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消毒殺菌的原因有哪些
擴展閱讀
汽車怎樣加功放 2025-05-19 23:32:07
怎樣使用手機excel 2025-05-19 23:18:05

消毒殺菌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19 06:31:03

⑴ 用酒精、碘酒或高溫來消毒殺菌的原因

1. 酒精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學名叫乙醇,分子式為C2H5OH。酒精的分子具有很大的滲透能力,它能穿過細菌表面的膜,打入細菌的內部,使構成細菌生命基礎的蛋白質凝固,將細菌殺死。
2.游離狀態的碘原子的超強氧化作用,可以破壞病原體的細胞膜結構及蛋白質分子。 利用碘的氧化作用,其碘是絡合碘。碘伏干後,會形成一種類似油性的薄膜。
3.高溫主要用於滅菌。

⑵ 殺菌消毒的基本原理是什麼都有哪些裝置可以實現

消毒的基本思路是通過物理或者化學的方法使得微生物蛋白質失活,失去生命活性達到消毒作用。
物理方法有:高壓蒸汽滅菌爐,紫外光殺菌
,伽馬射線輻射等。高壓蒸汽滅菌爐一般實驗室和工作單位都有,用加熱到120℃的高壓水蒸汽滅活微生物。紫外光殺菌是用紫外光燈進行,用紫外線殺死微生物,但是紫外線穿透性不是十分好,所以一般只是用於輔助消毒。伽馬射線輻射是使用鈷60的輻射比較快捷徹底的消毒方法,高能的伽馬射線破壞生物蛋白結構和遺傳物質,這種方法材料不用經過高溫烘烤,但是不耐輻射物料則不能使用這種方法,輻射法一般只有到專門的機構才有,因為輻射源是嚴格管制的。
化學方法有:75%酒精消毒,鉻酸洗液消毒,環氧乙烷消毒等。酒精消毒是最常用的了,鉻酸洗液是使用鉻酸的強氧化性和生物毒性將微生物殺死。環氧乙烷是比較高級的消毒方法,它使得微生物蛋白質交聯失去活性。一次性注射器就用這種消毒辦法。
酒精消毒不需要特別裝置,鉻酸洗液一般用特製塑料鉻酸洗劑槽,環氧乙烷則需要系統成套的設備了。
希望能幫到你
個人見解

