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肚子痛怎麼辦
腹痛是一個常見的臨床症狀,指從肋骨以下到腹股溝以上部分的疼痛,分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概況為腹腔臟器疾病所致疼痛和腹外臟器疾病所致疼痛.腹腔臟器的炎症:如胃腸炎,胰腺炎,膽囊炎,闌尾炎,腹膜炎等.你的情況建議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診斷明確後對症治療.
❷ 懷孕期間肚子痛是什麼原因 視頻
實際上,常見於懷孕時期的腹痛,大都可歸因於子宮早期收縮,但由於懷孕時,逐漸脹大的子宮會使得腹腔內的器官受到推擠移位,讓懷孕時期一般腹痛與因懷孕而引起的腹部不適,難以區別,同時,偌大的子宮,也會遮蔽掉可能的腫瘤或病變。因此,即使是小小的不舒服也不應該掉以輕心! 大致上,婦產科的醫生在面對孕婦腹痛得處理上,大抵會先區分為兩大類:跟懷孕有關嗎?還是其它的急性腹痛?如果是與懷孕有關的,再考慮是正常的呢?還是需要進一步處理?如果是一般急性腹痛,就可能需要會診外科,共同找出可能的病症出來。因此,正確的認識與了解腹痛,將讓准媽咪們更能安心度過孕期! Part I與懷孕有關的腹痛 懷孕初期 因子宮撐大所產生的脹痛感,尤其以初次懷孕的孕婦最容易有深刻感受。這種脹痛感通常感覺有點悶,不會太痛,有時休息一下就好了,太忙時可能又不舒服了。 1.如果下腹感到的是持續如撕裂般的絞痛時,則有可能是子宮外孕的徵兆。 2.若是下腹感到的是一陣陣的收縮疼痛,同時合並陰道出血的情形產生,就有可能是流產的先兆。 3.有些孕婦,會在懷孕的初期,形成俗稱水瘤的卵巢黃體,或本身在懷孕前及存在有卵巢腫瘤,有可能因此產生扭轉或破裂,造成下腹持續的劇烈疼痛。 遇到這些情形一定要求醫就診,待醫師正確判斷後給予適當的處置。 懷孕中期 這時的准媽咪們最常抱怨及感到不舒服的,是下腹兩側老是會有抽痛的感覺,而且常常是只痛一邊,兩邊輪流痛,特別是早晚上下床之際總是感到一陣抽痛,會引起這種抽痛,是因為子宮圓韌帶拉扯而引起的抽痛感,並不會對懷孕過程造成危險。另外,子宮增大時還會向上頂到胃部,再加上食道與胃部的括約肌鬆弛,容易造成胃液迴流,會有胸口灼熱疼痛現象,因此導致胃部惡心或抽痛的現象。 如果下腹感覺到是規則的收縮痛,同時合並有下腹部綳緊的感覺時,就要懷疑是不是由子宮收縮所引起,這時就有可能發生早產的情形。 應盡快就醫,以找出早產的原因,愈早發現愈早就醫安胎,大多都可以順利安胎,若是延誤就診時機,等到子宮頸口已開了3公分以上,想安胎就很難了! 懷孕後期 此時的准媽咪們其實已經很辛苦了,脹大的子宮會壓迫到腸胃器官,准媽媽會常常感到上腹痛、惡心、吃不下東西。兩側的肋骨感到好像快被扒開一樣而抱怨上腹兩側疼痛,甚至會感到喘。同時,下腹恥骨膀胱受到子宮的壓迫而覺得頻尿與疼痛;直腸也因受到子宮的壓迫而容易腹脹及便秘不舒服。要避免這些情形,只要少量多餐或多休息即可,對懷孕過程的安全並不會構成威脅。 至於這時很多准媽咪們會覺得子宮好像比較常會「硬」起來(不一定會痛),這樣的子宮收縮感,如果是偶爾發生而且不頻繁也不規則,只需避免勞累、多休息即可。最後,很正常的症狀——規則陣痛,終究會來臨的,此時就應到醫院待產?! 若是持續性的強烈收縮,有時合並有陰道出血時,常有可能發生前置胎盤,甚或是胎盤早期剝離的危險情形。 應該立刻到醫院檢查治療。 Part II一般腹痛 最常見的一般腹痛,當屬腸胃炎莫屬。孕婦像一般人,也是偶爾會吃壞肚子,出現下腹痛、惡心、嘔吐和腹瀉等一般腸胃炎症狀。