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低鉀的原因有哪些
擴展閱讀
怎樣把衣服捲起來收好 2025-05-22 05:40:50

低鉀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12 03:03:24

⑴ 身體缺鉀是什麼原因導致

1、鉀排出過多,經胃腸道失鉀,這是小兒失鉀最重要的原因,常見於嚴重腹瀉嘔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喪失的患者。一方面是因為腹瀉而使鉀在小腸的吸收減少,另一方面是由於腹瀉所致的血容量減少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而醛固酮不僅可使尿鉀排出增多。

2、經腎失鉀,這是成人失鉀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腎排鉀增多的常見因素有:利尿葯的長期連續使用或用量過多,例如,抑制近曲小管鈉,水重吸收的利尿葯,抑制髓袢升支粗段Cl-和Na+重吸收的利尿葯(速尿,利尿酸,噻嗪類等)都能使到達遠側腎小管的原尿流量增加。

3、某些腎臟疾病,如遠側腎小管性酸中毒時,由於遠曲小管泌氫功能障礙,因而H+-Na+交換減少而K+-Na+交換增多而導致失鉀。近側腎小管性酸中毒時,近曲小管HCO3-的重吸收減少,到達遠曲小管的HCO3-增多是促進遠曲小管排鉀增多的重要原因,故可發生排鉀增多。

4、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原性和繼發懷醛固酮增多時,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Na+-K+交換增加,因而起排鉀保鈉的作用。Cushing綜合征時,糖皮質激素皮質醇的分泌大量增多。

5、鎂缺失,常引起低鉀血症.髓袢升支的鉀重吸收有賴於腎小管上皮細胞中的Na+-K+-ATR酶,而這種酶又需Mg2+的激活。缺鎂時,可能因為細胞內Mg2+缺失而使此酶失活,因而該處鉀重吸收發生障礙而致失鉀。動物實驗還證明,鎂缺失還可引起醛固酮增多,這也可能是導致失鉀的原因。

6、鹼中毒,鹼中毒時,腎小管上皮細胞排H+減少,故H+-Na+交換加強,故隨尿排鉀增多。

7、經皮膚失鉀,汗液含鉀只有9mmol/L。在一般情況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鉀血症。但在高溫環境中進行重體力勞動時,大量出汗亦可導致鉀的喪失。

8、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時,可發生低鉀血症。

(1)低鉀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飲食補鉀的原則:

小心補鉀過量。需要注意的是,補鉀最好是食補,使用補鉀葯物需要正規醫院專業醫生的指導。兒童每日應攝取鉀1600毫克,成人每天2000毫克。補鉀不當甚至過度補鉀,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導致意識模糊、呼吸困難,甚至心臟驟停。

辯證食物補鉀。應該多吃哪方面的食物也要視病情和體質而定,有腎病的病人最好少吃豆製品,而腸道不好的患者則盡量少吃粗纖維食品,體質較弱的女性應少吃紫菜。

不要偏食。鉀在天然食物中分布很廣,日常膳食中一般不會缺乏,如果膳食不平衡,偏食肉、蛋、多糖、多鹽,而糧食、豆類、蔬菜、水果吃得少,就會發生鉀的攝入量減少。

烹飪要科學。烹調不合理,做菜餡去菜汁,吃菜時弄去菜湯,那就等於吃「低鉀菜」,無形中丟失大量的鉀。

⑵ 低鉀血症的原因是什麼處理措施有哪些

低鉀血症患者的常見原因是長期食物短缺、營養不良、惡心、嘔吐、腹瀉、長期禁食和腎病。建議您患有低鉀血症,應及時治療,以防止嚴重昏迷、休克、心臟驟停和心動過速。低鉀血症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全鉀流失。低鉀血症最常見的原因是飲食不合理和攝入不足,如體重減輕、厭食等。慢性病患者或長期腹瀉和嘔吐的患者也可能出現低鉀血症。

考慮到血液中的低鉀,建議補充鉀。指南:一般低鉀血症的原因如下:低鉀血症的原因很多。一種是胃腸道鉀流失,如惡心和嘔吐。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檢查血液中的鉀以進行對症治療。第二種是腎上腺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腎上腺常見或改善的TAC,BEM作為一個階段。

