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人們能感覺到疼痛的原因是什麼在起作用
擴展閱讀
華為p10怎樣測電池效率 2025-05-14 19:13:34
公章的五星怎樣填充顏色 2025-05-14 18:46:32

人們能感覺到疼痛的原因是什麼在起作用

發布時間: 2022-05-04 06:28:03

㈠ 人們能感覺到疼痛的原因是()在起作用

人們能感覺到疼痛的原因是(痛覺感受器實際上就是游離的神經末梢)在起作用
疼痛(Pain)一詞來源於拉丁語Poena和希臘語Poine,意指處罰或懲罰。但我們不願意承認「疼痛是上帝的懲罰」。疼痛和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一樣,都是人體所產生的一種感知覺。人體能感知各種各樣的事物,是由於人體內有許多感受器,其中感覺疼痛的感受器就稱為痛覺感受器。
痛覺感受器實際上就是游離的神經末梢,包括以下三種:(1)表層痛覺感受器:是皮膚、粘膜的游離神經末梢。與痛點對應,平均密度100~200個/cm2;(2)深層痛覺感受器:分布於肌膜、關節囊、韌帶、肌腱、肌肉、脈管壁等處,密度低於表層;(3)內臟痛覺感受器:內臟感覺神經的游離裸露末梢,分布於被膜、腔壁、組織間,密度較低。
痛覺感受器感受到物理源性(機械、溫度或電)或化學源性(如毒素)的傷害,然後利用神經沖動把信息傳遞給其他神經,後者再以閃電的速度把疼痛信息傳遞給脊髓和大腦,從而感知疼痛。此過程激活了非自主反應(自動和反射性的),包括:血壓升高、脈搏增快、呼吸頻率增加或屏氣、相應的身體部位出現肌肉屈曲(退縮)。
皮膚的感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單一感覺,皮膚內的多種感覺神經末梢將不同的刺激轉換成具有一定時空的神經動作電位,沿相應的神經纖維傳人中樞,產生不同性質的感覺,如觸覺、壓覺、痛覺、冷覺和溫覺;另一類是復合覺,即皮膚中不同類型感覺神經末梢共同感受的刺激傳人中樞後,由大腦綜合分析形成的感覺,如干、濕、光、糙、硬、軟等。另外有形體覺、兩點辨別覺、定位覺、圖形覺等。這些感覺經大腦分析判斷,作出有益於機體的反應。有的產生非意識反應,如手觸到燙物的回縮反應,免使機體進一步受到傷害。藉助皮膚感覺作用,人類能積極地參與各項生產勞動。

㈡ 人為什麼會痛

很少有人沒有歷經痛的折磨。牙痛、頭痛、胃痛,如此種種,五花八門。痛是人生的磨難之一,據醫學專家的調查和研究,痛有1000多種。有的痛,如牙痛、動手術痛等,雖然當時很可怕,但病好了,痛也就過去了。然而有些痛卻不會過去,長年累月地折磨著人。僅在美國就大約有3600萬關節炎患者,有7000萬長期背痛患者,2000萬偏頭痛患者,還有數百萬計的其他各式各樣的長期病痛患者,最可怕的是癌症患者,隨時都在與痛為伴。

痛本來是人身上生病的一種警報系統,它可以提示人們對疾病的注意。如果生了病一點都不痛,那才是災難呢。但我國和外國都發現過沒有痛覺的孩子,這些孩子在骨折和燙傷時也不知道痛,很容易發生危險。

是什麼使痛發生?為什麼它突然來到,而事先沒有預兆?為什麼它有時不會消失?這些問題至今無人能解釋清楚。

據一位腦科專家的研究,有些痛能在神經系統中留下長遠的印象,即使致痛的原因消失了,但痛覺還會遺留下來。要消除這樣的痛,簡直同消除記憶一樣困難。在古埃及,這樣的痛被解釋為神怪和鬼魂在作祟。

近代有關痛的知識是20多年前開始被發現的。現代科學對痛的解釋是:痛的信息是由一些原本貯存或靠近神經末梢附近的某種化學物質放出的。在這些化學物質中,包含著痛的神經化學物質,它由於某種接觸,能夠將痛的信息傳到腦子里去。

據一些專家研究,痛也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經驗,痛在心理上,痛在身體上,有時很難分清。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來自美國的新兵,首次到太平洋島嶼上作戰。當一發炮彈落在他身邊爆炸時,他感到一陣巨痛。擔架把他送到醫護站,經過醫生檢查,他身上沒有一點傷,只是身上攜帶的水壺被彈片擊破了,他又被送回前線。這時炮彈的爆炸聲更猛烈了。突然間,他又感到頭部劇痛,這次有血流出來了。第二次他被抬到醫療站,經醫生檢查,傷並不重,只是臉上有破碎的彈片嵌入,取出和包紮後,他又回到前線。這時候,他所在的那個連的士兵幾乎全部陣亡了。第三次,他的腳被炸斷了,可是,這時他一點痛的感覺也沒有。

