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讓孩子不浪費時間的習慣
擴展閱讀
臉又腫又癢是什麼原因 2025-08-25 05:28:37

怎樣讓孩子不浪費時間的習慣

發布時間: 2022-05-18 13:53:32

『壹』 幫助寶寶樹立珍惜時間的好習慣,該怎麼做

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很嚴重的拖延症,很多事情能拖就拖,明明今天就能做好的作業,就是要拖到明天才做,每次出門也是拖很久才好,叫吃飯,也是磨磨蹭蹭,這樣就浪費很多的時間,作為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孩子珍惜時間,下面這個大家介紹幾種方法。

讓孩子為自己浪費時間的行為付出代價

父母在孩子身邊每天耳提面命教育孩子珍惜時間,說得再多孩子也不理解,甚至還會覺得父母煩人,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體會一次浪費時間總需要付出的代價。相信很多孩子早上上學的時候都喜歡賴床,家長叫了很多次,遲遲不願意起床,這個時候家長叫了一遍之後,如果還不願意起床,那麼就不要繼續了,就讓孩子睡到自然醒,讓孩子遲到一次就知道後果了。

『貳』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常常聽家長埋怨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懂得抓緊時間,那麼,我們仔細推敲一下,怎樣才算有時間觀念呢?我們自己有嗎?就我的觀察,有一部分人的時 間管理的確很到位,但也有許多人的時間觀念是模糊的。你也許不同意這種說法,那麼,不妨問問自己:昨天一整天是怎麼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計劃?這些安排是 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別花了多少時間?對自己的時間安排能精確到什麼程度?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善於管理時間,那麼,也只能空洞地說教孩子,於是,「抓緊時間」就成了最正確的廢話。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樣才能「抓緊」?就算善於管理時間的人,怎樣將自己的方法教給孩子,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查一下「時間觀念」的概念,按照三分法來分,可分為自然時間、人文時間和心理時間。人文時間的核心是歷史時間,與我們的討論關系不大,在此略 過。而自然時間的核心是鍾表時間,是客觀的;心理時間的核心則是體驗時間,是主觀的。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並非總是重合,愛因斯坦那個著名的笑話恰好說明了 這一點:如果你在一個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個小時,你只覺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個熱火爐上,片刻就像一小時。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如果讓孩子看 喜歡的動畫片,兩小時都不嫌多;如果讓他做不喜歡的作業,半小時都度日如年。 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的沖突,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回憶我的小學和初中階段,二者的沖突是那樣的激烈——上課時,時間像個蝸牛;走神時,時光卻快 如閃電。回過神來,總是懊悔不已。那時候,心中很困惑,也很苦惱,卻解釋不了這個矛盾。現在終於明白了,我們的心理時間像個自由散漫的孩子,跟著感覺走, 在喜歡、高興、愉悅的時刻,它過得飛快;在排斥、沮喪和煩惱的時刻,卻漫長得要死。 如此說來,我們所謂的培養時間觀念,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至少包括兩個方面,即培養對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的感覺。關於怎樣培養,我來說說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改變心理時間。 通常,人們在做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心理時間過得最快,內心感覺也最愉悅。人物傳記中常常有這樣的情節:許多天才人物,像玩兒一樣,就達到了一般 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們羨慕這些人,既享受了過程,又收獲了結果。他們為什麼能二者兼得呢?除了天賦和勤奮等因素以外,興趣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當一個人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內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於零,這時心理時間自然是很快的,在我們眼裡千難萬難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卻是小菜一碟。孩子也一 樣,如果對一件事有興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識不到時間的流逝。這再次印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 家高度重視培養興趣的原因。興趣不但關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質量。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時間不知不覺過去 了,內心感到充實而愉悅,這樣的生命歷程自然洋溢著幸福感。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厭惡的事情,心理時間便被人為拉長,做事的過程讓人倍感煎熬。經歷這樣痛苦 的過程,就算最後取得成功,也不算完整的勝利。那麼,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改變心理時間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養興趣。 此外,心理預期也是影響心理時間的重要因素。通常,心理預期與時間的實際變化是相反的。比如,孩子越盼著下課,感覺時間過得越慢。家長也容易陷 入這個誤區,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結果總是發現慢的證據。在上一本書中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催出來的慢性子》,專門討論這個問題。越急躁的家長,越容易培養 出慢性子的孩子。其實,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懂得時間管理,並不全是孩子的錯。一方面,這正是孩子需要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狀態干擾了 孩子。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有合理的時間觀念,雙方都要降低心理預期,不要太急躁,我們越希望快,心理時間就越慢,這便是「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而且,心理預 期會干擾我們正常的判斷,有的家長給我寫信,說孩子做事很慢,問應該怎麼辦。