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麵粉苦是什麼原因
擴展閱讀

麵粉苦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4-22 12:47:21

1. 為什麼全麥麵粉做的饅頭有點苦

做全麥麵包的話,做的饅頭,他苦的話有兩點,第一個是發酵過度,第二個就是他的酵母放多了,第三個就是有可能是他。全麥粉放的時間比較長產生了一些沒所以說他會有些苦的物質生下來說的話全麥粉正常放的話他不會變得特別特別的苦除非是這幾個原因他們病很

2. 自己做的麵包,吃完後感覺有點微苦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原因:

1、麵粉挑選沒有過關,麵粉有部分有霉變,導致麵包發苦。

2、麵包在製作過程中,鹼或蘇打粉的量過多。導致麵包發苦。

3、可能是全麥粉的比例太高了,可以適當多加點高筋粉。

4、麵包在烤的過程中沒有把握好時間,烤太久,把麵包烤老了。

這個問題非常的復雜,可以一一排除一下,比如是不是甜味劑放多了,麵粉是不是受潮了等等,基本可以斷定不是烘烤的原因。如果烤糊了,那不用品嘗,外表一看就能知道。

(2)麵粉苦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製作麵包時注意事項:

1、准備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首先准備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做蛋糕也需要一氣呵成,不然中途弄的手忙腳亂的就不好了。比如簡單的戚風蛋糕,就需要稱雞蛋、打蛋白泡等等統籌規劃。

2、對配方要了如指掌

對整個配方要非常熟悉,在過程中檢查材料和工具是否齊全。

3、正確稱量材料

材料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參數,各種材料不能夠超標,也不能減少,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才完美。

4、自己的烤箱要了解

對於烤箱需要了解,雖然烤箱都一樣,但是裡面的溫度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需要了解,控制好烘焙麵包的溫度。

5、環境需要整潔

環境衛生,老調重彈,只要與食品相關的就需要衛生。

3. 利生麵粉有苦味是什麼原因

利生麵粉有苦味,這是不正常的。說明這個麵粉可能是受潮了。

4. 我發饅頭的時候沒加其它東西。為什麼吃起來有苦味呢

原因有兩種:①麵粉的質量問題;②酵母粉放太多。
材料:中筋麵粉500克、溫水250ML、酵母7克(水量為麵粉的45-50%, 酵母量為麵粉的1-1.5%)
做法:
1、酵母溶入約1/3的溫水中,攪拌均勻;
2、把酵母粉倒入麵粉中,用筷子攪勻;
3、將剩餘的溫水倒入麵粉中,用筷子攪成棉絮狀;
4、用手揉面,揉至面團表現光滑;
5、面團放到容器中蓋好蓋子,或表面蓋上潮濕的屜布,放在溫暖處發酵至2倍大,時間長短隨環境溫度高低不等;
6、發好的面團內部是均勻的蜂窩狀;
7、案板上撒少許薄面,將發好的面團反復揉;
8、揉到面團表面光滑,切開面團,如果切面有氣孔,需繼續揉;

9、揉至面團的切面光潔無氣孔;
10、將面團整形成長柱形;
11、將面棒切成等量的劑;
12、用手來回搓揉,整形成圓圓的饅頭狀;
13、饅頭生坯底部沾些麵粉,放在蓋簾上,每個之間留出距離;
14、生坯表面蓋上潮濕的屜布,繼續發酵,使生坯再次漲大;
15、發酵約20-30分鍾,輕輕按壓表面可感覺有彈性即可;
16、蒸鍋內鋪上潮濕的屜布,將饅頭生坯放入,留出距離;
17、鍋蓋蓋好,如果鍋蓋不嚴,最好用布將鍋蓋邊緣包起來,防止漏蒸汽;
18、大火燒開蒸鍋內的水後,轉中火蒸25分鍾。關火後,放置3-5分鍾打開蓋子即可。

5. 麵包發苦是什麼原因剛烤的

麵包發苦主要原因有:

1、麵粉挑選沒有過關,麵粉有部分有霉變,導致麵包發苦。

2、麵包在製作過程中,鹼或蘇打粉的量過多。導致麵包發苦。

3、一般發酵長了就會導致發苦。沒放鹽,就會導致發酵過長。鹽在幫助酵母發酵的同時可以防止因異常的發酵而產生的味道。鹽同時有調味的功能,未加鹽的麵包淡而無味。

4、麵包烤太久,烤老了。

(5)麵粉苦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製作麵包注意事項:

