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讀初中的孩子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汽車幫買票怎樣取 2024-04-26 04:54:02

讀初中的孩子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1-25 17:06:42

⑴ 孩子要上初中,家長該做哪些准備

對於培養孩子,有人說,美國的父母培養勇士,英國的父母培養紳士,法國的父母培養騎士,韓國的父母培養儒士,而中國的父母則培養博士。可見,我們中國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是多麼的強烈。家長們的心思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多家長的這種心情容易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結果是欲速則不達。
問題一:自我意識的問題
自我意識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對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等的認識和評價。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生的自我意識進一步增強,他們要求別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一種感覺,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越大越難管?高中生卻抱怨父母不理解他們,這里就有矛盾存在:一方面,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增強;另一方面,在家長眼裡,他們還是長不大的需要照顧的小孩。
針對這些情況,家長們最好能夠尊重高中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愛護孩子的獨立人格。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1、對高中生要少些命令和限制,多一些對話和理解。不管工作有多忙,至少要有時間和他們坐下來談談心,了解他們心裡在想些什麼。出現了問題,要能夠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心情,而不要沒有弄清緣由就橫加指責,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破壞親子關系。
2、家庭要民主化,實行家庭的民主化管理,可以在父母的指導下讓高中生當當家,培養他們形成一種主人翁的責任感。
3、高中生的自尊心很強,對他們不要過分指責,更不要總是「舊帳」重提。對高中生的一些過失,只要他願意改正,就不要總是掛在嘴邊不停地去數落。 問題二:情緒方面的問題
家長們要仔細觀察高中生子女回家後的一些表情、語言、動作。這個階段的學生比較容易激動,情緒還不是很穩定,也會感情用事,對一些事物會比較敏感,他們情感的外部表現有時和內心體驗是不一致的。父母要注意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父母看似平常的行為舉動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當發現高中生情緒不好時,要多引導,了解原因,讓他們把苦惱、煩惱傾訴出來,同時還要注意多表揚、多鼓勵、多給成功的機會;還有就是盡量少拿高中生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給他們樹立榜樣本無可厚非,但把他們和其他人做比較時,要注意方法、方式,否則就很容易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問題三:意志的問題
高中生的意志力雖有一定發展,但在學習中還是有較多的同學沒辦法很好地控制自己。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加以引導了,不能聽知任之,長期這樣下去,學業就會荒廢。對一些意志力比較薄弱的高中生,家長可以鼓勵他們經常參加一些爬山、長跑等體育鍛煉,讓他們在體育鍛煉中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
問題四:人際交往的問題
高中階段是交友的關鍵時期,人一生中最要好的朋友很多都是在高中時結交的。但有些同學因為性格、環境等方面的原因交不到朋友而感到孤獨。比如說,很多同學有交友的渴望,但由於性格較內向,比較自卑,就很難和同學打成一片。
人際交往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異性交往。很多同學沒辦法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系,有的同學不知如何與異性交往,甚至一和異性交談就臉紅:有的同學則把握不住異性同學之間交往的度,超越了正常的同學交往,走得太親密,把握不當就陷進早戀的泥潭。因此,家長要根據高中生的個性特點,鼓勵和支持他們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也要適時地對他們進行科學的青春期教育。如果高中生有早戀的問題,不能視之為洪水猛獸,首先對於這種現象要給與理解,然後再進行開導。
問題五:升學和擇業的問題
高中生對職業的選擇已出現較為理性的思考,由幻想期進入了預備期,他們已經能結合自己的興趣、能力、社會價值取向以及切身利益的要求,選擇具體的職業和層次。
這時,家長要幫助他們樹立明確的生活目的。很多高中生覺得讀書很沒勁,其實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生活目標。當他們有了一定的職業取向,家長就應該根據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揚長避短,進行有目的地培養。如高中生喜歡教師職業,但性格卻比較內向膽小,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家長就可以讓他們參加一些家庭聚會,並讓他們出面聯系、主持、接待等,還可以鼓勵他們去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孩子大膽起來,性格逐漸開朗,以適應將來工作的需要。
總之,現在的高中生缺乏的不是家長的噓寒問暖,他們更需要的是家長們的關心、理解、尊重和正確引導。

