相同或近似,才算押韻。如
東方欲曉(xiáo)
莫道君行早(zao)
踏遍青山人未老(lao)
風景這邊獨好(hao)
這就是一韻到底。再如:
碧玉妝成一樹高(gāo)
萬條垂下綠絲絛(tāo)
不知細葉誰裁出(chù)
二月春風似剪刀(dāo)
這就是首句啟韻,雙句押韻。
我國歷史上,韻書較多,現在基本上都採用「十三轍」。
(二) 節奏與句式
詩歌除了注意合轍押韻外,還要有一定的節奏。詩歌如果缺乏節奏,讀起來就不順口,就會影響思想感情的表達和抒發。 節奏又叫音節,也叫節拍。我們在讀一句或一行詩時,有不同的輕重、高低、長短的聲音和一定的時間間歇,這就是節奏。如果每句或每行的停頓時間大體相同,有一定的規律,就形成一種節奏感。節奏與音韻的有機統一,就是詩歌的韻律。 要使詩歌節奏鮮明,音韻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和諧動聽,這還與詩句的句式結構和平仄分不開。 句式一般要求上下成對的兩句停頓要一樣。而平仄一般要求奇句仄聲,偶句平聲。一般,我們將漢語拼音的一、二聲分為平聲,漢語拼音的三、四聲分為仄聲。因為仄聲字音調短促,平聲字易於聲音延長。古詩的節奏和平仄講究很多,我們今天都是學習寫自由詩,所以就不必過多研究這些東西了。
(三) 選韻與換韻
韻分十三轍,每轍各有特色,韻也有寬有窄,因此,在使用時就要有所選擇,寬韻的字多,詞彙也多,音節豐富,用起來廣泛順手有餘地;窄韻字少,詞彙也少,用起來就不太方便。一般來說,長一點的詩歌用寬韻,短詩可用窄韻。
韻轍還有不同的明亮度。十三轍分為三級:宏亮級(有發花、言前、江陽、中東、人辰),柔和級(有油求、遙條、懷來、坡梭),細微級(有灰堆、姑蘇、一七、乜斜)。一般來說,表達激昂、雄壯感情的作品,最好選用宏亮級;表達贊美、頌揚感情的作品,最好選用柔和級;表達悲苦、深沉感情的作品,最好選用細微級。總之,選韻要根據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決定。 此外,長篇作品的選韻,還要注意與題材有關聯的詞彙的韻腳,如寫雷鋒,因為詩中可能要不止一次地出現英雄的名字,那就要考慮選用「鋒」字所在的「中東」轍。詩歌作品不一定要一韻到底,可以中途換韻。如陝北的信天游,就是兩句一段,一段一韻。
四、怎樣入格寫詩
中學生學寫詩歌,也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古人寫詩講究「啟」、「承」、「轉」、「合」。這可以為我們提供寫詩入門的路子。所謂「啟」就是開頭,就是入題。所謂「承」就是承接;就是繼續;所謂「轉」就是換一個話題,寫另一種物象;所謂「合」就是總結,就是明旨。一般情況下,古人是上聯(上段、上片)寫景,下聯(下段、下片)抒情。如:
渭城朝雨浥輕塵(啟:寫景)
客舍青青柳色新(承:繼續寫景)
勸君更進一杯酒(轉:停止寫景,轉而寫人)
西出陽關無故人(合:明旨抒情)
再如:
黃河遠上白雲間(啟:描寫自然景物)
一片孤城萬仞山(承:繼續寫靜景)
羌笛何須怨楊柳(轉:寫動景,即聲音)
春風不度玉門關(合:點旨抒情)
像這樣的詩,舉不勝舉,大家都可以一覽為快。並從中發現規律。
比如以我們教室里的事物為例,
(窗外有一棵桂花樹)
窗前一棵桂花樹(開啟話題)
枝繁葉茂香如注(繼續寫樹)
人生何須青雲直(轉議人生)
要留馥郁世人頌(明旨)
又如寫牆壁上的窗:
四四方方一扇窗(啟:開啟話題)
遮風擋雨它最強(承:繼續寫窗)
腳踏實地不驕傲(轉:喻人)
規規矩矩塑人表(合:點題)
沿著這個思路,稍做突破,就可以寫成自由詩。如:寫粉筆
長長的身體
圓圓的模樣
渾身潔白閃銀光

默默地走
悄悄地說
用盡靈與肉
擊退愚昧
迎接文明的陽光
這首小詩,形式上就有了舍取,同樣是沿著啟承轉合的思路來寫的。再如《選擇》:
她累了
前面是一座茶亭
休息吧
她累了
前面是一條長路
繼續吧
一天
她遇見了她
她哭
她笑
五、結語
寫詩並不難,這和寫其他文章一樣,只要勤觀察,多思考,常練筆,就會功到自然成。這也同魯迅所說:「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中學生懂詩,中學生寫詩。願中學生們用詩的情愫感受生活,用詩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詩的色彩描繪生活,用詩的音符歌唱生活,用詩的品德創造生活。

8. 怎樣快速寫詩

一、詞彙要多

用寫月作比喻,如銀界、銀盤、玉盤、破鏡、上弦、桂影、嫦娥、瑤池、瑤蟾、主夜、蟬娟、照床、透竹、映階、彎鐮、彎勾等等,凡象月形態的、傳說月神的、古人詩中寫月的和月有關的句子都可寫成月亮。

