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引起腳氣的原因是什麼
腳氣,在醫學上稱之為足癬,不過,卻有著一大美名“香港腳”。腳氣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引起腳氣的原因是什麼?下面是我整理的引起腳氣的原因,歡迎閱讀。
引起腳氣的原因
1、首先,香港腳的產生原因。
一般來說,引起腳氣的罪魁禍首是腳部的細菌,主要有紅色毛癬菌、玫瑰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等,這些細菌可以分解皮膚的代謝物,不過,在分解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惡臭。
2、其次,腳氣的產生還與角質有關。
從專業的角度而言,雙腳上的角質層,其所含有的角質蛋白為黴菌生長的營養物,要是在汗液的滋潤下,更有利於細菌的成長,而在這樣的環境下,細菌會成幾何級的繁殖,從而讓腳氣防不勝防。
3、就是密閉的空間。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去吃日式料理的時候,會要脫去鞋子,坐在榻榻米上。不過,對於有些人來說,要是把鞋子脫下來,臭味自然是飄香四溢。不要說吃東西了,胃口就會大大下降。其實,之所以雙腳會成為腳氣的重災區,那是因為我們的雙腳一天到晚都裹在鞋子中,而鞋子是一個密閉的空間,要是鞋子本來就是通風性能較差,汗液的話不能夠及時吸乾的話,這就是腳氣產生的溫床。所以,很多人在選購鞋子和襪子的時候,都希望能夠選用通風、透氣的。
4、腳氣的形成還與潮濕的環境有關。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在黃梅天里,我們要是淋到了雨水後,鞋子進水了,整個人就會心情很差。可是,進了水的鞋子,對於細菌來說,它們可是超級喜歡這樣的環境。因為在潮濕、溫熱的環境下,細菌最容易繁殖了。而腳掌是一個多汗的環境,相比於身體的其他部位,腳掌的出汗頻率高出兩三倍。汗液、水分、鹽分、乳酸、尿素,當這些結合後,我們的腳掌可想而知,不得腳氣才怪。
總之,腳氣的產生除了與人體質有關外,還與環境、空間等等休戚相關。而且,一般來說,南方人患腳氣的比例要比北方人多得多。所以,要想遠離腳氣的煩惱,我們還是要平日里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夠真正的享受生活。
治腳氣最有效的方法
自療注意事項:
(1) 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 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 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 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6) 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自治療法:
(1) 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鍾,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將絲瓜絡壓平做成鞋墊,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3) 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1次,1周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4) 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浸泡15分鍾左右,每日1次,連續3-5天,腳臭即可消失。
(5) 洗腳時,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鍾左右,可除腳臭。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1.家庭用葯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干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葯膏,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霉唑癬葯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干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葯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使葯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4)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療效顯著,每晚泡腳一次,3次奏效。