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尿失禁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尿失禁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且因為某些疾病累及膀胱、逼尿肌-括約肌功能的結果。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的,想要預防該病就必須要從其病因入手,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尿失禁的病因,希望對你有幫助。
尿失禁的病因
1、中樞神經疾病
中老年人腦血管病患和神經退行性病患隨增齡而增加,如腦梗塞、腦出血、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腦萎縮等,大腦皮層排尿中樞受到損害,喪失了對排尿控制的作用,產生中樞性尿失禁。
2、尿道機械梗阻
中老年人常見的前列腺增生、膀胱頸部炎症所導致膀胱頸攣縮、尿道炎症所導致尿道狹窄,排尿不暢使膀胱過度充盈,尿被/迫外溢。
3、尿道外括肌受損
尿道外括肌受損常常多見於膀胱癌、直腸癌、子宮頸癌治療手術或者前列腺增生症手術的時候,損傷了尿道外括約肌引起的,失去了控制尿的能力。
4、女士絕經後
雌激素分泌減少導致尿道壁與盆底肌肉張力減退,或者因分娩損傷、子宮脫垂等,改變了膀胱底部和後尿道膀胱頸相對部位,使膀胱內壓力調節、傳遞發生障礙,所以產生尿失禁。
5、急迫性尿失禁
中老年人容易患尿道炎、膀胱炎、膀胱腫瘤、結石,刺激逼尿肌,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產生尿急、尿頻現象,從而導致急迫性尿失禁。
尿失禁的治療方法
1、運動療法
有學者統計分析,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通過加強盆底肌張力的鍛煉而使症狀得到減輕或獲得糾正。其方法為:每日進行45100次緊縮肛門及陰道運動,每次5秒;平躺在床上,每天至少進行仰卧起坐運動2次;平卧在床上進行快捷而有規律的伸縮雙腿運動,每日3次;提倡蹲式排便,蹲式排便有益於盆底肌張力的維持或提高。
2、中醫針灸療法
針刺中極、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也可提升盆底肌的張力,從而改善膀胱功能。
3、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適於輕度尿失禁患者,對於中、重度的患者,必須採取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方法一般採取陰道前壁修補,遠期療效差,且僅限於輕度尿失禁患者。國外有學者採用無張力“尿道懸吊術”、“膀胱頸懸吊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取得良好效果。其方法是使用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懸吊帶,通過微創手術進行膀胱頸懸吊。手術後,患者體內的纖維組織會逐漸長入聚丙烯網帶內,故能有效長久保持尿道支撐,有人把這種吊帶稱為“柔性支架”。
尿失禁的預防妙招
良好的心態
要有樂觀、豁達的心情,以積極平和的心態,笑對生活和工作中的成功、失敗、壓力和煩惱,學會自己調節心境和情緒。
防止尿道感染
養成大小便後由前往後擦手紙的習慣,避免尿道口感染。性生活前,夫妻先用溫開水洗凈外陰,性交後女方立即排空尿液,清洗外陰。若性交後發生尿痛、尿頻,可服抗尿路感染葯物3~5天,在炎症初期快速治癒。
有規律的性生活
研究證明,更年期絕經後的婦女繼續保持有規律的性生活,能明顯延緩卵巢合成雌激素功能的生理性退變,降低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同時可防止其它老年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加強體育鍛煉
