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初學二胡,每天3個小時以上。結果右手食指跟部起繭了,而且持弓會紅,有點痛。是什麼原因
如果你右手的持弓姿勢沒有太大的問題,是沒有關系的,我不知道你的年齡,如果是少兒,每天三小時,家長一定是很重視的.食指根部起老繭,並且持弓拉奏,局部就會紅,這是因為弓根馬尾固定處對食指第三關節皮膚長時間摩擦所致.無論是少兒,青少年或成人,如果每天有三小時的練習,可見對運弓已經有了一定感覺,這時就應該接觸重力運弓訓練了,所謂重力運弓是人體機能在自然鬆弛狀態下的一種運動形式,重力點在腕部,肘部與肩部,這三點在運弓過程中要有自然下沉的感覺,同時右手持弓要放鬆自然,如同吃飯拿筷子的感覺,在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去捕捉這種感覺,並成為你的下意識動作.掌握重力運弓方法,才能為今後的氣息訓練打下基礎.我不知道你整體演奏姿勢如何,如:手形,持琴,持弓,坐姿,運弓角度等等,單從初學,每天三小時,手指局部紅腫還無法准確判斷是不是姿勢不正確引起的,因為許多初學少年兒童在規范教學下的刻苦訓練中常會出現這種現象.所以也不能妄下結論,因為二胡學習涉及因素非常廣泛.關於談到演奏姿勢就此順便說一下,姿勢藝術是初學者最值得重視的課題,不僅是初學,即便到了一定層次,姿勢問題都是我們需要經常探討的話題,因為姿勢關繫到發音力學及表演美學.對於初學者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這種動作是否符合人體機能最自然的運動狀態.
② 手指關節疼痛的原因
手或手指關節痛無法彎曲時,首先要考慮到可能是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或退化性手關節症。
此外,也可能是腱鞘炎等。 手或指頭的關節疼痛無法彎曲,彎曲時伴隨疼痛,這時首先要考慮到可能是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或退化性手關節症。性風濕性關節炎或退化性手關節症。嚴重時最好去看骨科。其次,就是長時間從事手指工作的人較常罹患的腱鞘炎。由於肌腱摩擦而造由於肌腱摩擦而造成腱鞘發炎,產生疼痛。腱鞘炎中女性較多見的是狹窄性腱鞘炎(狹窄性腱滑膜炎)。
手腕腫脹、拇指和手腕腫脹、拇指和食指之間張開時會感到疼痛。食指之間張開時會感到疼痛。從手指發麻開始,夜間痛為主要特徵的就是腕隧道癥候群。早上手指 僵硬,產生疼痛,嚴重時可能產生知覺障礙。此外,也可能是扳機指。扳機指是指從彎曲手指的位置要伸直時出現反彈現象,第二關節出現硬塊或瘤的疾病。以拇指 較多見,過度使用手指之後按壓硬塊,會產生強烈的疼痛,惡化時關節甚至無法伸直。
關節甚至無法伸直。較罕見的名稱,但卻有很多人罹患這種手指關節的疾病。
腱鞘囊腫是在手腕或手背出現硬塊、疼痛,有可能造成手關節運動障礙或神經麻痹等症狀的疾病。 經麻痹等症狀的疾病。最初過度使用手時,手關節疼痛,其次出現劇痛,可能就是金貝克病(月骨軟 化症)。會出現運動痛、夜間痛,惡化時手腕無法彎曲。不論是結節腫或金貝克病,若症狀輕微,放任兩、三天不管,也有自然痊癒的情形。但若伴隨腱鞘炎等疾病 時,最好盡早去看醫師。可以去看骨科,或利用針灸、按摩、復健療法等減輕關節疼痛。
愛心提示:骨科疾病必須早防早治!