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2.中葯及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凈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鍾。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3.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感染。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葯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布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
【預防】
1.要保持腳的清潔乾燥,汗腳要治療。勤換鞋襪,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以吸水通氣。鞋子要通氣良好。
2.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經常處理,用漂白粉或氯亞明消毒, 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傳染腳氣。
腳氣和腳氣病的區別
腳氣和腳氣病,只有一字之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把它們當做同一種病。其實兩者無論是概念、病因、症狀還是治療、預防方法都有很大不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甲冉生醫師提醒,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把這兩種疾病區別開來,否則不但得不到有效治療,還會加重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兩者的病因和症狀
腳氣,醫學上稱為“足癬”,俗稱香港腳,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足癬常發生於足距部及趾間,也延至足背及踝部。病變常遷延難愈,易於公共場合傳染。根據皮損表現,腳氣在臨床上分為鱗屑水皰型、浸漬靡爛型和角化過度型三種。
腳氣病是營養缺乏性疾病,即維生素B1或硫胺素缺乏病,常因維生素B1或硫胺素攝入量不足、腸道吸收不良及排泄增多等因素導致,其主要症狀表現為多發性神經炎、食慾不振、大便秘結,嚴重時可出現心力衰竭,稱腳氣性心臟病;還有的有水腫及漿液滲出,常見於足踝部其後發展至膝、大腿至全身,嚴重者可有心包、胸腔及腹腔積液。
兩者的治療和預防
腳氣發生時常伴有繼發感染,致局部化膿、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窩組織炎。在用手抓癢處時,真菌會傳染至手而引發手癬。若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則會引發甲癬,即灰指甲。此外,腳氣若不及時治療還會導致濕疹、腳臭,並傳染給家人、朋友。腳氣是由真菌入侵引起,要根治腳氣,殺滅真菌是關鍵,特別是隱藏在角質層內的細菌及真菌。甲冉生達克松抑菌膏能快速滲透至皮下組織,殺滅腳氣致病菌,從而康復腳氣、。爽膚康抑菌膏和潔膚抑菌膏殺菌、抑菌作用效果明顯,能夠快速消除有腳氣引發的腳部奇癢。
腳氣病主要累及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水腫及漿液滲出,臨床上以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的症狀為主。
1、一般治療:調整飲食,供給乳母和病兒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喂母乳的嬰兒應同時治療乳母,必要時暫停母乳喂養。
2、維生素B1治療:輕症患者給予口服維生素B1;重症(如心型、腦型)及消化道功能紊亂者應注意靜脈注射忌用葡萄糖溶液稀釋,以免因血中丙酮酸增加而加重病情。
預防腳氣病重要措施之一為加強糧食加工的衛生監督和指導,防止穀物輾磨中硫胺素的過程耗損。另外應加強營養衛生的宣教,尤於產米地區及以米為主的食者,強調儀器品種多樣化及平衡性膳食的重要意義。
『貳』 腳氣是由於什麼原因引起的
一、腳氣其實就是由於真菌感染引發的一系列疾病,造成角質層變厚,皮膚經常容易脫皮,還會出現乾裂的症狀,甚至還會出現紅腫糜爛。
在得腳氣之前和之後都應該非常注意鞋子的問題,有一些人在夏天的時候特別喜歡穿一些悶熱的鞋子,其實這就是引發腳氣的一大原因。腳氣裡面的真菌,其實就非常喜歡濕熱的環境,這也符合鞋子裡面出現的悶熱情況。所以盡量要穿一些透氣性比較好的鞋子,每天更換襪子,做到腳部清潔,當然要做到適當的治療,才能保證腳氣不再復發。
『叄』 什麼原因引起的腳氣
引起腳氣的原因
楊松主任醫師
三甲 湖北省中山醫院 皮膚科
