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葯種植如何管理
一、種植前的准備
1、選地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和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沙壤土地塊栽培山葯。
2、選擇適宜品種 選擇豐產抗病、形狀和表皮特徵優良的長柱形山葯品種,其塊莖長度在1米以上。常用的品種有:細毛長山葯、嘉祥長山葯、沛縣長山葯等。
3、加工塑料套管 選用內徑6~7厘米的硬塑料管,用手鋸鋸成長1米的小段,並縱剖一刀,將管分為兩半,然後在塑料管的一端距埠20厘米處向埠斜切,將埠切成半圓形。再於塑料管的另一端至中間部位,用手鑽或電鑽打孔,孔徑為1厘米,間距3厘米,每排6個孔,共4排。這樣加工成的塑料套管可以使用6~8年。
4、挖溝埋套管 一般在4月份土壤解凍後,挖山葯溝,溝寬30~40厘米,深50~60厘米,間距60厘米。挖時要分層取土,以便回填。填平溝底,將塑料套管按30厘米間距均勻擺放,使切口一端向上,再回填土層15厘米厚,邊踏實,邊把塑料套管按60°角的斜度排成一排,上端平齊,高出地面10厘米。然後再回填土層10~15厘米,踏實後填入一半熟土?不要踏踩,之後每667米2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4000公斤,把施入的有機肥和土混勻後,再用熟土把山葯溝填平。
5、整畦做標記 每兩行山葯做一個平畦,畦寬1.4~1.5米。做畦前,每667米2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2000公斤,深翻後整平畦面。在畦的兩端、塑料套管的行線上做標記,以便播種時查找塑料套管。
二、制備種薯
1、山葯種薯制備首先使用山葯豆制備一次種薯,然後連續3年左右使用山葯段子作為種薯,可有效防止山葯種薯的退化。
2、使用秋季收獲的山葯豆?氣生莖,按株距3厘米播種,翌年秋天可收獲長20~30厘米的山葯塊莖,用整個塊莖做種薯。
3、山葯段子是山葯塊莖上端有芽的節,是在收獲山葯時從塊莖上截取的,長20厘米,重50克左右。播前曬晾,以便使傷口癒合,然後層積存放,存放時要注意防凍。
三、適期播種
1、選種 要求種薯色澤鮮艷,頂芽飽滿,塊莖粗壯,瘤稀,根少,無病蟲害,不腐爛,未受凍,重150克左右。用山葯段子播種要求其直徑在3厘米以上,長度為15~20厘米。
2、催芽 播種前15~20天,取出層積存放的山葯段子,放在25~28℃的環境中培沙3~5厘米催芽。催芽時可使用陽畦或小拱棚,陽畦或小拱棚要始終密閉保溫。當山葯幼芽從沙中露出時即可播種。
3、播期 山葯不耐霜凍,因此播種時期要以終霜後為宜,山東地區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
4、播種 先用鋤頭沿標記行開溝,溝深8~10厘米,找到塑料套管,再將種薯水平擺放在塑料套管切口的上方,然後澆水,水滲完後,先把濕土覆蓋在種薯上,再覆蓋一層干土,等水浸潤透干土後,再用干土把種植溝覆平。
四、種植後的管理要點
l、中耕 中耕不僅可以保墒,同時可以提高地溫,促進山葯出土。播種後要及時中耕1~2次,出土後為防止滋生雜草,仍要進行2~3次淺中耕。中耕時,距離山葯近的地方要淺,離山葯遠的地方要深。隨著山葯的長大,中耕時宜遠離山葯。
2、搭架 當山葯莖蔓長至30厘米長時,要搭「人」字架,架高1.5~2.0米,並且要牢固,以防被風吹倒。要及時引蔓上架,一般不摘除側枝,但要及時摘除不作留種用的氣生莖,因為氣生莖數量過多會影響山葯塊莖的膨大。
3、澆水 當山葯莖蔓長到1米左右時澆第一次水。此次澆水不宜過早,否則會延緩根系生長。水量宜小,不宜大水漫灌。7~10天後澆第二次水,水量可大些。以後的澆水要保持土壤見干見濕。當主蔓長到架頂,植株底部開始產生側枝時,要保持土壤濕潤。
4、追肥 一般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澆水時進行第一次追肥,每667米2追施尿素10公斤。在山葯豆開始膨大時進行第二次追肥,每667米2追施硫酸鉀復合肥30公斤。在山葯豆長成,有的山葯豆開始脫落時進行第三次追肥,每667米2追施硫酸鉀復合肥20公斤。
5、防病治蟲 山葯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斑病、莖腐病和根結線蟲病。防治炭疽病和葉斑病可選用70%代森錳鋅6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用75%百菌清600倍液灌根防治莖腐病;防治根結線蟲病時,可以使用30%克菌丹,每667米2用量為1公斤,播種前混入土壤中消毒。蟲害主要有菜葉蜂和溝金針蟲等,防治菜葉蜂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溝金針蟲用辛硫磷800倍液灌根。
五、及時收獲
10月下旬,地上部莖葉枯死時採收。收獲時,先清除支架和莖蔓,自山葯溝的一側挖土,直到塑料套管全部露出,把山葯和塑料套管一起取下,打開塑料套管取出山葯即可。
2. 種植山葯有哪些管理要點
山葯種植過程中的管理要點
山葯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要點呢?
