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認識到自己是不是得了低血壓
你需要量血壓呀~~~兩次不同時間檢查血壓,血壓都是要低於90/60mmhg.,如果你是低血壓了,症狀會有很多,就是血液供給大腦不夠,就會出現頭暈,頭疼等症狀,供給四肢不夠就會出現手足冰冷,蒼白等等~~~~需要查找原因
⑵ 低血壓的檢查
1.體格檢查
對低血壓患者除了注意分別測量卧位與立位血壓外,尚應注意雙上肢以及上、下肢間血壓的比較測量,以排除多發性大動脈炎所致的動脈狹窄。除此之外,查體時還應注意患者面容、皮膚色澤、毛發分布、胖瘦、有無水腫等一般表現;心臟查體尤應注意心音和心臟雜音的變化;神經系統檢查注意患者肢體感覺、運動以及共濟運動等。
2.實驗室及特殊檢查
根據病史和查體可以獲得患者低血壓病因診斷的線索,但若確立診斷尚需依靠必要的實驗室或特殊檢查。
如懷疑糖尿病者需進行血糖、尿糖測定;心血管疾病需進行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甚至心血管造影檢查,必要時也可進行血常規、血電解質、肌鈣蛋白、24小時動態心電圖測定、有創性電生理檢查、直立傾斜試驗、經食管超聲心動圖等檢查;內分泌疾病的診斷需有垂體、腎上腺或甲狀腺功能測定的證據。如懷疑肺栓塞,可進行血氣分析、肺動脈CT、肺通氣灌注掃描等。如懷疑顱內病變或局灶性神經病變,則要進行腦電圖、頭顱和腦CT及磁共振。
⑶ 為什麼人會出現血壓偏低的情況
低血壓病人主要臨床表現:病情輕微症狀可有:頭暈、頭痛、食慾不振、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船等;嚴重症狀包括:直立性眩暈、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發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長期卧床。這些症狀主要因血壓下降,導致血液循環緩慢,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的排泄。尤其影響了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長期如此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視力、聽力下降,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痴呆,頭暈、昏厥、跌倒、骨折發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憊、心情壓抑、憂郁等情況經常發生,影響了病人生活質量。據國外專家研究低血壓可能導致與腦梗塞和心臟梗塞。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後,患者可出現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誘發腦梗塞、心肌缺血、給病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問題。 低血壓患者輕者如無任何症狀,無需葯物治療。主要治療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增加營養,多喝水,多吃湯,每日食鹽略多於常人。重者伴有明顯症狀,必須給予積極治療,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嚴重危害發生。 低血壓食療十二方 一、烏骨雞1隻(約重1500克),將雞去毛剖肚洗凈,當歸頭6O克,黃連5O克,紅糖150 克,放入雞腹中再將雞肚皮縫緊,入鍋隔水蒸熟,吃肉喝湯,每半月吃1次,連吃2個月。 二、紅棗15枚去核,栗子150克,凈雞1隻。雞切成塊狀,大火煸炒,後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紅棗,栗子悶熟食之。 三、鯽魚1條,糯米6O克。將魚洗凈(不要去鱗)與糯米共煮成粥,每周服2次,連服2月。 四、嫩母雞1隻,黃芪3O克,新鮮天麻1OO克(干品15克),陳皮15克,雞洗凈入沸水中焯一下,將天麻、黃芪切片裝入雞肚內。將雞放於砂鍋中,加蔥、姜、鹽、酒、水適量,用文火燉至雞爛熟,加胡椒粉2克,即可食用。 五、太子參3O克,山葯25克,薏苡仁2O克,蓮子15克,大棗10個(放涼水浸泡,泡脹撈出),再將糯米5O克掏凈,同葯一起入鍋,加水適量,用文火煮。米爛熟後,將葯、湯、米1頓吃完,早晚各1次,15天為1療程,大多數人1療程可見效。 六、人參、蓮子各10克,冰糖3O克,隔水燉熟,吃蓮肉喝湯。 七、豬心1個,黃芪2O克,當歸12克,黨參3O克,川芎6克,加水燉熟,吃豬心喝湯。 八、紅棗2O克,沙參15克,生熟地各1O克,加水適量用燉盅隔水蒸3小時後,加蜂蜜適量每日分2次吃完,連服15天。 九、韭菜適量,搗爛取汁,每日早晨服1杯,常服用,可使血壓恢復正常。 十、當歸、黃芪紅棗各5O克,雞蛋4隻同煮熟,吃蛋喝湯,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吃。 十一、栗子2OO克(去殼),豬脊肉200克,洗凈切塊,煲湯,加食鹽及味精調味服食。每周1次,連服1月。 十二、水鴨1隻,去毛及腸臟,將冬蟲夏草12克洗凈放水鴨腹內,用竹簽縫好刀口,放燉盅內加水適量隔水燉熟,用食鹽調味,喝湯食肉。 低血壓用什麼驗方治療好? 低血壓是指血壓低於10.7/8kpa(80/60毫米汞柱)者。突然發生的低血壓,多見於休克或暈厥者,應及暑請醫生救治。逐漸發生的低血壓,常見某些慢性疾病,或體質瘦弱,營養不良者。對此也應找醫生查明病因,對症治療。如因病後體質虛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營養不良等所致的低血壓,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補氣生血的驗方。 黨參30克,黃精3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可連續應用。 黨參20克,蓮子15克,大棗10枚,糯米50克。 用法:先將糯米用水洗凈,將葯放水浸泡膨脹後撈出,與米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爛,每日、晚各服一次,15天為一療程。 甘草20克,桂枝40克,肉桂40克。 