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孩總是出很多汗是什麼原因
小寶寶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見的,並非都是體質虛弱、身體有病的症狀。不少家長認為是孩子體質虛弱,因而虛汗不斷。其實,有相當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見於頭和頸部,常在入睡後半小時內發生,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小兒活潑好動,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後也不得安寧,所以入睡後頭部也可出汗。所謂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長往往習慣於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另外,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也是小兒睡眠時出汗的原因,這些都屬於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兒安靜狀態下出現的,如佝僂病的出汗,表現為入睡後的前半夜,小兒頭部明顯出汗。由於枕部受汗液刺激,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結果造成枕部頭發稀疏、脫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環狀脫發,醫學上稱之為「枕禿」,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只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佝僂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會自止。
假如小兒不僅前半夜出汗,後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數是有病的表現,最常見者是結核病。結核病還有其他表現,如低熱、疲乏無力、食慾減退、面頰潮紅等。結核病的病兒白天活動時易出汗稱為虛汗,夜間的出汗稱為盜汗。如懷疑孩子感染了結核,應做肺部X線檢查或做結核菌素試驗以便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體質弱的小兒常常在白天活動時或夜間入睡後,在頭、胸、背部成片狀出汗。往往是由於喂養不當或消化吸收不良而發生營養不良造成的。護理上要注意調整喂養方法,促進小兒食慾,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人量。必要時可採用中醫中葯調理脾胃不合。
因此,對小兒睡眠中的出汗,應仔細區別,必要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幼兒睡覺出汗的其它相關狀況和分析:
正常的嬰兒在睡眠時比較安靜舒坦,呼吸均勻而沒有聲響,有時小臉蛋上會出現一些有趣的表情。但是如果嬰兒有以下狀況出現,父母應該高度重視。
症狀一:嬰兒在剛入睡時或即將醒時滿頭大汗。
專家提醒:可以說大多數嬰兒夜間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並伴有其他不適的表現,就要注意觀察,加強護理,必要時去醫院檢查冶療。比如嬰兒伴有四方頭、出牙晚、囟門關閉太遲等徵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僂病。
症狀二:嬰兒夜間睡覺前煩躁,入睡後全身干澀,面頰發紅,呼吸急促,脈搏增快,超過110次/分。
專家提醒:這預示著嬰兒即將發燒。應該注意嬰兒是否有感冒症狀或腹瀉症狀,另外注意給他補充水分。如果嬰兒真有發燒症狀出現,即應採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溫方式。
症狀三:嬰兒睡眠時哭鬧,時常搖頭、抓耳,有時還發燒。
專家提醒:嬰兒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濕疹或是中耳炎。應該及時檢查嬰兒的耳道有無紅腫現象,皮膚是否有紅點出現,如果有的話,及時將嬰兒送醫院診治。
症狀四:嬰兒睡覺時四肢抖動。
專家提醒:這一般是白天過度疲勞所引起的,不必擔心。需要注意的是,嬰兒睡覺時聽到較大響聲而抖動是正常反應;相反,若是毫無反應,而且平日愛睡覺,則當心可能是耳聾。
症狀五:嬰兒睡覺後不斷地咀嚼。
專家提醒:嬰兒可能是得了蛔蟲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若是蛔蟲病可用嬰兒專用的驅蟲葯驅除;若是排除了蛔蟲病,則應該合理安排嬰兒的飲食。
症狀六:嬰兒睡著後手指或腳指抽動且腫脹。
專家提醒:這時父母要仔細檢查一下嬰兒的手指,看它是否被頭發或其他纖維絲纏住,或被蚊蟲叮咬的痕跡。
症狀七:嬰兒不能睡得沉,經常翻動身體。
專家提醒:其實小寶寶入睡後在床上翻滾的現象較為常見。有時被子墊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會影響嬰兒的睡眠質量。有些家長怕小兒睡覺時冷,讓他穿著衣服睡覺,小兒感到不適,於是翻來滾去。有的家長總是擔心小兒吃不飽,晚上睡前還讓他吃很多的東西,使得小兒睡覺後肚子總是脹得難受,所以睡覺睡不踏實。
症狀八:嬰兒經常在睡著後突然大聲啼哭。
