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月經推遲了半個多月了還沒來,左側腹部發脹疼痛怎麼回事
你好,考慮是由於內分泌失調導致的月經不調引起的月經推遲的現象。可以吃一些益母草顆粒、當歸調經膠囊調理月經,日常生活應有規律,多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過度,尤其是經期要防寒避濕,防止過度節食,注意自己的飲食結構,多食用瘦肉,谷類,深綠葉蔬菜及含鈣豐富的食物,不宜過食生冷,保持心情舒暢,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祝你健康。
㈡ 腹部脹痛一個多月沒有來月經是什麼情況啊
從您說述的症狀來看,除了上述所說以外,那麼還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一、子宮肌瘤(包括附件):也會造成以上症狀。其病症表現為:「下腹脹痛,白帶異常、異味,可造成閉經,用手可摸到邊緣圓滑的腫塊,用手按是疼痛不明顯,但有反跳痛。 建議:及時去醫院進行B超檢查,有條件的可做彩色多譜勒檢查。 二、宮外孕:宮外孕同樣會造成您的症狀。其病症表現為初期無疼痛感,月經正常,查孕為弱陽性。後期會出現閉經、子宮出血、漲痛等表現,嚴重的可導致大出血而死亡。 建議:如不能明確,最好及時到醫院,進行查孕、抽積液、B超等常規檢查。如果確診最好用手術盡早治療。 三、左右附件囊腫:同樣會出現以上症狀。 建議:提早手術治療,不建議保守治療
㈢ 肚子痛但是不來例假怎麼回事
痛經的原因
月經期間發生劇烈的小肚子痛,月經過後自然消失的現象,叫做痛經。多數痛經出現在月經時,部分人發生在月經前幾天。月經來潮後腹痛加重,月經後一切正常。腹痛的特點與月經的關系十分密切,不來月經就不發生腹痛。因此,與月經無關的腹痛,不是痛經。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有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兩種痛經的原因不同。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為子宮口狹小、子宮發育不良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後一種情況叫做膜樣痛經。有時經血中含有血塊,也能引起小肚子痛。繼發性痛經的原因,多數是疾病造成的,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近年來發現,子宮內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時,也能引起痛經。因此,需要通過檢查,確定痛經發生的原因之後,針對原因進行治療。
2.痛經的飲食調養
婦女在行經前後或經期,出現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嚴重者腹痛劇烈,面色蒼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稱為「痛經」,亦稱「行經腹痛」。痛經常持續數小時或l—2天,一般經血暢流後,腹痛緩解。本病以青年婦女較為常見,是婦女常見病之一。中醫認為痛經多因氣血運行不暢或氣血虧虛所致。臨床常見有氣滯血瘀、寒凝胞宮、氣血虛弱、濕熱下注等症。飲食療法能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痛經患者在月經來潮前3-5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應進食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過飽,尤其應避免進食生冷之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宮、輸卵管收縮,從而誘發或加重痛經。月經已來潮,則更應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間病人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作用。