提醒你,此時可別自行到葯房買葯來服,一來葯物對胎兒的安全與否不得而知;二來有時腸胃炎也會引起早產的風險。因此,及時到醫院檢查與治療,才是正確之道。 但有些腹痛,就沒這么簡單了,延誤治療,有時甚或有生命的危險,不可不慎,以下僅將常見的腹部急症,簡單地敘述如下: 急性盲腸炎是懷孕期間最常見的腹部急症,其發生率大約介於千分之0.3? 1.2間。由於受到子宮推擠的影響,盲腸的位置會隨懷孕周數向上推擠,因此疼痛的位置也會隨之改變,有時會不易診斷。初期症狀包括右下腹部壓痛、惡心、嘔吐、發燒,食慾不振和腹部肌肉緊綳等。然而隨著周數增加,急性盲腸炎的典型症狀會愈不明顯!據統計,因誤診或延緩治療,所導致的盲腸腫脹破裂,懷孕婦女發生機會較一般人高出約2~3倍!因此必須格外小心謹慎才行。 懷孕合並有子宮肌瘤的孕婦約有0.3%? 2.5%,肌瘤對懷孕的影響包括肌瘤變性退化、肌瘤扭轉,干擾胎兒成長發育或阻礙生產等。肌瘤所引起的痛常屬於局部性的,痛的地方固定,且常是突然發生。 由於懷孕期間子宮血流充沛,開刀切除所引起的失血風險遠大於切除的好處,所以子宮肌瘤切除在這個時期是相當不妥當的。而對於肌瘤退化所導致的疼痛,也多半隻能以止痛葯的支持性療法加以控制。 急性胰臟炎是個不常見,卻很難纏的疾病。常與膽結石及酗酒有密切的關連;其它相關因素包括因葯物(如四環素、利尿劑等)家族胰臟炎病史,副甲狀腺抗進或高血脂的可能性。其實懷孕的胰臟炎患者,初期腹痛並不嚴重,反而是嘔吐、惡心、輕微發燒、隨進食而使症狀加劇等臨床表徵較為明顯。 急性胰臟炎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較少採取外科手術治療。因為不易治癒,最好的方式還是預防,禁酒、少吃高脂肪性食物及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 根據估計,大約有3~4%的懷孕婦女患有膽囊結石,但實際上發生膽囊癌的孕婦只有1: 1,130到 1:1 2,890。膽囊結石常是沒有症狀的,最常見的初期症狀包括胃部不適、右上腹疼痛,有時會痛到背部、惡心、嘔吐、發燒,且疼痛會因飲食引起或加劇。 膽囊炎的初步治療仍以葯物治療為主,較少採取外科手術治療。除非合並胰臟炎、其它並發症,或葯物無法控制的病情,為了減少因手術而導致的早產,並不輕易以手術治療。 懷孕時期合並卵巢腫瘤約佔0.17 1.1%,常見的並發症包括「腫瘤扭轉」及「腫瘤破裂」等。而懷孕時期絕大多數的卵巢腫瘤幾乎都是良性,惡性腫瘤只佔約2%~5%。不過,由於在懷孕的中後期以後,要發現卵巢腫瘤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懷孕初期的超音波檢查有其必要性。 一旦發現有卵巢瘤,請與?的婦科醫師隨時保持聯系,一有絞痛、腹部不適、腹部異常膨大、腹水等情形發生時,請盡速就醫。 腸阻塞常發生在之前曾開過腹部手術的孕婦,或因腸沾黏,或因腸扭結的關系,造成腹部絞痛、惡心、腹漲等症狀。 腸阻塞的治療以葯物為主,同時在飲食上盡量避免暴飲暴食,少食用產氣食物,豆類和油炸食物等。 懷孕的准媽媽結石的機會並不比常人高,因為結石不是一天造成的,常需數年的「培養」,但若懷孕時才發現有尿路結石,則診斷和治療上就有許多難處。且時常合並有尿路感染,相關症狀包括有腰痛、血尿、解尿困難等。 治療上以先緩解疼痛及感染治療為主,待產後再行可能的碎石術或手術為宜。 親愛的准媽媽們,在懷孕的日子裡,希望大家都能順順利利,平平安安,一旦出現不明的腹痛情形,務必盡快就醫檢查,以保障自身與胎兒的安全,順利生下健康的下一代。 更多孕期知識:
❸ 兒童肚子疼怎麼回事
您好!
