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吃葯突然發現肝區位置有振水聲是怎麼回事
考慮還是肝膽疾病引起的症狀,需要肝膽彩超或者化驗肝功能。確診病因以後制定治療方法。不能吸煙喝酒。
B. 肚子有水聲,是肝腹水了嗎
咕咕叫的一般是腸里的水和氣體.腹水的環境因無氣體因此不會叫,大量腹水後會感覺到明顯的肚子漲得難受..中少量腹水感覺不到.也不叫.
C. 肝部陣痛 是怎麼回事
是肝部負荷太大,是一種危險信號,要多注意身體,不要太勞累,不要飲酒,不要抽煙!養一段時間就會好的!
D. 肝部氣泡是什麼原因,如何治療呢
肝部氣泡,一般是指的肝臟的囊腫,病因方面主要還是考慮為異位膽管,囊腫起源於肝內肝內迷走膽管或肝內膽管和淋巴管的發育障礙,導致管腔內容物停滯瀦留而成。和後天肝組織退行性改變也有關。治療方面,主要是手術治療,包括小的,予以超聲穿刺引流等,對於大的,或者是單純性囊腫,可以予以手術治療的,像囊腫次全切術等。
E. 肝硬化的症狀有沒有盜汗的
症狀:
肝硬化的起病與病程發展一般均較緩慢,可隱伏3-5年或十數年之久,其臨床表現可分為肝功能代償與失代償期,但兩期分界並不明顯或有重疊現象,不應機械地套用。
一、肝功能代償期 症狀較輕,常缺乏特異性,以疲倦乏力、食慾減退及消化不良為主。可有惡心、厭油、腹部脹氣、上腹不適、隱痛及腹瀉。這些症狀多因胃腸道淤血、分泌及吸收功能障礙所致。症狀多間歇出現,因勞累或伴發病而加重,經休息或適當治療後可緩解。脾臟呈輕度或中度腫大,肝功能檢查結果可正常或輕度異常。
部分病例呈隱匿性經過,只是在體格檢查、因其他疾病進行手術,甚至在屍檢時才被發現。
二、肝功能失代償期 症狀顯著,主要為肝功能減退和門脈高壓所致的兩大類臨床表現,並可有全身多系統症狀。
1.全身症狀 一般情況與營養狀況較差,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重症者衰弱而卧床不起。皮膚乾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常有貧血、舌炎、口角炎、夜盲、多發性神經炎及浮腫等。可有不規則低熱,可能原因為肝細胞壞死;肝臟解毒功能減退腸道吸收的毒素進入體循環;門脈血栓形成或內膜炎;繼發性感染等。
2.消化道症狀 食慾明顯減退,進食後即感上腹不適和飽脹,惡心、甚至嘔吐,對脂肪和蛋白質耐受性差,進油膩食物,易引起腹瀉。患者因腹水和胃腸積氣而感腹脹難忍,晚期可出現中毒性鼓腸。上述症狀的產生與胃腸道淤血、水腫、炎症,消化吸收障礙和腸道菌群失調有關。半數以上患者有輕度黃疸,少數有中度或重度黃疸,後者提示肝細胞有進行性或廣泛壞死。
3.出血傾向及貧血 常有鼻衄、齒齦出血、皮膚淤斑和胃腸粘膜糜爛出血等。出血傾向主要由於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減退,脾功能亢進所致血小板減少,和毛細血管脆性增加亦有關。患者尚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多由營養缺乏、腸道吸收功能低下、脾功亢進和胃腸道失血等因素引起。
4.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紊亂有雌激素、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增多,主因肝功能減退對其滅能作用減弱,而在體內蓄積、尿中排泄增多;雌激素增多時,通過反饋機制抑制垂體前葉機能,從而影響垂體——性腺軸及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機能,致使雄性激素減少,腎上腺皮質激素有時也減少。
由於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之間的平衡失調,男性患者常有性慾減退、睾丸萎縮、毛發脫落及乳房發育等;女性患者有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等。此外有些患者可在面部、頸、上胸、背部、兩肩及上肢等有腔靜脈引流區域出現蜘蛛痣和/或毛細血管擴張;在手掌大、小魚際肌和指端部發紅、稱肝掌。一般認為蜘蛛痣及肝掌的出現與雌激素增多有關,還有一些未被肝臟滅能的血管舒張活性物質也有一定作用。當肝功能損害嚴重時,蜘蛛痣的數目可增多增大,肝功能好轉則可減少、縮小或消失。
醛固酮增多時作用於遠端腎小管,使鈉重吸收增加;抗利尿激素增多時作用於集合管,使水的吸收增加,鈉、水瀦留使尿量減少和浮腫,對腹水的形成和加重亦起重要促進作用。如有腎上腺皮質功能受損,則面部和其他暴露部位,可出現皮膚色素沉著。
體征:
門脈高壓征的臨床表現 構成門脈高壓征的三個臨床表現一脾腫大、側支循環的建立和開放、腹水、在臨床上均有重要意義。尤其側支循環的建立和開放對診斷具有特徵性價值。
