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幼兒園大班天空的顏色是怎樣
擴展閱讀
ps怎樣填充可以有深有淺 2025-09-24 11:31:05
cad已知坐標怎樣輸入 2025-09-24 11:13:27

幼兒園大班天空的顏色是怎樣

發布時間: 2022-10-03 23:15:27

⑴ 幼兒園大班春天的顏色教案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用優美、簡單的語言按「xx看了看xx高興地說:「春天是x色的」的句式仿編詩歌。

2、分組討論仿編詩歌,從中獲得愉悅感。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運用固定的句式大膽創編。

難點:幼兒能夠運用優美的語言及詞彙等表現詩歌的美。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春天的顏色》課件、電腦、白板,討論記錄紙。

精神准備:幼兒對春天季節變化現象的感知事先學習詩歌「春天的顏色」。

【活動過程】

一、引入話題,激起幼兒討論的願望。

1、教師引出仿編詩歌的話題。

2、再一次欣賞詩歌「春天,引導幼兒感受「xx看了看xx高興地說:「春天是x色的」的固定句式。

3、教師提出仿編詩歌的要求:

(1)幼兒使用「xx看了看xx高興地說:「春天是x色的」的固定句式,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詩句。

(2)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詞彙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師介紹記錄紙的使用方法(各組推選一個人作為記錄人,在表格上記錄幼兒的想法)。

二、分小組仿編詩歌。

請幼兒自願分成3—4小組仿編,教師鼓勵大家暢所欲言。

1、教師參加到小組仿編詩歌中,並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誰看了看什麼高興地說春天是哪種顏色的?

教師在指導幼兒續編詩歌時注意:

(1)引發幼兒的思考,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詩句。

(2)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師指導幼兒正確的使用表格記錄下他們的想法。

3、對小組內較內向的幼兒教師要多關注、鼓勵。使每一名幼兒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4、對先完成的小組,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輕聲朗誦所編詩歌,怎麼朗誦能讓其他人感受仿編詩句的優美。

三、朗誦詩歌。

1、請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詩歌,鼓勵幼兒大膽、聲音洪亮有表情的朗誦詩歌,體驗仿編詩歌帶來的快樂。

2、教師提問幼兒:「你最喜歡哪一句詩歌?」「你認為這句詩歌哪裡最美?

3、教師舉其中的兩句詩歌,引導幼兒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活動延伸】

將詩歌仿編記錄表製作成圖冊放進語言角,幼兒可以在活動區活動時欣賞或再次進行續編。

附詩歌:春天的顏色

春天來了,春天是彩色的。

小鹿看了看天空高興的說:「春天是藍色的。」

小蝴蝶看了看桃花高興的說:「春天是粉色的。」

小松鼠看了看太陽高興的說:「春天是紅色的。」

春天來了,春天是彩色的。

⑵ 幼兒園大班科學《下雨為什麼有彩虹》教案

設計思路: 色彩在幼兒美術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表現出作品的氣氛和幼兒個人對顏色的愛好。同一顏色明暗度之間或不同顏色之間的逐漸過渡作為色彩的一種表現形式,一旦被幼兒理解、掌握、可運用於背景、物體的塗色中,使作品更生動、美觀,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美感,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時幼兒對顏色的審美感,是依賴直覺體驗,大多採用對比明顯的顏色相配。該活動圍繞「彩虹」,用欣賞、討論、選擇等方法展開活動,是為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來感受彩虹的色綵排列,同時引起幼兒嘗試的興趣、通過想像,創造性地表現出美麗的彩虹。 活動目標: 1、知道彩虹是下雨後出現的自然現象,它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的。 2、讓幼兒以彩虹為線索進行大膽想像,創作。學慣用七種顏色畫出彩虹。 活動准備: 1、雨後帶幼兒觀察彩虹,「彩虹圖片」 2、幼兒用書,紙。 3、水彩筆、繪畫紙。 活動過程: 1、我們都知道夏天是一個多雨的季節,夏天的雨和其他季節的雨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會議討論見過的彩虹。請幼兒說出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見過彩虹?彩虹是什麼樣子的?它像什麼?請幼兒說出彩虹的顏色,它是由哪些顏色組成的? 2、夏天下雨的時候會打雷,閃電,這樣的雨叫什麼雨? 3、雷陣雨過後天空會出現什麼?是否每次雷陣雨過後都會有彩虹?那麼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彩虹?下雨過後,太陽出來了,我們就看到天空邊有一條彩虹,對嗎?如果太陽不出來,能看到彩虹嗎? 小結:下雨過後,太陽出來了,我們就看到天空邊有一條彩虹。所以,雨過天晴就能看到彩虹。 4、觀看彩色圖片。引導幼兒從彩虹的外形、顏色等欣賞。知道彩虹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

⑶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周圍環境中的垃圾是哪裡來的,認識其危害。

2.啟發幼兒積極思考解決環境衛生的辦法,並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

3.引導大班幼兒為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准備】

1.課前讓幼兒兩人一組,調查並且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收集周圍環境的垃圾分布情況。

2.投影片數張,投影儀。

3.幼兒操作材料:橡皮泥、積木、繪畫紙、筆。

【活動過程】

一、組織交流調查周圍環境情況

1.師:這幾天,我們對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調查,並作了記錄,現在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調查的情況?(4~5人作介紹)

2.打出投影片。

師:在草地上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操場上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教室里我們發現了什麼?

除了這些地方,我們還發現哪些地方有臟東西?

3.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裡來的?

師:為什麼這些地方總是有垃圾?

二、了解垃圾對環境、人、動物、植物的危害

師:有垃圾的這些地方給人什麼感覺,對環境有什麼影響,(打出投影)問:對人、動物、植物有什麼危害?知道了垃圾有這么多害處,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三、怎樣保護環境

怎樣才能使我們周圍的環境保持衛生?(草坪、操場、教室)打出投影,各種清潔機器,分別介紹給幼兒。

師:工人叔叔發明了這么多機器,讓人們有一個干凈衛生的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向工人叔叔學習呢?

四、教師出示各種材料,讓幼兒操作

師:把你們的想法,好的主意,用這些材料,做出來或畫出來,介紹給老師和同伴。

五、教師介紹「回收箱」,引出新的問題

師:老師也做了一樣東西叫「貝貝回收箱」,是專門用來放可以回收的廢品的。

出示幼兒收集的垃圾,這是大家在調查時收集來的垃圾,看看都有哪些東西?誰知道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我們課後整理一下。

六、活動延伸

向幼兒介紹可回收的廢品,並同幼兒商量把回收箱放在什麼地方最合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用圖形組合的方法畫小鳥。

2.初步嘗試運用嘴巴、尾羽的變化表現鳥的各種動態。

3.能夠較均勻的平塗顏色。

活動准備:

各種鳥的圖片;油畫棒、油性筆;

活動實錄:

1.觀察與欣賞。教師展示各種鳥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鳥的身體結構、基本形態。

2.教師示範畫一隻小鳥,請幼兒說說用了那些圖形進行了組合。

3.教師展示畫有鳥的各種動態的范圖。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掌握鳥的基本部分,啟發能力強的幼兒積極表現鳥的不同動態。

5.提醒幼兒用黑白色添畫背景。

教育反思:

孩子能用圖形組合的方法畫小鳥,初步嘗試運用嘴巴、尾羽的變化表現鳥的各種動態,能夠較均勻的平塗顏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感知廢舊物的妙用,知道要節約資源、充分利用資源

鞏固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會拼、拆紙盒,初步建立形與體的雙向聯想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

難點:由平面紙張製作立體紙盒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 幼兒已經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基本掌握它們的特徵

物質准備: 各種廢舊紙盒(長方體、正方體);製作紙盒的各種材料:廢舊紙盒和舊掛歷紙、筆、剪刀、回形針、雙面膠、漿糊、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以「紙盒廠需要一批紙盒急用,請小朋友幫忙製作」引出課題。