⑵ 初中生家長怎樣管理孩子

讓他明白,父母掙錢來之不易。明白了 你不用管理 他都知道做正確的事。

⑶ 讀初中的孩子怎樣管理

前言:說起初中生,可能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頭疼,認為那時候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叛逆期,非常不好管教。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京、黑龍江、廣東和山東等六省一市的2萬名家長和2萬名初中生進行的大規模實證調查數據,描繪當下初中生家庭教育的整體現狀和大致輪廓,呈現出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十大誤區。
青春期充滿可怕的「暴風雨」?
調查說
調查發現,初中生家長大多正處於多事之秋的「中年危機」階段,面臨健康、事業、婚姻、子女和社會支持的多重挑戰。當「中年期遇上青春期」時,很多家庭進入一個互相之間不了解、不明白、不交流的階段,親子沖突較多,很多家長會用「叛逆、早戀、不好溝通、另類」等詞彙來描述青春期的孩子。
說起青春期,大家都會想起那部美劇《成長的煩惱》,青春期似乎成了家長們的「心頭疼」,青春期真的如此可怕還是被貼上了標簽呢?
實際上,青春期雖然充滿「暴風雨」,卻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可怕,一直以來,公眾對青春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誤解和過度焦慮,這種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和不良暗示,容易使家長曲解子女的成長性變化,從而採取「危機管理」的教育方式,反而強化了初中生的叛逆行為,導致親子沖突升級。
家長仍然是孩子唯一的「重要他人」?
調查說
調查發現,同伴是初中生課余時間玩樂、傾訴和分享秘密的首選對象,高達55.54%的初中生更願意向「朋友、同學」傾訴心事,選擇「母親」的僅為14.34%,而選擇「父親」的僅佔3.44%。這預示著初中生已逐漸將同伴作為重要的情感依戀對象,家長已不再是孩子唯一的「重要他人」。
正式步入社會之前,青少年「發展最迅猛的社會性需要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誼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他們開始疏遠成人而對同伴傾注越來越多的感情,同時萌生了與異性交往的強烈慾望,男女生之間的接觸顯著增加。這種在同伴群體中培養起來的互動能力,為今後他們進入社會形成正常的人際關系提供了心理准備。
在這個時期,家長需要認同並接納自己的權威逐漸降低的現實,適度放手,支持並幫助子女拓展交往范圍。
孩子不開心時希望家長趕快「救火」?
調查說
調查發現,超八成家長和學生均認為親子間不同程度地存在沖突,初三時沖突達到最高水平。沖突主要集中在學習、交友、花錢、隱私、偶像崇拜等「個人選擇」方面。50.39%的初中生認為「和父母溝通中最大的困難」是父母不能理解我。
有意思的是,當初中生面臨心理壓力或負面情緒時,並不希望父母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而更希望父母將自己視為獨立個體,給自己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的機會。可見造成青春期親子間溝通困難的並非時間因素,而是溝通方式。
異性交往就會導致「早戀」?
調查說
調查顯示,48.32%的初中生表示「很願意」結交異性朋友,而46.34%的家長擔心子女「學業受影響」,還有40.37%的家長擔心子女「染上不良習氣」,擔心子女「身體受傷害」和「情感受傷害」的分別僅佔6.76%和6.52%。
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家長更關注和擔憂孩子學業受影響等現實因素,對孩子身心健康的關注遠遠不夠,更沒有看到異性交往對孩子練習相處親密關系,建立積極、健康的愛情觀、婚姻觀的重要價值。
由於對青春期異性交往的意義缺乏充分認識,不少家長處於高度戒備、過敏狀態,24.03%的家長「通常不會同意」,有的甚至給孩子貼上「早戀」的標簽。說明家長並不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以及異性友誼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
家長知道子女的學業和情感的真正需求?
調查說
調查發現,47.39%的學生認為家長給的學習壓力較大(比如父母期望高、父母管得更嚴),而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注重培養子女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他們的子女在學習上自主性更強,學習動機也更偏重內部因素,感受到的學習壓力相對越小。
