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釣魚怎麼調漂找底圖解
今天聊聊調漂,調漂是釣魚人的基本功,想要玩台釣,調漂永遠是必須搞清楚的一個技巧。有兩個理論跟各位釣友分享下:第一個,調漂的精髓在於通過釣目的變化,來改變雙餌和子線在水底的狀態,通過狀態的改變來適應當前的魚情。第二個,調漂的核心在於「找底」,調整後的浮漂重力浮力達到平衡,在找底過程中增加了水底的支撐力,導致釣目發生變化。這兩句到底說的是個啥,詳細介紹下。
一、找底的理論問題
先說說找底是咋回事,這里說的找底不是測試水深的找底,是半水調整好浮漂以後,掛餌找底,是這個找底。半水狀態下調漂,先是調整一個調目,然後掛上餌料,看看這時候半水狀態下的目數。假設半水調四目,掛雙餌以後是兩目,那可以說明一餌重是一目。這時候釣組是懸浮在水中的,達到了一種平衡,然後開始找底。
那如何判斷釣組到底了呢?釣組觸底後,就不是剛才的重力浮力平衡的狀態了,多了水底對餌料(釣組)的支撐力,多了一個力量進來,導致原來的狀態發生了變化。水底支撐住了餌料,導致餌料不止受到子線的拉力,也導致浮漂餌料的拉力變小,那釣目就會發生變化,這時候會增加。所以半水狀態下掛雙餌是兩目,當釣目開始大於兩目,那就說明釣組開始觸底了,隨著釣目的增加,觸底的狀態越來越嚴重。那如何判斷是觸底還是躺底呢?
二、如何判斷餌料完全躺底
所謂餌料完全躺底,就是餌料的重量完全被水底支撐,對浮漂已經沒有任何拉力,根據我們上面的假設,空鉤半水四目,掛雙餌兩目,一餌重一目,當釣目達到三目,那下餌就完全到底了,已經對浮漂沒有拉力。當釣目達到四目,雙餌則完全到底。
這時候的的狀態就是雙餌完全觸底,餌料就算霧化釣目也不會發生多大的變化,但是並非不發生變化,變化是多是少,這時候需要看魚鉤的重量。因為此時雙餌和下鉤重量被抵消,還有上鉤的重量,上鉤對浮漂依然有拉力。當釣目達到4+雙鉤重量的目數以後,那雙鉤就完全躺底了,魚鉤上有餌還是沒餌,釣目都不會在發生變化,這個雙鉤躺底的狀態就是我們經常介紹的無鉤調漂的精髓所在。
三、總結
所以說,調漂一定要注意餌重和鉤重,這樣才能根據釣目的多少,來正確推斷雙鉤雙餌在水底是個什麼狀態。但是以上理論可以說都是在理想狀態下進行的,沒有考慮餌料的霧化,沒有考慮子線過硬會有支撐力的現象,雖然不完全准確,但是有一定的參考依據。比如說找底,根據上面的假設,我們可以理解為釣目達到2.1目,下餌肯定到底,但是實際垂釣中需要考慮餌料的霧化變輕,所以往往釣個3目,才能做到真正到底。
Ⅱ 釣魚如何調漂找底圖解
調漂看似簡單,其實道道很多,很多新手釣友都有被調漂折磨的經歷。看別人都開釣了,這邊還沒調好漂,心裡著急的不得了。尤其是在夏季野釣,上魚時間比較短,所以更需要在調漂上減少時間,這樣就增加了上魚時間,說不定就能多釣兩條魚。調漂方法比較多,但是本質沒多大區別,精通了一種,其他的方法也就觸類旁通了。所以以空鉤調漂為例,圖解下調漂步驟,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一、先找底
在鉛皮座上裹上足夠重的鉛皮,保證釣組入水以後鉛墜是躺底的狀態,而且要求浮漂露出的目數不能過高,這樣才保證水線是垂直而且被拉直的狀態,對水深的測量也是比較精準的,大致狀態如下圖。達到這種狀態以後可以先不著急調漂,此時可以把釣組和浮漂在水中泡一泡,這是因為釣組和浮漂往往都會吃水,會影響釣組重量的變化,泡上一會再調漂,會更精準一些。可以先開餌做好准備工作。
二、調調目
下一步就是下拉浮漂座了,確定個半水深度來調漂。浮漂座通常是前後各兩顆太空豆夾住的,可以把最上面的一顆固定在剛才找底的位置上,這樣在後面精確找底的時候會快速很多。浮漂座下拉大概2倍子線長度,在這個深度調漂是比較准確的,尤其是在釣深水的時候這點一定要注意。我們以調四釣二為例,空鉤半水修剪鉛皮到浮漂露出水面4目。修剪鉛皮是個耐心活,當浮漂開始慢慢沉入水中,鉛皮就需要一絲絲的剪了。
三、稱餌重