⑶ 紫外線能夠殺菌的原因是什麼

短波紫外線對微生物的破壞力極強,當該波段的紫外線照射細菌體後,細胞的核蛋白和脫氧核糖核酸(DNA)強烈地吸收該波段的能量,它們之間的鏈被打開斷裂,從而使細菌死亡。紫外線殺菌歷史:早在 1878 年人類就發現了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消毒作用。1901 年和 1906 年人類先後發明了水銀光弧這一人造紫外光源和傳遞紫外光性能較好的石英材質燈管,法國馬賽一家自來水廠很快在 1910 年首次使用紫外線消毒工藝。人類對紫外線消毒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則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中葉,並於 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對紫外線消毒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進行了大量早期的研究。加拿大安大略省水資源委員會於 1965 年和 1969 年對紫外線消毒技術應用於城市污水處理以及對受納水體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和評估。其他加拿大研究人員對紫外線消毒的效果、技術可行性、影響效果的水質因素、對受納水體中魚類的影響、消毒副產物以及與加氯消毒技術經濟比較進行了大量先驅性的研究工作。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紫外線污水消毒技術可行,可達到和加氯相同甚至更好的消毒效果。對受納水體中生物無毒副作用,不產生消毒副產物。以上研究為推動紫外線消毒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1982 年加拿大某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明渠式安裝的紫外線消毒系統 2000,並引進了模塊化紫外線消毒系統概念,即紫外線系統可由若干獨立的紫外燈模塊組成,且水流靠重力流動,不需要泵、管道以及閥門,大大降低了紫外線污水消毒的成本並使得系統維護簡單方便。同時,當污水處理廠在擴建或改造時,只需適當增加紫外燈模塊的數量,而無需添購整套系統,可以節省設備投資,使用起來非常靈活。這一發明得到了污水處理廠的歡迎,大大推動了紫外線消毒技術在城市污水消毒處理中的應用。在世界各地已經有 3000 多家城市污水處理廠安裝使用了紫外線污水消毒系統,其中 95% 以上的系統採用了明渠式模塊化紫外線系統的創意。這些污水消毒系統規模小的每天處理數千 m3,大的每天處理上百萬 m3。(3)消毒殺菌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除了殺菌作用外,紫外線具有:1、保健作用紫外線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波長在 280~320 納米的月波紫外線照射人體後,能引起皮膚肌體的光化學過程和光電反應,使皮膚產生許多活性物質,從而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採用紫外線照射調節高級神經的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壓。經常接受紫外線照射能加強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增強人的免疫功能。2、促進產生維生素曬太陽是提供維生素 D 的一種來源。其另一種來源就是食物。比如說:陽光中的紫外線是促進蘑菇產生維生素 D 的重要因素。無論是採摘後的蘑菇還是沒採摘的,都有此項功能。所以鮮蘑菇要曬曬,補維生素 D 效果好。3、分解油煙用紫外光來改變其油脂的分子鏈,同時這種紫外光與空氣中的氧反應後產生臭氧,將油脂分子冷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油煙中的有機物被光解氧化,異味也隨之消除。4、分解有機物在建築材料或家用電器材料表面加入(或塗覆)少量的納米級二氧化鈦粉末,可以吸附揮發性有機物VOC (如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用紫外線照射後可分解這些有機物。

⑷ 氯氣可用於殺菌消毒的原因是什麼

氯氣(Cl2)溶於水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HCiO),次氯酸可以殺毒
反應方程式:Cl2+H2O=(可逆)=HClO+HCl

⑸ 醫用酒精常用於殺菌消毒的原因

(1)醫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其中溶劑為水;
(2)根據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NaClO中鈉元素為+1價,氧元素為-2價,所以氯元素為+1價;
(3)醫療上常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進行傷口消毒,消毒時常看到有氣泡產生,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過氧化氫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 2 O 2 =2H 2 O+O 2 ↑;
故答案為:(1)水;(2)+1;(3)2H 2 O 2 ═2H 2 O+O 2 ↑.

⑹ 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消毒效果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增強或減弱抗菌消毒作用,了解和掌握這些因素,可以指導我們正確進行消毒工作,提高消毒效果。

(1)消毒劑種類

針對所要消毒的微生物特點,選擇恰當的消毒劑很關鍵,如果要殺滅細菌芽孢或非囊膜病毒,必須選擇滅菌劑或高效消毒劑如碘制劑或氯制劑、醛類,才能取得可靠的效果,若使用酚制劑或一般季銨鹽消毒劑則效果不佳。季銨鹽類是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有殺菌作用的陽離子具有親脂性,殺革蘭氏陽性菌和囊膜病毒效果較好,但對非囊膜病毒就無能為力了。為了取得理想的消毒效果,必須根據消毒對象及消毒劑本身特點科學地進行選擇,採取合適的消毒方法才能達到最佳消毒效果。

(2)消毒劑配方

良好的配方能顯著提高消毒效果,如季銨鹽類消毒劑用70%乙醇配製,比用水配製穿透力更強,殺菌效果更好,酚若製成甲酚的肥皂溶液就可殺死大多數繁殖體型微生物,後來用二甲苯酚和乙基酚代替甲酚,降低了產品的腐蝕性,同時拓寬了應用領域。當然消毒劑之間也會產生拮抗作用,如酚類(石炭酸、復合酚等)不宜與鹼類消毒劑混合,陽離子表面活性劑不宜與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肥皂等)及鹼類物質混合,彼此會發生中和反應,產生不溶物質,降低消毒效果。又如高錳酸鉀、過氧乙酸等氧化劑與碘酊等還原劑之間可發生氧化反應,不但減弱消毒效果,還會加重對皮膚的刺激性。消毒劑不能隨意混合使用,可考慮選擇幾種產品輪換使用。