二、感知立方體

請幼兒觀察自己帶來的舊紙盒,提問:

1.你帶來的紙盒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

2.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個面有什麼特點

3.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怎麼樣的

幼兒邊觀察,邊自由交流。建議幼兒每數一個面標上一個數字(從「1」開始按順序標數字),標上數字後,觀察有幾個面,每個面是怎樣的。

三、初步感知立體與平面之間的關系

1.拆紙盒

師:「請小朋友把紙盒拆開來,看看紙盒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幼兒拆紙盒,互相交流紙盒拆後的樣子。

2.紙盒還原

請幼兒把紙盒還原,並討論平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師:「你能把紙盒變回原來的樣子嗎」請個別幼兒演示,大家反復練習。

討論:「平面的紙是怎樣變成紙盒的」

3.了解粘合面的作用

師:「大家找一找,剛才寫的數字都在哪裡,除了有數字的面以外,還有其他面嗎這些沒有標數字的面剛才躲在哪裡有什麼用」(重合、粘貼、封口)

四、嘗試做紙盒

1.教師示範用舊掛歷紙做紙盒。

2.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在製作過程中進一步感知立體與平面的關系。

3.請幼兒把做好的紙盒送到「紙盒廠」。

延伸活動

把有關材料投放到數學區,讓幼兒在自選活動中繼續操作。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無論從目標的制定、教學具的選擇還是過程的組織都體現了「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環境教育特點。首先,廢舊紙盒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也是較多的廢棄品,幼兒平常只是看或用紙盒子而沒有去動手做過紙盒子。讓幼兒拼拆舊紙盒,既能讓幼兒較直觀形象地感知正方體、長方體的特徵,而且能讓幼兒在玩中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廢品可以用、可以玩、可以為我們服務。因此,用紙盒子進行教學能取得一舉兩得的作用。其次,用舊掛歷做紙盒子,既美觀、不易破碎,又節約了紙張。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所用的舊紙盒、舊掛歷都是幼兒從家裡收集來的,這些本來都是扔在垃圾堆里的廢棄物,現在發揮了這么大的用處,因而活動中孩子們玩得很專注。整個活動提供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滿足了大班幼兒喜歡交流的特點,在拆的過程中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鞏固了知識,做紙盒再一次滿足了幼兒的動手慾望,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注意飲食衛生

【活動目標】

1、了解食品的一些衛生常識,知道不講衛生和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

2、在搶答的活動中,區分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種類。

3、樂意吃一些比較有營養的綠色食品,並參與綠色食品游戲賽。

【活動准備】

1、一些和飲食衛生有關的圖片若干。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紅色彩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進行談話活動:

1.教師:你喜歡吃什麼食品?為什麼?

2.教師將幼兒說的各類食品一一貼在黑板上或快速地畫在黑板上,並進行分類。

二、通過觀察幼兒用書,了解注意飲食衛生的重要。

1.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想一想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2.觀察畫面,說說:這些小朋友怎麼啦?他們為什麼會生病?

例如:觀察拉肚子的小朋友,說說:為什麼他會拉肚子?(吃蔬果不清洗,也沒有洗手。)……3.觀察一名肥胖兒童:他為什麼會這么胖?(他吃的東西太多了、甜食吃多了、油膩的食物吃多了……)

三、引導幼兒參與討論:吃什麼食品比較好?什麼樣的食品要少吃,為什麼?

四、請幼兒在紙上記錄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

教師請幼兒談論自己記錄的結果,並將記錄的結果進行總的匯合,找出最好的食品和最差的食品,並給以"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稱號。

五、食品搶答,教師報出食品的名稱,請幼兒說出垃圾或綠色食品。

1.教師:水果、蔬菜。幼兒:綠色食品;

2.教師:薯片、妙脆角、炸雞腿。幼兒:垃圾食品。

六、引導幼兒評選出2個綠色食品。

教師請3位幼兒上來分別扮演3個綠色食品,並站成一排。開展游戲《蹲一蹲》

玩法:分別說出自己蹲和別人蹲,要接得快。

例如:有綠色實物:黃瓜、西紅柿、青菜,第一個是黃瓜說:"黃瓜蹲,黃瓜蹲,黃瓜蹲完了青菜蹲。"青菜聽到後,立即接上來說:"青菜蹲,青菜蹲,青菜蹲完了西紅柿蹲。"然後,繼續接說……說錯了,就換人接著游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印章是我國特有的物品,了解印章的功能。

2、理解故事,體會故事的詼諧。

3、引導幼兒懂得印章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經驗。

4、印章藝術具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活動准備:

師生共同搜集的各種印章(姓名、單位印章和玩具印章)、鉛畫紙、《愛蓋章的國王》課件

活動重點:

知道印章是我國特有的物品。

活動難點:

了解印章在我們生活中的功能。

活動過程:

一、 重現經驗

敲印各自帶來的印章。

印章用什麼做的,上面寫著什麼,什麼時候會用它?

小結:印章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簽名方式,既美麗又方便。

二、 體會故事的詼諧

1、從故事名字想到了什麼?猜一猜,國王可能什麼時候蓋章?

愛蓋章國王身上會發生什麼事。

2、觀察思考

國王都在哪些地方蓋章了?

小結:國王太愛蓋章了,到處都是國王的印章。

3、看看說說

為什麼大家看到國王會頭疼?

小結:國王的印章又丑又難看,怪不得大夥都來抗議了。

4、想一想

國王該怎麼辦,既能不停地蓋章,又能受到大家歡迎?

國王的印章有哪些用處?

5、完整欣賞

印章還能用在哪些地方?

活動延伸:

1、與同伴設計印章畫。

2、按自己想像製作各種印章,為大家做賀卡。

活動反思:

印章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獨特的做工豐富多彩的圖案都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而注意力就是學習的基礎,所以說學習主要是靠興趣,興趣是產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條件,我們應該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內容,來培養發展他們的注意力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幼兒正處於一個創造和發展的時間,我們應為他們打開創造的大門,讓幼兒在這個廣闊的空間里自由地進行創造。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驗將數量是5的物品分成兩部分。

2、學習念讀5的分合式及算式。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准備:

1、"5隻兔子頭飾",兒歌《小白兔白又白》。

2、1—5數字卡片;分合符號。

3、學具:每個幼兒五顆棋子。

4、《游戲冊》第五冊第11—12頁。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游戲導入:小兔子挖菜。

創設環境:森林裡來了兔媽媽和5隻小兔子,播放兒歌《小白兔白又白》。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出場。小兔子最愛吃蘿卜和青菜,兔媽媽請小兔子去挖蘿卜和青菜,請小兔子自由的分成兩組。請在座的小朋友將分組用分合式表示在黑板上。總共分三次。導出今天的活動內容:學習蒙氏數學《5的分解、組合》。

二、探索操作

1、感知數的分解、組合。每個幼兒發放五顆棋子,請幼兒進行自由分解操作,教師請個別幼兒說出5的分解方法。

2、教師總結幼兒的分組情況。教師演示將五顆從1開始分,將棋子分成兩組,教師將組成形式展現在黑板上。並寫出算式,教幼兒念讀。

3、教師按照第2步完成5的四種分法,讓幼兒知道5從1開始分一共有四種分法。

三、游戲體驗:

1、游戲一:每個幼兒發放五隻猴子的學具進行分解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2、游戲二:做《游戲冊》第五冊第11—12頁的活動。

教學反思

1、通過這節課,幼兒了解了5的分解。知道了5的4種分法。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很積極的動手操作。在操作中發現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2、本節課教師遵循了新綱要提出的以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為主體的新授課方法。

