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寶寶經常發燒是什麼原因
小孩 抵抗力差 去醫院看看吧
『貳』 寶寶時常發燒是怎麼回事
你好!寶寶發燒這多是感冒引起的,經常發燒這說明寶寶身體免疫力低下。這需要看看是否缺鈣,缺鋅和貧血的,現在發熱要及時治療的,如果體溫超過三十八度五的話要及時退熱的,這可以服用美林或用物理降溫的,注意多喝水。
『叄』 小孩經常發燒是什麼原因
您好,孩子目前發燒的現象,看是什麼感染,有病毒,細菌,支原體等。要對症消炎治療的,需要服用退燒葯物布洛芬顆粒。也可給孩子服用點護彤和清熱寧顆粒治療的,最好是血象檢查一下,嚴重可以輸液的。
『肆』 小孩子發燒有幾種原因
嬰兒發燒的原因引起小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大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一、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二、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而不是全部。醫師對於發燒,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發燒、嘔吐、咳嗽,就慌亂不已。殊不知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癒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發燒症狀持續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愛子心切的爸媽,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去治療發燒症狀,而是應遵從醫囑,准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葯。分清低熱中熱和高熱 小兒發熱時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超過41℃為超高熱。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於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要急於退燒,特別是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如果盲目急於退燒就可能掩蓋病情,干擾對病情的診斷。當體溫達到39℃以上時就要在醫生指導下退熱。有4%~12%的孩子在高熱時會發生驚厥,驚厥反復發作可能造成腦損傷,也是某些癲癇的先兆表現,還可能導致其它危險。因此,凡有高熱驚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兒,一旦高熱就應立即給予退熱處理。38.5℃以下物理降溫在給小兒退熱時,在38.5℃以下最好是選擇物理降溫,如多飲水、溫水加酒精擦浴等。 所有的退燒葯,如撲熱息痛、復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 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較大的副作用,嬰幼兒的神經抑制機制尚未健全,高熱時使用,易誘發驚厥,還會因大量出汗引起虛脫,甚至因血液中游離膽紅素堆積而出現黃疸。同時對消化系統和肝腎功能也有損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造成白細胞、血小板降低。 如果非需要用退燒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小兒常用的退燒葯有布洛芬、來比林、百服寧、小兒退熱栓等。也可以選用中葯如柴胡、羚羊角、清熱解毒口服液等,對小兒退燒效果也很好。 能不輸液就不輸 有的家長認為小兒感冒輸液比服葯退燒快,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實感冒大多為病毒感染,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作用。我們的原則是能吃葯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因為輸液有時會產生副作用。當服用抗病毒葯物不能退熱,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血液檢查白細胞數明顯增高,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時,可考慮使用抗生素。但無論用什麼葯物,都要注意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過久;服葯期間要多給孩子喝水,以利葯物的吸收和排泄,減少葯物對小兒身體的毒害。退燒葯不要和鹼性葯同時服用,如小蘇打、氨茶鹼等,否則會降低退熱的效果。孩子發燒,別急著降溫首先別忙著退燒,而是要搞清楚孩子發燒的原因。發燒不是一種疾病,它就像是身體的一個警鍾,提醒你身體內部出現異常情況。同時,發燒也是我們身體對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種防禦措施,從某種程度來講,適當的發燒有利於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有利於病原體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燒,就不要急於馬上退燒,否則會掩藏真正的病因。引起孩子發燒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傳染病都有可能出現發燒的症狀。另外,一歲以內的小寶寶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腸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現發燒的情形。