1.脾腫大 常為中度脾腫大,部分可達臍下,主要原因為脾臟淤血,毒素及炎症因素引起,網狀內皮細胞增生也有關系。脾臟多為中等硬度,表面光滑,邊緣鈍圓。如發生脾周炎可引起左上腹疼痛或腹痛。如腹水較多須用沖擊法觸診。上消化道大出血時,脾臟可暫時縮小、甚至不能觸及,這對鑒別確定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有很大的價值。脾腫大常伴有白細胞、血小板和/或紅細胞減少,稱為脾功能亢進。
2.側支循環的建立與開放 門靜脈壓力增高,超過1,96kpa(200mmmH2O)時,來自消化器官和脾臟等的回心血流受阻,迫使門靜脈系統許多部位血管與體循環之間建立側支循環。臨床上較重要者有:①食道下段和胃底靜脈曲張,系門靜脈系的胃冠狀靜脈等與腔靜脈系的食管靜脈、肋間靜脈、奇靜脈等吻合形成。常因門脈壓力顯著增高,食管炎、粗糙銳利食物損傷,或腹內壓力突然增高,而致曲張靜脈破裂大出血。②腹壁和臍周靜脈曲張,在門脈高壓時臍靜脈重新開放並擴大,與副臍靜脈、腹壁靜脈等連接,在臍周腹壁可見紆曲的靜脈,血流方向臍以上向上,臍以下向下,可與下腔靜脈梗阻相鑒別。若臍靜脈顯著曲張,管腔擴張血流增多,有時可聽到連續性的靜脈雜音。③痔核形成,破裂時可引起便血。
3.腹水 是肝硬化失代償最突出的表現,腹水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鈉過量瀦留,其機理為血漿白蛋白含量減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淋巴液迴流障礙、內分泌功能紊亂及腎臟等諸多因素(詳見病理),腹水出現以前常有腸脹氣,大量腹水時腹部膨隆、腹壁綳緊發亮,致患者行動不便,腹壓升高可壓迫腹內臟器,可引起臍疝,亦可使膈肌抬高而致呼吸困難和心悸,部分患者可出現胸水,以右側較為常見,多為腹水通過橫膈淋巴管進入胸腔所致,稱為肝性胸水。中等以上腹水出現移動性濁音,少量腹水時移動性濁音不明顯,可藉助超聲波檢出。
肝臟觸診 肝臟大小硬度與平滑否,與肝內脂肪浸潤的多少,肝細胞再生、纖維組織增生和收縮的情況有關。肝硬化晚期肝臟縮小、堅硬、表面呈結節狀。
診斷:
失代償期肝硬化,根據臨床表現和有關檢查常可作出診斷。肝硬化的主要診斷依據是:①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蟲病、長期飲酒等有關病史;②肝臟可稍大,晚期常縮小、質地變硬、表面不平。③肝功能損害。④門靜脈高壓的臨床表現。⑤肝活檢有假小葉形成。
F. 右腹部(肝部和兩邊)有東西頂著的感覺,原因
你已經把局部的器官都檢查遍了,沒有發現問題,我考慮問題的關鍵還是在膽囊,你可以試用消炎利膽片治療,副作用小,服用一周看效果如何,還得注意清淡飲食,避免油膩、高脂飲食。
G. 肝部經常有脹的感覺是什麼原因
輕度、中度脂肪肝病人一般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而有不適症狀者,如肝部脹感、人乏力,則多為重度病人。脂肪肝病人的症狀比肝炎病人輕,GPT指標也不太高,但該指脂肪肝的葯物治療
盧書偉,蔡郝東,崔振宇
(北京地壇醫院 北京 100011)
[摘要] 目的: 正確選擇治療脂肪肝的葯物及療法。方法: 綜述國內外有關文獻。結果 :治療脂肪肝首先要去除病因,調整飲食,葯物僅起輔助治療作用。結論: 臨床醫生要根據脂肪肝的病因和病情合理選用脂肪肝的葯物治療。
[關鍵詞] 脂肪肝; 膽固醇; 三醯甘油 ;葯物治療
Drugs for treatment of fatty liver
Lu Shuwei,Cai Haodong,Cui Zhenyu
(Ditan Hospital,Beijing 100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lect the suitable drugs and therapy for steatohepatitis. Method: Related literatures of national and overseas were summarized about drug therapies steatohepatitis. Result: Treatment for steatohepatitis must get rid of the etiological factors first and adjust diet intake. The drug therapies are only an auxiliary therapy. Conclusion: Doctors must select drug treatments for steatohepatitis reasonablely according to the etiological factor and state of steatohepatitis.