我問慢到什麼程度,家長的描述並不具體,於是,我就讓家長完整記錄孩子一天做 各項事務所用時間。看到記錄,許多家長忽然醒悟,其實孩子並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覺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由此可見,有很大一部分「沒時間觀 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當的時間觀念「製造」出來的。 情緒也在心理時間中扮演重要角色。孩子面對不喜歡的事,總是會極力轉移注意力。這時我們便會認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孩 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事情上。面對這種狀況,家長最容易產生挫敗感,並責罵孩子。家長運用說教、責備、打罵、恐嚇這些手段,短時間內會有些許效 果,但破壞了孩子的心理時間,增加了心理阻力,只會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有些孩子的心理時間已經很慢,比如一讓他做作業便度日如 年,這時候,如果繼續運用責罵的方法,只會繼續拉長孩子的心理時間。我們不妨重新尋找對策,採用正強化的方式,去發現孩子的細微進步,並及時予以肯定。這 個方法也許不會立竿見影,但絕對可以春風化雨,慢慢改變孩子的心理時間。遇到不喜歡做作業的孩子,我們需要一些規則來約束,但最根本的,還是發現學習的樂 趣,增強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其次,對自然時間保持覺察。 在生活中,我們很難對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漲的熱情,當我們不那麼熱愛的時候,就需要對自然時間保持覺察,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我開始認真探索這個 問題,是在考研的時候,我在書中也描述過。當時離考試還有100天,需要看的書,摞在一起有一尺高。在極度焦慮中,我最關心的,是怎樣利用好每一分鍾。我 想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記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時間,並且記下這一段的工作量,比如「9:03——9:15,看《教育學》,共27頁」,一天下來,所有的 時間安排都一目瞭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時間利用情況,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這樣循環往復,不斷提高,真正對自己的時間實現了數字化管理。我監測 出,最開始看一頁書需要3分鍾,後來只需要一分鍾多一點,這給我帶來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始終處於一種興奮狀態,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賽跑。這個方法,成就了我 人生中最不可思議的一次跨越。現在,我依然每天記錄自己做事的起始時間和工作內容。如果哪天不記,就會效率低下,稀里糊塗地過了一天,根本不知道時間浪費 到哪裡去了。 在時間管理上,我們不要過度苛責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對日常行為所用時間,往往也缺乏覺察。不信,我們不妨寫出自己寫一頁字、做一頓飯、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櫃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時間。如果寫不出,不妨估計一下然後再核對,就會發現,我們的感覺未必准確。 我也常常建議家長用這個方法,悄無聲息地幫孩子記錄。連續記錄一個星期,就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孩子會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業的難 度,或者因為邊寫邊玩耽誤了很多時間。這個觀察,也會修正我們的判斷,孩子的許多問題,不是因為態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夠。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提示孩子早 點開始做,為難題多留出一些時間,而且,關於提前多長時間,這個記錄可以給出一個具體的數字。另外,還可以監測孩子的單項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頁練習需要多 少時間,最快是多長時間。這樣,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後,我們可以把這個時間管理的方法慢慢過渡給孩子,讓孩子自己記錄,自己分析,這樣,便 可逐漸養成高效

『叄』 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怎樣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他的時間觀念

如果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話那麼爸爸媽媽一定要盡快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否則今後很有可能就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其實小孩子本身是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之所以會有時間觀念就是因為爸爸媽媽做出了很好的引導,所以說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盡可能地對孩子做出相應的引導,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爸爸媽媽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什麼叫作時間,同時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孩子知道時間的重要性。

爸爸媽媽要通過這些小事來引起孩子對於時間的認知,這樣對於孩子的教育會更有幫助一些。爸爸媽媽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盡可能地引導著孩子讓孩子變得更有時間觀念一些,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更有用。如果說孩子沒有了時間觀念的話那麼今後很多事情都會出現相應的問題,爸爸媽媽不要容忍這種事情的發生。

『肆』 如何讓孩子養成不浪費的習慣

要讓孩子養成不浪費的習慣,有空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看有關鄉村孩子生活的電影或者紀錄片,或者可以親自帶孩子到貧困鄉村生活體驗一下。

『伍』 哪些方法可以解決孩子浪費時間做事拖拉的毛病

有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們做事情拖拖拉拉,半個小時的作業愣是用了一個多小時;