許多情況必須經由醫師判斷,才能知道發燒的真正原因。細菌或病毒,兩類感染用葯完全不同一般來說,細菌與病毒是造成寶寶受到感染的最常見致病源,這兩種情況導致的發燒,處理辦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細菌感染,只要選准抗生素,治療效果就會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還沒有特效葯,可以服用病毒靈、板藍根沖劑、金銀花等。病毒感染的發熱到一定時間就會自行下降,切不可因為發燒就眉毛鬍子一把抓,什麼葯都一股腦用上。寶寶發燒,葯別混著吃是否給孩子吃退燒葯,需要權衡一番利弊。葯物當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讓寶寶舒服點兒;但也很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葯品。在一般情況下,葯物退熱治療應該只用於高燒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劑量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去做。我們建議:在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再給孩子吃退燒葯。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熱驚厥史,不妨在38攝氏度時就給孩子吃退燒葯。尤其應該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長給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葯半小時沒退燒,又加栓劑,然而各種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葯效重疊。結果燒退得太猛太急,使得體溫速降至36攝氏度以下。又產生新的問題。家長可以選定一種退燒葯,熟悉它的使用劑量和間隔時間,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物理降溫的最佳方法除了葯物退燒,運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幫助發燒的孩子降溫。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溫或溫水擦浴三種辦法,那麼,哪種方法最適合寶寶呢?酒精擦浴是以前人們常用的退燒方法,但是現在不提倡給寶寶用這種方法,用酒精擦拭寶寶的身體,會造成孩子皮膚快速舒張及收縮,對寶寶刺激大,另外還有可能造成小寶寶酒精中毒。用冰枕或冰敷額頭方式退燒,是許多家長經常採用的。但六個月以內的孩子不宜使用這種方式,因為小寶寶易受外在溫度影響,使用冰枕會導致溫度下降太快,讓寶寶難以適應。另外,寶寶發燒時全身的溫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溫作用,倒不如溫水擦拭寶寶全身效果好。溫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溫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後背。使皮膚的高溫(約39℃)逐漸降低,讓寶寶覺得比較舒服。這時還可以再用稍涼的毛巾(約25℃)擦拭額頭臉部。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些降溫處理時,如果孩子有手腳發涼、全身發抖、口唇發紫等所謂寒冷反應,要立即停止。為什麼呢?當病源侵入人體後,體溫都要升到一個相應的溫度,這就是設定溫度。降低設定溫度是給孩子退燒的關鍵。因為設定溫度若不改變,散熱的同時,身體仍然會發動產熱作用來達到目標體溫。這時用冷水給孩子擦澡,企圖通過散熱來退燒,不但無效,反而讓孩子發抖寒戰,非常痛苦,所以必須先用退燒葯物,降低設定溫度,這時再輔助物理散熱,體溫才會真正降下來。
『伍』 為什麼小孩會經常發燒
你好,發熱多說明體內有炎症,建議查一下血常規,看看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以便對症用葯,另外寶寶體溫超過38.5度,要口服退熱劑,可以選擇安瑞克、美林、泰諾林等,以免體溫過高引起高熱驚厥,體溫在37.5-38.4度之間,可以採取物理降溫,比如溫水或是酒精擦拭,涼毛巾置於前額等。 ;;;;在退熱時,會...大量出汗,要適當減少衣物,勤換濕的衣物,以免寶寶受涼,多給寶寶喝水,防止脫水。 ;;;;另外要根據血常規化驗結果及時對症使用消炎葯或是抗病毒的葯物,只有炎症消退,體溫才能恢復正常,否則發熱會反復。 ;;;;;提高寶寶的抵抗力,減少發熱,做到如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營養:小兒處於不斷的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素的需要量相對較多,營養不足,抵抗力就比較差,所以一定要做到營養均衡。 2、多給寶寶喝水;因為多喝水可以促進寶寶的新陳代謝,提高抵抗力。 3、多給寶寶曬太陽:減少寶寶缺鈣。 4、多到戶外運動,多呼吸新鮮的空氣,少到人多的場所。 5、保證充足的睡眠。 6、可以給寶寶喝點牛初乳和益生元。
『陸』 一歲的寶寶怎麼老是反復發燒
發熱是一種症狀,很多的疾病都會引起發熱,對於一歲寶寶經常發熱的原因,要考慮如下。第一,感染性發熱,感染性發熱會根據不同的年齡、感染的病原體的種類以及感染的部位,疾病也是不一樣的。
對於1歲寶寶首先要注意有沒有肺炎的可能,除了發熱還會伴有咳嗽、呼吸的急促,肺部會聽到啰音,可以根據血常規以及胸片檢查診斷。
除了感染性發熱,還有一些非感染性發熱,比如結締組織病或者是血液系統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等等。
