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奶疼是什麼原因
疼痛、腫脹疾病原因:
1、乳房疼痛:是最常見的良性乳腺病症,疼痛可隨月經周期出現。有些病例中疼痛伴有可容易摸到的囊腫,30歲以下的婦女抽出液不必作細胞學檢查。例如周期性乳痛,發生在月經前幾天,一般認為是這段期間乳房血液供應量增加,造成腫塊而引起疼痛。又如乳房感染,引起急性乳腺炎或乳房膿腫,除了疼痛外,局部常伴隨有紅、腫、灼熱感,有時可以採取中葯治療或是單靠抗生素得以控制,有時則需外科手術切開將膿汁引流出來,疼痛才會消失。
此外,乳腺囊腫也可引起疼痛。這是發生在哺乳停止後,由於乳暈下乳管阻塞擴張,內部充滿奶汁及脫落的表皮細胞,觸摸乳房時,摸到腫大的乳管,會有疼痛感,必須以手術切除避免任其發展,變成膿腫或鈣化。其它如產後的漲奶、授奶或做愛時吸吮過度引起的外傷,自然也會產生疼痛感。最後,乳房腫瘤也會引起疼痛,是最需注意的。
『貳』 請問奶頭痛是什麼原因
乳頭疼痛也有可能是皮脂腺囊腫或皮脂腺炎,或者乳腺增生,建議到正規醫院的乳腺科檢查一下。
『叄』 奶奶漲痛是怎麼回事
乳房腫塊有可能是乳腺增生,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祝早日康復。
許多婦女在月經前常有乳房脹痛的症狀,較敏感的患者常會問到需不需要治療?一般來說,月經前3天乳房有脹痛,可能是告知月經將要來潮或有初期懷孕,這是正常現象。但是有些人太早出現乳房脹痛,如月經干凈後或排卵後出現乳房脹痛,而且穿內衣或觸摸到皆會痛,這種現象是病態,要盡早治療,否則很容易產生婦科疾病,如不孕症和乳房腫瘤等。
許多不孕症婦女長期有乳房脹痛現象,她們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時常不平衡,泌乳激素也會異常分泌,也有許多乳房腫瘤的患者她們在罹患腫瘤前2~3年有乳房脹痛的現象而未給予重視所致。因此有異常乳房脹痛的婦女要提高警覺,忽諱忌求醫以免延誤病情!
經前乳房脹痛大部分發生在月經前3至5天,嚴重的患者可在月經後兩周,約排卵開始發作,有些人脹痛牽連至腋下,甚至連乳頭也疼痛,全身症狀還有輕度浮腫、頭痛失眠、煩躁、情緒不穩、腰酸、下腹脹痛、排便不順暢等。待月經過後,症狀就消失,如此反覆發生,逐月一次,若不妥當處理,就愈來愈嚴重,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其他病變,最常見的是乳腺增生、乳房纖維性腫瘤或囊腫。月經也因此逐漸失調,經量稀少、跟著就是不孕症等。
研究發現許多的不孕症病人皆有嚴重經前乳房脹痛,當乳房脹痛經中葯治療痊癒後,跟著就懷孕了!如魏小姐三十四歲,向來健康良好,直到3年前結婚後開始月經不規則,月經有時早來,有時晚來,每次約在經前十天開始乳房脹痛,牽連至腋下抽痛、小腹脹排氣後較舒服,3年來未曾懷孕,臉上長了許多黑斑,平時情緒不好,工作壓力大、睡眠差、胸口悶、口苦、胃痛等。經中醫診斷屬於肝氣郁結型乳房脹痛,以純中葯柴胡、白芍、枳殼、茯苓、澤蘭、當歸、合歡皮等加減疏肝理氣補肝血,隔月乳房脹痛減少,身體不舒皆減輕,接下來月經就逐漸規則,過後就懷孕了,最近剛生產,母子均安!