[Key words] steatohepatitis; cholesterol; triacylglycerol; drug treatment
肝臟是脂肪代謝的重要場所。當肝臟對脂肪合成能力增加和/或轉運入血的能力下降時,脂類物質(主要為三醯甘油)在肝內蓄積過多,超過肝臟重量的5%,或在組織學上50%以上的肝實質脂肪化時,即為脂肪肝[1]。脂肪肝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種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肝臟脂肪性變。最常見原因為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其次為營養失調、葯物中毒、妊娠、遺傳等。
隨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我國脂肪肝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已佔到平均人口的10%,在肥胖、嗜灑和糖尿病人群中可高達50%~60%,其中約25%的患者發生肝纖維化,1.5%~8.0%的患者發展為肝硬化。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對阻止慢性肝病進展和改善預後是十分重要的。
1. 脂肪肝的發病機制
至今尚未明確,下列因素可能起一定的作用[2,3]。
1.1 脂肪代謝異常:①游離脂肪酸輸送入肝增多;②肝合成游離脂肪酸或由碳水化合物合成三醯甘油增加;③脂肪酸在肝線粒體b氧化減少;④極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分泌減少,三醯甘油轉運障礙。
1.2 激素的影響:雌激素、皮質醇、生長激素、胰高糖素、胰島素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等,可能通過改變能量代謝來源而誘發脂肪肝形成。
1.3 環境因素:飲食、營養狀態、食物污染及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是HCV)等因素與脂肪肝及其並發脂肪性肝炎、肝硬化有關。
1.4 遺傳因素:無論是酒精性或非酒精性,都存在一定的遺傳發病因素。ALD是多基因遺傳性疾病,乙醇脫氫酶(ADH)、細胞色素P450 2E1(CYP2E1)或稱微粒體乙醇氧化系(MEOS)、醛脫氫酶(ALDH)均有遺傳多態性,當存在高活性ADH同功酶,高活性CYP2E1或低活性ALDH時,可致乙醛產生率增加而氧化率減退。
1.5 氧應激及脂質過氧化損傷:促氧化物增多和抗氧化物減少的氧應激,可致來自分子氧的游離基或反應性氧產生增加,反應性氧與多價不飽和脂肪酸起脂質過氧化反應生成過氧化脂質。
1.6 免疫反應:新抗原表達、淋巴細胞表型改變、體液抗體及細胞因子出現與免疫反應有關。
1.7 肝篩改變:肝竇內皮細胞層呈篩孔狀結構(即肝篩),其對脂質代謝具有選擇性,以維持肝臟結構的正常;肝篩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可引起脂質代謝障礙導致脂肪肝、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1.8 游離脂肪酸的作用:肝臟脂肪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的b氧化受損在脂肪性肝疾患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1.9 缺氧和肝微循環障礙:長期嚴重的脂肪肝可因肝內代謝嚴重紊亂或者脂變的肝細胞壓迫肝竇,引起肝細胞缺血壞死,從而誘發肝纖維化肝硬化。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肝硬化的進程和機率不同,可能與兩者引起肝微循環障礙及缺氧的程度不同有關。
2. 脂肪肝的臨床表現
