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彈響髖是什麼疾病怎麼治療
彈響髖是指髖關節在主動伸屈活動和行走時,出現聽得見或感覺得到的響聲。關節外彈響較常見。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髂脛束的後緣或臀大肌肌腱部的前緣增厚,在髖關節作屈曲、內收、內旋活動時,增厚的組織在大粗隆部前後滑動而發出彈響,同時可見到和摸到一條粗而緊的纖維帶在大粗隆上滑過。被動運動時無此現象,多見於青壯年,常為雙側性。這種彈響往往是自發的出現,可以發展到走一步響一聲的嚴重程度。但一般無疼痛,如出現疼痛,則常是並發大粗隆部滑囊炎的結果。
彈響髖不伴疼痛時,一般不需治療。伴有疼痛或對彈響有精神負擔時,可採用休息、理療,制動和皮質激素類葯物局封治療。我曾到過上海_西郊_骨科採用過理療,治療的還不錯,還需要加上自身的鍛煉,你也可以去試試。
② 髖關節響
關節響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軟骨破壞或骨塌陷外,正常人的關節也會經常發出異響的。軟骨欠連續一般是二期中末,三期、四期等。其實是因為正在身體生長發育,不必擔心。最常見就是15-20歲,早上起來用力把腿伸直就會關節響。
③ 左髖關節會響一下是怎麼回事
因為人關節內有一個關節腔,其中有滑液,運動時有響聲可能與滑液的震動有關,如果沒有其他不適,應該是正常現象.關節其實是一個囊,裡面有骨頭的連接處和組織液,組織液對骨頭的連接處起潤滑作用.當運動量比較少的時候組織液會變少,然後運動的時候骨頭摩擦就會發出聲音了.建議去正規醫院檢查治療。
④ 彈響髖怎麼治
彈響髖,是髖關節活動時產生的、可聞及的彈響聲,或可觸及的彈拔感,發病局部慢性損傷有關,肢體大轉子處接觸、摩擦,反復刺激髂脛束,致使其充血水腫、增厚、攣縮,與大轉子滑動摩擦產生彈響.診斷較容易,但要與髂腰肌腱攣縮鑒別.有痛疼症狀或髖關節活動明顯受阻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宜在局麻下進行。
一定要注意腰椎的保暖,不要太勞累,注意休息,只要一方便就要起來活動下。
您還可以每天堅持鍛煉,如飛燕式鍛煉 預備姿勢:患者俯卧,頭轉向一側。
動作:
①兩腿交替向後作過伸動作;
②兩腿同時作過伸動作;
③兩腿不動,上身軀體向後背伸;
④上身與兩腿同時背伸;
⑤還原,每個動作重復12~24次。
⑤ 彈響髖怎麼緩解,效果超級好,要怎麼做
我們可以通過鍛煉來緩解,效果非常好,側面牆站立,右手扶牆壁,屈膝左膝,左腳握住左側腳踝,將腳踝往臀部方向拉,拉伸大腿肌肉,保持30秒,換另一側。仰卧,一條腿靠牆,拉伸大腿後側肌肉,保持30秒,換另一側。山式站立,將右腳放在左腳的外側,身體慢慢的前屈向下,保持30秒,換另一側。右側卧,頭枕在手臂上,抬左腿向上,保持10秒放下,重復練習20-30次。每天堅持鍛煉,有超級好的效果。
⑥ 彈響胯的問題..腿關節走路時響,另外怎麼改善身體素質 復制勿進 高分.
應該是「彈響髖」,臨床又稱「髂脛束摩擦綜合征」。
是髂脛束因某些原因導致肥厚或緊張,或大轉子過於突出,或有滑囊炎,就可以造成髖關節活動時兩者相互摩擦產生彈響。還有一種彈響髖是因為髖關節先天性脫位或關節囊鬆弛,造成髖關節過伸外旋時出現彈響。
建議到醫院的軟傷科或針灸推拿科看看,搞清楚病因,做針對性的治療即可。一般不必手術,吃葯效果也不明顯,做做針灸按摩,或者小針刀松解之類,使得病變的組織得以鬆弛即可!
祝早日康復!!
⑦ 左腿髖關節彈響,走路有點側,跑步較為難看,雙膝並攏...
你好,你說的這個情況可能是彈響髖,這個主要是闊筋膜張肌比較肌緊張導致的問題了,不嚴重,但是你說的其他問題應該是有髖關節發育不良或是膝關節的內外翻角度異常
所以還是建議你先去檢查髖關節正位片還有膝關節的片子幫助診斷吧
⑧ 髖關節咯噔咯噔的響是怎麼回事
髖關節彈響,分關節內、關節外兩種。
關節外彈響:臀肌攣縮症,可以在髖關節屈伸過程中摸到側面有一條索彈跳,雙足並攏下蹲時更明顯,但疼痛不明顯。髂腰肌腱彈響,可以在腹股溝內側摸到彈跳感。
關節內彈響:髖關節盂唇損傷,特定活動和體位時出現彈響,多伴疼痛、交鎖。髖關節游離體不多見。
初步判斷:臀肌攣縮症可能性較大。
⑨ 彈響髖的治療
彈響髖不伴疼痛時,一般不需治療。伴有疼痛或對彈響有精神負擔時,可採用休息、理療,制動和皮質激素類葯物局封治療。
1.治療原則舒筋解痙,滑利關節。
2.常用穴位及部位居髎、環跳、風市、陽陵、委中等穴,及下腰部、臀部、股外側部。
3.常用手法掌根按揉法、彈撥法、拿法、擦法,及熱敷。
4.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醫生立於患側,先對腰骶段兩側骶棘肌施以掌根按揉法,以患側為重點,並逐漸向患側臀部過渡。從腰骶至臀部上下往返手法治療約3~5分鍾,按揉委中穴1分鍾。
患者取側卧位,患側在上,從臀部起,經闊筋膜的外側部、髂脛束而下用掌根按揉法至膝關節外側,上下往返約5~8分鍾,並配合髖關節屈伸的被動運動。再沿髂脛束作自上而下往返彈撥法。按壓居髎、環跳、風市、陽陵泉諸穴。
患者取仰卧位,從髂前上棘、闊筋膜張肌起始部向下,經股前近端,股外側至膝關節外側用掌根按揉法,上下往返5~8分鍾,並配合髖關節內、外旋轉的被動運動。再彈撥髂前上棘的闊筋膜張肌和大粗隆處緊張的筋膜。最後在病患處施擦法,以熱為度。並可在大粗隆處加以熱敷。
如症狀重,條索狀物增厚明顯,保守治療無效時應手術治療,在局麻下進行,有四種方法:①增厚的索狀物切斷或切除,直至彈響,磨擦完全消除為止,這是常用的術式;②索狀物切斷,遠側斷端移位縫合,如伴有滑囊炎同時切除大轉子滑囊;③髂脛束延長術,此術可保持骨盆在站立或行走時的穩定性。④如局部骨突過大,也可將骨突部分鑿去,術後早期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