山葯種植過程中的管理要點1
期保莖葉,三項注意好。
山葯到生長中期,陰雨天多,濕度大,容易引發炭疽病、褐斑病、釘孢葉斑病、褐色腐敗病、病毒病。可以用阿米西達1500倍加銅高尚600倍噴霧,間隔15天一次,共噴施2-3次即可。褐
色腐敗病可以用以上方法灌根,特別是大雨過後。
病毒病重點是防治好白粉虱、蟎蟲。注意追施化肥,生長中期追施2-3次即可,每畝每次追施硫酸鉀復合肥25公斤左右。注意及時摘除山葯豆,減少養分消耗。
山葯種植過程中的管理要點2
肥要用足,地膜應覆蓋。
每畝基施腐熟好的雞鴨糞肥或豬羊糞肥3000公斤以上,硫酸鉀復合肥50公斤以上,磷酸二銨50公斤左右。有條件的增施生物菌肥和豆餅肥100公斤,硼鋅鐵微肥各一公斤,與土壤充分混合後填在栽植溝里。用水灌足後,待地溫升到15度時才能播種。
播種後應覆蓋地膜提溫保墒。5月底要撤膜,以利塊根下扎。
山葯種植過程中的管理要點3
苗須處理,防病又防蟲。
山葯播種後容易感染根腐病和立枯病,最為簡單的辦法就是對山葯種進行處理,可以用咯菌腈(適樂時)1000倍或阿米西達1500倍浸泡山葯種,並順溝噴葯後再播種,確保山葯苗期不死棵。
春季地下害蟲比較多,主要為螻蛄、金針蟲、蠐螬、地老虎,較為有效的辦法是順溝噴施1500倍的辛硫磷。或者用高濃度銳勝(噻蟲嗪)噴溝防治地下害蟲,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山葯種植過程中的管理要點4
壤疏鬆好,塊莖易膨大。
土壤的疏鬆對於根莖的伸長和膨大至關重要。
栽植溝挖深要達到1米左右,沙質壤土疏鬆透氣,提溫快,前期發苗好,有利於塊莖伸長;黏重的土壤冷硬,透氣差,不利於塊根伸長,但肥力好有後勁。
不論什麼樣的土質,可以每畝地摻施牛馬糞或粉碎的作物秸稈(麥穰、稻殼也可以)1000公斤以上,這樣既增加土壤有機質,又改善了土壤通透性。
土壤中的大塊石子、磚瓦、沙礫要除掉,以免造成根莖的傷害。挖溝最好提前到封凍前,有利於風化土壤,形成好的土壤結構。
灌水應越早越好,以利盡早提升地溫。
3. 鐵棍山葯怎麼管理才能生長的更好而且也不壞呢
一是、選好的品種種植;
二是、根據土質的不同進行種前山葯溝製作以及澆水和施肥管理;
三是、淺施肥、巧澆水、架要牢、防蟲害,是山葯管理的基本口訣建議種植高品質、商品性好的出口山葯品種「日本大和芋山葯
4. 請問麻山葯怎樣管理
山葯的田間管理工作有澆水、施肥、拔草、鋪糞、蓋草、支架、理蔓、整枝等工作。
山葯十分耐旱,在栽植時澆沉溝水後覆土,出苗前可不再澆水。山葯的吸收根系分布淺,多數採用拔草、蓋土、蓋草的管理方法。
5. 如何進行山葯的田間管理
1、支架:山葯發芽後應立即支架,架柴不能多次使用,因架柴易攜帶病菌和蟲卵,架柴以竹竿最好,支架以1.8米為宜,過高容易倒伏,過矮採光不好,影響產量。
2、定芽:每株山葯只留一個健壯芽,多餘的芽均要除去,以保證在地下只發育成一枝山葯。
3、鋤草:根據雜草生長情況進行。
4、澆水和排澇:山葯喜旱不喜澇,雨水過大容易造成塌溝、發生死棵、病害泛濫等現象,使山葯塊莖生長受影響,變彎曲畸形。山葯生長過程中,應根據年降水情況進行澆水,偏旱情況下,一般澆3~4次,應輕澆,雨水豐沛應注意排澇,防止發生塌溝現象。
5、預防病蟲害:從6月中旬開始,根據田間病蟲害情況,殺蟲、殺菌葯各噴4~5次,前期重在防蟲,可用敵百蟲等高效低毒農葯,後期重在防病,特別是高溫多雨季節,是病菌傳播發展的最佳季節,可用代森錳鋅、甲基托布津等殺菌農葯。
6、追肥:山葯除要有充足的基肥外,還要進行追肥,以滿足山葯生長的需要。6月20日前後追施鉀鎂肥,每畝20公斤,促使山葯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
7、噴生物調節劑:6月20日前後,山葯莖葉生長已基本滿足生殖生長的需要,此時噴多效唑以抑制山葯枝蔓生長。
8、控制山葯豆生長:山葯豆生長與地下塊莖生長爭奪養分,目前無很好的措施控制山葯豆生長,可適時採摘部分山葯豆,以促進塊莖生長。
6. 山葯種植如何管理比較好
