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助,我的地圖魚尾部和背鰭邊緣突然變白怎麼辦
可能由下列病症引起的:
1、爛尾、爛鰭 病因:因運輸、清缸、撈魚時不慎碰傷魚體或斗魚互相撕咬而造成的傷口,被細菌和黴菌感染引起尾巴和鰭條潰爛。 症狀:魚鰭和魚尾鰭條邊緣變白,傷口分泌黏液,嚴重時背鰭、腹鰭、臀鰭的鰭條殘缺不全,有時尾鰭鰭條軟骨間結締組織裂開而使尾鰭呈掃帚狀,甚至腐爛的鰭和尾脫離魚體,使斗魚失去觀賞價值。
治療:
(1)用5mg/l的呋喃唑酮和1%的食鹽溶液浸泡病魚,以葯物治療的同時,通過投喂經消毒的水蚯蚓等新鮮活餌加強營養,增強抗病能力和組織再生能力;
(2)每10公斤水中用5~10萬單位的青黴素水溶液浸泡魚體,並在魚餌中添加適量維生素(3)用1%濃度的呋喃唑酮水溶液塗抹鰭條破損處,每天塗抹1次,連續3~5次可促使傷口癒合;
(4)每公斤水用1mg漂白粉或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小時,水溫在20℃時高錳酸鉀濃度為0.5ppm,當水溫為25℃時高錳酸鉀濃度為1ppm,撈出後用漂白粉混合物塗抹患處,直至痊癒。
2、小瓜蟲 病因:是由原生動物的纖毛類寄生蟲多子小瓜蟲寄生於魚的體表、魚鰭和鰓上引起的,又稱為白點病。 症狀:發病初期,斗魚縮鰭、食慾減退,反應遲頓,常在水草石塊上不斷磨擦身體,當小瓜蟲幼蟲在斗魚上皮組織間不停來回活動和鑽營時,魚體上皮組織浮腫;當幼魚吸吮魚體表皮組織的營養時,刺激魚體分泌出大量黏液,使魚體組織增生,形成白色斑點狀的胞囊。病魚全身覆蓋白色黏液猶如灑了一層白粉。其病程一般持續5~10天。
治療:
(1)用0.3~0.4mg/l濃度的孔雀石綠水溶液在20℃水溫下浸洗魚體2小時,然後
將病魚放入清水中漂洗1小時,以清除魚體附著的死亡蟲體和黏液,5~7天後進行重復治療;
(2)用200~250mg/l濃度的福爾馬林與1~2mg/l濃度的孔雀石綠合劑浸洗魚體60分鍾,連續3次,然後放入清水中飼養60分鍾,在6天後重復用葯;
(3)用2mg/l亞甲基藍溶液浸泡6小時;
(4)用0.05~0.07%濃度的紅汞溶液水浴病魚5~15分鍾;
(5)根據小瓜蟲不耐高溫的特點,提高水溫至28℃,數天後小瓜蟲胞囊自會逐漸破裂脫落,此時只需更換新水,並保持恆定的水溫;
(6)將水溫加至30℃,在水中按0.05g/l的濃度加入硫酸奎寧,隔七天後重復治療一次,待痊癒後靜置3小時再恢復正常水溫。
❷ 為什麼我的魚缸會發白啊
1 光照太強,使水中的綠藻不斷生長,所以水就會變白然後變綠了。現在只能換水,為魚缸遮陰,魚缸不能讓放在窗邊,讓太陽直射。 2 魚缸不大,養魚過多或者是過濾器的功率小,不能完全過濾污物,綠藻生長會很快。 3 餵食過多,魚吃不完飼料,飼料在水中腐爛,水質過度營養化,使水中更快積累氨等物質,經過硝化細菌,會轉換成硝酸鹽,硝酸鹽是水草和水藻的重要肥料,水中含有很多硝酸鹽的話,水藻也會狂長。 4 硝化系統衰退,如果硝化系統正常運作,水藻是不會這樣狂長的,只有硝化不行時,才會這樣的。這就是一個物種處於強勢,另一個物種就會處於弱勢。 解決方法1.如果是魚缸壁有青苔,可以養一兩條清道夫來吃綠藻。 藻蝦,黑殼蝦或蘋果螺(福壽螺)也可以。 2.建議你重新換水,養水,建立硝化系統。加強過濾和換水,每天過濾一個小時,不是只要過濾就不用換水的,過濾器也不是什麼都能過濾干凈的,天天加強過濾,三五天就換三分之一的水, 再加進等量的新水。這是平常的操作.我的水原來就是這樣,現在已經改善過來了這樣就可以讓清水一直清澈.❸ 觀賞魚魚鰭邊緣發白怎麼辦。
觀賞魚魚鰭邊緣發白是魚鰭受到過傷害,再加上水質偏酸造成的。應堅持定期的部分換水,保持好水質環境。近段時間勤換換水,可以每三天換水1/4。病況嚴重的應隔離使用黃粉葯浴治療。加熱棒恆定24到26度,保持恆溫。❹ 魚缸水發白是怎麼回事,魚缸水發白怎麼辦
魚缸水發白是因為硝化系統沒有建立好,或者硝化細菌大量死亡,導致硝化系統崩潰。在魚缸中,硝化細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們負責將水中的氨氮轉化為硝酸鹽,從而避免魚兒被毒害。想要培養硝化細菌的話,需要定期加入培菌液,同時還要關燈爆氧,這樣才能促進它的生長繁殖。
一、魚缸水發白是怎麼回事
魚缸水發白是因為硝化系統沒有建立好,或者硝化細菌大量死亡,導致硝化系統崩潰。在魚缸中,硝化細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們負責將水中的氨氮轉化為硝酸鹽,從而避免魚兒受到毒害。想要培養硝化細菌的話,需要定期加入培菌液,同時還要關燈爆氧,這樣才能促進它的生長繁殖。
二、魚缸水發白怎麼辦
1、定期換水:想要改善魚缸水發白的情況,首先要做的就是定期換水。換水不能太頻繁,否則新水太多會刺激到魚兒,對其健康不利。通常五到七天換一次就可以了,每次換水只需要換四分之一左右,不能超過總水量的三分之一。