不少人都認為骨病這種退變性疾病是年紀大的人才會得. 上海85醫院專家指出,這是一種誤解。科學告訴我們,退變性疾病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此骨科疾病必須從年輕時就開始預防。預防的關鍵在於,一方 面要保持適度且正確的運動,以避免骨骼萎縮、損壞。同時他還指出,一旦出現關節、脊背、腰頸等疼痛,既不要過分緊張、談虎色變,更不要視而不見、不當回 事;應該及時到正規的專業醫院做必要的檢查,並根據情況進行及時的治療,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③ 打羽毛球後怎麼食指會疼用同手的姆指按壓第二關節以下會疼別的手指壓不會
因為你用的你的手發球,力量全集中到手指,而食指握在球柄上,力量從手腕向指尖延伸,壓迫要大點。。當然會疼。。
④ 拿滑鼠的右手食指點滑鼠左鍵時間長了,食指關節會疼,怎麼回事
這是因為長時間的電腦操作,拿滑鼠的手在腕管處受到壓迫所產生的症狀,導致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與拇指肌肉無力感。
⑤ 練習琵琶輪指的時候右手指為什麼會疼
這是很正常的,不用擔心,可以先慢練輪指.大指的力度一定要小,而小指的力度相對要大一些.不要怕疼,疼說明你練對了,我剛練的時候也會疼.這只是肌肉的酸痛,可以在平時多練一練彈挑\掃弦等.先練好大隻和食指的配合,再加上其他三個手指,就不會那麼疼了.加油吧,好好練.讓我們共同進步
⑥ 如何用瑜伽解決腕關節疼痛
巧妙的分散手腕承受力。
手腕的保護是孩子治腱鞘炎的關鍵之一,因為所有的手指屈肌肌腱都通過腕關節的,但是腕關節又是比較脆弱之處,容易引起受傷,所以瑜伽練習中,要學會巧妙的分散手腕承受力,才可以避免練習過程中手腕的受傷。
學會手腕的正確用力。
練習頂峰式等需要手腕用力的體式時,要學會手腕的正確用力。也就是說,要在手腕以外的部位進行用力,如大拇指、食指和小指的根部這三個位置。在整個手掌上面,這三個位置構成了掌面的三角形支撐點,是需要用力支撐的部位。
注意手指的均勻用力。
在手掌貼地的體式練習中,手指也要注意均勻用力,其中尤其以大拇指、食指的指端為重點用力處。只有三個指根部和二個指端部都用力了,就可以分散手腕處的力量,也就可以保護手腕不受傷了。
掌心位置要有意上吸。
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的,瑜伽練習過程中,特別是手掌用力的體式中,要有意識的讓掌心往上吸。可能開始的時候會感覺比較抽象無法體會到,多練習就會逐漸感覺到掌心上吸了,手腕也就得到保護了。
虎口要緊貼墊子不離地。
在注意上述幾項用力點的同時,還需要牢記,手腕用力時虎口要緊貼墊子不離地。虎口緊貼墊子也為食指根部用力提供了輔助,使食指根部的力量更容易用於保護腕部上。
避免手腕部用力太多。
綜上所述,瑜伽練習中保護手腕的細節,都是為了避免手腕部用力太多引起損傷。只有每一個細節都到位並用力了,手腕部就可以做到只貼地不用力,這樣手腕的保護也就真正到位了。
⑦ 食指根部手掌處的關節疼是怎麼回事
手掌關節也就是所說的掌指關節,這個位置出現疼痛症狀有可能存在下列原因:
1、常年使用類似滑鼠鍵盤工作的人或者特殊工種,常年利用手腕、手指進行重復性的勞動,都會導致掌指關節出現磨損,反復的摩擦會使關節出現非感染性炎症而引起疼痛,這種情況的患者會出現疼痛、關節腫脹,嚴重的還會造成關節晨起僵硬的症狀。經過適當的活動能夠使症狀暫時緩解,但是勞累會加重疼痛程度。
2、手指的肌腱腱鞘炎也會出現這種疼痛症狀,肌腱與腱鞘在關節處更加容易磨損,看似是關節的疼痛,其實病變部位並不在關節,而在肌腱或者腱鞘,只不過疼痛位置處在關節位置。一般會在手指屈曲時或者手指伸直時,這種單一方向動作而出現疼痛,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在手指活動時出現彈響。
⑧ 練瑜伽手腕疼怎麼辦
大家不管在做什麼運動之前都應該讓自己的身體活動活動,也就是做好熱身動作,手腕腳腕都應該活動開來,練瑜伽的時候全身都會活動到,有的人可能在練的過程中感覺手腕很疼,很可能是因為你在練瑜伽的時候手腕用力太多,那怎麼緩解呢?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1、練瑜伽手腕疼怎麼辦
(1)減少手支撐的體式
出現練瑜伽手腕出現不舒服和疼痛時,一定要注意減少使用手支撐的體式,讓手腕恢復力量和靈活性,修補自身傷害。
(2)冷敷
如果練瑜伽時手腕受傷導致疼痛,可以採取冷敷的方式緩解,能使毛細血管收縮,預防損傷程度加大,並減少腫脹。
具體做法:在24小時內,每隔2-3小時用冰袋或是浸過冰水的毛巾對手腕冷敷20-30分鍾。
