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寫筆記
把自己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做有選擇地記錄下來,就是日記。很多研究和探討證明:寫日記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條最佳的途徑。寫日記是對自己毅力和恆心的鍛煉,形成了習慣,習慣又遷移轉化為能力,寫作水平自然會提高。
寫日記,即便是一行字,也是在寫文章。不斷增加寫的次數,寫文章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要想寫日記,就必須得從一天的生活中尋找日記的素材,但是我們每天的生活大多是日常的反復,怎樣從平凡的生活中提取素材,這就需要一定的觀察力。所以說,寫日記也是在培養仔細觀察的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按理說天天寫日記才是最好的鍛煉,但是考慮到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多地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負擔,日記就變成了「周記」。很多同學覺得寫日記特別地難,不知道該寫什麼,或者說對寫日記的認識還很模糊。下面從日記的內容、要求、方法三個方面來淺談日記的有關知識。
一、內容
內容豐富多彩,可以無所不包。選材也很自由, 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形式長短不論,記人、記事、議論、抒情均可。
二、要求
日記的第一行,要寫清年、月、日,還要寫上星期幾和天氣情況(晴、陰、雨、雪、風等)。第二行空兩格寫正文。
有選擇地記。每天發生的許多事,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記入日記,選記自己認為最重要、最值得記的事就可以了。
必須真實。事情必須是親身經歷的,感想必須是真情實感。對所見之事不能隨意誇大或縮小,要實事求是。
日記最好是當天的,不要補記。
三、方法
1、仔細觀察
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寫起來比較容易,但是要想寫得詳細、具體、完整,需要花時間仔細地觀察。比如寫自己喜歡的玩具,可以從幾個方面著筆,①玩具怎麼來的 ②它的外表是什麼樣的 ③這個玩具怎麼玩 ④平時總是和誰一起玩 ⑤你是否喜歡它,為什麼。這樣就能把一個物品寫得很詳細、很明白。日記材料就在我們身邊,但是不注意觀察,也會視而不見。因此,平時要細心觀察自己周圍的事物,包括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所做的。
2、從生活中尋找日記素材
生活中驚天動地的事情很少,大多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小事情。對學生而言,每天必須做的事情,不外乎是上課、寫作業、課間娛樂等等,可是,當你學到了新知識,答對了一道題,學會了一種新玩法,發現了一個小秘密……一定會很激動、很興奮,在腦海里一定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這些不正是非常精彩的日記材料嗎?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好日記。
3、剪貼
將報刊上的文章或圖片、自己喜愛的郵票、照片等貼在日記本上,在旁邊寫上說明或感想,這種作法有助於提高寫日記的興趣。
4、寫興趣和愛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的喜歡彈琴、跳舞,有的喜歡打球、看書,有的喜歡旅遊、飼養小動物……寫喜歡的東西和喜歡做的事就不愁日記沒有內容了。
5、摘錄
如果覺得實在沒什麼可記的,就把學習中看到或讀到的名人格言、座右銘或寫人物、寫景的優美詞句、好的片段等摘錄下來,以備今後寫作文而用。
6、寫心得
把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事物的看法,以及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優缺點等等一些進步成長的過程記錄下來。另外,在讀書之後,還可以寫寫讀書心得。
2. 怎樣寫讀書筆記
一、什麼是讀書筆記?
