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工作原因如何避免疲勞
擴展閱讀
自動手錶怎樣調 2025-05-16 22:30:48
怎樣用紫薯做發糕好吃 2025-05-16 22:24:52
lgg9怎樣設置軟體自啟 2025-05-16 22:04:10

工作原因如何避免疲勞

發布時間: 2023-03-02 07:09:30

『壹』 如何緩解工作疲勞就這樣做

工作疲勞是每個人都要遇到的問題,具體可以參考一下方法降低工作疲勞:

1、保持 健康 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規律進餐

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減少動物脂肪、甜食和鈉鹽的攝入,做到不偏食、不暴食。

(2)適當運動,堅持鍛煉

體育 運動可以面增強心肺功能、骨骼肌肉功能等生理功能,另一方面可通過神經反饋促進腦功能活躍,增加5-羥色胺、內啡肽、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分泌,產生更多積極情緒。結合實際情況, 每晚睡覺之前進行20min左右的瑜伽或身體舒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研究提示,對 健康 情況良好的成年人而言,每周150 300分鍾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維持心身 健康 。

(3)睡眠充足,勞逸結合。

睡眠是緩解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所帶來的疲勞的最好方法。

經歷一天的工作,大神經細胞會產生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代謝物,這些物質在腦中沉澱聚集,就會產生很強的神經毒性,並能夠殺死腦細胞。而人腦在休息的時候,腦細胞之間的間隙會變大,腦脊液在腦細胞之間的循環會比清醒時加快,幫助大腦排出這些垃圾和毒素。如果晚睡或者少睡,都會破壞大腦的排毒過程,所以,第二天不但大腦會睏乏,甚至會變笨。

睡眠減少還會帶來情緒波動。情緒與下丘腦的功能活動有關,當睡眠被剝奪時,會引發腦血流供給障礙,丘腦糖代謝水平顯著降低,糖代謝的下降影響丘腦正常功能,而導致神經元功能障礙紊亂,人就更容易出現情緒波動。

晚睡和少睡還會造成記憶力下降。晚睡、少睡會造成第二天睏乏,還會對大腦造成隱形傷害,記憶力下降。如果實在需要進行熬夜,可以進行間斷性睡眠。既工作一段時間、休息一段時間,在繼續工作,要比持續熬夜對人體的傷害小。

理解具體原因之後, 我們應當盡量保持每天8小時的睡眠。而且睡眠時間段最好為23點之前進入睡眠,早睡早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百萬年來人類生活形成的習慣,不要去對抗自己的天性 。在中午12點之後,如有時間進行20min的午休會大大緩解整天的疲勞。

而如何能快速進入睡眠,就需要你放下手機。 調整光為黑暗環境;處於安靜的氛圍中;睡眠時溫度適宜(18-22 );睡前不要吃東西(腸胃消化蠕動會降低睡眠質量);放鬆不要做高強度運動,那樣會使神經興奮。

2、識別接納情緒,舒緩壓力

上班是一種極為辛苦的勞動,這種辛苦不只體現在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上。還有最被忽略的情緒勞動。

有一個經典問題:「每天上班都是坐著,為什麼還是這么累?」

美國 社會 學家Hochschild給出了他的答案:因為除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外,還有一項同樣艱辛的付出,被忽視了——這就是「情緒勞動(emotion labor)」。

Hochschild教授在《組織中的情緒》一書中,將「情緒勞動」的定義擴大:「不管任何工作,只要涉及人際互動,員工都可能需要進行情緒勞動。」

人不是冷冰冰的機器,人有七情六慾。我們應允許自己有正面和負面的情緒感受。當你感到負面情緒時,可以默默地對自己說:「哪怕是強烈的情緒也正常而自然,我能耐受,我也會恢復。」不需要自我貶低,也不需要對自己「逞能」。

在Humphrey教授之後研究「情緒勞動」的 社會 學家Glomb和Tews,把情緒分解成兩個維度:你的真實心情如何,這叫情緒感受(felt emotion);你表現出來的情緒是怎樣的,這叫情緒表達(displayed emotion)。

他們認為:「情緒表達」和「情緒感受」的差別越大,你付出的「情緒勞動」的工作量也越大。

絕大部分情況下,職場要求的「情緒表達」都是積極的正能量,包括樂觀、激情、滿意、奮發等等。

所以,當我們今天「情緒感受」很糟糕時,我們通常有兩種辦法解決:第一種是「改變情緒表達」,就是假裝開心,隱藏壞情緒。很明顯,此時的「情緒表達」和「情緒感受」的差別大,情緒勞動成本高;第二種是「改變情緒感受」,就是自我說服,意識到壞情緒並不是自己唯一的選擇,引發自己的正面「情緒感受」,與職場要求的下面「情緒表達」一致,情緒勞動成本也隨之降低。

因為情緒的特殊性,看不見摸不著,有一些沒有回報的低效「情緒勞動」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而是不斷重復,不斷消耗自己有限幸福感,日積月累就成為收不回來的壞帳,最終壓垮了我們的人生。

理論上,我們需要改變想法與態度從根本上降低疲勞與壓力:

(1)、降低標准

每個人對自己總有不同的要求,標準定得越高,自己感受到的壓力就越大,過高的標准往往會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所以要學會適當降低標准,盡力而為,給自己的能力進行正確的評估。

(2)、換位思考

這個方法主要適用於人際關系方面,當遇到自己認為不愉快的人際關系體驗時,試著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一下,感受也會不同。

(3)、適度放鬆

學會自我放鬆,在合適的情況下給自己放個假,找朋友聊聊天,出去旅行,換個環境放鬆幾天。對於由於慾望太多引發的壓力大,應該多一些平和心態,學會滿足,學會知足常樂。

(4)、選好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都分輕重,不要把事情都放到一起做,提前做好評估,排好先後順序,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方法,讓自己可以盡量做到有條不紊。

具體實踐上,我們可以:

(1)、聽雙耳節拍輕音樂或自然聲響

(2)、做一些深呼吸、慢運動並合理宣洩

3、區分工作生活界限,平衡二者關系

設定工作的界限,保護私人時間,讓自己有機會從高應激的工作中「鬆口氣」,進行充分必要的放鬆和恢復。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討厭單休工作制,希望隨著國家發展改革深入解決這一違反勞動法的普遍現象。單休的問題在於它打破了這一界限,單休基本使人喪失了生活而只剩下了工作。仔細考慮下單休,以及單休並起的加班就不難理解這到底佔用了多少時間。我們可以考慮下,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4、建立穩定的人際關系和 社會 網路支持

社交往往是最快速、有效地緩解壓力的方法。 人際社交的目的並不只是解決問題,當感到被他人理解和支持時,可以減輕痛苦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