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如何判斷癲癇的原因
擴展閱讀
強化卷多少錢 2025-05-20 01:45:24

如何判斷癲癇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4-19 00:17:26

『壹』 癲癇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你好,癲癇是怎麼引起的?癲癇的病因有哪些?癲癇病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疾病,日常生活中癲癇病的病因有很多種,但是許多患者不了解癲癇病。專家介紹: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法時,患者要根據癲癇病的病因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對治療癲癇病,控制癲癇病發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和家屬應多了解一些癲癇病的相關知識,對患者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1、醫源性原因:這主要是指醫生的診斷錯誤、對發作類型判斷的失誤、用葯或用葯量不當、對發作的原因不明確等,都是難治性癲癇發作的原因。因此癲癇病人在治療時,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進行診斷檢查,由專業醫師做出治療方案,避免誤診誤治。
2、疾病的原因:造成頑固性癲癇病的原因,主要有癲癇發作類型、發作次數、嚴重程度、治療時機等。還包括驚厥發作頻繁、發作程度嚴重、發作持續時間長等,這些都會造成難治性癲癇病的發作。
3、患者的原因:癲癇是怎麼引起的?病人不積極配合治療,對治療疾病缺乏信心,情緒低落,不能按時定量用葯,對抗癲癇病葯物不了解,不遵守醫囑,自行減停葯物等。病人以為葯物有不良反應,斷然停葯等,都能導致頑固性癲癇的發生。

『貳』 癲癇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癲癇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

兒童癲癇的病因:

1、生理疾病:生理疾病的危害性也是不小的。例如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是會對人體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腦部疾病,會對大腦的神經影響很大,還有糖尿病、腦血管疾病都是會影響人體器官的功能,同時也影響神經,回歸到大腦神經,導致神經異常,從而誘發癲癇病的出現。

2、外傷、受傷的因素:例如大腦受到外傷,或是受到重擊,再或者是身體受到傷害,導致腦部出現瘀血或是腦部組織軟化、而這些都會導致大腦神經的異常,並且誘發癲癇病的出現。

3、感染、中毒的因素:例如吃的食物不幹凈,導致食物中毒、或是一氧化碳中毒而這些均會對大腦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也會導致大腦感染,如果大腦受到感染,也會影響大腦內部的神經以及器官,還會導致神經的異常,那麼癲癇病就會出現了。

4、精神因素:人的大腦神經是很脆弱的,會受到很多意外事情的刺激,從而影響人的大腦神經,而人的精神受到影響,也會導致人的大腦精神受到刺激,以及精神的創傷。導致癲癇病的出現。

『叄』 癲癇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癲癇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

兒童癲癇的病因:

1、生理疾病:生理疾病的危害性也是不小的。例如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是會對人體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腦部疾病,會對大腦的神經影響很大,還有糖尿病、腦血管疾病都是會影響人體器官的功能,同時也影響神經,回歸到大腦神經,導致神經異常,從而誘發癲癇病的出現。

2、外傷、受傷的因素:例如大腦受到外傷,或是受到重擊,再或者是身體受到傷害,導致腦部出現瘀血或是腦部組織軟化、而這些都會導致大腦神經的異常,並且誘發癲癇病的出現。

3、感染、中毒的因素:例如吃的食物不幹凈,導致食物中毒、或是一氧化碳中毒而這些均會對大腦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也會導致大腦感染,如果大腦受到感染,也會影響大腦內部的神經以及器官,還會導致神經的異常,那麼癲癇病就會出現了。

4、精神因素:人的大腦神經是很脆弱的,會受到很多意外事情的刺激,從而影響人的大腦神經,而人的精神受到影響,也會導致人的大腦精神受到刺激,以及精神的創傷。導致癲癇病的出現。

5、過度勞累、過度用腦:癲癇患者們如果運動過多,運動量過大,而運動量多大的同時,會刺激人的大腦神經,這就會誘發癲癇病的出現。

『肆』 導致患上癲癇的原因有哪些

可以包括以下相關及影響因素,這些因素可誘發原有和導致癲癇的發生:

1、精神因素:某些患者在強烈情感活動、精神激動、受驚、計算、弈棋、玩牌等時可促使癲癇發作,稱精神反射性癲癇。

2、遺傳。經譜系、雙生子及腦電圖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等,充分證明原發性癲癇有遺傳性,有的是單基因遺傳,有的是多基因遺傳,但不一定都有臨床發作。

