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暈車是什麼原因
暈車的原理
為什麼坐車會暈車,迷糊,惡心,想吐?車搖晃使身體氣不穩,該升不升,該降不降,惡心,嘔吐,頭暈都是氣往上走,沒有說暈車尿失禁的。空腹和醉酒坐車也容易暈車,像一桶水,一動就灑出來了,一杯水,一晃水就往上跳,跳大了水就晃出來了。一團氣一晃容易往上走,下面難出,上面易出,上面是開口的,因為有眼耳鼻舌,這些都是開放的,下面二陰是閉合的,只有用勁兒才會開,上面的隨時都是開放的狀態。就像一個桶,下面有個底,底上有個閥,擰開才會漏水,但上面是開著的,隨時都有,水桶一晃水就往外濺。肝脾不調,里虛空腹的人,裡面氣虛,氣不調,不穩定,一晃,水更容易往上泛。如果氣機很穩定,晃起來水只是輕微的波動,不會劇烈波動,使氣機泛逆上來。
容易暈車的類型
暈車這個不是相感,是通過顛簸導致整個身體氣場左右搖晃。如果人本身的脾氣不穩定,脾不好的人容易暈車。肝鬱的人也容易暈車,因為肝鬱的人氣機不容易往下走,更容易泛逆。所以脾虛,肝鬱,里虛,空腹這四類人更容易暈車。氣機豁達,很敞的人,晃不出來,也不會暈車。有的人早上吃不好,吃了油膩的堵在胃上,一坐車嘩吐出來了。首先他吃的東西使氣機頂在那兒了,再一晃,一下就翻上來了。
與神氣也有關,開車的人就不暈,開車往左邊開的時候,自己的氣首先已調到左邊了,所以跟著那個氣走,它就不暈。坐船暈,整天坐船就不暈了,因為神氣適應了,老搖身體慢慢調整,慢慢適應了左搖右擺的環境中了,於是就不暈了。
和顛簸頻率也有關,有的人坐小轎車暈,坐大公共汽不暈,因為大公共汽顛簸頻率快,不會共振,開小轎車像海浪一樣,左搖一下,右擺一下,更容易暈。而大公共汽顛簸很快,與人的左右搖的氣合不上。一杯水,杯子是肉體,水是氣,均勻晃杯子,水左右擺,越擺越大,最後擺出了杯口,人就吐了。很哆嗦地搖杯子,反而水不易溢出,正好相互抵消了。
要反推根本氣機
不論實暈、虛暈,五臟暈,久暈,都有相同感覺,都是相同機理。大家要反推後面的氣機,是氣不足升發不足導致的暈車嗎?如果不是,那麼氣不足升發不足就不是導致暈的根本病機。氣不足生發不足可以導致很多病,用來解釋暈車就隔了一層,要把導致暈的那一個氣機找出來,不會產生別的只會產生暈的那個。眩暈的感覺就是氣搖晃,氣不搖晃不會暈,腦袋晃來晃去,視物出現重影,沒有很好的距離感,頭里感覺天旋地轉,都是裡面的氣晃導致的。是頭上的氣晃,不是肚子里,也不是胸中。
健康健身問題歡迎留言!
『貳』 暈車的原因是什麼
暈車
生活中常有些人坐上汽車後沒多久就覺得頭暈,上腹部不舒服、惡心、出冷汗,甚至嘔吐;尤其當汽車急剎車、急轉彎或突然起動時更厲害,下車休息片刻即可逐漸減輕或恢復。有的人這種暈車症狀還可持續幾天。這是怎麼回事呢?
人體能判斷方向和維持自身平衡,主要由皮膚淺感受器、眼睛、頸和軀體的深部感受器及內耳等共同負責,其中以內耳最為重要。內耳的半規管以及橢圓囊和球囊主要有平衡功能。半規管有三個,互相垂直,構成空間的三個面。它們接受外界的平衡刺激,通過前庭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平衡中樞,來調節、管理平衡反應。
為什麼會暈車呢?