導致腳氣這種頑疾出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患者出現了維生素B1排泄增加、維生素B1吸收障礙、維生素B1需求增加以及維生素B1攝入過少,這些都會導致患者出現腳氣。
腳氣這種不良症狀的存在,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精神困擾,也給患者的親人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很多腳氣患者都很想知道,引起腳氣這種令人討厭的疾病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1、維生素B1排泄增加
因為維生素B1在尿中的排泄形式主要為硫胺素本身以及乙醯化衍生物,醋酸噻唑衍生物等等。我們在使用利尿劑時,可使維生素B1喪失過多。此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又或者是出現拉肚子的時候,都會導致我們的體內喪失大量的維生素B1,繼而誘發腳氣病的出現。
2、維生素B1分解增加
倘若患者吃了某些含硫胺素酶的食物,比如生魚片、蝦類以及咖啡,又比如茶跟一些氧化維生素等等,都會導致患者體內的硫胺素水平出現下降,引起了腳氣病的發生。
3、維生素B1吸收障礙
每個人體內的維生素B1的濃度都是不同的,在人體內的儲存量是很少的。一些諸如慢性腹瀉、腸結核以及腸傷寒等等這些疾病的出現,都會導致患者出現維生素B1吸收障礙的情況發生。此外,比如酗酒以及慢性營養不良這些情況,也會導致患者出現吸收障礙的情況。
『肆』 腳氣的原因有哪些
腳氣在醫學上陸晌橋稱為足癬,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比如感染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以及犬小謹咐孢子菌等。主要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接觸進行傳染,比如穿患者的鞋襪或者和患者曾經共用毛巾、浴盆等。
因此預防腳氣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與他人共用鞋襪、毛巾、浴盆等,同時要注意穿寬松透氣的鞋襪。如果自身有真菌感染性疾病,比如手癬、甲癬等,應及時治療以根除傳染源。
腳氣的臨床表現較多,可以表現為腳趾尖發白、脫皮,還可表現為腳趾縫等部位的紅斑以及深在的小水皰,瘙癢劇烈,抓破後可以流水。總之,腳氣是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疾病,尤其好發於夏季,所以在日常早猛生活中積極預防較重要。
『伍』 腳氣什麼原因導致的
腳氣是因為腳部的皮膚感染了真菌引起的皮膚癬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腳趾間以及腳底汗腺比較多,容易出汗導致局部潮濕,再加上因為穿鞋使腳部不透氣,導致局部溫暖潮濕,有利於真菌的繁殖。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或者局部皮膚破損後就會引起腳氣。腳氣主要表現為腳趾間或者腳底有水皰、脫皮或者糜爛等症狀,常伴有劇烈瘙癢,夏季比較多見。得了腳氣以後,臨床上採用局部塗抹抗真菌的葯膏來治療,可以選擇使用酮康唑軟膏或者特比萘芬軟膏。部分頑固的腳氣,還需要配合口服抗真菌的葯物全身治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葯物
『陸』 腳氣怎麼形成的
關於腳氣怎麼形成的,展開談一下原因以及腳氣的類型。
說到腳氣,大家對香港腳這個稱呼應該不陌生,此前我們也經常談到,腳氣是因為濕氣下注了導致的。那麼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黃帝內經談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黃帝內經也談到,脾病則四肢不用,意思就是兆侍空脾受損,功能失常,四肢就會出現異常~另外,我們之前也談過,體內濕氣的根源在於陽氣和脾的運化~
同時,濕屬於陰,在自然界中,濕氣也是集中在下面靠近地面的~另外,人的肝腎脾三臟的經絡都是從腳趾開始的。那麼如果這些臟腑出了問題,或者失常了,自然界中的濕毒之氣等病邪,就會首先從腳開始進入傷害人體。加上內部的臟腑如何也失調了,有滯留的濕往下走,一起聚集在下部,就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腳氣,或者下陰潮濕,都是這些原因,包括女性的很多婦科病,男性前列腺問題,也是和這個相關。
剛談的這個是導致腳氣的根本原因,包括內外兩個方面,根源還是在一個人的內部開始失衡或者虛了。大家可能還是不知道自己如果有腳氣該咋辦。
接著具體談談常見的幾種腳氣的不同表現以及產生的原因。常見的腳氣主談納要有三類,寒濕型腳氣,濕熱腳氣,血瘀型腳氣。
1、寒濕型腳氣
如果腳很癢,同時汗多潮濕,皮也爛了。這類就屬於寒濕型腳氣。這類同時還會存在手腳冰涼的問題,關於手腳冰涼,也講過不少次,大家也應該知道,起主要原因為氣血虛或者陽氣虛。這也是導致這類腳氣的根本原因,身體的虧虛讓寒濕容易滯留。這種嚴重些的會出現腳趾腫脹的情況。
2、濕熱型腳氣。