一歲的寶寶反復發熱要注意川崎病,會表現為反復的發熱,並且伴有頸部淋巴結的腫大、皮疹、口唇的干紅等等一些表現。
因此,如果寶寶出現經常的發熱,需要做一些相關的檢查,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做骨穿的檢查來協助診斷。
寶寶反復發燒需要根據體溫來給寶寶進行退燒的,在38度以下可以使用溫水擦拭的方法進行物理降溫,體溫超過38度5以上在醫生的醫囑下使用一些退燒葯物。另外也要到醫院做一個檢查,看是什麼原因所引起的反復發燒。
意見建議:在發燒期間讓寶寶多喝溫開水,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另外在晚上臨睡之前也可以使用溫水泡腳,也是能夠加速體內排汗,對於退燒也是有一定的作用。室內也要保持通風,飲食方面也要吃容易消化和容易吸收的食物。
『柒』 為什麼一歲的寶寶經常發燒
一歲的寶寶經常發燒,是因為寶寶身體還處在萌芽期,抵抗力和各方面機能都很脆弱,經不住外界任何刺激和侵害,所以一歲寶寶經常發燒有時候很正常。
『捌』 孩子老愛發燒是怎麼回事
小兒發燒全解! 人體的下丘腦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作用就像空調機的溫度設定。正常時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嬰幼兒肛溫大約在攝氏37.5℃,上下變動1℃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36.8℃,上下變動0.5℃。 例如人體感染病原體後,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致熱原」,就會刺激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使設定溫度提高。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人體增加肌肉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再突然高燒,某些細菌產生毒素時,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許多父母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精神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當然體溫升高。 一、引起發燒的原因 1、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氣溫過高(中暑)、穿衣太多、喝水過少、水份丟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 2、疾病因素: 以病毒和細菌感染最常見,如呼吸道、胃腸道、泌尿道感染等。除發燒外,還伴有各系統的症狀。如呼吸道感染時,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腸炎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尿頻、尿痛、腰痛的現象。而小嬰兒各系統的伴隨症狀不典型,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等現象,所以年齡越小的孩子發燒越要去看醫生。 引起發燒的疾病還有很多,如長期發熱可見於一些風濕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等。應注意觀察孩子發燒的規律和伴隨症狀,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及早治療。 二、如何正確測量體溫 1.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對寶寶較具刺激性,腋溫則較溫和。 2.三歲以下嬰幼兒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准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准確。 3.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准確。 4.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鍾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鍾即可。 5.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6.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之後,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應視為發燒。 三、什麼時候退燒合適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要看發燒的時間和溫度。由於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有助於白血球抵抗細菌毒素,有一定的抗病能力;觀察發燒的熱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所以不太高的體溫是不必急著退燒的。但是,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能量的消耗;尤其嬰幼兒發燒造成水分蒸發,導致脫水;而且嬰幼兒容易發生高熱驚厥,故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 四、如何幫助小兒退燒 當發燒較高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孩子舒服一些: 1. 減少衣被:發燒時切記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蓋太厚的被子。