1、個體差異。當傳入的平衡刺激過分強烈時,如急剎車、劇烈旋轉時,即使在平衡系統安全正常的狀態下,也會讓人感到頭暈,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片刻即可消失。但有些人這種耐受力差,對輕微的平衡刺激即產生強烈的反應。
2、睡眠差、過度勞累時容易發生。
3、過飢過飽時亦易發生。
4、患某些耳部疾病時可發生。
5、車廂密閉使空氣不流通,或某一些物質的氣味刺激,如汽油等。
怎樣防治暈車呢?
1、常暈車者在乘車前可服乘暈寧,成人每次25毫克,小兒酌減,以防暈車反應。
2、乘車前進食不過飽或過飢。
3、乘車前不宜過勞,前夜睡眠要好。
4、可坐汽車的前部,以減輕顛簸,打開車窗使通氣良好,並將頭稍後仰靠在固定位置上,閉目,以減輕頭部震動和眼睛視物飛逝而引起頭暈加重。
5、嘔吐時可服嗎丁啉或胃復安等。精神緊張時可服鎮靜葯,如安定等。
6、平時應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尤其在抗頭暈上要下功夫,如多做轉頭、原地旋轉、翻滾等運動,通過這些運動使暈車得到緩解。
1. 為什麼會暈船、暈車、暈機?
運動病又稱暈動病,是暈車、暈船、暈機等的總稱。它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時,人體內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過度運動刺激,前庭器官產生過量生物電,影響神經中樞而出現的出冷汗、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群。
內耳前庭器是人體平衡感受器官,它包括三對半規管和前庭的橢圓囊和球囊。半規管內有壺腹嵴,橢圓囊球囊內有耳石器(又稱囊斑),它們都是前庭末梢感受器,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的刺激。半規管感受角加(減)速度運動刺激,而橢圓囊、球囊的囊斑感受水平或垂直的直線加(減)速度的變化。當我們乘坐的交通工具發生旋轉或轉彎時(如汽車轉彎,飛機作圓周運動),角加速度作用於兩側內耳相應的半規管,當一側半規管壺腹內毛細胞受刺激彎曲形變產生正電位同時,對側毛細胞則彎曲形變產生相反的電位(負電),這些神經末梢的興奮或抑制性電信號通過神經傳向前庭中樞並感知此運動狀態;同樣當乘坐工具發生直線加(減)速度變化,如汽車啟動、加減速剎車、船舶晃動、顛簸,電梯和飛機升降時,這些刺激使前庭橢圓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細胞產生形變放電,向中樞傳遞並感知。這些前庭電信號的產生、傳遞在一定限度和時間內人們不會產生不良反應,但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強度和時間的耐受性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致暈閾值,如果刺激超過了這個限度就要出現運動病症狀。每個人耐受性差別又很大,這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受視覺、個體體質、精神狀態以及客觀環境(如空氣異味)等因素影響,所以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只有部分人出現運動病症狀。
2. 如何預防和治療運動病(暈船、暈車、暈機)?
確切地講運動病不是真正的疾病,與通常意義上的疾病不同,它僅僅是敏感機體對超限刺激的應急反應。因此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根治或治癒措施,現有的各種防治方法都是暫時緩解症狀或延緩它的發生。
運動病的最佳防治方法是避免或離開能引起該病的環境,但這很不現實。以前防治療運動病多採用葯物,主要為鎮靜止吐葯,如乘暈寧、東莨菪鹼、安定等,抑制中樞興奮,緩解消化道痙攣。但這些葯物多有作用慢,口乾、嗜睡等副作用,而且療效不理想。市場曾有一種耳後皮膚貼劑,為東莨菪緩釋劑可經皮膚滲透吸收,但仍不能消除該葯物固有的副作用。其它如:貼肚臍、壓內關穴、開窗通風向前注視等也是常用而作用極有限的方法。還有就是前庭鍛煉方法,如同飛行員訓練一樣,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反復刺激前庭,如:旋轉椅、鞦韆、俯虎、盪船等,使前庭產生適應習服,可以達到減輕運動病症狀的目的。但如果停止訓練或脫離該刺激環境,運動病症狀會再次出現。
既往,世界各個國家的前庭平衡醫學專家長期致力於運動病的防治研究,但收效甚微,終無突破。現在好了,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耳鼻喉研究所、眩暈診療康復中心主任,胡廣艾教授、主任醫師根據前庭平衡醫學原理,結合前庭臨床經典理論,經過十多年臨床潛心研究,發明了一種治療暈動病的儀器-電子防暈儀。該儀器可通過電子振盪產生脈沖電信號,再通過雙耳部電極作用於人體內耳平衡器官-前庭,抵消或削弱人體受到過度運動-直線和角加(減)速度刺激使前庭產生的過量生物電,減少和阻止前庭神經沖動向中樞傳遞,從而提高前庭器官對各種運動刺激的耐受性,達到治療運動病的目的。這是一種全新的、開創性的運動病治療方法,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能夠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一改往昔旅行時靠服鎮靜葯心煩、口乾、昏昏欲睡的狀態,使今日旅程瀟灑、輕快,盡情飽覽美麗的祖國山水,享受現代文明的快樂。
該研究課題經專家評審鑒定為"國際首創"水平,先後獲天津市科技進步獎、全國發明博覽會銀獎、國家專利(98 3 26062.1),列為天津市科技創新、推廣產品。該產品(津葯器監(准)字98第226031)一經投放市場,立即得到廣大運動病患者的好評。
3. 為什麼暈車的人能夠開車,卻不能乘車?
