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檢查低血壓的原因呢(要做哪些檢查)
建議:可以做一下
血常規
、
尿常規
、頸椎片、心電圖等檢查看有無異常。另外低血壓一部分有家族史,缺乏運動、飲食不規律、慢性失血、缺少睡眠、其他器官病變等情況都可以引起低血壓。
2. 低血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引起低血壓低的原因是有很多,比如情緒激動、緊張、運動和安靜的狀態下的測量血壓也是不同的,一般低壓低,生理性的原因主要是個人的體質相關,比如偏瘦弱的體質、年輕的女性、長期不鍛煉的人,低壓都是偏低的,再就是一些老年人,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的射血功能減退,也會產生低壓低。
3. 低血壓依據什麼判斷
低血壓目前的診斷標準是血壓低於90/60mmHg,這樣就算低血壓。如果血壓較平時的正常值下降30mmHg左右也屬於低血壓的狀態。對於低血壓的人群需要明確病因,如果由於病理的因素,比如心衰、心臟瓣膜疾病或嚴重的血容量減少導致的休克等出現的血壓降低,需要積極糾正病因,改善低血壓狀態,恢復患者的臟器灌注,以預防出現危險並發症。而平時最多見的是由於體質或遺傳因素而導致的低血壓,這種低血壓多數不需要特殊處理,患者也沒有特殊不適或偶爾有頭暈的情況,對於此類情況,平時適當多運動,平衡飲食即可。
4. 血壓低是怎麼一回事
成年人如果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60毫米汞柱,就叫「低血壓」。低血壓又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低血壓多見於暈厥、心肌梗塞等。慢性低血壓的起因多見於:
1.體質性低血壓,又稱原發性低血壓。這種低血壓可完全無症狀,或僅有乏力、心悸等。引起體質性低血壓的原因與遺傳有關,並受情緒、環境等因素影響。
2.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正常人站立時,收縮壓可暫時下降,舒張壓不變,但收縮壓可在30秒至40秒內回復正常。如從平卧位變為直立位或直立後血壓下降超過50毫米汞柱,且持久不回升者,稱為「體位性低血壓」。這種情況常見於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久病之後或服某些葯物後。
3.患有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
4.患有慢性消耗性及慢性營養不良疾病,如惡性腫瘤、結核病、肝炎等。
5.患有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心包積液、嚴重二尖瓣狹窄。
在上述引起低血壓的原因中,以體質性和體位性兩種最多見,這兩種低血壓並不一定都是疾病的表現,如到醫院檢查未發現其他異常情況,也就不必擔心了。但患者平時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身心放鬆,以增強體質和神經功能的穩定性
5. 血壓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什麼是低血壓?無論是由於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壓收縮壓低於100mmHg,那就會形成低血壓,平時我們討論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據統計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慢性低血壓一般可分為三類:
①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如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②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是患者從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出現血壓突然下降超過20mmHg,並伴有明顯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體位性低血壓與多種疾病有關,如多系統萎縮、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礙、血液透析、手術後遺症、麻醉、降壓葯、利尿葯、催眠葯、抗精神抑鬱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③繼發性低血壓:由某些疾病或葯物引起的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風濕性心臟病,降壓葯,抗抑鬱葯和慢性營養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低血壓病人主要臨床表現:病情輕微症狀可有:頭暈、頭痛、食慾不振、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船等;嚴重症狀包括:直立性眩暈、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發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長期卧床。這些症狀主要因血壓下降,導致血液循環緩慢,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的排泄。尤其影響了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長期如此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視力、聽力下降,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痴呆,頭暈、昏厥、跌倒、骨折發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憊、心情壓抑、憂郁等情況經常發生,影響了病人生活質量。據國外專家研究低血壓可能導致與腦梗塞和心臟梗塞。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後,患者可出現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誘發腦梗塞、心肌缺血、給病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問題。
低血壓患者輕者如無任何症狀,無需葯物治療。主要治療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增加營養,多喝水,多吃湯,每日食鹽略多於常人。重者伴有明顯症狀,必須給予積極治療,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嚴重危害發生。近年來推出α受體激動劑管通,具有血管張力調節功能,可增加外周動、靜脈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郁滯,並能收縮動脈血管,達到提高血壓,加大腦、心臟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改善低血壓的症狀,如頭暈、乏力、易疲勞等症狀。其他葯物還有:麻黃素,雙氫麥角氨,氟氫可的松等,中葯治療等效果和負作用有待進一步考察。
6. 低血壓一般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一般來說,低血壓或低血壓狀態是指動脈收縮壓低於9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根據其產生原因的不同,大致可分為生理性低血壓和病理性的低血壓病;生理性低血壓狀態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值已達到低血壓標准,但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病理性低血壓,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狀以及某些疾病,如原發性低血壓病,無明顯低血壓狀態;繼發性低血壓,常因血容量減少引起。血壓低通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有一部分人,他本身就血壓低,如果沒有引起任何的不舒服,從長遠的眼光來看,低血壓的人相對來說更加長壽,因為他的基礎代謝比較低。還有一些血壓低的人,他雖然也屬於生理狀況,但是由於他缺乏鍛煉,血壓也會偏低,而且在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會引發症狀,所以有的時候是缺乏鍛煉或者營養不夠引起的。
7. 低血壓主要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低血壓的原因很多,常見的低血壓有兩類:
一.急性低血壓:常見於
1.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
2.休克。
3.體位性低血壓。
4.換氣過度造成的呼吸性鹼中毒,使外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還有低血糖綜合症及腦血管障礙等。
二.慢性低血壓:
1.原發性低血壓:有的人有自覺症狀,而有的人則沒有症狀,這種低血壓的發生可能與遺傳、體質等因素有關,並常受溫度、環境、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而使血壓下降。
2.症狀性低血壓:這種低血壓常為某些疾病的一個繼發症狀。如慢性結核病、主動脈縮窄、惡性腫瘤的晚期、傳染病、化學葯品及葯物中毒,某些內分泌疾患(如慢性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等)等疾患均可伴有低血壓。
一般來說,影響血壓的因素有心肌收縮力、心輸出量、外周阻力、循環血量、大動脈管壁的彈性等。而這些因素均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同時又受內、外環境的影響。因此不論是急性或慢性的血壓降低,都與上述各因素障礙有關。
對於低血壓病人,首先應當尋找病因,然後根據不同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促使血壓恢復。
8. 低血壓什麼原因導致的
這個血壓非常不好,高壓太低了,高壓與低壓太接近了。
應該去醫院檢查一下有沒有什麼疾病,如果有就治病,血壓問題自然隨之化解了;如果沒有,那麼抓緊在冬令進補的時候讓中醫開個膏方葯,我的直覺是氣血二弱,需要開一些補氣補血的中葯調理一下。
另,去醫院檢查時,首先是內科,如果內科沒有什麼問題查出來,最好再到神經內科去查一下美尼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