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陽日出時的形狀,顏色及變化的日落
日出和日落是紅色的,因為在早晨和晚上溫度較低時,氣氛是厚的,細顆粒和更大,而較長波長的紅色光時,最易發生衍射現象,它顏色的光波長越短,不易發生衍射,因此進入眼睛大多是紅色的,我們看到的太陽是紅色的。
中午溫度較高時,較少的顆粒,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色,色,紫色明顯衍射可以進入人的眼睛,我們看到太陽的顏色。
(1)太陽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擴展閱讀
太陽光包含了各種波長的光:紅外線、紅、橙、黃、綠、藍、靛、紫、紫外線,靠近紅光的光所含熱能比例較大,紫光所含熱能比例小。
眼睛經常暴露強烈日光下,極易受傷,牛頓曾直視日光好幾小時,幾乎把自己搞瞎,然後得待在暗室里好幾天才恢復視力;但也有人能直視日光而無礙,沈復的《浮生六記·幼時記趣》稱:「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許多人發現直射的陽光過於明亮而使人不舒服,特別是在陽光下閱讀白色報紙的時候。
在直射的陽光下閱讀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視覺損傷。為了減輕陽光的照射強度,許多人戴起了太陽眼鏡;汽車、頭盔、帽子也裝備了護目鏡等遮擋物來阻礙陽光從低角度直接射入眼睛。 而在一些較冷的國家,大多數人更喜歡陽光相對燦爛的日子而且經常避免蔭涼。
在熱一些國家情況正好相反,在正午時分,人們更願意待在屋內保持清涼。如果他們外出,也喜歡待在例如樹或陽傘等遮擋的蔭涼下。 人們通常利用遮光簾,遮陽篷,百葉窗或窗簾以阻擋陽光進入室內。
『貳』 太陽的大小重量顏色形狀透明度和離地球的距離
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
太陽集中了太陽系99.86%的質量。太陽的質量為1.989×10³⁰千克,這個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
太陽的顏色指的是它的光球層的顏色,是橙黃色的。
太陽是一個氣態的球體。由於太陽也在自轉,在自轉離心力的作用下,太陽的赤道部分稍向外凸出。但太陽的赤道半徑僅僅比極半徑大10公里,扁率僅有0.000014,所以,太陽是一個幾乎完美的球體。
太陽是由核、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構成。這些部分中,有的透明,有的不透明。太陽的核區是它的核聚變反應發生的地方,因為過於明亮,無所謂透明與不透明。太陽的輻射區是透明的。太陽的對流層不透明,時刻都有翻騰的氣體。太陽光球層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太陽圓面,通常所說的太陽半徑也是指光球的半徑。光球層位於對流層之外,屬太陽大氣層中的最底層或最里層。光球的表面是氣態的,但由於它的厚度達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色球層和日冕層都屬於太陽大氣,都是透明的,所以我們才能夠看到太陽光球層上的各種太陽表面結構和表面現象。因此,太陽整體來說是不透明的。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所以在不同的位置,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也不同。日地最遠的距離:1.5210×10¹¹米;日地最近的距離:1.4710×10¹¹米;遠日點與近日點距離相差500萬千米。
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也叫1天文單位):1.49597870×10¹¹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1億5千萬公里。
『叄』 太陽是什麼顏色的
太陽是是藍綠色的。
太陽是藍綠色的恆星,它的峰值波長位於光譜的藍色和綠色之間。這個事實尤為重要,因為恆星的溫度是與它發射出的光的主要波長顏色有光。太陽表面溫度大約是5800K,光波長大約為500納米,為藍綠色。但由於人眼觀測的因素,太陽看起來的顏色更傾向於淡黃白色。
盡管很多人稱恆星看起來像綠色的,實際上大多數觀測者並沒有觀測到恆星呈現綠色,除了使用的望遠鏡產生的光學效應,或者個人視覺和對比度導致的偏差。恆星會釋放出光譜( 「彩虹」 )的顏色,包括綠色。
一種顏色在整個輻射中佔主導地位,並且它位於恆星發出光的波長范圍以內,綠色和其它顏色相混合時,恆星會顯示出白色。對於恆星而言,一般呈現的顏色按溫度從低到高依次為紅色,橙色,黃色,白色和藍色。所以從人眼觀測角度說,並不存在綠色恆星。
(3)太陽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擴展閱讀
太陽是一顆「矮」恆星,它與白矮星有所不同,後者是指一顆垂死的年老恆星。從「正常」(也即天體能夠通過持續穩定的氫聚變產生自身能量)的角度嚴格來說,恆星只分為「矮恆星」、「巨星」和「超級巨星」三種。