小兒常見腹痛疾病之面面觀:
「肚子痛」是孩子的常見病症,3~7歲的孩子,有哪些常見的腹痛疾病呢?
小兒腹痛是兒科常見病症,但是由於引起腹痛的原因較多,家長在送孩子就診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症狀,千萬不要隨意給孩子使用止痛葯,否則就會掩蓋發病時的症狀,影響醫生對病情的觀察,以致延誤診斷和治療。如果孩子出現下面這些常見的腹痛症狀,家長應該及時做好相應的處理,並且盡快送孩子去醫院就診。
蛔蟲病
腹痛特點
當環境改變或孩子發燒、腹瀉、飢餓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時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滾、屈體彎腰、出冷汗、面色蒼白,腹痛以肚臍周圍最為嚴重。常伴有嘔吐,甚至可吐出蛔蟲。有時腹痛能自行緩解甚至消失,孩子則顯得疲憊,等完全恢復後又可以照常玩耍。每次疼痛發作數分鍾,這種疼痛可能隔天發作,也可能每天發作數次。
腹痛原因
蛔蟲的幼蟲在小腸發育為成蟲後,對小腸有毒性作用和機械刺激作用,使人發生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當成蟲的數目多達數十條或數百條時,蟲體可以互相扭結成團,引起腸梗阻。且蛔蟲有鑽孔習性,常鑽入闌尾、膽道引起闌尾炎和膽道蛔蟲症,從而出現腹痛。
如何應對
近年來有許多對症的新葯,療效很高,且副作用很少,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四咪唑等,患蛔蟲病的孩子,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這類葯物治療。
特別提醒
蛔蟲病在我國流行相當廣泛,農村高於城市,兒童多於成人,其感染率可達85%以上。所以應該以預防為主:蔬菜要洗凈煮熟,瓜果要洗凈去皮,不喝生水,飯前便後要洗手。給孩子勤剪指甲也很重要,因為指甲下面的污垢中常含有許多蛔蟲卵。
急性闌尾炎
腹痛特點
開始時孩子感覺胃疼或肚臍周圍疼,數小時後才轉為右下腹部疼痛。用手按小兒右下腹時會加劇孩子的哭鬧,孩子還常伴有惡心及嘔吐等症狀,然後出現發燒,體溫可升高達39℃左右。
腹痛一般不太劇烈,但孩子常常蜷曲著右腿卧床或彎著腰走路,如果孩子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疼痛的話,他的哭鬧也與平時不一樣,會蜷縮著身體,並且出冷汗。哭鬧如果超過3小時以上,家長應懷疑是否有患闌尾炎的可能。
伴隨症狀
小兒各年齡均可以得急性闌尾炎,而且比較常見。除了腹痛,還會伴有以下症狀:
1、惡心、嘔吐:大多數孩子伴有嘔吐,嘔吐物多為未消化的食物。
2、發燒:大多數患兒在腹痛出現後不久開始發燒,也有表現為哭鬧與發燒同時出現。
3、怕揉肚子:患兒怕家長或醫生用力按壓右下腹,該處腹壁肌肉發緊,孩子拒絕大人揉按腹部。也有些患兒症狀不典型,如有的患兒一開始就腹瀉,很像腸炎。
如何應對
小兒闌尾炎的發展較快,時間稍長有闌尾穿孔造成化膿性腹膜炎的可能會危及孩子的生命,所以,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以上症狀,應盡快送孩子去醫院。
特別提醒
由於急性闌尾炎常伴有發燒,所以腹痛不典型的患兒易被家長誤認為是感冒、腹瀉,應該引起注意,仔細觀察。
嵌頓疝
腹痛特點
孩子陣發性哭鬧、腹痛、腹脹和嘔吐,在站立或用力排便時腹股溝內側出現一腫脹物,或僅表現為一側陰囊增大。經醫生治療後,這種情況還可能反復發生。
腹痛原因
由於小兒哭泣、咳嗽、大笑、打噴嚏、用力(比如解大便時)等原因引起腹壓增加,從而使腸子進入腹股溝或陰囊進而造成腹痛。小兒疝氣以臍疝和腹股溝疝為多見。臍疝發生嵌頓的機會很少,多數由於腹股溝疝發生嵌頓而造成腹痛。
如何應對
必須及時送孩子去醫院治療。
小兒胃腸生長痛
腹痛特點
有些孩子會莫名其妙地發生陣發性腹痛,多方檢查又找不到原因,服治療腸痙攣和驅蟲的葯也無效。其實,這種腹痛可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醫學上稱為「小兒胃腸生長痛」。
小兒胃腸生長痛的主要特徵是在一定時間內反復發作,每次疼痛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0分鍾。腹痛部位以腹周為主,其次是上腹部。時痛時止,反復發作,腹痛可輕可重,嚴重時可令孩子持久哭叫、翻滾,肚子稍硬,間歇時整個腹部柔軟,可伴有嘔吐,吐後精神尚好。