3、外傷、腫瘤、感染等後天致病因素影響。顱腦外傷、顱內腫瘤、神經系統感染(如腦炎)引起的腦組織損傷和疤痕組織形成都可導致繼發性癲癇的發生。

4、閃光。光敏性癲癇患者可由光源強刺激、閃光刺激等視覺刺激引起的癲癇發作。

『伍』 為什麼會得癲癇,癲癇是怎麼引起的

癲癇是一種大腦神經細胞的異常放電引起的一組疾病。

癲癇表現形式很多,最常見的就是俗稱的「羊癲風」。病人突然倒地,意識不清,兩眼上串,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幾分鍾後抽搐停止,半小時後逐漸醒來。當然也有些病人只是局部肢體或肌肉抽動,沒有意識喪失;或者在活動之中突然活動停止、發呆,一會兒又繼續原來的動作,而醒來後自己也不知道動作停頓是怎麼回事。有少數癲癇患者出現短時間精神症狀,但本質上癲癇不同於精神病。

癲癇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繼發性癲癇,也就是由於其它疾病引起的癲癇,如腦腫瘤、腦寄生蟲、腦出血後遺症、腦手術後遺症等;也有一些是別的病引起的,如糖尿病高滲性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但還有很多人找不到明確的病因,稱為原發性癲癇。

癲癇的最大危害,一是因為突然意識喪失導致意外事故,二是大發作時呼吸一度停止導致身體缺氧,尤其是當癲癇持續狀態時,危及生命,需要及時搶救。癲癇的診斷除了臨床症狀外,腦電圖是重要的診斷依據。

現在,絕大多數癲癇通過葯物治療都能夠得到控制,少數頑固性癲癇的病人可以採用手術治療。中醫對癲癇發作症狀有一定改善,尤其對兒童癲癇相對效果較好。

『陸』 癲癇的誘因有哪些

癲癇(epilepsy)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據中國最新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國內癲癇的總體患病率為7.0‰,年發病率為28.8/ 10 萬,1年內有發作的活動性癲癇患病率為4.6‰。據此估計中國約有900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其中500~600萬是活動性癲癇患者,同時每年新增加癲癇患者約40萬,在中國癲癇已經成為神經科僅次於頭痛的第二大常見病。

發病原因:

癲癇病因復雜多樣,包括遺傳因素、腦部疾病、全身或系統性疾病等。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導致癲癇尤其是特發性癲癇的重要原因。分子遺傳學研究發現,一部分遺傳性癲癇的分子機制為離子通道或相關分子的結構或功能改變。

腦部疾病

先天性腦發育異常:大腦灰質異位症、腦穿通畸形、結節性硬化、腦面血管瘤病等

顱腦腫瘤: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

顱內感染:各種腦炎、腦膜炎、腦膿腫、腦囊蟲病、腦弓形蟲病等

顱腦外傷:產傷、顱內血腫、腦挫裂傷及各種顱腦復合傷等

腦血管病: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梗死和腦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等

變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硬化、皮克病等

全身或系統性疾病

缺氧:窒息、一氧化碳中毒、心肺復甦後等;

代謝性疾病:低血糖、低血鈣、苯丙酮尿症、尿毒症等;

內分泌疾病: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胰島素瘤等;

心血管疾病:阿-斯綜合征、高血壓腦病等;

中毒性疾病:有機磷中毒、某些重金屬中毒等;

其他:如血液系統疾病、風濕性疾病、子癇等。

癲癇病因與年齡的關系較為密切,不同的年齡組往往有不同的病因范圍。

不同的年齡組常見病因:

疾病預防:

預防癲癇病發生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①優生優育,禁止近親結婚。孕期頭三個月,一定要遠離輻射,避免病毒和細菌感染。規律孕檢,分娩時避免胎兒缺氧、窒息、產傷等

②小兒發熱時應及時就診,避免孩子發生高熱驚厥,損傷腦組織。還應看護好孩子,避免其發生頭外傷。

③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應注意保證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減少患腦炎、腦膜炎、腦血管病等疾病發生。

