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多肉植物怎麼養顏色才好看
不少花友們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是因為當初看到它萌萌的外型和誘人的顏色,從而走進了「肉坑」不可自拔。養多肉植物已有近七年的時間,養過400多個品種,比較偏愛景天科擬石蓮花屬和景天屬。
言歸正傳,首先,我們要知道多肉植物為什麼要變色,多肉植物在每天長時間的陽光照射下(夏季烈日除外),為了減少水分過快的蒸騰流失,會把葉片包起來,來降低葉片的受光面積,這是多肉植物的一種本能反應,因為它不知道喝飽水以後,下一次是在什麼時候能喝到水,與此同時降低葉片內葉綠素的含量。相反,光照時間短,葉片內的葉綠素含量多,葉片會攤開,甚至下翻來增加受光面積來進行光合作用。
所以說,想要把多肉植物養出漂亮的顏色,大前提是光照充足,每天至少6小時以上,其次是溫差,所謂的溫差其實是低溫,原因是葉綠素不耐寒,秋季末入冬前的低溫,很多植物的葉子都變黃或變色,就是這個道理,如:楓葉變紅,銀杏葉變黃等等。
『貳』 如何讓多肉上色
有許多花友一直誤認為玻璃房裡養多肉是出不了狀態的,因為玻璃阻隔掉90%的紫外線(這數據不知道哪裡來的哦)。玻璃的確會阻隔掉部分紫外線,但並不影響多肉上色。窗檯陽台也能夠養出鮮艷多彩的景天,看看下面幾個元素你都缺了什麼。多肉植物上色最重要4大元素:1.日照條件2.通風環境3.溫度4.空氣濕度
當四個元素在你的家中都可以滿足後,多肉上色就會變得非常容易,下面開始逐個分析。
1.日照條件
日照時間越長當然越好,而不是越強越好,過強的日照很容易曬傷。大棚和溫室里的多肉顏色鮮艷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時間夠長,大部分都能夠達到6-8小時。(不需要更長,晚上開植物燈繼續照的朋友們,放過多肉讓它們休息下吧!)
家中較難達到這么長的日照時間,陽台和露台一般能有3-5小時的日照,已經足夠了。如果每天日照在2小時內,建議放棄養景天,幾乎養不出鮮艷的色彩。或者賣房買一個有露台的房子。
2.通風環境
通風一直是養好多肉最關鍵的元素之一,其實它的作用是:加速水分揮發,同時降低溫度。放在室內通風較差,水分在花盆裡較難揮發,多肉會一直吸收水分生長,所以呈綠色。(特別是葉心,生長時為綠色)而室內溫度也較為恆定,所以上色變得更難。
窗檯和陽台需要多開窗通風,露台搭建玻璃房的話,南方可以只搭頂部擋雨,四周通透。北方由於冬季溫度過低,需要全包起來,還要安裝取暖設施。冬季是不需要通風的,冬季是不需要通風的,冬季是不需要通風的。
3.溫度
高溫褪色,低溫上色。低溫環境下多肉上色最明顯,最簡單的例子是冬季玻璃房和溫室內的多肉顏色最美,而夏天到來時,除了一些特殊的品種,基本上都會褪色變綠。春秋季節,一些皮實的多肉放到戶外露養,接受大溫差通風環境,上色是最快的,有的甚至2-3天就會變紅。
大部分多肉徒長後都很虛弱,突然拿到戶外環境突變,很容易受傷,需要徐徐漸進。多肉的健康比上色更重要。
4.空氣濕度
這一點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露養多肉上色快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露水,個人猜測是由於水珠周圍的溫度更低,加上風吹後降溫速度更快?反正我會在清晨或傍晚少量噴灑一點水珠(很細那種噴霧,不會傷到多肉葉面的保護層),上色也會比沒有水珠的快很多。
另一個原因也許是北方比較乾燥,南方濕度過高,是不需要這樣的。
其實除了以上4個元素外,多肉植物的品種也有很大關系,除了一些經典的常見品種顏色很容易保持外,新出現的一些雜交體顏色也是很不錯的,控制好了甚至能夠保持整個夏季不褪色。
也許還有朋友會覺得,土壤、澆水也都會影響多肉上色,只要上面4個元素達成2-3個,多肉上色就會變得很容易,土壤和澆水控制好了當然也可以加分。
花器的大小與土壤也會影響上色,小花器土壤少,水分會更快揮發掉;而顆粒較多的土壤也是因為水分會迅速流失揮發,所以很利於控型控色。不過前提條件也都是多肉健康的狀態下,小苗盡量不要嘗試大顆粒栽培,很容易缺水褶皺。
我一直覺得養多肉上色不是最重要的,把它們養得肥肥胖胖的,健康最重要。至於顏色嘛,季節到了自然會變美,如果一年四季都是這種艷麗的色彩,也許我們也愛不起來了。有變化才有期待和驚喜,就像鬱金香,一年只開花10多天,但這種美也足夠了。我們也要多注意身體健康噢噢噢!