二、手法要活

同樣用寫月作比喻:可寫成:問月「明月幾時有?」;推月「雙手推出窗前月,」;看月「露似珍珠月似弓」;聽月「忽聞一陣天風鼓,吹下嫦娥笑語聲」;客月「舉杯望明月,對影成三人」;拜月「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情月「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掛月「月掛霜林家欲墜」;責月「月皎驚鳥灑不定」等等。古詩人還有數不清的手法,你也還可以大膽創造其它手法。

三、掌握結構

起--承--轉--合是近體詩的基本結構。

四、擬好標題

詩題,畫龍點清之筆,相當重要。通常有以下幾種:

1、概括型。如《江南春》《黃鶴樓》《送友人》等;

2、限制型。如《秋夜》《孤雁》《春思》《閨怒》等;

3、序言型。4、酬答型。如《酬白樂天<杏花園>》等;

宜可靈活運用。

五:學會起頭

詩的起頭通常有以下幾種:用寫月作比喻

1、直起法,也叫「賦」。如王維「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句;

2、興起法,也叫「興」。如李白「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句;

3、對偶起。如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律」。

4,敘事起。如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5、言情起。如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6、議論起。如劉禹錫「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

六、學會押韻

韻就是將拼音中除去聲母的部分叫韻母。把同韻母的字擺在近體詩的指定位置,就叫押韻。

七、結好尾

9. 學習寫詩的步驟是什麼

學習寫詩的步驟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
1,選擇詩詞的類型詩詞分很多種類型,是選擇古代詩,近體詩還是現在自由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一開始寫的作者,個人建議還是寫自由詩為妙,因為不用受那麼多的條條框框限制。
2.一開始從從模仿開始要自己一下子自創一首好詩很難,所以可以先看看別人怎麼寫。

10. 怎樣才能學好古詩詞

作為一個詩詞發燒友,雖然入坑沒多久,但是還是可以分享下我的經驗滴。

怎樣學好詩歌,首先你需要明白一首詩歌它所講訴的內容,或者說它的字面意思,其次就根據注釋分析所用典故,推測所想表達的情感一定要結合作者的生平事跡來看,因為典故想要的表達也是看隨作者想表達什麼。初初入詩詞坑,可以參考詩詞大家們的作品,比如葉嘉瑩等等。

培養對古詩詞的興趣,推薦一個APP!!! 西窗燭,裡面的內容絕對足以讓你入坑,對詩詞的興趣來源於對美的渴望,感悟生活中的美,詩詞自然會幫你很好的表達這種美。

最後歡迎加入詩詞大家庭!!!!!學得早的,多是興趣濃厚,抑或就是有家學,無論哪種,只要學下去了,到了20歲的時候,在很多方面會比之20歲才開始學步的人要強。譬如,對文言語境、詩詞審美的熟稔程度,絕對是要超出不少的。而這些東西,短時間你又是難以補上的。答主我是18歲開始專心學詩的,後來遇到的最大障礙就在於此,總會和粗糙、雜駁、文言語感不純這樣的評價不期而遇……這些東西伴隨著我五六年,一直到如今,程度或有減輕,但是底子薄弱自己心裡知道。所以,題主要留心的是,多讀,哪裡虛補哪裡是不二法則。

但要說學得晚,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最起碼,年歲到了20左右,心智上比蒙童要成熟多了,思辨能力,理解能力都也不是一個層次上。學得早,難免為最初的那些東西限制住,思維要轉過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對整個詩詞的審視,自己理論體系的架構,還是在年歲到了之後再形成才好。十幾歲就被某種審美理念、門徑限制死了,更大的世界很可能就看不到了。

所以最佳的配置應該是入手早,底子厚,心智成熟後,又不被固有的知識限制,眼界視野寬,二次構建自己完整的理論審美體系。

於是如何入門的問題,就有所取捨了,惡補弱勢,發揚優勢。

基礎的東西,格律也好,詞彙量也好,技法也好,文言語感也好,是大齡學詩最應著眼的地方。這些東西所幸只要花時間,總會越來越好。

格律上,也就那幾本,《詩詞格律》什麼的,我專欄有一個自己寫的教程,也可以去瞅瞅,比王力老爺子要平易一些。

詞彙量,文言語法,這是一塊,不單單是看詩,多看文言書,收效或者更佳。《古文觀止》打頭,《左傳》、《世說新語》等繼之,看看讀讀語感詞彙量自然日漸長進。

詩詞字法句法章法、審美、修辭等等,文本來文本去,多讀多寫。讀書如剝皮抽筋,寫來總會易筋洗髓。

讀的基礎上,勤寫,勤實踐。

而優勢的地方,在於心智成熟,一定要在最開頭想清楚為什麼要寫詩,選擇詩,詩對自己有什麼意義。這是你之後表達什麼的基石。亦在於年齡既足,視野一定要廣闊,開頭的時候不能存什麼新詩舊詩有所高下的幺蛾子,一切文藝理念,沒有對錯,只有取捨,大可不必對一樣取捨之分的東西視為寇讎。總之,東方詩論要讀,西方文藝理念也要讀,抱著一顆現代人的現代視野,才能做這個時代留下名字的詩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