因為運動病主要是人體前庭神經系統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故前庭神經系統的興奮度的高低是關鍵。前庭神經系統屬於低級中樞,它受大腦皮層高級中樞影響,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有抑製作用。當暈車的人開車時,精神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大腦皮層高級中樞高度興奮對前庭系統產生抑製作用,自然就不會暈車了。而以乘客身份乘車時,則不具有這種效應。同樣,當戰斗警報拉響時,原來暈船的海軍將士即刻能夠以昂揚的鬥志投入戰斗。
4. 為什麼有些人原來暈車,但得了眩暈症後卻不暈車了?
內耳前庭功能良好是產生運動病(暈船、暈車、暈機)的基本條件之一。如果前庭功能喪失,人體也就失去接受各種加(減)速度運動刺激的能力,即各種引起運動病的不良或超限刺激對人體失去作用,所以,原來暈車者在得了眩暈症後,其中部分雙側前庭功能喪失者(耳毒性葯物中毒、雙側迷路切除術、反復的眩暈發作等)就不暈車了。
5.為什麼暈車的人所乘車輛越高級,越容易暈車?
盡管內耳前庭功能良好,能夠接受各種加(減)速度運動刺激,是產生運動病(暈船、暈車、暈機)的基本條件之一,但是適宜產生運動病的加(減)速度運動刺激有一定的范圍,那些高頻率的顛簸(一般車輛產生)不是它的適宜刺激,而衡穩性能較好的車輛在運行中產生的涌動樣的加速度晃動才最合前庭的口味。所以車輛越高級,越容易暈車。
6.汽油味可以引起暈車嗎?
暈車是由於內耳前庭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汽油味可能會加重某些暈車人的惡心症狀,但不是引起暈車的原因。試想,呆在家中聞汽油會暈車嗎?至於有些人對汽油過敏,則另當別論。
種種預防暈車法
1、 乘暈寧(眩暈停)。在乘車、船前40分鍾用溫開水送服1至2粒,小兒酌減。
2、 感冒通。在無乘暈寧的情況下,可用感冒通替代,方法同上,效果一樣。
3、 也可用安定片1片,維生素B1兩片,乘車前40分鍾溫開水送服,亦能防止暈車。
4、 可取新鮮生薑1片,或鮮土豆1片,貼於神劂厥穴(肚臍),用傷濕膏蓋貼, 同時將傷濕止痛膏貼於內關穴,用手指輕輕揉摩穴位,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鮮姜,也有 一定的預防作用。
5.胃復安:胃復安1片,暈車嚴重時可服2片,兒童劑量酌減,於上車前10~15分鍾吞服,可防暈車。行程2小時以上又出現暈車症狀者,可再服1片。途中臨時服葯者應在服葯後站立15~20分鍾後坐下,以便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達97%,且無其它暈車片引起的口乾、頭暈等副作用。
6.桔皮:乘車前1小時左右,將新鮮桔皮表面朝外,向內對折,然後對准兩鼻孔擠壓,皮中便會噴射出帶芳香味的油霧。可吸入10餘次,乘車途中也照此法隨時吸聞。
7.風油精:乘車途中,將風油精搽於太陽穴或風池穴。亦可滴兩滴風油精於肚臍眼處,並用傷濕止痛膏敷蓋。
8.食醋:乘車前喝一杯加醋的溫開水,途中也不易暈車。
9.傷濕止痛膏:乘車前取傷濕止痛膏貼於肚臍眼處,防止暈車療效顯著。
10、指掐內關穴:當發生暈車時,可用大拇指掐在內關穴(內關穴在腕關節掌側,腕橫紋上約二橫指,二筋之間)。
11、無葯之時,暈車者可在上車前將腰帶束緊,防止內臟在體內過分晃動,上車後雙目注 視遠處,盡量少看近處物體,尤其在下坡時注意抓緊拊手,減緩慣性對內臟的沖擊, 密封較嚴的汽車或汽油味偏大的車廂要注意通風,這樣有助於預防暈車現象發生,如 稍感不適,應立即選擇靠車前方合適位子睡覺,睡覺--往往是最好最省錢有效的防 暈車方法。