小學生需要「保姆式」學習指導,而初中生自主學習的意願更強烈,較抵觸家長的過度關注與關心。高達63.21%的初中生希望「得到家長的鼓勵和肯定」,18.29%的學生希望能自己管理學習,希望家長買學習資料或報班、輔導功課的僅分別為3.96%和5.59%。可見家長未能發現孩子在學業和情感上的真正需求,做得最多的恰恰與孩子的期望相反,導致親子雙方的供求偏差,勢必引發親子沖突。
家長權威取決於「為孩子做了多少」?
調查說
調查發現,子女認為父親和母親作為家長「比較合格」或「不太合格」的比例分別為34.24%和44.46%,也就是說,初中生對父母的評價總體上趨於一般。進一步讓子女對家長的工作狀態、家庭責任、為人處世、脾氣秉性和生活情趣等五個方面進行評價發現,家長在上述五個方面做得越好,學生對其總體評價越高,反之亦然。
調查說明,子女對父母權威的認可主要取決於家長「做自己做得多好」而非「為孩子做了多少」。子女對家長的評價能反映家長在子女心目中的形象與權威水平。在家庭教育滿意度方面,夫妻雙方均屬於中等偏下水平,意味著「意見不一致常爭執」「不順心時愛嘮叨」「無心犯錯也常被責備」等家庭負面事件呈增加趨勢,直接影響家庭氛圍和子女成長。
父親在家庭中沒什麼教育優勢?
調查說
調查數據顯示,夫妻共同教育子女的家庭僅為43.02%,由母親主要承擔教子責任的則高達40.70%。此外,父親與子女的情感溝通狀況更令人擔憂,初中生選擇父親作為情感傾訴對象的比例僅為3.44%。父親教育的缺位和父親教育資源的浪費,值得警醒。
一檔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喚起社會對父親在家庭教育地位的反思,父親是孩子形成獨立、自信、果敢、堅強、富有進取精神等個性品質的重要源泉。父親和母親的家庭教育方式有明顯差異。尤其在教育青春期子女時,父親更關注子女的發展性成長,較少干涉子女的同伴交往,更坦然接受子女變化。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為民主、平等的親子交流模式,需要父母有更大的包容度和更開放的心態,需要父母更多給予精神層面的引領和支持,這些恰好是父親的優勢。
青春期充滿可怕的「暴風雨」?
調查說
參與本次調查的近半數家庭父母職業為「工人/農民」,經濟狀況屬於較低水平。調查發現,在追求更高、更好的教育方面,低收入家庭與高收入家庭具有同樣強烈的願望,並不會因為收入不高就減少家庭教育的投入,經濟壓力更加明顯。調查數據顯示,72.08%的初中生報了興趣班。
興趣班除了花費金錢,還佔用了青春期階段本來就非常寶貴的親子溝通時間,加上家長由於投入太多時間、精力而產生的「高投入-高期望」,容易引發挫敗感,更加易怒,更加容易採取嚴厲的教育方式。但事實上,在家庭教育支出壓力大的家庭中,子女學業成就優秀的比例反而較低。也就是說,投入過度帶來經濟壓力,未必能帶來子女優異的學業成績,反而有可能危及親子關系。
孩子大了沒必要進行性教育?
調查說
根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14年對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四省市2萬名小學生家長及2萬名小學生的調查,超七成小學生家長對子女進行過不同程度的性教育,選擇「幾乎沒教過」的佔26.78%。而此次調查中高達46.00%的初中生家長「從未提過」相關內容,6.36%的學生通過低俗而不健康的成人片或成人小說獲取性知識。可見初中生家長的性教育素養和能力普遍有限,嚴重滯後於青春期孩子的需求。
本次調查中91.38%的家長為60後和70後,性教育方面大多是「無師自通」,缺乏科學、健康的理念,缺乏相關的知識和教育方法,因此對子女與異性交往充滿緊張和擔憂,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身體變化時感到不安和恐懼,影響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健康發展,甚至導致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
10
學習成績與親子溝通質量無關?
調查說
27.04%的家長認為「孩子不願對我說心裡話」,心情不好時選擇向子女傾訴的僅為4.10%,而有心事時願意和家長分享的初中生僅為17.87%。其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傾向於採取積極主動的溝通方式,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傾向於採取反抗、忍耐、妥協等溝通方式。
良好的親子溝通應涵蓋事務型溝通、消遣型溝通和情感型溝通等三種類型。深入的情感溝通能加深親子間的相互了解、化解中年家長的心理危機、緩解初中生的青春期焦慮。但調查發現,初中生家長與子女溝通呈現出單一、泛化的狀態,話題多集中在學習等事務型溝通上,溝通方式多為家長問、子女答的單一模式。話題廣泛、「什麼都聊」的家庭僅為36.33%,很少聊天的家庭則高達14.53%。
這十大誤區勾勒出初中生家庭教育「兩輕兩重」的特點——重子女教育投資,輕家庭文化建設;重子女學業監督,輕子女心理支持。
智慧的家長應該將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投入到親子關系和家庭氛圍的建設中,多關注對子女的心理支持和情感呵護,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提供正面的能量。

