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室顫和房顫的英文縮寫
室顫:VFib(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房顫:AFib(atrial fibrillation)
室顫(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和房顫(atrial fibrillation)的英文只有一詞之差,而縮寫也只有一字之差。兩者縮寫分別為室顫(VFib)和房顫(AFib),如此是為表示室撲和房撲的區別,撲動一詞首字母亦為F。
室顫時心室失去正常的收縮節律而顫動或蠕動,完全喪失收縮射血功能,屬於心臟驟停的一種情況,是急危重症,可以導致心源性猝死。
房顫時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縮節律和收縮功能,以不規則且極為快速頻率的顫動或蠕動,下傳至心室導致心室收縮的節律也不規則。
(1)哪些不是引起室顫的原因擴展閱讀
心血管常見英文縮寫
1、LV left ventricle 左心室
2、LVAD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左心室輔助裝置
3、LV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左心室肥厚
4、HTN hypertension 高血壓
5、MI 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死
6、CHD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先天性心臟病
② 健康的人為什麼室顫正常人會出現室顫室顫發生的原因
正常人通常不會無原因地發生室顫。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電解質紊亂、葯物中毒及理化因素等均可導致室顫發生。
其常見常見病因如下:
1.冠心病 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時、不穩定型心絞痛、室壁瘤、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後發生的再灌注時等。急性心肌梗死並發的心室顫動,在心室顫動前無低血壓、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稱為原發性心室顫動:如在心室顫動前曾有低血壓、休克或心力衰竭者稱為繼發性心室顫動。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間發生的原發性和繼發性心室顫動的發生率分別為2.7%和2.8%。原發性心室顫動71%發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後24h內,在起病後的第1個小時內發病率最高,在隨後的數小時內迅速下降。未發現原發性心室顫動發生在梗死48h後。繼發性心室顫動41%於心肌梗死發病2周後發生。原發性心室顫動多發生於前壁心肌梗死。當急性心肌梗死合並心動過緩、傳導阻滯或再次心肌梗死,均會增加心室顫動的發生率。原發性心室顫動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存活率為57%,繼發性心室顫動存活率僅為18%。
2.由其他心律失常轉化為心室顫動
(1)完全性或高度房室傳導阻滯。
(2)長Q-T間期綜合征伴尖端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Brugada綜合征。
(3)Q-T間期正常型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和極短聯律間期型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
(4)也見於病理性陣發性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
(5)預激綜合征合並心房顫動時:若旁路不應期<270ms,則快速的心房激動可經旁路1∶1下傳,導致心室顫動發生。
(6)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發育不良性室性心動過速等。
3.其他病因類型
(1)心肌病:包括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它們的室性心動過速發生率很高。其猝死病例在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組分別為56%、19%;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組為5.4%,均發生於擴張性心肌病。猝死患者經心電圖檢查證實,心室顫動佔66%。
(2)瓣膜病:如主動脈瓣狹窄和關閉不全合並心絞痛或心功能不全者。
(3)心肌炎、急性肺栓塞、某些二尖瓣脫垂綜合征、主動脈瘤破裂、心臟壓塞、心臟破裂。
(4)其他各種嚴重心臟病或其他疾病患者臨終前的表現。
4.各種葯物的毒性作用所致 如洋地黃、奎尼丁、普魯卡因胺、銻劑、酚噻嗪類等葯物中毒。
5.電解質紊亂 主要為低鉀血症,或偶見於血鉀過高時。嚴重酸中毒。
6.心臟手術 尤其在低溫麻醉阻斷循環下進行心臟內直視手術過程中:在深低溫體外循環誘導心臟停搏時常可出現心室顫動。氣管插管、心臟外傷、行右心導管或左心導管、二尖瓣球囊擴張導管失靈等也可出現。
7.電擊或溺水 電擊時當300mA的直流電或70~80mA的交流電通過心臟時可引起心室顫動。淡水淹溺者較常引起心室顫動。
8.其他 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肥大、交感神經興奮、代謝性酸中毒、心動過緩、腦血管意外等可促使心室顫動的發生。
③ 心臟室顫的原因及預防,病人因拔氧氣管會引起室顫嗎
拔出氣管插管有可能,單純鼻導管一般不會
④ 求脈搏短絀不見於室顫的原因,謝謝啦!