1、澆水:北方產區種植山葯生長期要注意適時、適量澆水,以促進山葯根部生長發育,使根莖粗、圓、長,兩頭勻稱,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乾旱會使根部發生畸形或分杈。第1次澆水不宜過多,否則會長粗脖子。當地表未乾時進行第2次澆水,以防地表乾裂,造成植株死亡。以後澆水要逐次增多,以不超過根部生長的深度為宜,否則根部易長成細長狀。澆水時間以早晚為好,如遇連續高溫天氣,地溫增高,可用井水小澆,以調節地溫。雨季要注意田間排水,以免造成根部腐爛。
2、中耕除草:山葯出苗後,在南方正值高溫多雨季節,土壤易板結,特別在旱地種植又無稻草遮蓋的情況下,每次澆水或雨後雜草滋生很快,要及時中耕除草,一般進行2~4次。生長初期鬆土由淺漸深,生長後期則應淺松,以免損傷地下部分。
3、搭架:山葯是纏繞草本植物,生長期要搭架,以利通風、透光,促使根莖生長和防止蔓延伏地叢生,葉枯黃或感染病蟲害。一般苗高20厘米左右,可用竹條或樹枝插於壠(畦)面上,使之攀緣;支架要牢固,高20厘米左右。
4、間苗:山葯栽子或蘆頭,一般可萌生幾個芽,形成一株數蔓;為了提高產量和質量,應進行間苗,要求每株留1~2個健壯的芽,其餘莖葉全部摘除。
5、追肥:山葯為喜肥植物,除施足底肥外,在生長期還要追肥2~3次,追肥時間,第1次在苗高30~45厘米時,第2次在6~8月初,第3次在8月下旬。追肥可採用溝施,肥種以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施肥量可視地力、肥源等情況而定。
7. 山葯的種植與管理
栽培技術品種選擇
目前主要種植的山葯品種有細毛長山葯、二毛山葯和日本「大和芋」山葯等品種,國內山葯山東菏澤陳集山葯和河南焦作地區的鐵棍山葯比較有名。細毛長山葯和二毛山葯都屬於普通山葯長柱變種。日本山葯是一個適應性強、品質好、抗病性強、產量高、有發展前途的品種。
選地開溝整畦
山葯的種植應盡量避免重茬,一般隔三年輪作一次,並忌種花生、紅芋茬。要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地塊為好,要求上下土質一致,如下層有粘重土層和白沙崗土層,打溝時應徹底打碎,至少1~1.2米土層內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夾層。否則會影響塊莖的外觀,對品質也有影響。土壤以中性為宜,目前開溝一般都採用機械開溝。山葯栽培以南北方向為宜,可採取雙行種植或單行種植(根據個別地塊需東西種植時你可採取行距加寬),雙行種植時,大行距1.7~1.8米,小行距(溝內兩趟山葯的行距)40厘米,株距在20~25厘米,溝深85~100厘米,溝寬70厘米。整地整畦時要整平,預防澆水時澆不均勻。還要做好排水設計,確保田間畦內無積水。單行種植時行距80~100厘米,溝寬30厘米,溝深90~100厘米,株距20~25厘米。
適期播種
大棚山葯一般都在元旦左右開始種植,一般要求地表5厘米地溫穩定超過9~10℃。播種前把山葯苗晾曬一下,這樣可以活化種薯,又能起到殺菌、出芽率高的作用。若用山葯莖塊切斷做種薯,可在切口處及時用石灰粉沾好,起到消毒作用。在下種時要做到有芽的一塊下,大小一般大的一塊下,這樣芽會出的齊,另外,還要用500倍的多菌靈、1000倍的粉銹寧、72%的百菌清1000倍浸種3~5分鍾,晾乾後即可播種,播種前可在種子表面噴灑新高脂膜。
山葯以有機肥(如腐熟的餅肥、雞糞、鴨糞或人畜糞等)為主,無機肥為輔,用量一般每畝可施2000~4000公斤,外加高鉀復合肥40~60公斤,或用山葯專用生物有機肥200~300公斤,與土充分混合均勻,以防燒苗。
田間管理
