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耳鳴主要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耳鳴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神經衰弱
耳鳴還與社會環境、心理因素明顯有關。當人的情緒憂郁、焦慮不安時,也可出現耳鳴。有神經衰弱的人常出現耳鳴,這種耳鳴音調高低不定,多為雙側性,並伴有頭痛、頭昏、失眠、多夢等症狀。另外,身體虛弱時,由於血管張力不足,局部供血不良而引起耳鳴。祖國醫學認為它是腎虛的表現。
2、雜訊損傷
短暫的強雜訊或長期反復的雜訊(如職業雜訊,搖滾樂和迪斯科音樂。強音量立體聲耳機等)均可導致聽力下降並伴耳鳴和眩暈,嚴重者還可出現幻聽及神經衰弱。
3、葯物中毒
一些抗生素,對聽神經及前庭神經均有毒害作用。其中早期可出現耳鳴,這種耳鳴往往是高音調,呈雙側性。若不及時停葯,可迅速發展成耳聾,且難以逆轉。
4、頸部疾患
頸部腫痛或患有其它頸部疾病,壓迫了頸動脈時,可引起受壓的一側耳鳴。這種耳鳴的特點是持續性,低音調,耳鳴的程度可隨體位的變化而變化。
5、耳部疾患
其特點是多有耳病史,耳鳴以夜間為甚。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又分為傳導性耳鳴與感音性耳鳴兩種。當耳內異物、炎症腫脹發生阻塞、耳膜充血、內響、穿孔、中耳積液或感染、耳硬化等症,均可發生傳導性耳鳴。這種耳鳴的特徵是單側性,即耳鳴發生於病變的一側,且音調較低,有節律性,如「隆隆聲」,「轟轟聲」。耳的感應部位是內耳與耳蝸。如發生內耳震盪,水腫、聽神經痛等,均可刺激內耳耳蝸而發生感應性耳鳴。這種耳鳴多為雙側性,耳鳴常呈高音調,如蟬鳴音、嘶嘶聲、汽鍋放氣聲,耳鳴常為間歇性。
6、全身疾病
患有腎臟、肝臟疾病、糖尿病、結核病、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當這些疾病導致全身功能紊亂時,也會出現耳鳴症狀。但可隨著這些疾病的痊癒而消失。這種耳鳴也是高音調,雙側性。耳鳴還與心血管疾病明顯有關,這是因為耳與心血管系統之間存在著生理上的聯系,耳與心血管的神經分布在大腦和脊髓及其通路上有許多共同點,吸煙、高血壓、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對耳蝸的影響比對心血管的影響更大,耳蝸對缺血、缺氧比心肌敏感。因此,耳鳴可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標志。
② 耳鳴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血管性疾病
血管性疾病最常引起搏動性耳鳴。比如耳顳部附近的動脈血管,可能傳遞血液湍流的聲音,頸動脈系統也是常見的聲音來源。良性顱內壓升高、乙狀竇憩室或者明顯頸靜脈球的患者,可能聽到靜脈嗡鳴聲。
聽力損失引發的耳鳴
與年齡衰老有關的聽力損失,也就是老年性耳聾,通常從60歲左右開始。
長期暴露在高分貝噪音中,或者長期身處於噪音環境,也會損害人的聽覺系統,並導致聽力損失,比如大型的娛樂活動現場,或劇烈的電鋸聲。
在聽力損失的情況下,大腦就無法接受某些特定頻率的聲音,大腦開始適應,而耳鳴可能是大腦填補這種缺失的一種方法。
中耳堵塞或咽鼓管功能障礙
耳道堵塞,可以導致內耳壓力增大,影響鼓膜的功能。比如耳垢過多、中耳積液等。咽鼓管異常開放,可以引起類似海洋咆哮聲的耳鳴,並且頻率與呼吸同步。
頭頸部外傷
頭部或頸部的嚴重外傷,可以損傷到神經、血流和肌肉,從而引起耳鳴。這種耳鳴症狀往往比較嚴重。
顳下頜關節紊亂
顳下頜關節連接著下頜骨和顱骨,位於耳朵前部,控制著張口、閉口或者咀嚼等動作。
顳下頜關節中的肌肉、韌帶、關節軟骨受損,可以導致耳鳴症狀,因為它與聽覺系統相鄰,與中耳共享部分韌帶和神經。這種耳鳴患者,還會感到下頜疼痛,或者下頜移動能力受限制;咀嚼或者講話時,有關節摩擦音。
鼻竇壓力和氣壓傷
重感冒、流感或鼻竇感染引起的鼻塞,可以在中耳產生異常壓力,引起耳鳴。在潛水、跳水等情況下,由於水壓的劇烈和快速變化,引起的急性氣壓傷,也可能損害中耳、內耳,引起耳鳴。
耳毒性葯物導致的耳鳴
一些處方葯的副作用也包括耳鳴。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耳鳴是一種急性、短暫的副作用,如果停止服葯,耳鳴症狀通常會減輕或者消失。
一些耳毒性葯物可能會導致永久性耳鳴的症狀,比如某些非甾體抗炎葯物等。
③ 右邊耳朵老耳鳴是什麼原因
你好,耳鳴的原因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耳源性原因,主要是中耳炎、外耳道炎等耳部的疾病,可以引起耳鳴的出現。二是非耳源性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的疾病,引起耳部的供血導致這樣的耳鳴出現。根據你的年齡應該是炎症引起的。
建議去耳鼻喉科查一下,明確原因,對症治療,要注意多休息,不要疲勞,不要熬夜,飲食要清談,生活要有規律。
④ 右耳(耳鳴)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謝謝
注意適當調養,不因疲勞日久而致腎元虧虛而耳鳴。用腦過度,缺乏休息,因工作過量、業績掛帥等壓力下,致易引發耳鳴及眩暈症。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憂郁,惱怒,以免肝火上擾而生耳鳴。
睡眠不足是耳鳴最困擾之事,因睡眠不足而引起耳鳴,又因耳鳴嚴重而影響睡眠,惡性循環下耳鳴。
注意飲食調理,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思慮過度,日久傷脾而致氣血不足耳鳴。
長期的飲酒,尤其是酒精濃度高的烈酒,酒精蓄積也可以損傷耳蝸而致耳鳴耳聾。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期的吸煙,煙中的有害物質易損傷耳蝸而導致耳鳴耳聾。