中醫認為乳房是胃經所管,乳頭屬肝經所治。因此一切乳房疾病或發育不良或乳房萎縮,皆從肝胃調治,根據不同病情對症下葯,常會獲得良效。而本病治療分類如下:
(一)肝鬱氣滯:這類婦女大部份都有情緒不暢的病史或生活壓力過大,除了乳房乳頭脹痛不可觸摸外,伴煩躁不安、胸悶、肋骨抽痛、易怒、反胃、下腹兩旁脹痛、月經夾血塊色黑、性生活不協調、臉上長黑斑等。治療宜調肝理氣和胃,常用葯有烏葯、鬱金、佛手、白芍、青皮、白術、麥芽、路路通等。
(二)肝鬱脾濕:常見的症狀有經前乳房脹痛、觸痛明顯、下腹脹痛伴下墜感、胃口不好、四肢無力、易腹瀉、平時白帶多、月經量多色淡等,治療要健脾利濕行氣,常用葯有茯苓、白術、苡仁、厚朴、川楝子、合歡皮等。
(三)肝腎陰虛:這類婦女除了乳房脹痛外常會煩熱、睡眠不寧、頭痛眩暈、手足心熱、口唇色紅、唇舌易潰破、身體瘦弱吃不胖、腰酸、膝無力等。治療宜滋腎養肝、常用葯有沙參、麥冬、生地、川楝子、香附、白芍、丹參、澤蘭等。
治療本症,宜持之以恆,服葯的黃金時段是在經前乳脹時開始服葯,直到經來脹痛消失為止,如此調理月經三個周期,大部份的乳房脹痛都會痊癒。值得一提的是,乳房脹痛除了服葯外,更重要一點是保持樂觀情緒,切忌常常發怒或生悶氣,平時多運動與參加適當的社交活動,在月經前一周少吃食鹽和辛辣刺激的飲食,這樣配合服葯就會達到最高效果!
乳腺腺病,又名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小葉增生症等,30-50歲婦女多見。其發病原因與卵巢機能失調有關。臨床上,常同時或相繼在兩側乳房內發生多個大小不等、圓形較硬的結節,結節可被推動。病人常感乳房脹痛,月經期前更甚。早期即為乳腺小葉增生,這時尚不會癌變,但乳腺腺病的中、晚期有1%的癌變率。患者常感覺乳腺內有腫塊,與疼痛位置一致,有壓痛,此腫塊就是局部乳腺組織增厚所致,質較軟或稍硬。有時乳頭溢液,大多為漿液性,黃色,少數帶血性。
因乳腺腺病作為病變的基礎,在一定情況下,同樣可受某種致癌因素的作用,而發生上皮增生、異型增生直至癌變,尤其在發生導管上重度增生,不典型增生時與乳腺癌更有密切的關系。多項研究表明,乳腺腺病與乳腺癌的發生有明顯的內在聯系。
病理表現
乳腺增生病病變組織的大體標本為,病變呈彌漫性或局限性,質地硬韌而緻密,色黃白或灰白,無包膜,切面可見有多個大小不等的半透明顆粒;如為囊性增生,則可見到小囊腫,囊壁大都平滑,囊內含有黃綠色或棕色的粘稠液體,有的還有顆粒狀物或乳頭狀物向囊腔內突出。
乳腺增生病在病理上,一方面表現為乳腺導管的囊性擴張,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腫;另一方面表現為導管上皮有不同程度的乳頭狀增生,小葉內和小葉間纖維組織也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由於乳腺增生病的組織形態復雜,所以其組織學分類方法也多種多樣。如有學者依乳腺結構在數量和形態上的異常將其分為乳腺組織增生、乳腺腺病(又分為小葉增生期、纖維腺病期及纖維化期)、乳腺囊腫病三大類;也有的學者依乳腺增生的基本組織改變將其分為小葉增生、纖維化、炎性、囊腫、上皮增生、腺病6種類型。也正是由於其組織形態學上的復雜性,所以才造成了本病命名上的混亂性,如小葉增生症、慢性乳腺炎、纖維囊性乳腺病、良性上皮增生症、腺病等。
乳腺增生病按導管上皮增生的形態可將其分為四級:Ⅰ級:不伴有導管上皮增生,此級發生率為70%;Ⅱ級:伴有導管上皮增生,但上皮細胞不呈異型性,其發生率為20%;Ⅲa級:伴有導管上皮增生,上皮細胞呈輕度異型性,發生率為5%;Ⅲb級:伴有導管上皮增生,上皮細胞呈重度異型性,發生率為5%,此級惡變率最高,可能惡變率為75%~100%。
臨床表現
乳房疼痛和腫塊為本病主要的臨床表現。