⑷ 怎麼管理初中的孩子

初中的孩子基本上已經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要和孩子做到互相尊重,尊重孩子的意願為主。

⑸ 小孩上初中了,該怎麼教育引導呢

初中一年級由於剛從小學升起來,其實他們6月份還是小學生,但是到了9月份就是初中生了,所以重要的事是讓他們實現平穩過度。學校的目標第一項就是讓他們平穩過度過來,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初中生了,其次就是思想上的教學目標。因為小學都是快樂教育,學生可能有的時候規律上會覺得欠缺一點,所以到了初中肯定先是培養大家入學教育,有一些校規學校紀教給大家,克服各種困難的品質,比如困難,所以 要培養大家克服困難的決心,還有做事要堅持到底、積極向上、助人為樂、熱愛集體這些都是在初中入學教育就是開始動手抓的。然後就是初中學習上的過度。小學比較容易,一般都是拿8、90分,而初中就不是這樣了,要比較靈活,所以學習上要渡過這些小難關。 面臨從小學到初中以後,心裡上可能還有一段適應期,這個年級的學生有什麼樣的特點? 初一年級的學生是最可愛的,因為他們特別充滿了活力,會看到高中學生課上回答問題幾乎沒有舉手的,但初中學生你要是問一個問題,都舉手,特別踴躍的回答,好像精力特別旺盛,很容易接納新的集體,新的同學,所以他們融入集體非常。比如說初中第一項任務就是軍訓,軍訓有匯報表演,同學都特別積極踴躍,凡是有機會表現自己的他們都特別爭取這個機會,都特別願意表現。也沒有那麼強的好面子的感覺,只要老師需要,同學覺得有這個需要,他們就願意伸出自己的手,這是初中同學最可愛的地方, 熱情、充滿活力,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比較欠缺思考,想到了就去做了。第二個特點,他們有一點開始獨立了,覺得我好想從小學畢業了,我是大人了,但是心裡上又極其依賴,他們很想表現自己,但是一做錯事的時候又沒有承擔責任的勇氣。比如原來有個小幹部,讓他給班裡干點事兒,買一些衛生用品,比如墩布,大家都特別願意去干,這個幹部就去了,結果他只買了一把墩布回來,將近一百塊錢,他不會想這個後果,買了這個墩布以後別的都買不了了,一做錯事又想逃避,但其實做的時候非常積極。學習上沒有太多規律,也沒有太多方法,不像小學,寫完作業就可以了,但初中還要考試,小學沒有那麼多考試,所以他們學上也會出現一些不適應,還有就是遇到困難就開始懷舊,覺得新的集體沒有小學好,有的同學就可能回家還願意和小學時候的同學玩兒。 針對初一同學的特點,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家長對初一同學一定要特別有針對性的培養他,不像高中生順其自然,我們遇到問題幫助他糾正過來就可以了,初中不是這樣,還是要有目的性培養他,比如說培養孩子熱愛集體,有集體榮譽感,因為集體榮譽感是他遇到問題的時候動力。很多家長一入初中特別關心成績,而忽略了過程,其實成績是過程的必然結果,所以家長把這個過程把握好了,我覺得成績必然是好的。一入學就先告訴孩子你進入這個集體以後一定要融入這個集體,集體榮譽是每個人都背著的,但集體成績不好我們每個人都要承擔,這是集體責任感的培養。然後盡量鼓勵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還有班級管理。其實當個小組長,或者一個班委,不太耽誤精力,有些家長不願意讓孩子當學生幹部,覺得特別影響精力,其實這也是一種動力,比如我是班長,我必須學習好,所以家長不要阻礙孩子當班幹部。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努力了半天,結果卻是有心栽花,花不活,你特別想讓他學習好,但他好像學習不好,如果你不是特別關注,移開的時候,可能會慢慢發現他反而學的好了,在班級裡面,就是希望他在集體裡面鍛煉成長,一定要培養孩子集體意識,集體責任感。 還有就是讓孩子不要懼怕困難,困難是必然的,正是因為有了困難我們克服才能成長。