專家提醒:這在醫學上稱為嬰兒夜間驚恐症。如果孩子沒有疾病,一般是由於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驚恐、勞累等引起的。所以 平時不要嚇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靜愉快的情緒。
總之,嬰兒仍處於不能表達自己喜惡的時期,家長除給他安排好足夠的睡眠時間外,應當在嬰兒睡覺時多觀察他的異常變化防止延誤病情。8--9個月的嬰兒白天一般睡2--3次,持續時間2--6小時,夜間睡10個小時,共計14--15個小時。睡眠時間過少,影響嬰兒身體發育;睡眠時間過長,影響活動時間,使嬰兒智力發展延緩。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932095.html
一、王醫生介紹2種孩子的出汗表現:
1、自汗
它是指因不用發汗葯或因氣候炎熱、衣被過厚、劇烈活動等其他刺激因素而晝夜稍動則自然出汗。
這樣的孩子多是陽氣不固,津液外瀉所致。但是大部分的孩子應該是屬於愛活動、興奮活潑、飲食正常或過多的孩子,他們在活動、興奮地玩的時候就特別容易出汗。這些孩子的出汗可能比較多,但是造成出汗的原因停止後,汗也隨之停止了,這樣的孩子是非常正常、健康的。如果造成出汗的原因停止了,或根本沒有原因的出汗,或因為某些疾病造成的出汗不止,這時應該屬於有病的自汗。
2、盜汗
亦稱「寢汗」,睡時出汗,醒後即止。
盜汗多因陰虛熱擾,心液不能斂藏所致。但是我們所見到的是孩子入睡不久,頭、胸、背等處出許多汗,常浸濕枕巾、睡衣等。這是因為孩子剛入睡體溫上升,此時愛出汗的孩子盜汗就很明顯,這是一種生理現象。比較愛出汗的孩子大多在三四月份或11月份出現盜汗。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盜汗只是在夜裡12點前(就是前半夜)出汗,到後半夜汗會自動地沒有了。中醫認為孩子陽氣旺盛,前半夜陰氣尚未到最盛之時,在前半夜就會出汗,到了後半夜陰氣漸盛而抑制了孩子體內的陽氣外越,所以到了後半夜,孩子的汗自然就收回去了。一般來說,父母不要害怕,如果不放心就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
二、孩子因為疾病而兼見出汗的症狀時,除了請醫生檢查、治療外,在家還可以選擇合適的飲食調理的方法。
在家裡時,父母如果還分不清孩子出汗應該屬於哪方面的癥候(www.ankang06.org),就可以按照自汗多為陽虛,盜汗多為陰虛的判斷進行飲食調理,按自汗調補陽氣,吃健脾益氣的食品;盜汗就可以用滋補陰虛,養陰生津的食品
1、自汗
要注意是否有平時精神萎靡,容易疲勞,面色淡白,活動時愛出汗,易患感冒,語聲低等。對於這樣的孩子要注意忌口,平時不要吃生冷冰鎮的食品,堅硬不宜消化的食物。而應該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葯、扁豆、蓮子、大棗等,這些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和胃,可以煮粥食用。
2、盜汗
要注意孩子在睡覺時出汗,醒時汗止,形體消瘦,皮膚乾燥無澤,兩顴紅,手足心熱,大便乾燥,小便黃,煩躁不寧等,屬於陰虛表現。要忌口不吃煎、炸、烤、熏、油膩不化的食物,如油餅、炸羊肉串、烤鴨,膨化食品等;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乾薑、胡椒、羊肉、狗肉及肥肉等也在忌口范圍。
應該給孩子多吃一些具有養陰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麥粉及各種雜糧和豆製品;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等;水果、蔬菜應多吃,特別是蘋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西瓜等含維生素多的果類。
三、如何護理汗多的孩子
1、應注意勤換衣被,並隨時用軟布擦身,或外用撲粉,以保持皮膚乾燥。
2、身上有汗時,應避免直接吹風,以免受涼感冒,發生病變。
3、多汗易造成陰津虧損,陽氣受傷,因此要多給患兒飲水,喂以多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保證代謝之需。飲食要忌辛辣、攻伐之品,以防止正氣受傷,汗出更甚。
參考資料:www.ankang06.org
❷ 家裡的小孩經常出汗,出汗多的原因是什麼需要注意什麼
家裡的小孩經常出汗,出汗多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很快,這屬於生理性的原因,還有一種出汗多是屬於病理性的原因,比如說,長期的營養不良,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症,都會引起身體出汗的現象。
第2種導致家裡小孩經常流汗的原因,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原因,病理性的原因也分為很多種,有的時候小孩子發燒之後,在吃完退燒葯之後,為了使體溫快速降下來,身體會大量的排汗。其次一些疾病也會影響小孩子出汗,比如說長期的營養不良,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症等等也會引起小孩子出現流汗的明顯症狀。
一般來說這些病症除了流汗還有其他明顯的症狀,所以如果家中的小孩子經常流汗,其實沒有必要太過擔心。首先小孩子新陳代謝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而且他們的神經發育在幼兒時期還並不是很完善,所以尤其是到了夜晚的時候他們身體會出現非常多的汗液,不過只要他們進入深度睡眠之後,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這種出汗的情況就會逐漸好轉。
❸ 孩子出汗原因,都有什麼
孩子出汗原因,都有什麼?