『叄』 怎樣才能讓多肉上色好
肉肉要美貌,必須符合 三個條件:日照、溫差和適當的澆水。
首要的是日照。絕大部分多肉植物都是喜陽的,充足的日照不僅能讓它們健康生長,更能讓它們變得多姿多彩。放在室內的植物,不管用什麼方式控制溫差控制水,也達不到美貌的顏色。
其次是溫差。在 符合首要條件的前提下,加上大幅度的溫差會讓多肉植物變得更加色彩分明。這就是為什麼深秋持續到春天,肉肉的顏色都能保持的原因。到了夏天,高溫強日照且 溫差小,反而讓肉肉們不適應。江浙地區整個5-9月,「綠成菜」都是極其正常的。但到了秋天,溫差超過10度,加上充足日照,就能又變回美貌的顏色。
肉肉們帶著厚厚的粉、紅紅指甲、抑或縮成 一個包子的樣子,幾乎是很多花友最愛的狀態。可無奈,不少花友總抱怨家裡的肉不是徒成了「擎天柱」就是綠成了「小青菜」。每當我發肉肉們的美圖,不少花友 都會羨慕嫉妒恨,更有花友認為「相機高級」、「ps照片」是我家肉美貌的緣由。其實,僅有高級相機,就算有美圖秀秀,是絕對不夠的。肉肉要美貌,必須符合 三個條件:日照、溫差和適當的澆水。
首要的是日照。絕大部分多肉植物都是喜陽的,充足的日照不僅能讓它們健康生長,更能讓它們變得多姿多彩。放在室內的植物,不管用什麼方式控制溫差控制水,也達不到美貌的顏色。
其次是溫差。在 符合首要條件的前提下,加上大幅度的溫差會讓多肉植物變得更加色彩分明。這就是為什麼深秋持續到春天,肉肉的顏色都能保持的原因。到了夏天,高溫強日照且 溫差小,反而讓肉肉們不適應。江浙地區整個5-9月,「綠成菜」都是極其正常的。但到了秋天,溫差超過10度,加上充足日照,就能又變回美貌的顏色。
第三個要素是澆水。多 肉植物對水分均比較敏感,春秋生長季節一般可以採用干透澆透的方式澆水(一般3-7澆一次),冬季溫度低,生長緩慢,干透後可以沿著盆邊,選擇晴天的上 午,澆入少量水(一般2周左右一次)。水過多,就容易造成過度生長,發綠,徒,就成了它們無法遠離的夢魘。即使是高溫的夏天我也不建議完全給肉肉們遮陰, 也是基於防止徒長的考慮。此外,澆水要避免積水在葉片上,否則日曬後容易引起葉片灼傷,甚至葉心黑腐。
多 曬太陽少澆水,是秋末到早春肉肉出顏色的關鍵,也就是花友們常說的「虐」。不少品種經過適當的「虐」都會出現美麗的顏色。
當然除了以上3個要素,有資深肉友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溫差度(晝夜溫差大是生長要素)而不是色彩主要因素。而多肉色彩人為三要素:充足陽光、盆土偏干、氣候較冷是主要的。分別如下:
充足陽光:光照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源,多肉獲得足曬體內的色素就會顯示出來。
盆土偏干:多肉植物中有的很乾,也可較長時間的干『迫』出顏色來,這乃『虐待』出色彩。
氣候較冷:小孩冬季在外玩為何小臉蛋兒凍得通紅?為什麼有部分多肉植物(特別景天科內大部分)在冬季顯得更為妖嬈,就是這個理。
『肆』 怎麼讓多肉植物變紅,花卉養護
很多花友喜歡多肉都是因其絢麗的顏色,許多多肉品種不是純綠的,我們比較熟悉的火祭(詳情介紹)、虹之玉都是紅的。如何才能讓這些植物變成紅色,提高其觀賞價值呢?
虹之玉(詳情介紹)
1、溫度
有過養殖多肉植物經驗的人都清楚,冬季低溫環境下,多肉植物會發生顏色加深的變化,開始時局部變紅,後來紅色逐漸加深,有的甚至變為黑色。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正是由於多肉植物的自我保護造成的。首先,低溫催生植物體內花色素的合成。花色素比起綠色素能夠更好地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為植物提供熱量,起到禦寒保暖的作用。花色素的比例升高了,你家裡的肉肉們也就變紅了。如果你一直將它放在溫暖的室內,可能就不會變色啦!