『柒』 造成癲癇的原因是什麼

什麼是癲癇?
癲癇民間俗稱「羊癲風」或者「羊角風」,醫學上又稱慢性反復發作性短暫腦功能失調綜合征。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反復癇性發作為特徵。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之一,患病率僅次於腦卒中。癲癇的發病率與年齡有關。一般認為1歲以內患病率最高,其次為1~10歲以後逐漸降低。我國男女之比為1.15∶1~1.7∶1,種族患病率無明顯差異。
什麼原因可以引起癲癇呢?
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癲癇,特別是大腦皮質的病變,一般認為與下列四種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在一些有癲癇病史或有先天性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臟畸形的病人家族中容易出現癲癇;
2、腦損害與腦損傷,在胚胎發育中受到病毒感染,放射線照射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胚胎發育不良可以引起癲癇胎兒生產過程中,產傷也是引起癲癇的一個主要原因顱腦外傷也可引起癲癇;
3、顱腦其它疾病,腦腫瘤,腦血管病,顱內感染等;
4、環境因素男性病人較女性病人稍多,農村發病率高於城市,另外發熱,精神刺激等也是癲癇發生的誘因。
癲癇發作分為哪幾類?
癲癇發作類型包括全面性運動發作、局灶性運動發作、植物神經性發作、無明確病因者為原發性癲癇、繼發於顱內腫瘤,外傷,感染,寄生蟲病,腦血管病,全身代謝病等引起者為繼發性癲癇。
全面性運動發作包括:
1、強直-陣攣:主要表現為突然意識喪失,繼之先強直後陣攣性痙攣,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傷,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鍾後痙攣發作自然停止,進入昏睡狀態,醒後有短時間的頭昏,煩躁,疲乏,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若發作持續不斷,一直處於昏迷狀態者稱大發作持續狀態,常危及生命;
2、失神:典型失神、不典型失神、伴特殊表現的失神(肌陣攣失神、眼瞼肌陣攣),可表現為突發性精神活動中斷,意識喪失,可伴肌陣攣或自動症,一次發作數秒至十餘秒,腦電圖出現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綜合。
3、肌陣攣:肌陣攣、肌陣攣失張力、肌陣攣強直;
4、陣攣
5、強直;
6、失張力發作;
局灶性運動發作包括:
1、簡單性局灶性運動發作,某一局部或一側肢體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或感覺異常發作,歷時短暫,意識清楚,若發作范圍沿運動區擴及其他肢體或全身時可伴意識喪失,稱傑克森發作(Jack),發作後患肢可有暫時性癱瘓,稱Todd麻痹。
2、復雜性局灶性運動發作:精神感覺性,精神運動性及混合性發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明顯的思維,知覺,情感和精神運動障礙,可有神遊症,夜遊症等自動症表現,有時在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可發生傷人,自傷等暴力行為。植物神經性發作(間腦性)可有頭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暈厥型或心血管性發作。
如何診斷癲癇?
癲癇診斷分為5個步驟:
1、判斷是否癲癇;
2、判斷癲癇類型;
3、判斷癲癇綜合征類型;
4、尋找癲癇病因;
5、確定殘障和共患病的情況。
且診斷癲癇需要具備如下幾點:
1、臨床表現反復性、刻板性、短暫性;
2、EEG存在癲癇樣放電(尖、棘、尖慢、棘慢波)最重要;
3、排除了其他發作性疾病,如癔症、暈厥、TIA、偏頭痛等;
4、抗癲癇葯物治療有效。
癲癇該如何治療呢?
癲癇的治療不僅僅是控制症狀發作,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主要的癲癇治療方法包括葯物治療、外科治療、生酮飲食及神經調控治療等。
抗癲癇葯物(AEDs)治療是目前癲癇治療中最主要的治療方案,常作為首選方案。其開始使用抗癲癇葯物的原則如下:(1)第二次癲癇發作後;(2)已有2次發作,發作間隔期1年以上,可暫時推遲葯物治療;(3)有下述情況者,首次發作後即需開始治療:腦功能缺陷;腦電圖明確癇樣放電;不能承受再次發作風險;頭顱影像檢查顯示腦結構損害。葯物治療的總體原則在於:依據發作類型與綜合征選葯;盡可能單葯治療;對於兒童、婦女等特殊人群需考慮患者特點;第一種葯物治療失敗後需考慮選用不同機制、葯代動力學及不良反應無相互增加、
具有療效協同增強作用的「合理的多葯治療」;治療中需關注抗癲癇葯物不良反應;如合理使用一線抗癲癇葯物仍有發作,擬判斷為葯物難治性癲癇前需嚴格評估癲癇的診斷。
癲癇外科治療是繼葯物治療後的一項主要治療手段,外科治療的適應症包括:葯物難治性癲癇、病變相關性癲癇(如局灶性皮層發育不良、海馬硬化等)。手術方式主要包括:前顳葉切除術、選擇性海馬-杏仁核切除術、致癇灶切除術、胼胝體離斷術、大腦半球離斷術、迷走神經刺激術、腦深部核團電刺激術等術式,不同的癲癇類型,所選術式不同。且癲癇患者在行外科手術治療前,應嚴格評判癲癇發作類型以及致癇灶位置,然後根據致癇灶位置選擇術式。
上海冬雷腦科醫院癲癇的治療是神經內外科等多學科合作的治療方式,孔曉東副教授帶領神經內科參與癲癇患著的診斷、視頻腦電檢查以及葯物治療,宋冬雷教授帶領神經外科團隊參與葯物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治療,多學科合作的模式不僅用於治療癲癇,同時應用於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肌張力障礙、阿爾茨海默症等功能性疾病,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多學科合作團隊,區別於外院的單一科室作戰模式。