疼痛無一定規律性,疼痛程度也不一致,輕的僅為腹部不舒適感,重則為腸絞痛,孩子疼痛難忍,還可聽到「咕嚕」的腸鳴音。但這種疼痛可很快緩解,緩解後孩子的精神狀態、飲食及活動即恢復正常。
腹痛原因
小兒胃腸生長痛是由於腸壁肌肉強烈收縮引起的陣發性腹痛,為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情況。其發生的原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受涼、暴食、大量冷食、嬰兒餵乳過多等等。這種腹痛多見於3~12歲兒童。其機理是由於孩子生長發育快,機體的血液供給一時間相對不足,腸道在暫時缺血狀態下,出現痙攣性收縮引起疼痛。另外,由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會導致腸壁神經興奮與抑製作用的不協調,引起腸管平滑肌強烈收縮也會出現疼痛,所以醫學上又稱之為「小兒腸痙攣」。
如何應對
對於小兒胃腸生長痛,一般不需治療。如果疼痛嚴重時可熱敷或按摩足三里穴及腹部,對緩解疼痛有一定的作用。不過,能引起小兒腹痛的原因很多,必須請醫生明確診斷排除其他疾病後,方可確診為胃腸生長痛。
本病屬於單純的功能性變化,為非器質性病損,故預後較好,多數可自愈。若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口服適量的顛茄酊,則能很快緩解疼痛。細菌性痢疾
腹痛特點
常起病急驟,先有發燒達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數增多,腹瀉前常有陣發性腹痛,肚子里「咕嚕」聲增多,但腹脹不明顯。病兒脫水嚴重,皮膚彈性差,全身乏力。
腹痛原因
本病以夏秋兩季多發,主要是不注意飲食衛生而引起細菌感染。
如何應對
送孩子去醫院治療,家長也可進行綜合護理,輔助患兒緩解疼痛。
護理要點:
1、患兒必須隔離,食具的消毒可在開水中煮沸15分鍾,給孩子玩的玩具可用易於消毒的木製或塑料制的。患兒的床單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曬6小時消毒。
2、為減少體力消耗和減少排便次數,應讓患兒卧床休息。孩子腹痛時可在他腹部放熱水袋,但須注意水溫不要太高,以防燙傷。
3、如果嬰幼兒大便又急又快,可讓孩子把大便解在尿布上,不要求他坐廁解便,這樣可防止肛門直腸脫垂。每次大便後可用溫水洗凈孩子臀部,並用5%鞣酸軟膏塗於肛門周圍的皮膚上。如有脫肛時,可用紗布或軟手紙塗上凡士林,托住脫垂的肛門,一面輕輕按摩,一面往上推,即可復位。
4、孩子如果嘔吐頻繁,可短期禁食,醫生可能給孩子靜脈補液。家長則可喂孩子少油膩的流質,如藕粉、豆漿等。待病情好轉,就可盡早進食。這時,可以喂孩子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質,如麥片粥、蒸蛋、煮麵條等,牛奶易引起腹瀉脹氣,所以暫時不要喂給孩子喝。
多給孩子補充水分,在恢復後期,應設法引起患兒的食慾,也可以在孩子進食前半小時先讓他服用消化酶類葯物如胃白酶等,並在飲食中增加營養和蛋白質,開始可少食多餐,逐漸增加,以防止消化不良。
5、慢性菌痢的患兒,常有營養不良,故家長更應該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除避免生、冷、不易消化和油膩的食物外,為使患兒能在短期內改善營養狀況,應結合患兒平時的飲食習慣,注意改進食物的色、香、味和多樣化,以引起他的食慾。
過敏性紫癜
腹痛特點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都伴有周身的症狀。首先表現為皮膚紫癜,面積大小不等,表面紫紅色,多分布於四肢和臀部,以踝、膝關節處明顯。在此基礎上出現腹部陣發性劇烈絞痛,以臍周或下腹部明顯,有壓痛,但肚子軟。可伴有腹瀉及輕重不等的便血,大便為黑色或紅色。它是由於腸管內壁出血、水腫造成的。有的小兒還伴有關節腫痛,甚至血尿等情況。
如何應對
送孩子去醫院治療,本病多以中醫中葯進行對症治療,可以達到祛邪固本的作用。嚴重的患兒還需激素治療,但本病一般預後良好,輕症一周、重症4~8周便可痊癒。患兒應卧床休息,限制進食硬而不易消化的食物。
慢性胃炎
腹痛特點