比如學習上,或者班級生活里有什麼困難,都可以鼓勵他、引導他,比如說有的時候我們看到這個學生做班級管理的時候,有點包庇同學,比如有一次讓同學給學生貼小紅花,比如做好事兒了可以往牆上貼一朵,負責貼小紅花的同學特別負責,每天都要很晚回家,但是他在別人都走了,給自己多貼一朵,或者給自己的好朋友多貼一朵,這個時候老師批評他,作為初一的孩子,承受力不夠可能就不幹這個幹部了。家長就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遇到一點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該怎麼解決問題,我們要正視這個事,既然你做這個學生幹部,就要做到特別公正,而且要有責任心做好。現在做錯了沒關系,我勇於承認錯誤,以後不要再這樣了,而且盡量做點好事,為班級爭光,爭取為自己貼上一朵小紅花,就過去了,而且學生做這個事的過程中也會長大一點。 還有就是科學的跟同學交往,不要只是自己顧自己,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要伸出你的手。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很多時候想不到別人,所以要多想到別人,在上課的時候幫手慢的同學記個筆記,或者生病了,可以幫他打掃衛生。自己看上去像是吃點虧,實際上沒有什麼,而且對小孩來說,長這么大還沒有吃苦的精力和教育,覺得自己快樂就可以了。在這些家長都可以積極的而且有目的的培養孩子。 除了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培養,學習方面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學習上初中肯定要比小學復雜一點,學生開學的時候會有一點不適應,因為每個月,每個學校,重點學校可能抓的更緊一點,每周都要有小的考試,還有課堂測驗。家長不要太關注這個成績,這個成績肯定是要給家長看的,孩子也是拿這個成績,如果考的好會炫耀一點,家長不要過分盯住這個成績,更應該看到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有沒有問題,比如上課聽講是不是可 以集中精力,能不能把筆記做好,作業是不是獨立完成的,這幾點很重要。很多老師都會給學生推薦經典的「五步學習法」,預習、聽講、作業、復習、小結,對於大部分初中的孩子來說,做到以上內容是有些難度。但還是要讓他學會記筆記,不會的先記下來,不會問的先不要打斷老師,這樣可能就打斷了老師講課,所以上課有問題先悄悄的記到本上。還有就是能不能坐下來,有的孩子坐不住,45分鍾中間必須站起來溜達一下,有的必須去一次廁所,還有的孩子開始悄悄開始說話,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因為小學不可能硬性的規定孩子堅持那麼長時間,但初中就是有意識的規定他必須這樣。坐不住的孩子咱們應該想個辦法,不要總批評他,有的時候老師可能出於無助,因為班裡這么多孩子,教師可能顧不過來,比如孩子說話,或者在下面玩兒手機,可能都會告訴家長,家長先不要發火,因為小孩到初中可能就是管不住自己,我們先靜下來,一定跟還是說老師告訴我這件事了,我怎麼處理呢,首先 告訴你上課不應該這樣,如果管不住自己怎麼辦,可以悄悄寫個小紙條,不說話,貼在桌子上或者筆袋上,犯錯的時候可能悄悄看一眼。或者告訴孩子,今天30分鍾不說話,明天35分鍾,一天一天的進步,多看到他進步的地方,孩子都是聽表揚的,越聽表揚越高興。比如說你今天能夠坐下來30分鍾不說話,明天可能就到35分鍾,如果明天再表揚他,說你今天32分鍾沒有說話,明天可能就堅持到40分鍾。所以我們多鼓勵孩子,尤其是家長不要盲目批評孩子,有的時候家長有這樣一種心理,覺得老師沒有權利說你,沒有那麼嚴厲批評你,我有權利,我把你養這么大,其實這樣往往會讓孩子跟家長疏遠,一旦疏遠了以後就不好管理。所以家長盡量多鼓勵孩子,他可以越做越好,我們多給他一點鼓勵和信任,他就會多給我們一點驚喜。 學習上,在他學會聽講以後,我們再慢慢規范他課前的預習,適當的看看書,課後的復習,等他聽講,靜下來,坐下來之後才是學習習慣的事兒。我們一上來就硬性規定他每天學習多少小時,每天讀多少單詞,讀多少