『捌』 怎樣查出癲癇病的原因

癲癇病患者全身性發作患者半數有先兆,如頭昏、精神錯亂、上腹部不適、視聽和嗅覺障礙。發作時有些病人先發出尖銳叫聲,後既有意識喪失而跌倒,有全身肌肉強直、呼吸停頓,數秒鍾後有陣攣性抽搐,抽搐逐漸加重,歷時數十秒鍾,陣攣期呼吸恢復。

『玖』 怎樣判斷自己真的得了癲癇

癲癇的診斷、分類及療效評定

來源:

癲癇由痰、火、瘀以及先天因素等致氣血逆亂、清竅蒙蔽而發病,以卒然昏仆、強直抽搐、移時自醒、醒後如常人為特徵的發作性疾病,包括原發性及繼發性癲癇。
1 診斷依據
1.1 全面性發作時突然昏倒,項背強直,四肢抽搐。或僅兩目瞪視,呼之不應,或頭部下垂,肢體無力。
1.2 部分性發作時可見多種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無突然昏倒,或幻視,或嘔吐、多汗,或言語障礙,或無意識的動作等。
1.3 起病急驟,醒後如常人,反復發作。
1.4 多有家族史,每因驚恐、勞累、情志過極等誘發。
1.5 發作前常有眩暈、胸悶等先兆。
1.6 腦電圖檢查有陽性表現,有條件做CT、磁共振檢查。
1.7 應注意與中風、厥證、痙病等鑒別。
2 證候分類
2.1 痰火擾神: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強痙拘攣,口中有聲,口吐白沫,煩躁不安,氣高息粗,痰鳴漉漉,口臭便干;舌質紅或暗紅,苔黃膩,脈弦滑。
2.2 血虛風動:或卒然仆倒,或面部烘熱,或兩目瞪視,或局限性抽搐,或四肢抽搐無力,手足蠕動,二便自遺;舌質淡,少苔,脈細弱。
2.3 風痰閉竅:發則卒然昏仆,目睛上視,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鳴;舌質淡紅,脈滑,苔白膩。
2.4 瘀阻腦絡:發則卒然昏仆,瘓疚抽搐,或單以口角、眼角、肢體抽搐,顏面口唇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或澀。
2.5 心脾兩虛:久發不愈,卒然昏仆,或僅頭部下垂,四肢無力,伴面色蒼白,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無力,口噤目閉,二便自遺;舌質淡,苔白,脈弱。
2.6 肝腎陰虛:發則卒然昏仆,或失神發作,或語謇,四肢逆冷,肢搐疫疚,手足蠕動,健忘失眠,腰膝酸軟;舌質紅絳,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數。
3 療效評定
3.1 近期治癒:與治療前發作間歇時間比較,延長1年以上不發作者。
3.2 好轉:發作時症狀比前減輕,間歇期明顯延長。
3.3 未愈:發作頻繁,或症狀加重。