(3)按摩
對手腕疼痛部位進行按摩,可以幫助肌肉的放鬆,促進排酸和肌肉的血液循環,幫助酸痛肌肉的恢復。
具體做法:可以用手掌對酸痛部位進行按揉推拿,或是提捏或者是點按上肢常用穴位,像偏歷、曲池、手五里、臂月需等穴,可解除手臂、肘部的酸痛和腫痛。
注意:如果是手腕拉傷或是扭傷,最好24小時後再按摩為好。
(4)貼膏葯
可以在酸疼的部位塗抹具有舒筋活血的葯油,並且可以同時進行按摩來使得葯油充分進入肌肉內部,從而來緩解手腕肌肉的酸痛不適。
(5)適當活動手腕
練瑜伽出現手腕疼之後,可以做一些溫和的手部運動來幫助緩解疼痛,像旋轉手腕,握拳、揮動手臂等動作,都是有助於幫助緩解手腕疼。
(6)就醫治療
部分人的手腕疼痛感強烈,手腕活動也容易受限,要考慮是否手腕肌肉嚴重拉傷或是手腕骨折,這種情況要及時的就醫檢查治療。
2、手腕疼什麼原因
1、重量都由手腕承擔。一些人在做需要手支撐的體式時,把太多重量都由手腕承擔,手腕就會有壓力,一旦超出它的負荷就會產生疼痛。
2、動作不規范。在做下犬式、手倒立、鶴禪式、八字扭轉式等需要手撐地的姿勢時,姿勢不規范,如手掌前側翹起,食指根部未下壓,壓力集中在手掌根部;手掌呈內八字;十個手指未均勻張開;兩手之間距離太寬;做手臂垂直地板的體式時,肩關節超過手腕等等錯誤的姿勢會導致手掌受力不均,手腕承受過大的負荷,從而受傷出現疼痛。
3、瑜伽墊不合適。一些人使用的瑜伽墊太薄或者雖然厚但是太軟,都是無法給手腕很好的保護,比較軟或者比較厚,手的掌根部分就可能會更多地塌陷下去,這樣就會造成手腕的過渡延伸,在用手做支撐時很容易受傷,從而出現手腕疼。
4、手腕扭轉過度。如果練瑜伽的過程中手腕的角度小於90度,就會出現擠壓引發手腕不適。
5、本身手腕力量弱。一般本身手腕力量弱的人,在做需要手腕承力的體式時,會無法負荷,就容易產生疼痛。
3、怎麼避免手腕受傷
(1)充分熱身
在練瑜伽前進行充分的熱身,是預防手腕受傷有效的方法,可以做扭扭手腕、甩甩手臂等動作,將手腕關節等活動開來。
(2)選擇合適的瑜伽墊
練瑜伽前要選擇一張合適的瑜伽墊,厚薄適中,大概5mm即可,不要太軟的墊子。
(3)雙手擺放距離合適
需要手支撐時,雙手的擺放距離要合適,這個位置應該不寬不窄,至於怎麼找到這個合適的位置,可以參考以下方式:
1、先把手放在墊子上,手指大大的張開,手的中指指向正前方。
2、雙手手腕的折疊處平行,對在一條線上。然後腦補畫一條無形的線從中指到肩膀外側,雙手合適的距離是這兩條線應該是平行的。
3、然後可以試一試兩手距離近一點和遠一點,會注意到兩手近一點時肩膀外側感覺就寬一點,兩手更分開時肩膀外面就會窄點呈V字型,這樣嘗試去找到一個最合適自己身體的距離。
(4)手掌擺放姿勢正確
在手壓地的動作要均勻張開十個手指(面積越大壓強越小),並且手腕的橫紋褶皺線正朝前。
(5)轉移重量
在做支撐體式的時候,與其手掌撐地,可以雙手握拳,或者小手臂放在地面上,比如在斜板、側角式或者甚至下犬式,這樣可以減少手腕的承重。
另外在手掌貼地的體式練習中,手指也要注意均勻用力,其中尤其以大拇指、食指的指端為重點用力處。只有三個指根部和二個指端部都用力了,就可以分散手腕處的力量,也就可以保護手腕不受傷了。
(6)改變角度
練瑜伽可以用泡沫塑料楔,增大手腕的角度,來減少疼痛,如果沒有泡沫塑料楔,可以用折疊的毛毯來代替。
這樣做的作用是調整位置,讓手腕和掌根高於手指,即手臂和手掌的角度大於90°。
(7)使用輔具
練瑜伽時可以用磚塊或者椅子幫忙,通過抬高接觸面,減少手掌和手腕的壓力。
(8)彎曲膝蓋
當核心力量、手臂力量不夠,壓力會來到手腕,比如斜板式,嘗試把膝蓋著地,可以轉移手腕上的壓力,減少手腕壓力。
(9)量力而行
在做瑜伽動作時要量力而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對應的瑜伽動作,不要一味追求高難度動作。
(10)增強手腕力量
很多人之所以手腕容易受傷產生疼痛是因為手腕力量弱,因此平時可以多進行運動鍛煉,還可以借用握力器練習增強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4、練瑜伽的注意事項
1、練瑜伽過程過程中最容易受傷的就是關節,特別是初學者,而想要保護手腳等關節,動作一定保證准確,用力要對。
2、練瑜伽之前一定要准備一些必備的裝備,如寬松的服裝、墊子、毛巾等,這樣才能保證練習過程中感到舒適,不影響動作的伸展性。
3、先練習簡單的體式,然後再循序漸進的練習難度大一些的體式,才能避免受傷。
4、在練完瑜伽之後一定做整理活動,讓身心恢復到最佳狀態,通常可以做躺屍式或嬰兒式來放鬆。
5、練瑜伽的最佳時間