長時間接觸較大的聲音會造成聽力受損,同時產生耳鳴,此時聽到耳鳴聲往往與受損的聽力頻率相同。所以要遠離發聲源,避免噪音傷害耳朵。
⑤ 我想問下我右耳耳鳴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發出「咦~~」的聲音,只是右耳有!聲音有時大有時小,熬夜的時候
指導意見:
耳鳴可能是肝腎陰虛引起來的表現,肝經循行入於耳中,在肝腎陰虛的情況下,虛 火上炎就會造成耳鳴的表現。可以採取滋補肝腎的措施進行調理,建議服用一段時間杞菊地黃丸。
⑥ 我的右耳有鳴,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怎麼治療呢
耳鳴的成因並不明確,但大多考慮和供血不足有關,如果長期接觸噪音,疲勞,熬夜,吸煙,飲酒,也會引發耳鳴,建議及時檢查是否伴有聽力下降,必要時使用改善循環和營養神經的葯物治療。耳鳴的成因並不明確,但大多考慮和供血不足有關,如果長期接觸噪音,疲勞,熬夜,吸煙,飲酒,也會引發耳鳴,建議及時檢查是否伴有聽力下降,必要時使用改善循環和營養神經的葯物治療。耳鳴的成因並不明確,但大多考慮和供血不足有關,如果長期接觸噪音,疲勞,熬夜,吸煙,飲酒,也會引發耳鳴,建議及時檢查是否伴有聽力下降,必要時使用改善循環和營養神經的葯物治療。耳鳴的成因並不明確,但大多考慮和供血不足有關,如果長期接觸噪音,疲勞,熬夜,吸煙,飲酒,也會引發耳鳴,建議及時檢查是否伴有聽力下降,必要時使用改善循環和營養神經的葯物治療。耳鳴的成因並不明確,但大多考慮和供血不足有關,如果長期接觸噪音,疲勞,熬夜,吸煙,飲酒,也會引發耳鳴,建議及時檢查是否伴有聽力下降,必要時使用改善循環和營養神經的葯物治療。
⑦ 最近右耳耳鳴是什麼原因
病情分析: 耳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耳部疾病,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聹栓塞、外耳異物等),中耳炎、鼓膜穿孔、咽鼓管堵塞、耳硬化症及內耳的美尼爾氏綜合症、聽神經瘤,都能引起耳鳴。血管性疾病也會發生耳鳴(如動脈瘤),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鳴(腦供血缺乏、腦膜炎、中風前期、高血壓、低血壓、貧血、糖尿病、甲減、營養不良)。過量使用耳毒性葯物也可出現耳鳴,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情緒過於緊張也可導致耳鳴的發生。此外,腎虛也導致耳鳴。
溫馨提示:應及早到醫院作詳細檢查,盡量找出引起耳鳴的病因。採取針對病因的特殊治療或對症治療。
⑧ 右耳朵時常嗡嗡響是什麼原因
常見症狀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熱、疼痛、耳聞感,重者伴全身發熱、不適感,耳周淋巴結腫大。檢查可見外耳道彌漫性充血、腫脹,重者外耳道狹窄,皮膚潰爛。 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適和癢感,並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長者可因外耳道皮膚增厚而聽力減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癢的應注意與黴菌性外耳道炎相區別。 常用中成葯 本病屬中醫的耳瘡范疇,多因風熱侵襲或熱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1.內服葯 銀翹丸、牛黃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葯 ①黃連膏、紫金錠外耳道塗敷。 ②中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圍腫脹。可以水調散外敷(即黃柏研末後加等量石膏和涼開水調成糊狀塗布耳周腫脹處或以濕熱毛巾敷局部)。 常用西葯 1.急性外耳道炎;紅黴素或螺旋黴素1日3次口服,宜適當服用止痛葯物如去痛片等。 2.外耳道局部可塗布醋酸去炎松霜、可的松軟膏等。 3.超短波、紅外線理療。 中耳炎 病因症狀 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 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 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 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隨體質、 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中醫將本病稱為「耳膿」、 「耳疳」,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上以嬰幼兒多見,主要是因為小兒從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兒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後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細菌進入中耳而發病。另外小兒飲食時,發生嗆咳、嘔吐時,食物應 易從耳咽管進入中耳,產生炎症。 耳疼、頭痛、頭暈、發熱、輕者低熱,重者發熱、體溫可高達40℃,可伴有嘔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狀。不會說話的嬰兒哭鬧不安,常抓耳朵。1-2天後耳內 鼓膜穿孔,膿液流出後,耳痛等症狀減輕,如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很容易轉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俗稱「臭耳底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癒,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膿、耳鳴、耳痛、頭痛、頭暈等。