⑹ 怎樣教導 管理14歲的初中男孩

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個人品質並不是天生就不好或者是很好,受到家庭因素,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的影響很大
孩子不聽話,首先,做父母的做到以身作則沒有,如果做父母的都不是一個信守承認的人,一個喜歡不在孩子面前注意形象以及行為方式的人,那對孩子造成的不僅僅是負面的影響,有可能還會被孩子學習吸收,造成對孩子的危害
對孩子的關心是否做到位,以及及時的關心和對他有沒有進行過肯定式的鼓勵,如果對他採取不管不問,或者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犯了錯誤就採取打罵,語言上說他笨,呆,儍,孩子作對了,沒有鼓勵他,做錯了,就嚴厲批評他,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孩子也需要心靈上的慰藉,也需要家長愛心的包裹
初中的孩子,由於現在知識和信息的高度發達,他們的心理成熟度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遠遠大於以前的孩子,孩子上初中後,他們正在從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經驗都缺乏,內心經常處於矛盾沖突之中。因此,我們要了解存在於他們自我意識中的幾組明顯矛盾。他們開始意識到,以往自己的許多觀念並不是自己的,而是從師長那裡得來的。於是,他們開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孩子很想獨立,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願再和家長一起活動。但是他們很清楚,自己還不能完全獨立,還離不開父母的幫助,還缺乏獨立於社會的資本和經驗。所以,在他們自我意識中存在著矛盾。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較大差異,在他們的自我意識中產生了矛盾。有時候,孩子過於理想化的傾嚮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結果。
一、 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青春期前後,孩子在形體上更接近於成人,在內心裡也向成人靠攏,類似成人的願望在他們心裡大量涌現。同時,他們正在從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經驗都缺乏,內心經常處於矛盾沖突之中。因此,我們要了解存在於他們自我意識中的幾組明顯矛盾。
1、 獨立和依賴的矛盾
上中學以後,孩子們不再象小學時那樣遵從老師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別人的評價。他們開始意識到,以往自己的許多觀念並不是自己的,而是從師長那裡得來的。於是,他們開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我的女兒就經常批駁我的一些言論,糾正我對一些事物的解釋。孩子很想獨立,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願再和家長一起活動。但是他們很清楚,自己還不能完全獨立,還離不開父母的幫助,還缺乏獨立於社會的資本和經驗。所以,在他們自我意識中存在著矛盾。
2、 理想和現實的矛盾
所有的孩子都有著對於自己未來和關於人生的美好理想,隨著他們認識能力的提高他們也看到了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實。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較大差異,在他們的自我意識中產生了矛盾。有時候,孩子過於理想化的傾嚮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結果。父母極力讓孩子看到生活的積極面,把消極面掩蓋起來,一旦孩子自己發現,便處於困惑之中。有些父母本身存在著追求完美的傾向,凡事有絕對化的要求,這也導致孩子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加劇。
3、 自負和自卑的矛盾
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開始象旁觀者一樣進行自我觀察和評價。這種自我評價可能是依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也可能與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較,或者完全是內心的自我分析和評價。這些評價具有相當強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發生極端變化。例如,有的學生只因受到老師的幾句批評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為了別人不經意的誇獎而得意洋洋。從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牆之隔,而較多的時間里處於自負與自卑的內心沖突之中。
4、 溝通和封閉的矛盾