1、攪拌過度:

面團攪拌過度,因麵筋已經打斷,導致麵包在發酵產氣時很難保住氣體,麵包體積扁小。在攪拌時形成了過於濕粘的性質,造成在整型操作上困難,面團滾圓後也無法挺立,而向四周擴展。用此面團烤出來的麵包,同樣因無法保存空氣而使麵包體積小,內部空洞大,組織粗糙而多顆粒,品質極差。

2、影響攪拌的因素

水分的多少將影響面團的軟硬,如水分少會使面團的捲起時間縮短,麵粉的顆粒未能充分水化,致使麵筋的性質較脆,在擴展開始不久,就易使麵筋攪斷,無法再使麵筋充分地擴展,所以做出來的麵包品質較差。

相反,如果水分過多,則會延長捲起的時間,一旦達到捲起階段就很容易造成麵筋打斷,所以這時要特別小心。另外,麵粉的吸水量也直接影響水分的添加,一定要掌握麵粉的吸水量。

3、溫度

面團溫度低所需捲起的時間較短,而擴展的時間應予延長;如果溫度高,則所需捲起的時間較長。如果溫度超過標准太多,則面團會失去良好的伸展性和彈性,捲起後無法達到擴展的階段,使面團變成脆、濕,對麵包的品質影響也很大。

6. 為什麼小米磨成的麵粉熬粥會苦

小米會苦的原因:

1、存放不當,小米變質了。

2、膽汁分泌多,是你覺得苦,你讓別人也嘗下,如果也苦就是變質了。

3、熬粥時糊鍋底,也會有苦味,煮粥時要隨時攪一下鍋,防止糊底。

4、劣質小米嘗起來無味,微有苦味、澀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5、熬制時與其他事物是一塊熬制的,其他事物變質引起的或與小米的味道不合導致味苦。

6、熬粥時放小蘇打量過多。

小米失去了保護層,籽粒較小,糧堆孔隙度小,雜質多,內外氣體不易交換。小米一般含糠較多,糠內含有較多的脂肪,高溫條件下易變質、變味。當溫度和水分偏高時,會發熱霉變。發熱初期糧面濕潤,

4~5天後米色顯著變淺,失去光澤,並產生脫糠現象,米堆內米粒開始結塊,個別米粒開始生霉,糧溫上升加快。再經3~5天米色即發生霉變,變為褐色,有濃霉味。所以儲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通常將小米放在陰涼、乾燥、通風較好的地方。儲藏前水分過大時,不能曝曬,可陰干。

2、儲藏前應去除糠雜。

3、儲藏後若發現吸濕脫糠、發熱時,要及時出風過篩,除糠降溫,以防霉變。

4、小米易遭蛾類幼蟲等危害,發現後可將上部生蟲部分排出單獨處理。在容器內放1袋新花椒即可防蟲。



優劣特質:

1、優質小米米粒大小、顏色均勻,呈乳白色、黃色或金黃色,有光澤,很少有碎米,無蟲,無雜質。取少量待測小米放於軟白紙上,用嘴哈氣使其潤濕,然後用紙捻搓小米數次,觀察紙上是否有輕微的黃色,如有黃色,說明待測小米中染有黃色素。

另外,也可將少量樣品加水潤濕,觀察水的顏色變化,如有輕微的黃色,說明摻有黃色素。

2、優質小米聞起來具有清香味,無其他異味。嚴重變質的小米,手捻易成粉狀,碎米多,聞起來微有霉變味、酸臭味、腐敗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氣味。

3、優質小米嘗起來味佳,微甜,無任何異味。劣質小米嘗起來無味,微有苦味、澀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6)麵粉苦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1、小米宜與大豆或肉類食物混合食用,這是由於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賴氨酸,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賴氨酸,可以補充小米的不足;

2、小米粥不宜太稀薄;淘米時不要用手搓,忌長時間浸泡或用熱水淘米;

3、小米的蛋白質營養價值並不比大米更好,因為小米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並不理想,賴氨酸過低而亮氨酸又過高,所以產後不能完全以小米為主食,應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營養;

4、小米可蒸飯、煮粥、磨成粉後可單獨或與其他麵粉摻和製做餅、窩頭、絲糕、發糕等,糯性小米也可釀酒、釀醋、製糖等。

5、在盧氏一帶,有用糯性小米做成長條形類似粽子的食物,一般稱之為hubao(發音類似於糊包),每逢端午,吃的不是粽子而是hubao,hubao是用糯性小米加紅豆外裹一種被當地人稱之為糊包葉的葉子和竹葉上鍋蒸成。

