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身高增長的原因有哪些
擴展閱讀

身高增長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22 03:30:09

⑴ 影響長高的因素有哪些身高是先天決定的嗎

你好;

身高的增長和多方面的因素有關系。主要包括:遺傳因素,飲食攝入,個人發育狀態等。但有幾點,可以確定是能夠幫助身高增加的,包括:
1,充足的睡眠。因為睡眠時候生長激素分泌增加,能夠促進身高的增長
2,適度的鍛煉。身體的運動和鍛煉,也促進骨骼的生長和發育
3,足量的蛋白質和鈣的攝入。這些是骨骼增長的營養元素,需要攝入足量。

遺傳作為先天因素對身高確實有影響。但影響的大小,各人表現的並不一致。而後天的因素對身高的增長,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⑵ 影響青少年身高增長的因素有什麼

青少年身高與哪些因素有關

在青春期生長突增中,身高的增長非常快。長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發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達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達8~10厘米。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長。一般女性在19~23歲、男性在23~26歲身高才停止增長。 這時因為骨骺閉合,所以不能再生長了。由於女性的骨骺閉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較高的身材,這就要進一步了解可能影響身高的因素:
(1) 身高與性成熟早晚有關
成熟年齡的遲早會影響急速成長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長現象發生較早的人,就較快達到終止點;較晚發生的,也較晚達到其終點。當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長高時,性晚熟的少女卻還在長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較高。身高長得最快的時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經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達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長的巔峰期是青春期頭一年,約13~14歲,身高增加可達10~12厘米。
(2 )身高與營養有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身高是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堆砌」起來的。構成人體的蛋白質的物質有5~10萬種,組成這些蛋白質的8種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給。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種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質的合成,有助於全身各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特別是骨骼和骼軟骨的生長發育。對學齡前兒童的試驗表明,每餐麵包中增加0.5克賴氨酸的實驗組的身高體重顯著超過其他兒童。日本將6對孿生嬰兒分兩組進行試驗,第一組給予正常營養,第二組在食物中增添賴氨酸。1300天後,第二組的嬰兒比第一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見,全面、合理的營養是影響身高的因素,同時也是補救身高的必要條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發育期新陳代謝最旺盛,這就需要豐富的營養供給。飲食中的高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質和鈣、磷、維生素等無機鹽類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魚類以及各種促進新陳代謝的維生素B族、E族,豆類、雜糧及新鮮水果 、蔬菜等所含營養成分,都有助於骨骼的充分發育,即骨骼的增長、增粗、增寬和骨皮質增厚。
(3) 身高與睡眠有關
生物學家研究內分泌腺分泌規律時發現,對少年兒童來說,睡得好長得高。身高的增長,取決於骨骺的不斷增長,而骨骺的生長又受內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內分泌激素主要有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素、黃體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長激素作用最顯著。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其明顯的規律性,即白天分泌較少,夜晚睡眠時分泌較多。研究人員發現,當兒童深睡1小時後,生長激素的分泌量,超過白天5~7倍,而深睡時性激素和黃體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顯然,這對兒童身高的增長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長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期。生長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長;雄性激素則使骨骼增粗,更結實。這兩種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 所以青少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個小時。
(4) 身高與遺傳有關
據研究,人體的最終身高75%取決於遺傳因素。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響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環境條件對身高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外在因素主要是指營養、生活習慣、體育鍛煉等。
(5)身高與體育鍛煉有關
據調查,一年的體育鍛煉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鍛煉的同齡者多長1~2厘米,女孩子多長2~3厘米。經常鍛煉的小學生比不鍛煉者高5厘米左右。體育鍛煉所以能促使身材長高,一是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強了骨細胞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提高骺軟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對骺軟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據研究,運動以後生長激素分泌明顯增加,同時,運動還會鍛煉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壯。因此,國內外研究者一致肯定:運動有助於長高。專家建議,下面一些運動特別有助於孩子長高。A.摸高練習;B.爬桿或爬繩梯鍛煉;C.上體前引;D.交叉伸展;E.跳繩、跳皮筋、踢毽子;F.單桿懸垂;G.游泳。這些訓練會增加關節、韌帶的柔韌性,有助於身高發育。像舉重、杠鈴、鉛球、鐵餅等負重訓練,不宜作為18歲以前少年的經常訓練項目,即使過了青春發育期,也不適於進行這類運動,以免影響身高的發育。
(6)身高與精神因素有關。研究發現,精神上受過嚴重創傷的孩子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停滯。這是因為不良情緒會影響腦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輕者影響身體發育,重者導致各種疾病。因此,憂傷和郁悶不僅會使兒童少年易患各種疾病,而且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出現「未老先衰」的現象。

⑶ 身體長高的原因,你有哪些了解

孩子的個子問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是比較讓家長很苦惱的,很多家長在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當中給孩子大量的補充各種營養物質,但是孩子還是不會找到一個很高的個子,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身體長高的原因都有哪些?