(摘自:求醫問葯網 http://www.jk58.com)
此外,痛經者無論在經前或經後,都應保持大便通暢。盡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誘發痛經和增加疼痛感。有人認為,痛經病人適量飲點酒能通經活絡,擴張血管,使平滑肌鬆弛,對痛經的預防和治療有作用。如經血量不多可適量地飲些葡萄酒,能緩解症狀,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治療作用。葡萄酒由於含有乙醇而對人體有興奮作用。情緒抑鬱引起痛經者適當喝點兒葡萄酒,能夠起到舒暢情緒、疏肝解悶的作用,使氣機和利。另外,葡萄酒味辛甘性溫,辛能散能行,對寒濕凝滯的痛經症,可以散寒祛濕,活血通經;甘溫能補能緩,對氣血虛弱而致的痛經,又能起到溫陽補血、緩急止痛的效果。
痛經患者平時飲食應多樣化,不可偏食,應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薺菜、洋蘭根、香菜、胡蘿卜、橘子、佛手、生薑等。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宜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魚類、豆類等。
在一般情況下,月經期由於盆腔充血而有小腹部輕度的墜脹感,這是正常的,並非病理性的。但是當疼痛嚴重,甚至到了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並需要服葯的時候,就屬於病理狀態了,醫學上稱之為痛經。因為生殖器官病變引起的痛經,叫繼發痛經。生殖器官未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叫原發痛經。
原發性痛經經常發生於月經初潮後不久,或未婚、未孕的女性,可能的病因是子宮內膜和血液內前列腺素含量的增高造成的,治療的方法只能是在月經來潮的時候服用含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的葯物,如消炎痛或乙醯水楊酸,以緩解症狀。繼發性痛經的病因較復雜,如子宮頸狹窄、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內膜異位症、內分泌異常或盆腔炎等,都可以引起痛經。需要進行系列的檢查才可以確定原因。
原發性痛經一般對生育沒有影響。有的繼發性痛經就會對生育產生影響,如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內膜異位症、內分泌異常等。很多大醫院的婦產科都可以做相應的檢查和治療,建議你仔細地查找病因,對症治療。
給你幾個痛經的中醫食療方
若月經來時肚子不舒服,可用熱水袋熱敷,還可喝些生薑紅糖水、玫瑰花茶等暫時緩解。
中醫認為,月經病與腎功能、脾、肝、氣血、子宮等都相關,而且痛經有寒熱虛實之分,可以痛感來分類。喝熱飲痛感減弱屬寒,痛感加劇屬熱,喜按喜揉者屬虛,越按越痛者屬熱。痛經者平時應忌食生冷和酸辣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佳。以下是幾個痛經食療方:
1.氣虛血弱型,羊肉燉當歸北芪:當歸50克,羊肉500克,北芪30克,吃肉喝湯。
2.肝腎虧損型,川芎丹參煲雞蛋:川芎6克,丹參12克,雞蛋兩個,加水同煮待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吃蛋喝湯。
3.寒凝血淤型,生薑紅糖水:生薑15克,紅糖適量,開水沖泡當茶飲。