一、 孩子出汗原因都有什麼?小孩子由於新陳代謝比較快,而且經常愛動來動去的,因此就特別喜歡出汗,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孩子動不動就滿身大漢,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出汗基本上都是正常的,因為無論小孩或者是大人,在運動過後都會出汗,但是如果說惡惡孩子在天氣不太熱,而且沒有太多運動的時候仍然出汗的話,這種情況就是孩子可能患有一些疾病,比如說是缺乏一些維生素,或者是營養不良,甚至是可能患有一些其他的疾病等等,所以孩子出汗的原因,如果排除正常的新陳代謝的話,還仍然不停的出汗,家長就要提高警惕,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❹ 小孩子出現身體多汗什麼原因
小孩多汗的原因可以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在正常情況下出現的多汗,這種情況孩子的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小孩之所以會在沒有任何疾病的情況下出現多汗,是因為小孩對外界的刺激的相對於大人來說更加敏感。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的小孩來說,體內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如果有額外的興奮和刺激,就會表現為多汗。
這種出汗的作用是散發體內多餘的熱量,維持正常體溫。生理性多汗絕大部分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衣被過多過厚,大量活動,精神亢奮,氣溫過高。如果避免這些外部因素的作用,就可避免出現多汗的情況。
病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由於疾病因素而引起的多汗。主要表現為在安靜狀態下的多汗。主要是由於體內缺少維生素D,以及鈣質所引起的。
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微量元素的檢測,及時給孩子補充鈣質,還要帶孩子多曬太陽,這樣才能夠促進鈣質的吸收。如果孩子經常的半夜出汗,同時伴有低熱,乏力,面頰潮紅也有可能是結核病所導致的,需要及時就醫治療。多汗是小孩常見的臨床症狀,如果孩子有多汗的情況,必須查明原因,盡早干預。
❺ 小孩汗多是什麼原因
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小兒活潑好動,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後也不得安寧,所以入睡後頭部也可出汗。所謂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長往往習慣於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另外,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也是小兒睡眠時出汗的原因,這些都屬於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兒安靜狀態下出現的,如佝僂病的出汗,表現為入睡後的前半夜,小兒頭部明顯出汗。由於枕部受汗液刺激,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結果造成枕部頭發稀疏、脫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環狀脫發,醫學上稱之為「枕禿」,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只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佝僂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會自止。 假如小兒不僅前半夜出汗,後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數是有病的表現,最常見者是結核病。結核病還有其他表現,如低熱、疲乏無力、食慾減退、面頰潮紅等。結核病的病兒白天活動時易出汗稱為虛汗,夜間的出汗稱為盜汗。如懷疑孩子感染了結核,應做肺部X線檢查或做結核菌素試驗以便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心臟病、糖尿病(低血糖時)、結核病或睡眠時呼吸不順暢,因身體內在的壓力(病變)促使交感神經始終處在緊張狀態,也會出現「夜睡盜汗」或是「手腳出冷汗」的現象,此則為長期的症狀,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帶寶寶到兒科診所或醫院檢查,聽聽心跳聲有否異常、摸摸肚子有無腫塊(瘤)、上呼吸道是否通暢或有無過敏體質等,以除卻心中的疑慮。 臨床觀察所見,盜汗患兒以內熱多見,一是脾胃積熱,一是陰虛內熱,熱逼津液外出,於是盜汗不停,熱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盜汗,必清其熱。 脾胃積熱的患兒,可見飲食旺盛或減退,精神好,大便秘結,常數天一行,雖然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耍不停治療原則須清熱通便,使熱下出。 最多的要數陰虛內熱類型,由於長期盜汗,使津液耗損過多,出現一種陰虛現象,這種患兒表現為唇舌紅干,手足心熱,口乾,大便數天一行,糞干且呈粒狀。治療宜清熱養陰使熱內消,汗也就能很快地消除。 盜汗患兒經常易患感冒的,真正屬體虛的極少,大多因出汗而在夢中將被子蹬掉,受寒所致,這與體虛感冒應當有所區別.盜汗患兒中也有個別人不屬於內熱所積,表現為出汗多、易感冒咳嗽、怕冷,平時稍運動也易出汗,對這樣的患兒,治療時不宜盲目用補品補劑,可以調和脾胃。 體質弱的小兒常常在白天活動時或夜間入睡後,在頭、胸、背部成片狀出汗。往往是由於喂養不當或消化吸收不良而發生營養不良造成的。護理上要注意調整喂養方法,促進小兒食慾,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人量。必要時可採用中醫中葯調理脾胃不合。 因此,對小兒睡眠中的出汗,應仔細區別,必要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微量元素,發現異常及時治療。祝寶寶健康快樂!