(3)消毒劑濃度

任何一種消毒葯的消毒效果都取決於與微生物接觸的有效濃度,同一種消毒劑的濃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一樣。通常消毒劑的消毒效果與其濃度呈正比,在配製消毒劑時,要選擇有效而又對人畜安全並對設備無腐蝕的殺菌濃度。每一種消毒劑都有它的最低有效濃度,若低於該濃度就會喪失殺菌能力。濃度也不宜過高,過高的濃度往往對消毒對象不利,有的還有腐蝕性、刺激性或毒性;盲目提高使用濃度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應按照說明書正確使用。

(4)消毒劑作用時間

消毒劑接觸病原微生物後,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將其殺死,只有少數能立即產生消毒作用,因此,要保證消毒劑有一定的作用時間。消毒劑與微生物接觸時間越長消毒效果越好,接觸時間太短往往達不到消毒效果。被消毒物上微生物數量越多,滅菌所需時間越長。大部分消毒劑在乾燥後就失去消毒作用,溶液型消毒劑在溶液中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消毒時間長短,主要取決於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和消毒劑的種類、濃度和溫度等。

(5)溫度

通常溫度升高消毒速度會加快,葯物的滲透能力也會增強,可顯著提高消毒效果,消毒所需要的時間也可以縮短。一般溫度按等差級數增加,則消毒劑殺菌效果按幾何級數增加。消毒劑的抗菌效果與環境溫度呈正相關,即溫度越高,殺菌能力越強。一般規律是溫度每升高10℃,消毒效果增強1~1.5倍。消毒劑抗菌效力的測定通常都是在15~20℃氣溫下進行。許多消毒劑在溫度低時,反應速度緩慢,消毒效果就很受影響甚至不能發揮消毒作用。如福爾馬林在室溫15℃以下用於消毒時,即使用其有效濃度,也不能達到很好的消毒效果,但室溫在20℃以上時,則消毒效果很好。

(6)濕度

濕度對許多氣體消毒劑的作用有顯著影響。這種影響來自兩方面:一是消毒對象的濕度,它直接影響微生物的含水量。如用環氧乙烷消毒時,細菌含水量太多,則需要延長消毒時間;細菌含水量太少,消毒效果亦明顯降低。二是消毒環境的相對濕度。每種氣體消毒劑都有其適宜的相對濕度范圍,如甲醛以相對濕度大於60%為宜,用過氧乙酸消毒時要求相對濕度不低於40%,以60%~80%為宜。直接噴灑消毒劑乾粉處理地面時,需要有較高的相對濕度,使葯物潮解後才能發揮作用。紫外線消毒時,相對濕度增高,反而影響穿透力,不利於消毒處理。

(7)酸鹼度(pH)

酸鹼度可從兩方面影響消毒效果,一是對消毒作用,酸鹼度變化可改變消毒劑溶解度、離解度和分子結構;二是對微生物的影響,病原微生物的適宜pH在6~8,過高或過低的pH值有利於殺滅病原微生物。酚類、次氯酸等是以非離解形式起殺菌作用,所以在酸性環境中殺滅微生物的作用較強,鹼性環境就差。在偏鹼性時,細菌帶負電荷多,有利於陽離子型消毒劑作用;而對陰離子消毒劑來說,酸性條件下消毒效果更好些。新型的消毒劑常含有緩沖劑等成分,可以減少酸鹼度對消毒效果的直接影響。