加強體育鍛煉,積極治療各種慢性疾病。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肥胖、腹腔內巨大腫瘤等,都可引起腹壓增高而導致尿失禁,應積極治療該類慢性疾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同時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和盆底肌群鍛煉。最簡便的方法是每天晨醒下床前和晚上就寢平卧後,各做45~100次緊縮肛門和上提肛門活動,可以明顯改善尿失禁症狀。
合理飲食
飲食要清淡,多食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壓增高。
猜你喜歡:
1. 不能憋尿的原因一般是什麼
2. 女人尿急是什麼原因
3. 夜晚多尿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4. 女人為什麼尿失禁有哪些主要原因
5. 女人為什麼會尿失禁
『貳』 女性漏尿的原因與治療方法有哪些
女性漏尿是很常見的一種症狀,所以大部分的女性都想知道怎麼治療女性漏尿。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女性漏尿的原因與治療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女性漏尿的原因
1、精神因素。現代女性,由於工作緊張、壓力大、焦慮情緒或神經性膀胱等等問題,從而造成膀胱肌肉的過敏反應,導致自己無法控制膀胱的收縮,所以引起尿失禁。
2、生產損傷。多次生育、尿道膨出、子宮下垂等。這是由於分娩的時候,盆腔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對盆腔內一些器官的支撐能力就下降,所以這樣也能導致壓力性尿失禁。臨床發現經陰道生產的尿失禁比剖腹生產發生率高。
3、更年期後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尿道粘膜變薄,張力下降。
4、年齡大,腹部脂肪堆積腹壓增高對膀胱產生較大的壓力。
5、身體過於肥胖。因為女性自身年齡的增大,並且身體有較多的脂肪堆積,導致對膀胱造成比較大的壓力,因此產生尿失禁的情況。
6、種族因素,大規模調查顯示亞洲人尿失禁高於歐洲人。
7、手術損傷直接損傷盆底肌肉和神經,例如大腦皮質疾患(中風、痴獃等)損傷尿道括肌或骨盆神經的手術。
8、如果人體的泌尿器官出了問題,就會發生,如尿頻、尿急、尿痛、尿失禁的症狀,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等會引起尿失禁,尿檢查顯微鏡下可查到膿細胞或大量白細胞,嚴重時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狀。
9、如尿頻同時每次尿量多,而無其他表現時,首先要注意是否喝水太多,尤其是喜歡糖水的人容易尿失禁。
女性漏尿的治療方法
1、自然收縮盆底提肛肌,每日3次,每次至少進行15~30下,每下持續10s以上。
2、排尿過程中主動中斷排尿,之後並再繼續排尿的重復鍛煉,有助於尿道括約肌功能的恢復。
3、按規定時間排尿,並逐漸延長排尿的時間間隔,以逐步增加膀胱容量,用意識控制膀胱的感覺刺激,重建大腦皮質對膀胱功能的控制,最終恢復正常的排尿方式,將排尿次數降低在每3-4小時一次。
4、將不同規格的陰道圓錐置入陰道內,讓患者收縮陰道將其夾持住,並逐漸增加圓錐的重量,以增強患者陰道的收縮力。
5、手術治療。控尿手術的目的是提升膀胱頸的位置,支撐尿道中段或增加尿道阻力(人工尿道擴約肌)。手術治療常用於嚴重的壓力性尿失禁。
6、中醫葯治療。療效肯定,無明顯副作用。如縮泉丸、桑螵蛸散、我們治療尿失禁的經驗方,穴位按壓配合艾灸等等。
7、適當控制一下情緒,不要忘乎所以的大笑,在咳嗽噴嚏時控制一下程度。
8、不要一次性喝大量的水,這會在瞬間增大膀胱的壓力,可以嘗試少量多飲。