吃個飯總是磨磨唧唧最後一個下桌;收拾房間收拾書包也是慢條斯理;睡前的洗刷也得半個多小時;

看著孩子的種種墨鏡,家長只能暴跳如雷。但問題是家長發完火,孩子動作提速了,好不過三秒又打回原形了。

家長們最後只能是無計可施,怨天尤人了。

其實孩子們做事情拖拖拉拉,浪費時間是有原因的,家長了解了原因再考慮方法,就會解決這個難題了。

三、家長幫助孩子克服貪玩的嗜好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看電視玩手機,這些都非常好玩,也容易使人上癮。但不控制就會愛玩成性,孩子就會因為過於貪玩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孩子的成長階段主要是學習,如果孩子過於貪玩,就會影響學習不務正業,甚至喪失了鬥志。

『陸』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該怎樣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時間管理應該從小就教會給孩子,讓孩子從小就會珍惜時間,不會隨便浪費時間,會合理的使用時間。

孩子的生活安排總是亂糟糟、沒有秩序感,做事零零落落。我們都知道自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孩子能管自己,對自己負責,而不是大人時時刻刻在管他!

這里有 3個方法讓孩子學習管理時間,讓孩子不再拖拖拉拉!


3、合理分配時間

很多家長為了要讓孩子動起來,會一件事一件事交代,好比說,要他一回家後趕快先寫功課、然後吃飯、洗澡、練琴、看書等等。這樣會打亂孩子原本的節奏,讓孩子學習怎麼合理的分配時間不斷的去總結,摸索適用自己的時間節奏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只規定三件事,例如:「八點前,你要做好三件事,第一寫功課、第二整理書包、第三收拾好房間」這三件事可以自己分配時間,但不要多給一件或兩件,也不要只給一件,就只要三件就好。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其實是教給孩子技能方法,這不是知識,不需要死記硬背,而是需要孩子去實踐去總結,從而找出最適合自己學習生活的時間管理方案來!

『柒』 如何教育孩子珍惜時間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重對孩子時間觀念的培養,教會孩子重視時間,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人的生命是由一個個小的時間單位組成的,因此,時間就是生命,而浪費時間也是在浪費生命。良好的時間觀念是一個人成功的基本前提,不懂得珍惜時間的人,就相當於放棄了獲得成功的機會。

『捌』 孩子做事拖拉,壞習慣在逐漸養成,我該如何改變這種情況

都說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但孩子很多人浪費時間。生活中很多孩子不知道時間干什麼?不管是寫作業還是玩游戲都會拖拉,別人做完了,孩子才開始做。跟同齡人一樣的時間,但是效率真的是天差地別。

我的朋友家兒子大寶就是這樣,經常聽他同事說大寶怎麼拖拉。早上起床,孩子醒來,做到穿衣服就要將近二十分鍾,而且在加上孩子吃早飯。一般大寶到學校的時候基本都是遲到了,所以朋友經常給大寶請假。

這是沒有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時間觀念,孩子養成浪費時間的習慣,不管時間多麼充足孩子都會出現磨蹭時間。

俗話說從零到一會很難,從一到三就輕松許多。孩子剛開始控制時間就是這樣,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事情都會影響孩子,比如書桌混亂,環境嘈雜,這樣都會導致孩子靜不下心,出現胡思亂想。所以家庭要給孩子一個舒適的環境進行學習,不讓孩子受到外界的打擾。最主要的還是家長的陪伴,家長也要做好自身的安排,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不要看電視、玩手機,這樣孩子容易分心,做到孩子學習,家長學習就好。

寄語:都說早上是一天最好的時間,但是有多少和家長浪費掉了。孩子年紀太小,容易受到家長和外在的因素影響,平時孩子學習中,容易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家長教育孩子就要勞逸結合,孩子該玩的時候,就要拚命的玩,學習的時候,就要全神貫注的學。這樣孩子才能不浪費時間,利用好時間,孩子的學習效率也會上升。

『玖』 如何培養孩子合理安排時間

計劃一定要適合自己的孩子,不適合再怎麼新穎也是白搭!所以家長不要去想怎麼樣新穎。而是要考慮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優點、缺點、愛好、特長、以及做事情的能力等等。分析孩子的特徵,和孩子一起來商量制定學習計劃是最好的。只有計劃適合你的孩子,再來考慮創新,而不是亂創新,這需要一個過程。孩子都有逆反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