(1)乳房疼痛:常為脹痛或刺痛,可累及一側或兩側乳房,以一側偏重多見,疼痛嚴重者不可觸碰,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腫塊處為主,亦可向患側腋窩、胸脅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則表現為乳頭疼痛或癢。乳房疼痛常於月經前數天出現或加重,行經後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疼痛亦可隨情緒變化而波動。這種與月經周期及情緒變化有關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臨床表現的主要特點。
(2)乳房腫塊:腫塊可發於單側或雙側乳房內,單個或多個,好發於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見於其他象限。腫塊形狀有片塊狀、結節狀、條索狀、顆粒狀等,其中以片塊狀為多見。腫塊邊界不明顯,質地中等或稍硬韌,活動好,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常有觸痛。腫塊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腫塊也有隨月經周期而變化的特點,月經前腫塊增大變硬,月經來潮後腫塊縮小變軟。
(3)乳頭溢液:少數患者可出現乳頭溢液,為自發溢液,草黃色或棕色漿液性溢液。
(4)月經失調:本病患者可兼見月經前後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經。
(5)情志改變:患者常感情志不暢或心煩易怒,每遇生氣、精神緊張或勞累後加重。
鑒別診斷
乳腺增生病患者若臨床表現不典型或沒有明顯的經前乳房脹痛,僅表現為乳房腫塊者,特別是單側單個、質硬的腫塊,應與乳腺纖維腺瘤及乳腺癌相鑒別。
(1)乳腺增生病與乳腺纖維腺瘤:兩者均可見到乳房腫塊,單發或多發,質地韌實。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腫塊大多為雙側多發,腫塊大小不一,呈結節狀、片塊狀或顆粒狀,質地一般較軟,亦可呈硬韌,偶有單側單發者,但多伴有經前乳房脹痛,觸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腫塊的大小性狀可隨月經而發生周期性的變化,發病年齡以中青年為多;乳腺纖維腺瘤的乳房腫塊大多為單側單發,腫塊多為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清楚,活動度大,質地一般韌實,亦有多發者,但一般無乳房脹痛,或僅有輕度經期乳房不適感,無觸痛,乳房腫塊的大小性狀不因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患者年齡多在30歲以下,以20~25歲最多見。此外,在乳房的鉬靶X 線片上,乳腺纖維腺瘤常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密度均勻的陰影及其特有的環形透明暈,亦可作為鑒別診斷的一個重要依據。
(2)乳腺增生病與乳腺癌:兩者均可見到乳房腫塊。但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腫塊質地一般較軟,或中等硬度,腫塊多為雙側多發,大小不一,可為結節狀、片塊狀或顆粒狀,活動,與皮膚及周圍組織無粘連,腫塊的大小性狀常隨月經周期及情緒變化而發生變化,且腫塊生長緩慢,好發於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乳房腫塊質地一般較硬,有的堅硬如石,腫塊大多為單側單發,腫塊可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可長到很大,活動度差,易與皮膚及周圍組織發生粘連,腫塊與月經周期及情緒變化無關,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好發於中老年女性。此外,在乳房的鉬靶X線片上,乳腺癌常表現為腫塊影、細小鈣化點、異常血管影及毛刺等,也可以幫助診斷。腫塊針吸乳腺癌可找到異型細胞。最終診斷需以組織病理檢查結果為准。
