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竹子霜降前後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ps怎樣讓樹上色好看 2025-09-12 07:26:46

竹子霜降前後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5-06-09 10:25:55

『壹』 竹子的作用是護院,竹子怎麼才能養好

竹子喜溫暖的氣候,北方的寒冷乾燥使竹子成活率低,生長不良。要使竹子在北方始終保持綠色,生長良好,必須了解它的特性,對竹子進行精心栽培及養護。

一、栽植前的准備

1.翻地 栽植前首先對栽植地進行全面平整,清除雜物,翻地深度達30厘米以上。將表土翻入底層,有利於有機物的分解;底土翻到表層,有利於風化,翻地最好在秋冬前完成。

2.挖穴

3.准備水源 打好水井,並安裝好水管。

4.回填 用表土回填到穴深的1/3,每穴放5公斤(小竹)或10公斤(大竹)農家肥及竹類專用生長劑,與回填土拌勻。

二、栽植

1.搬運 卸車或搬運竹苗時必須輕拿輕放,如不能及時栽種應放於遮陰處,已經分散在穴中的竹苗要及時栽種。

2.竹苗處理 竹苗栽種時必須進行封頂修剪,以確保成活和正常生長。封頂時主苗保留一些枝葉,同時用竹類生長素處理根部,以促進迅速形成新根。

3.種植 如果土壤較貧瘠,每穴放磷酸二銨0.1公斤(小竹)或0.3公斤(大竹),穴中加入1/2深的水,與穴中泥漿充分混合,加土,將根系和泥漿蓋上後踩實,最後蓋一層鬆土,四周做埂,埂高10厘米左右,澆足澆透定根水。

4.栽植深度 竹子深栽不易出筍,太淺易被風吹倒。大竹苗栽植深度為35至40厘米,小竹苗栽植深度為30至40厘米。

三、種植密度及種植穴規格

中型竹種植密度按每平方米4至8株,最高到10株。如實行大面積片植,每畝600至1000株;種植穴長×寬×深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

大型竹密度可按需要選擇,但要保證通風透光,種植穴長×寬×深為80厘米×60厘米×50厘米。

四、養護管理

1.澆水 水分是直接影響新竹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因母竹經過挖掘、搬運、栽植,竹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吸水能力減弱,呼吸作用加強,若水分不足,就會發生枯萎,影響生長,甚至死亡。北方地區春季一般雨量少,空氣濕度小,新栽竹的枝葉水分蒸騰量又大,更要及時澆水保濕。若遇長期雨天,要排出積水,保持土壤通透。

2.除草 新栽竹林植株稀疏,光線充足,雜草容易孳生,若不及時鏟除,不僅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也直接影響新竹生長。除草最好選擇夏季晴天,鏟除的雜草容易枯死。一般年鏟兩三次,若有條件除草數天後施入一些速效化肥。

3.新栽竹的養護 要防止人、畜破壞,還要及時挖除一些弱筍,每株母竹保留兩三個健壯竹筍,培養成竹。新竹長成後,應砍去1/3的頂梢,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抗旱能力,促進竹鞭生長。此外,要防止病蟲害發生。

4.成年竹的管理 新栽竹3年後便成為成年竹。為使竹園翠綠秀麗,提高出筍率,必須加強竹園的撫育管理。

(1)護筍養竹 當新竹尚未郁閉時,護筍養竹是提高竹林密度、促進竹園發育的關鍵措施。散生竹應做到不挖鞭筍、冬筍,保護春筍,挖除鞭筍和冬筍對竹子的生長有很大影響,不但出筍減少,也會使成竹長勢衰弱。

(2)調整合理的竹林結構 大型竹逐年砍去或挖去七年生以上的老竹,留六年生以下的青壯年竹。中型竹應挖去五年生以上的老竹,疏伐量與當年留養的新竹數量大致相等,使竹林的年齡結構為一、二、三年生竹各佔30%,四年生竹佔10%。還要砍小留大或挖小留大,視竹子的質量,砍弱竹、小竹、病竹、殘竹,留養健壯的竹子。每年冬天挖老篼,深翻土。此外,還要斷鞭、埋鞭、培土,斷鞭時間一般在 7至9月。

(3)施肥 1至2月每畝施尿素15公斤,促進筍芽發育和筍體膨大,提高春筍產量。6月新竹展葉時,每畝可施入腐熟的人糞尿1500公斤,供應新竹生長和老竹復壯所需養分,並促進竹鞭生長,能使竹林葉色加深,提高光合作用。8月正值行鞭和筍芽分化階段,每畝可施尿素15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鉀肥10公斤,以促進竹鞭復壯,筍芽分化、肥大,提高來年的發筍率。秋冬伐竹後,每畝施有機肥1500公斤,垃圾肥3000公斤,以增加土溫,提早發春筍。

