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藏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烹煮康磚/藏茶的
9月份到了富士康一年當中比較忙的季節,剛進一個月能拿3000多,除掉生活開銷也就2000多吧。具體還是看加班多少為准。上班工作基本都是手上活,不是太累,相對簡單也比較無聊。希望幫到你!
Ⅱ 藏茶的正確沖泡方法
藏茶沖泡技法
1、取茶10~12克,放進茶包,用沸水沖洗一次,後把茶包放進熱水瓶,加入沸水2L,燜泡30分鍾後就可飲用。(燜泡1~2小時後飲用味道、口感會更好) 2、茶壺一把(選用紫砂壺),約200CC大小左右。取茶5~8克,用沸水先沖洗一次,把水倒掉,後加入半壺沸水,燜泡1~2分鍾,再加入沸水倒滿壺,即可倒出飲用。
這樣泡兩三次,後面可一次加滿一壺水,但燜泡的時間要慢慢加長,整個泡法可像沖泡工夫茶一樣,只是在沖泡時要注意燜泡的時間要長一些。
3、取茶5~8克,放進玻璃壺,用沸水沖一次,水倒掉,後加入沸水700CC,然後放在蠟燭台上。燜泡20分鍾後可飲用。(可多次加水,不可能味淡為止)
4、先把水燒開,取10~12克,放進茶包,用沸水沖洗一次,放進沸水中。把燒水器蓋子打開,煮2~3分鍾,把火關掉,加蓋,燜1~2分鍾即飲用。(可多次澆煮,到味淡為止) 5、用玻璃公道杯和一茶漏,取茶5克放在茶漏,先用沸水沖洗茶葉一次,把水倒掉,後用沸水滴沖,出水要慢,沖滿一公道杯後即可飲用,可多次滴沖到味淡為止。
6、用燒咖啡的壺,取茶葉5克放在咖啡壺的網兜里,先用沸水沖洗一次,放進咖啡壺,跟咖啡一樣燒製法,燒滿一壺即可飲用。
註:所有的用茶量可根據自己的口感適當增減!
Ⅲ 青藏緊茶是開水泡喝的嗎
藏茶的熬煮其實很簡單,待水溫加熱到開,放入適量藏茶,此時勿需加壺蓋,沸騰熬煮2-3分鍾關火,蓋上壺蓋燜泡2-5分鍾,濾渣後即可飲用。建議用玻璃壺或者陶壺,其中陶壺最佳。(有個小技巧,熱水洗好的藏茶先放涼再煮更好喝)由於藏茶的陳、醇特點,建議將煮好的茶先倒入玻璃內膽的曖水瓶中燜1-2小時,其味更醇香。尚可每晚睡前將煮好的茶放於暖水瓶中,第二天飲用,其茶的深度發酵過程更充分,保健作用價值和口感更佳、更滑膩,湯色也更鮮艷透紅。
對於藏茶而言,因陳化時間較長,是必須採用足夠的高溫水,才能淋漓盡致把其內質陳香和茶韻發揮出來。
Ⅳ 藏茶沖泡方法介紹
藏茶沖泡方法介紹
藏區有民諺:「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藏民對茶葉的喜愛,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茶文化。如今,藏茶已經不僅僅流傳於藏地,而且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對於藏茶的飲用方法,可謂是見仁見智。 掰開四川藏茶茶磚聞一聞,一股藏茶特有的馨香輕輕的淡淡的散開來。烹煮藏茶,汁液紅亮透明,隨著裊裊飄升的水汽,杯里送來縷縷藏茶特有的茶香。藏茶千百年來與奶、肉一起成為我國西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四川藏茶可沖泡也可煎煮,那麼很多朋友都問煮四川藏茶要用什麼壺呢?下面我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藏茶沖泡方法,讓大家對藏茶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煮四川藏茶要用什麼壺?用陶制茶具,陶制可吸附性消除一些茶葉發酵,茶葉存放時形成的雜味,使黑茶的陳香更為突出。此外,陶質茶具的粗獷、大氣搭配黑茶,淳樸凝重,更符合黑茶深厚的陳韻。
