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保護湖水
首先禁止污染物排入,次之做好湖水的使用規劃和周邊用地的規劃工作,周邊不要設立易產生污染物的建築如食堂等,再有做好管理工作,並定期清淤及補充新水,最後種植一些能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
❷ 全國湖泊今年底要做什麼
《關於在湖泊實施湖長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昨日正式公布。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在5日舉辦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意見要求各省區市要將本行政區域內所有湖泊納入全面推行湖長制工作范圍,到2018年年底前在全國湖泊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湖長制,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落實屬地管理責任。
意見明確了湖長制的主要任務,包括嚴格湖泊水域空間管控,嚴格控制開發利用行為:強化湖泊岸線管理保護,實施分區管理,強化岸線用途管制;加強湖泊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嚴格控制入湖污染物總量;加大湖泊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開展湖泊生態治理與修復;健全湖泊執法監管機制。
意見明確了湖長制的監督考核。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建立「一湖一檔」,加強分類指導,完善監測監控,嚴格考核問責。縣級及以上湖長負責組織對相應湖泊下一級湖長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實施湖泊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湖泊管理,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❸ 保護湖泊的方法和措施
1、全面、系統地開展流域綜合治理。首先是確立科學、系統的綜合治理思路。堅持從湖內治理為主向全流域保護治理轉變,從專項治理向系統的綜合治理轉變,以專業部門為主向上下結合,各級各部門密切協同治理轉變,從工程治理為主向工程治理和生態修復相結合轉變。其次是堅持規劃引導。
2、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的方法治理面源污染。對農業面源污染進行全面監測和綜合分析,對主要入湖河道水質進行監測。
3、堅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體制機制的創新。創建了農村垃圾清運模式(農戶交費、政府補助、市場化運作),告別長期以來垃圾入湖的生活習慣。針對地方財政不足的現實情況,創新投融資體制,建立按財政增長比例增加對環保投入的機制。
(3)怎樣管理湖泊擴展閱讀:
要按照全面規劃、合理利用、綜合治理的原則保護和治理湖泊,恢復並發揮湖泊的功能。管理湖泊的有關部門如果只從本部門的利益出發,忽視湖泊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將導致資源的衰減,並引起諸多矛盾。
如圍墾湖泊、截走入湖徑流、超量引用湖水、超標排放污水,勢必降低湖泊的總體功能,惡化生態環境。特別是乾旱地區的湖泊,換水周期長,如超量引用湖水,使湖水乾涸,後果將十分嚴重。
❹ 湖泊管理存在哪些問題
乾旱氣候區湖水很少外泄,主要消耗在蒸發上。蒸發作用使湖水的鹽度逐漸增加,變成鹹水湖甚至鹽湖。在湖水逐漸咸化的過程中,溶解度小者首先沉澱,沉澱的順序大致為碳酸鹽、硫酸鹽、氯化物,據此將鹽湖沉積劃分為四個階段。 \r\n1、碳酸鹽階段湖水在咸化過程中,溶解度較低的碳酸鹽先達到飽和而結晶沉澱。鈣的碳酸鹽沉澱最早,鎂、鈉碳酸鹽次之,形成CaCO3(方解石)、MgCa(CO3)2(白雲石)、Na2CO3·10H2O(蘇打),Na2CO3·NaHCO3·2H2O(天然鹼)。若湖水中含硼酸鹽,則可出現硼砂(Na2B4O7s·10H2sO),此類湖泊稱鹼湖或蘇打湖。 \r\n2、硫酸鹽階段湖水進一步咸化,深度變淺,溶解度較大的硫酸鹽類沉澱下來,形成CaSO4·2H2O(石膏)、Na2SO4·10H2O(芒硝)、Na2SO4(無水芒硝)等礦物,這類鹽湖又稱為苦湖。 \r\n3、氯化物階段湖水進一步濃縮,殘余湖水便能成為可供直接開採的、以氯化鈉為主的天然鹵水。湖水繼續蒸發,食鹽(NaCl)、光鹵石(KCl·MgCl2·6H2O)和鉀鹽(KCl)開始析出,此類湖泊稱為鹽湖。 \r\n4、沙下湖階段當湖泊全被固體鹽類充滿,全年都不存在天然鹵水,鹽層常被碎屑物覆蓋成為埋藏的鹽礦床,鹽湖的發展結束。
❺ 如何保護湖水保護湖水需要哪些措施
保護湖水首先禁止污染物排入,其次做好湖水的使用規劃和周邊用地的規劃工作,周邊不要設立易產生污染物的建築如食堂等,再有做好管理工作,並定期清淤及補充新水,最後種植一些能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
湖泊是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具有提供水源、養殖水產、維護生物多樣性、凈化水質等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對支持湖泊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湖泊環境保護直接關繫到湖泊流域居民的生產、生活,關繫到湖泊流域的可持續發展,關繫到國家生態安全,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可採取以下措施保護湖水。
1、全面、系統地開展流域綜合治理。首先是確立科學、系統的綜合治理思路。堅持從湖內治理為主向全流域保護治理轉變,從專項治理向系統的綜合治理轉變,以專業部門為主向上下結合,各級各部門密切協同治理轉變,從工程治理為主向工程治理和生態修復相結合轉變。其次是堅持規劃引導。
2、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的方法治理面源污染。對農業面源污染進行全面監測和綜合分析,對主要入湖河道水質進行監測。
3、堅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體制機制的創新。創建了農村垃圾清運模式(農戶交費、政府補助、市場化運作),告別長期以來垃圾入湖的生活習慣。針對地方財政不足的現實情況,創新投融資體制,建立按財政增長比例增加對環保投入的機制。