有暈車史的,乘車前可飲用些酸辣開胃的食物,勿食甜食及油膩食物,且忌過飢過飽
治暈車暈船的妙法
廣東省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詹培源介紹,暈車、暈船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有器質性的原因,也有功能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兒童中男孩發生率要高於女孩,成年人則是女性比較多見。
平常我們習慣於在地面上行走,而不習慣於比較陌生的運動刺激,如乘車、乘船、乘飛機時的上下顛簸和動搖不定。有的健康人,並無器質性疾病和功能障礙,在接受上述的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強烈的運動的刺激後可出現頭暈、面色蒼白、惡心嘔吐等暈車、暈船、暈機的現象。這是一種生理性十分正常的反應,只要人們脫離刺激環境後症狀可自然消失。
暈動病的症狀常為逐漸發展的,從胃部不適到惡心、出冷汗,最後到嘔吐。暈動病是可以預防的,雖然每個人的體質和敏感程度不同,有些人特別的敏感,但還是有辦法幫助這些容易暈車的人避免出現暈動病的情況。
(1)加強鍛煉身體,加強前庭器官耐受性。暈動病多發生於前庭器官比較敏感的人。因此,平時多注意鍛煉身體,多做轉頭、彎腰轉身及下蹲等動作,以增加前庭器官的耐受性。
(2)吃得過飽、疲勞、睡眠不足、空氣污濁、情緒緊張及汽油和油煙等特殊氣味都可能促使暈動病的發生和症狀加重,因此要避免這些不良因素。
(3)特殊的前庭訓練。可通過康復訓練預防暈動病,如反復多次乘船、乘車訓練,以提高前庭器官對不規則運動的適應能力。此外,害怕暈車的人可以經常參加一些活動,特別是有助於調節人體位置平衡的體育項目,如鞦韆、滑梯、單雙杠、墊上滾翻等運動項目,能提高前庭器官的適應能力。
(4)乘車、乘船時應盡量限制頭部運動,可將頭靠在背椅上固定不動,以減少加速度的刺激,特別是旋轉性刺激。有可能的話,盡量平卧。
(5)避免不良的視覺刺激。乘車時少往窗外觀看,坐車、坐船時看書更容易誘發暈動病,因此閉目養神可減少暈動病的發生。
乘車前可服用怡含寧含片等,以預防暈動病。抗膽鹼類葯物對大腦皮層有抑製作用,可阻止眩暈和嘔吐。
運動鍛煉治暈車暈船
乘車船旅行,絕大多數人都能很好地適應。但對於一些有暈動病的人來說,卻是一樁苦事。這些人每逢乘車船,輕則頭暈惡心、煩悶不適,重者天旋地轉、翻腸倒肚,苦不堪言。
暈動病是暈車、暈船、暈機和由搖擺、顛簸、旋轉、加速運動等因素所致疾病的統稱。易患暈動病的人,
其內耳平衡器官--前庭器官對旋轉等不規則的體位變化適應能力較差。當然,暈動病的發生還有其他誘發因素,例如高溫、高濕、通風不良,雜訊、不良氣味、情緒緊張、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飢餓或飽餐、身體虛弱等。
醫學專家指出,可用運動鍛煉治療暈動病。患者平時可有意識地做些含有搖擺和旋轉方式的運動,例如可循序漸進地做一些低頭彎腰,搖晃腦袋和反復下蹲起立的運動,待逐漸適應後可做一些旋轉度較大的鍛煉,如藉助轉椅慢速左右交替旋轉身軀。通過循序漸進的運動,可增強內耳前庭器官對不規則運動的適應能力,逐漸減輕乃至克服暈動病。
『叄』 暈車的原因
從醫學上說,暈車、暈船和暈機統稱為暈動病,暈車主要與影響耳內前庭器有關——高濕、高溫、通風不良、悶熱、不悅氣味、情緒緊張、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飢餓或過飽、身體虛弱、內耳疾病等均容易導致暈車。
暈動病一般在乘車數分鍾或數小時後發病,患者會出現頭暈、惡心、面色蒼白、不願說話和活動的症狀,如果刺激過強或未及時處理,症狀會進一步加重並引起嘔吐、心跳減慢、血壓下降等反應。