2、注意過濾:良好的過濾對水質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從而讓發白的水恢復清澈。過濾分為物理過濾、化學過濾和生物過濾,其中物理過濾需要用到濾棉,化學過濾則要活性炭,生物過濾則是利用細菌屋培養硝化細菌。
3、控制食量:水之所以會發白,還是因為有機物含量比較高,而有機物的來源就是平常投喂的魚食,通過控制食量,也對水體發白有預防的效果。通常每天給魚餵食三次,每次餵食後,要保證魚兒在3-5分鍾內吃完,不留殘餌。
❺ 魚缸水發白怎麼辦
魚缸發白原因:水質過於渾濁產生發白,魚類排泄物擠堆過多。
解決魚缸發白:
1、新的水族箱應過濾並過濾幾天,以過濾掉大部分雜質。過濾之前,最好不要在魚缸中養魚,然後過濾水,直到水清澈才放魚。也可以添加過濾器,以便在短時間內反復過濾魚缸中的水。時間。
2、每天堅持換水(不必全部更換,使用設備或使用橡膠管更換其中的一部分),並用清水補充12小時以上。每天都要這樣做。您可以根據水質或多或少地進行更改。抽水量是總數的五分之一。
3、魚飼料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會在較長的陽光下繁殖出許多微生物,從而影響水質並影響魚類的健康。
(5)魚缸邊緣發白是什麼原因怎麼辦擴展閱讀:
養過海水觀賞魚的人都知道保持水族箱里穩定的pH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水族箱里的水的pH會因亞硝酸鹽、硝酸鹽的殘留而下降,必須定期檢測,以免水質變差,導致魚體不適而感染疾病。要知道,海水觀賞魚常見的大、小白點病,絕大多數是因pH變化過大而感染的。
一般來說,每隔兩周水族箱就應檢測一次pH及亞硝酸和硝酸鹽的濃度,pH應維持在7.9~8.3之間,如果是剛設立的海水水族箱,測試pH的次數最好多一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魚缸
❻ 求助,我家的地圖魚,邊緣發白,
您好!我估計你的魚得了白皮病、此病又稱白尾病。它是由於你的魚缸原來水質不潔,特別是糞便未及時清除,或因捕撈、移箱時操作不慎,使魚體受傷,導致病原菌感染。我查資料知道它的病原體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叫白皮極毛桿菌。魚兒發病開始時,只在背鰭基部或尾柄處出現一小白點,一般不注意看不見。但隨後會迅速擴大,從魚體背鰭向後蔓延,以致背鰭與臀鰭間的體表至尾鰭全部發白。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加劇了,魚兒的游泳能力會明顯減弱,體軀平衡失控,頭部朝上,尾鰭朝上,與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動和掙扎,不久即死亡。每年春夏一般是流行季節,魚兒嚴重時,發病後2—3天即死亡,死亡率極高。我建議你抓緊治療,將病魚單獨飼養,可用百萬分之十二點五(12.5ppm)的金黴素,或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黴素水溶液浸洗30分鍾;也可用百萬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萬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潑灑於水族箱中消毒治療。❼ 魚缸水質發白變渾濁,真正原因和解決方法是什麼
魚缸水體發白,多半是硝化細菌系統崩潰
硝化細菌系統負責分解魚缸中氨氮物質。造成硝化細菌系統崩潰的原因就是細菌大量死亡。
硝化細菌的死亡,很有可能是因為初期開缸之際,你沒有養好水就放魚,導致少量的硝化細菌無法及時分解有害物質負擔太大而造成觀賞魚死亡和硝化細菌死亡,異養菌大爆發,造成水體發白。
❽ 魚缸邊有白色粉末是怎麼回事
兩種情況:1、水質不是很好。2、應該是用干飼料喂魚吧,干飼料會浮在水面上,時間長了水也會蒸發,自然就會有白色的粉末了。不管是養什麼魚,要想養的好,水中必須培養出有益菌,能盡量長久保持水質,水環境的穩定對魚健康才有利。要想保持水質常年清澈無比,就必須培養有益菌,辦法:1、保持水溫24~28度,不停充氧和過濾;2、鋪沙底利於細菌著床或在濾槽中加瓷環;3、按說明加硝化細菌(魚店有售,10元左右一瓶,初次3倍);做到以上,堅持每周抽沙底臟物約1/3水量,用困好的(3天左右)自來水調溫(可用開水勾兌)至缸內水溫後倒入補齊;剛開始可能有水變白現象,不用管它,一周後水質相當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