鑄鐵壺具有傳熱快的特點,適於沖泡老黑茶用。鐵壺煮水能提高水的溫度,具有軟化水質,讓水變得甘甜,順口,口感厚實飽滿順滑,在品飲好茶時,有事半功倍之效,特別適合泡煮茶用,可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
玻璃煮茶茶壺通透明亮,耐高溫性能強,可以直接在火上進行加熱,安全無毒無味。是人們居家的必備產品。易於清潔。其適用於紅茶、咖啡、牛奶等飲料以及食品的`直接煮沸,也適用於以沸水砌泡各種綠茶,花茶等,當然四川藏茶也可以。
藏茶的熬煮其實很簡單,待水溫加熱到開,放入適量藏茶,此時勿需加壺蓋,沸騰熬煮2-3分鍾關火,蓋上壺蓋燜泡2-5分鍾,濾渣後即可飲用。建議用玻璃壺或者陶壺,其中陶壺最佳。(有個小技巧,熱水洗好的藏茶先放涼再煮更好喝)由於藏茶的陳、醇特點,建議將煮好的茶先倒入玻璃內膽的曖水瓶中燜1-2小時,其味更醇香。尚可每晚睡前將煮好的茶放於暖水瓶中,第二天飲用,其茶的深度發酵過程更充分,保健作用價值和口感更佳、更滑膩,湯色也更鮮艷透紅。
對於四川藏茶而言,因陳化時間較長,是必須採用足夠的高溫水,才能淋漓盡致把其內質陳香和茶韻發揮出來。因要長時間煮茶,所以在高原上人們會用很多的動物干糞便來燒火。農牧民在離家較遠的野外勞動,中午要在野外吃一頓飯,臨時在野外煮茶,現煮現喝,喝上幾碗這種茶湯,解渴解乏,令人十分舒展。 ;
Ⅳ 藏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烹煮康磚/藏茶的
一般來說,就是先放茶葉再加水 燒開即可 煮的時間看個人的口味 喜歡濃一點的就多放一點茶葉然後用冷水加進去,煮開了多煮一會,淡一點的就加熱水煮開就好,水和茶加多少就看有多少人吃了,煮好後,先把酥油和麻子放進茶桶里,再看個人口味加鹽或糖,倒入茶水,打好就行了,打茶的時候,提的時候手要重,打的時候手要輕,並按順時針方向轉,至於烹煮次數,按我們這里的風俗了,客人來了一般會打三次茶,過後看客人情況了。
Ⅵ 唐陸羽《茶經》所載的藏茶烹茶方法是怎麼樣的
唐陸羽《茶經》所載的烹茶方法是: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類,煮之百沸,初沸則合水量,調之以鹽味,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莢環激盪湯心,則量茶末當中心而下,有傾勢若奔濤而濺沫,以所出水止之酌置諸碗。元以後這一古俗只在少數民族地區沿襲。又唐皮日休《茶中雜詠》詩序中說:稱飲茗者,必渾而烹之,與瀹蔬而啜者無異,可見那時喝茶是像喝菜湯一樣連渣連水一起喝的。不過,經過文化的整合和演進,藏族的烹茶之藝,早已不是對中原古習的單純摹仿,而已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徵。
Ⅶ 雅安藏茶的沖泡方法
藏茶是一種有上千年歷史的老品牌茶,由於歷史、政治的原因和產量、工藝等要求,鮮為人知,在藏區由於惡劣的自然環境和人體必須的要求,千百年來一直保持著古老的飲茶習慣,即先把茶熬煮過再飲用,不僅口感神韻更佳,經過熬煮後的藏茶,其對人體的各項保健功能就更為突出,只能令其它沖泡飲用類的茶望而生畏。
藏茶的熬煮其實很簡單,待水溫加熱到八十度左右,放入適量藏茶(此時勿需加壺蓋),沸騰後再繼續熬煮1分鍾關火,蓋上壺蓋燜泡5-8分鍾,濾渣後即可飲用。
由於藏茶的陳、醇特點,建議將煮好的茶先倒入曖水瓶中悶1-2小時,其味更醇香,尚可每晚睡前將煮好的茶放於暖水瓶中,第二天飲用,其茶的深度發酵過程更充分,保健作用價值和口感更佳,湯色也更加鮮艷透紅。 1、將藏茶置入蓋碗,約5克(若蓋碗較大或因個人喜好濃茶,可適量增加投茶量);2、將才煮開的沸水注入蓋碗中,片刻,棄去第一道茶水;
3、再次注入沸水,水沒茶葉,蓋上蓋碗,靜置約30秒左右;
4、濾出茶湯入公道杯,一杯紅、濃、醇、陳的上好藏茶就泡好了。 1、將藏茶置入濾杯中,約5克(若個人喜好濃茶,可適量增加投茶量)。
濾杯沖泡