❻ 小孩出汗過多是什麼原因
孩子出汗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兒童汗腺較發達,生長發育旺盛有關系的 。汗腺分泌由植物神經(迷走神經)控制,睡著後,迷走神經興奮導致出汗多,一般以頭、面部出汗為多,但是睡後一兩個小時內就會緩解。這個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果睡後一直出汗,而且量比較大,有可能是是缺鈣所致,所以最好還是檢查看看是否是缺鈣 。
❼ 小孩多汗是什麼原因
由於,多汗一直被父母們認為是種患病的徵兆,所以總會擔心地帶寶寶去醫院兒科就診。但是,多汗是不是一定意味著孩子生病呢?如果不是,孩子為何不分春夏秋冬地出汗呢?……帶著種種問題,就讓我們一起來揭示寶寶多汗的秘密吧! 專家:原本就是寶寶的特點 汗由皮膚汗腺分泌,汗腺是人體皮膚調節體溫的重要結構之一。 小兒...時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平時活動量大,尤其是嬰幼兒皮膚含水量較大,皮膚表層微血管分布較多,所以由皮膚蒸發的水分也多。再說小兒對冷熱的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即使晚上也愛出汗,這是正常現象。 寶寶多汗,是正常還是疾病? 凡是寶寶汗腺分泌過多稱多汗。引起寶寶多汗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生理性多汗 寶寶多汗大多是正常的,醫學上稱為生理性多汗。如夏季氣候炎熱而致小兒多汗;嬰幼兒剛入睡時,頭頸部出汗,熟睡後汗就減少;寶寶游戲、跑跳後出汗多,一般情況很好;冬天寶寶衣服穿得過多,晚上被子蓋得太厚,加上室內空調溫度過高,使得寶寶過熱而出汗多。有的寶寶出汗僅限於頭部、額部,俗稱「蒸籠頭」,亦是生理性出汗,父母不必擔心。 病理性多汗 寶寶由於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過多,表現為安靜時或晚上一入睡後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濕枕頭、衣服,稱之為「病理性出汗」。如嬰幼兒活動性佝僂病、小兒活動性結核病、小兒低血糖、吃退熱葯過量及精神因素,如過度興奮、恐懼等。有的寶寶有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每種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還有多種其他疾病表現,父母需帶寶寶去醫院就醫,進一步做有關的檢查。 1、活動性佝僂病 一歲以下的嬰兒多汗,若缺少戶外活動不曬太陽,沒有及時添加魚肝油、鈣粉,父母則應觀察寶寶除了多汗外,是否伴有佝僂病其他表現,如夜間哭鬧、睡在枕頭上邊哭邊搖頭而導致後腦勺枕部出現脫發圈(又見枕禿)、乒乓頭(枕骨處骨質變軟,捫之似摸乒乓球的感覺)、方顱(前額部突起頭型呈方盒狀)、前囟門大且閉合晚等表現。父母應帶寶寶去醫院請醫生檢驗,以明確診斷。 2、小兒活動性結核病 寶寶往往不僅前半夜汗多,後半夜天亮之前也多汗,稱之為「盜汗」。同時有胃納欠佳,午後低熱(有的高熱),面孔潮紅,消瘦,有的出現咳嗽、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等表現。往往有結核接觸史,家中老人、父母或保姆患有結核病。 3、低血糖 往往見於夏季天熱,寶寶出汗多,夜間不肯吃飯,清晨醒來精神萎靡。患兒表現為難過不安,面色蒼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發冷等。 4、其他小兒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多汗 同時伴有其他的臨床表現:如傷寒、敗血症、類風濕病、結締組織病、紅斑狼瘡或血液病等。 護理多汗寶寶,媽媽有方法 •寶寶汗多,先應明確原因 如果是生理性多汗的話,媽媽不必過分憂慮,只要除去外界導致寶寶多汗的因素就可以了。炎熱夏季需經常開窗,有條件者用電扇或開空調,要注意風不要直接對著寶寶吹,尤其在寶寶睡著後,皮膚毛孔開放,身上有汗,風直接吹容易受涼。 •多汗,是否穿得蓋得過多 我們主張寶寶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從小鍛煉寶寶抵抗力。