(8)表面活性劑和稀釋用水水質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大分子聚合物可以降低季銨鹽類消毒劑的作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會影響季銨鹽類的消毒作用,在用表面活性劑消毒時應格外小心。由於水中金屬離子如Ca2+和Mg2+對消毒效果也有影響,在稀釋消毒劑時,必須考慮稀釋用水的硬度問題。如季銨鹽類消毒劑在硬水環境中消毒效果不好,最好選用蒸餾水進行稀釋。一種好的消毒劑應該能耐受各種不同的水質,不管是硬水還是軟水,消毒效果都不受什麼影響。

(9)有機物

消毒現場通常會遇到各種有機物,如血液、血清、培養基成分、分泌物、膿液、飼料殘渣、泥土及糞便等,這些有機物的存在會嚴重干擾消毒劑消毒效果。因為有機物覆蓋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妨礙消毒劑與病原直接接觸而延遲消毒反應,以至於對病原殺不死、殺不全。部分有機物可與消毒劑發生反應生成溶解度更低或殺菌能力更弱的物質,甚至產生的不溶性物質反過來與其他組分一起對病原微生物起到機械保護作用,阻礙消毒過程的順利進行。同時有機物消耗部分消毒劑,降低了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濃度。如蛋白質能消耗大量的酸性或鹼性消毒劑,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等易被脂肪、磷脂類有機物所溶解吸收。在消毒前要先清潔再消毒。當然各種消毒劑受有機物影響程度有所不同。對大多數消毒劑來說,當有有機物存在時,需要適當加大處理劑量或延長作用時間。

(10)微生物類型和數量

不同類型的微生物對消毒劑的敏感性不同,而且每種消毒劑有各自的特點,消毒時應根據具體情況科學地選用消毒劑。消毒對象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數量越多,消毒越困難。對嚴重污染物品或高危區域,如孵化室等處應加強消毒,加大消毒劑用量,延長消毒劑作用時間,並適當增加消毒次數,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11)其他因素

消毒物表面的形狀、結構和化學活性,消毒液的表面張力、劑型以及在溶液中的解離度等,都會影響消毒劑的活性。

⑺ 殺菌消毒劑的作用機理有哪些

(1)改變病原微生物細胞膜的通透性
表面活性劑、酚類及醇類可導致胞漿膜結構紊亂並干擾其正常功能。使小分子代謝物質溢出胞外,影響細胞傳遞活性和能量代謝,甚至引起細胞破裂。
(2)干擾、破壞病原微生物的酶系統
許多消毒劑能破壞微生物的酶系統,從而影響微生物的代謝,發生抑菌和殺菌作用。如某些氧化劑和重金屬鹽類能與細菌的巰基結合並使之失去活性。
(3)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質凝固、變性
酸、鹼和醇類等有機溶劑可改變蛋白構型而擾亂多肽鏈的折疊方式,造成蛋白發生不可逆的變性、凝固,導致結構蛋白和功能蛋白都遭受嚴重破壞。如乙醇、大多數重金屬鹽、氧化劑、醛類、染料和酸鹼等。

⑻ 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氯化消毒的因素有: 1.加氯量:加氯量除滿足水消毒時需要氯量外,應保持一定的余氯量以維持殺菌的效果。 2.接觸時間:應保證消毒劑與水中雜質和微生物有一定的反應時間。 3.水的pH值:pH值較低時,OCl-的含量較高。消毒效果較好。 4.水溫:水溫每升高10攝氏度,殺菌效果提高2~3倍。 5.水渾濁度:水渾濁度高時投氯量應增加。 6.水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不同微生物對氯的耐受性不同。微生物數量過多將洽藪蜜溉楝防描獅磨餞影響消毒效果。

⑼ 紫外線能夠殺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短波紫外線對微生物的破壞力極強,當該波段的紫外線照射細菌體後,細胞的核蛋白和脫氧核糖核酸(DNA)強烈地吸收該波段的能量,它們之間的鏈被打開斷裂,從而使細菌死亡。

紫外線殺菌歷史:

早在 1878 年人類就發現了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消毒作用。1901 年和 1906 年人類先後發明了水銀光弧這一人造紫外光源和傳遞紫外光性能較好的石英材質燈管,法國馬賽一家自來水廠很快在 1910 年首次使用紫外線消毒工藝。

人類對紫外線消毒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則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中葉,並於 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對紫外線消毒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進行了大量早期的研究。

加拿大安大略省水資源委員會於 1965 年和 1969 年對紫外線消毒技術應用於城市污水處理以及對受納水體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和評估。其他加拿大研究人員對紫外線消毒的效果、技術可行性、影響效果的水質因素、對受納水體中魚類的影響、消毒副產物以及與加氯消毒技術經濟比較進行了大量先驅性的研究工作。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紫外線污水消毒技術可行,可達到和加氯相同甚至更好的消毒效果。對受納水體中生物無毒副作用,不產生消毒副產物。以上研究為推動紫外線消毒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1982 年加拿大某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明渠式安裝的紫外線消毒系統 2000,並引進了模塊化紫外線消毒系統概念,即紫外線系統可由若干獨立的紫外燈模塊組成,且水流靠重力流動,不需要泵、管道以及閥門,大大降低了紫外線污水消毒的成本並使得系統維護簡單方便。

同時,當污水處理廠在擴建或改造時,只需適當增加紫外燈模塊的數量,而無需添購整套系統,可以節省設備投資,使用起來非常靈活。

這一發明得到了污水處理廠的歡迎,大大推動了紫外線消毒技術在城市污水消毒處理中的應用。在世界各地已經有 3000 多家城市污水處理廠安裝使用了紫外線污水消毒系統,其中 95% 以上的系統採用了明渠式模塊化紫外線系統的創意。

這些污水消毒系統規模小的每天處理數千 m3,大的每天處理上百萬 m3。

(9)消毒殺菌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除了殺菌作用外,紫外線具有:

1、保健作用

紫外線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波長在 280~320 納米的月波紫外線照射人體後,能引起皮膚肌體的光化學過程和光電反應,使皮膚產生許多活性物質,從而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採用紫外線照射調節高級神經的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壓。經

常接受紫外線照射能加強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增強人的免疫功能。

2、促進產生維生素

曬太陽是提供維生素 D 的一種來源。其另一種來源就是食物。比如說:陽光中的紫外線是促進蘑菇產生維生素 D 的重要因素。無論是採摘後的蘑菇還是沒採摘的,都有此項功能。所以鮮蘑菇要曬曬,補維生素 D 效果好。

3、分解油煙

用紫外光來改變其油脂的分子鏈,同時這種紫外光與空氣中的氧反應後產生臭氧,將油脂分子冷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油煙中的有機物被光解氧化,異味也隨之消除。

4、分解有機物

在建築材料或家用電器材料表面加入(或塗覆)少量的納米級二氧化鈦粉末,可以吸附揮發性有機物VOC (如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用紫外線照射後可分解這些有機物。

⑽ 哪些因素可影響消毒劑的殺菌效果

(1)消毒劑的濃度和作用時間,每一種化學消毒劑都有特定的有效殺毒濃度,濃度過低或過高均可影響殺菌效果。如含氯消毒劑,在一定范圍內濃度愈高,殺菌效果愈強;而乙醇只有 在70%〜75%時殺菌效果最好。作用時間愈長,微生物殺滅率愈高。
(2) 溫度和相對濕度:在一定范圍內,消毒劑的溫度越 高,殺菌力越強;某些殺毒劑的殺菌效果在適宜的濕度下效果最佳。
(3) 污染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污染愈嚴重,消毒愈困難。
(4) 酸鹼度:某些化學消毒葯只有在相應的pH值范圍內殺菌效果最佳。
(5) 拮抗劑:某些消毒劑因含有離子表面活性物質,故應避免與拮抗劑同用。
(6) 有機物:有機物的存在可阻礙消毒劑的滲透作用,降低其殺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