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貨幣政策實施效果
貨幣政策目標是一國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採取的貨幣政策希望達到的最終目的。
包括:經濟增長、價格水平穩定、充分就業、利率穩定、匯率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盡管央行不能直接帶來這些目的,卻能針對它可以影響的變數制定不同的政策。貨幣政策的諸多目標之間常常有沖突,政策可以達到一個目標,但卻也使另一個目標變得更加難以實現。
在中國,貨幣政策目標的選擇在實際中有兩種主張,一種是單一目標,以穩定幣值作為首要的基本目標;另一種是雙重目標,即穩定貨幣和發展經濟兼顧。
從各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歷史演變中來看,無論是單一目標、雙重目標或多重目標,都不能脫離當時的經濟社會環境以及當時所面臨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貨幣政策要保持足夠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政策目標不能偏頗和多變。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服務品牌,靠譜利率低,手機端點擊下方馬上測額,最高可借額度20萬。
『貳』 政策執行的特點有哪些
(1)對象的適用性。所謂對象的適用性,簡單地說,就是指一定的政策只適用於一定的對象。任何政策都必須明確其適用范圍。在政策中如何准確地表達其適用范圍,是影響對象適用性的關鍵。嚴格地說,政策執行對象的適用性是指政策的時間效力、空間效力和政策對人的效力。
(2)執行的靈活性。一般來講,由於政策環境的復雜性和客觀條件的多變性,政策制定者往往只是規范某些基本的原則,而把實現政策目標的更多權力交給政策執行部門去承擔。因此,在實現政策既定目標的過程中,政策執行機構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執行途徑。因此,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各地方和各部門應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方案,切忌僵化教條、生搬硬套。
(3)執行的有序性。執行的有序性是指政策執行應保持一定的階段性順序和過程的連續性。政策執行的有序性要求政策執行程序的每個環節具有時間上的前後次序。政策方案的實施和政策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政策執行既要著眼於最終目標,又要立足於階段性目標,要把二者有機地、科學地結合起來,尤其要防止超階段的執行行為。
(4)過程的動態性。政策執行由一系列活動構成,它是一個思想和行為需要不斷變化、不斷調整的過程。根據具體情況和變化了的條件以及反饋的信息,不斷地改變、修正和調整原定的執行策略、計劃和程序,是政策執行過程中在所難免的現象,而且這種不斷的調整和變動要貫穿於政策執行的全過程。
(5)執行的協調性。政策執行是各種政策要素在空間上的分配、重組、展開和運動的過程,其中任一要素的發展變化以及各要素的分配方式、比例、組合結構等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政策執行的進程,它反映了政策執行在空間上所具有的協調性。
(6)執行的時限性。指政策執行中每一個環節都有時間上的要求及政策執行進程的及時完成。政策執行的時限性克服和防止了政策執行主體行為的隨意性和隨機性,為這些行為提供了外在標准,使之不能任意所為。同時,政策執行的時限性為政策參與者提供了統一化、標准化的時間標准,從而使政策執行行為在時間上連貫和銜接,避免行為各環節的中斷。
資料拓展:
政策執行是通過一定的方法,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為了實現政策目標而採取特定行為模式的過程。是將一種觀念形態的政策方案付諸實施的一系列政策活動。這些行為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將決策轉化為可以操作的過程,二是按照決策所確定的目標而進行的努力。
所謂政策執行是指政策執行者通過建立組織機構,運用各種政治資源,採取解釋,宣傳,實驗,協調與控制等各種行動,將政策觀念的內容轉化為實際效果,從而實現既定的政策目標的活動過程.這是一種動態的過程.
政策執行的過程主要包括政策宣傳,政策分解,物質准備,組織准備,政策實驗,全面實施,協調與監控等環節.