小兒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潰瘍常為反復陣發性腹痛,多無規律,以臍上及臍周痛為主,常同時伴有上腹部壓痛、厭食、消瘦、嘔吐、泛酸等典型表現。多數病兒有飲食不潔、飢飽不均或喜食生冷史。
如何應對
小兒慢性胃炎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對小兒慢性胃炎應以飲食治療加葯物治療的綜合治療為主。除了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葯物治療,家長還可以從調整孩子日常的飲食入手。飲食治療的原則是維持患兒的營養攝入,以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預防營養失調。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生活習慣安排易於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孩子進食刺激性食物、飲料等。
特別提醒
本病最易誤診為胃腸痙攣和蛔蟲病,需要家長注意。
對有不良飲食習慣、反復發作上腹痛或臍周痛的患兒,應及早做纖維胃鏡檢查以明確診斷。纖維胃鏡對小兒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診斷陽性率遠較胃腸鋇餐檢查為高,以往認為慢性胃炎小兒不多見,但由於現在的孩子容易多吃「垃圾食品」,父母又不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發病率日漸升高。本病是小兒反復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習慣性腹痛
腹痛特點
當排除各種可能性的急性疾病和蛔蟲病外,找不到病因的各種反復性腹痛都可能是習慣性腹痛。
多半在4歲左右開始。常在早餐或飯後痛,問孩子哪個部位痛,常指肚臍部,沒有發燒或腹瀉。疼痛並不很厲害,過10~20分鍾就好了,好像什麼事也沒有了。可是第二天孩子又會同樣地叫嚷肚子痛,到醫院檢查,找不到實質性的病變,檢查大便也找不到蟲卵。
腹痛原因
這種病雖然還沒有列入一般的教科書中,但在幼兒中是確實存在的,國外學者的研究還顯示,類似這樣的腹痛不但存在,而且還相當多。推測是因孩子的內臟過於敏感,把胃腸的蠕動誤當作腹痛,也可能是由於便秘,因為有很多小孩在大便後,腹痛便消失了。
如何應對
目前,對於習慣性腹痛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平時,主要是盡量防止孩子便秘,讓孩子多吃些水果、酸牛奶等食物。
疼痛發作時,用拇指壓迫他的「足三里」穴,可以很快止痛,注意不要用指甲壓,以免傷害皮膚。(確定「足三里」的部位可以讓小孩坐在椅子上,屈曲膝關節用右手拇指壓在右膝關節上面,中指壓在膝關節外側的部位即是「足三里」穴。這個穴位的上下范圍較大,「模糊」一點也可。)特別提醒:有的剛上幼兒園的小孩,每當讓他上幼兒園時就喊肚子痛,好像是在裝病似的。這時,家長不應武斷地說孩子裝病而斥責他,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但也不宜顯出過分焦慮。可以告訴孩子:「等腹痛好了再去」。這可能是由於心理原因造成的一種習慣性腹痛。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腹痛特點
往往先有發熱、後有腹痛。腹絞痛的部位可能是彌漫的,或因發炎的淋巴結位置而有不同,但以右下腹最多見。腹痛部位易變,腹痛強度也易變。
腹痛原因
細菌通過胃腸道破裂的腸黏膜進入乳糜管,使腸系膜淋巴結炎性增大;由於炎性滲出液刺激,出現發熱、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臨床症狀。
如何應對
盡快送孩子去醫院就診。
特別提醒
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絕大多數發生在3~10歲,男孩佔57%,發病的高峰為7歲以下的兒童。該病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中並發,或繼發於腸道炎症之後。
腹型蕁麻疹
腹痛特點
往往與孩子進食魚、蝦、蛋類等具有過敏原的食物有關,常在皮膚發生風疹瘙癢的同時出現臍周痛,同時伴有嘔吐、腹瀉。