⑶ 引起低鉀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低鉀血症出現可能和鉀元素攝入不足或排出過多有關,也有可能是因為腎臟疾病和體內鉀轉移所導致的。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當中適當的吃一些含鉀的食物,同時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好的情緒狀態,這樣對預防病症有一定效果。

低鉀血症是身體鉀元素缺失所導致的一種病症。此疾病會讓患者出現很多的不良反應,比如肌肉乏力,呼吸吞咽困難,四肢麻木,疼痛,惡心嘔吐等表現,嚴重的還會出現窒息。為了避免這些症狀給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建議患者積極的找尋病因進行靶向性處理。接下來就還介紹一下造成低鉀血症的4個原因。

1、鉀元素攝入不足

鉀元素攝入不足是引起低鉀血症最直接的原因。現在人們的水平在不斷的提高,飲食也越來越多樣化,而多樣化的飲食讓一些人養成了挑食的習慣,長時間的挑食就會讓身體裡面的鉀元素出現不足的情況,這樣一來就會引起低鉀血症。

2、排出過多

低鉀血症也有可能是因為鉀元素排出過多所導致的。比如患者存在嚴重嘔吐和腹瀉,長時間使用利尿劑的話,那麼出現低鉀血症的概率就會非常高。因為這些情況都會導致鉀元素不斷的排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就會誘發疾病。

3、腎臟疾病

腎臟疾病也會引起低鉀血症,比如腎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腎小管壞死等等。當出現這些腎臟疾病之後會讓遠曲小管出現功能障礙,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某些物質在交換的過程當中讓鉀元素減少,從而出現低鉀血症。

4、體內鉀轉移

體內鉀轉移也是低鉀血症的一個原因。當患者大量注射葡萄糖的時候,就會讓血清鉀降低,如果這時候同時應用胰島素,那麼血清鉀降低的情況就會更加嚴重,慢慢的就會讓體內的鉀出現轉移,這樣一來低鉀血症的情況就出現了。

⑷ 低鉀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低血鉀型好發於青壯年,常因飽食、過勞後於夜間發病,四肢無力持續數小時至數天。高血鉀、正常血鉀型多在10歲前起病、高血鉀型常於白天運動後發作,持續時間不超過1小時。正常血鉀型常在夜間睡後發作,四肢無力持續大多在10天以上。本病治病簡單,效果較好。
臨床表現
1.低血鉀型:於清晨或飽餐後半夜醒時出現四肢無力,下肢重,上肢輕,近端重,遠端輕。四肢肌張力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可伴口渴、心慌、肢體酸痛、腫脹、針刺樣或蟻走感;極嚴重者可有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難以及心律失常等。
2.高血鉀型:四肢無力同低血鉀型相似,但程度較輕;常伴有肌肉疼痛性痙攣和肌強直,多見於面肌、舌肌和雙手的肌肉。
3.正常血鉀型:四肢無力同低血鉀型相似,或僅選擇性地影響某些肌群,如小腿肌或肩臂肌等;可伴輕度吞咽困難和發音低弱。
診斷依據
1.以往有類似發作史;
2.可有飽食、寒冷、過度疲勞、酗酒或應用無鉀高糖等誘發因素;
3.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的四肢對稱性弛緩性癱瘓,其特點為下肢重、上肢輕,近端重、遠端輕;
4.部分病人可有口渴、心慌和肌肉脹痛;
5.血清鉀降低或升高或正常;
6.心電圖有低鉀改變或高血鉀改變;
7.肌電圖檢查提示電位幅度降低,數量減少。完全癱瘓時運動單位電位消失,電刺激無反應;
8.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血鉀、高血鉀。
治療原則
:服用新維鉀素治療.

