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膚病怎麼檢查最好
人們對於自己皮膚的變化都是非常敏感的,而如果皮膚發生變化的話,一般都是由於皮膚病導致的。有些皮膚病對於皮膚的損傷是非常大的,甚至還會導致人們的皮膚潰爛或者是化膿等。如果大家患有皮膚病的話,就一定要去醫院進行各項檢查來找出具體的病因。
1、皮內實驗:由操作者將患者的左上肢或右上肢暴露出來,也可以用後背部經消毒處置皮膚後,將准備好、按順序的特異性抗原依次作皮內注射。待15分鍾後觀察受試區的皮膚反應,陽性反應為皮膚紅斑丘疹、風團,視反應大小程度,判斷反應級別,,從而根據病情程度來決定治療方案和手段。有些高敏感患者在受試區出現皮丘、紅斑、紅暈處瘙癢尤甚、偽足並引發皮膚全身等症狀,需要高度警惕,決不可大意,並且應當事先備齊搶救葯物等。
2、點刺試驗:或稱「穿刺」或「挑刺」試驗,是用特製的點刺針或普通的點刺針,將事先滴在前臂處抗原挑破,不引起出血為宜,然後觀察15分鍾。點刺試驗方法簡單、方便、安全快捷,易於接受,近年來做此試驗者逐漸增多。
3.斑貼試驗:此種試驗方法近20年來發展較為迅速,是由於該方法的不斷改進和標准化進程的推進,故而推廣較為方便,且試驗結果准確性較高。斑貼試驗是將測試的抗原物質與皮膚直接接觸,在斑試小室的罩蓋下,封閉數小時,依次按上下順序進行斑貼試驗。觀察斑貼試驗的反應,通常是在斑貼後48小時進行,也有在12小時或4小時後,視反應情況適時觀察。有人在48小時內,如陰性反應也可延長至72小時或更長時間的觀察,以發現患者較長的遲發反應。判斷斑貼試驗的過敏反應和刺激反應,以皮膚接觸斑貼小室處出現紅斑、水腫、伴有密集的小丘疹、水皰或糜爛、瘙癢明顯、反應強烈時並向周圍擴散。斑貼試驗的假陽性需要進行分析。准確的斑貼試驗過敏原是診斷與治療的重要依據。
4、皮膚劃痕試驗:用塑料棒、曲別針或其他的鈍器物適當的外力劃過皮膚,陽性反應者可出現以下三聯反應,即劃過後10秒內出現紅色條狀丘疹,系真皮內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化學介質,使毛細血管擴張;待30秒左右條狀丘疹增粗並伴紅暈系小動脈擴張所致;再待幾分鍾後條狀丘疹隆起,呈蒼白丘疹狀條形,而且是水腫狀。此種三聯反應稱為「皮膚劃痕症」,多見蕁麻疹病。
5、濾過紫外線檢查:濾過紫外線檢查也稱「伍德氏燈」。是高壓汞燈發射光源,,而且通過含鎳物質氧化物慮片後發出的320—400nm長波紫外線,照射於皮膚損害部位,可見特殊顏色的熒光,用來診斷某些皮膚病。譬如查頭癬病,可以區別患黃癬病者,用此燈一照,可以見到暗綠色熒光;癬呈亮綠色熒光;紅癬呈紅色熒光。色素減退的白癜風色素沉著,經此燈照射後為藍白色斑片。
6、真菌檢查:真菌檢查的方法是皮膚病中很常見的一項檢查方法。主要依靠標本、皮屑、毛發、甲屑、分泌物、痂皮用75%乙醇擦後檢查淺部真菌;深部真菌需要檢查尿液、痰液、糞便、口腔及陰道分泌物,或者是血液活體檢查組織。將標本放入載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蓋上載玻片,微火加熱後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看是否有真菌感染。在顯微鏡下可見到孢子、菌絲等以明確診斷,如標本不純,或是未檢查出真菌而又懷疑有真菌感染時,可以進一步用真菌培養方法來檢查,必要時用。
2. 皮膚病一般要怎麼檢查
去皮膚病醫院檢查
3. 皮膚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引起皮膚病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遺傳,有的是過敏,也有的是細菌真菌感染。預防皮膚病主要是要加強保護,不暴曬,不受傷以免誘發遺傳因子,平時注意衛生清潔,鞋襪要注意,少去公共衛生間,注意不被傳染就可以了。少喝飲料,飲食健康。
4. 請問皮膚病是如何做檢查