2、將才煮開的沸水注入濾杯中,水沒茶葉。
3、片刻,拿出濾杯,棄去第一道茶水。
4、再次注入沸水,水沒茶葉,蓋上杯蓋,靜置20秒左右。
5、打開杯蓋倒置,取出濾杯,稍稍滴去茶汁,置於杯蓋內。
6、好了,一杯紅、濃、醇、陳的上好藏茶就泡好了。
7、在享用之餘可別忘了濾杯中的茶葉,千萬別將他棄了,藏茶是非常耐泡的,在將喝完第一道時,您可以將濾杯放回茶杯中,同樣再次注水,蓋上,靜置小會兒,第二杯藏茶又泡好了。
8、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湯可以混著一起喝,綜合茶性,以免過濃。
9、第四次以後,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鍾,以此類推。 首先介紹一下飄逸杯的獨特構造:一個飄逸杯分為外杯、內杯和杯蓋組成。外杯是玻璃的,內杯是一個帶閥門的高溫塑料小杯,內杯帶有濾網和閥門開關,只有打開閥門時,內杯中的茶湯才會通過濾網從內杯下方流到外杯中。
1、將藏茶置入內杯中,約5克(若個人喜好濃茶,可適量增加投茶量);
2、第一泡:將沸水沖入杯中,由於閥門是關閉的,茶湯只能在內杯中浸泡茶葉,這第一泡也叫洗茶,和功夫泡法原理相同;
3、打開閥門:迅速按動開關打開內杯閥門,讓茶湯流到外杯中;
4、洗杯:用第一泡茶湯涮洗外杯然後倒掉,有助於提高藏茶的醇厚味道;
5、第二泡:再次沖入沸水泡茶,這一泡開始是用來喝的了;
6、出湯:按動開關打開內杯閥門,讓茶湯流到外杯中,若湯量不夠還可再次沖泡,多次出湯;
7、品茗:這時一杯地道醇厚的藏茶便出現在桌前嘍!任君品茗回味!
Ⅷ 藏茶的沖飲方法
1、將藏茶置入蓋碗,約5克(若蓋碗較大或因個人喜好濃茶,可適量增加投茶量);2、將才煮開的沸水注入蓋碗中,片刻,棄去第一道茶水;
3、再次注入沸水,水沒茶葉,蓋上蓋碗,靜置約30秒左右;
4、濾出茶湯入公道杯,一杯紅、濃、醇、陳的上好藏茶就泡好了。 1、將藏茶置入濾杯中,約5克(若個人喜好濃茶,可適量增加投茶量)。
2、將才煮開的沸水注入濾杯中,水沒茶葉。
3、片刻,拿出濾杯,棄去第一道茶水。
4、再次注入沸水,水沒茶葉,蓋上杯蓋,靜置20秒左右。
5、打開杯蓋倒置,取出濾杯,稍稍滴去茶汁,置於杯蓋內。
6、好了,一杯紅、濃、醇、陳的上好藏茶就泡好了。
7、在享用之餘可別忘了濾杯中的茶葉,千萬別將他棄了,藏茶是非常耐泡的,在將喝完第一道時,您可以將濾杯放回茶杯中,同樣再次注水,蓋上,靜置小會兒,第二杯藏茶又泡好了。
8、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湯可以混著一起喝,綜合茶性,以免過濃。
9、第四次以後,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鍾,以此類推。 首先介紹一下飄逸杯的獨特構造:一個飄逸杯分為外杯、內杯和杯蓋組成。外杯是玻璃的,內杯是一個帶閥門的高溫塑料小杯,內杯帶有濾網和閥門開關,只有打開閥門時,內杯中的茶湯才會通過濾網從內杯下方流到外杯中。
1、將藏茶置入內杯中,約5克(若個人喜好濃茶,可適量增加投茶量);
2、第一泡:將沸水沖入杯中,由於閥門是關閉的,茶湯只能在內杯中浸泡茶葉,這第一泡也叫洗茶,和功夫泡法原理相同;
3、打開閥門:迅速按動開關打開內杯閥門,讓茶湯流到外杯中;
4、洗杯:用第一泡茶湯涮洗外杯然後倒掉,有助於提高藏茶的醇厚味道;
5、第二泡:再次沖入沸水泡茶,這一泡開始是用來喝的了;
6、出湯:按動開關打開內杯閥門,讓茶湯流到外杯中,若湯量不夠還可再次沖泡,多次出湯;
7、品茗:這時一杯地道醇厚的藏茶便出現在桌前嘍!任君品茗回味! 家用電水壺(容積約2升)注入水約1.2-1.5升,待水溫加熱開,放入5-8克藏茶(若個人喜好濃茶,可適量增加投茶量),沸騰熬煮2-3分鍾關火,蓋上壺蓋燜泡2-5分鍾,濾渣後即可飲用。
特別提示:飯後半小時飲茶更健康!