調整好了調目,不是掛餌直接找底的,而是看看雙餌重量,目的在於確定釣目。假設雙餌重量是2目,這就說明一個餌料是1目。當然在實際垂釣中往往沒有這么巧的事,雙餌重量可能大於或者小於2目。如果雙餌重量大於兩目,甚至是漂尾已經不露出水面了,正常釣底是可以的,但是狀態是雙餌都到底的狀態。還是假設剛好是2目,根據釣目=調目-餌重的公式,釣2目是釣底的最靈釣目,也是釣浮的釣目。
四、精確找底
精確找底的要點就在於用餌,而不是用重物。很多釣友找底喜歡用重物,認為更方便一些,但是這是不對的。重物跟餌料的重量不同,重物找底的釣目不代表掛餌也能釣這個目數。比如說你搓餌調四釣二,正常釣底,更換上蚯蚓你會發現蚯蚓都不到底,用在重物跟實際餌料上以如此。掛雙餌找底,上拉浮漂座,最開始固定的那個太空豆就起到作用了,或者上拉一倍子線長度,距離到底就很接近了。根據公式來說,釣目達到2目下餌開始觸底,這樣就算找到底了。
五、找口
找底後開始垂釣,上圖的雙餌狀態是釣的非常靈的,是釣底的最靈狀態,所以在野釣中中魚率往往不高。在找口的時候往往需要往鈍里找,這就需要上拉浮漂座,放長水線。我們知道單餌重量是1目,這個是開始的假設。那釣目達到3目,就說明此時只有一個餌料重量對浮漂起作用,反過來說,下餌完全到底了。當釣目達到4目,雙餌重量都對浮漂沒拉力,雙餌此時會躺底。
Ⅲ 釣魚怎麼調漂找底 求大神幫助 要詳細一點的
一,恰當認識和應用找底
所謂找底簡單點說,就是找水深。找水深有下列幾個好處:
1、在陌生的釣場,首先了解水深,便於選擇釣位、釣組、釣法。調整調目應該使魚鉤在接近水底附近,尤其是在深水,減少水線長短重量對調目的影響。
2、在釣位前方前後左右多找幾次水深,可以了解水底地勢地貌,有利於選擇釣點。
3、在使用個別調釣法時可以避免鉤餌不到位、不到底。有人倡導「調4釣2」,由於沒有顧到漂尾粗細和餌團大小,如果漂尾粗、餌團小,就有可能 「一場比賽完了才發現離底八丈遠」。找底找水深,就可以避免這種調釣法出現的離底八丈遠的尷尬。
4、還有,使用拉餌或者小餌,由於餌團很輕或者溶散很快,不能夠精確調漂,不能夠精確確定鉤餌狀態,這種情況下,通過找底可以確定鉤餌大體位置——在水底。
5、找底還可以幫助初學者簡單調漂、方便釣魚。在首先確定空鉤調目以後,上鉤掛鉛皮、橡皮塊、口香糖之類找底,使漂尾露出大約1目、2目、3目,然後掛釣餌釣魚就可以了〔注意,掛餌以後的釣目可能與找底目數不一樣,沒關系〕。或者,直接掛雙餌找底〔這是更好的方法〕,漂尾完全沉沒,然後放長水線,使漂尾露出水面1-3目,OK!無論鉤餌是什麼狀態、是靈是鈍,反正鉤餌在水底,難道說不能夠釣魚嗎。有一些朋友就是這樣操作的,我看也可以。尤其在野釣中,靈敏一點、遲鈍一點都可以釣到魚。要想再精確一些,也是可以的呀。在垂釣過程中,根據魚情、感覺,或上或下調整浮漂,改變水下鉤餌子線狀態,達到你感覺到的最佳狀態,也就是最容易上魚的狀態。這一點十分重要。
要找水深,「找底」不必很精確,大概差不多就行了。方法也很簡單。只要在魚鉤上添加一個什麼重物(鉛皮、大餌、橡皮塊、口香糖),能夠把浮漂全部沉沒水下,然後向上移動浮漂使其漂尾露出水面一些就行了。搓大餌找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找底兼打窩。
這樣的「找底」,需要5年么?——幾分鍾就可以搞定。
二,澄清關於找底的一些錯誤認識
目前,存在一些關於找底的錯誤認識,不僅把簡單的問題搞復雜了,而且把初學者引入歧途,疑問不斷,如墮五里霧中。不破不立,只有澄清錯誤認識,才能夠有清醒明白的正確認識,才能夠走出迷茫。
1,錯誤觀點之一—用橡皮塊(或者其他重物)找底,找到釣目是2目,換上釣餌以後,釣目就是2目。
這令我想起了刻舟求劍的故事。刻舟的地點與求劍的地點不相同,不顧變化,當然成為笑話。
你在釣魚的時候,如果餌料溶散、或者把餌團換大換小,釣目還是不是原先的釣目?實踐證明,釣目要發生改變。在釣得比較靈敏的情況下,在其他條件不變時,餌團大小輕重不同釣目就不能夠相同。
橡皮塊或者鉛皮與釣餌並非體積重量完全相同,代換之後,漂尾露出的目數豈能一樣(尤其是細漂尾)?何況,初學者使用的橡皮塊、鉛皮之類比較大,更加大了差別。遇到厚厚的淤泥層,必然過底,差別更大。怪不得經常有人發出疑問:「找底找到2目掛餌過後為什麼又不是2目了?」問題在哪裡?問題就在橡皮塊或者鉛皮的重量「變」了!