⑸ 造成低鉀的原因是什麼

缺鉀或低鉀血症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a.鉀攝入不足,如長期進食不足,給病人補液時,長期未給補鉀鹽液體,或在營養支持過程中,營養液中鉀鹽的補充不足;b.鉀損失過多,如嘔吐,腹瀉,胃腸減壓及消化道瘺,大量丟失消化液,長期應用速尿,利尿酸等利尿劑及皮質激素等使鉀從腎臟排出過多;c.鉀在體內分布異常,如大量輸注葡萄糖與胰島素合用,或鹼中毒時,都能使大量鉀轉入細胞內,出現低鉀血症.
治療:
(1),一般採用口服鉀,成人預防劑量為10%氯化鉀30~40ml/d(每g氯化鉀含鉀13.4mmol).氯化鉀口服易有胃腸道反應,可用枸櫞酸鉀為佳(1g枸櫞酸鉀含鉀4.5mmol).
(2),靜脈輸注氯化鉀,在不能口服或缺鉀嚴重的病人使用.常用濃度為5%葡萄糖液1.0l中加入10%氯化鉀10~20ml,每g氯化鉀必須均勻滴注30~40min以上,不可靜脈推注.補鉀量視病情而定,作為預防,通常成人補充氯化鉀3~4g/d,作為治療,則為4~6g或更多.
(3),補鉀注意點:a.尿量必須在30ml/h以上時,方考慮補鉀,否則可引起血鉀過高.b.伴有酸中毒,血氯過高或肝功能損害者,可考慮應用谷氨酸鉀,每支6.3g
含鉀34mmol,可加入0.5l葡萄糖液內靜滴.c.靜脈滴注的氯化鉀濃度太高可刺激靜脈引起疼痛,甚至靜脈痙攣和血栓形成.d.切忌滴注過快,血清鉀濃度突然增高可導致心搏驟停.e.k+進入細胞內的速度很慢,約15h才達到細胞內,外平衡,而在細胞功能不全如缺氧,酸中毒等情況下,鉀的平衡時間更長,約需1周或更長,所以糾正缺鉀需歷時數日,勿操之過急或中途停止補給.f.缺鉀同時有低血鈣時,應注意補鈣,因為低血鈣症狀往往被低血鉀所掩蓋,低血鉀糾正後,可出現低血鈣性搐搦.g.短期內大量補鉀或長期補鉀時,需定期觀察,測定血清鉀及心電圖以免發生高血鉀.

⑹ 低鉀的原因有哪些

鉀攝入減少、鉀排出過多。
一、鉀攝入減少:一般飲食含鉀都比較豐富。故只要能正常進食,機體就不致缺鉀。消化道梗阻、昏迷、手術後較長時間禁食的患者,如果給這些患者靜脈內輸入營養時沒有同時補鉀或補鉀不夠,就可導致缺鉀和低鉀血症。然而,如果攝入不足是唯一原因,則在一定時間內缺鉀程度可以因為腎的保鉀功能而不十分嚴重。
二、鉀排出過多
1.經胃腸道失鉀這是小兒失鉀最重要的原因,常見於嚴重腹瀉、嘔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喪失的患者。劇烈嘔吐時,胃液的喪失並非失鉀的主要原因,大量的鉀是經腎隨尿喪失的,因為嘔吐所引起的代謝性鹼中毒可使腎排鉀增多,嘔吐引起的血容量減少也可通過繼發性醛固酮增多而促進腎排鉀。
2.經腎失鉀這是成人失鉀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腎排鉀增多的常見因素有:利尿葯的長期連續使用或用量過多;某些腎臟疾病;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遠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陰離子增多;鎂缺失;鹼中毒。
3.經皮膚失鉀汗液含鉀只有9mmol/L。在一般情況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鉀血症。但在高溫環境中進行重體力勞動時,大量出汗亦可導致鉀的喪失。
【拓展資料】
正常人體內的鉀98%存在於細胞內,血漿中鉀濃度為 3.5~5.5 毫摩爾/升,目前醫院常用的檢查方式是血鉀檢測,應予注意的是血鉀正常不能否定鉀缺乏,因為細胞內的缺鉀一般醫院無法測出。目前缺少流行病學及患病率和發病趨勢。鉀不僅維持酸鹼平衡,還參與細胞代謝以及維持神經、肌肉、心臟的正常功能。當體內缺鉀時,會造成全身無力、疲乏、心動過速、心律不齊、頭昏眼花,嚴重缺鉀還會導致呼吸肌麻痹死亡。此外,低鉀會使胃腸蠕動減慢,導致腸麻痹,加重厭食,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症狀。