4.氣滯血淤型,益母草煮雞蛋:益母草30克,雞蛋兩個,加水同煮待蛋熟後再煮片刻,吃蛋喝湯。
5.濕熱蘊熱型,絲瓜紅糖湯:老絲瓜250克洗凈切碎,紅糖適量,煎湯趁熱喝
治療痛經的方法 痛經指婦女在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則劇痛昏厥者。
本病的發生有情志所傷,起居不慎或久淫為害等不同病因,並與素體及經期,經期前後特殊的生理環境有關。此外,亦有因子宮發育不良或畸形,或子宮位置過度不正而發生痛經的。
[方一]
山楂30克,向日葵籽15克,紅糖30克。先將山楂、向日葵籽一齊放在鍋內炒,以葵花籽炒香熟為度。再加水,熬成濃汁後,將紅糖放入熬化即成。每次於經前1--2天,連服2--3劑,正痛時亦可服用。
本方適用於血瘀為主的痛經。
[方二]
荔枝核、香附、黃酒各30克。將荔枝核、香附研成細末,混合成裝入瓷瓶密封保存,每個痛經發生之前一天開始服用,每次服6克,以黃酒適量調服,1日3次。
本方適用於以氣滯為主的實證痛經。
[方三]
丹參、延胡索各30克,牛膝、紅花、鬱金各15克,白酒半公斤。將生丹參、延胡索、牛膝、紅花、鬱金倒人瓶中,用白酒浸泡加蓋,密封半個月。每隔3天,用力搖動葯酒瓶1次,每次約搖3分鍾。行經前兩天開始飲服,每日3次,每次1--2匙,至經血干凈時停飲。連服4個經期為I療程。
本方適用於氣滯血瘀之痛經。
[方四]
阿膠、杜仲各15克,陳艾10克,凈子雞1隻(約500克),生薑6克。將杜仲、陳艾與雞入砂鍋中同燉,將熟時加人生薑,燉20分鍾,加鹽調味每次用熱湯烊化阿膠5克,日3次,飲湯食肉。
本方適用於寒混凝滯之痛經。
[方五]
桂枝5克,山楂肉15克,紅糖30克。將前2味加水2碗,文火煎成1碗,加紅糖再煎片刻,日2次,趁熱飲。
本方適用於因寒而致痛經。
[方六]
荔枝核、香附各等分,黃酒適量。荔枝、香附共研末,每服6克,黃酒調服,日2次。
本方適用於陽虛內寒之痛經。
[方七]
雞蛋2個,元胡20克,益母草50克。3物加水同煮,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食蛋飲湯,於經前開始,日服1次,連服5—7天。
本方適用於陽虛內寒之痛經。
[方八]
鮮薔薇根①克(干者30克),七葉蓮9克,雞蛋2隻。將薔薇根、七葉蓮加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再把雞蛋兩只煮熟去殼放人葯液中同煮,加少量米酒服食。在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服,每日1次,連服2--4天。
本方適用於濕熱下注所致之痛經。
[方九]
母雞1隻,當歸30克,醪糟汁60克。將雞去毛並內臟洗凈,當歸洗去浮灰;把雞放人砂鍋內,同時加水、醪糟汁、當歸、姜、蔥、鹽、蓋嚴鍋口,先在旺火上燒開,再用小火燉3小時,出鍋時撒胡椒面,佐餐食。
本方適用於氣血不足所致之痛經。
[方十]
猴頭菌100克,凈母雞750克,黃芪30克,黨參15克,大棗10克,調料適量。將猴頭菌溫水發脹後洗凈,除苦味,切2厘米厚片待用;凈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人罐內,加薑片、蔥、紹酒、清湯適量,上放猴頭菌片,浸軟洗凈之黃芪、黨參、大棗,以濕棉紙封好罐口,上籠蒸爛,揀去姜、蔥,將湯潷出,扣人盤中擺好,將潷出的雞湯倒人砂鍋,燒開後入料酒、味精、鹽各適量,用玉米、澱粉勾汁,澆在雞上。
本方適用於氣血雙虛所致之痛經。
[方十一]
川芎6---9克,丹參12克,雞蛋2隻。將川芎、丹參、雞蛋加水同煮,雞蛋熟後去殼取蛋再煮片刻,吃蛋飲湯。
本方適用於肝腎虛損之痛經。 當歸生薑羊肉湯
組成:羊肉500克,當歸60克,黃芪30克,生薑5片。
用法:羊肉切塊,與當歸,黃芪,生薑共燉湯。加鹽及調味品,吃肉飲湯。
功效:益氣養血。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山楂紅棗湯
組成:山楂50克,生薑15克,紅棗15枚。