找底找到2目只是表明水深在2目位置。而釣目是多少目,不是僅僅決定於水深,還決定於餌團大小、漂尾粗細、調目、魚情等幾個因素。不顧餌團大小、漂尾粗細,只是用水深確定釣目是不妥當的。應該明確認識,找底只是找到水深〔水深可以用任何目數標記,2目可以,8目、5目何嘗不可〕,不能期望找底找到幾目更換成餌團以後,釣目就是幾目。
2,錯誤觀點之二——找底能夠找到水下鉤餌狀態,精確找底就能夠找到水下鉤餌的精確狀態。有人確定調4目釣2目,說什麼「釣靈,掛底鉤,一鉤懸浮,一鉤到底;釣鈍,掛上鉤,雙鉤落底。」這就是「找底」找到的狀態。你會信以為真嗎?
下鉤掛橡皮泥找底,找到2目的時候,上鉤是空鉤。很明顯,上鉤掛餌以後,增加了重量,漂尾要下沉,2目就不再是2目了;反之,保持2目,上鉤餌就懸浮不起來。可見,用找底的方法去找鉤餌狀態是一筆糊塗賬。上鉤法或者下鉤法重物是掛在一個鉤上,而釣魚的餌團是掛在兩個鉤上,不同因素很多,加上餌團大小、漂尾粗細的無窮變化,憑著找底方法根本不可能確定鉤餌狀態。所以說,找底只是找到水深,不顧餌團大小、漂尾粗細等等因素,企圖只是用水深去確定鉤餌狀態只不過是脫離實際的空想。
「調4釣2」,既可以用上鉤法找底、又可以用下鉤法找底,是吧?又出現問題了:上鉤法「雙鉤落底」、下鉤法「一鉤懸浮一鉤到底」。都是「調4釣2」呀,在鉤餌大小、漂尾粗細不變的情況下,一種調目和釣目應該是只有一種確定的鉤餌狀態,哪有可能因為找底方法不同而出現大相逕庭的兩種鉤餌狀態?這是最起碼的常識問題吧。由此,也反證了找底找鉤餌狀態的不可確定。
如果相信了那些觀點,使用那種找底方法,要想精確找到鉤餌子線狀態,莫說5年,就是10年、20年,永遠也找不準確。根本原因:找底只是找到水深,只能找到鉤餌的大體位置——在水底。水深與鉤餌重量、漂尾粗細、鉤餌狀態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系。根據「水深」這一個數據,張三用細漂尾、大餌、釣2目,李四用粗漂尾、小餌、也釣2目,他們的鉤餌子線狀態肯定是不相同的,當然,也就不可能明白水下鉤餌子線究竟是什麼狀態。應該明白,鉤餌狀態不僅僅決定於水線,還決定於調目、釣目、鉤餌大小、漂尾粗細。也就是說,要想確定鉤餌狀態,應該在調目、釣目、鉤餌大小、漂尾粗細上面做文章,應該依靠調漂而不是依靠找底。
總之,所謂找底只能夠找到水深,不要把找底的作用誇大,不能夠依靠找底確定鉤餌狀態。確定鉤餌狀態應該使用正確的調漂方法〔調漂的方法很多,大多數都是鉤餌必然觸底的,可以應用〕。
還需要說明一點。有些人就是使用的上鉤法、下鉤法找底,釣魚效果也不錯。這說明什麼?正如前面所說,只要找到了底,無論釣目是多少、鉤餌是什麼狀態,都可以釣到魚〔並不能說明鉤餌的狀態〕。如果改變觀念,不迷信錯誤觀點,正確調漂,釣效可能會更好。
Ⅳ 釣魚怎樣找底和調漂
釣底按這個步驟調漂,有口就中魚
釣底的調漂步驟:
1、粗找底:
不掛子線,鉛皮座掛重鉛,鉛皮的重量大於浮漂的浮力,浮漂全部沒入水中,逐漸上拉浮漂至露出一目,最上面的太空豆位置緊挨著第二顆太空豆,完成定位,記住最上面的太空豆至本次垂釣結束前不要再去動它了。
2、調整調目:
浮漂下拉25公分,此時浮漂應該是全部沒入水中,逐漸剪鉛皮至露出需要的目數。