巨星和超級巨星代表恆星的終結階段,但大部分處於進化過程中漫長的成熟階段的恆星都被稱為「矮恆星」。這類恆星的體積大小不一,但大部分都比巨星以及超級巨星都要小很多。因此嚴格意義上說,太陽是顆矮星,有時也被稱為黃矮星。
宇宙中大約有5000顆恆星的光度在6度以上,只有非常少的恆星體積和亮度與我們的太陽相當,剩餘的恆星無論是體積或者亮度都異常巨大。亮度在4度以上的恆星數量大約有500顆(包括每一顆地球上(不藉助設備觀測)肉眼可見的恆星),它們本質上依舊比太陽更大更亮。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盤點十大恆星事實:太陽其實是綠色的(圖)
『肆』 一年級的孩子怎樣寫太陽的樣子和顏色
可以這樣寫: 1、早晨的太陽像個圓盤一樣,紅彤彤的。 2、旁晚的太陽像個大月餅,變成了金黃的。
『伍』 太陽是什麼顏色的
朝陽和夕陽為紅色,因為早上和傍晚溫度較低,大氣層較厚,細小顆粒多,而紅光的波長較長,最容易發生衍射現象,其他顏色的光波長較短,不容易發生衍射,所以進入人眼的大都是紅光,我們看到的太陽就是紅色。
中午溫度較高,顆粒較少,紅、橙、黃、綠、青、藍、紫光都可以發生明顯衍射,進入人眼,我們看到的太陽就為彩色。
『陸』 太陽是什麼顏色的
太陽在太空中看是白色的(七色混合),地球上肉眼看早晨及黃昏是朱紅色的,中午看到的是白色或黃白色,通過溫度來算又是綠藍色的。
以上述(除溫度)太陽是七色組成的,早傍是紅色因為當早上太陽斜射時,要穿過較厚的大氣層,太陽光的七色光譜中,紅色光穿透最強,其它光穿透力弱而被吸收,因此看太陽呈紅色。
太陽輻射的峰值波長(500納米)介於光譜中藍光和綠光的過渡區域。恆星的溫度與其輻射中佔主要地位的波長有密切關系。就太陽來說,仗其表面的溫度大約在5800K。然而,由於人的眼睛對峰值波長周圍的其它顏色更敏感,所以太陽看起來呈現出黃色或是紅色。
(6)太陽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擴展閱讀
太陽光球層上比周圍更明亮的斑狀組織。用天文望遠鏡對它觀測時,常常可以發現:在光球層的表面有的明亮有的深暗。這種明暗斑點是由於這里的溫度高低不同而形成的,比較深暗的斑點叫做「太陽黑子」,比較明亮的斑點叫做「光斑」。
光斑常在太陽表面的邊緣「表演」,卻很少在太陽表面的中心區露面。因為太陽表面中心區的輻射屬於光球層的較深氣層,而邊緣的光主要來源光球層較高部位,所以,光斑比太陽表面高些,可以算得上是光球層上的「高原」。
『柒』 太陽是什麼色彩 的嗎會有哪些顏色
太陽是藍綠色的。
太陽是藍綠色的恆星,它的峰值波長位於光譜的藍色和綠色之間。這個事實尤為重要,因為恆星的溫度是與它發射出的光的主要波長顏色有光。太陽表面溫度大約是5800K,光波長大約為500納米,為藍綠色。但由於人眼觀測的因素,太陽看起來的顏色更傾向於淡黃白色。
盡管很多人稱恆星看起來像綠色的,實際上大多數觀測者並沒有觀測到恆星呈現綠色,除了使用的望遠鏡產生的光學效應,或者個人視覺和對比度導致的偏差。恆星會釋放出光譜( 「彩虹」 )的顏色,包括綠色。
一種顏色在整個輻射中佔主導地位,並且它位於恆星發出光的波長范圍以內,綠色和其它顏色相混合時,恆星會顯示出白色。對於恆星而言,一般呈現的顏色按溫度從低到高依次為紅色,橙色,黃色,白色和藍色。所以從人眼觀測角度說,並不存在綠色恆星。
(7)太陽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擴展閱讀
太陽生命周期
太陽是在大約45.7億年前在一個坍縮的氫分子雲內形成。太陽形成的時間以兩種方法測量:太陽目前在主序帶上的年齡,使用恆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電腦模型確認,大約就是45.7億年。這與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陽最古老的物質是45.67億年非常的吻合。
太陽在其主序的演化階段已經到了中年期,在這個階段的核聚變是在核心將氫聚變成氦。每秒中有超過400萬噸的物質在太陽的核心轉化成能量,產生中微子和太陽輻射。以這個速率,到目前為止,太陽大約轉化了100個地球質量的物質成為能量,太陽在主序帶上耗費的時間總共大約為100億年。
『捌』 四季的太陽分別是什麼顏色,如何說明理由
1、春天的太陽是綠色。
因為春天是一個萬物復甦、綠意盎然的季節,因為陽光普照,大地才開始披上綠色的外衣,綠色代表著春天的開始,也象徵著春天的生機勃勃,因此春天太陽是綠色。
2、夏天的太陽是紅色。
因為夏天,驕陽似火,炙烤大地,萬物好像要被太陽之火烤熟了一樣。紅色代表著火焰、代表著炙熱,因此夏天的太陽是紅色。
3、秋天的太陽是黃色。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田間湖畔,一片黃橙橙,到處洋溢著收獲的喜悅。同時,黃色也是落葉的顏色,因此秋天的太陽是黃色。
4、冬天的太陽是藍色。
因為冬天冰天雪地、萬物凋零,藍色代表的是寒冷與哀怨,最能代表冬天的狀態,因此冬天的太陽是藍色。
相關信息: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