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哪些原因會導致下肢靜脈栓塞
擴展閱讀
怎樣炒老母雞更好吃 2025-07-22 14:54:06
怎樣查自己機動車的顏色 2025-07-22 14:51:30

哪些原因會導致下肢靜脈栓塞

發布時間: 2022-05-11 21:31:44

Ⅰ 長期卧床休息的患者為什麼易患下肢靜脈血栓其患血栓後可能有什麼結局 急求回答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以下肢(左下肢多見)突然腫脹、疼痛,肢體紫暗或潮紅,站立活動後症狀加重為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早期易並發肺栓塞導致突然死亡,或血栓發展快而導致肢體壞死,後期易形成足靴區潰瘍、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淺靜脈曲張等症,被大家稱為血管外科的一種急危重症及疑難病。
下肢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但老年人多於青年人。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 飲食因素:
高脂肪飲食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和引起血栓病的重要因素,採取戒煙和限制飽和脂肪酸攝入等措施。
2 吸煙因素:
有人總結,65%~95%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有吸煙史,每天吸煙在20支以上、時間持續長達20年以上者,其血栓病發病率較同齡不吸煙者高出幾倍。
3 妊娠和服用避孕葯因素:
產後期血栓形成較產前期高出6倍,建議多採用輸卵管結扎術或用避孕工具避孕為妥,這對中年以上育齡婦女尤為重要。
4 肥胖因素:
適當增加活動量,控制飲食和減輕體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壓和血粘度,對預防血栓病具有重要意義。
5 體位和活動因素:
長久處於某一體位少活動的人,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例如,司機、編輯、文書、打字員等以及整天長時間站著工作的警察、機床工人、教師和久病卧床病人等,由於血流緩慢和血流改變,容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因此,主張做些工 (課)間操、散步、肢體運動,以增加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尤其是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6 創傷和手術因素:
嚴重創傷和大手術後的病人,易發血栓或血栓栓塞症。因此,手術後的病人要盡可能早起床、早活動、多飲水、多咳痰,切勿整天蜷縮於床上,協助患者做下肢伸屈運動,改善足、趾與肢體血液循環。對於術後24小時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鼓勵做深呼吸,促進血液迴流;協助患者翻身,鼓勵在床上做肢體活動;活動不便者,應做肢體上下被動活動或腓腸肌的按摩,以便改善下肢血運。輸液時注意更換穿刺部位。如盆腔手術後的患者,不宜採用下肢補液。
7 疾病因素:
常見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壓、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等。因此,必須加強對血栓前狀態的檢查,及早給予抗栓葯物防治。

Ⅱ 下肢靜脈血栓是怎麼形成的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以下肢(左下肢多見)突然腫脹、疼痛,肢體紫暗或潮紅,站立活動後症狀加重為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早期易並發肺栓塞導致突然死亡,或血栓發展快而導致肢體壞死,後期易形成足靴區潰瘍、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淺靜脈曲張等症,被大家稱為血管外科的一種急危重症及疑難病。
下肢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但老年人多於青年人。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 、飲食因素:
高脂肪飲食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和引起血栓病的重要因素,採取戒煙和限制飽和脂肪酸攝入等措施。

2 、吸煙因素:
有人總結,65%~95%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有吸煙史,每天吸煙在20支以上、時間持續長達20年以上者,其血栓病發病率較同齡不吸煙者高出幾倍。

3 、妊娠和服用避孕葯因素:
產後期血栓形成較產前期高出6倍,建議多採用輸卵管結扎術或用避孕工具避孕為妥,這對中年以上育齡婦女尤為重要。

4、 肥胖因素:
適當增加活動量,控制飲食和減輕體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壓和血粘度,對預防血栓病具有重要意義。
5 、體位和活動因素:
長久處於某一體位少活動的人,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例如,司機、編輯、文書、打字員等以及整天長時間站著工作的警察、機床工人、教師和久病卧床病人等,由於血流緩慢和血流改變,容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因此,主張做些工 (課)間操、散步、肢體運動,以增加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尤其是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6 、創傷和手術因素:
嚴重創傷和大手術後的病人,易發血栓或血栓栓塞症。因此,手術後的病人要盡可能早起床、早活動、多飲水、多咳痰,切勿整天蜷縮於床上,協助患者做下肢伸屈運動,改善足、趾與肢體血液循環。對於術後24小時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鼓勵做深呼吸,促進血液迴流;協助患者翻身,鼓勵在床上做肢體活動;活動不便者,應做肢體上下被動活動或腓腸肌的按摩,以便改善下肢血運。輸液時注意更換穿刺部位。
7 、疾病因素:

常見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壓、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等。因此,必須加強對血栓前狀態的檢查,及早給予抗栓葯物防治。

Ⅲ 靜脈血栓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靜脈血栓是指在靜脈中流動的血液變成固體物質,這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靜脈血栓形成可由靜脈血流速度改變、靜脈血管內皮破壞、血液成分異常引起。也可以說靜脈血栓是由血管損傷、血流變慢、外科手術或骨科手術導致。