俗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真正的讀書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將自己在讀書時獲得的資料或感受記下來,這就是讀書筆記。
二、讀書筆記的種類
1、符號式筆記
我們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或者有疑問的地方,用各種符號(例如直線、曲線、括弧、三角、問號……等等)勾劃出來,或在書的空白處寫上批語,這種筆記,就是符號式筆記。
符號式筆記使讀過的書上的重點問題、疑難問題一目瞭然,這就為提綱筆記、摘錄筆記等其它形式的筆記作好了准備。
批語可以是對書中一段內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體會,或者是對書中某一個問題沒有看懂所表示的疑問等。
做符號式筆記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所讀的書必須是自己的。圖書館的或借別人的圖書,不應該亂批亂畫。
(2)每一種符號所代表的意思,自己應該固定下來,不要隨意改動。比如,用直線表示重要的內容,用「…」表示精採的句子或優美的詞彙,用「 」表示應當特別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問題等,以後看書,就都要按自己的這個規定去使用這些符號。
(3)符號不能作得過多。如果整頁整頁都圍上圈,劃上線,全都成了重點,就等於沒有了重點,符號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4)要清楚整齊。不要把書弄得很臟,塗劃得連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以讀高爾基的《海燕》為例:
海 燕
在茫茫的大海上,狂風卷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直沖向烏雲,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里,烏雲聽出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里——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里,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它們在大海上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
2、摘錄式筆記
摘錄式筆記就是把我們從書上、報上看到的一些精闢的,富有哲理的,對我們很有啟發的內容抄寫下來。這種方法看起來比較費事,其實是一種省時省力積累知識的好辦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記憶,日後查找起來,面對茫茫的書海,你就能體會到作摘錄筆記的優點了。
作摘錄筆記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有選擇地抄錄。把文中對我們最有用、最有啟發的內容抄下來,每條抄錄筆記應當「少而精」。「少」指字數較少,「精」指內容把握要點。
(2)要忠實原文。書里有段話,我們覺得挺好,想把它抄下來。抄的時候,又覺得某個詞用得別扭,乾脆另換一個詞代替,這樣不行。既然是摘錄,作者怎樣寫,我們就應怎樣抄,不但詞句不能改動,就連標點符號也不能改動。一段話中,前後和中間不需要摘錄的文字,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3)要註明出處。每條材料都要註明是從哪本書里第幾頁抄錄的,作者是誰。如果是在報紙、雜志上抄錄的,就要把報紙、雜志的名稱、日期寫上。還要註明文章的標題和作者。這樣便於以後使用時查對。
3、剪貼式筆記
在自己訂閱的報紙、雜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資料及時剪下來,經過整理就是剪貼式筆記。這種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簡便。
剪貼式筆記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進行剪貼式筆記時要按不同的內容分類。可以准備幾個用來貼剪報的本子,或者把一個本子分成幾個部分,把語文知識、歷史知識、自然常識等內容分別貼進去。
(2)每一條剪貼的內容要註明出處、時間。即剪自哪一種雜志或報紙,哪一年哪一期等。
(3)短小的剪貼筆記也可以作為讀書卡片的內容。
4、感想式筆記
讀完一本好書或一篇好的文章,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寫出來,這種讀書筆記就是感想式筆記,也叫讀後感。
這種讀書筆記重在訓練同學們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也是我們小學生在寫作時需要用到的。如何寫感想式筆記,我們將在五六年級時候專門學習。
〔寄語〕
寫讀書筆記的方法還不止這些。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讀書的習慣去創新。假如我們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寫讀書筆記就好像在萬花叢中採集花蜜。天長日久,我們會發現讀書筆記對提高自己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範文
下面舉一個關於說明寓言的摘錄筆記的例子: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
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向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智慧,讓思想活躍。
有一位同學讀了《詹天佑》後的感想是這樣寫的:
讀了《詹天佑》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詹天佑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1905年,他在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情況下,在帝國主義的嘲笑聲中,毅然接受了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這正是他愛國主義的表現,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詹天佑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晚上在油燈下繪圖計算,和工人同吃同住,還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他克服種種困難,使鐵路提前兩年竣工。想想自己,做數學習題的時候,常常害怕困難,抄襲同學的答案,比比詹天佑,我多慚愧呀!我決心以詹天佑為榜樣,長大了也為祖國爭光。
這篇短短的「讀後感」,既要表達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自己學習的榜樣,又要敘述自己被詹天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其結果,文章內容顯得分散、乾巴巴,倒像是一份「決心書」。