診斷標准
(1)臨床上有一側或兩側乳房出現單個或多個腫塊,多數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與情緒及月經周期有明顯關系,一般月經來潮前一周左右症狀加重,行經後腫塊及疼痛明顯減輕,且連續3個月不能自行緩解。
(2)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經前輕度乳房脹痛、青春期乳痛及僅有乳痛而無腫塊的乳痛症。
(3)臨床體檢乳房內可觸及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不規則結節,質韌,多位於外上象限,結節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可被推動,常有輕度觸痛,腋下淋巴結不大。
(4)利用鉬靶X線或干板攝影、B超、熱象圖等輔助檢測手段,必要時行腫塊針吸細胞學檢查及局部活組織病理檢查,以排除乳腺癌、乳腺纖維腺瘤等其他良、惡性乳腺疾病。
治療原則
一般來講,當乳腺增生病症狀較輕,僅有輕度經前乳房脹痛,乳房內散在細小的顆粒樣結節,其病情不影響工作與生活時,可用乳罩托起乳房以緩解乳房脹痛,不必服用任何葯物,僅對其進行臨床觀察即可,若無明顯變化,可每半年至一年到專科醫生處檢查一次。當症狀較嚴重而影響工作或生活時,則應分別情況予以不同的治療。常用的治療方法有:中醫中葯治療,如中葯內治、外治、針灸等;西葯治療,如口服激素類葯物、碘制劑及其他對症治療葯物;手術治療,如乳房腫塊切除術、乳房單純切除術等。
療效標准:
(1)臨床治癒:腫塊消失、乳痛消失,停葯後3個月不復發。
(2)顯效:腫塊最大直徑縮小1/2以上,乳痛消失。
(3)有效:①腫塊最大直徑縮小不足1/2,乳痛減輕;②腫塊縮小1/2以上,乳痛不減輕。
(4)無效:①腫塊不縮小,或反而增大變硬者;②單純乳痛緩解,而腫塊不縮小。
在進行療效統計時,一般統計其總有效率及總顯效率。其中,前者含有效、顯效及治癒率;後者是指顯效及治癒率。
注意事項
首先應注意改變生活中的一些環境行為因素,從根本上防止乳腺增生病的進一步發展。如調整生活節奏,減輕各種壓力,改善心理狀態;注意建立低脂飲食、不吸煙、不喝酒、多活動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防止乳房部的外傷等等。
在乳腺增生病的治療過程中,要積極配合醫生的診斷治療。應在自己信任的某醫院或某專科醫生處相對穩定地治療一段時間,不要頻繁更換,以免因醫生不了解全部病情而重復檢查或作出不正確的處理;應堅持用醫生的處方用葯治療完規定的療程,不要因一時沒有見到明顯的療效而輕易放棄原療法,又重新開始新的方法;在治療過程中,嚴格遵守一些宜忌原則,如服中葯期間應忌食生冷、油膩、腥發、辛辣等食物;有些活血化瘀葯物在月經期應停服;在治療過程中如出現感冒及各種感染性疾病時,先治療新出現的急性病,再治療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是一個慢性過程,所以其治療也不是吃幾天葯就能立即解決問題的,但也不能因為患了乳腺增生病就吃一輩子葯。那麼,怎樣掌握這個尺度呢?什麼樣的情況需要治療、什麼樣的情況可以暫時停止治療、停止治療多長時間後需要再進行治療呢?這要根據每一個患者的不同情況而確定,不可一概而論,而且應該由每一個經治醫生提出具體方案。對於患者來講,則應注意體察自己病情的變化,隨時與醫生交流自己治療後的感受;在治療間歇期間,應學會自我檢查方法,發現問題及時就診;至少每半年到經治醫生處體檢一次,以使那些細小的變化能夠在較早期被檢出。