體格檢查:重點檢查皮損的分布部位、皮損的種類、數目、大小、形態、表面及基底情況,顏色、水皰內容物及其顏色、排列特點及邊界是否清楚。
輔助物理檢查有:
1、玻片壓診法:將玻片用力壓在損害上10~20秒,炎症性紅斑及血管瘤顏色可消失。
2、皮膚劃痕症:用鈍器劃皮膚,如在劃過處產生風團,稱為皮膚劃痕症陽性。
3、感覺檢查:包括溫度覺、觸覺及痛覺等。
4、濾過紫外線檢查:如黃癬病頭發呈暗綠色熒光,白癬呈亮綠色熒光。
5、棘層細胞松解現象檢查法(尼氏征):推移水皰向周圍擴散,正常皮膚被推動及水皰間外觀正常的皮膚補擦掉即為陽性。
5. 如何診斷皮膚病
孰不知這是個錯誤的概念。皮膚病不僅病種多,而且表現復雜,不少皮膚病實質上是內科疾病在皮膚上的反映。所以診治皮膚病不僅要運用皮膚科特有的知識,而且要有整體觀念和全面的醫學基礎。
對皮膚病患者的皮損,我們強調醫務人員都必須親自看一看,根據皮損的形態、光澤、色調、硬度、排列和分布等來判斷。如皮損的性質是原發疹還是繼發疹;全身只有一種皮損還是同時存在幾種皮損;皮損的分布是局限性的還是播散性的;是沿神經、血管分布還是按皮區分布的;皮損的數量有多少;皮損的顏色是正常皮色、紅色、淡紅色、暗紅色還是其他顏色;皮損的邊緣是清楚、模糊,是隆起還是凹陷的;皮損的形狀是圓形、橢圓形、多角形、弧形、線形還是不規則形。此外,還應注意皮損表面是光滑、粗糙還是扁平、隆起、乳頭狀、菜花狀;皮損表面有無鱗屑和痂皮,是油性的、粘性的、糠秕狀、魚鱗狀、雲母片狀還是疊瓦狀。水泡的內容物是清澈還是混濁;是血液、漿液、粘液、膿液、皮脂、角化物還是異物;皮損發生在暴露部位還是遮蓋部位;是伸側、屈側、間擦部位、皮脂多的部位還是皮膚粘膜交界的部位。不同皮膚病有不同皮損,有些相似的皮損可發生在不同的皮膚病中。這些形態上的特徵,非醫務人員是很難描述清楚的。
診斷皮膚病應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的結果作全面的分析。除要詳細了解疾病最初發生的特點、皮損的部位、發生的先後次序、有無全身症狀及以往的治療情況外,還要注意家庭中有無同樣疾病的患者,個人的生活習慣、嗜好、婚姻和生育情況等。很多皮膚病根據臨床症狀及體檢已能作出診斷,但也還有一些病例需作實驗室檢查才能作出診斷,這包括細胞學檢查(如檢查狼瘡細胞等)、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某些皮膚試驗(過敏試驗、免疫功能試驗)和毛細血管鏡檢查等。
所以得了皮膚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請有經驗的醫師作詳細檢查,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只有診斷正確,才能正確用葯,做到葯到病除。
6. 做什麼檢查可以知道為什麼容易得皮膚病是體質原因,還是身體缺少什麼營養成分,或者體內有毒素。
皮膚病大部分都和血液有關,缺乏維生素也會造成皮膚病。按照中醫的理論人體的陰陽或者五行不均,容易造成各種各樣的病。鑒於你的情況,最好是找個好一點的老中醫看看,西葯一般見效快,但是治本還得是中葯。
7. 常見皮膚病檢查方法有哪些
幾乎所有的主人都被自家寵物的皮膚病困擾過,因為寵物畢竟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生活在環境中,一生一定會或多或少有過皮膚疾病,很多主人因為寵物醫院的高額費用,而自己在家上網對照圖片學習,或者在網上咨詢網友看看有沒有寵物有過相關類似的症狀,而在網上買葯或者聽信一些偏方,但是寵物皮膚病有成百上千種,很多外觀症狀都很類似,單靠猜的這種不科學的方式,很容易導致浪費金錢買錯了葯,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導致疾病未好反而加重的後果,最後不得不去寵物醫院確診用葯。這里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晰寵物的皮膚病的診療過程,也考慮為大家節省金錢,專門搜集了些有助於各位家長的學習和護理的小知識。