9、多去幾趟廁所不丟人,提前觀察好奔向廁所的最短路徑,把衣服穿的寬松一點,以備不時之需。
10、如果患者尿頻但每次尿量不多,尿時無痛苦表情,也無其他症狀,首先要考慮局部因素,如尿道口發炎,或蟯蟲刺激陰部等。
11、如果正在服葯,那麼盡快與醫生取得聯系,問清楚你正服用的處方類和非處方類葯物中哪些可能會引起你小便失禁。
12、如果尿意很強而不能很好控制,那麼你最好把你進洗手間的路清理干凈,方便,同時,穿那些容易脫掉的衣服(比如帶彈性束腰帶的衣服),或者在你睡覺和坐著的地方放上便盆,以便及時排尿。
13、減少或者避免那些帶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以及一些碳酸飲料。
14、在做運動比如健身跑或者跳舞時候,在尿道放置小棉球給尿道一點壓力暫時減慢或者阻止尿液外漏。
15、避免過多或過少補充液體。過多的液體增加排尿次數並且能增加尿失禁的可能性。而過少的液體導致腎脫水。每天大約飲水2.268升能較好的保持腎臟和膀胱的健康。
女性漏尿的表現
1.漏尿
即尿液不斷經陰道流出,單側輸尿管陰道瘺,仍有自主排尿,而瘺孔較大的膀胱陰道瘺不能自主排尿。尿道陰道瘺僅在排尿時有尿液經陰道流出。
2.尿性濕疹
由於尿液長期刺激使會陰部及肛周皮膚紅腫、增厚,有時有丘疹或淺表潰瘍、外陰瘙癢和灼痛。
3.月經失調
10%~15%患者長期閉經或月經減少。
4.精神抑鬱
由於長期尿液淋漓、污染衣褲、尿臭四溢、難與人共處。夜間床褥潮濕、性生活障礙,故精神抑鬱甚至厭世。
5.其他
『叄』 女生憋不住尿,經常漏尿是怎麼回事有哪些改善的方法
造成女性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壓力式尿失禁和急迫性的尿失禁,這兩種尿失禁是同時存在的,這就是所謂的混合型尿失禁;那造成這尿失禁的原因有哪一些呢?主要是精神因素,生孩子時候的損傷,更年期雌性激素的下降和年齡大膀胱的壓力越來越重就會造成尿失禁。
治療尿失禁的方法有兩種,一種就是保守治療,另一種就是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就是通過加強盆底肌張力的鍛煉從而讓尿失禁減輕或者群痊癒,這種只需要在醫生專門的動作指導之下就可以做。而手術治療,顧名思義就是要通過手術的形式來改變尿失禁了。
『肆』 我患有女小便失禁,該怎麼辦
一、小便失禁的治療
1.手術治療:如果說尿失禁比較嚴重,採取鍛煉或食物療法無效的情況,可以採取手術治療的方式,比如說懸吊術,多通過一定的外科手術線來支撐尿道,從而減少尿失禁的情況。
2.中醫針灸療法:小便失禁可以考慮針灸療法,多通過針灸足三里、三陰交、關元等穴位來改善盆地肌肉功能,從而提高膀胱功能。
3.葯物治療:葯物治療對於小便尿失禁也有一定的幫助,多採取雌激素類葯物來改善陰道粘膜的厚度,從而改善女性的泌尿生殖症狀情況。
二、小便失禁的日常訓練
1.肌肉訓練:部分人群存在尿失禁是因為自身的肌肉鬆弛,這類人群可以選擇肌肉訓練的方式來緩解病情,比如說拉尿時先拉一點,迅速將尿憋住,這時候肌肉會馬上收縮,通過反復拉憋的這個過程,可以有效的控制肌肉。
2.骨盆運動:尿失禁的患者大多是自身括約肌鬆弛的緣故,平時可以通過伸展尾骨肌,增強肌肉功能。
三。小便失禁患者的生活調理
1.少量飲水:如果說存在尿失禁的情況,避免一次性喝太多的水,尿道里尿也太多容易出現尿失禁的情況,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少量多次飲水,每天要喝水,但適度為主。
2.不喝利尿飲品:很多人喜歡喝飲料,特別是夏天來說,喜歡喝咖啡、可樂、啤酒等,這類飲品雖說可以快速解渴,但喝多了容易出現尿過多排放的情況。
3.飲食調理:如果說存在尿失禁的情況,可以選擇山葯、黨參、核桃、龍眼等食物來調理身體,這類食物有著補腎固精的功效,可以輔助尿失禁的治療。
4.保持心情愉悅:對於尿失禁的患者來說,這個症狀的存在本身就是很令人憂慮的一件事,平時要放鬆心態,想的越多,疾病反而越嚴重。放鬆自己的心情,反而更有利於控制自身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