對於濕熱型,主要的表現就是腳很癢,同時較低的皮爛了,但是是乾的。這種也是同剛才那種類似的原因,身體內部和外部,導致有濕氣入侵了。同時,因為本身氣血虛,受了風、熱外邪等,導致筋脈走向族瞎焦枯的方向~然後就表現為腳底起皮,很癢,這種也是常說的干腳氣~出現這類的人,有些還同時手也脫皮。手脫皮其實和腳氣根本原因是一回事~有的一年四季都脫,而且經常性的癢~有的則是春秋這個季節容易出現。
3、血瘀型腳氣。
另外一種是血瘀型腳氣,這類和寒濕型差不多,症狀也差不多,不過這類主要是把經脈氣血給堵住了。寒濕導致血瘀了而出現,這種光除濕解決不了問題。比如經常泡泡腳也難以解決,就是因為經脈氣血裡面給堵著了~
總的來說,導致腳氣的出現,濕是主要的罪魁禍首,其次就是寒邪和風邪。因為人五臟的經脈有三條都是從腳下起的。
有兩條是從手上起的。而主要的原因是濕,所以這個問題出現一般在腳上,所以叫腳氣了,在手上也會出現,可以腳手氣,或者手氣,也沒毛病。
一般手上出現了,則基本都屬於同時有風邪,風邪是陽邪,是向上的,容易出現在手上,比如有些人手上出現脫皮,本質上和腳氣是一回事。這是手一般不會捂著,不會有腳氣的臭味。
『柒』 腳氣產生的原因
一、 機體原因
1、多汗
足部多汗潮濕,同時鞋襪不通氣,汗液蒸發不暢,致使表皮呈白色浸漬狀,尤其以趾間最明顯,嚴重多汗可引起水皰、糜爛或角化過度,很容易繼發真菌感染而引起足癬。天生腳汗多的人,因為腳長期處於潮濕的狀態,最容易招來真菌,因此很容易就得腳氣。
2、肥胖
肥胖者更易出汗,趾間潮濕、浸漬而誘發糜爛型足癬。
3、妊虧伍塌娠
很多懷孕的准媽媽們都反映腳癢,有腳氣,妊娠時足癬的發病率增高,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引起皮膚抵抗真菌能力下降有關。
4、敏感體質
天生有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等等過敏體質,較容易因為抵抗力弱,讓真菌有機可趁。
5、其它免疫問題
甚少的腳氣患者是因為糖尿病或是身體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由於身體免疫差,導致抵抗真菌的能力減退,因而容易感染。
二、疾病原因
1、糖尿病是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因缺乏胰島素而引起營養物質代謝紊亂,皮膚抵抗力降低,並發皮膚真菌感染,易誘發糜爛型足癬。
2、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引起皮膚表面正常菌群失調,或免疫功能受抑制,從而使真菌大量繁殖引起足癬。例如,紅斑狼瘡、惡性腫瘤、年老體弱者,因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而易導致真菌感染。
3、足部皮膚受到損傷,破壞了皮膚的防禦功能,易誘發足癬。
三、足癬的不正規治療
病人不重視足癬治療,很多人認為它是「小病」,不去治療而導致長期不愈,傳染源亦不能及時得到控制。其次,病人對治療缺乏耐心,稍有好轉就自己停葯,極易復發。或者因為經費問題半途而廢。在通常情況下,足癬的症狀消除後,真菌仍然會存活在皮膚鱗屑或鞋襪中,當遇到潮濕溫暖的環境,真菌又會大量繁殖,導致足癬復發。
四、不良衛生習慣
1、城市居民大多住套間,進門換的拖鞋在家中大多相互不分,家庭及集體生活洗浴用品分不清,足癬可以直接傳播。研究發現,2 人以上患病的家庭達80.4% ,年齡越大患病幾率越高;大家庭比小家庭患病率高出12%。
2、有的人追求時尚,夏季不穿涼鞋,一年四季穿皮鞋,或者經常穿運動鞋或旅遊鞋,腳部長時間濕熱不透氣,容易發生足癬。
3、不少年輕人流行一種穿鞋新方法:赤著腳丫子、光腳穿運動鞋、皮鞋等。專家指出,這是一種不恰當的穿鞋方法。尤其是光腳穿著不透氣的鞋子,容易誘發足癬。
4、還有一部分人不注意培養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就算足癬已被治癒,一旦長時間穿不透氣的鞋襪,使用他人的腳盆、拖鞋、毛巾,或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和地毯上赤腳行走等,也很容易再次感染而橘塌導致足癬復發。
5、真菌性陰道炎病人大都是因為把內褲和襪子混洗,被襪子上的足癬病菌污染了。手足癬除在手足之間容易互相感染外,最易被感染的'部位就是女性生殖系統。由於女性特殊的生殖生理結構,成了真菌滋生的理想培養基,再加之在較隱蔽的部位,陰部感染真菌也不容易被察覺。所以,將自己或全家人的內衣銷圓褲、襪子混洗晾曬,都是不科學的,特別是家人患足癬或真菌性陰道炎者要特別注意。
6、用手搔抓患病部位可造成自身傳染。
7、一雙鞋子穿到底:穿鞋子穿了一整天,鞋子中通常都會有汗水、熱氣殘留,一個晚上的時間不足以讓鞋子恢復乾爽,所以如果只有一雙鞋子,可能因為重復的穿著,導致汗水不易排除,真菌容易滋生,導致腳氣。
8、長時間穿著不透氣、吸汗的鞋襪:長期穿著包得緊緊的鞋子,例如靴子,高筒運動鞋,都可能會妨礙腳部的汗水蒸發,另外不吸汗透氣的褲襪,也容易讓腳部的汗水無法蒸發。
9、沒有保持腳部乾燥:很多人都會忘記在洗完澡之後或是游泳之後把腳擦乾,尤其是最容易滋生真菌的趾縫,而趾縫一旦有水存在,就不容易蒸發掉,也不容易被襪子吸收掉,就此為真菌塑造生存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