拓展資料:
1、要按照全面規劃、合理利用、綜合治理的原則保護和治理湖泊,恢復並發揮湖泊的功能。管理湖泊的有關部門如果只從本部門的利益出發,忽視湖泊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將導致資源的衰減,並引起諸多矛盾。
2、如圍墾湖泊、截走入湖徑流、超量引用湖水、超標排放污水,勢必降低湖泊的總體功能,惡化生態環境。特別是乾旱地區的湖泊,換水周期長,如超量引用湖水,使湖水乾涸,後果將十分嚴重。
❻ 大型河道湖面管理法
這種出現錯誤可能是因為程序需要RICHTX32.OCX文件,我以前下載使用的時候也是這樣的,這個文件又沒有被系統注冊,所以,我們要首先卸載這個控制項,然後再重新注冊該文件。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首先單擊「開始」菜單,然後單擊「運行」,鍵入cmd命令,打開命令行。(2)輸入「regsvr32/uRICHTX32.OCX」,按下回車鍵後,出現提示對話框,此時RICHTX32.OCX已經被卸載注冊。(3)再次鍵入「regsvr32RICHTX32.OCX」按下回車鍵,出現提示對話框,此時RICHTX32.OCX已經被重新注冊。注意兩次鍵入區別是/u要空格鍵再繼續RICHTX32.OCX(4)重新運行該程序,可以正常運行。
❼ 中國水管理內容和措施是什麼
第十二條 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釋義】 本條是對我國水資源管理體制的規定。
一、水資源管理體制是國家管理水資源的組織體系和許可權劃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水資源以及防治水害,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組織保障。改革和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是這次《水法》修訂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水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性資源,也是生態環境的基本要素。水資源與土地、森林、礦產等資源不同,它是一種動態的、可再生的資源。流域是一個以降水為淵源、水流為基礎、河流為主線、分水嶺為邊界的特殊區域概念。水資源按照流域這種水文地質單元構成一個統一體,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質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這就要求對水資源只有按照流域進行開發、利用和管理,才能妥善處理上下游、左右岸等地區間、部門間的水事關系。水落石出資源的另一特徵是它的多功能性,水資源可以用來灌溉、航運、發電、供水、水產養殖等,並具有利害雙重性。因此,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各項活動需要在流域內實行統一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才能興利除害,發揮水資源的最大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目前,以流域為單元進行水資源的管理已經成為世界潮流。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二十一世界議程》指出:水資源的綜合管理包括地表水與地下水、水質與水量兩個方面,應當在流域一級進行,並根據需要加強或者發展適當的體制。我國重要江河均是跨省區的流域,這一自然特點使得協調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的關系顯得更為重要。
三、1988年制定頒布的原《水法》規定「國家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為推進我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於對水資源的權屬管理部門與開發利用部門相互間的關系和職責劃分不清,沒有明確流域管理機構的職責和許可權,導致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和職能錯位的現象並存,「多龍治水」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一是流域按行政區域分割管理;二是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管理;三是水量與水質分割管理。這種管理體制在實踐中產生的主要問題有:一是不利於江河防洪的統一規劃、統一調度和統一指揮。例如有的地方在汛期上下游、左右岸各自為政,只顧自保,不顧整體,影響全局的防汛抗洪工作。二是不利於水資源統一調度,統籌解決缺水的問題。例如一些地區在枯水期爭相搶水,還有一些上游地區大量引水,造成下游地區江河斷流、無水可用,給下游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損害。三是不利於地表水、地下水統一調蓄,加劇了地下水的過量開發。據統計,全國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67億立方米,已經形成164個地下水超采區。四是不利於城鄉統籌解決城市缺水的問題。五是不利於統籌解決水污染的問題。目前我國跨區域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局部治理,特別是下游地區治理無法真正改善江河水質和水環境,只有上下游統一治理、統一水量調度才能取得成效。六是不利於水資源經濟、社會和環境等綜合效益的發揮。新《水法》根據水資源的自身特點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一些國家水資源管理的通行做法和經驗,按照資源管理與開發利用管理相分離的原則,確立了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四、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核心是水資源的權屬管理。