青春少年渴望與同齡人交流思想、溝通內心體驗,排遣日益增長的孤獨感。從青春期開始,孩子體會到了孤獨的滋味。他們既充滿了各種幻想和憧憬,又會萌發許多孤獨和感傷,並且有自我封閉的傾向。在實際生活中他們渴望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桌櫃,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記本、信件像冊等「私人物品」,不喜歡別人特別是父母向自己問這問那,不願表露自己的內心感受。父母為了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有時對孩子的私人物品發生興趣,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此時,父母與孩子的「代溝」表現比較明顯,這種現象其實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識的矛盾之一。家長應該平等地與孩子討論問題,以教訓的口吻和孩子說話最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家長不應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二、 積極互動的親子關系

1、 身教重於言教

所謂教育孩子,實際上是教孩子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每個作家長的人都應該明白,當我們教育孩子應該如何時,應該注意到我們自己是否正在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觀色,他們會從我們身上學習生活。有的時候,孩子做作業累了,抬起頭來看到我們在玩牌、在喝酒、在閑聊,他的學習意志也會減弱;如果他看到的是父母仍在忙於工作上的事情、忙於學習提高、忙於勞作,孩子也會珍惜自己的學習時間。有的家長辭去了工作,想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學習。結果,孩子反而更加消極、懶惰,拋開其它因素不談,家長丟掉了自己的工作,就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不積極地生活的榜樣。如果家長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盡管年紀大了,生活和工作的負擔很重,仍然保持進取精神。孩子會得到某種啟示。不要讓孩子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理想。
父母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所謂家庭氣氛是指家人相處時的關系、家庭與人交往的方式、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研究報告指出,家庭氣氛與子女的適應狀況有很大關系。在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長的子女,比較開朗樂觀、積極自信,人際關系比較好,適應能力比較強;相反,在一個冷漠敵視和壓抑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子女,往往在性格上容易退縮,缺乏安全感;有的則容易出現攻擊行為,搞不好人際關系,不易產生積極進取的願望。從另一方面來看,子女也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家庭的影響。有些孩子家庭環境不太理想,要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大的個人努力以應對環境的挑戰。因而他們的注意力、忍耐力、堅韌性和靈感、奮斗精神等自我拯救能力都勝過同齡的孩子。由此可見,家庭環境不夠理想的孩子,應該發揮自我能動性,增強自我拯救能力,也是可以起到補償作用的。
2、 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對子女過於嚴格,處處訓斥子女,支配子女的活動,使孩子言聽計從。這樣教育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有修養的,但因他們的獨立人格沒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現出自我抑制,沒有信心的個性特點;相反,有的父母對子女的任何要求都盡力給以滿足,結果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蠻橫的品質,甚至出現攻擊行為。家長應該平等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又要讓他們逐步學習成年人的行為,按照一般人際關系准則行事。父母的錯誤態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正確地給以強化
在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中,對孩子的行為給以正確的強化是教育孩子的關鍵。許多家長承認自己教育失敗,主要原因是強化不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許多願望,隨後就會向家長提出。這些願望或要求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不懂得是否有合理性。家長是否應該滿足,應該如何滿足,是需要思考的問題。一般來講,不合理的要求應不予理睬或加以拒絕。有些家長不恰當地滿足了孩子的無理要求,無意識中強化了孩子的非理性。對孩子的合理要求,除了必須迅速給以滿足的要求之外,盡可能地延緩滿足,使孩子為實現他們的願望而付出努力。讓他們明白,任何願望的實現必須以付出為代價,藉以塑造他們的積極行為。一定要讓他們的積極行為得到獎賞,這種獎賞可能是物質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許多環節中,都應該利用強化的原理。對孩子的教育應該以積極的鼓勵為主,批評過多往往使孩子無所適從,甚至「破罐破摔」出現對抗行為。孩子報告成績後家長的反應。考試前後家長的表現。
4、 給孩子交往的空間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也希望能有人傾聽自己的話。這種需求較少能從父母那裡得到滿足,而同齡人的思想水平接近,對事物的看法有有更多的共同點,容易溝通、更可信賴。同齡朋友可以幫助青少年增進對自我的了解,可以幫助青少年肯定自我的價值,和朋友交往可以緩解不良情緒。另外,青少年正在學習適應社會,與朋友交往是他們學習人際關系能力的開始,進一步發展獨立的人格。做家長的還應該告訴他們朋友交往要注意的問題。首先要明辨是非,選擇好朋友交往。要讓孩子懂得,不是每個人都是可以做朋友的。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發現自己交了壞朋友,就要拿出決心和勇氣,堅決離開他們。其次,和朋友相處要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長處,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短處,朋友之間要取長補短。要學習人家的長處,幫助別人改進不足。嘲笑朋友的缺點是最傷感情的。另外,朋友之間要保持獨立性,才能建立對等的朋友關系。有的孩子形影不離、不分彼此,久而久之,只能給雙方帶來心理負擔。