在我們獸醫臨床,某些臨床檢查方法有助於疾病的診斷和排查。無論是在本院實驗室檢測還是被送檢的樣品,其正確採集對疾病診斷的准確性具有重要的基石意義,所以不標準的化驗採集是無法准確的診斷疾病的,若是檢查,一定要找正規的專業的醫院。
注射器
透明膠帶法
可用於多種皮膚疾病的檢測。
透明膠帶觀察蟎蟲:顯微鏡檢查病原微生物時,膠帶法是一種很好的用於採集姬螯蟎和虱子樣品的檢測方法,姬螯蟎體型較大,在視野中易於發現,因此,一張膠帶有時就有可能收集到姬螯蟎,並且膠帶有利於姬螯蟎的固定。
膠帶觀察毛發:膠帶可以固定載玻片上毛發的位置,樣品在低倍鏡下觀察(4X-10X物鏡),在片上加一滴礦物油更有利於觀察。
膠帶觀察酵母菌:盡管沒有培養基那麼有效,但是膠帶法仍然是診斷馬拉色菌性皮膚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快捷而簡單,雖然這種方法有效,但是所有的酵母菌採集技術常常會出現假陰性結果。
耳拭子檢查
一種比較長的棉簽,可檢查外觀正常的耳道其內部是否有滲出性病變,用於鑒定外耳道是否存在寄生蟲、真菌、細菌感染。
耳道細胞學檢查對於確定繼發感染的類型、治療方案的合理選擇非常有必要,另外,耳道細胞學檢查對於治療效果的評價也具有一定的意義,特別是針對沒有完全治癒的耳炎,在這些病例中,耳道分泌物細胞學檢查能夠確定微生物的數量和類型有沒有增加,這在治療過程的過早中止或者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以上的學習,您也是個小小化驗專員了,當寵物皮膚病發生時,不復雜的疾病,通過簡單的化驗檢查即可確診,對因治療,對於寵物疾病恢復時間和主人護理時間都會大大減少,避免產生抗葯性耐葯性,也避免了花錢亂投醫耽誤疾病的治療效果了。最後希望各位家長能注重寵物皮膚的酸鹼度和飼養環境,多多觀察寵物濃密被毛下面的皮膚,才能有效防止皮膚疾病的發生。
8. 怎樣可以識別各種皮膚病
1、詢問病史
皮膚科應重點詢問患者有無自覺症狀及持續時間、程度如何,皮損的好發部位及發生的先後順序、分布情況、形態、色澤及起病前有無其他疾患或用過何種葯物,有無全身症狀,與季節、氣候、生活及工作環境、飲食等是否有關,家庭中有無類似皮膚病,發病後診療情況及療效如何。
2、體格檢查
重點檢查皮損的分布部位、皮損的種類、數目、大小、形態、表面及基底情況,顏色、水皰內容物及其顏色、排列特點及邊界是否清楚。
3、實驗室檢查
皮膚組織病理檢查部分皮膚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變,可依此確診與鑒別診斷。
皮膚試驗:斑貼試驗:用於檢查接觸性過敏原。劃痕試驗或皮內試驗:用於檢查即刻型變態反應,測定某種物質是否具有過敏反應(Ⅰ型)。麻風菌素試驗:用於判斷麻風患者免疫情況。癬菌素試驗:有助於癬菌疹的診斷。
微生物檢查:皮膚真菌、麻風桿菌疥疹蟲檢查有助於相應皮膚病的診斷。
(8)皮膚病怎麼檢查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相同的葯物,有不同的劑型,如溶液、糊劑、粉劑、洗劑、軟膏乳劑和酊劑等。不同的劑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適應症,故應根據皮膚病不同病期的症狀和皮損特點,正確選用。
一般急性期局部紅腫、水皰、糜爛時,多選用溶液濕敷,可起到消炎作用;有滲液者,先用溶液濕敷,後用油劑。皮損處於亞急性期時,紅腫減輕,滲液減少,可酌情選用糊劑、粉劑和洗劑,以發揮其消炎、止癢、收斂的作用。
慢性期皮損增厚,呈苔蘚樣變時,多用軟膏和乳劑,它們穿透力強,作用持久,且有潤滑作用。還應注意:即使同一葯物,同一劑型,也可因濃度不同而作用各異。如3%水楊酸有軟化和溶解角質作用,20%以上的水楊酸則是一種腐蝕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