心室顫動是嚴重的異位心律,心室喪失有效的整體收縮能力,而是被各部心肌快而不協調的顫動所代替。血液動力學的影響相當於心室停搏,是臨終前的一種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會出現脈搏消失,心音聽不到,所以就談不上脈搏短絀了,這一點不同於心房纖顫。
⑤ 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室顫,室顫用搶救時用什麼葯,室顫
很多情況都會出現室顫,比如嚴重心率失常,室速就可以引起室顫。搶救就是電擊除顫,然後心肺復甦,用腎上腺素
⑥ 室顫什麼意思
室顫一般指心室撲動與顫動。
心室撲動與心室顫動是嚴重的異位心律,心室喪失有效的整體收縮能力,而是被各部心肌快而不協調的顫動所代替。兩者的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均相當於心室停搏。心室撲動常為心室顫動的前奏,也常是臨終前的一種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室撲動與顫動的病因:
1、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狀動脈缺血。
2、心肌病伴完全房室傳導阻滯者。
3、嚴重電解質紊亂,如嚴重低鉀或高鉀。
4、葯物毒性作用,如奎尼丁、洋地黃、氯喹、銻劑等葯物中毒。
5、觸電、雷擊或溺水。
6、各種室性心動過速進一步惡化。
7、預激綜合征合並房顫,誤用洋地黃類葯物。
(6)哪些不是引起室顫的原因擴展閱讀:
如果心跳不是由竇房結的激動引起的,而是由其以外的細胞群,比如心房的其他部位的細胞、心室的細胞等自行發出的電沖動引起的心跳,如室性早搏、室顫、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
這些都是不正常的現象,檢查心電圖時如發現,就應查明原因。室性 早搏等應及時治療,而室顫病情非常嚴重,應及時搶救。異位心律伴傳出阻滯包括異位—心房傳出阻滯、異位—心室傳出阻滯兩種:
1、異位—心房傳出阻滯是異位心房起搏點與周圍心房肌之間(異位—心房交界區)發生的傳出阻滯。其心電圖表現類似竇房阻滯,只是以異位心室P波代替竇性P波。
2、異位—心室傳出阻滯是異位心室起搏點與其周圍心室肌之間(異位—心室交界區)發生的傳出阻滯。高度的異位—心室傳出阻滯可導致極度心動過緩,並易誘發心室纖顫和心室停搏,因此,異位心室傳出阻滯是一種嚴重疾病徵象。
⑦ 什麼是室顫,什麼是房顫,兩者有什麼不同
心室顫動(簡稱室顫)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縮或不協調的快速亂顫,其結果是心臟無排血,心音和脈搏消失,心、腦等器官和周圍組織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綜合征發作和猝死。室顫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嚴重心律失常,也是臨終前循環衰竭的心律改變。
引起室顫的原因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兩類。心源性室顫常見的原因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非心源性室顫的常見原因有麻醉和手術意外、嚴重電解質與酸鹼平衡失調、觸電、溺水及葯物中毒或過敏等。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房顫總的發病率為0.4%,隨著年齡增長房顫的發生率不斷增加,75歲以上人群可達10%。房顫時心房激動的頻率達300~600次/分,心跳頻率往往快而且不規則,有時候可以達到100~160次/分,不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絕對不整齊,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縮功能。
房顫常見的病因包括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臟外科手術、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栓塞、甲亢、心包炎等等,與飲酒、精神緊張、水電解質或代謝失衡、嚴重感染等有關;此外還可以合並有其它類型心律失常。
⑧ 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室顫,室顫用搶救時用什麼
原發性室顫的常見病因:1、冠心病,尤其是發生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和(或)室壁瘤以及急性心肌梗塞後6個月內的患者;2、原發性擴張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心室顫動 病因電擊3、瓣膜病,尤其是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合並心絞痛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4、原發性和繼發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征,後者大多由葯物作用或電解質失調引起;5、病竇綜合征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所致嚴重心動過緩;6、電擊或雷擊;7、低溫;8、洋地黃、腎上腺素類葯物過量;9、少數預激綜合征;10、少數二尖瓣脫垂綜合征。
當然最常見的正是第一條中出現的那些與冠心病相關的病因,而且心室顫動也正是心臟驟停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室顫的搶救方式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事實上是電除顫,這也是為什麼要國外發達國家要推行PAD(公眾除顫普及)計劃的原因,國內目前不少地區也開始試水在一些公共場所,如地鐵、機場等處安裝AED(自動體外除顫儀),以求縮短室顫發生到首次除顫的時間。
至於葯物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常用於電除顫難以復律的室顫)和溴苄胺都可應用。但是必須明確只有電除顫才是唯一的最佳搶救方式。
⑨ Y房顫與室顫的知識
房顫是由於心房內多個異位起搏點無規律的發出沖動,致使心房各部產生極不協調收縮與舒張(即心房肌各部處於各不相同的收縮與舒張時期,沒有統一的步調),這樣的結果是心房失去排血功能。同時由於大部分異位沖動會落在其他異位沖動及房室結的不應期而不能下傳,而能夠下傳的沖動由於沒有固定的間隔,又會落在房室傳導系統及心室肌動作電位的不同時期,因而也引起心室的無規律收縮,心室射血功能受到影響。體檢時可見患者心律及脈搏不齊,節律和強度不等,毫無規律。
同理,室顫也是由於心室內多個異位起搏點無規律的發出沖動,致使心室各部產生極不協調收縮與舒張(即心室肌各個部分處於各不相同的收縮與舒張時期,沒有統一的步調),這樣的結果是心室完全失去排血功能。由於心室完全失去排血功能,形成和心臟完全停止跳動一樣的結果,組織及臟器立即失去血液供應,臨床表現為猝死,患者立即昏迷,摸不著脈搏、聽不到心音、測不到血壓、瞳孔散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