用法:將上葯混合後,分3天,用開水沖泡當茶飲 飲食調理 治療低血壓病,飲食療法也是治療本病的有力措施之 一,可逐漸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臟排血量,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並穩定在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壓帶來的種種不適症狀。低血壓病人的飲食選擇包括下列幾點: 1、暈素兼吃,合理搭配飲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斗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 12~15 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物,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6、常吃生薑,能促進消化、健胃、升高血壓。可將薑末撒於菜湯中或用薑末泡水代茶。 7、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子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 ※※食療方法 1、烏骨雞 1 只(約重 1500 克)。將雞去毛剖肚洗凈,在雞腹肚中放入當歸頭 60 克、黃芪 50 克、紅糖 150 克、米酒 50 克,再將雞肚皮縫緊,入鍋隔水蒸熟,吃肉喝湯,每半月吃一次,連吃兩月。 2、紅棗 15 枚去核,粟子 150 克,洗?1 只,雞切成塊狀,大火煸炒,後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紅棗、栗子燜熟食之。 3、鯽魚 1 條,糯米 60 克。將魚洗凈(不要去鱗)與糯米共煮成粥,每周用 2 次,連服兩月。 4、嫩母雞 1 只,黃芪 30 克,新鮮天麻 100 克(干品 15 克)。雞洗凈入沸水中焯一下,用涼水沖洗。將天麻、黃芪切片裝入雞肚內。將雞放入沙鍋中,加蔥、姜適量,鹽、酒、陳皮 15 克,水適量,用文火燉至雞爛熟,加胡椒粉 2 克,即可食用。
⑷ 血壓低是什麼原因要吃什麼
你好:
不知你爸的低血壓到底低到什麼程度,如果是在90/60上下,而且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應該沒什麼問題,只要平時加強鍛練,增強體質,同時注意均衡飲食就可以了。
是高壓70還是低壓70,如果是高壓70就應該查找原因了,你可以到醫院做以下幾項:1\復查血壓,測量時應注意袖帶不可過緊,太緊可導致量出的血壓偏低,同時兩上臂同時測量比較,有些人可因一側動脈狹窄導致血壓偏低.2\檢查心電圖,因房顫也可導致血壓低.3\檢查大便隱血試驗,看看有無消化道出血.但如果是低壓70就完全沒問題了.
⑸ 檢查低血壓,需要做哪些檢測呢
低血壓注意事項
一. 青少年低血壓不容忽視
近些年來,常發現有些青少年的血壓持續偏低,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在75~85之間,而舒張壓達不到60毫米汞柱。由於血壓較低,這類青少年的血液循環功能也較差,經常感到頭暈眼花,乏力氣短,心悸,胸悶;女性還多發生月經不調.失眠多夢且容易發生虛脫。學習時,精神難以集中、愛走神,記憶力較差而健忘,常覺得腦子不太好使。這些青少年還往往伴有食慾不振,精神疲倦,畏冷喜暖,手足不溫等癥候。之所以出現上述不適感覺,主要是由於長期的血壓偏低,使機體的組織器官、尤其是大腦神經細胞血液供應不足,發生慢性缺氧的緣故。
青少年低血壓常見於體質纖弱的女性,多為原發性低血壓,女性為男性的3--4倍。少數可因月經量多或慢性失血等因索引起的繼發性低血壓,不少人還具有家族遺傳史。可見,青少年低血壓屬功能性疾患,常無器質性病變。
二、老年低血壓的危害、防治及注意事項
多數老年人認為人老易患高血壓,實際上低血壓在老年人中同樣多見,而且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極大。一般來說,成年人高壓(收縮壓)低於75~85毫米汞柱時即稱為低血壓。老年人引發低血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經調節功能低下;動脈硬化使動脈彈性減小;體質虛弱;在悶熱或室內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及長期卧床,體位突然改變等。此外,糖尿病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會誘發低血壓;膀胱內壓力驟減,如夜間排尿後,則可反射性地使血液流回腹腔而引起短暫性低血壓。低血壓主要分為5類:1.原發性低血壓,又稱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情緒不穩,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多見;2.繼發性低血壓,如失血、休克、心肌梗死等,由於血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的結果;3.體位性低血壓(即直立性低血壓),長期站立或從平卧位變為直立位時發生的低血壓,常見於植物神經失調,以及使用某些葯物(如降壓葯、冬眠靈等)引起;4.內分泌功能紊亂所致的低血壓,常由於低鈉、血容量減少、心搏減少等引起;5.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營養不良所致的低血壓,如結核病、慢性肝病、慢性腎病、重症糖尿病等。
老年性低血壓患者往往有頭暈、眼花、疲倦、頭痛、健忘、心慌氣短、睡眠欠佳等不適感覺。
醫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血壓略有增高是正常現象。而老年人表現為低血壓反而對健康不利,因為往往會促進缺血性中風的發生,成為間接危險。這是因為血壓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腦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動脈硬化使血管腔變得狹窄,血管壁彈性減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導致缺血性中風。此外,老人血壓太低還易導致昏厥、摔跤和受傷。總之,老年人低血壓會明顯增加死亡率。
低血壓有一定的遺傳性,父母患有低血壓其子女患低血壓的風險就比較大。靜脈曲張患者容易引起低血壓,這是因為在擴張的靜脈中最多可積存半升血,這些血就不能參加血液循環,因而易使血壓下降。
注意事項:
1、病因治療。對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對患有肺結核等消耗性疾病者要加緊治療;因葯物引起者可停用或調整用葯劑量。如高血壓患者服降壓葯後血壓下降過快而感到不適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給葯方法和劑量,或根據需要改用溫和的降壓葯如復方降壓片、心痛定或中葯等,必要時可停用降壓葯;對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由卧位站立時注意不要過猛,或以手扶物,以防因低血壓引起摔跤等。
2、適當加強鍛煉。生活要有規律,防止過度疲勞,因為極度疲勞會使血壓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適當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神經、血管的調節功能,加速血液循環,減少直立性低血壓的發作,老年人鍛煉應根據環境條件和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散步、健身操等。
3、調整飲食,進行食療。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因為太飽會使迴流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低血壓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吃稍鹹的飲食以增加飲水量,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適量飲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適量飲酒(葡萄酒最好,或飲適量啤酒,不宜飲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加快血流,促進心臟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三、低血壓患者日常生活預防常識
1.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症狀
2.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平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均衡的飲食,培養開朗的個性,保證足夠的睡眠、規律正常的生活。
3.早上起床時,應緩慢地改變體位,防止血壓突然下降,起立時不能突然,要轉身緩緩而起,肢體屈伸動作不要過猛過快,例如提起、舉起重物或排便後起立動作都要慢些。洗澡水溫度不宜過熱、過冷,因為熱可使血管擴張而降低血壓,冷會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壓。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環,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對有下肢血管曲張的老人尤宜穿用有彈性的襪子、緊身褲或綳帶,以加強靜脈迴流。體格瘦小者應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4.不要在悶熱或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減少發病。低血壓患者輕者如無任何症狀,無需葯物治療。重者伴有明顯症狀,必須給予積極治療,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嚴重危害發生。
四、低血壓的飲食治療
1、加強營養,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多食補氣血、溫補脾腎的食物,如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人參燉瘦肉、當歸煲羊肉、田七燉雞等對低血壓患者均十分有益。多喝湯,多飲水,增加鹽份攝入。
2、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3、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4、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但食鹽攝入量亦不可太高)。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5.少吃赤小豆、葫蘆、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籽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
⑹ 低血壓該檢查哪些項目才能查出病因。
你好
低血壓如果沒有頭暈、心慌、眼前發黑或暈倒等症狀,完全可以無需治療,也無需過度擔心。因為醫學上有一小部分人的血壓就是略微偏低的,不是什麼大問題。
⑺ 中老年人低血壓是怎麼回事
關於中老年人高血壓,一般人都比較熟悉,而對於中老年人低血壓,則相對了解不多。實際上,中老年人持續低血壓往往是體質衰弱或體內存有某類疾病的反映,而低血壓本身也會導致某些機體功能障礙,故不宜忽視。
按標准,血壓低於90/60mmHg(相當於12.0/8.0kpa),即可診斷為低血壓。一般說來,除非血壓降低較多,否則多無明顯症狀,多在查體時發現。所以,一旦出現較長時期低血壓,即應查找原因,並回顧有無其他身體不適或症狀,一般可考慮有無以下情況:1.近期有無經常服用安眠葯、鎮靜葯、降壓葯等,這種原因引起的低血壓多合並有頭暈、頭痛、健忘、心悸、精神不振等。大都停葯後血壓迅速恢復正常水平。
2.近期有無因牙疾、胃病等影響食量,導致一個時期內嚴重營養不足。這種情況應針對原始病因治療,多屬短暫性低血壓。
3.是否與體位變動有關。少數中老年人由仰卧位至站立位時突然出現暈厥等腦缺血症狀,測量血壓顯示收縮壓低於標准值20mmHg;舒張壓也降低超過5mmHg,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為位置性低血壓,多發生於體質衰弱或近日較長時間卧床者;個別中老年人由於遺傳素質或有廣泛下肢靜脈曲張,也可發生位置性低血壓。有這種病史的中老年人,平日行動,尤其是起床時動作要慢,睡眠時經常變換體位,枕頭稍高,也可試穿彈力襪。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般不需用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