由此可見,寫讀後感一定要選擇自己感觸最大和體會最深的一點來寫,應突出重點,切忌面面俱到。當然,寫的時候還要善於聯想,依照原文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結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
3. 筆記怎麼寫好看
想要筆記寫得好看
首先要字跡工整,書寫漂亮
而且筆記的格式要條理清晰
段落分明
這樣筆記寫出來就會很好看
4. 怎麼寫讀書筆記,內容,可以寫什麼怎麼寫怎樣寫更好看
夾敘夾議,對文章進行總結論述的前提下,挑出重要文段進行深度解讀
5. 如何寫筆記
目前教育教學研究面臨的困境之一,就是理論越來越抽象,與教育實踐的聯系越來越少。教育隨筆(或者叫教育敘事、教育故事等等)就是一種旨在還原教師教育科研的本來面目,倡導教師立足實踐、及時整理和記錄自身的實踐感悟的教育敘事研究方式。
教學隨筆體現教師們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和內心體驗,也有在經驗基礎上的理論提升與情感升華。正因為教育隨筆彰顯著一種求真務實的教育情懷,因而它正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的厚愛與青睞。
教學隨筆的作用
有利於教者積累教學經驗和改進教學措施。教學具有自身的發展規律,雖然可以吸取他人優秀的教學經驗,獲得一些啟發,但這不等同於自己探索的結果。你及時拿起筆來通過總結,把這些教學中的成功和失敗記錄下來,克服缺點,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有利於對課堂教學進行理論研究和推進課堂教學的發展。任何事物如果缺乏研究、探討,那麼它發展緩慢,停滯不前。好老師,不僅表現在認真備課、上課,還表現在對每一堂課有所研究,分析得失。通過研究,把教學中不斷積累的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再用以指導自己教學的實際工作。如果每一節課,每一單元都能如此,堅持不懈地研究,那末在以後的教學中就會設計出不同的教案,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隨筆的作用顯著。一方面,能讓教師時刻關注自己的教學。一個教師只有關注教學情況,注意思考教學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他才能總結出高明、正確的教學規律,盡快形成自己的經驗,為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做好積淀、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能讓教師形成一種學習、研究的意識。科學研究意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形成一種學習、研究的意識,是教師成為研究型、學者型人才的基礎。教學隨筆就有這樣的一個作用,能不斷地培養教師的研究意識。再一個方面,教學隨筆能促進教師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學隨筆的特點
教育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便、隨手、隨心等。
隨便:「隨便」是說隨筆沒有什麼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麼論點論據,文字也可長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說的話說清楚了,也不一定要湊到1000字。如果您沒想好這件事說明了什麼,但是這件事卻讓您有所觸動,不說不快,您也不必硬憋著,也不必要找什麼理論做依託,您可以把事情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隨便」不是讓你記流水賬,如果一天下來沒有什麼可寫就可以不寫,如果說某一天靈感不斷,寫它個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發是隨筆的主要特徵,而發出的感想是否精華,則與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結構、理論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相關。
隨手:隨筆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時發生的事件和稍縱即逝的想法,所以需要及時捕捉、記錄下來。因為扔了一段時間之後,您對事件的記憶可能就不那麼清晰了,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見了。所以要養成隨手寫的習慣。如果能堅持記教育日記,那麼您會發現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經不太記得的事,但是在當時它是如何地讓您受到震動。
隨心:這里講的隨心有兩層意思,一是隨心所欲,率性而為,無八股之限,形式靈活多樣,不必循規蹈矩;無三段之分,篇幅短小精悍,不必鴻篇巨制。二是筆要隨腦,也即教師要用心於教育、鍾情於教育,要讓思考伴隨教育的整個過程之中。不因感悟少小而棄之,不因記錄麻煩而廢之,有感即錄,積少成多,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得以檢驗和修正之。原來零星的、淺層的思想可能就變成系統的、深邃的了,就會產生「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專利。
教學隨筆的內容捕捉題材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
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
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1、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並無任何捷徑,只有平常扎扎實實地研讀並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教學隨筆的原則
1、要有一雙慧眼。
隨筆要想寫好,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是切入事件的角度不同於以往,或是自己的觀點不同於常俗。這一切首先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有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觀察。每個學生都是一本待讀的書,和學生的每一次傾心交談,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
2、要勤於思考和善於思考。
思想從何而來?總結課堂得失,反思教學成敗,清理工作思路,多思愛思才能善思深思。文章切忌平平淡淡、重復別人,要讓別人讀你的文章時,能欣賞到你真感情的抒發中凸顯出來的獨特個性,能觸摸到你真見識的議論中激盪著的深刻的思想脈律,這樣的文章才好看、耐看、經看!如果我們能時時留意教育教學中的每個細節與現象而不是熟視無睹,如果我們不管萬籟俱寂無論更深露重,也總不忘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它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教育規律?我和別人有什麼不同的看法?自己的觀點有沒有輕易被人家左右?時間一長,你就會在無意中驚異地發現,一向熟視無睹的事物中隱藏著真知,一向平淡無奇的現象卻也包含著深意!