這個美國士兵向一位專家講了自己的經歷以後說,他感到最痛的是第一次水壺被擊中的時候,其次是臉上受了傷的時候。專家對此解釋說:「痛的程度依各人的感受而異。」恐懼、焦慮、緊張、災難的預期,有時會使疼痛加劇。但如有某種強烈動機,也可把痛感壓下去。在電影《小兵張嘎》里,張嘎追擊敵人時,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卻沒有發現自己受傷,這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對於痛的治療,一般都先用簡單的鎮痛劑,如阿米諾芬。在醫治一些特別痛的病時,有許多麻醉劑可以起有效的作用。物理療法不僅可以緩和痛,而且也可以使疾病減緩。對於一些癌症病人,經常需要採取更大膽的治療方法。據專家統計,1/3的癌症患者都感到極強烈的痛。這種痛60%是由於腫瘤本身,而30%是來自治療。在大多數癌症病例中,使用葯物治療可以解除痛苦,包括嗎啡等鎮痛劑,用口服、肌肉注射或直接注射到脊髓里。另外,採用聽音樂等辦法調節身心,也會減輕患者的疼痛。

㈢ 人是怎麼感覺到痛覺信息的

相信每個人都曾經感受過疼痛,疼痛的目的就是警告身體:你正在受到 傷害。打針時針扎進皮膚,你會感到疼痛;膝蓋磕在桌角皮膚與桌角 碰撞,你會感到疼痛;摔跤時皮膚與地面摩擦,你會感到疼痛,這些都是因 為人體存在痛覺。
痛覺是機體受到傷害性刺激時的感覺。對於痛覺是怎麼傳遞的,目前相對一致的看法是,接收痛覺的感受器 是廣泛分布於皮膚上的游離神經末梢,它們有些位於組織液中,有些與組 織細胞互相接觸。 在機體受到傷害性刺激時,局部組織會遭到破壞,這時, 一些引起疼痛的物質,被釋放出來,它們能夠刺激傷害感受器,使其產生 電沖動並順著感覺神經傳送到神經中樞——首先傳遞給能夠處理疼痛信息 的丘腦,然後傳遞給能夠處理位置信息的大腦皮層,這樣疼痛的位置和強 度就都可以得知

㈣ 人們能感覺到庝痛的原因是( )在起作用。

人們能感覺到疼痛的原因是(神經 )在起作用。
是痛覺神經進行信號傳遞的。

希望能幫到你!

㈤ 人類的疼痛感源於什麼,是神經還是心理

你所舉的兩個例子是來源於神經傳導。
例子1中,因為人多,被盜者的注意力分散,沒有完全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他的痛覺感受性降低,輕微的劃傷感覺不到是很正常的,當他回到家裡,安靜下來了,感受性增強,當碰到傷口的時候,就會感覺到疼痛。
例子2中,人在睡眠狀態下,神經系統處於休息的狀態,神經傳導比較慢,反應遲鈍。對於我們說的睡的比較死的人,推他、打他是對他沒有影響的。

因為心理原因感覺到痛的可能也是有的。疑病症、壓力大等,都會出現心因性的疼痛。

㈥ 人為什麼會感到疼痛

小孩子得了病都害怕打針,因為打針會使人感到疼痛;不小心被開水燙傷,也會使人疼痛難忍;發燒時頭部也會感到劇烈疼痛。人都是怕痛的,沒有誰願意受痛,除非他神經系統有毛病。但疼痛卻不一定是壞事,痛覺是人體自我保護性的防衛措施。

為什麼這么說呢?痛覺是皮膚感覺的一種,是辨別各種刺激對機體傷害程度的感覺。這種感覺起到保護人體的作用,它可以防止機體受到進一步的傷害。比如,手被火灼傷,人馬上就會把手縮回來;皮膚若被針刺扎了,人就會設法避開。而且,痛覺又是人體內部的報警系統。比如,肚子痛可以提醒人們可能是腸胃出了毛病,牙痛則預示牙出了毛病;噪子痛則告知人們得了感冒或喉部發炎,這樣可以提醒人們及時去看病治療,排除病情,保證了身體健康。

所以,痛覺對人體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是人體不可缺少的,起到自我保護作用的一種生理反應。若是沒有痛覺,那就麻煩了。沒有一點預感,就不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幹,那就會給人體帶來災難性的損害。

㈦ 人身上有時就像有凍的感覺庝,是怎麼回事

人們能感覺到疼痛的原因是(神經 )在起作用。是痛覺神經進行信號傳遞的。希望能幫到你!