同時在學習當中孩子也會經常遇到很多的難題,因此就需要家長為孩子答疑解惑,所以要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僅離不開父母的培養,同時根據孩子自身的品質也離不開一定的關系。

⑷ 影響長高的因素有什麼

影響長高的因素有遺傳、出生時的身高體重、營養狀態等。

個體的身高和生長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包括遺傳、出生時的身高體重、營養狀態,以及是否運動、飲食等生活習慣、民族種族、性成熟的早晚、是否存在某些疾病、骨骺癒合狀態和內分泌激素分泌的狀態,比如父母雙方個子不高,那孩子一般也不高。

另外,營養不良時身高也會受影響,有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肝硬化、骨軟化病時也會影響身高。上述諸多因素中,內分泌激素尤其是與生長密切相關,關系更為重要的是生長激素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長高的鍛煉方法:

1、籃球

打籃球中蘊含了很多跑跳的動作,有助於伸展四肢,促進骨骼在生長期盡可能的生長。達到增高目的。

2、跳遠

立定或助跑跳遠均可。起跳時踏跳要有力,在空中挺膝展髖,兩臂上伸,充分展體;落下時前腳撐著地,屈膝緩沖。可根據自己體質情況每天做7~10次,中間適當休息。

3、仰卧起(兩頭翹)

身體仰卧在地毯或床上,用力收腹的同時,兩腿、兩臂伸直向上翹起,伴隨低頭伸頸兩手盡量靠近兩腳,根據自己體能每組做8~12次,3~5組為宜,組間適當休息。

⑸ 身高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

激素分泌
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和性激素的分泌是否正常,都能影響人的高矮。微量元素
鈣、磷、鋅等不足,都會影響身體發育.性成熟期
不論男女,性成熟期較晚的,身材一般較高;性成熟期早的,由較早停止生長,身材較矮。
→營養水平
父母身高
種族差別
遺傳因素

⑹ 身高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青春期生長突增中,身高的增長非常快。長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發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達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達8~10厘米。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長。一般女性在19~23歲、男性在23~26歲身高才停止增長。 這時因為骨骺閉合,所以不能再生長了。由於女性的骨骺閉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較高的身材,這就要進一步了解可能影響身高的因素:
(1) 身高與性成熟早晚有關
成熟年齡的遲早會影響急速成長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長現象發生較早的人,就較快達到終止點;較晚發生的,也較晚達到其終點。當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長高時,性晚熟的少女卻還在長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較高。身高長得最快的時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經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達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長的巔峰期是青春期頭一年,約13~14歲,身高增加可達10~12厘米。
(2 )身高與營養有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身高是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堆砌」起來的。構成人體的蛋白質的物質有5~10萬種,組成這些蛋白質的8種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給。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種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質的合成,有助於全身各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特別是骨骼和骼軟骨的生長發育。對學齡前兒童的試驗表明,每餐麵包中增加0.5克賴氨酸的實驗組的身高體重顯著超過其他兒童。日本將6對孿生嬰兒分兩組進行試驗,第一組給予正常營養,第二組在食物中增添賴氨酸。1300天後,第二組的嬰兒比第一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見,全面、合理的營養是影響身高的因素,同時也是補救身高的必要條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發育期新陳代謝最旺盛,這就需要豐富的營養供給。飲食中的高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質和鈣、磷、維生素等無機鹽類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魚類以及各種促進新陳代謝的維生素B族、E族,豆類、雜糧及新鮮水果 、蔬菜等所含營養成分,都有助於骨骼的充分發育,即骨骼的增長、增粗、增寬和骨皮質增厚。
(3) 身高與睡眠有關
生物學家研究內分泌腺分泌規律時發現,對少年兒童來說,睡得好長得高。身高的增長,取決於骨骺的不斷增長,而骨骺的生長又受內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內分泌激素主要有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素、黃體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長激素作用最顯著。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其明顯的規律性,即白天分泌較少,夜晚睡眠時分泌較多。研究人員發現,當兒童深睡1小時後,生長激素的分泌量,超過白天5~7倍,而深睡時性激素和黃體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顯然,這對兒童身高的增長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長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期。生長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長;雄性激素則使骨骼增粗,更結實。這兩種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 所以青少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個小時。
(4) 身高與遺傳有關
據研究,人體的最終身高75%取決於遺傳因素。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響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環境條件對身高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外在因素主要是指營養、生活習慣、體育鍛煉等。
(5)身高與體育鍛煉有關
據調查,一年的體育鍛煉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鍛煉的同齡者多長1~2厘米,女孩子多長2~3厘米。經常鍛煉的小學生比不鍛煉者高5厘米左右。體育鍛煉所以能促使身材長高,一是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強了骨細胞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提高骺軟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對骺軟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據研究,運動以後生長激素分泌明顯增加,同時,運動還會鍛煉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壯。因此,國內外研究者一致肯定:運動有助於長高。專家建議,下面一些運動特別有助於孩子長高。A.摸高練習;B.爬桿或爬繩梯鍛煉;C.上體前引;D.交叉伸展;E.跳繩、跳皮筋、踢毽子;F.單桿懸垂;G.游泳。這些訓練會增加關節、韌帶的柔韌性,有助於身高發育。像舉重、杠鈴、鉛球、鐵餅等負重訓練,不宜作為18歲以前少年的經常訓練項目,即使過了青春發育期,也不適於進行這類運動,以免影響身高的發育。
(6)身高與精神因素有關。研究發現,精神上受過嚴重創傷的孩子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停滯。這是因為不良情緒會影響腦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輕者影響身體發育,重者導致各種疾病。因此,憂傷和郁悶不僅會使兒童少年易患各種疾病,而且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出現「未老先衰」的現象。