新《水法》明確規定,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為了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全國水資源的戰略規劃,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配置、統一調度、統一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等。為了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主要江河、湖泊設立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我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在主要江河設置了具有現代意義的流域管理機構,例如1935年設立的揚子江水利委員會、1933年設立的黃河水利委員會和1929年設立的導淮委員會等。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為了加強對大江大河的規劃、治理和管理,在長江、黃河、淮河等流域成立了流域管理機構,其間機構幾經變更。到目前我國在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海河、遼河這六大江河和太湖流域都成立了作為水利部派出機構的流域管理機構,行使《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水利部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新《水法》對流域管理機構在水資源監督管理方面的職責進一步作了明確規定,具體包括:(1)水資源的動態監測和水功能區水質狀況的監測。(2)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流域綜合規劃和區域綜合規劃的編制。(3)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設水工程的審查。(4)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5)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排污口設置審查。(6)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水工程保護。(7)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的制訂以及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調度計劃的制定。(8)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取水許可證頒發和水資源費收取。(9)水事糾紛處理與執法監督檢查等。
五、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工作。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水資源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實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還必須緊密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水法》規定的流域管理機構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水資源監督管理上的一些具體職責還將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配套行政法規或者政府規章進一步界定。按照《水法》的有關規定,借鑒國外流域管理的功能經驗,從總體上說,流域管理機構在依法管理水資源的工作中應當突出宏觀綜合性和民主協調性,著重於一些地方行政區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門難以單獨處理的問題,而一個行政區域內的經常性的水資源監督管理工作主要應由有關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實施。地方在維護全國水資源統一管理、水法基本制度統一的前提下,也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地方性水法規和有關政府規章,制定有利於本地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政府和有關規劃、計劃,依法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
❽ 為何要強化湖泊岸線的管理保護
據報道,日前相關部門印發的印發《關於在湖泊實施湖長制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成湖長制,實施湖長制,是對河長制的一種深化和具體化,是為湖泊專門量身定做的。
專家表示,《意見》要求強化湖泊岸線管理保護。實行湖泊岸線分區管理,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合理劃分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可開發利用區,明確分區管理保護要求,強化岸線用途管制和節約集約利用,嚴格控制開發利用強度,最大程度保持湖泊岸線自然形態。
根據湖泊岸線主要功能屬性,劃分不同的功能分區,有針對性的制定不同功能分區的管理保護要求和治理修復具體措施,這不僅是湖泊治理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強化湖泊水域岸線空間管理的有效手段,更是維護湖泊健康生命的必然要求。
❾ 湖泊的管理范圍(請真正會的來回答,做任務的別來)
A B D F
有堤防的河道~湖泊,管理范圍是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行洪區和堤防及護護提地。無堤防的河道,湖泊,管理范圍是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和行洪區。
要保證再洪水來時能使其不發生危險並順利被排除就要保證河道湖泊的蓄洪~行洪能力
❿ 國家如何管理水資源
水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國務院水行政主管理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