脂肪肝患者,有一部分除體重增加外無明顯症狀。大部分人有乏力、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有的人因肝體積增大、肝包膜被牽拉而感肝區脹痛。如有肝炎病史患者,往往自認為肝病加重而更加限制活動、增加營養;由於體重日增,脂肪肝加重,肝區疼加劇,形成惡性循環。個別人因小膽管受壓可有輕度黃疸。還有一部分人只表現為長期輕、中度轉氨酶升高,而無任何不適感,只是在體檢時發現轉氨酶升高、血脂升高尤其是三醯甘油升高。超聲檢查有助於發現脂肪肝。B超檢查常表現為肝實質反射波呈前部增強而底部減弱。CT掃描,可見肝實質密度減低(CT值低)。尤其與脾臟對比更加清晰易辨。肝穿刺活檢有助於確診。
3.脂肪肝的葯物治療
治療脂肪肝的葯物很多,主要分為:降脂性葯物、護肝去脂葯和中醫中葯。但需說明的是,目前脂肪肝的治療仍以去除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和堅持合理飲食制度為主,葯物僅起輔助治療作用,應根據脂肪肝的病因和病情合理選用。
3.1 降脂性葯物[4,5]:
3.1.1 氯貝特類 包括氯貝特、苯扎貝特、非諾貝特等。具有降低血漿三醯甘油和抑制其合成、抑制肝膽固醇的合成,同時尚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因此,最適合於血漿三醯甘油明顯增高和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患者。近年來開發的微粒化非諾貝特使吸收率增加30%,並且降低了血漿內活性成分的變異性,吸收均勻,血葯濃度穩定,因此被認為是最優秀的第三代苯氧芳酸類制劑。常用口服量為200mg,qd,2~3月為一療程。本品安全可靠,短期(<12月)和長期(6月~6年)應用總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6.3%和11.3%,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飽脹燒灼感、食慾下降或輕度腹瀉等[6,7]。
3.1.2 膽鹼、蛋氨酸 膽鹼為構成卵磷脂的成分之一,參與體內甲基移換作用及脂蛋白代謝,不僅能去脂,而且對肝中脂肪酸的氧化也起重要作用。蛋氨酸是一種必需氨基酸,在體內提供甲基合成膽鹼,可影響機體的磷脂代謝及維持生物膜結構和功能完整性。據研究,大鼠飲食中缺乏膽鹼或蛋氨酸均可發生脂肪肝和肝纖維化,而補充膽鹼及蛋氨酸可防止或減輕膽鹼缺乏性和酒精性肝損傷的發生,使肝臟病理學改變逆轉。二者常配伍用於治療高脂血症。近年來發現,人類膽鹼缺乏僅見於惡性營養不良和長期接受靜脈高能營養治療者。因此認為這兩種葯物僅適用於惡性營養不良和長期接受靜脈高營養治療所致的脂肪肝。常用的制劑有:氯化膽鹼,0.3~1.0g/次,po,tid。復方膽鹼,每支2ml,qd或bid,肌注。蛋氨酸:每次1~2g,tid。目前國內市場上常用的東寶肝泰片也屬該類葯物,其主要成分為:蛋氨酸、重酒石酸膽鹼、維生素B12等九種葯物。用法為1次3片,每日3次。李俊等[8]用東寶肝泰加脂必安治療脂肪肝149例,取得肝臟影像學明顯改善的良好療效。
由於慢性肝病患者肝臟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和磷脂醯醇胺-N-甲基轉移酶的活性下降,血漿蛋氨酸的清除率下降,因此長期或大量口服蛋氨酸治療,有誘發肝性腦病的危險。故近年來這2類葯物已很少應用。
3.1.3 煙酸類 為B族維生素類。煙酸有抑制脂肪組織中脂肪的分解,降低血漿中脂肪酸的水平,從而影響了肝內三醯甘油的合成;煙酸還可阻斷兒茶酚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等對脂肪的分解,並抑制3-羥-3-甲戊二醯輔酶A(HMG-CoA)還原酶活性,使膽固醇的合成減少。此外,還有較強的周圍血管擴張作用。因此該葯具有降低血漿三醯甘油、極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調節血脂的作用。其降低三醯甘油的作用比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更為明顯,因此可用於治療脂肪肝。目前常用的煙酸類降脂葯有:維生素E煙酸酯,0.1~0.3g,tid;戊四煙酯,1~2g,tid。盡管目前新一代的煙酸類葯物的不良反應比以前明顯減少,但由於其降血脂的療效遠不如氯貝特類確切,因此有人主張不用此類葯物[1]。