⑺ 人體身高生長的生長主要原因是什麼

1、人體長高的兩個關鍵時期
從人體生長發育的規律來看,在人的一生中,身高的生長發育有兩次高峰期。第一次是在孕中期至嬰兒期。孕中期(4~6個月時)胎兒的身高增長最快,在這三個月中約增長27厘米,占整個胎兒身高的二分之一,是人一生中增長速度最快的階段。嬰兒期(自出生至1周歲),生長速度稍有減慢,但仍增長20~25厘米,為出生時的50%。以後增長速度減慢,並保持相對穩定,直到第二次生長發育高峰期,大約女10歲、男12歲(青春期)。青春期,身高平均增長7~8厘米,最多可以增加10~12厘米;體重年增長值為4~7千克,個別可達8~10千克。約三年以後生長速度又減慢,直到女17歲左右、男22歲左右身高基本停止增長。由於女孩第二次生長突增期較男孩早開始,故在10歲左右男女的身高發育曲線出現第一次交叉,交叉以前男孩的身高高於女孩,交叉以後變為女超過男;到12歲左右男孩第二次生長突增期開始,而此時女孩生長速度已開始減慢,故又反過來男身高高於女,曲線出現第二次交叉。由於男孩突增期增長幅度較大,生長時間持續較長,所以到成年時絕大多數男子身體形態指標均比女子高。
依據平均值得出的發育規律,但是無論男或女都有早熟、正常、晚熟三種類型。早熟的特點是開始發育的年齡早,身高突增高峰出現早,但突增的過程往往較短,因而開始雖然顯得較高,但最後不一定高於晚熟者。早熟女孩的體重與身高的比例一般高於晚熟者,最後肩窄、骨盆寬,趨於矮胖型。晚熟的特點是開始雖然身材較矮,但突增的時間較長,最後往往比早熟的還高。晚熟的男孩骨盆窄、肩寬,呈瘦高型。正常型發育情況介乎二者之間。
當我們知道身高增長的一般規律和增長高峰之後,就可以在這兩個時期內對孕婦和胎兒、嬰兒以及兒童青少年進行全面調劑,除補充全面而平衡的營養,特別是質優量足的蛋白質外(懷孕後半期,胎兒生長骨骼,需供給鈣質,宜多吃些含鈣食物,如豆漿、豆腐、雞蛋、土豆、白菜、胡蘿卜等,小魚、蝦炸後可連皮吃下,多吃鮮菜、水果、蜂蜜等),還要進行適度的體育運動。孕婦在妊娠期,特別是孕中期(4~7個月時),流產率大大降低,妊娠反應消除或減輕,精神狀態已穩定,要適度進行體育活動,如健身操、深呼吸、活動性游戲、步行,還可進行輕度操練背腹肌等量小、強度弱、節奏緩和的運動。這既可改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功能,調節胃腸功能和人體代謝,又可幫助胎兒的發育和分娩。
出生後的嬰兒在無疾病或其它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啼哭幾聲並非壞事,而是很好的運動,有益健康。嬰兒啼哭,四肢蹬伸,「手舞足蹈」,不但能促使血液循環加快,給大腦、骨骼、肌肉以充足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而且還能提高心肺功能和胸廓的生長發育。6~12個月的嬰兒,根據情況適度誘導其玩、翻、爬或攙扶其步行,有助於身心健康和大腦的發育。神經系統是人體發育最早、最快,成熟也最早的系統。6~7歲時,大腦的重量已達到成人的90%,到20歲時大腦的重量才增加10%,重約1400克,但這時腦細胞內部結構和機能的復雜化過程,高度發展,達到非常完善的時期。因此,嬰幼兒時多給些信息刺激對其大腦發育和身心健康極為有利。
青春發育突增期是兒童青少年發育到成熟的過渡時期,是人生的第二次生長發育高峰期。這個時期人體的形態、生理、心理、生化、內分泌和智力等都將發生突變,因而在青春期進行適度的體育運動,特別是多做全身性的伸展性運動,更有助於長高。
2、體育運動何以能長高
體育運動能促進長高,主要原因有三。
(1)促使生長激素分泌量增加。控制身高的內分泌激素主要有三種,即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黃化體激素和性激素。這三種激素中,生長激素的功效最顯著,它是確保人體正常生長發育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實驗證明,進行90分鍾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人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比安靜時增加兩倍。體育運動的良好刺激,還能保證睡眠更深沉。科學家們通過腦電圖、心電圖和眼流動監測儀發現,兒童青少年沉睡1小時,體內的有關激素(生長激素、黃化體激素、性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量極為旺盛,尤其是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達到了高峰,每毫升血液里的含量高到20微克,是白天的5~7倍。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就能促使兒童青少年正常生長發育。據報載,有一位23歲的女青年因病昏睡兩個月後,身高增長近3厘米。如果生長激素的分泌量不足,就會嚴重影響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甚至還會患侏儒症。