㈧ 人為什麼會感覺到痛

很少有人沒有歷經痛的折磨。牙痛、頭痛、胃痛,如此種種,五花八門。痛是人生的磨難之一,據醫學專家的調查和研究,痛有1000多種。有的痛,如牙痛、動手術痛等,雖然當時很可怕,但病好了,痛也就過去了。然而有些痛卻不會過去,長年累月地折磨著人。僅在美國就大約有3600萬關節炎患者,有7000萬長期背痛患者,2000萬偏頭痛患者,還有數百萬計的其他各式各樣的長期病痛患者,最可怕的是癌症患者,隨時都在與痛為伴。

痛本來是人身上生病的一種警報系統,它可以提示人們對疾病的注意。如果生了病一點都不痛,那才是災難呢。但我國和外國都發現過沒有痛覺的孩子,這些孩子在骨折和燙傷時也不知道痛,很容易發生危險。

是什麼使痛發生?為什麼它突然來到,而事先沒有預兆?為什麼它有時不會消失?這些問題至今無人能解釋清楚。

據一位腦科專家的研究,有些痛能在神經系統中留下長遠的印象,即使致痛的原因消失了,但痛覺還會遺留下來。要消除這樣的痛,簡直同消除記憶一樣困難。在古埃及,這樣的痛被解釋為神怪和鬼魂在作祟。

近代有關痛的知識是20多年前開始被發現的。現代科學對痛的解釋是:痛的信息是由一些原本貯存或靠近神經末梢附近的某種化學物質放出的。在這些化學物質中,包含著痛的神經化學物質,它由於某種接觸,能夠將痛的信息傳到腦子里去。

據一些專家研究,痛也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經驗,痛在心理上,痛在身體上,有時很難分清。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來自美國的新兵,首次到太平洋島嶼上作戰。當一發炮彈落在他身邊爆炸時,他感到一陣巨痛。擔架把他送到醫護站,經過醫生檢查,他身上沒有一點傷,只是身上攜帶的水壺被彈片擊破了,他又被送回前線。這時炮彈的爆炸聲更猛烈了。突然間,他又感到頭部劇痛,這次有血流出來了。第二次他被抬到醫療站,經醫生檢查,傷並不重,只是臉上有破碎的彈片嵌入,取出和包紮後,他又回到前線。這時候,他所在的那個連的士兵幾乎全部陣亡了。第三次,他的腳被炸斷了,可是,這時他一點痛的感覺也沒有。

這個美國士兵向一位專家講了自己的經歷以後說,他感到最痛的是第一次水壺被擊中的時候,其次是臉上受了傷的時候。專家對此解釋說:「痛的程度依各人的感受而異。」恐懼、焦慮、緊張、災難的預期,有時會使疼痛加劇。但如有某種強烈動機,也可把痛感壓下去。在電影《小兵張嘎》里,張嘎追擊敵人時,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卻沒有發現自己受傷,這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對於痛的治療,一般都先用簡單的鎮痛劑,如阿米諾芬。在醫治一些特別痛的病時,有許多麻醉劑可以起有效的作用。物理療法不僅可以緩和痛,而且也可以使疾病減緩。對於一些癌症病人,經常需要採取更大膽的治療方法。據專家統計,1/3的癌症患者都感到極強烈的痛。這種痛60%是由於腫瘤本身,而30%是來自治療。在大多數癌症病例中,使用葯物治療可以解除痛苦,包括嗎啡等鎮痛劑,用口服、肌肉注射或直接注射到脊髓里。另外,採用聽音樂等辦法調節身心,也會減輕患者的疼痛。

㈨ 人們能感覺到疼痛的原因是()在起作用

人們能感覺到疼痛的原因是(痛覺感受器實際上就是游離的神經末梢)在起作用
疼痛(Pain)一詞來源於拉丁語Poena和希臘語Poine,意指處罰或懲罰。但我們不願意承認「疼痛是上帝的懲罰」。疼痛和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一樣,都是人體所產生的一種感知覺。人體能感知各種各樣的事物,是由於人體內有許多感受器,其中感覺疼痛的感受器就稱為痛覺感受器。
痛覺感受器實際上就是游離的神經末梢,包括以下三種:(1)表層痛覺感受器:是皮膚、粘膜的游離神經末梢。與痛點對應,平均密度100~200個/cm2;(2)深層痛覺感受器:分布於肌膜、關節囊、韌帶、肌腱、肌肉、脈管壁等處,密度低於表層;(3)內臟痛覺感受器:內臟感覺神經的游離裸露末梢,分布於被膜、腔壁、組織間,密度較低。
痛覺感受器感受到物理源性(機械、溫度或電)或化學源性(如毒素)的傷害,然後利用神經沖動把信息傳遞給其他神經,後者再以閃電的速度把疼痛信息傳遞給脊髓和大腦,從而感知疼痛。此過程激活了非自主反應(自動和反射性的),包括:血壓升高、脈搏增快、呼吸頻率增加或屏氣、相應的身體部位出現肌肉屈曲(退縮)。

皮膚的感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單一感覺,皮膚內的多種感覺神經末梢將不同的刺激轉換成具有一定時空的神經動作電位,沿相應的神經纖維傳人中樞,產生不同性質的感覺,如觸覺、壓覺、痛覺、冷覺和溫覺;另一類是復合覺,即皮膚中不同類型感覺神經末梢共同感受的刺激傳人中樞後,由大腦綜合分析形成的感覺,如干、濕、光、糙、硬、軟等。另外有形體覺、兩點辨別覺、定位覺、圖形覺等。這些感覺經大腦分析判斷,作出有益於機體的反應。有的產生非意識反應,如手觸到燙物的回縮反應,免使機體進一步受到傷害。藉助皮膚感覺作用,人類能積極地參與各項生產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