3、幼兒在小組協作方面還有待加強。

4、如果重上本節課,我會根據聽課的各位老師提出的建議:加強孩子從物到數的轉換方面要多一些練習;數的遞增遞減環節須多演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讓知道天空為什麽是藍色的。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准備:

裝水的透明杯、一茶匙牛奶、手電筒

指導建議:

1、在裝水的`水杯中放入一茶匙牛奶。

2、將水杯中的液體生成略為渾濁的液體。

3、將手電筒的光束射向液體。

4、從旁邊觀察液體的光束有什麼現象。

5、再從上面觀察液體有什麼現象。實驗小結:不管是藍色的天空還是紅色的夕陽,其光線被最小的分子散射開了。藍色光線的分子散射強一些,所以從旁邊看到了藍色。

家庭小實驗:

房間里的彩虹

1、准備:太陽光、鏡子、裝水的深盤子。

2、方法:盤子里裝上水,鏡子斜放進盤子,水及一半。對准太陽轉動盤子,陽光射到鏡子上,調整鏡子,牆壁上會出現彩虹。

3、說明:光線是直線傳播的,當它碰到物體會改變方向。鏡子平滑的表面會將光線像一隻球一樣反射回去,光線在牆上反射出來。透光的物質如水會折射光線,此時光線被折斷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自己就是最好的,不和別人攀比的道理。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發現其中的道理。

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1、《小刺蝟燙發》的故事磁帶,錄音機;

2、小刺蝟頭飾一個、彩筆每人一盒;

3、教學掛圖二幅。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頭飾,把活動引入主題。

二、教師出示掛圖,講述故事:

1、教師出示第一副掛圖,讓幼兒觀察後提問幼兒:圖上有什麼,小刺蝟為什麼會想起來要燙發?燙了發的小刺蝟在回家的路上,其他小動物看見他是怎麼說的?

2、出示第二幅掛圖:圖上有什麼?小刺蝟為什麼背不到果子?為什麼見了大灰狼連滾帶爬地跑回家了?他身上的刺到底有什麼用?

三、引導幼兒邊聽故事錄音邊欣賞故事,發現其中的道理。

1、邊看圖邊欣賞故事,給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

2、引發幼兒思考:小刺蝟為什麼要燙發,但為什麼又不能燙發?

3、教師小結:在生活中,小朋友一定要記住自己就是最好的,不要有攀比的心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採用幼兒情景表演與教師講述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吸引幼兒更加專注的傾聽和觀察,極大調動了幼兒的興趣,有利於拉近幼兒和作品的距離。這就要求幼兒要很好的演繹故事內容,但在實際表演過程中由於幼兒受場地和環境的影響,演出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小動物們的心理感受表現的不夠明確,這就會影響其他幼兒對作品的分析理解。因為是中班幼兒,所以只選擇了作品的一段,在以後的活動中,我要嘗試組織幼兒完整的表演整個故事內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和組成。

2、在生活中能夠正確運用6的分解和組成。

3、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進一步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組成。

活動難點:幼兒能夠大膽地參與活動,並主動探索發現6的分合規律。

活動准備

教具:六朵花學具:百花圖六朵,記錄紙1張。(每組)

活動過程

(一)復習引入

游戲內容:「小朋友,我問你,5可以分成幾和幾」「5可以分成1和4,1和4組成5」… …

(二)實際操作,探索新知

表揚小朋友,並提出發獎品,將六朵花獎給表現好的小朋友,提出每個小朋友分幾朵花,有幾種分法?

1、讓小朋友說出各種分法,師用教具演示分的過程,實際分一分,盡量引導學生將5種分法說完。

2、提問:共有幾種分的方法。把各種分法記錄下來:先用圓圈代替花記錄分的方法,再用數字代替圓圈記錄,將5種分法寫下來。

3、讀組合式,採用多種形式,如男女生搭配讀,識記分合式。

4、觀察組合式,尋找規律

教師提出問題:「哪個小朋友可以很快的記住6的組成式?」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數字,尋找規律一:左邊是12345,右邊是54321,左邊的數越大,右邊的數越小。合作游戲:兩種水果合起來是6個。玩法:師問:1個蘋果幾個梨?生答:1個蘋果5個梨。(由快到慢,由集體到個人)。規律二: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5和 1,叫做互換規律 合作游戲:老師說一組組成式,同學們用交換的方法再說一遍,看誰反應快?。

(三) 鞏固練習

小朋友做書上的練習(20頁)。

板書設計:

0 0 0 0 0 0 6 6

0 00000 1 5 1 5

00 0000 2 4 5 1

000 000 3 3 2 4

0000 00 4 2 4 2

00000 0 5 1 3 3

教學反思

我授課題目是6的分解組成,這個內容是在孩子們學習了2-5的分解後學的內容,我利用孩子們喜歡小動物的特點來設計這節課的。本節課以引出小螃蟹、小豬和小老鼠等到小動物,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整節課是以幫助小螃蟹解決送花的問題,引出6的種分法,並運用小圓圈和數字記錄的方式。讓孩子們理解6的分解。

整節課下來,效果並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我分析原因,可能存在:

1、小朋友在幫忙送花時,我沒有做到邊分邊記錄,這就讓後面孩子們在用圓圈記錄時出現錯誤或者忘記的現象,這是我沒有考慮到的。

2、整節課的課堂氣氛不好,沒有很好的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通過今天的講課,讓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更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做到讓孩子們喜歡我,讓孩子們喜歡數學。

小網路:分解,數學名詞,即和差化積,其最後結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為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鞏固加深對蜜蜂、蚱蜢、蝗蟲、蝴蝶、蜻蜓等常見昆蟲外形特徵的認識。

2、學習拼貼技巧,鍛煉手指小肌肉。

活動准備:

提供昆蟲拼圖卡、畫有草地、花園的背景圖指導要點:

1、提供自製昆蟲拼圖於區域中,幼兒自由選擇圖片,根據昆蟲的外形,將散亂的圖片拼貼成一幅昆蟲畫,要求幼兒拼貼工整。

2、引導幼兒多拼出幾只昆蟲,並擺放在畫有草地、花園的背景圖中,比比誰拼的昆蟲多。

3、活動延伸經;繼續將拼圖卡投放入益智區中,也可引導幼兒畫出自己喜歡的昆蟲,剪成若干塊,使拼圖卡片不斷更新。

⑷ 幼兒園大班關於美麗的天空優質課

活動目標

欣賞自然多變的顏色。

體驗渲染畫的效果。

活動准備

主題爆米花、寶貝學習單。

日出或日落的照片、不同顏色的大自然景觀照片、圖畫紙、水桶、刷子、畫筆、顏料、報紙。

活動過程

1活動進行之前請家長協助收集日出或日落的照片及各種大自然景觀照片。

2老師帶領大家到戶外觀察當天的天空,說說有哪些顏色,接著翻開主題爆米花P.17,請幼兒觀察畫面中的天空,引導幼兒發現不同的時間、氣

候,天空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顏色。

3回到教室後,老師拿出事先收集來的日出或日落的照片讓幼兒欣賞,並邀請看過的幼兒分享經驗。

4接著再拿出不同顏色的大自然景觀照片,帶領幼兒欣賞大自然中豐富的顏色,請幼兒說說曾經看過哪些?最喜歡哪一種大自然的顏色?它給你

的感覺是什麼?