腹痛原因
大多發生於過敏體質的孩子中。
如何應對
如果孩子有過敏體質,應盡量避免進食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出現腹痛則應遵醫囑口服抗過敏葯物,腹痛就可緩解。
❹ 肚臍眼中間裡面腸子疼是怎麼回事
肚臍眼周圍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除外傷因素引起,很多病理性因素均可引起。如果發生在兒童,可能與腸道寄生蟲感染有關,此外臍周痛還見於下列情況:
1.急性腹痛:①腹腔臟器急性炎症:可考慮急性腸胃炎、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壞死性腸炎等的發生,此類疾病均可出現臍周痛的表現,並可伴隨惡心、嘔吐、腹脹或腹瀉等症。並且臍周痛只是疾病的一種表現,不一定具有典型特徵。②胃腸道穿孔:可表現為臍周痛且不僅限於臍周痛,腹痛發生時常可伴隨較嚴重的疼痛表現或嚴重的並發症,如休克。③腸道梗阻:疼痛多在臍周,呈陣發性、波浪式絞痛,並常伴有嘔吐與停止排便、排氣。
2.慢性腹痛:常見於腸易激綜合征、或腸道的腫瘤等。此類疾病的腹痛發作周期較長,症狀並不典型。腸道梗阻多數為慢性腹痛,如出現腸道破裂,即變現為急性腹痛。
發生臍周痛表現的疾病種類較多,不能單純以腹痛作為鑒別診斷的要點,還需做其他相關輔助檢查,如血常規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並結合體格檢查及臨床表現,綜合考慮才能給出相應診斷,並進行後續治療。
❺ 肚子經常疼怎麼辦
肚子疼"應該怎麼辦?
肚子疼(腹痛)是日常生活中男女老少最常發生的現象之一。突然發生且劇烈的腹痛往往會使患者本人甚至整個家庭非常緊張,以至於常常自己在家裡胡亂地找些止痛葯吞下或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馬上打止痛針。事實上,這種做法不對。引起腹痛的原因有幾十種之多,涉及內科,外科,婦產科等各個方面。盲目止痛是不正確的,有時甚至可造成危險。這是因為:首先,先止痛會給診斷帶來很大的困難。有經驗的外科醫生根據明顯的腹痛特點和簡單的體格檢查,對一些常見疾病(如闌尾炎,尿結石等)在幾分鍾之內就可明白八,九分。但如果在家服用止痛葯後,醫生則不能了解腹痛的本來特點(止痛葯已使腹痛減輕或疼痛方式改變),以至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另外,使用止痛葯容易掩蓋病情,造成假象。有時本來病情惡化了,但由於用了止痛葯,疼痛減輕了,表面上就表現為病情好轉了,這樣就掩蓋了病情,甚至可造成生命危險。所以,希望各位朋友正確對待"肚子疼":先要忍一忍,不要自己盲目服用止痛葯。要盡快上醫院。在醫院要理解醫生的正確處理,不要因為醫生沒有止住痛而誤認為醫生水平低或不負責任。一個好醫生的目的是要查明腹痛的真正原因並解決它,而不是單純止痛。當然,病因查明後則需要止痛治療以緩解症狀。
❻ 腰疼小腹疼女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腰疼小腹疼女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腰疼小腹疼女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有可能是女性的一些婦科的疾病,例如是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或者急性、慢性的盆腔炎等。下面來詳細了解腰疼小腹疼女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腰疼小腹疼女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1
腰疼小腹疼有可能是一些婦科疾病引起的,常見的可引起腹痛腰痛的婦科病有:
1、附件炎:附件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當女性患上急性附件炎時,可導致下腹出現劇痛,並伴有發熱、寒戰等症狀,同時還會有腰部酸痛不適,而慢性附件炎則吉導致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或是出現小腹墜脹,伴有白帶增多、腰疼、月經失調等症狀,所以當女性出現小腹痛伴有腰痛的時候,要注意排除附件炎的存在。