3.1.4 其他降血脂葯 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辛伐他汀可抑制肝Ito細胞的增殖,且可顯著改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代謝紊亂,其降脂療效與患者是否合並HCV感染無關。普伐他汀可顯著降低高脂飲食引起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家兔的血脂水平,使肝內的脂肪沉積得到改善[6]。抗氧化劑中的還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β胡蘿卜素、維生素E等有利於減輕肝臟脂肪沉積所造成的脂質過氧化性損害,防止肝纖維化形成。
對於上述降脂葯物在脂肪肝治療中的地位,目前仍有異議[9]。因為,許多降脂葯可能趨使血脂更集中於肝臟進行代謝,反而促進脂質在肝內的蓄積,並損害肝功能。因此,在無明顯高脂血症的患者中,不應長期盲目服用降脂葯物。
3.2 護肝去脂葯
3.2.1 不飽和脂肪酸及磷脂類 該類葯物是生物膜和肝臟合成極低密度脂蛋白的重要組分,對機體的脂肪吸收、轉運和多價不飽和脂肪酸的儲存起著重要作用,肝臟合成磷脂非常活躍,長期酗酒者生物膜中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類減少,從而影響膜的結構和功能,導致脂質代謝異常和肝臟脂肪沉積。Gumderman[10]用多價不飽和卵磷脂(肝得健)治療32例伴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用葯6個月後,在肝腫大消失、肝功能指標改善、肝細胞脂肪沉積減少等方面明顯優於對照組;且患者對該葯的耐受性好,提示可用於治療脂肪肝。臨床常用劑量為:1~2粒,tid,po;針劑通常每次5ml,qd,靜脈注射,嚴重病例可用至10~20ml.d-1。
3.2.2 S-腺苷甲硫氨酸(SAMe) SAMe是存在於人體所有組織和體液中的一種生理活性分子,主要由肝臟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催化底物蛋氨酸和ATP而合成。它作為甲基供體和生理性巰基化合物的前體參與體內許多重要生化反應。它可通過質膜磷脂和蛋白質的甲基化影響其流動性和微粘性,通過轉硫基化增加肝內谷胱甘肽、硫酸根及牛磺酸水平,增加半胱氨酸和輔酶A等的合成。因而在維持肝細胞線粒體結構和功能完整性方面起關鍵作用。臨床上,SAMe主要用於治療膽汁淤積性肝病。目前的主要制劑是思美泰,初始治療:500~1000mg.d-1,肌肉或靜脈注射,共2周;維持治療:1000~2000mg.d-1,po。在小規模的臨床研究中發現,因長期酗酒可使體內SAMe合成酶的活性下降,SAMe及其代謝產物生成減少,肝細胞清除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的能力減弱,SAMe治療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LT和GGT水平明顯下降。但因思美泰的價格昂貴,近期內很難在臨床上廣泛使用。
3.2.3 保肝降酶葯 以往認為脂肪肝對肝功能的影響很小,無須服用護肝降酶葯物。近年來,隨著脂肪肝發病率的不斷增高發現,有30%以上的脂肪肝患者血清轉氨酶水平可增高至正常上限的2~3倍,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ALT和AST的水平有時可升高至正常上限的5~10倍,且AST/ALT>2,GGT的水平明顯高於正常,且被認為是酒精性肝損害的診斷依據之一。因此,對有肝功能異常的患者應給予護肝降酶葯物治療。可選用垂盆草沖劑10g,tid;護肝片4片/次,tid。但這些降酶類葯物突然停葯後,可出現轉氨酶的反跳。因此,在肝功能正常後應逐漸減量至停用。甘草甜素類制劑也可選用,但由於該葯有類固醇樣作用,長期服用可升高血糖及血壓,不利於脂肪肝的治療。由於脂肪肝屬於一種慢性肝損害,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常表現為AST>ALT,因此不主張選用聯苯雙酯類降酶葯物[11]。