(2)能增加骺軟骨的增殖能力。身材高矮之「高」,關鍵在於下肢長骨的長短和脊柱生長發育狀況。從人體解剖學來說,四肢長骨是管狀骨,兩端與骨體之間有軟骨(嬰兒時期,每一塊骨頭都有一個生長點或叫骨化中心),稱為骺軟骨。人從嬰兒發育成熟,身高增長了好幾倍,主要是由於骺軟骨增長的結果。當骺軟骨完成骨化,人就不再長高了。骺軟骨的生長發育是由生長激素控制的。堅持體育運動不但能使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而且能促使新陳代謝旺盛,血流加快。人處於安靜狀態時血液在全身循環一周需要20~25秒,運動時縮短至8~9秒。體育運動還能使吸氧量增加7~12倍。15~20歲的青少年,呼吸頻率可由安靜狀態的18~20次/分提高到30~40次/分,肺通氣量增加到70~120升。血氧充足,流速加快,就能供給骨細胞充足的原料。
適宜的運動除能給骺軟骨的增殖提供充足的原料,對其施以有益的「機械按摩」外,還能對骨的形態結構和機能等變化起良好的作用,例如,骨密質增厚,使骨變得更加粗壯結實;骨小梁的排列根據壓力和拉力不同,更加整齊而有規律;骨表面的肌肉附著的突起更加明顯等。這些變化就能大大提高骨的牽拉、壓縮、扭轉、抗彎、抗折等的性能。
(3)能獲得更多的維生素D和「空氣維生素」。群眾性的體育活動多在室外進行,室外陽光充足,空氣清新,能使人體獲得更多的維生素D和「空氣維生素」。物理學家研究發現,陽光透過三棱鏡發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七色光的外面還有許多看不見的光線,這些光線約占陽光的50~70%。紅光有興奮神經,提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肌肉組織的功能,黃光和綠光具有鎮靜功效,藍光和紫光則有抑製作用。不同季節,光照時間長短、強弱也不一樣,因而季節對生長發育有較大的影響。以身高、體重為例,在一年四季中,春季身高增長最快,3~5月份的三個月與9~11月份的三個月相比,前者身高增長要高出2~2.5倍。相反,體重是秋季增加最快,9~11三個月中是全年體重增加最快的時期。春季身高增長快的主要原因是,春天太陽距離地球越來越近,因而陽光里含紅外線和紫外線增多。紅外線波長短,穿透力強,且含有大量的熱能,能給人體皮膚均勻地加溫,反射性地促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給骺軟骨增殖提供充足的血氧。紫外線能使人體皮膚中的一種叫做「麥角固醇」的物質變成維生素D,維生素D進入血液,能促使胃腸對鈣、磷等物質的吸收,給骨細胞的生長提供更多的制骨原料。
在室外進行體育活動,呼吸新鮮空氣,能獲得更多的「空氣維生素」。南方四季常青、萬紫千紅,北方春、夏、秋三季也是花紅柳綠,這樣的自然環境里陰離子數倍增。陰離子是維持人體細胞正常生長功能必不可少的「元素」,科學家們稱它為「空氣維生素」。有人將白鼠分成兩組喂養(營養完全相同),甲組在正常的空氣中喂養,乙組在經過棉花過濾的空氣中喂養。四周後甲組無變化,安然無恙;乙組患病率高,有的面臨死亡。關鍵原因就在於乙組白鼠呼吸的空氣中的陰離子已被棉花完全吸收所致。可見,人體內陰離子數增多,既有助於兒童青少年長高,又有助於提高有機體的機能和健康水平。
3、練哪些項目有助長高
兒童青少年時期骨骼系統生長迅猛,且骨骼里含有機物比例大,無機物比例小,骨骼脆弱、柔韌性大。兒童青少年脊柱彈性大,但肌肉、韌帶力量差,固定關節力量弱。兒童青少年神經過程的特點是興奮比抑制更占優勢,大腦皮質神經細胞工作能力差,容易疲勞,但反應快、恢復快、靈活性好。兒童青少年時期,特別是青春發育突增期,身高增長迅猛,胸廓發育相對落後,心臟的發育速度趕不上身體其它部位增長的速度,供血、供氧相對不足,心血管系統的調節機能亦不穩定。鑒於兒童青少年上述特徵,鍛煉時應選擇那些伸展幅度大、頻率較高、節奏感強、持續時間短的練習,應盡量避免練那些過於緊張、持續時間長、憋氣的耐力性和靜力性的練習。
(1)全身性伸展項目:全身性伸展項目內容非常多,如徒手操、輕器械操、健美(身)操、引體向上、雙臂屈伸、屈臂伸擺浪、懸垂擺動、擺腿、壓腿、踢腿、騙腿、劈腿、「橋」等等。
(2)協調性項目:這類項目包括球類運動、游泳、滑冰、滑雪、舞蹈、活動性游戲等等。
(3)跳躍項目:這類項目有原地單、雙足跳、行進間單足和雙足跳、跨步跳、蛙跳、縱跳摸高、立定跳遠、立定多級跳遠、跳橡皮筋、跳繩、支撐跳躍、跳越障礙等等。
(4)短距離競賽項目:短距離競賽項目包括田徑徑賽項目50米、60米、100米、200米、400米和4×100米接力跑,游泳(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