3、要堅持勤寫隨筆,有感而發。
要想寫好隨筆,關健還在於動筆,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隨筆。隨筆長短不限,如果是你深思熟慮後的五句話也是好隨筆。比如:「今天的導入不夠理想,因為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選擇的素材太陳舊了,時間也用的太多了,今後我得改變。」這是五句話的教學隨筆,雖然只是五句話,但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並提醒自己要改變。這樣的隨筆對工作忙的教師來說,更符合實際。所以隨筆的長短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時間則長無時間則短。文章也是由短到長的,長的隨筆往往是在短隨筆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
4、要注意創新。
「勸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教育隨筆要從別人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挖掘出新意來,要跳出僵化、死板的格局看教育,要避免平庸無奇、拾人牙慧。「文章最忌隨人後,自成一家始逼真。」如果離開了自己的思想,離開了新意,一味地模仿甚至「復制」別人的東西,那麼再好的教育隨筆也是一張失血的臉,蒼白無力;再高深的文章也如一副無血無肉的骨架,味同嚼蠟!創新才能點燃教育的激情,創新才能使教育隨筆充盈著靈性!「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然有了奇妙的想法也要及時記下,因為它是稍縱即逝的,一不小心就會飄然遠去,難覓蹤影!
5、讓書香滋養底氣和靈氣。
寫作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外化過程,要使外化質量提高則必須有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觀點、知識、方法內化為自己的觀點、知識、方法,方能不斷地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隨筆。「腹有詩書氣自華」,工作之餘讀一點書,比如含義深邃的哲理小品、文筆犀利的雜文短論,以及教育類的書刊雜志,以及眾多教育大家的教育專著,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你的見解和視野也才因此而更加開闊。讀書滋養了你的底氣和靈氣,撰寫教育隨筆時也能得心應手、水到渠成!
我們常常感嘆學者們的著作等身、學富五車,我們每每欽羨名師們的妙語連珠、智若泉涌,其實,我們所看到的往往是鮮花的嬌艷,卻常常忽略了孕育過程的漫長與艱辛。誠如法國啟蒙思想家愛爾維修說:「表示驚訝只需一分鍾,要做出驚人的事業卻要許多年」。教育亦然。
6. 學習如何作筆記
顛覆你想像的高效筆記術(維庫)(超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g6Sm6cX4lQkWaI5xnG8XrA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7. 如何寫讀書筆記
一、什麼是讀書筆記?
俗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真正的讀書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將自己在讀書時獲得的資料或感受記下來,這就是讀書筆記.
二、讀書筆記的種類
1、符號式筆記
我們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或者有疑問的地方,用各種符號(例如直線、曲線、括弧、三角、問號……等等)勾劃出來,或在書的空白處寫上批語,這種筆記,就是符號式筆記.
符號式筆記使讀過的書上的重點問題、疑難問題一目瞭然,這就為提綱筆記、摘錄筆記等其它形式的筆記作好了准備.
批語可以是對書中一段內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體會,或者是對書中某一個問題沒有看懂所表示的疑問等.
做符號式筆記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所讀的書必須是自己的.圖書館的或借別人的圖書,不應該亂批亂畫.
(2)每一種符號所代表的意思,自己應該固定下來,不要隨意改動.比如,用直線表示重要的內容,用「…」表示精採的句子或優美的詞彙,用「 」表示應當特別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問題等,以後看書,就都要按自己的這個規定去使用這些符號.