1、早期治療:一旦確診,盡早治療,越早療效越好;
2、正確選葯:根據發作類型,正確選擇葯物;
3、劑量適當:用葯劑量應以達到最佳療效和能耐受為目標;
4、單一用葯:首選一種葯,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當達到最大耐受量而無效時,可考慮合並用葯,聯合用葯,要考慮葯物間的相互作用。
5、交替換葯:需更換新的抗癇葯物時,應在服用新葯一段時間後,再逐步減停原來所服的抗癲葯物。
6、長期服葯:停止發作1-3年後酌情減停抗癲葯物。
7、緩慢停葯:要在醫生指導下分次減量,緩慢停葯,突然停葯,換葯均易誘發癲癇持續狀態。
8、觀察毒性:定期檢查血尿常規和肝功能,盡早發現葯物的毒、副反應,採取必要的措施。
9、消除誘因:防止飲酒、發熱、過勞、失眠、飲食不節、光電刺激等誘因。
癲癇是一組由腦部和全身疾病等各種原因所引起的反復發作性、短暫性腦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發作性意識障礙,抽搐,感覺、運動、精神異常或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常見護理問題包括:(1)清理呼吸道效;(2)氣體交換受阻;(3)有外傷的危險;(4)有誤吸的危險;(5)生活自理缺陷;(6)知識缺乏:(7)自我形象紊亂;(8)排便失禁。

清理呼吸道無效

相關因素

喉頭痙攣。

口腔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癲癇持續狀態。

主要表現

肺部濕性羅音,喉頭痰鳴音。

體溫升高(高熱)。

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

護理目標

病人呼吸道通暢。

護理措施

保證充足的攝入量,每天2000mL以上,以降低分泌物粘稠度。

病人抽搐時,先解開病人領扣,取出活動性假牙,使用舌鉗,防止舌後墜阻塞呼吸道,同時取平卧頭側位,防止窒息。

每2小時給病人翻身,拍背1次。

及時吸痰,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每天2次,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