⑻ 作為爸媽,你們知道孩子增長身高有哪些因素嗎

作為爸媽,你們知道孩子增長身高有哪些因素嗎?

身高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幾大標志之一,家長可從孩子日常的身高增長速度上進行觀察。但在同個班級中,總會出現部分兒童身高遠低於其他同學。這時家長僅知道孩子身高增長慢,卻對原因有些迷茫。影響孩子身高增長的原因有哪些?家長一定要知道!

⑼ 據調查中國男性35年間平均身高增長9厘米,這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我想身高的問題一定困擾過很多的人,人的體型就是高矮胖瘦幾個字可以總結的,如果是長得太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減肥,但如果是長得太矮就沒有辦法增高了,所以對於很多身材矮小的人來說,身高就是硬傷。我們都知道我們亞洲人的平均身高要比歐美矮,從我們國內來說南方人的身高又要比北方矮一些,從這就可以看出身高是有一定的地域性的,人類的遺傳基因也會影響到身高。國家衛健委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近五年來男性的平均身高增長了1.2厘米,而近三十五年來,男性的平均身高增長了9厘米,這個增幅在世界排名第一。決定人體身高的因素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營養因素,所以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

三、運動量的增加影響了身高。

生活水平提高後,人們開始意識到一些運動項目有利於長高,於是有針對性的訓練,這也是身高水平上漲的原因之一。

⑽ 決定我們身高的因素都有哪些

決定我們身高的因素都有哪些?

一、身高為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身高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對一個人良好的儀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並且現在很多人找對象的話,身高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准。高個子的人往往都很好找對象,並且將來生育的後代的身高都會遺傳父母。並且現在很多工作也會要求身高,身高不達標很可能就會被淘汰。像模特、參軍或者一些對形象有要求的工作都會要求的。所以身高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形象職業生涯及婚姻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