小孩有它內在原因,如睡眠不足、胃腸狀況不佳、頭痛感冒等,都易誘發暈動症的發生。如果車輛顛簸得厲害,就有可能導致寶寶前庭器官興奮性增高,引起暈車。4歲以前孩子的前庭功能正處在發育階段,4歲後不斷趨於完善,16歲時才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小孩的暈車症狀比大人重,也更普遍。如果帶寶寶乘車外出,與家長一樣帶上預防暈車的准備每當乘車的時候,總是因暈車而困擾,在此提醒有暈車史的人,在出門前不妨在肚臍上貼片姜。
具體方法是:在乘車前20~30分鍾,將鮮生薑切成兩毫米左右的薑片,面積為5分錢硬幣大小,然後將薑片覆蓋在肚臍上,外用傷濕止痛膏或醫用膠布固定。若乘車時間超過10小時,可中途更換一次。若將生薑搗成泥後填充在肚臍中,再用上述方法固定,效果更好。
肚臍上貼生薑之所以能夠預防暈車,與生薑的功效及肚臍的特殊位置有密切關系。中醫認為,生薑性味辛溫,有發表健胃、止嘔解毒等功效,是臨床上治療惡心、嘔吐的常用葯物。同時肚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中醫將其稱之為「神闕」穴。神闕穴和諸經百脈相通,起著調節各臟腑生理活動的作用。肚臍部表皮角質層薄弱,葯物有效成分非常容易穿透彌散,且臍部給葯有利葯物循經直達病所,更好地發揮療效。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生薑中的姜酮、姜烯酮有很強的末梢性鎮吐作用。姜酚、姜烯酮又有鎮靜的作用,因而上述有效成分可通過肚臍到達全身,進而起到防治暈車的作用。
注意:肚臍上貼生薑預防暈車,並非是所有暈車者的「法寶」,因為中醫認為生薑性味辛溫,對於素體脾胃虛寒者預防效果最為明顯,而對於那些平時就經常被牙齦腫痛、口臭等上火症狀困擾的胃火較盛者,效果並不理想。因此,這部分人最好採取服用葯物等其他辦法來防治暈車。
『肆』 暈車是什麼原因
暈車暈船除了和人體的個體差異有關系以外還和人體的前庭平衡感受器有關系。運動病又稱暈動病,是暈車、暈船、暈機等的總稱。它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時,人體內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過度運動刺激,前庭器官產生過量生物電,影響神經中樞而出現的出冷汗、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群。那為什麼有些人不會暈車,有些人卻會暈呢?
內耳前庭器是人體平衡感受器官,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的刺激。當我們乘坐的交通工具發生旋轉或轉彎時,或汽車啟動、加減速剎車、船舶晃動、顛簸,電梯和飛機升降時,運動刺激被感受到。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強度和時間的耐受性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致暈閾值,在一定限度和時間內人們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如果刺激超過了這個限度就要出現運動病症狀。不同人的耐受性差別又很大,這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受視覺、個體體質、精神狀態以及客觀環境(如空氣異味)等因素影響,所以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有些人會出現暈車暈船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