3、調目及釣目的設定基本原則:
7目軟尾漂搓餌:調4-5釣2
7目軟尾漂拉餌:調3-4釣2
硬細尾搓餌:調7-9目,釣2-3目
硬細尾拉餌:調5-7目,釣2-3目
釣目高,釣鈍;釣目低,釣靈。
根據天氣、季節、鉤重、餌料比重及餌團大小針對上述調目再予以微調。
4、精確找底:
掛上子線,移動浮漂,調整浮漂座位置與已定位的上太空豆的位置的距離與子線的長度大致對等,下鉤搓餌掛大餌團來找底(同時也是打窩),使浮漂露出水面 2目,繼續上拉浮漂2公分,如果浮漂顯示3目以上,則代表已經過底,浮漂往下拉回2公分,此動作稱為反向找底,再掛正常施釣大小的餌團拋竿入水,微調浮漂 至釣目在2目左右進行試釣。
【試釣調整過程】:
(1)有口無魚:釣太靈,上拉浮漂2CM(可以連續上拉5次以內),以上唇連續中魚2次以上為找到正口。
(2)中魚為嘴邊上或下顎,此為釣太鈍,每次上拉浮漂1公分,至上唇中魚兩次以上為找到正口。
(3)釣底無口:每次下拉浮漂15公分,找到魚所在的水層,此已屬釣離底--釣浮--釣一標深的范疇,另述之。
跑鉛釣法:
1、適用范圍:
流水或者小雜魚鬧鉤時採用,釣法上近似於傳統釣。
2、跑鉛調漂步驟:
(1)無鉤狀態下,重鉛到底來找底。
(2)浮漂下拉20CM,剪鉛皮至平水。
(3)鉛皮座的上太空豆打開3-5公分。
(4)掛鉤,上拉浮漂至露出漂目2-6目均可施釣,水流急漂目露出多。
3、跑鉛釣法注意事項
(1)流水環境中,浮漂盡量選用大號的,定位能力強。
(2)子線盡量短控制在10公分以內,因跑鉛釣屬極鈍,短子線可放大信號。
(3)上頂及下頓的動作均要抓,均可中魚。
(4)餌料可以適當打粘些。
【找口詳細步驟】:
1、漂相僅有緩緩上升但無下頓口,或升後僅有緩緩下陰漂相,均可下拉漂進行調整.直至出現緩升再有乾脆的微微一頓。
2、漂相僅有緩緩上升但無下頓口,下拉漂調整釣目無效,多與餌態、大小有關,可及時調整餌態和施餌手法再去問口、探尋。
3、漂相僅有緩緩上升但無下頓口下拉漂調整釣目及調整餌態和施餌手法也均無效,則可減鉛再去重新找口,直至出現有乾脆的微頓之口,並中魚。
4、漂不能下降至設定釣目,或高頂久久不落,在排除拋竿不準、失餌等因素後多系魚介面所至,也可下拉漂進行調整或減鉛去找口。
5、窩中魚星四起,但調整釣目仍均無口,應檢查餌的附鉤率及霧化率。同時應檢查調釣是否過鈍,漂及調釣,餌是否落於魚口不認的虛底泥漿層位中。
6、釣目靈鈍調整均屬無口,調整餌態和施餌手法也無效,可減鉛加大調目提高漂的載餌能力,並加大釣目調整尋問的范圍,使餌在虛底層位有更多選擇的層位面,再去重新找口,直至出現有乾脆的微頓之口並中魚。
7、漂緩升後即頓,屬於清晰正口標相但卻總是不中魚,是與餌狀態有關,以餌偏硬偏大最為多見.應及時調整餌態和施餌手法,再去找口探問。
8、漂相有直接一頓之口,提竿卻多不中魚,可上拉漂進行調整,多可以找到標准正口並中魚。
Ⅳ 如何調漂及找底方法圖解
1、鉛墜找底;
2、浮漂向下挪動,比子線長五公分左右;
3、剪鉛皮將浮漂調整到想要的目的;
4、掛餌找底;
5、將浮漂調整到想要的釣目即可。
如圖:
Ⅵ 釣魚怎麼調漂和找底