給予低流量輸氧。

重點評價

病人呼吸音及其節律、頻率是否得到改善;觀察有無痰液瀦留,呼吸道是否通暢。

氣體交換受阻

相關因素

癲癇發作時間長,導致誤吸。

喉頭肌肉痙攣,導致換氣減少。

主要表現

病人呼吸困難、氣促。

紫紺或SaO2降低。

護理目標

病人保持或恢復良好的氣體交換功能,表現為呼吸平穩,無紫紺。

護理措施

癲癇發作時守在病人身邊,解開領扣領帶,保持平卧頭側或側卧位,清除口鼻分泌物。

必要時利用負壓吸痰,給予吸氧。

遵醫囑予以解痙葯物。

必要時監測SaO2和血氣分析或者急做心電圖檢查。

重點評價

病人能否恢復良好的氣體交換功能,呼吸是否平穩,紫紺是否消失。

癲癇發作時及發作後的呼吸狀態。

有外傷的危險

相關因素

突然意識喪失。

抽搐、驚厥。

癲癇持續狀態。

主要表現

頭暈、突然倒地致跌傷。

舌被咬傷。

抽搐導致骨折。

護理目標

病人身體不發生受傷。

病人及其家屬能採取癲癇發作時受傷的防護措施。

護理措施

囑病人有前驅症狀時立即平卧。

癲癇發作時勿用力按壓病人肢體,防止骨折或脫臼。

癲癇發作時用紗布包著壓舌板,然後將包著紗布的壓舌板塞入臼齒處,防止咬傷舌。

盡量使病人平卧、移開可能傷害病人的一切物品。

遵醫囑予以抗驚厥葯物。

癲癇持續狀態發作者使用的床加護欄,躁動病人必要時約束肢體。

發作後及恢復期病人應有人陪伴並且讓病人充分休息。

重點評價

是否發生舌咬傷、骨折、脫臼等意外傷。

病人及家屬能否掌握癲癇發作的前驅症狀並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有誤吸的危險

相關因素

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癲癇持續狀態。

主要表現

痰液粘稠,不易或一涌有效排出。

抽搐時,牙關緊閉,口吐泡沫。

呼吸伴痰鳴音。

護理目標

病人不發生誤解。

護理措施

昏迷病人保持平卧頭側或側卧位;不能由口餵食者給予鼻飼流汁。

備好吸引器、氣管切開包,以備搶救時使用。

及時幫助排痰,確保呼吸道通暢。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尤其注意呼吸情況。

每天口腔護理2次,保持口腔清潔。

重點評價

住院期間是否發生誤吸。

生活自理缺陷

相關因素

癲癇持續狀態。

主要表現

病人卧床,不能自我照料生活,需要他人照顧。

護理目標

病人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

病人能夠接受醫務人員的生活幫助。

護理措施

定時定量給予病人鼻飼,保證充足的營養素和水分攝入,並注意保持口腔清潔。

掌握病人排便排尿規律,及時給予便器或者留置導尿管。

著寬松肥大的棉布衣服,保持床單清潔、乾燥、平整。

保持會陰部清潔乾燥,出汗或尿濕後有及時更換衣服、被褥,及時擦洗身體,按時翻身、按摩。

給病人進行生活護理時,注意提供隱蔽和舒適的環境,並注意保暖,避免過久或過分暴露,防止感冒。

重點評價

病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滿足。

病人進食、起居、衛生、入廁等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知識缺乏

相關因素

缺乏信息。

誤解信息。

主要表現

對疾病知識及其治療缺乏正確認識,不能有效地配合和積極參與治療護理活動。

不能有效地預防或者有效地應對癲癇發作,不會採取自我保護措施。

病人出現自卑、憂郁等心理障礙,疏於與人交往,不能服從或盲目服從治療。

護理目標

病人能夠了解疾病過程、治療與預後的關系。

病人了解並且能夠採取有關安全防護措施。

病人能避免誘因,有效地預防發作,且主動配合治療。

護理措施

與病人一起討論疾病過程,共同制定治療康復計劃。

告知葯物治療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現的葯物副作用,強調遵醫囑按時服葯,不能擅自更改或停葯。

解釋維持抗癲癇葯物血葯濃度的重要性,告訴病人定期復查。

指導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睡眠不足.情緒激動等等。

指導病人保持良好的包含習慣,避免過飽.飢餓,食物以清淡為宜,忌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戒煙酒。

指導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培養個人愛好,進行適當活動與工作。

指導病人注意安全,如出現癲癇前驅狀時要立即平卧,外出要有人陪行,平時不宜從事危險性工作,不宜參加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

保持環境安靜,避免驚嚇等誘發因素,指導病人隨時攜帶疾病治療卡和急救盒。

重點評價

病人對疾病及治療的了解程度是否加深。

病人對學習有關知識的願望是否增強。

七、自我形象紊亂

相關因素

1.癲癇發作。

2.葯物依賴或長期服葯。

主要表現

1.不配合治療護理活動。

2.病人精神不振,消極倦怠,不注重自我形象的完善。

3.疏於與人交往,拒絕與人交流,感情淡漠,心情沮喪,被動處世生活。

護理目標

病人能夠正確對待疾病,注意完善自我形象。

護理措施

1.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感受,並認真傾聽。

2.鼓勵病人與家屬及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

3.幫助病人與家屬認識疾病發作的原因、誘因,告知其遵醫囑長期准確用葯能減少發作的次數。

4.耐心解釋病情治療與預後的關系,多關心詢問病人的自覺症狀,給予情感支持,消除病人及家屬的孤獨恐懼心理,使其樹立信心。

重點評價

病人自我感覺及異常表現的程度如何,能否正確對待疾病。

八、排便失禁

相關因素

1.高級中樞抑製作用減弱。

2.癲癇持續狀態。

主要表現

1.病人不自主排尿,尿床。

2.大便次數增加,不能自控。

護理目標

1.病人尿床次數減少。

2.病人肛周皮膚完整,不發生褥瘡。

護理措施

1.每次抽搐發作後,檢查有無尿床及大便排出,及時更換床單、被褥,保持床單位清潔、乾燥、平整、無皺。

2.做好會陰部清潔衛生工作:用溫熱水擦洗,塗膚疾散;熱毛巾擦洗肛周皮膚,有大便失控者可塗鞣酸軟膏或四環素軟膏,以保護肛周皮膚。

3.必要時留置導尿管,每4小時放尿1次,訓練膀胱功能,同時每天更換引流袋,預防泌尿系感染。

重點評價

1.病人尿床次數是否減少。

2.病人肛周皮膚是否完整。

3.是否發生褥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