3.2.4 其他護肝葯 熊去氧膽酸(Ursodexycholic acid) 有類似膽固醇樹脂消膽胺的作用,可降低血脂,並可穩定肝細胞膜和抑制單核細胞產生細胞因子。Laurin等[12]用熊去氧膽酸或氯貝丁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40例。結果表明氯貝丁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未見臨床效果,而熊去氧膽酸治療12個月後患者的ALP、ALT、GGT和肝臟脂肪性變均獲得明顯改善。硫普羅寧(凱西萊)為一種新型巰基類葯物,在參與系列化代謝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可防治化學物質所致的肝損傷,加速酒精在體內的排泄[13,14],防止三醯甘油的堆積,用於治療脂肪肝;水飛薊類葯物可對酒精性和葯物中毒性肝損害有較好的療效;葡萄糖醛酸內酯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使肝糖原增加,脂肪貯量減少,降低血清轉氨酶;維丙胺可促進肝細胞再生,降低血脂;肌苷和肌苷酸鈉可提高輔酶A和丙酮酸氧化酶的活性,改善肝功能,防止脂肪肝。
3.3 中醫中葯[1,15] 許多中草葯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如何首烏、丹參、澤瀉、川芎、決明子、山楂等;一些中葯方劑,如小柴胡湯、四逆散、六味地黃丸對治療脂肪肝和高血脂症均有一定的療效。目前治療脂肪肝較常用的中成葯和中葯提取物有茶色素、血脂康和脂必妥。茶色素是從綠茶中提取的天然有效成分。有較好調節血脂紊亂的作用,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和三醯甘油,還有顯著的抗脂質過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適用於治療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用法:1-2粒,tid。血脂康以大米制碭紅曲為原料,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和現代醫學手段,選育出能調節血脂的優良菌種製成的中葯。能有效果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及由此引發的冠心病、腦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用法為:0.6 g, 2次/d。脂必妥中的主要成分為:山楂、白術、紅曲等,用法為:1.05 g,3次/d。肖超烈[16]等用以上兩葯治療高膽固醇血症,均取得較好的療效。中醫把脂肪肝按其病機分為肝鬱氣滯、氣滯血瘀和痰濁內阻等不同的型別,因此,用中醫中葯進行脂肪肝的治療應進行辯證。
4.各種類型脂肪肝治療的要點:
4.1 病毒性肝炎合並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患者發生脂肪肝,與肝臟利用脂肪的能力下降有關,同時因趨脂因子的減少而使脂肪外移減少,加之過分限制體力活動、長期高熱量高糖飲食而逐漸形成脂肪肝。由於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臟對葯物的解毒能力下降,在服用氯貝特類葯物時,易引起肝功能損害。因此,應選用護肝去脂類葯物。肝功能不正常者,可服用降酶葯物治療。病毒性肝炎合並脂肪肝,其預後主要取決於肝炎本身的進程。因此,使用抗病毒葯物治療病毒性肝炎有利於脂肪肝的好轉,並可減輕由於長期的肝內脂肪沉積引起的肝纖維化。
4.2 營養過剩性脂肪肝的治療 在脂肪肝的治療中,對作為脂肪肝的基礎的肥胖、營養過剩、糖尿病等病態,必須通過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和積極治療糖尿病等方法進行全面治療。不能僅期望服用一些葯物,在短期內達到治癒脂肪肝的目的,也不應盲目服用降脂葯,以免加重肝臟負擔,加重脂肪肝所致的肝損傷。
4.3 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 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關鍵在於戒酒。如果在酒精性脂肪肝的早期戒酒,肝內脂肪變性可完全恢復。酒精性脂肪肝的中晚期戒酒,已形成的脂肪肝和肝硬化的病變均可有明顯的逆轉。