調 漂:推薦大家將單餌調漂做為首選(半水掛單餌調平水,釣二目)。這種調漂方法的好處時是,不論你拋鉤在不在同一釣點上,都能確保底鉤著底,上餌輕觸底。反復試底找好釣點,浮漂調好後,不要急於垂釣,最好是掛稍重一點的餌,有意識的在你所選取的釣點上前後左右多拋幾竿。通過打竿,摸清釣點水底的基本情況。找到最適合的停鉤的位置。如果大家細心一點,就算水底非常不平,但總能找到一塊相對平坦的地方。如亂石從中的一小塊沙地。斜坡上相對平緩一些地帶。這樣地方找到後,就要根據周圍的環境,確定幾個參照物進行定位。再根據拋竿後收線的多少,或揚竿的角度來確定釣點的離岸位置。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做到定點了。
找底:鉛皮座掛重鉛,鉛皮的重量大於浮漂的浮力,浮漂全部沒入水中,逐漸上拉浮漂至露出一目,最上面的太空豆位置緊挨著第二顆太空豆,完成定位,記住最上面的太空豆至本次垂釣結束前勿動。(此時掛或不掛子線都可以。)
Ⅶ 釣魚如何找底調漂
先加重鉛,漂露兩目,往下調漂,調至一漂長,但要略大於子線長度,然後削減鉛皮,直到漂露出兩目就可以了
Ⅷ 調漂找底最佳方法
半水空鉤調好浮漂之後,雙鉤上餌,看看此時浮漂幾目。
假如說半水空鉤調漂,浮漂露出4目,上鉤上餌半水浮漂露出2目,此時可以說明雙鉤餌的重量大概是2目。掛餌後調整浮漂位置,讓浮漂露出2.5-3目,此時餌料肯定是到底的。可能有釣友會說,露出2目就應高到底了,這里主要考慮到餌料到底前會霧化或者被小魚吃兩口。
所以可以調整到2.5目,開始釣。釣2.5-4之間,餌料從一個懸浮一個觸底,到全部觸底,是個變化的狀態。超過4目,那釣的已經很鈍了。
(8)自動釣魚神器應怎樣找底調漂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裹鉛皮時先盡量多裹一點,先把浮漂調高一些,反復入水調整,直到浮漂露出水面一兩目,就測試出水深了,鉛皮到浮漂頂的距離就是水深 。
要學會看水的深淺,因為剛開始釣魚的時候都會調漂,鉛墜的浮力都會比浮漂的浮力大,要找水深,並且知道水的大概深度。
找平衡找調木後找好水的大概深度,然後再將浮漂移動一漂的距離,這時浮漂會完全在水裡,然後再修剪鉛皮來找平衡和調目。如果我們設定的調目是2目,小心的剪鉛皮,當浮漂達到完全靜止時有兩目露出水面就可以了。
Ⅸ 釣魚如何找底調漂
你這樣調吧:
大概先認為水深有2米, 你隨便先把漂座拉到離鉤子1m或者其他距離,反正能確認離底就行。
加比浮漂浮力重的鉛皮,加好後。 扔下河去,浮漂沉底,然後開始剪鉛皮,直到露出2目
然後你可以弄一團不易化開的餌料,記得加些拉絲粉或麵粉,麵粉更好。然後掛2個黃豆大的餌,看看會不會沉底。 按理來說是會沉底的,如果不沉底,加大餌。 沉底後就開始往上面拉浮漂,直到露出2目。 基本就到底了。(到底後可以再驗證一下是否真的到底了,掛3個黃豆大小的餌,看看浮漂會不會再往下拉,不過也不一定,得看是不是淤泥底。 按你上面說的,我覺得你那水庫可能是淤泥底)
(調漂不能用鉛皮掛鉤子上調 ,調漂的餌先掛平時用的大小,實在沉不下去可以稍微掛大點。 如果想精確調漂,可以去看程寧的精確調漂那一集,不過一把來說按我說的就可以了。而且我覺得如果野釣,沒必要每次都調漂,除非釣的地方和魚情跟之前釣的地方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