1.最合適的時間是夏秋季節的早上,這時候空氣是很清新的,周圍的雜訊也基本上沒有,身心經過睡眠,也已經機能充沛。做瑜伽這時候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2.晚上睡覺之前的半小時,也是適合做瑜伽的。但是這時候的動作幅度不宜過大。因為經過一天的勞累,身體需要充分休息。簡單做一些輕柔動作就行了,不宜時間過長。
3.做瑜伽其他適合的時間就是,要保證肚子里的飯是最少的。要等到飯菜消化得差不多了,一般是3.5個小時左右,才能開始做的。
⑨ 彈古箏手指疼的解決方法
初 學古箏 的朋友總有不少要遭遇手指疼特別疼的過程,那麼應該怎麼辦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彈古箏手指疼的解決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彈古箏手指疼的解決方法
1准備好所要用到的材料
2將膠帶剪成大約11厘米長的段
3一端與指甲連接好
4另外剪一段約1.5厘米長的膠帶
5在距離指甲約6毫米的地方沾面與沾面貼上,如圖
6這樣,可以穩固地纏上指甲,而且膠不會直接與指甲和肉連接的地方接觸了,小小的改變,手指不會再受損了
7指甲不用的時候將其沾在塑料卡片上便於保管
注意事項
文中涉及到膠帶的具體長度要根據個人的手指粗細來決定;
膠帶要用古箏專用而且符合醫療標準的膠帶,減少過敏現象。
掌握古箏彈奏的手指技巧
同 其他樂器 演奏一樣,手指也是彈奏古箏過程中的主要運動部位.手指技巧是古箏演奏技術的關鍵環節.演奏質量的好壞在於手指動作的准確與速度。對於初學古箏 的同學來說.應掌握以掌指關節帶動手指關節運動為主的基本運指方法。彈奏時,指尖動作要靈活主動,手指的彈弦點應基本保持在與前岳山平行的一條線上。
手形 始終保持圓弧形。各指指關節和掌指關節不要塌陷.否則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傳到指尖。沒有彈奏的各個手指要放鬆.自然下垂,而不要翹起來。彈奏時要訓練指尖 彈奏瞬間的爆發力.用力要果斷而乾脆出音才能堅實響亮。在彈奏抒情慢速樂曲時,雖然手指動作相對減慢,但也要注意手指觸弦瞬問的爆發力。對於彈奏快速和慢 速樂曲來說,手指觸弦只是爆發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輕飄飄地去抹弦.否則會使聲音虛弱無力,不能給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古箏的聲音是靠手指彈弦而發出的,要達到手指彈弦且動作極度准確是需要靠日積月累、長期艱苦訓練的。遇到樂曲中較困難的技巧時,要用正確演奏方法反復訓練 幾十次乃至幾百次,使手指肌肉得到充分鍛煉,並使大腦對手指動作形成固定記憶.這樣就可熟練掌握中高級技巧,並達到極度准確的程度。
古箏右手手指的撥弦方法
右手撥彈箏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為主,無名指次之,極少用小指。在重視手指的全面訓練中,要特別重視大指的撥弦訓練。在箏曲,主旋律的撥奏主要靠大指來負擔。
大指撥弦用大關節。大關節指的是大指與手掌的根部邊接的關節。大指用大關節撥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觸弦角度。這種角度,發音結實、音色較好。另外,應注意保持大指與箏弦過於垂直並略向前岳山自然傾斜的位置。
食指撥弦用小關節。指的是食指略有彎曲的第一、第二關節,以第二關節的彎曲為主。
觸弦時,應避免向上扣弦的撥弦方法,並盡量使大、中二指觸弦的音色接過。
中指撥弦用大關節,指的是中指與掌心連接的關節。中指向里撥弦角度與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撥弦。中指與箏弦保持約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傾斜。
無名指有時在岳山內扎樁,有時撥彈箏弦。撥弦時,一般用小關節,不觸弦時,自然放鬆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小指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鬆、略微抬起的狀態。在某些長琶音中,有時用小指配合撥弦。
從低音至高音的撥弦,要有一個斜線概念。右手撥弦的位置,在高音區距前岳山為3.5公分,在低音區約7.5公分,從最低音弦的撥弦點至最高音的撥弦點劃一條直線(實際是弧線),這條斜線就是右手撥弦的基本位置。由於樂曲中音色對比的需要也常變換撥弦點的位置,有時撥弦點在弦的三分之一處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