4.4 如何對待血脂正常的脂肪肝患者 血脂正常的脂肪肝患者主要是因為肝臟對脂肪代謝的能力減退,或進食的脂肪超出了肝臟對其的代謝能力。因此,其主要治療措施是加強肝臟對脂肪的代謝能力,同時減少飲食中脂肪的入量。治療可選用硫普羅寧、水飛薊類葯物等葯物治療。降脂葯物促進肝臟內的脂肪代謝,反而可加重肝臟負擔。
[作者簡介]
盧書偉 (1940年),女,主任醫師。一直從事傳染病臨床工作,對各種傳染病及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診斷,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近20年來重點從事重症肝炎診斷治療的研究,在重症肝炎、肝硬化及各種並發症的診斷治療和黃疸鑒別診斷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目前擔任五科的主任醫師的查房,並經常外出參與傳染病疑難病例會診,從事傳染病臨床教學,擔任北京醫科大學傳染病學授課任務。聯系電話:64211031-2328或2330
標下降比肝炎病人難。
H. 發現特響的流水聲,這些是什麼原因
其實面對偶爾的異響,大家不必過度緊張,畢竟愛車是由復雜且繁多的零部件組成的,在不同情況下,不管是物理作用或是平時開車習慣等,都會造成異響的發生。但如果確定異響是在諸如傳動系統等關鍵部位發出的,那就要第一時間去檢測和維修了,因為它關乎到我們的行駛安全。
I. 肝部悶痛是什麼回事
肝部隱隱作痛是什麼原因
肝部疾病
一般來說,疼痛和患者個人的體質敏感度有關。大多數的肝炎患者通過治療,隨著身體的恢復,疼痛會完全消失。原發性肝癌多發生在中年人身上,男性比女性要多。
飲食
發病原因與機制目前尚未確定,但認為與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黃麴黴素等某些化學致癌物質和水土因素有一定關系。含黃麴黴素多的食物有爛了的姜、花生,發了霉的糧食、油類、豆類、魚類以及豆腐乳等食品;
肝病的恢復期
雖然肝功能已經明顯好轉或是基本正常,肝病患者仍然會感到肝區隱隱作痛。如果肝區頻繁疼痛,建議到醫院進行徹底的檢查,看看是否為肝病復發;肝臟一旦發生炎症或受到壓力、溫度或化學性刺激,就可產生疼痛或針刺樣、燒灼樣感覺。
肝炎
肝炎的病人會有肝部的疼痛感,這是因為肝臟充血腫脹,將肝臟外的包膜極度撐開之後,刺激神經產生疼痛感覺。
體檢時患者常訴有觸痛或叩擊痛;肝炎恢復期,肝功能已明顯好轉或正常,肝包膜的緊張度已有所緩解。但患者仍常感到肝區有隱痛、陣發性刺痛或灼熱感,這種情況一時難以消除。分散注意力後可減輕。
肝炎患者不要為此過於緊張。但是,頻繁疼痛,一定需要請醫生看,以排除肝包膜周圍炎、膽囊膽道感染、肺部和胸膜疾病等;膽道類疾病、結核或非結核的炎症、肋軟具炎、肝硬化等症狀也會引起肝區隱痛。
其它原因
肝臟周圍的器官組織比較多,因此,肝區疼痛的人不一定就是肝炎,要注意從多方面尋找原因。
1、胸壁病變:如右季肋部的肌肉局部損傷、肋骨骨折、胸壁挫傷、骨髓炎、帶狀皰疹、肋間神經炎、流行性胸痛、胸壁結核等;
2、胸膜及肺組織病變:如右側結核性胸膜炎、氣胸、膿胸、血胸、肺炎、支氣管肺癌、肺栓塞等;
3、其它:如膈下膿腫等。
總之,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症狀、既往史、流行病學資料、體征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來確定肝區疼痛的病因。
肝部隱痛怎麼辦
找出原因
由於肝臟周圍鄰近臟器組織較多,所以肝區痛者不一定就是肝炎,應從多方面找原因。如固定性的書寫體位,可使肋間肌肉受壓產生局部疼痛、肋間神經痛、肋間肌損傷、胸膜或肺組織的病變、肝膽結石、膽囊炎、肝癌等等均可引起肝區疼痛。有了肝區疼痛應及早到醫院就診,做進一步的檢查,找到引起肝區疼痛的真正原因。
合理治療
肝病時肝區疼痛一般不必服用止痛葯,通過休息、合理營養和適當治療,隨著肝病好轉而逐漸消失。
肝區痛在部分肝病恢復期或其後仍可出現,表現為間歇性或陣發性,這就是我們以前稱之為「肝病後綜合征」的一個表現,這可以在醫生的疏導後逐步得以減輕緩解。
疼痛還和每個人個體敏感性不同有關。有肝區痛不要只想到肝病,應根據具體情況請教醫生,作進一步的檢查,除外其他疾病。
人可感到肝區針刺一樣痛,或沉甸甸有個東西掛在那兒,時有時無,常能忍受,生氣、勞累、活動時明顯,卧床休息可緩解,但右側卧位時卻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