5帶領幼兒利用渲染的方法,將自己喜歡的天空顏色或大自然景色畫下來:

(1)將報紙鋪在桌上,放上圖畫紙後,利用刷子沾水刷滿整張畫紙。

(2)在圖畫紙還溼溼的時候,沾顏料在紙上作畫,發現顏料暈開來所產生的效果。

6待圖畫紙水分稍乾之後,輪流展示並介紹作品。

評量

1喜歡欣賞多變的自然景觀。

2會利用渲染的技巧創作圖畫。

活動結束

帶領幼兒利用玻璃紙布置窗戶,透過日光照射,讓教室里也可以出現不同的景觀顏色。

引導幼兒完成寶貝學習單「咦,怎麼變色了?」。

⑸ 幼《變色的天空》教案

教材分析:題材體裁,內容形式,結構背景,教學目標;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引導法等,教學准備:CAI等多媒體課件,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a.課前准備,b.師生問好,二,導課,情景展示圖片,學生觀看思考回答想像,三,進行新課,a.出示課題,b.教師採用引導法,啟發式,敘述法,示範法,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c.學生個別先掌握內容,分組掌握內容,全班掌握內容,學生在教師引導配合中進一步掌握內容,d.本節課內容豐富難易安排合理,形式新穎不拘一格,結構緊湊不拖沓,分層分部分版塊,e.學生在教師引導配合中掌握全部知識內容,實現本節課制定的教學目標,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f.拓展延伸,四,二度創作,五,小結反思。

⑹ 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單手肩上用力的投擲,發展全身協調力。

2.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幼兒反應的敏捷性和對動作的控制能力。

活動准備:

投擲用的沙包,場地一端畫一起點線,距起點線5、6、7米處各畫三條線,在起點線前2米處系一高1.5米左右的繩子。

活動玩法:

(一)幼兒集體練習投擲,要求幼兒按操作要領做,用上蹬腿、轉身揮臂的綜合能力,將沙包從前面的繩上投過。

(二)幼兒分組比賽,可同時五六個兒童一起投,投到5米線得一分,投到6米得二分,投到7米得三分,沒有投到線的不得分,投到後把三次所得的分加在一起為總分。最後比賽誰得分最多誰為優勝者。

(三)頂沙包走。

(四)游戲討論:沙包不掉下來還要走得快應該怎麼辦?

1.保持頭部不動腿要快走。

2.練習頭頂沙包。

3.幾個人一起比賽,從起點到5米處返回來看誰快。(沙包掉了必須撿起來頂上。)

大班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表現雨天人物的特徵和動態,完整地勾畫出雨天的景色。

二、教學准備

雨天的圖片、圖畫紙、油畫棒和油畫筆。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下雨了,你會怎麼辦?

學生討論,回答下雨的情景。

2。引導學生觀察雨天人們的特徵和動態。

教師:下雨天人們怎樣才不會被淋濕?人們撐傘時是什麼樣子?穿上雨衣時,我們能夠看到哪些部位?雨從天上落下來是什麼顏色?天空是什麼顏色?

3。交代要求,學生作畫,教師指導。

教師:下面就請大家把下雨的景象畫下來,要畫出雨天人們在干什麼?他們臉上的表情怎樣?天空是什麼顏色?想一想,怎麼布置畫面?選用油畫棒,再用水粉塗底色。

學生作畫,教師指導,提醒學生畫出多種動態的人物,並且把人物畫在紙下端,而且要畫得大一點。

4。評價作品,結束新課。

展示作品,引導學生評價作品,並評選出最能反映雨天景象的作品。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天鵝之死》是聖桑寫的;感知大提琴演奏發出的渾厚的聲音。

2、通過音樂感知生命的意義,教育兒童熱愛生命。

3、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

活動由來及設計的思路:

孩子喜歡各種動物,他們總是把動物作為活動的主角,動物的各種聲音為他們帶來全新的感受,走進動物的世界去聆聽,會使人感到與大自然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本班結合音樂教研,設計了主題活動軌跡:聲音知多少?(一)生活與聲音(二)動物與聲音(三)美麗的樂音。

環境布置:

1、主題軌跡

2、天鵝組圖

活動准備: 《動物狂歡節》中《天鵝》的音樂

重點:

1、感受大提琴的聲音特質;

2、知道天鵝是美麗的、聖潔的以及對生命的追求和嚮往。

難點:

1、理解《天鵝之死》的音樂;

2、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隨音樂自編動作,從而大膽表現音樂。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欣賞一支大提琴演奏的曲子,叫做《天鵝之死》之,是「的」的意思。就是說天鵝的死亡。

當大、中班的幼兒聽到老師說天鵝之死時,幾乎同時發出「啊!?」,言外之意:天鵝死了?天鵝怎麼死的?音樂還有表現死亡的?

分析與措施:他們壓根就沒想大、小提琴的區別是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而小班的幼兒依然是上音樂課時的高高興興的快樂樣子。老師讓幼兒大膽發言。

老師播放幻燈片。

片一:在寧靜皎潔的月色下,一隻白天鵝憂傷地抖動著翅膀,在湖面上徘徊,(大提琴奏出抑鬱的旋律)白天鵝被獵人打傷了,傷的很厲害,將要離開這個世界。

片二:但她渴望重新振動翅膀飛向天邊。

片三:她輕輕地抖動翅膀,艱難地站立起來,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著飛起來,離開湖面。她渴望活下來,生命在呼喚著,她奮力與死神拼搏。

片四:她終於奇跡般地展翅旋轉飛翔起來了,生命的光輝重新閃現。

片五:但由於她的傷實在是太嚴重了,白天鵝慢慢地、緩緩地彎屈身體,倒在地上,漸漸地合上雙眼,她渾身發出一陣陣顫栗,似閃電掃過她全身。

片六:最後,她在顫抖中竭盡全力抬起一隻翅膀,遙遙指向天邊,她多想活下去。然而,死神降臨她身上,她慢慢地閉上雙眼,默默死去了。

老師邊放幻燈片邊講述著天鵝的故事,全班安靜極了,鴉雀無聲。孩子們瞪大眼睛,認真地看著,認真地聽著。小班的幼兒也漸漸的不笑了。

當幻燈片放完,全班一片靜寂。幾秒鍾之後,突然,華鐦小朋友(大班)站起來大聲說:「那個獵人太壞了,一定要讓警察把他給抓起來。」焦宇洋小朋友(中班)也表情嚴肅的說:「我媽說天鵝是高貴的,是國家保護動物。」

分析與措施: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很寬,天性又很善良。老師表揚了他們。

(三)師:這段音樂是音樂家聖桑寫的,演奏樂器是大提琴,大家感受一下大提琴發出的聲音。(反復播放前8小節)

師:你覺得大提琴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的?

(四)請幼兒欣賞芭蕾舞《天鵝之死》,同時老師朗誦幻燈片的解說詞。

(五)請小朋友隨天鵝之死的音樂,把美麗的天鵝、受傷的天鵝、 渴望活下去的天鵝表演出來。

(六)請陳老師(業務院長)表演《天鵝之死》,同時老師第三次講天鵝的故事。

(七)師:請小朋友們像陳老師那樣,勇敢的大膽的隨著音樂,表演《天鵝之死》

小朋友認真看著陳老師的表演,聽著天鵝之死的`故事。

分析:他們通過感官的看和聽,進一步加深了對天鵝之死的音樂的理解。

措施:當陳老師隨音樂舞蹈起來,同時用眼神、手勢,示意幼兒舞動起來時,幾乎所有的幼兒都離開了自己的座位,在音樂的伴奏下開始了天鵝之死的表演。孫家雯(中班)把兩臂高高身舉起,表示天鵝想飛。模仿是幼兒的天性。老師用眼神對表演的幼兒給予贊美。

(八)師: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動物?