三、靜脈血栓治療

其實靜脈血栓的治療主要是靠葯物控制。除了手術治療,沒有可以消融的葯物。患者可以多服用阿司匹林來幫助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還要注意飲食,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油膩食物,盡量少吃膽固醇高的食物。如患者有嚴重靜脈血栓形成,局部瘀血明顯,需手術治療。

Ⅳ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症狀都有啥

下肢靜脈血栓的病因:
包括機械性損傷、感染性損傷、化學損傷、手術原因、大多患血液易凝等多種疾病,例如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這些都是靜脈血栓所形成的重要因素。
下肢靜脈血栓的症狀:
下肢深靜脈血栓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患肢突發腫脹,在急性時期皮膚顏色可呈現為紅色,皮膚溫度比健肢偏高。如果腫脹嚴重皮膚可呈現為青紫色,花斑樣,部分可出現張力性水泡。發病一周至兩周後患肢可代謝性出現淺靜脈顯露或擴張,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如果病情嚴重的情況下還可引起患肢功能障礙或者是患肢無力等症狀。

Ⅳ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

19世紀中期(1946~1956),Virchow提出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近年來,通過大量臨床與實驗觀察,不僅使各因素有了具體內容,而且可用檢測方法予以證實。
1.靜脈血流滯緩
引起血液淤滯的原因很多,如長時間的制動、因病卧床、久坐、靜脈曲張等。手術患者手術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導致周圍靜脈擴張,靜脈流速減慢;手術中由於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內完全麻痹,失去收縮功能;術後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處於鬆弛狀態,致使血流滯緩,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2.靜脈壁的損傷
(1)化學性損傷靜脈內注射各種刺激性溶液和高滲溶液,如各種抗生素、有機碘溶液、高滲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靜脈內膜,導致靜脈炎和靜脈血栓形成。
(2)機械性損傷靜脈局部挫傷、撕裂傷或骨折碎片創傷均可引起靜脈血栓形成。股骨頸骨折損傷股總靜脈,骨盆骨折常能損傷髂總靜脈或其分支,均可並發髂股靜脈血栓形成。
(3)感染性損傷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由靜脈周圍感染灶引起,較為少見,如感染性子宮內膜炎,可引起子宮靜脈的膿毒性血栓性靜脈炎。
3.血液高凝狀態
這是引起靜脈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先天性高凝狀態原因有血栓抑制劑的缺乏、血纖維蛋白原的異常、纖維蛋白溶解異常等,後天性高凝狀態原因有創傷、休克、手術、腫瘤、長期使用雌激素、懷孕等。各種大型手術後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強;術後血清前纖維蛋白溶酶活化劑和纖維蛋白溶酶兩者的抑制劑水平均有升高,從而使纖維蛋白溶解減少。脾切除術後由於血小板驟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燒傷或嚴重脫水使血液濃縮,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腫如肺癌、胰腺癌,其他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結腸癌,當癌細胞破壞組織同時,常釋放許多物質,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從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劑量應用止血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狀態。
綜合上述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為靜脈血流滯緩和血液高凝狀態是兩個主要原因。單一因素尚不能獨立致病,常常是兩個或3個因素的綜合作用造成深靜脈血栓形成。例如產後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病率高,即是綜合因素所致。產後子宮內胎盤剝離能在短期內迅速止血,不致發生產後大出血,與血液的高凝狀態有密切關系。妊娠時胎盤產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時達最高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時的1000倍。雌激素促進肝臟產生各種凝血因子,同時妊娠末期體內纖維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狀態,產後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滯緩,從而有發生深靜脈血栓的傾向。單純血流滯緩不足以產生本病,有時伴有血管壁的損傷,如直接損傷、慢性疾病或遠處組織損傷,產生白細胞趨向性因子,使白細胞移向血管壁。同樣,內皮細胞層出現裂隙,基底膜的內膜下膠原的顯露,均可使血小板移向血管內膜,導致凝集過程的發生。