2、卵巢囊腫:女性如出現小腹痛伴有腰痛現象時,有可能是卵巢囊腫引起的,這時所說的卵巢囊腫指的是功能性囊腫,就是說在發育中的卵子有可能被囊腫積液包圍,從而導致卵巢腫大而出現小腹痛。另外卵巢囊腫可隨著時間過去而逐漸發展,可在女性運動或者靜坐後站起而出現小腹有墜痛感和腰痛感。
3、子宮內膜炎:這種情況也會引起女性出現腰疼小腹疼的症狀,同時還會伴有其它一些症狀,如月經白帶方面的變化。
4、盆腔炎:它屬於常見的一種婦科炎症,可引起小腹痛腰痛,一般它全身症狀不明顯,有時可出現小腹疼痛,下腹部墜脹、疼痛,以及出現腰骶部酸痛感,尤其是在性生活後或是勞累後會加重。
上面就是關於腰疼小腹疼的一些原因,可見有很多因素可引起腰疼小腹疼的症狀,尤其是一些婦科疾病, 為女性腹痛腰痛常見因素,所以當女性在生活中出現小腹痛腰痛的症狀時,要及時查明原因,同時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個人病情來進行治療,以防症狀加重而給自身健康及生活都造成更大的危害。
腰疼小腹疼女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2
小腹出現脹痛伴隨有腰酸,有可能是以下的情況而引起的:
第一、有可能是泌尿系統的一些疾病,常見的是泌尿系結石或者泌尿系感染。如果是泌尿系結石,通常都會突然間出現疼痛,而且疼痛是非常劇烈的,有可能會引起臉色蒼白、出冷汗、嘔吐等症狀,通常還會伴隨著有腎區的叩擊痛,部分病人還會出現尿血的情況。如果是泌尿系感染,除了以上症狀之外,還會伴隨著有尿頻、尿急、尿痛或者甚至有發熱的症狀。
第二、有可能是女性的一些婦科的疾病,例如是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或者急性、慢性的盆腔炎等。也有可能是一些急性的婦科的疾病,例如是卵巢囊腫蒂扭轉、卵巢黃體破裂,甚至是宮外孕的破裂出血,都會出現以上的症狀。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小腹部脹痛,還伴有腰痛,常見於:
1、在臨床上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因為盆腔的慢性炎症所導致的,由於盆腔有慢性炎症,會使局部組織出現滲出,所以就會出現下腹部脹痛,並且會出現腰骶部的疼痛,常常在月經期、勞累後或者同房以後都可能會使這種疼痛的症狀加重。
2、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引起小腹部脹痛,並且出現腰痛的情況,建議可以做B超檢查或者結合病史,比如在來月經的時候會出現下腹部疼痛或者不孕不育,有可能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導致的`。
3、因為盆腔腫瘤所導致的,比如子宮肌瘤、卵巢腫瘤或者其他的腫瘤都可能會導致小腹部脹痛,並且出現腰痛的情況,通過B超可以診斷。
如果小腹的脹痛,腰痛是同時出現的話,這種情況要考慮泌尿系統結石的可能。最常見的因素就是輸尿管上段的一些結石,在通過輸尿管的過程中遇到了障礙,誘發了輸尿管的一些痙攣,所以可能會出現腹部的脹痛,腰痛的一些表現。
但是要看這種程度變化怎麼樣,在使用一些對症的治療措施過程中,腹痛及腰痛有沒有明顯的緩解。如果緩解程度不佳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建議轉上級醫院進一步明確病因或者是手術治療。
小腹脹,腰痛,一般跟泌尿生殖系統的病變有關,比如在患者出現了泌尿系統的炎症、感染、結石,或者一些生殖系統的感染時,可能會出現上腹的症狀。
另外,一些婦科的疾病,比如痛經,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都會出現小腹脹痛,腰部疼痛。另外,男性的前列腺炎,也會引起小腹的脹痛,腰部疼痛等症狀。建議患者到正規的醫院去做相關的檢查,來根據疾病的原因來對症治療。平時飲食要以清淡為主,要禁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膩的食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可以適當的運動。