可分為 三種類型。 ①單純型:炎症未破壞骨質,耳內流膿為粘膿性或粘淮性,無臭味。 ② 壞死形:炎症已侵潤到骨質,耳內流出物如乾酪樣(豆渣樣),量少,有血絲。 ③膽 脂瘤型:由於炎症的長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躍,耳內流出物夾雜有上皮脫屑,及黃 白色有惡臭的油片狀物。後兩種類型如不及時治癒,會造成不良後果。 自療注意事項 (1)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進入中耳,引發炎症。 (2)不能強力擤鼻和隨便沖洗鼻腔,不能同時壓閉兩只鼻孔,應交叉單側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應十分小心,宜先濕潤後才挖,避免損壞鼓膜。 (4)游泳上岸後,側頭單腳跳動,讓耳內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簽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暢。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強體育鍛煉,增加休質,減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熱性補葯,如人參、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補膏之類。 (10)多食有清熱消炎作用的新鮮蔬菜,如芹菜、絲瓜、茄子、薺菜、蓬蒿、黃 瓜、苦瓜等。 (11)小蟲進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蟲後捉取。 自治療法 1.成葯自療法 (1)頭孢拉定膠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黃連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蓮內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驗方自療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劑,連服3-4日。 (2)蒲公英、車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劑,分3次煎服, 連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參15克、澤瀉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餾水10毫升,將大蒜洗凈搗爛,取汁與蒸餾水混勻,滴耳, 每日數次,1次數滴。本方適用於中耳炎,尤為化膿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飲食自療法 (1)糖冬瓜30克、鮮九龍吐珠葉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劑,連 服5天。本方對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銀花12克、柴胡9克、鱉甲15克、紅糖適量,將金銀花、 柴胡、鱉甲煎湯取汁,與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劑,連服5劑。 4.外治自療法 (1)取蛋黃1枚,放鍋(不要用鐵鍋)內加熱翻炒,片刻油出濾出即可,炒時防 焦。待冷卻後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條,剖開後洗凈,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鍾後用潔凈紗布濾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鮮豬膽汁(或雞膽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爛耳散少許,吹入耳內,每日3次。 (5)生大蒜2隻,絲瓜1隻,共搗爛,布包擠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搗油加冰片少許,滴入耳內。 避免誤診 急性期後持續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狀,可能並發其它疾病,不宜延誤,應到醫 院作進一步檢查,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不可在公共汽車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損傷。
⑨ 右耳耳鳴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耳鳴是由於耳蝸內外毛細胞的細胞膜透性障礙或改變,或毛細胞突觸代謝障礙,或聽神經纖維間的短路引起的。引起的原因比較多,主要是由於耳毒性葯物、雜訊原因、外耳與中耳疾病、頸部、顱腔血管異常、聽神經瘤、硬化症、頭部外傷、肌肉陣攣、精神緊張等原因導致的。如感覺耳內有蟬鳴聲,嗡嗡聲,嘶嘶聲等單調或混雜的響聲,實際上周圍環境中並無相應的聲音,也就是說耳鳴只是一種主觀感覺.耳鳴可以短暫或持續性存在.嚴重的耳鳴可以擾得人一刻不得安寧,令人十分緊張.如果是短暫性忽來忽去的耳鳴,一般是生理現象,不必過分緊張,可聽之任之.如果是持續性耳鳴,尤其是伴有耳聾,眩暈,頭痛等其他症狀,則要提高警惕,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