2、光照
光照用於改變多肉植物顏色是見效最快的方法。你可以嘗試將長期在室內散光照射養殖的肉肉放置到光線充足處,用不了幾天它的顏色就起變化了。所以,在秋季這個紫外線強度最高的季節,也是多肉植物變色的最佳季節。你可以根據自己想要的顏色深度來調節多肉們接受光照的時長和強度,或濃郁、或艷麗、或小清新,一切都隨你!
『伍』 怎麼養出漂亮的多肉,7個方法讓多肉變成美麗的顏色
據說多肉植物變色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由於噴水、施肥,有的由於肉肉內部色素的變化,大多數原因氣溫的變化、陽光的照射使它們變美噠。
『陸』 多肉為什麼會變色,想讓你的肉肉美觀漂亮嗎
因為需要低溫和光照配合,所以多肉最上色的時候都在冬天和初春。夏天過後經歷一段時間的恢復,低溫來了,長得慢了,形態緊湊了,顏色也出來了,正是肉肉最美的時候。但是具體還是得看大家不同的養護環境,每年的天氣情況還有具體的品種。因為上色因素並不是絕對的,也有品種是冬天最美,甚至夏天反而顏色艷麗。
多肉上色條件一、低溫
在不凍壞肉肉的前提下,盡可能的低溫。相對安全溫度在2度以上。比較柔弱的品種要更加謹慎一些。比如蔓蓮,春之奇跡,姬秋麗之類,在我心裡都是比較不耐凍的品種。如果肉肉比較多不方便搬來搬去的,在無法確保零上溫度的時候,可以覆蓋多層薄膜遮擋保護。冬天經常超過零下五度的地方就只能室內或者自行供暖了,但是太暖和了長得快卻不容易上色。低溫的另外一個效果是會讓肉肉包起來,好像人冷了會縮起來一樣,多肉也會用這種方式來抵抗嚴寒。
多肉上色條件二、陽光充足
配合低溫實現上色目的的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一定要有充足的日照。白天大太陽曬著,晚上凍著,妥妥的迅速上色。但是所謂的充足日照可能和很多人理解的不同。經常有人覺得我放陽台上,太陽曬得也很好,為什麼就是不明顯呢?實際上,陽台內和露台的差別是非常大的。我的充足日照基本上是指全日照,並且是360度無遮擋全日照,從太陽出來曬到不見天光才是真正的陽光充沛,所以這是大棚具有優勢的原因之一。
多肉上色條件三、大溫差
這點其實是要點一和二的體現,有太陽才有可能在低溫的天氣實現溫差。有棚子的話溫差可以拉到更大。我養在屋頂棚子里的時候,有一年因為地方不夠,很多肉被擠到了頂層貼近棚膜的地方,冬季大晴天棚子不夠通風的時候,這些位置溫度可以升到四十來度,又干又熱,晚上又最快降溫到接近外部環境,這片區域的肉肉很統一的整體色彩都不太紅反而偏黃。這種效果也成為實踐的中意外收獲了。
多肉上色條件四、適當澆水
適當這個詞真是方便,要說明卻很累。澆水其實是多肉養護中最復雜又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需要綜合各種因素來考慮。天氣,環境,花盆,土壤,植物狀態、養護目的,所有相關的條件都要綜合起來考慮。所以想要養好多肉,不能機械地遵循幾天一次水的條件。想長快點,多澆水,想出狀態,不要澆太多,夏天怕死,少澆水。很少有乾死的肉肉,所以真心不用怕,就算干到皺了,只要根還健康,一泡水下去馬上就好了。但是上色也並非越干越好,太幹了不飽滿,但是幹了容易包起來。上色季節不妨把澆水間隔拉長到平時的兩倍,澆水的量也可以稍微少一點。
多肉上色條件五、足夠空氣濕度
空氣濕度並不是不可少的條件,但是它能使多肉的顏色更加鮮艷,狀態更加飽滿。這一條基本上需要配合棚子來實現。另外空氣濕度和通風是需要綜合考慮的,一般來說,冬天對通風的要求不那麼高,所以除了晴天中午時段最好透下氣,其它時間都可以封著。
多肉上色條件六、露養和棚養
露養和棚養哪個好?這取決於個人喜好了,我是棚養派的。露養容易有各種傷痕,水印,灰塵等,狀態看起來比較狂野一點,上色的效果也比較深沉濃重。不過其實露養也不可能完全丟在外面不管,長期下雨,溫度過低或過高時都需要採取一定措施保護。習慣了露養的多肉可以抵抗更加惡劣的環境,但總是有極限的。
相比之下,棚養的狀態可以維護得比較完好,顏色更加鮮艷嬌嫩,但是植物肯定也更嬌氣一點。日常需要多注意通風情況,防曬防凍防蟲也一樣得注意。堅持細心的呵護才是完美狀態的最大保證。
多肉上色條件七、狀態的積累
完美的形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澆水節奏的大起大伏容易使葉片長短不一,或者一旦蟲害、凍傷、曬傷留下了疤痕,就需要非常長的周期來新陳代謝直到恢復。就算色彩,也是能夠部分延續下來的。如果長期處在快速生長狀態的肉,一般都綠得很深沉,這樣的肉肉要出狀態會更加困難。但是曾經有過明顯色彩的肉,往往能夠留下一點基礎。就算過完夏天,也還保留著一點色彩,這樣的肉肉在下一個上色季節會更加容易養出明顯的色彩,甚至養出一些不容易出現的黃色、橙色等所謂的「糖果色」.