施肥方式可用鋪施、溝施或穴施相結合的方法。

另外還要對竹子進行去梢,以抑制頂端優勢,促進竹鞭生長和發筍,並可減少和防止風雪危害。去梢時間一般在霜降至第二年春分間進行,但以立冬時為好。

『貳』 竹開霜後翠,梅動雪前香。

「竹開霜後翠,梅動雪前香」這句詩描繪了竹子與梅花在特定季節中的獨特景緻

  • 竹開霜後翠:這句話意味著在霜降之後,竹子依然保持著鮮翠的顏色。竹子以其堅韌不拔的品質著稱,即使在寒冷的季節,經過霜打的竹子依然翠綠如初,展現出其頑強的生命力。這里的「開」可以理解為竹子在霜後的展現,而「翠」則強調了竹子顏色的鮮亮與持久。

  • 梅動雪前香:這句話描述了梅花在雪落之前就已經散發出陣陣香氣。梅花是冬季的代表花卉,以其傲雪凌霜的姿態和清幽的香氣贏得了人們的喜愛。這里的「動」形象地描繪了梅花在寒風中搖曳生姿,而「雪前香」則強調了梅花香氣的提前到來,預示著冬天的深入和春天的臨近。

綜上所述,這句詩通過描繪竹子和梅花在特定季節中的景象,展現了自然界的美麗與生命的頑強,同時也寄託了詩人對堅韌不拔、傲骨錚錚品質的贊美。

『叄』 冬天的竹筍不能成為竹子嗎

冬筍不但能長成毛竹,而且冬筍竹還是做篾器、篾具的好材料。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冬天的竹筍不能成為竹子嗎?冬筍容易病腐原因有哪些?冬天的竹筍不能成為竹子嗎用毛竹為例,我們觀察到,經過人類管理的竹林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冬筍能夠成為竹子,在自然界中由於野豬,竹鼠等動物和人類的殘害,使絕大部分冬筍無法生成竹子。如果經過人類管理除去這部分殘害,只有少部分由於病蟲害使冬筍在春季來臨時,病腐死亡。這部分只佔據大百分之十,其實春筍同樣存在的。那是由於春天其餘竹筍在茁壯狂長時,人類只注意到春筍長勢,而惑弱了那一百分之五的病腐春筍而己。
冬筍容易病腐的原因。
是部分毛竹在氣溫尚高時的霜降季節,己經存貯了足夠的孕筍營養成分,己經開始孕出小筍,而在霜降過後時節,氣溫一般仍適合於冬筍生長,這部分冬筍有的己長成約半斤的,幾兩重的。
然而,季節一到立冬氣溫就開始下降,雨水稀少了,使這部竹筍和母竹中供求營養有些失衡,竹筍此時生長緩慢了,自身抗病毒能力也下降了,就有許多微生物會在竹筍外殼上集居起來。
到了冬至和立春這一季節,絕大部氣溫驟降,這時存在於竹鞭上的冬筍,如果遇到過於乾旱那小環境,母竹不能很好為冬筍傳替營養時,這些冬筍幾乎於休眠狀態。微生物就會進入冬筍外殼,開始到筍肉中尋求濕度和啃食筍肉,並繁殖。
當立春到驚蟄季節一臨,大部分未被微生物圍剿的冬筍,又開始生長起來,而那些感染了微生物病的冬筍也會生長,感染厲害的,就會由於氣溫高微生物繁殖凶而全病死。感染中等或輕的,就看冬筍生長長勢和微生物繁殖比拼,形成了抗性,這部分冬筍也能長成殘缺竹子。這些殘缺竹在用途上就不大了,如果是母竹,只要頑強的生存下去,將來也會孕筍,只是多而小而己。
春筍也會發生病腐,是由於春季氣溫稍高,蟲害開始,先由蟲,動物等先行破壞竹筍保護層一一外殼。那些稍長勢弱些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於傷口而得。這些最多佔整體之百分之五左右。
春天孕出的筍,由於氣溫,濕度正適合於生長,再說竹筍生長速度也快得驚人,所以,一般都能成為竹子了。
實際情況並非是冬筍不能長成竹子,春夏筍才能長成竹子的。

『肆』 竹子怎麼養

需用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並調至中性或酸性。不要用太粘重的或鹼性的。可將農田土和腐殖土混合起來,並加入一些細沙,以增加它的透氣性。

竹子特別怕澇。因而在日常管理中,不可澆太多。夏季的時候可以每天一次。冬季時就需要嚴格控制澆水,以免出現凍傷。另外,剛移植過的植株需澆透一次,之後進入正常養護。

在剛栽種或移植時,可以同時在土壤裡面混入一些肥,作為基肥。進入正常成長狀態後,需追肥,用百分之零點五濃度的尿素,跟澆水一並進行。

(4)竹子霜降前後怎樣管理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一些病蟲害常困擾植株,比如「蚜蟲」、「葉枯病」等。發現病害之後,需及時將病枝、病葉剪掉,並噴灑葯劑;遇到蟲害,也要盡快噴殺蟲劑。

2、在冬季,需將其放在溫暖的地方養,或覆蓋塑料膜以保溫。

3、夏季蒸發特別大的時候,需經常往葉子上噴點水,對其有需求,不過不可太強烈。夏季時務必要遮陰。到了冬季,則要放在向陽並且背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