大班的哥哥王潤盟說:「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老師問:「哥哥說的對不對呀?」弟弟妹妹一起說:「對!」

分析與措施: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基本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老師繼續引導幼兒愛護大自然。

變化與延伸:

(1)製做《天鵝湖》圖畫

(2)剪紙――天鵝

(3)塗色――月夜天鵝湖

准備:

(1)蘭色電光紙或瓦棱紙

(2)蘭色皺紋紙若干

(3)白棉花一包(做天鵝用)

(4)黃電光紙

(5)膠水

(6)紅水彩筆

(7)黑水彩筆

個人反思: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比較困難的研究課題。我想,一節好的音樂課應該涉及到情感、智力、個性及社會性(包括責任感)等幼兒心理發展的全部領域。而幼兒只能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見的音樂操作活動來感知、欣賞音樂,特別是跟隨音樂做動作的方式,更是幼小兒童感知、理解音樂的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這同時也是這節課的難點。為了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收集各種直觀的教學資料,投放多種材料進行教學。針對教育對象的現有狀況及發展需要提出目標,避免過高、過全;過低、過偏。具體內容、程序和方法都圍繞目標提出,使活動朝既定目標的方向發展。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孤獨的牧羊人》

二、玩游戲:克隆

1、幼兒模仿教師語言、動作、唱歌和鋼琴聲。

師:什麼叫克隆?我們來玩這個游戲?

2、老師彈兩段鋼琴音樂,引導幼兒區分音樂表情:連貫的和跳躍的。

三、通過圖譜和老師的范念讓幼兒熟悉歌詞

1、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師:圖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前面是大圖,後面是小圖)

2、教師念歌詞

3、師:為什麼有大圖和小圖?(唱的地方聲音大,回聲聲音小)

4、教師指揮圖譜,幼兒學念歌詞

四、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

師:我是怎樣唱大圖和小圖的?

2、教師再次范唱

3、幼兒學唱回聲

師幼共同演唱

4、幼兒看圖譜完整演唱

重點指導:

(1)幼兒按歌曲的音樂表情演唱。

(2)注意附點

5、學習對唱

(1)師幼對唱

(2)幼兒分組對唱

(3)個別幼兒對唱

五、創編歌詞

1、師:除了向大山裡的松樹,還可以向誰問好?

2、師:小松樹兒早是幾個字?我們也編幾個字?

3、師:請你們給歌曲取個名字。

大班教案 篇5

預設活動目的:

1、通過反復感受,使幼兒知道名稱,理解內容,對表演有一個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學習的興趣和願望。

2、掌握各角色的對話及動作。

3、知道各角色的出場順序,能集體分大組表演。

4、培養幼兒看錶演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1、布置游戲場景,小熊、小貓、小狗、小雞、狐狸的頭飾。

2、活動前讓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及排練好《小熊請客》的表演。

活動過程:

一、,出示字卡「小熊請客」進行認讀,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第一遍觀看錶演,並提問。

1、提醒幼兒看時要做文明的觀眾。

2、剛才表演的叫什麼?

3、小熊請了誰到它家做客?

三、第二遍觀看錶演。

1、表演中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2、各種小動物都是怎麼說的?(引導幼兒說說各只動物的對話)

四、第三次觀看錶演,並學習角色間的對話及動作。

1、當小動物們來小熊家時,它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鼓勵幼兒用動作、語言表現各種動物。

2、當狐狸來時,小熊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請全體幼兒一起學習小熊的語言和動作。

五、幼兒分大組表演,教師指導。

1、提醒扮演小動物們的幼兒按照順序出場。

2、鼓勵能力弱的孩子大膽表現各角色。

⑺ 幼兒園大班語言《春天的顏色》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春天的顏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語言《春天的顏色》教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用優美、簡單的語言按「xx看了看xx高興地說:「春天是x色的」的句式仿編詩歌。

2、分組討論仿編詩歌,從中獲得愉悅感。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運用固定的句式大膽創編。

難點:幼兒能夠運用優美的語言及詞彙等表現詩歌的美。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春天的顏色》課件、電腦、白板,討論記錄紙。

精神准備:幼兒對春天季節變化現象的感知事先學習詩歌「春天的顏色」。

【活動過程】

一、引入話題,激起幼兒討論的願望。

1、教師引出仿編詩歌的話題。

2、再一次欣賞詩歌「春天,引導幼兒感受「xx看了看xx高興地說:「春天是x色的」的固定句式。

3、教師提出仿編詩歌的要求:

(1)幼兒使用「xx看了看xx高興地說:「春天是x色的」的固定句式,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詩句。

(2)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詞彙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師介紹記錄紙的使用方法(各組推選一個人作為記錄人,在表格上記錄幼兒的想法)。

二、分小組仿編詩歌。

請幼兒自願分成3—4小組仿編,教師鼓勵大家暢所欲言。

1、教師參加到小組仿編詩歌中,並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誰看了看什麼高興地說春天是哪種顏色的?

教師在指導幼兒續編詩歌時注意:

(1)引發幼兒的思考,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詩句。

(2)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師指導幼兒正確的使用表格記錄下他們的想法。

3、對小組內較內向的幼兒教師要多關注、鼓勵。使每一名幼兒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4、對先完成的小組,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輕聲朗誦所編詩歌,怎麼朗誦能讓其他人感受仿編詩句的優美。

三、朗誦詩歌。

1、請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詩歌,鼓勵幼兒大膽、聲音洪亮有表情的朗誦詩歌,體驗仿編詩歌帶來的快樂。

2、教師提問幼兒:「你最喜歡哪一句詩歌?」「你認為這句詩歌哪裡最美?

3、教師舉其中的兩句詩歌,引導幼兒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活動延伸】

將詩歌仿編記錄表製作成圖冊放進語言角,幼兒可以在活動區活動時欣賞或再次進行續編。

附詩歌:春天的顏色

春天來了,春天是彩色的。

小鹿看了看天空高興的說:「春天是藍色的。」

小蝴蝶看了看桃花高興的說:「春天是粉色的。」

小松鼠看了看太陽高興的說:「春天是紅色的。」

春天來了,春天是彩色的。

活動反思:

這個春天特別美每年的春天總是悄悄地來,悄悄地走,而今年的春天留給孩子們的是一種美,一種無處不在,立體的美。

★在環境創設中,我刻意將草莓園的紅色系與我眼中的綠地的綠色系大塊面的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在其他小角落布置成各種色彩。如:喝豆漿區域橘黃、草綠;蔬菜探險棋的紫色墊子綠色棋盤;桌子上彩色的裝飾;櫥櫃上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以及孩子們作品的展示。讓孩子們在一個既和諧,又美麗的環境中游戲。

在教學中也充分考慮到色彩給孩子們的視覺沖擊。例如:從一片漆黑→閃出白色字幕《春天的色彩》→綠色系→紅色系→白色系→孩子們的畫。讓孩子們無時不在感受視覺美的沖擊。

★班德瑞的《春》散發著一種靜靜地、清新地春天的氣息,靜靜地欣賞會讓人覺得舒適、平靜。它的美不易察覺,於是我把它當作我班活動的背景音樂(包括為散文配樂)。

★散文詩《春天的色彩》為孩子帶來語言美。散文詩本身就通過優美的語言為孩子們呈現了一幅幅色彩的畫面。而教師有表情的配樂朗誦更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聽覺美。

在美的環境中游戲、學習,孩子們也用各種美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春天美的理解。

孩子們用美麗的畫筆表達自己最喜歡的春天的色彩。

孩子們用美美的聲音朗誦出自己創編的散文。

孩子們用精彩的表演表達自己創編的散文。

春天的色彩之所以豐富多彩,因為它是有生命的,我將這點融入散文詩中,為孩子們創編散文提升了難度。因為他們要了解春天萬物變化的特徵,才能進行有效的創編,並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重點理解。如:為什麼小草說春天是嫩嫩的綠色?紅色是甜甜的嗎?白色會跳嗎?為什麼?為幼兒創編打下基礎。在此基礎上孩子們編出:

太陽告訴小熊,春天是暖暖的紅色;毛毛蟲告訴小熊,春天是扭來扭去的綠色;油菜花告訴小熊,春天是清香的黃色;浪花告訴小熊,春天是滾來滾去的藍色;紫藤花告訴小熊,春天是一串串的紫色。

針對能力不同的幼兒作出不同的'指導,提出不同的要求:

藍色系組的幼兒一開始三人共同創編了一個:浪花告訴小熊,春天是美麗的藍色。我先肯定孩子們的散文,再對組中能力最強的琪琪說:浪花是怎樣的?琪琪回答說:浪花是滾來滾去的。我馬上接著說:那浪花還可以告訴小熊春天是怎樣的藍色呢?聰明的琪琪馬上編道:浪花告訴小熊,春天是滾來滾去的藍色。我的肯定,鼓起了單能的火花,他想了一會說:黃老師,還可以使深深淺淺的藍色。因為在海底是深藍色,在海灘是淺淺的藍色。

黃色系組孩子能力相對較弱,他們共同編了:芒果告訴小熊,春天是甜甜的黃色。於是我又將問題拋給了看錶演的幼兒:還有怎樣的黃色呢?孩子們馬上回應到:檸檬是酸酸的黃色;向日葵是香香的黃色每位幼兒都十分樂意將自己創編的散文表演給大家看。孩子們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語言《春天的顏色》教案2

活動目標:

通過看看、聽聽,感知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的色彩美

技能目標: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春天顏色的感受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情感。

活動准備:

准備"春天的顏色"教學課件PPT,在PPT上出示春天的花和樹等。准備一個花球。

活動過程:

1、老師播放"春天"的教學課件,引導幼兒仔細觀看課件,說出看到的景物及特徵。

老師:春天來了,讓我們一起看看課件,看看春天是什麼樣的?

老師:剛才,你們在課件里看見了什麼?(柳樹、桃花……)老師:柳樹(桃花……)是什麼顏色的?

2、老師引導幼兒把自己看到的事物特徵說出來,示範把幼兒看到的事物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如(我看到了桃花開出了粉色的花朵、柳樹長出了綠色的樹葉等)。

老師:小朋友們真能幹,那你們知道春天是什麼顏色的嗎?(春天是綠色的)為什麼說春天是綠色的?(因為,我看見了綠綠的柳樹)

小結:春天的顏色真多啊!有綠色的、有紅色的、有黃色的、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春天真美,老師愛春天,你們愛春天嗎?

3、游戲老師引導幼兒玩游戲,通過游戲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句型。

老師:你們也愛春天,那就讓我們和春天玩個游戲吧!老師這里有一朵小花球,我們按照順序傳,老師說停,傳到誰那裡誰就要說出春天的顏色。

結束活動:

游戲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後,老師引導幼兒結束活動(小朋友們今天的活動就到這里了,相信大家現在都很喜歡春天了吧,我們回家後可以去外面看看春天的顏色,然後和爸爸媽媽還有朋友們分享一下)。

⑻ 大班顏色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大班顏色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顏色教案8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一系列游戲,復習漢字紅、黃、綠、黑、白、藍、紫等漢字。

2、提高幼兒閱讀的興趣,學會大聲地齊讀、一問一答的方式朗誦兒歌。

3、幼兒根據個人經驗,進行兒歌創編,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活動准備

1.圖案卡片、紅、綠等漢字卡片(一面是顏色字體、一面是黑色字體)2.畫有七種顏色的衣服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今天有許多的朋友來看我們,可是不知道你們還認不認識它們?

如果你們還認得它們,它們一定會非常開心。

2、教師:現在,我們就把它們請出來好嗎?

(教師逐一出示各色的表示顏色的漢字、貼在黑板上,幼兒可自由讀出)。

二、游戲部分

1、配對

教師:現在,漢字寶寶要和小朋友玩一個游戲,叫做配對。

這些漢字寶寶來的時候都穿著漂亮的衣服,紅字穿著紅色的衣服、綠色穿綠色衣服……

但後來它們在一起玩時,把衣服混在一起,現在請小朋友幫忙,幫它們把自己的衣服找到,找到後放在相應的字卡的下面。

2、讀一讀,猜一猜

(1)教師: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來看一些漂亮的圖片,可是我不知道這些卡片到底畫了什麼,

不過別著急,在卡片的背面都寫著它們的名字,只要小朋友讀一讀,就知道上面到底畫了什麼,

請個別幼兒站起來,讀出一張卡片上的漢字。

(2)讀出後教師將卡片翻過來和全體幼兒一起觀看背面的圖案,檢查讀得是否正確。

三、閱讀部分

1、閱讀圖件並茂的兒歌。

(1)教師:現在,老師要請剛才這些漢字寶寶到我的兒歌里來,這道兒歌的題目叫《顏色歌》,

老師先讀一次給你們聽,等一會兒請小朋友來念。

(2)教師將寫有兒歌的紙展開,並在空白處貼上圖片,慢速地范讀1次後,請全體幼兒大聲朗讀1次。

2、閱讀純文字的兒歌。

(1)老師:現在老師要把卡片反過來,請你們注意看,你們會不會念?

(2)教師將圖片反過來漢字朝上貼在空白處,幼兒集體齊讀1次,再分成男、女兩隊邊拍手邊一問一答的輪讀1次。

四、改編兒歌

1、游戲:開火車

教師:我們知道,世界上的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自己的顏色,除了兒歌當中的東西,那麼還有哪些東西是紅的、綠的呢?……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開火車的游戲,老師問什麼?你們答什麼?從××小朋友開始,一個接一個輪流下去。

(老師問什麼紅?幼兒回答「××紅」或什麼白?「××白」等)。

2、教師示範改編

(1)教師:小朋友真能幹,回答的又對又快,老師也想來玩一玩,現在你們問,我來答願意嗎?好,請你們問,我來答吧。(幼兒根據兒歌順序來問老師)

(2)教師:你們瞧!老師在邊問邊答的游戲中,編出了一首新的兒歌,誰願意來念一念這首新兒歌。

3、幼兒創編

(1)教師:你們想不想編兒歌呢?(想)好,現在請你們自己一個人跟旁邊的小朋友一起,動動腦筋,

把剛才小朋友游戲時講的、也可以用自己想到的東西編進兒歌里,編好了輕輕的念給旁邊的小朋友聽一聽。

(2)教師:誰願意把自己編好的兒歌大聲的念給大家聽一聽、比一比,誰編的兒歌最棒。

(幼兒上前面來大聲的念兒歌)

五、結束

教師:今天顏色漢字寶寶可高興了,誇小朋友真聰明,幫它們找到了這么多的朋友,讓我們帶它們到外面看看它們的朋友吧。

大班顏色教案8篇2

【教材簡解】

讓幼兒能感受到秋天的美。詩歌內容:小草輕輕地告訴我:秋天是黃色的;楓葉沙沙地告訴我:秋天是紅色的;白菊花悄悄地告訴我:秋天是白色的;松樹大聲地告訴我:秋天是綠色的;大地驕傲的告訴我:秋天是絢麗多彩的。

【設計意圖】

秋天是一個成熟的季節,也是色彩斑斕的季節,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機。活動之前,孩子們已經跟著老師或家長在郊外尋找過秋天,比較直觀的感受過秋天有哪些變化,有哪些顏色,有哪些秋天特有的東西。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的,尋找秋天的活動,為孩子好奇心、探究心的迸發,作了很好的潛意識的鋪墊。教師設計綜合活動《秋天的顏色》,在有感情朗誦的基礎上引導孩子通過語言、美術、舞蹈的方式記錄下秋天的美好景象,讓孩子

對秋天充滿好奇,用各種方式表達出來,讓天性得以舒展,讓探究性得以培養。同時也通過此次活動,使幼兒對顏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容,並能有感情的朗誦。。

2、按照散文詩的內容仿編句子,並能大膽的講述出來。

3、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學會朗誦詩歌,難點是嘗試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用講述的方式仿編詩歌。

【設計思路】

讓幼兒有初步了解秋天的一些景象,詢問幼兒已經了解到得秋天景色,接著讓幼兒聽詩歌,感受詩歌中秋天的景色並學會詩歌中的句式大膽朗誦,最後讓孩子大膽想像運用詩歌中的句式創編。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准備:帶領幼兒參觀秋天的景色。

物質准備:

1、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觀察秋天,尋找秋天的自然景色。

2、多媒體課件、貼畫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主題

小朋友們,炎熱的夏天已經離我們遠去了,現在的天氣非常涼爽知道是什麼季節嗎(多媒體出示秋天的背景圖)

你看到了什麼,它是什麼顏色的?幼兒:看到了蘋果,是紅色的……(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背景圖或課前的尋找秋天的活動,各抒己見,大膽表述。)

(二)學習詩歌

1、多媒體出示詩歌。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色彩美。

師:秋天真是一個多彩的季節。有紅色、有黃色、有綠色、有紫色……今天仝老師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一首關於秋天顏色的詩。(詩歌內容?課件播放配樂朗誦詩歌)

問:你聽到了什麼?