『叄』 對某某政策執行效果的評估論文
摘要 (1) 明確部門KPI,找到合適的一級指標
『肆』 我國現行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實施效果如何
我國現行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2011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應積極穩妥、審慎靈活,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伍』 為什麼好政策的實行效果差
最近和市裡工作的朋友聊天,才知道原來市直機關的工作人員每個月都有300元的加班補助,剛開始,我以為是假的,後來又問了下市直機關其他單位的,說確實有這個錢,知曉這個事情後,我首先是一臉茫然,因為在基層從未聽說有這么一回事;其次是滿頭霧水,為什麼上面有,基層卻沒有;最後是陷入沉思,因為基層沒有很正常。
每當中央出來好的政策以後,省、市往往執行的很堅決,因為有權有錢;而基層往往是滯後的,一方面是因為沒錢沒資源,基層只能等,等上面給錢給權給資源;另一方面在上面都沒有開展前,基層要是先開展了,搞好萬事大吉,搞不好還的背鍋,擔著被上級督查問責的風險。就這樣,基層的現實處境和位置,往往造成了上面的政策是一回事,實際上底下執行又是另一碼事。所以,聽到這樣的的事情,我想了想之後,開始覺得不平衡、不公平,後來反而感覺到沒必要驚訝,這不是很正常么,基層不總是這樣么,所以安安心心的呆在基層幹活就行了,上面再怎麼風風火火,底下也是一潭死水。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政策執行的好不好,主要看基層落實的怎麼樣」。但是基層怎麼落實?這個問題,不是一句話、一個文件、一次會議就能解決的,需要資源配套,包括人力資源、資金資源、制度資源和權力資源等。
我一直在想,中央的好政策怎麼才能在基層落實好?那就是政策的落實一定伴隨著資源的配套,因為任何的政策落實或是資源的分配、或是資源的消耗、或是資源的投入。比如,出台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文件,必須得拿出實際的措施,如上升渠道(位置資源)、物質激勵(金錢資源)等;出台改善鄉鎮幹部住宿條件,提供鄉鎮周轉房等政策,為什麼會往往流於形式,完成於文件?因為鄉鎮本來辦公條件就緊張,實在無法提供周轉房,而且在上級部門沒有資源投入的狀況下,上級只會動不動問責於下面,下面也只好完成於文件上。
所以,政策的落地實施必須要有資源的進入,才能落地有聲,有實際的效果,如果僅僅出台文件,沒有資源反而陷入了空喊口號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麼基層幹部對中央的好政策往往只有三分鍾熱度,剛出來時是希望,是盼望,是深深感受到了中央對基層的重視,過一段時間後,文件就成了文件了,嘴上轟轟烈烈,精神上上熱情高漲,可是身體卻很誠實,還是一如既往,於是很快熱度降下來了,涼了之後就無人問津了。
近段時間以來,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央對基層的重視,連續發文,並伴隨著政策的配套和實際的行動,中央指出:對基層幹部既要嚴管,又要厚愛,嚴管就是厚愛。作為基層幹部,我相信,也必須相信,中央的好政策肯定會伴隨著好的資源配套,讓基層幹部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陸』 二孩政策的實施效果
法律分析:「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2016年和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分別為1786萬人和1723萬人,明顯高於「十二五」時期年均出生1644萬人的水平,政策效果顯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十九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夫妻,經批准,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一)雙方均為獨生子女,已生育一個子女的;二)雙方均為農村居民(農業人口,下同),已生育一個女孩的,但一方為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職工或一方從事工商業一年以上以及雙方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一年以上的除外。
『柒』 二孩政策實施效果
二孩實施效果不好,沒有達到預期
『捌』 簡述影響公共政策執行效果的因素
①政策問題的性質;②政策的質量;③執行機關的效能;④政策對象的情況;⑤政策執行的外部環境,等等。這里著重分析一下前面兩個因素對政策有效執行的影響。
公共政策執行的成功與否,與政策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本身密不可分,這是由社會問題本身的基本特性決定的。政策問題的性質影響有效執行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問題本身所涉及的范圍。從現實情況來看,有的政策問題性質比較單一,所涉及的范圍較小,那麼針對此類問題所制定的政策,執行起來就比較容易,反之難度就會增加;②問題本身的復雜程度。一般而論,政策問題的復雜程度取決於問題的成因、問題對社會生活的影響、與其他社會問題的關聯性這三個方面。由於政策問題本身的紛繁復雜,即使拿出了較好的政策方案,在執行之中仍然會遇到相當大的阻力和困難。③隨著問題的產生需要調節的行為量的大小。不同的社會問題涉及的人口會有相當大的差別。隨著人員的增多,相互之間的溝通、協調的難度也就加大,所需政府調節的行為量顯然也會增大,這就增加了政策執行的難度,必將消耗更多的政策資源。
政策本身的質量優劣是影響政策有效執行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可以說,質量好的政策是政策有效執行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政策質量的高低主要由以下三個要素來衡量:
(1) 政策的可行性程度。政策的可行性,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備了執行所需要的客觀條件,經過政策執行者的主觀努力,可以實現客觀與主觀的統一,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的效力,圓滿地實現政策目標。因此,政策目標的明確與否直接關繫到政策執行的效果。
(2) 政策的合理性程度。一般來說,一項合理的政策是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之上的。這個理論基礎為政策規定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邏輯前提。例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分別在不同的層面構成了我國許多公共政策的邏輯前提。邏輯前提的選擇將直接影響政策在一定條件下的合理性。另外,政策的合理性意味著決策者是理性的;政策制定是經過一番周密思考的,而非情緒性的、武斷的。
(3) 政策的合法化程度。合法化是指公共政策經法定權力機構按照正規的程序予以認可。公共政策一旦合法化,便意味著它取得了政治系統的承認,獲得了正式的公共性和權威性,從而使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能以法律為後盾,減少干擾,排除阻力,確保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