⑺ 什麼原因會讓身體低鉀

血鉀低的症狀:低鉀血症是指血清(漿)中鉀離子的濃度小於每升3.5毫摩爾,造成低鉀血症的主要原因是機體鉀總量丟失,稱為鉀缺乏。
夏季很容易導致低鉀血症的出現,其原因有三:一是氣溫升高,使一些人食慾減退、厭食、少食,致使鉀的攝入量不足;二是在高溫環境中時間過長或對高溫天氣難以適應,大量出汗、頻繁沖涼導致鉀丟失增加,或過量飲水導致的體內鉀濃度稀釋;三是不潔食物或大量冷飲,導致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造成鉀離子經消化系統丟失。此外,一些腎病、糖尿病病人或正在服用排鉀性利尿劑的高血壓病人等,在服用葯物控制病情的同時,也會出現病理性和葯理性的鉀丟失。
低鉀血症會刺激神經肌肉系統,血鉀低的症狀使人出現身體疲乏、軟弱無力、反應遲鈍等症狀,甚至出現四肢抽搐、全身性肌無力、嗜睡和昏迷,也會使呼吸吞咽困難,嚴重時可導致窒息。同時,部分患者還會伴有口苦、惡心、嘔吐、厭食、腹脹、便秘等消化系統症狀。低鉀血症導致最危險的後果是影響心臟功能,患者會出現心跳過速、心慌、出冷汗、四肢發涼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導致心肌病、血壓下降甚至心臟驟停。
低鉀血症多為其他疾病的並發症,血鉀低的症狀很少單獨出現,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注意。所以,當天氣炎熱出汗多的時節,人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來防範低鉀血症的偷襲。一是要多食用一些鉀含量高的食物,含鉀高的食物有瘦肉、綠葉蔬菜、香蕉、豆製品等。對於服用減肥葯的女性,尤其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性,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減肥葯的葯理作用,且不可長期服用。二是不要在戶外長時間停留或反復出汗,防止虛脫。三是腎病、高血壓病人等,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葯,不可擅自更改葯量和搭配。四是當出現偶爾發生的心慌氣悶、肢體無力或抽搐等低鉀血症狀時,應盡快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醫院就診。

⑻ 缺鉀,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如果是低鉀的話,一般是由於腎臟是排鉀的主要器官,尿鉀約佔85%,所以說腎有較好的排鈉的功能,但是沒有有效的保鉀的功能。但是長期反復低鉀一般都會有以下原因導致的。健康人群在合理飲食的情況下一般不會出現缺鉀的症狀,雖然人體內鉀含量遵循「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的原則,但是正常人體代謝的情況下,一般食物的含鉀量絕對足夠身體的需要,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保持在3.5-5.5mmol/L之間。還有就是鉀的排出量過多導致的低鉀表現。如腹瀉、嘔吐等胃腸道表現,大量出汗,都可以增加鉀的排出量,如果不能及時補充,就會出現低鉀的情況。在某些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如高血壓、水腫等,大量應用噻嗪類、呋塞米、螺內酯等利尿劑,導致鉀流失過多。

⑼ 缺鉀是什麼原因

缺鉀的原因很多,無外乎是三個方面:
1、因為進食過少,導致了缺鉀即外源性攝入不足。
2、就是鉀丟失過多,因為嘔吐、腹瀉或者尿量過多,使用了利尿劑導致的鉀的丟失.
3、情況就是鉀的分布異常導致。我們正常人體鉀主要分布在細胞內,血管裡面的鉀低於細胞內鉀,如果使用了胰島素或極化液,鉀就會從細胞外轉移到了細胞內,導致血管內會出現低鉀血症。
低鉀的原因通常就是以上三種情況。糾正低鉀血症,同時要找是哪種原因所導致的低鉀。

⑽ 什麼是低鉀什麼原因會引起低鉀

血清鉀
濃度低於3.5mmol/L,稱為
低鉀血症
病因:
1.鉀攝入減少。2.鉀排出過多。3.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時,可發生低鉀血症,但在機體的含鉀總量並不因而減少4.粗製生棉油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