有的媽媽在冬天摸摸孩子手冷,就拚命給孩子添加衣服,穿了好幾件毛衣還穿棉襖、棉褲,晚上蓋好幾床棉被。要知道給寶寶穿或蓋得過多,使寶寶大量出汗,衣服被汗液弄濕,又沒有及時換掉,寶寶用自己的身體溫度捂干濕衣服,反易受涼而引起感冒發燒及咳嗽。出汗嚴重的寶寶,由於體內水分喪失過多,會引起脫水。 •多汗寶寶,及時補充水分 最好喂淡鹽水,因為寶寶出汗與成人一樣,除了失去水分外,同時失去一定量的鈉、氯、鉀等電解質。給寶寶喂淡鹽水可以補充水分及鈉、氯等鹽分,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避免脫水而導致虛脫。 •及時給多汗寶寶擦乾身體 有條件的家庭,應給寶寶擦浴或洗澡,及時更換內衣、內褲。寶寶皮膚嬌嫩,過多的汗液積聚在皮膚皺折處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可導致皮膚潰爛並引發皮膚感染。 •仔細觀察,有無疾病症狀 發現寶寶多汗,媽媽應仔細觀察有無其他並發症狀,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引起多汗的疾病。如嬰幼兒有活動性佝僂病而多汗,可去醫院就診,口服魚肝油和鈣粉,多進行曬太陽等戶外活動。夏天清晨突然發現小兒出大汗,沒有發熱,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四肢發冷,應考慮低血糖的可能,在家先喂糖水,再立即去醫院,進一步診治。 •中醫中葯治療。一般沒有什麼西葯可以單獨治療寶寶多汗。可吃些中成葯或湯劑以協助止汗。如用太子參15克,炙黃芪15克,紅棗6-8隻,煎湯口服。沖服黃芪顆粒沖劑,不必煎。有佝僂病的寶寶可以沖服龍牡壯骨沖劑等。
❽ 小孩多汗,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呢
小孩多汗的原因可以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在正常情況下出現的多汗,這種情況孩子的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小孩之所以會在沒有任何疾病的情況下出現多汗,是因為小孩對外界的刺激的相對於大人來說更加敏感。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的小孩來說,體內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如果有額外的興奮和刺激,就會表現為多汗。
這種出汗的作用是散發體內多餘的熱量,維持正常體溫。生理性多汗絕大部分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衣被過多過厚,大量活動,精神亢奮,氣溫過高。如果避免這些外部因素的作用,就可避免出現多汗的情況。
病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由於疾病因素而引起的多汗。主要表現為在安靜狀態下的多汗。主要是由於體內缺少維生素D,以及鈣質所引起的。
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微量元素的檢測,及時給孩子補充鈣質,還要帶孩子多曬太陽,這樣才能夠促進鈣質的吸收。如果孩子經常的半夜出汗,同時伴有低熱,乏力,面頰潮紅也有可能是結核病所導致的,需要及時就醫治療。多汗是小孩常見的臨床症狀,如果孩子有多汗的情況,必須查明原因,盡早干預。
❾ 小孩出汗多,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很多寶寶一睡著就滿頭大汗,於是大部分家長都會認為是寶寶體內缺乏鈣質、鋅、維生素、蛋白質等原因造成的。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寶寶在睡眠中出汗不一定都是病態的,大多都是正常的表現。小寶寶新陳代謝比較快,而且身體素質好,經常活動的小寶寶就會容易出汗。平時判斷寶寶穿衣多少要看他的頸背部。另外,有些小寶寶如果缺鈣嚴重的話,半夜睡覺也會盜汗,這就提醒家長需要為自己的寶寶補充鈣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