這種傳統「捂汗」的方法不利於散熱退燒,反而會因過熱導致高熱驚厥。對於許多小嬰兒來說,只要減少衣被就能使體溫降低。 2. 多喝水:有助於發汗散熱,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機體丟失的水份。 3. 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對年長兒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4. 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孩子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散熱;另外水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散失一部分熱量。 5. 溫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自來水1/1, 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放在小碗中。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不能直接用酒精擦拭,此法不適於1歲以內的嬰兒。 五、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葯 在應用和選擇退燒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般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葯要間隔4~6小時。但對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可適當積極退熱。 2、退燒葯的劑型很多,包含片劑、水劑、栓劑和針劑,可根據孩子的年齡選用適當的劑型。但打針是最不安全的方法,容易發生不良反應,除非過高的體溫,一般不用。 3、常用的退燒葯有對乙醯氨基酚(百服嚀、泰諾林等)、布洛芬(臣功再欣、美林)、阿司匹林(阿苯片、巴米爾)和吲哚美辛(消炎痛)等。這些葯物對胃腸道都有些刺激,應予注意。 發燒本身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尋找病因,對症治療。一般感冒常會發燒2~4天,如果精神狀態好、進食正常則不必太擔心。但需注意感染有無惡化或發生並發症的情形,如嬰幼兒出現哭鬧不停、反應差、高燒不退、甚至抽搐等,應盡快就診。普通的感冒發燒多半由病毒引起,主要是對症治療,不應濫用抗生素。 孩子發燒何時去醫院 孩子突然發燒,難免讓父母手忙腳亂。特別是晚上發燒更讓父母左右為難:去醫院吧,擔心孩子來回折騰;不去吧,又害怕耽誤病情。韓國《中央日報》網站7月4日載文,介紹了孩子發燒的主要原因和應對方法。 孩子為什麼會發燒?孩子年齡不同,引起發燒的主要原因也不同。1個月以下的新生兒發燒的原因有:衣服穿得過多、脫水、腦出血、肺炎、腦膜炎、敗血症、臍帶炎等;1個月到2歲的孩子發燒的主要原因是:感冒、肺炎、腸炎、腦膜炎、疫苗接種副作用、葯物副作用等;2歲到5歲的幼兒發燒的主要原因是:各種呼吸道感染、尿道炎、腦膜炎、腸炎、關節炎、癌症等;小學生、初中生發燒的主要原因是:感冒、骨髓炎、肺炎、肝炎、心肌炎、甲狀腺機能亢進、關節炎等。其中,感冒是導致孩子發燒的罪魁禍首,90%以上的發燒都是感冒引起的。 怎麼判斷是否立即送孩子去醫院?在孩子出現發燒的症狀後,除了要給孩子量體溫外,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孩子發了燒,依然能像平時一樣吃飯、玩耍,家長就可以長出一口氣了,因為這樣的孩子多半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要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發燒並嘔吐;燒已經退了,孩子仍然委靡不振;發燒伴隨脫水;6小時以上沒有小便。另外,5歲以下的嬰幼兒,高燒時容易誘發抽搐,因此退熱很重要。可以脫掉患兒的外衣,用溫水擦拭身體。倘若這樣還不行,就要給孩子吃些解熱劑了。 給孩子選擇解熱劑得慎重。常用的解熱劑有3種,撲熱息痛、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其中,撲熱息痛對孩子的副作用最小;一次用量,按照每10千克體重1.00---150毫克撲熱息痛的比例服葯。服葯30分鍾後就應該見效,如果1小時後仍不見效,可再給孩子按照同樣的劑量服葯。但要注意,該葯服用次數過多,會導致孩子肝損傷,因此一天不要超過4次。 布洛芬和撲熱息痛相比,解熱、消炎、鎮痛的作用更好,但是也更容易引發胃腸障礙、出血、發疹子等諸多副作用。布洛芬按照每10千克體重50--100毫克的劑量服用,每天服用4-6次。 阿司匹林的解熱、鎮痛效果是最好的,但是,患有水痘、病毒性感冒的孩子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會導致雷氏綜合征。病毒性感冒、哮喘病、有出血傾向的患兒、早產兒、新生兒等不宜服用阿司
『玖』 寶寶容易發燒可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寶寶容易發燒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由於寶寶與成人不同,其年齡越小,主要器官發育越不成熟,器官功能相對較差,自我清除病原體引起發熱和調節體溫的功能較差。寶寶的免疫功能不成熟,其呼吸道粘膜和腸道粘膜屏障功能差,容易受到外界病原體的侵襲而引起感染發熱。年齡越小的寶寶對病原體的易感性越大,也容易受到病原體的侵襲,造成發熱。
因此,綜合分析以上原因;寶寶之所以容易發燒,與急性炎症和中耳炎時沒有及時添加輔食或及時補充維生素D,影響免疫力,或慢性炎症時被環境或致病菌侵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