Ⅵ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怎麼形成的形成因素是什麼

一)靜脈血流滯緩
手術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導致周圍靜脈擴張,靜脈流速減慢;手術中由於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內完全麻痹,失去收縮功能,術後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處於鬆弛狀態,致使血流滯緩,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據Borow報道手術持續時間與深靜血栓的發生有關,手術持續時間1~2小時20%發病,2~3小時46.7%,3小時以上62.5%(國外報道的發病率遠較國內高),並發現50%在術後第1天發生,30%在術後第2天發生。Sevitt從臨床上觀察證明血栓常起自靜脈瓣膜袋,靜脈連續處以及比目魚肌等處的靜脈竇。比目魚肌靜脈竇內的血流,是依靠肌肉舒縮作用向心迴流,因此它是血栓形成的易發部位。血栓也可發生於無瓣膜,但易發生血栓,可能因被前方的右髂總動脈壓迫所致。約24%髂外靜脈是有瓣膜的,在此瓣膜的近端也有相當高的血栓發生率。
(二)靜脈壁的損傷
1、化學性損傷
靜脈內注射各種刺激性溶液和高滲溶液,如各種抗生素、有機碘溶液、高滲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靜脈內膜,導致靜脈炎和靜脈血栓形成。
2、機械性損傷
靜脈局部挫傷、撕裂傷或骨折碎片創傷均可產生靜脈血栓形成。股骨頸骨折損傷股總靜脈,骨盆骨折常能損傷髂總靜脈或其分支,均可並發髂股靜脈血栓形成。
3、感染性損傷
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由靜脈周圍感染灶引起,較為少見,如感染性子宮內膜炎,可引起子宮靜脈的膿毒性血栓性靜脈炎。
(三)血液高凝狀態
這是引起靜脈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種大型手術是引起高凝狀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強;術後血清前纖維蛋白溶酶活化劑和纖維蛋白溶酶兩者的抑制劑水平均有升高,從而使纖維蛋白溶解減少。脾切除術後由於血小板驟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燒傷或嚴重脫水使血液濃縮,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腫如肺癌、胰腺癌,其它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結腸癌,當癌細胞破壞組織同時,常釋放許多物質,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也可使血凝固孕葯,可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從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劑量應用止血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狀態。

Ⅶ 腿部有血栓什麼原因

腿部血栓常見於以下原因:
第一、外傷所導致的,在受外傷後可以導致腿部的血管破裂或者是腫脹,局部就會形成血栓,如無明顯疼痛時,可以在受傷後的頭一天進行冷敷,能夠使血栓不再繼續增長,在一天之後可以局部熱敷,或者是使用中葯制劑進行外敷,能夠促進血栓的吸收和血管的再通。
第二、有可能是高血脂所導致的,當高血脂時會導致血管狹窄,就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平時需要注意飲食,同時服用降血脂的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等。
第三、其他一些可能,例如血液粘稠度過高或者是血液動力學不穩定所導致的。
所以如腿部出現明顯不適時,需要及時去醫院查血常規、凝血五項、血管彩超,必要時行血管造影來明確病情。在患病期間不能做過於劇烈的運動,同時也盡量不要沾涼水,並且不要按壓形成血栓處,以防止血栓脫落,而導致肺栓塞等嚴重的病情。

Ⅷ 下肢靜脈血栓是由什麼引起的能治好嗎

下肢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病,可發生於任何 年齡段,但老年人多於青年人,要預防這種疾病,請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因素
高脂肪飲食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和引起血栓病的重要因素,採取戒煙和限制飽和脂肪酸攝入等措施。
2、吸煙因素
有人總結,65%~95%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
有吸煙史,每天吸煙在20支以上、時間持續長達20年以上者,其血栓病發病率較同齡不吸煙者高出幾倍。
3、妊娠和服用避孕葯因素
產後期血栓形成較產前期高出6倍,建議多採用輸卵管結扎術或用避孕工具避孕為妥,這對中年以上育齡婦女尤為重要。
4、肥胖因素
適當增加活動量,控制飲食和減輕體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壓和血粘度,對預防血栓病具有重要意義。
5、體位和活動因素
長久處於某一體位少活動的人,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例如,司機、編輯、文書、打字員等以及整天長時間站著工作的警察、機床工人、教師和久病卧床病人等,由於血流緩慢和血流改變,容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因此,主張做些工 (課)間操、散步、肢體運動,以增加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尤其是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6、創傷和手術因素
嚴重創傷和大手術後的病人,易發血栓或血栓栓塞症.因此,手
術後的病人要盡可能「早起床、早活動、多飲水、多咳痰,切勿整天蜷縮於床上,協助患者做下肢伸屈運動,改善足、趾與肢體血液循環。
7、疾病因素
常見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壓、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等。因此,必須加強對血栓前狀態的檢查,及早給予抗栓葯物防治。

Ⅸ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

1.血流淤滯狀態血液淤滯是造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由於久病卧床,外傷或骨折,較大的手術,妊娠,分娩,長途乘車或飛機久坐不動,或長時間的靜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緩慢,淤滯,促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左髂靜脈易受右髂動脈騎跨壓迫(Cockett綜合征),造成遠側靜脈迴流障礙,導致血栓形成。2.血液高凝狀態如創傷,手術後,大面積燒傷,妊娠,產後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強,易形成血栓。另一類由於先天性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造成的AT-III、PC、PS和t-PA等的降低或活性異常,稱為「遺傳性血栓綜合征」,也可導致靜脈血栓形成。3.靜脈壁損傷靜脈壁受到任何因素的影響,常見有機械性損傷,感染性和化學性損傷時,會使靜脈內膜下基膜和結締組織中的膠原暴露,血小板隨後黏附其上,發生聚集,並釋放許多生物活性物質,如兒茶酚胺、5-羥色胺等,同時在血小板凝血酶的作用下,通過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PGG2、PGH2等物質,這些物質又可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於形成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