幼兒:菊花說秋天是黃色的,楓樹說秋天是紅色的,松樹說秋天是綠色的,大地說秋天是彩色的。

2、學習詩歌

(1)(課件出示菊花圖):

誰能告訴老師這是什麼花?它是什麼顏色的呀?

大屏幕出示圖文詩句「菊花說:秋天是黃色的(指名幼兒說說這句話)」

菊花說的對嗎?為什麼呀?(指名說)

真聰明,原來,它們都是根據自己身上的顏色來說秋天的。

(2)出示楓葉:他又是誰?他會說秋天是什麼顏色的呢?(請個別小朋友回答)

大屏幕出示圖文詩句楓葉說:秋天是——(等待幼兒回答)

(3)出示松樹:他是誰,又會怎麼說呢?(請個別幼兒回答)大屏幕出示圖文詩句松樹說:秋天是綠色的。

(4)師:菊花說秋天是黃色的、楓葉說秋天是紅色的、松樹說秋天是綠色的,那麼在他們腳下的大地會怎麼說呢?(多媒體演示五彩斑斕的大地,引導幼兒大膽想像。)

大屏幕出示圖文詩句大地說:秋天是彩色的。

(5)完整朗讀詩歌。

秋天多美啊,我們一起欣賞優美的秋天美景吧!看一看那個小朋友朗誦詩歌的聲音最美?(帶著孩子有感情朗讀詩歌)

(三)組織幼兒討論,根據詩歌句式創編詩歌。

結合課前尋找秋天的活動,引導孩子自由說說還見到了什麼顏色,可以重復,滿足孩子的表現慾望和成功心理,為創編兒歌做好鋪墊。

師:剛才菊花、楓樹、松樹都說了秋天的顏色,還有許多東西也想來說一說,它們會怎麼說呢?我們一起把它們編成一首新的兒歌好嗎?(師生共同完成)

最後用一句來總結:大地說秋天是彩色的,讓我們用雙手來裝扮美麗的秋天,好嗎?

(四)延伸活動(創作秋天)

瞧,老師准備了兩幅背景圖和許多材料,我們一起來裝扮美麗的秋天好嗎?你們可以將自己最喜歡的東西粘在背景圖上。

(五)歌舞表演:秋天多麼美

多麼美麗的秋天啊,我們不但可以用很美的詩歌來表達,還可以用很美的舞蹈來表達呢,我們一起跳出心中最美的秋天吧。(音樂,秋天多麼美。)

[活動反思]

語言活動《秋天的顏色》,重點是學會朗誦詩歌,難點是嘗試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用繪畫以及講述的方式仿編詩歌,我請孩子們說說你聽到詩歌里是怎麼說的,當孩子們回答出詩歌中的話時,我出示相應的圖片,並引導他們回顧尋找秋天的活動,將要學習的內容與孩子的已有體驗結合,孩子們在已有體驗的基礎上,邊看圖文並茂的教具邊朗誦詩歌,重點得到了突破。在最後的拓展和歌舞表演活動中學習內容得到了有效地延伸,孩子的好奇心、探究心以及已有的知識情感得到有機融合,化為孩子新的知識情感體驗。所以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不單要備教案,還要備幼兒,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知識體驗,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大班顏色教案8篇3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春天的顏色》,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用優美、簡單的語言按「xx看了看xx高興地說:「春天是x色的」的句式仿編詩歌。

2、分組討論仿編詩歌,從中獲得愉悅感。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運用固定的句式大膽創編。

難點:幼兒能夠運用優美的語言及詞彙等表現詩歌的美。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春天的顏色》課件、電腦、白板,討論記錄紙。

精神准備:幼兒對春天季節變化現象的感知事先學習詩歌「春天的顏色」。

【活動過程】

一、引入話題,激起幼兒討論的願望。

1、教師引出仿編詩歌的話題。

2、再一次欣賞詩歌「春天,引導幼兒感受「xx看了看xx高興地說:「春天是x色的」的固定句式。

3、教師提出仿編詩歌的要求:

(1)幼兒使用「xx看了看xx高興地說:「春天是x色的」的固定句式,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詩句。

(2)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詞彙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師介紹記錄紙的使用方法(各組推選一個人作為記錄人,在表格上記錄幼兒的想法)。

二、分小組仿編詩歌。

請幼兒自願分成3—4小組仿編,教師鼓勵大家暢所欲言。

1、教師參加到小組仿編詩歌中,並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誰看了看什麼高興地說春天是哪種顏色的?

教師在指導幼兒續編詩歌時注意:

(1)引發幼兒的思考,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詩句。

(2)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師指導幼兒正確的使用表格記錄下他們的想法。

3、對小組內較內向的幼兒教師要多關注、鼓勵。使每一名幼兒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4、對先完成的小組,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輕聲朗誦所編詩歌,怎麼朗誦能讓其他人感受仿編詩句的優美。

三、朗誦詩歌。

1、請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詩歌,鼓勵幼兒大膽、聲音洪亮有表情的朗誦詩歌,體驗仿編詩歌帶來的快樂。

2、教師提問幼兒:「你最喜歡哪一句詩歌?」「你認為這句詩歌哪裡最美?

3、教師舉其中的兩句詩歌,引導幼兒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活動延伸】

將詩歌仿編記錄表製作成圖冊放進語言角,幼兒可以在活動區活動時欣賞或再次進行續編。

附詩歌:春天的顏色 春天來了,春天是彩色的。

小鹿看了看天空高興的說:「春天是藍色的。」

小蝴蝶看了看桃花高興的說:「春天是粉色的.。」

小松鼠看了看太陽高興的說:「春天是紅色的。」

春天來了,春天是彩色的。

大班顏色教案8篇4

設計:

通過讓幼兒留意秋天的變化,認真觀察秋天的模樣,感受秋天的美麗,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探索新知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求知慾,滿足幼兒的需求。

活動目標:

一、觀察、發現、探索秋天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麗。

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

三、能有表情的朗讀詩歌。

活動准備:

頭飾、錄音機、磁帶、圖片、實物(小兔)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活動

1、出示小兔:小兔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聰明,小兔非常願意和你們交個朋友,你們願意嗎?小兔在來的路上跟我說:樹葉落了,果子熟了,叔叔們在忙著摘果子,割稻子,小兔說這是秋天到了,它說秋天是紅色的,可其他小動物不是這么想的?我們一一看。

二、學習詩歌《秋天的顏色》

1、欣賞詩歌《秋天顏色》(磁帶)

2、深化知識,出示圖畫:

a、小朋友,小鳥在天空中飛,它看到的秋天是什麼顏色的?小鳥在空中怎樣飛?(老師、小朋友一起飛、說)

b、水中的青蛙跳到水面看到的秋天是什麼顏色的?

學青蛙怎樣跳(老師、小朋友一起跳、說)

c、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朋友們是怎麼說的?