腰疼小腹疼女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3
1、婦科炎症導致了這種症狀。有一些女性由於性生活為什麼有注意,或者平時生活習慣不良,最終引發了婦科炎症。婦科炎症是導致小腹疼痛腰酸的常見的原因之一,除了引起這種症狀之外還會伴隨白帶異常等症狀表現。最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盆腔炎、附件炎。
這兩種婦科炎症在生育年齡階段的婦女中最為常見,常導致下腹部隱痛、腰部酸痛、白帶增加、白帶粘稠、下腹部墜脹等表現。
2、月經因素導致這種症狀。有很多女性存在月經期間下腹部疼痛的症狀,尤其是在月經來潮之前或者在月經快要過去的時候,下腹部疼痛的現象非常的明顯。而且這個時候到醫院檢查一般都檢查不出來有器質性病變,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原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大多數不需要特殊的治療,隨著女性年齡逐漸增長這種情況會慢慢的消失。
3、早孕反應導致的小腹脹痛和腰酸。在懷孕早期會出現並不是十分劇烈的小腹部疼痛和不適應的感覺,這種感覺一般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同時還會伴隨嘔吐現象,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早孕反應。
建議經常出現這種症狀的患者到醫院去接受檢查,如果檢查發現不是器質性病變導致的,那麼就應該在生活中進行良好的護理。比如做好經期保健工作,做好心理方面的護理。月經期間要注意經期的清潔衛生,要注意情緒不要太過緊張等等。
❼ 孕婦四個月,昨夜起腹痛不明原因,可有緩解之法
病情分析: 你好,我建議你最好是去醫院做個彩超,看看胎兒的情況,還有多注意休息 意見建議: 你好,建議你注意休息,注意外陰衛生,還有注意定期產檢,多吃點含蛋白豐富的食物
❽ 誰知道孕婦早期腹痛是怎麼回事
剛被得知懷上了寶寶,對於女人來說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對於孕婦來說,出現腹痛正常嗎?對於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腹痛,我們要做好甄別,避免意外發生。 孕早期腹痛在孕早期,有些腹痛是生理性的,即因為懷孕所引起的正常反應,但有些卻是病理性的,可能預示著流產等危機的發生。生理性腹痛 孕早期,很多准媽媽總感覺有些胃痛,有時還伴有嘔吐等早孕反應,這主要是由孕早期胃酸分泌增多引起的。這時要注意飲食調養,膳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早餐可進食一些烤饅頭片或蘇打餅乾等。隨著孕早期的結束,不適會自然消失。病理性腹痛 在孕早期出現腹痛,特別是下腹部疼痛,首先應該想到是否是妊娠並發症。常見的並發症有先兆流產和宮外孕。 1、准媽媽在孕期前幾個月,如果出現陣發性小腹痛或有規則腹痛、腰痛、骨盆腔痛,問題可能就比較復雜。如果同時伴有陰道點狀出血或腹部明顯下墜感,那可能預示著先兆流產。准媽媽應該少活動、多卧床、不要行房事、勿提重物,並補充水分,及時就診。如果疼痛加劇或持續出血,需要立即就醫。 2、如是出現單側下腹部劇痛,伴有陰道出血或出現昏厥,可能是宮外孕,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有些准媽媽認為在孕早期出現腹痛可能是偶然性的,不要緊,只要躺在床上休息一下就好了。這種盲目採取卧床保胎的措施並不可取,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非妊娠原因的早孕反應腹痛:在孕期出現一些疾病,也可引起准媽媽腹痛,但這些病與懷孕無直接相關的原因,如闌尾炎、腸阻塞、膽石症和膽囊炎等;由於在孕期出現腹痛比較常見,所以有時出現了非妊娠原因的腹痛,輕易被准媽媽忽視。由於懷孕早期腹痛有很多原因的可能性,且病症腹痛與因妊娠而引起的腹部不適難以區別懷孕早期腹痛,根據腹痛的部位、時間、疼痛程度等,不經檢查很難知道腹痛的原因;生腹痛雖不需要治療,但也必須排除病疾病的因素。所以應及早往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