用法:上葯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止痛,行氣導滯。適用於痛經。
炒山楂
組成:山楂30克,向日葵子15克,紅糖60克。
用法:將山楂,向日葵子烤焦後研末,加紅糖沖服。分2次服,每日早,晚各1次。於經前1-2日開 始服或經來即服。每次月經周期服2劑,連用1-2個月。
功效:活血化瘀,收斂鎮痛,補中益氣。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另外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熱牛奶也可以緩解通經 女子痛經葯茶治療方法三則
1.玫瑰花茶:玫瑰花15克,沸水沖泡代茶。
功能:理氣解郁,活血散瘀,適用於經期腹痛、以脹痛為主者。
2.姜棗茶:生薑3片,大棗5枚(打碎),以沸水沖泡代茶飲用。
功效:散寒止痛,適用於痛經下腹冷痛者。
3.當歸茶:當歸6克,川芎2克,沸水沖泡代茶。
回答者:gljimmy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8-8 22:13
醫院
回答者:牽手路過 - 秀才 二級 8-8 22:13
一般來說,女性在行經期間,除感到情帿低落外,亦普遍受到經痛的困擾。經痛的程度因人而異,輕微者會感到下腹沉重,嚴重者會感到下腹劇痛,甚至有暈眩或嘔吐的狀況。若遇上此類情況,必須及早求診,切莫延誤。
經痛困擾我們身邊的無數女性朋友,根據網妖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成的女性朋友正受著這種由子宮劇烈收縮所形成的毛病所煎熬。在各樣經痛的原因中,〔原發性經痛〕和〔病理性經痛〕是最普遍的2種分類,前者可用自然療法進行自我治療。
〔原發性經痛〕通常發生在13-25歲未生產過的少女身上。經期來臨前,中下腹部位會不斷感到疼痛,嚴重時臀部、股內側、大腿根部及背部會有痛楚的感覺產生。此類經痛大部分原因不明,但用與排卵或前列腺素過多,造成子宮的高度收縮有關。
而所謂的〔病理性經痛〕的痛楚,就是由身體毛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等,所導致的疼痛,多見於25歲以上的婚後女性。此類疼痛症狀亦有可能涉及其他生殖器官的毛病,病者應及早找醫生診治,根治本身的問題。
最自然療法:
有不少方法可減輕〔原發性經痛〕的痛楚,如食止痛葯及避孕葯都可以舒緩子宮收縮帶來的抽筋感,但長期服用會造成依賴和副作用,作為追求健康的新世代,改善生活習慣才是既有效又健康的治療辦法,下面是一些有助減輕經痛的小方法,希望女性朋友們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改善自己不良生活習慣的方法。
·咖啡,茶,可樂,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少吃。
·禁飲酒,特別是容易出現水腫的女性。
·保持溫暖可加速血液循環,同時令緊張的肌肉得到鬆弛。
·多喝草茶或檸檬果汁及熱牛奶。
·常洗溫水浴,有條件者可選擇泡溫泉,在水中加入香薰洗液更能鬆弛肌肉及神經。
·練習瑜珈,彎腰,放鬆等動作有助改善經痛的問題。
不少婦女以為行經失血,便應進補。〔補〕的概念是正確的,但須與個人體質相配合才能發揮效用,否則只會弄巧反拙,例如燥熱時不要再吃帶燥的食物,如雞湯、榴連等,以免肝火妄動,引致不適。
要預防經痛,肝火旺者應先清熱,然後再活血化瘀。經期間戒吃寒涼的食物,如西瓜,香蕉、苦瓜、山竹、綠豆等。
以下一款香花葉蛋花湯水簡單易做,有活血化瘀功效,不妨一試:
材料(二人份量):雞蛋兩只,姜癰適量,香花葉適量
做法:將香花葉和姜癰加水滾片刻,加入蛋花即可食用。
痛經症狀因人而異 ,治療的方法更是因體質有所差別,若長期患有經痛的你最好還是請教專家醫師診斷較為妥當。
回答者:唐子畏 - 翰林文聖 十八級 8-8 22:18
你可以用一些熱毛巾,敷著小肚子,這樣會使你感覺好一些.再大的狀況,就要馬上去醫院治療了!