由於乳腺增生病患者中的年齡較大、病史較長、腫塊較大且硬、腫塊與月經關系不甚明顯者,有乳腺癌家族史者,特別是曾經活檢證實為乳腺非典型增生者,比較容易發生惡變,所以這樣的患者應較普通增生的患者更為警惕,必要時可考慮手術活檢。
乳腺增生病患者還應注意的是要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既不可以無所謂的態度對待它,認為它不妨礙生活和工作而不予理睬,又不可過分緊張,總是害怕它會在某一天惡變成癌而惴惴不安。試想,如果一個乳腺增生病患者,不重視自己的疾病,也從不認真檢查治療,使得疾病繼續發展,則自己的病痛無法解除,而且發生了變化也渾然不知,這對健康是十分不利的;而乳腺增生病患者若是過於看重自己的疾病,甚至有了「恐癌症」,假如從30歲左右就患了乳腺增生病,則要在這種擔憂中度過幾十年的時間,那也是有害無益的,而且這種心理負擔可能還會加重病情。只有正確地看待疾病,才能做好疾病的康復保健,有效地防止乳腺癌的發生。
『肆』 奶奶時不時的會痛是什麼緣故
指導意見:
可能還是有增生引起的,建議您可以口服中葯小金丹或消遙散就可緩解症狀。平時要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及過 多進補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類,多吃粗糧。少生氣,保持情緒穩定即有利於早康復。
『伍』 女人奶疼是什麼原因
是經前期綜合症。
預防方法:
1、放鬆心情:不要對這幾天有畏難情緒,也許你不去刻意地想著它,它反而不會來打擾你。保持樂觀、自信的態度可幫助你應付甚至預防出現一些不適的症狀。
2、少吃甜食:甜食會使人情緒不穩、焦慮,所以不妨少吃甜食或不吃,而多喝水,多吃些新鮮水果。
3、少吃動物脂肪:動物性脂肪會提升雌激素的量,你可以吃一些含有植物脂肪的食物,以減輕你的痛苦。
4、多吃纖維:纖維幫助體內清除過量的雌激素。多吃蔬菜、豆類、全麥、蕎麥以及大麥(不僅纖維豐富,也含有大量的鎂)等食品,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5、少喝酒:酒精會使頭痛及疲勞更嚴重,並引發吃甜食的沖動。所以少喝酒是很必要的。
6、不妨多做運動:運動實在是一種「萬能葯」。每天在新鮮的空氣中快走、游泳、慢跑、跳舞等,都對身體的健康非常重要。而且在月經來之前的1~2周增加運動量,會緩解不適。
7、深呼吸:深呼吸可以使你放鬆心情,患者應練習緩慢地深呼吸。
8、泡礦物澡:在溫水中加入1杯海鹽及2杯碳酸氫鈉。泡20分鍾,會使你放鬆全身的肌肉。
9、補充營養素:(1)維生索B5、B6 ,B5 50毫克,B6 50~100毫克,這兩種維生素有助於緩解情緒不定、水分滯留、乳房脹痛、想吃甜食及疲勞等症狀。(2) 維生素E ,這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緩和乳房疼痛、焦慮及沮喪等症狀。
『陸』 我小孩12歲了他的奶奶痛是不是有病
考慮12歲了他的奶痛,應該是屬於正常發育的時候,正常情況下會有一點脹痛應該是正常的,建議不必擔心,胸部發育階段,最好不要做劇烈運動比較好,另外注意局部清潔衛生。
『柒』 哺乳期奶奶痛是因為什麼原因
.疼痛原因之一:乳頭細菌、真菌感染
大家知道嗎?自然界中其實是存在許多細菌和真菌的,包括乳頭上、乳汁里、孩子口腔里。
只不過因為長期和平共處,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病,我們也稱之為「定植菌」,而不是致病菌。
