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做職業分析職業生涯規劃
做職業分析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
第一點:分析自身性格特點與邏輯思維能力。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性格和邏輯思維能力,有的成熟,穩重,有的幼稚,急躁。首先需要仔細分析自己的性格,看自己適合哪一種職業,分析後也能提醒並改善自己在工作中性格的不足之處。
第二點:分析自己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每個人掌握與擅長的技能不同,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等等,都是值得人們考慮的內容,只有知道自己精通的地方,在分析工作崗位要求具備哪些知識和技能,就能知道什麼工作才是適合自己的,不至於像無頭蒼蠅一樣。
第三點:確認自己發展的目標。沒有目標的生活是漫無目的的,只有確認自己的目標,才能有一個准確的方向,有了方向後就會去為之奮斗,充實自己的生活,從而提升自身的實力。
職業生涯劃的三階段:
1、職業早期:一般是指22-35歲階段,這時員工初入職場,邊干邊發展,尋找自已理想的公司和崗位,這一階段是決定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時期。
2、職業中期:時間跨度為35-50歲,此時,員工的職業能力提高並逐漸成熟,在工作上能夠承擔更大的責任,具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3、職業晚期:時間為50歲至退休這一時間段,角色向顧問和導師方向轉換,此時因為體力精力等生理因素,進取心明顯下降,更多是維持現狀或者為退休做准備。
㈡ 職業生涯不同階段各有怎樣的特徵個人應採取怎樣的管理策略
職業生涯依我個人的理解和經歷,基本可以以10年為一個大階段來做規劃:
第一階段20~30歲:經驗積累階段,此時最需要管理好你的時間來做充分的學習;
第二階段30~40歲:人脈積累階段,此時最需要你管理好自己的人際關系,充分鉚實基礎;
第三階段40~50歲:金錢積累階段,此時有了前兩個階段的充分積累,最是能夠抓緊時間累積好自己的金錢的階段;
第四階段50~60歲:錢生錢階段,此時已經有了較充分的准備和積蓄,此階段最主要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金錢,為即將到來的老年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備和積累!
以上均為我個人的見解,不是網路上抄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㈢ 如何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與管理
實操步驟一:職業生涯診斷職業生涯必須理想與實際相結合,職業生涯診斷能夠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並且進一步詳估內外環境的優勢、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生涯發展方向。只有把自身因素和社會條件做最大程度的契合,才能在現實中趨利避害,使職業生涯規劃更具實際意義。
1、診斷的內容
1.1自我分析
1、個人部份健康情形身體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否有影響健康的活動?生活是否正常?有沒有養生之道?
自我充實是否有專長?經常閱讀和收集資料嗎?是否正在培養其他技能?
休閑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閑活動?有助於身心和工作嗎?是否有休閑計劃?
2、事業部份財富所得薪資多少?有儲蓄嗎?有動產、有價證券嗎?有不動產嗎?價值多少?有外快嗎?
社會階層現在的職位是什麼?還有升遷的機會嗎?是否有升遷的准備呢?內外在的人際關系如何?
自我實現喜歡現在的工作嗎?理由是什麼?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備嗎?
3、家庭部份生活品質居家環境如何?有沒有計劃換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設備如何?有心靈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嗎?小孩、夫妻、父母有學習計劃嗎?
家庭關系夫妻和諧嗎?是否擁有共同的發展目標?是否有共同或個別的創業計劃?父母子女與父母、與公婆、與姑叔、與岳家的關系如何?是否常與家人相處、溝通、活動、旅遊?
家人健康家裡有小孩嗎?小孩多大?健康嗎?需要託人照顧嗎?配偶的健康如何?家裡有老人嗎?有需要你照顧的家人嗎?
1.2環境分析
1、友伴條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樣化、且有能力
2、行業條件注意社會當前及未來需要的行業
3、企業條件公司有改革計劃嗎?公司需要什麼人才?
4、地區條件視行業和企業而定
5、社會注意政治、法律、經濟、社會與文化、教育等條件,該社會的特性及潛在的市場條件
1.3關鍵成就因素分析
1、人脈家族關系、姻親關系、同事(同學)關系、社會關系溝通與自我推銷
2、金脈薪資所得、有價證券、基金、外幣、定期存款、財產(動產、不動產)、信用(與為人和職位有關)儲蓄、理財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條件及職位
3、知脈知識力、技術力、咨訊力、企劃力、預測(洞察)力、敏銳力做好時間管理、安排學習計劃、上課、聽講座、進修、組織內輪調、多做事、反復練習、經常做筆記、做模擬計劃
1.4關鍵問題分析
1、問題發生的領域是家庭問題、自我問題、還是工作問題;或是其中兩者或三者的共同作用?
