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稻包蟲用什麼葯最佳
防治稻苞蟲(俗稱稻包蟲),最佳用葯需針對幼蟲期,以氯蟲苯甲醯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甲維鹽)或茚蟲威等高效低毒葯劑為主。
一、化學防治推薦葯物及用法
1. 氯蟲苯甲醯胺(如康寬):每畝用20%懸浮劑10毫升,兌水30公斤噴霧。該葯劑持效期長,對幼蟲擊倒效果顯著。
2. 甲維鹽(如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使用5%乳油30-40毫升/畝,兌水均勻噴灑。此葯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適用於低齡幼蟲階段。
3. 茚蟲威:15%懸浮劑建議用量為12-18毫升/畝,重點噴灑葉片正反面,對高齡幼蟲仍有效。
二、生物防治與輔助措施
1. 蘇雲金桿菌(Bt菌):每畝用8000IU/微升懸浮劑200-300克,陰天或傍晚施用。適合環保需求高的稻田,對天敵昆蟲無害。
2. 赤眼蜂釋放:每畝懸掛4-6個蜂卡,寄生稻苞蟲卵塊,減少蟲口基數。建議在成蟲產卵高峰期前3-5天投放。
3. 冬季田間管理:收割後翻耕稻田,灌水浸泡5-7天,可消滅越冬蟲蛹,降低次年蟲害發生率。
三、注意事項與增效方案
1. 施葯時機:選擇幼蟲3齡前(蟲體長度≤1.5厘米)施葯,此時蟲體抗葯性弱。觀察到田間出現大量卷葉或苞葉時需立即行動。
2. 輪換用葯:避免連續使用同一作用機理葯物。例如:首次用氯蟲苯甲醯胺,下次改用甲維鹽+蟲蟎腈復配製劑。
3. 噴霧技巧:加入有機硅助劑(0.1%濃度)可提高葯劑展著性;採用無人機飛防時,確保每畝噴液量不低於1.5升。
四、抗性區域特別建議
對於已產生抗葯性的地區,可採用雙醯胺類+昆蟲生長調節劑的復配方案,如22%氟啶蟲胺腈·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40毫升/畝,或6%阿維·氯苯醯懸浮劑50毫升/畝,每季最多使用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