(3)符號不能作得過多.如果整頁整頁都圍上圈,劃上線,全都成了重點,就等於沒有了重點,符號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4)要清楚整齊.不要把書弄得很臟,塗劃得連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以讀高爾基的《海燕》為例:
海 燕
在茫茫的大海上,狂風卷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直沖向烏雲,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里,烏雲聽出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里——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里,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它們在大海上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
2、摘錄式筆記
摘錄式筆記就是把我們從書上、報上看到的一些精闢的,富有哲理的,對我們很有啟發的內容抄寫下來.這種方法看起來比較費事,其實是一種省時省力積累知識的好辦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記憶,日後查找起來,面對茫茫的書海,你就能體會到作摘錄筆記的優點了.
作摘錄筆記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有選擇地抄錄.把文中對我們最有用、最有啟發的內容抄下來,每條抄錄筆記應當「少而精」.「少」指字數較少,「精」指內容把握要點.
(2)要忠實原文.書里有段話,我們覺得挺好,想把它抄下來.抄的時候,又覺得某個詞用得別扭,乾脆另換一個詞代替,這樣不行.既然是摘錄,作者怎樣寫,我們就應怎樣抄,不但詞句不能改動,就連標點符號也不能改動.一段話中,前後和中間不需要摘錄的文字,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3)要註明出處.每條材料都要註明是從哪本書里第幾頁抄錄的,作者是誰.如果是在報紙、雜志上抄錄的,就要把報紙、雜志的名稱、日期寫上.還要註明文章的標題和作者.這樣便於以後使用時查對.
3、剪貼式筆記
在自己訂閱的報紙、雜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資料及時剪下來,經過整理就是剪貼式筆記.這種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簡便.
剪貼式筆記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進行剪貼式筆記時要按不同的內容分類.可以准備幾個用來貼剪報的本子,或者把一個本子分成幾個部分,把語文知識、歷史知識、自然常識等內容分別貼進去.
(2)每一條剪貼的內容要註明出處、時間.即剪自哪一種雜志或報紙,哪一年哪一期等.
(3)短小的剪貼筆記也可以作為讀書卡片的內容.
4、感想式筆記
讀完一本好書或一篇好的文章,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寫出來,這種讀書筆記就是感想式筆記,也叫讀後感.
這種讀書筆記重在訓練同學們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也是我們小學生在寫作時需要用到的.如何寫感想式筆記,我們將在五六年級時候專門學習.
8. 筆記怎樣寫
方法/步驟
第一,寫好字。字寫好才有耐性去看,才會有一個愉悅的心情去看,這樣才會使得自己筆記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5
第五,一類一本。何為一類一本,就是一種科目只在筆記本上記錄,以免散亂。
!
9. 怎樣寫好一篇讀書筆記
1.思維角度:什麼樣的讀書筆記、才算是一篇好的讀書筆記?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擅長寫文字、有的人擅長畫思維導圖,還有人喜歡做圖文並茂的「手帳筆記」,既好看、又有收藏價值。
但不管哪種形式的讀書筆記,都有一個共同點。只要我們抓住了這個「共同點」,就能寫出一篇好的讀書筆記。
這個共同點是什麼呢?
它實際上是一個知識的「萃取」流程:獲得知識-提煉價值-結構化輸出。
2.方法角度:如何做讀書筆記?只需要掌握這三個步驟!
我們讀一本書、聽一段音頻、看一條視頻,就是「獲得知識」的過程。
在一本書裡面,有觀點、有案例、有數據,可能還會有一些故事,那麼,我們統統都要記下來嗎?
當然沒必要。
做讀書筆記不是記流水賬,我們只需要把重點內容、對我們有用的部分記下來就好。
第三個步驟:結構化輸出。
你可以嘗試將這些零碎的筆記串聯起來,做成一個完整的內容。就像知識管理達人——彭小六,他匯總了各種高效閱讀的方法,並且取長補短、總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洋蔥閱讀法」;
你也可以將這些碎片化知識提煉、做成獨立的、一看就懂的「干貨」,比如「告別拖延症的9個方法」、「時間管理的N個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