回答者:薇0薇_s - 試用期 一級 8-8 22:19
1、玄胡益母草煮雞蛋: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雞蛋2個。將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雞蛋熟後去殼,再放回鍋中煮20分鍾左右即可飲湯,吃雞蛋。
具有通經、止痛經、補血、悅色、潤膚美容功效。�
2、烏豆蛋酒湯:烏豆(黑豆)60克,雞蛋2個,黃酒或米酒100毫升。將烏豆與雞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調中、下氣、止痛功能。適用於婦女氣血虛弱型痛經,並有和血潤膚功效。�
3、姜艾薏苡仁粥:乾薑、艾葉各10克,薏苡仁30克。將前兩味水煎取汁,將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葯汁同煮至熟。具有溫經、化瘀、散寒、除濕及潤膚功效。適用於寒濕凝滯型痛經。�
4、益母草香附湯: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雞肉250克,蔥白5根。將蔥白拍爛,與雞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飲湯,食雞肉。適用於痛經,並能光艷皮膚。�
5、山楂桂枝紅糖湯: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50克。將山楂肉、桂枝裝入瓦煲內,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時,加入紅糖,調勻,煮沸即可。具有溫經通脈,化瘀止痛功效。適用於婦女寒性痛經症及面色無華者。�
6、姜棗紅糖水:乾薑、大棗、紅糖各30克。將前兩味洗凈,乾薑切片,大棗去核,加紅糖煎。喝湯,吃大棗。具有溫經散寒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及黃褐斑。�
7、姜棗花椒湯:生薑25克,大棗30克,花椒100克。將生薑去皮洗凈切片,大棗洗凈去核,與花椒一起裝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湯。飲用,每日一劑。具有溫中止痛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並有光潔皮膚作用。�
8、韭汁紅糖飲:鮮韭菜300克,紅糖100克。將鮮韭菜洗凈,瀝干水分,切碎後搗爛取汁備用。紅糖放鋁鍋內,加清水少許煮沸,至糖溶後兌入韭汁內即可飲用。具有溫經、補氣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並可使皮膚紅潤光潔。�
9、山楂酒:山楂干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將山楂乾洗凈,去核,切碎,裝入帶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緊瓶口,浸泡7~10日後飲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間每日搖盪1~2次。有健脾、通經功效。適用於婦女痛經症,並可促進身材和皮膚健美。�
10、山楂葵子紅糖湯: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紅糖100克。以上用料一齊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同煎或燉,去渣取湯。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和血悅色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症。此湯宜在月經來潮前3~5日飲用,止痛、美容效果更佳。�
11、月季花茶:夏秋季節摘月季花花朵,以紫紅色半開放花蕾、不散瓣、氣味清香者為佳品。將其泡之代茶,每日飲用。具有行氣、活血、潤膚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12、紅花酒:紅花200克,低度酒1000毫升,紅糖適量。紅花洗凈,晾乾表面水分,與紅糖同裝入潔凈的紗布袋內,封好袋口,放入酒壇中,加蓋密封,浸泡7日即可飲用。用法:每日1~2次,每次飲服20~30毫升。具有養血養膚,活血通經功能。適用於婦女血虛、血瘀、痛經等症。
痛經對每一位女性來說並不陌生,那麼如何對付痛經呢?現代醫學治療痛經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一般治療:
對於心情過分緊張的病人,適當的心理治療是必要的。所以應告知病人,生殖器官並無嚴重的器質性病變或功能性病變,應該消除其對月經的恐懼或緊張情緒。