當身體有些誘因發生變化時,比如近期感冒抵抗力下降、服用了一段時間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乳頭發生皸裂、使用不透氣的哺乳墊導致環境濕熱等。
這時可能會出現細菌、真菌感染。
當細菌感染破損的乳頭時,會很快造成乳管逆行感染。
媽媽出現乳房紅腫、局部和全身發熱、乳房疼痛這些急性乳腺炎的症狀,這時不要自行暴力按摩,要及時就診。
當真菌感染乳頭時,乳頭乳暈區會出現紅腫發亮、有時會輕微蛻皮,這時乳頭的疼痛是持續的,哺乳時更是嚴重。
搞清楚了乳房疼痛的原因,才能因病施治。
2.乳房疼痛原因之二 乳汁淤積
哺乳媽媽最常遇到的問題是積奶。積奶時乳房既疼痛又發硬,許多媽媽的說法是「生孩子都沒有那麼痛!」。
讓我們從積乳的原因來分析怎麼解決。
產後生理性漲奶 多發生在產後24至96小時,許多媽媽說:「一覺醒來,乳房就變得像磚頭那麼硬。」
解決辦法很簡單—頻繁哺喂寶寶;局部冷敷消腫。
如果48小時仍不緩解,就要及時看乳腺專科啊。
警告:千萬千萬不能隨便找人開奶、催乳、通乳啊!名目五花八門,其實都是一個意思。
乳房是嬌嫩的器官經不起的。
長時間未哺乳或吸奶在乳房的某一區域會出現腫脹疼痛的腫塊,可伴有或不伴有發熱。
這時千萬不要急著找人幫著又揉又捏,疼痛嚴重時可服用布洛芬緩解疼痛同時不妨礙哺乳。
可以使用花灑將溫水噴到腫塊處,同時輕輕拍動和抖動乳房,促進積乳移出。
最重要的是,要讓寶寶頻繁吸吮患乳,很多媽媽都是被寶寶的小嘴治好的。
乳頭破損後形成的小白點乳頭皸裂是哺乳期經常出現的,每個媽媽都經歷過。
當乳頭癒合時,破損的表皮在修復過程中可能會堵塞乳孔形成白點。
除了用消毒針挑開外,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
用蘸有醋的棉球貼在乳頭上半小時,白點就會軟化破潰,接著3天每天用羊脂膏塗在乳頭上保濕傷口會很快癒合。
『捌』 奶奶疼是怎麼回事
要來大姨媽了。
『玖』 奶頭有點疼是什麼原因呢
奶頭疼是怎麼回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講,引起奶頭疼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青春期胸部脹痛 一般在9歲~13歲時發生,初潮後,脹痛會自行消失。 二、經前期胸部脹痛 有許多女性在月經來潮前有胸部脹滿、發硬、壓痛的現象;重者胸部受輕微震動或碰撞就會脹痛難受。這是由於經前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胸部間組織水腫引起的。月經來潮後,上述變化可消失。 三、孕期胸部脹痛 一些婦女在懷孕40天左右的時候,由於胎盤、絨毛大量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致使乳腺增大,而產生胸部脹痛,重者可持續整個孕期,不需治療。 四、性生活後胸部脹痛 這與性生活時胸部生理變化有關。性慾淡漠或者性生活不和諧者,因達不到性滿足,胸部的充血、脹大就不容易消退,或消退不完全,持續性充血會使胸部脹痛。 五、人工流產後胸部脹痛 這些因為妊娠突然中斷,體內激素水平驟然下降,使剛剛發育的胸部突然停止生長,造成乳腺塊及胸部疼痛。 六、產後胸部脹痛 產後3天~7天常出現雙乳脹滿、硬結、疼痛。這主要是由於乳腺淋巴瀦留,靜脈充盈和間質水腫及乳腺導管不暢所致。
『拾』 嬰兒吃奶,奶裡面痛是什麼原因
對於哺乳期女性,常會遇到孩子吃奶時,乳房裡有疼痛現象,是由於孩子在吸吮過程中,刺激導致乳腺內的神經而引起疼痛現象。屬於生理性現象,沒辦法進行止痛,因為在餵奶結束後,這種疼痛能自然緩解。對於有乳汁淤積的女性,也會再吃奶的過程中有疼痛感覺,這時需考慮按摩乳房局部,同時促進淤積乳汁的排出,才能起到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