2、問題的難度是否學習新技能?是否需要全神貫注?是否需要個人改變態度與價值觀
3、自己與組織的相互配合情況自己是否做出貢獻,是否學會在組織內部適合自己的職業領域中發揮專長,和其他組織人員的團結協作怎樣,組織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和自己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否沖突等
2、診斷的方法
2.1診斷方法體系
方式評價者評價內容評價標准
自我評價本人1.自己的才能是否充分施展2.對自己在企業發展、社會進步中所做的貢獻是否滿意3.對自己的職稱、職務、工資待遇等方面的變化是否滿意4.對處理職業生涯發展與其他人生活動的關系的結果是否滿意根據個人的價值觀念及個人的知識、水平、能力
家庭評價父母、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員1.是否能夠理解和肯定2.是否能夠給予支持和幫助根據家庭文化
企業評價上級、平級、下級1.是否有下級、平級同事的贊賞2.是否有上級的肯定和表彰3.是否有職稱、職務的晉升或相同職務責權利范圍的擴大4.是否有工資待遇的提高根據企業文化及其總體經營結果
社會評價社會輿論社會組織1.是否有社會輿論的支持和好評2.是否有社會組織的承認和獎勵根據社會文化
2.2常用的6種診斷工具
這6種診斷工具的關鍵之處就在於所用的方法是歸納式的而非演繹式的。診斷過程是從具體到一般,而不是從一般到具體。
自我訪談記錄給每人發一份提綱,其中有11道問及他們自己情況的問題,要他們提供有關自己生活(有關的人、地、事件)他們經歷過的轉折以及未來的設想,並讓他們在小組中互相討論。這篇自傳摘要體裁的文件將成為隨後的自我分析所依據的主要材料
斯特朗-坎貝爾個人興趣調查問卷這份包含有325項的問卷填答後,就能據此確定他們對職業,專業領域,交往的人物類型等的喜惡傾向,為每人跟各種不同職業中成功人物的興趣進行比較提供依據
奧爾波特-弗農-林賽價值觀問卷此問卷中列有多種相互矛盾的價值觀,每人需對之做出45種選擇,從而測定這些參加者對多種不同的關於理論、經濟、美學、社會、政治及宗教價值觀接受和同意的相對強度
24小時活動日記參加者要把一個工作日及一個非工作日全天的活動如實而無遺漏的記下來,用來對照其他來源所獲同類信息是否一致或相反
「重要人物」訪談記錄每位參加者要對自己的配偶、朋友、親戚、同事或其他重要人物中的兩個人,就自己的情況提出一些問題,看看這些旁觀者對自己的看法。這兩次訪談過程需要錄音
生活方式描述每位參加者都要用文字、照片、圖或他們選擇任何其他手段,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描繪一番
根據多年來對職業規劃及中國職場的研究發現,在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中,同樣也有五大黃金時期必須重點關注。錯過了這五大窗口期,將不同程度地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並且,某些負面影響甚至是不可挽回的。
㈣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認知總結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認知總結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一下自己的想法,例如:
作為當代大學生,若是帶著一臉茫然,踏入這個擁擠的社會怎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使自己佔有一席之地?每當人類經過一次重大變革,總是新的機會在產生,有的機會在消失。
只有那些先知先結的人才能抓住機會走向成功,而那些抱著舊觀念不放的將會被社會所淘汰。在茫茫人海中,如何能先拔頭籌,就看你是否准備充分了,所以,對自己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做個適當的規劃是很有必要的。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
1、價值觀
我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歡被拘束。舒服安逸富裕的生活,是我的嚮往。從小就被教育要有團體合作精神,所以我一直認為,人最可貴的就是能團結合作,全力以赴。這樣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性格
比較外向,開朗,幽默,樂觀的。也很率性。喜歡交朋友,擅長於與人溝通,人際關系佳,忠實可靠。
3、興趣
平常喜歡打籃球,聽音樂,逛街,交朋友。還喜歡上網,看些小說,喜歡看各種雜志類書籍。積極的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比如學吉他,對辯論方面的知識也很想去了解,想成為全方面人才。
4、能力
計算機應用,office軟體應用,聽從指揮,有計劃有思考的去完成一件任務。有責任心,上進心,做事認真投入,擅長想像思維。可以充分發揮善於運用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等能力來分析解決問題的優勢,發揚獨立鑽研的學習精神。
5、職業興趣
我的職業興趣很廣泛,由於我是學管理的,對管理方面的知識比較了解,可以學以致用。希望能夠在企業人事行政管理方面有所發展,自我表現和體現我的價值所在。
6、職業個性
喜歡獨立地計劃自己的活動和指導別人的活動,在獨立的和負有職責情景中感到愉快,喜歡對將來發生的事情作出決定,想努力成位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在工作中形成一定個人魅力,得到大家的肯定及尊重。軟硬兼用,以身作則。對自己未來有信心。
7、 職業價值觀
希望工作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大多數同事和領導在工作中有融洽的人際關系,相處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認為這就是很有價值的事。重視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建立良好的同事關系。愉快、協調的團隊協作是我這種類型的人所追求的。
㈤ 人到中年該怎樣做好職業規劃
打工生涯,到了35歲就面臨一道坎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裡家外一攤事,弄的身心疲憊。再者,十來年的工作,已經讓你的知識、技術、經驗、能力基本都固化了下來,除了精通自己的工作業務以外,其他都是「門外漢」。所以,這時無論自己喜不喜歡現在的工作,都不能隨便放棄、隨意跳槽了。那麼,中年人具體如何規劃職業,在穩定的同時能夠進一步提高自己呢?下面五點建議也許對你會有幫助:

分享一點理念,共創美好生活!
歡迎關註:一點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