有些特發性疼痛者在第一次分娩後約有80%—90%痛經症狀會消失。此外,有痛經的婦女應首先找出其原因,如果由其他疾病引發痛經,應積極治療原來疾病,避免經期緊張和過度勞累,保持經期精神愉快。
(2)內分泌治療:
①痛經多發生在排卵周期,故對少數頑固性痛經病人可用性激素(如避孕1號、2號)來抑制排卵及子宮內膜生長,減少前列腺素合成,達到緩解疼痛。一般選用結合型避孕葯。如用復方炔諾酮片每日1片,從經期第5天開始,連服22天為一周期;或復方甲地孕酮片,用法同上。
②子宮發育不良者,用雌激素可以抑制因排卵造成無排卵月經以緩解疼痛。用乙底酚0.25毫克,從經期第5天開始服用,每日1次,連服22天。可連續服用3—6個周期。
③孕激素對膜樣痛經療效較好,可以使月經期子宮內膜呈正常碎屑脫落,從而緩解子宮痙攣性收縮引起的痛經。用黃體酮10—20毫克,每日1次肌注,經前7天開始,連續5天。
④雄激素:適用於月經量多痛經患者,在經前1—2周內服小劑量睾丸素,促使黃體分泌。
提醒:痛經是很多婦科疾病的表現之一,痛經有可能掩蓋了正在發生的其他疾病。
(3)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葯物:
消炎痛25毫克,每日2—3次,從月經第20—22天開始服用,連服7天,有效率可達80%—90%。
(4)解痙鎮靜劑:
阿托品0.5毫克,痛時皮下注射,口服安定2.5—5毫克,每日1—3次。
(5)手術治療:
對宮頸狹窄,經血不暢引起痛經者,可給予施行擴張宮頸法或刮宮,使經血暢通;刮宮對膜樣痛經效果較好。如生殖器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症,保守治療無效的,可施行手術治療。
參考資料: http://health.sohu.com/20050615/n225953774.shtml
回答者:莫祭·哈哈 - 助理 三級 8-8 22:21
痛經是指月經前後或行經期間小腹疼痛難忍或腰骶部酸痛不適之常見多發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又稱功能性痛經,中醫稱「經行腹痛」!
原發性痛經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精神緊張,健康狀況減退,子宮痙攣性收縮導致子宮缺血或子宮傾曲使經血瀦留;子宮發育不良,子宮肌肉與纖維組織比例失調等因素所引起。繼發性痛經多由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疾病所致。祖國醫學認為,是由於氣血不暢,氣滯淤血,胞宮失養。寒凝胞中,濕熱下注,肝腎虛損使經行澀滯,不通則痛。
傳統醫學根據不同癥候,素質差異,經期調血止痛以治標,平時辨證求因以治本,使氣順血和,經血流暢,其痛自愈。
1:處方:當歸15克,白芍、牛膝、黨參、桂枝、甘草各10克,川芎、丹皮各6克,吳茱萸4克。
用法:葯研細末,經前7天每服3克,日3次,經凈後停服。1個月經周期為1療程。
療效:服葯2療程,治癒率達100%
2:處方:益母草(包煎)、紅糖各30克
用法:加水(300毫升)武火煎10分鍾,分2次服,日1劑。
療效:服葯1周,有效率達90%
3:治氣滯血瘀性痛經
處方:丹參9克,當歸7克,生蒲黃、烏葯各6克,五靈脂、香附、白芍、桃仁各5克,川芎3.5克,肉桂3克。
用法:葯研細末,經前3天每服10克。日1次,紅糖下水,經後停服。
療效:服用1-2療程,有效率達100%
去醫院看看比較好
㈣ 月經沒來.小肚子左邊疼是怎麼回事
導致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很多的,比如食物、葯物、生活環境等等這些都有可能導致月經不調,一般情況下月經推遲7天內都是正常的,時間過長就要去醫院具體檢查了,化驗來確定是否懷孕,如果沒有懷孕就有其他病症。醫生讓你再等幾天是對的,因為即便是懷孕了也不可能短期就能看出來。
㈤ 肚子疼但月經還沒來是怎麼回事呢
月經來潮前有部分女孩會出現一系列症狀,如乏力、煩躁、憂郁、嗜睡,甚至無原因的哭泣或大怒。嚴重者不願意理睬父母與朋友,孤僻到卧床不起。常伴有乳房脹痛、小腹脹感、便秘。還有的人在經前1-3天有浮腫,尤其是晨起手指發脹,下午則下肢腫脹另有些人在經前還有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斷有困難、行動不協調、頭痛、感覺不舒服等等症狀。這些症狀待月經來潮後隨之消失以上這些症狀並不是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一般是一個人出現其中1-2種。建議放鬆心情,多食水果蔬菜,適當運動,保持大便通暢,做好經前期保健。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