食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涼吃,另一種是蒸熱後吃。bubao吃起來有略粘,且帶有一股糊包葉特有的青澀味和竹葉的清香,小編推薦hubao的食用方法是蒸熟後撒糖吃。

6、釀造小米酒(或稱黃米酒)只能使用糯性小米才可以釀制,因為糯性小米的澱粉主要為支鏈澱粉,而粳性小米的澱粉主要是支鏈澱粉。

7. 發面是有技巧的,為什麼有時候用酵母發的面是苦的

生活中人們最常吃的主食不外乎就是米飯跟饅頭之類的麵食。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雖然大多數時候人們為了方便會在別的地方夠買饅頭花椒之類的麵食,但是有些人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或是為了吃更健康的食物,則選擇自己在家中製作。自己在家中做發面麵食的時候一定會用到的,就是項目,但是有人用酵母發面的時候,蒸出來的麵食會發苦,這類原因是什麼呢?該怎麼樣用酵母發面呢?有什麼樣的技巧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饅頭包子是我們平時比較常見的麵食,但是要想把這兩種麵食做好卻做事不容易,很多人在剛學做饅頭的時候用酵母發面做出來的饅頭,口感發苦,難以下咽,這時就需要我們掌握方法。饅頭有苦味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小蘇打太多或者是發酵粉沒有攪拌均勻,又或者是加入了鹼,所以在使用發酵粉或者是小蘇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也要注意發酵的材料與麵粉攪拌均勻。

8. 我的麵包為什麼有苦味,是什麼造成的呢

麵包有苦味的原因很多種,非常的復雜,可以一一排除一下。最簡單的就是烤糊了,如果烤糊了,那不用品嘗,外表一看就能知道。原材料方面,麵粉挑選沒有過關,麵粉有部分有霉變或者受潮,導致麵包發苦。還有麵包製作過程中,鹼或蘇打粉的量過多。也有可能是全麥粉的比例太高了,可以適當多加點高筋粉。
首先和面要軟一些,材料用麵粉、雞蛋、糖、少許鹽、酵母、牛奶或奶粉加適量水揉成軟面團,原來都是不停的揉一小時,現在只需揉3分鍾就醒20分鍾,如此反復三次即可把面揉出薄膜。揉出面膜後再進行發面的程序,面發好後就做麵包胚,做好後再醒發15到20分鍾。最後烤箱200度預熱,上下火烤20分鍾後再倒換上下托盤(為的是下盤上色)烤10分鍾即可。

9. 包子面吃起來有苦味是什麼原因

包子有苦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酵母粉放多了。酵母和面的比例大概為1:50.水看邊揉邊放。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面很重要。不少朋友總是說發不起來,可能是因為面團太硬了。水少面多,面團就硬,這樣的面團適合做手擀麵。水多面少,發出來的面團軟踏踏,成品口感差。什麼比例合適呢?我給個大致的配比:500g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ml,即約等於:2:1的比例。
常用發酵劑有三種:
1、發面用的發酵劑有三種:小蘇打、面肥(老面)和乾酵母粉。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酵劑在面團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通過受熱膨脹使得面團變得松軟可口。
2、小蘇打釋放的氣體並不豐富,所以用它發面的成品松軟度不是非常好。而且它是弱鹼性物質,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麵食的營養價值,不建議選用。
3、面肥有些地方又叫老面,是上次發酵之後留取的一塊面團,適當保存之後用它來做菌種啟動發酵。面肥必須要搭配鹼來使用,是因為它會使面團產生酸味。但鹼會破壞麵粉的營養,而且用量非常不好掌握,成品容易造成浪費,呵呵~所以也不建議使用。
4、活性乾酵母(酵母粉)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它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可貴的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還不僅自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它對麵粉中的維生素還有保護作用。還不僅僅如此,酵母菌在繁殖過程中還能增加面團中的 B族維生素。所以,用它發酵製作出的麵食成品要比未經發酵的麵食如餅、面條等營養價值高出好幾倍。

10. 白面有旮瘩做出來的麵食發苦怎麼回事

白面有疙瘩,麵粉質量不好,時間可能長了,裡面可能受過潮,或加工時加入用過的,陳舊的面,發苦了,味道不好,變質了,該扔就扔,吃壞了,吃葯費錢。換個好點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