摘自「多肉聯盟」,供參考
『柒』 秋天到了,如何讓多肉染上漂亮的顏色
多肉植物變色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為了模仿原生地環境(生石花類),減少自己被動物吃掉的可能;有些是因為氣候改變引起植物內部色素比例變化;還有的是自身基因的原因,生來就會變色;噴葯、施肥等因素也會引起變色。不過最主要的變色因素是光照、溫度與溫差。
『捌』 怎樣讓多肉景天科植物變出漂亮的顏色
景天科多肉變色最重要因素是充足光照和大的晝夜溫差,缺一不可
『玖』 多肉:多肉如何才能上色,讓顏色鮮艷
大部分多肉植物都擁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技能—變色,這個特殊技能也是現在大家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肉植物的色彩可根據四季的轉變而改變,特別是春秋季,色彩變化非常大。平日綠色調的多肉可能幾天之內整株變為火紅色,還有一些會變為粉色、黃色等,多樣的肉肉種植在一起,色彩效果會非常震撼,這也使得它們擁有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
很多不了解多肉的人認為這是人工上色或者是假花。其實真假很好辨認,只要稍微了解多肉品種就能分辨出來。花市上那些五顏六色的仙人掌與仙人球,大部分都是染色的(刺被染色),仙人掌科植物的刺大部分是沒有鮮艷顏色的,不過花朵的色彩都是真實的,植物界中這種五彩斑斕的顏色是沒有辦法模仿的。
多肉植物變色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為了模仿原生地環境(生石花類),減少自己被動物吃掉的可能;有些是因為氣候改變引起植物內部色素比例變化;還有的是自身基因的原因,生來就會變色;噴葯、施肥等因素也會引起變色。不過最主要的變色因素是光照、溫度與溫差。
用光照改變多肉的顏色是最常見,也是見效最快的。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把一盆長期養在室內的多肉挪到陽光充足的窗檯,要不了幾天就會發現葉片顏色開始變化。當然,不一定都變紅,因為多肉品種非常多,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性,顏色也會有所不同。比如黑法師隨著日照的增多會變成黑色,火祭會變成火紅色,虹之玉錦會變為粉色,黃麗則會變為黃色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冬季或者秋末時,把一盆多肉搬到戶外去挨凍,要不了幾天顏色就紅了(此法對多肉有較大傷害,僅用於實驗,不推薦)。同樣,在秋季和春季溫差較大的時候(天氣預報10℃~20℃),將多肉搬到戶外,要不了3天,整盆多肉就會變紅。
這說明溫度對多肉植物的變色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低溫變色快的原因是:葉綠素不耐低溫,冬季溫度降低後,葉片里的葉綠素就越來越少,然後新的花色素合成,用於抵抗寒冷的天氣,增強植物的抗寒能力,這是一種自我保護能力。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深色吸收光的能量更大,這點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植物也一樣,為了獲得更多熱量,提高自身溫度,也許會將葉片顏色變得更深一些。甚至有的多肉會完全變為黑色(其實更像紫黑色),不過黑色的多肉品種並不算多。
反之,放在室內的多肉一般處於較為恆定的溫度下,這時變色就比較慢了,而且由於玻璃、紗窗等阻隔掉大部分紫外線,使得顏色非常淡雅,甚至常綠不紅。這也是室內栽培的多肉以綠色為主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家可以嘗試著讓植物慢慢走向戶外,哪怕小小的窗檯,對於這些迷你多肉來說,空間與環境都已經足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