1.淺追肥。如果基肥施用較多,則少追肥或者不追肥,為確保山葯高產,一般追施2~3次,在地上植株長到1米左右時追施一次高氮復合肥,以後每隔一星期左右追施一次,3次即可。山葯膨大期以磷鉀含量較高的多元素復合肥為主(山葯對氮、磷、鉀的需求比例是1.5:2:5),每畝30公斤左右,最好採取沖施的方法。生長後期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和1%尿素,防早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山葯的吸收根系分布淺,發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施肥時應施入淺土層以供山葯根系吸收。
2.架要牢。插架及除草山葯在播種後蓋上6~10厘米浮土,澆後用「山葯專用除草劑」150~200克對水100公斤均勻噴灑,再蓋地膜、出苗後及時搭架,架高在2米左右,正面呈「人」字型,側面斜向交叉,隔7~8米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總之一定搭牢,以防歪倒。
3.巧澆水。山葯怕澇也不宜太旱,若太旱會嚴重影響山葯的膨大,特別是在塊莖膨大期,時間約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這期間一般10天左右澆一次透水,5月下旬以後澆水要根據土壤濕度適當澆水。
4.病蟲害防治要跟上。病蟲害在重茬地塊發病較重,頭一年種植的地塊發病較輕,在山葯蔓上架後,開始噴葯防治。
山葯的主要病害為炭疽病,屬於真菌性病害,老百姓稱落葉病,表現初期葉片發黃,葉片出現小斑點,最後莖枯葉落,此病以防為主,做好輪作換茬,選用無病種薯,播種前用25%多菌靈粉劑500倍浸種25~30分鍾進行種薯消毒,栽培後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
一般可在發病初期用70%代森錳鋅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交替噴霧,發病重時可用日本「大和芋」山葯專用配方農葯,發病初期隔7~10天進行噴霧,一般連續噴施2~3次即可。
及時收獲
正常露地山葯的收獲期很長,從8月20日到第二年的4.5月份,山葯在地下不腐爛,不變質,一般霜降前後為集中收獲期,以供春節市場。但是大棚山葯就不同,由於收獲時間在6月20日左右,山葯本身澱粉含量少,水分含量高,因此不耐長時間貯存,大棚山葯應在收獲後及時銷售。另外,由於種植規模等因素,大棚山葯現在多採用人工採挖,因山葯皮很薄,在挖山葯時要防止機械損傷,山葯帶泥包皮堆放,以待銷售。
8. 怎麼管理,種植後的山葯
山葯是薯蕷科屬的一種植物,四大懷葯(懷山葯、懷牛膝、懷地黃、懷菊花)之一,古懷慶府(今河南焦作市地區)所產門地,在河北省等地又被稱作麻山葯。山葯為多年生長木本植物,莖蔓生,常帶藍紫色,塊莖圓柱形,葉片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花為奶白色,雌雄異體。塊莖含小麥粉和蛋白,能夠服用。山東省太平鎮泗水岸,山葯生產量並不大,可是質量很高,有較為悠久的歷史,曾是清朝供品,與瓊珍靈芝配搭一起熬粥,能夠和豬排骨清燉,能降血脂,是糖尿病患者理想化食材。
在種植山葯的情況下,也要留意搞好澆灌工作中,促進山葯根處的成長發育,提升地下莖生長發育能力。假如水分不夠的話,山葯非常容易發生畸形分岔等安全隱患。在初次澆灌的情況下,要留意澆灌量,不能太多,防止脖子粗。山葯對化肥的要求也是較為大的,大家不但要施入充裕的基肥。在其成長期中還需要施肥三次上下,各自在小苗35-40公分高、7月份及其8月中下旬的情況下開展。施肥方式以深施為主導,依據土壤有機質及其肥源等要素調節好肥料施加量。
山葯擁有一定的功效與作用,因而遭受很多人的熱烈歡迎。如今山葯的種植總面積或是十分大的。在我們在種植山葯的情況下,掌握山葯的生長習性,留意其種植時間,把握管理技巧,能夠讓山葯種植出增產。
9. 如何管理山葯
陰涼乾燥即可。
10. 山葯的管理。
山葯後期應該如何管理
8月初到9月中旬是山葯的塊莖膨大期,對營養的需求增多,高溫酷暑天氣還需要科學調配肥水供應,加強病蟲害防治,以確保山葯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