當然,藏茶的沖泡並非一定要按照上述方法,您可根據自己條件、喜好,隨意「發明」各種泡法,藏茶是用來喝的,只要口感良好,醇厚韻長,就是一杯好藏茶!
Ⅸ 藏茶怎麼煮 藏茶如何煮
藏茶的煮法
1、備茶:藏茶屬於緊壓茶類,沖泡藏茶前,一般先用茶針或茶刀將藏茶茶磚釺開,對於特別緊壓密實的藏茶,可以用鐵器將藏茶搗碎備用。如果感覺藏茶比較緊壓難橇,可以一次性將藏茶橇好或搗碎。藏茶搗碎或橇好以後,建議選用大小相宜的紫砂罐或布袋將藏茶貯藏起來,干凈、衛生又防潮濕,取用起來也是非常方便的。
2、擇水:「茶為水之體,水為茶之母」。擇水是對沖泡茶葉來說,是十分講究的,沖泡藏茶,也不例外。古今的茶學專著對如何擇水多有著述,相傳宋代的宋徽宗(著有《大觀茶論》)和清代的乾隆皇帝就對品茶和擇水有非常獨道的見解。一般而言,沖泡茶葉的水要求清、甘、活、輕、洌。明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談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亦;八分之水,十分之茶,茶只有八分耳」,水質直接影響茶湯品質。沖泡藏茶宜選用礦泉水,而尤其以山泉水為最佳。
3、備器:藏茶煲煮起來最為好喝,宜選用專業電磁(碳)茶爐,而尤其以可控溫、控時為最佳。茶壺宜選耐高溫的玻璃壺,玻璃壺容量一般500-800cc為最為相宜。品藏茶的茶杯一般選用純白色陶瓷小杯或者小玻璃杯為宜。藏茶的湯色紅亮且晶瑩剔透,選用玻璃茶壺、純白色陶瓷小杯或者小玻璃杯,宜於觀察藏茶湯色。
4、投茶:很多人喜歡飲濃茶,這是不對的,從養生的角度,飲茶不能過濃,特別是綠茶、普洱生茶、烏龍茶這些不發酵、半發酵、淺度發酵茶茶類,如果喝得過濃,會給胃腸和心神造成很大的負擔,反而對身體不好。所以沖泡茶葉時,投茶量一定要掌握好。藏茶投茶量為8-10g即可。
5、潤茶:將藏茶8-10g置入專用的茶泡袋中,然後投入玻璃壺,將沸水沖入玻璃壺之中潤洗藏茶,倒掉第一遍茶水,稱為洗茶或潤茶。由於茶葉內含的營養物質一般會在沖泡後第3-5秒溢出,所以洗茶或潤茶的速度要快,開水輕輕拂過藏茶即可。
6、煮茶:再次將水注入玻璃壺,然後將玻璃壺置於電磁(碳)茶爐之上,啟動開關開始煮茶,茶水煮開以後煮茶3分鍾左右。若是控溫電磁(碳)茶爐,茶水煮開以後,可將溫度調得稍低一些,燜煮5分鍾左右。煮藏茶講究火候,以茶汁呈深褐色,入口不澀不苦為佳。如何煲煮藏茶,如何將藏茶的口感調適到最好是一門技術活,除了要求有相適宜茶器茶具之外,也要在煲煮藏茶的實踐過程中慢慢總結。煮茶過程,你可以感受到藏茶湯色由無色——淺黃色——黃色——淺紅色——紅色——深紅色轉變的詳細變化過程,宛如一杯誘人的紅葡萄酒,情趣盎然,詩情畫意,勾起人品味藏茶的慾望。
7、斟茶:為客人斟茶也是非常講究的,一般斟茶杯的七分為宜,這是出於對客人的尊敬。如果斟得過滿或斟得過少,都是對客人的不尊敬,民間就有「茶滿欺客」的說法。
8、續水再煮:藏茶的茶湯一定要留有茶根,不能倒得一干二凈,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藏茶的茶湯斟掉2/3以後,尚餘1/3茶湯時,要留茶根,再續水,然後開火煲煮藏茶。藏茶煲煮講究「茶不離水,水不離茶」,這樣藏茶才經久耐煮且口感醇和,千萬不能將藏茶茶湯倒得乾乾凈凈以後才續水。
9、藏茶:茶熬煮過再飲用,不僅口感神韻更佳,經過熬煮後的藏茶,對人體的各項益處更為突出,這是其它沖泡飲用類的茶感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