⑺ 剛上初中的孩子怎麼教育

這個話題真的是深受感觸:
我的表妹今年11歲,前兩天第一次時隔一個月給她打電話,打了一個多小時,她全程給我講她們學校小朋友之間耍朋友的趣事,還有其他一些趣事,還問我趕快結婚什麼的,當時簡直很吃驚,我說「我才20,我都沒有想過這些,你11歲的小朋友,怎麼想的比我還多」!就表示很吃驚,然後就對她思想工作了一番(可能還是沒用),姑姑跟我說,現在表妹有點屬於叛逆期,有點不好管,對於這樣的狀態,我給姑姑提了幾個建議!
1:作為父母,父母需要學習如何跟孩子相處與溝通,不能是批評,指責,對比的方式教育
2:父母應該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三觀(以正確的方式和時間)
3:培養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我15歲的時候想著成為攝影師,至少現在還在為這樣的目標而學習者)
4:多在家人,朋友,老師面前誇獎自己的孩子,讓她有優越感,體驗到父母的愛
5:時不時的獎勵機制也特別重要,會讓孩子有很大的動力(但一定要是孩子想要的,而不是父母想給的)
6:勞動能力,讓孩子體驗勞動,間接教育知識者與勞動者的區別(多方面讓孩子也學習到更多的技能)

⑻ 如何與讀初中的孩子溝通。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初中階段的孩子正屬於青春期.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比較在意外貌.在意別人怎麼看待他.應該多贊美孩子.同時孩子這個時候也是性意識萌動的時候.他會異性產生好感.你也不必太大驚小怪.小題大做.多與孩子談談異性也沒什麼的.重要的是這能博取孩子的好感.與孩子成為朋友.為也就能更好的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了.
注意.要以開放的心態與孩子溝通.不可以以主導的形式命令孩子.這只會令孩子走向極端的情緒.但這並不是放任孩子.在他迷茫.或你發現他的道路偏離了正軌時.就應該耐心的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在做思想工作時.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還是處於半朦朧時期.你不要指望他會好聲好氣的和你說話.做為一個大人.如果你也不控制自己.那就更別想溝通了.大家一起吵吧.
要是你現在還好嗎是屬於更年期的話.那也得什麼苦也得你自己扛著了.前面說了.孩子還小.需要你多讓著.要想讓孩子也能為你著想.那得看你對孩子幼年時期的教育是怎樣的了.如果你從小就教育他要尊老愛幼.那麼他就會有責任心.懂得關心你.但如果你從小就寵著他.那麼現在就是你要好好糾正他的時候了.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現在明白天下的父母親都不容易了吧.

⑼ 孩子處在叛逆的初中,到底應該如何管理

這種內心的矛盾使他們不知所措。如果再遇到不順心的人、事、物,往往就會表現這種逆反情緒。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他根本就沒捨得讓我兒子幹啥活。中午我兒子太困了,還在他家包房睡了一覺。就這他還是累得不行。

並且持之以恆。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你付出的愛和尊重,孩子將會加倍理解你,這樣孩子的叛逆就少了。想想我們上初中或者高中的時候也是隔斷時間會有一些變化,這些都是正常的。作為家長決不能粗暴。應多給以關懷,做事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其安全度過叛逆期。所以針對這種情況父母就要去讓孩子見識一些金錢本質的東西,讓他意識到自己問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