3、結合圖畫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4、比一比,誰朗讀的最好(活動起來)

指名個別幼兒帶著頭飾朗讀詩歌。

5、放鬆心情,感受秋天的美麗。

三、: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詩歌《秋天的顏色》,小鳥、青蛙、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

2、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留心,留意身邊的變化,認真觀察大自然的一切,熱愛大自然。

四、活動延伸

一、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觀察秋天的變化。

二、把你在平時觀察的變化記錄下來,讓幼兒相互評論,增長知識。

大班顏色教案8篇5

活動目標:

1、看圖學習詩歌,感知詩歌所表達的秋天的色彩美。

2、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用繪畫以及講述的方式仿編詩歌。

3、樂意在集體面前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彩色筆。

2、圖片:黃色的菊花、粉色的楓葉、綠色的松樹、彩色的大地。

活動過程:

1、分別出示磁性圖片,提問:秋天到了,大地穿上了彩色的衣裳,看!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的?

2、引導幼兒看圖和老師一起編詩歌。引導:

(1)老師用秋天的菊花,編了一句詩,你們聽:「菊花說:秋天是黃色的。」

(2)「楓葉說:——」誰願意接著往下說?教師和幼兒編一編詩歌。

(3)教師和幼兒一起看圖念一念詩歌《秋天的顏色》。

3、組織幼兒討論,幫助幼兒了解詩歌的內容。

(1)為什麼菊花說秋天是黃色的?

(2)為什麼說——(依次類推)為什麼大地說秋天是彩色的?

4、教師和幼兒一起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示範:蘋果說:秋天是紅色的。請小朋友也來說一說,好嗎?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紡編活動。將幼兒紡編的內容畫在板上,並帶領幼兒完整地朗誦紡編的詩歌。

5、打開幼兒用書,啟發幼兒先看圖朗誦詩歌,再根據詩歌的句式在空格處畫一畫,再念一念詩歌。

大班顏色教案8篇6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顏色對對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變化活動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2、引導幼兒通過玩色,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後產生的一些新變化。3、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活動准備:

清水三瓶(瓶蓋內有紅黃藍各色顏料抹布、紅黃藍各色小標簽、一次性塑料杯。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猜猜會有什麼變化。

1、教師拿三瓶清水用力搖晃後變成有顏色的水,吸引幼兒參與活動。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三瓶水,這三瓶水還會變魔術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會變出什麼呢?2、這三瓶水還要和它不一樣的顏色做朋友呢,哪請小朋友猜猜看,它與另一種顏色合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幼兒講述)

二、幼兒進行第一次嘗試活動。

1、介紹材料

2、每人取兩種不同的顏料,放在杯子中輕輕搖晃,看看有什麼變化。

3、和身邊的朋友說說自己的發現,相互間比較一下各自變出的新顏色。

三、集中交流:我的發現。

1、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剛才把兩種不一樣的顏色放在了一起,那誰來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麼?

四、幼兒再次進行嘗試活動。

1、幼兒再次玩色,並在杯子外面貼上與顏料水相同顏色的標簽。

那你們變出的顏色水到底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呢?怎麼才能讓大家一眼看出來,等會兒請小朋友在加顏色的時候在杯子上貼上同顏色的標記,你用了哪兩種顏色就在杯子上貼上那兩種顏色的標記。五、集中討論。

1、根據標簽說說自己杯子里的新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現在請小朋友來說說,你的新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

2、小結:小朋友真聰明,發現紅顏色和黃顏色合在一起可以變出橙色,紅顏色和藍顏色合在一起可以變出紫色,黃顏色和藍顏色合在一起可以變出綠色。

大班顏色教案8篇7

活動由來:

五彩繽紛的顏色能夠孩子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而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與顏色有最直接的聯系。我班孩子對顏色特別好奇、喜歡,幼兒在繪畫的時候常說:我見到的小草是綠色不是這種蠟筆的綠色,孩子的一席話是我們產生了思考,五彩繽紛的世界不僅僅存在這十二種顏色,那麼更多的顏色它們從哪裡來呢?為此我們設計了《奇妙的顏色》這一主題。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和探索等活動,引導幼兒除不感知我們的世界有多種顏色,顏色是有趣、奇妙、會變化的。

2、培養幼兒對顏色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索能力。

3、培養幼兒初步使用顏色的能力。

問題板塊:

1、利用本班的牆壁,在牆上貼上與顏色有關的相片。

2、引導幼兒利用水粉的繪畫工具,自己調制出的各種顏色。

主題壁報:

相關內容為幼兒提供有關顏色小常識的圖片。動物圖片。

區域游戲:

1、科學區:准備紅黃藍三種顏色,引導幼兒了解這是三原色,以便幼兒做實驗。

2、輔助材料:調色盤,筆,水等。投放《顏色旅行》的玩具,引大幼兒了解顏色「旅行」的方式等。

3、圖書區:投放有關顏色的圖書。

4、動手操作區:三原顏色的布偶球,引導幼兒利用布偶球進行有規則的排序。

家園合作:

1、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與顏色有關的圖片、資料或物品,帶到幼兒園後與其他幼兒工向有關的知識經驗。

2、請家長與幼兒利用家中的材料(紙張、布均可),共同紙做一件彩色服裝,參加班中組織的《顏色旅行》和《模特大賽活動》

資源利用:

1、帶領幼兒到戶外進行活動,比一比誰找出的顏色多。引導幼兒感受五彩繽紛的顏色。

2、請家長和幼兒收集各種顏色的紙或布等。

活動網路圖主要活動:

1、漂亮的顏色

2、樹媽媽找孩子

3、我的顏色朋友

4、春天的童話

5、五顏六色的泡

活動一:漂亮的顏色 ?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對顏色的興趣。

2、通過引導和操作,認知紅、黃、藍是三原色。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常規。

活動准備:

1、三原色的顏料、調色盤、毛筆、吸管、抹布。

2、製作的《小熊穿衣》三原色教具。

設計意圖: 由於幼兒對顏色非常的感興趣,在區域中總是區操作有關顏色的游戲材料。為了使幼兒對三原色有更深的認識,為此設計了此次教育活動。

活動過程:

1、教師邊講故事便操作教具引起幼兒的興趣:

一大早,小熊和朋友們約好要去春遊早上起床後,他挑了一件紅色的外衣穿上了,可是覺得不滿意,又換了一件黃色的,又覺得有些小,最後它穿上了一件藍色的外套,這下他滿意的准備出發了,剛出門,他發現外面正刮著大風呢,於是又把紅色的外衣套在了外面……

2、討論:小熊都穿了那些顏色的衣服,這些衣服有哪些奇妙的地方?都還能變出哪些漂亮的顏色來?你們願不願意來試一試?

3、教師出示三原色的顏料,請幼兒利用三原色來調配出新的顏色。

4、幼兒開始操作,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5、講評:引導幼兒了解,這三種顏色是其他顏色的基礎色,有了這三種顏色,其它的顏色都可以調制出,所以人們稱這三種顏色為三原色。

教育反思:通過此次活動,幼兒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調制顏色的時候,積極性更高,一邊調制,還結合經驗說調制出的顏色與生活中所見到的哪些事物的顏色是相同的。

大班顏色教案8篇8

設計意圖:

與孩子們相處,就要知道孩子們喜歡什麼。孩子對顏色相當敏感,不至有一位小朋友跑來問我,老師為什麼秋天一來,葉子就變黃了呢?

孩子們好奇多問是我最喜歡看到的,這證明孩子們在了解這個世界,在適應這個世界,在不斷地求知和學習。於是,我就給大班的孩子們准備了這堂課程——秋天的顏色。

教學目標:

1、通過幻燈片展示秋天的景色,主要讓孩子們了解落葉,枯草以及豐收的喜慶。

2、讓孩子們暢聊自己對秋天是怎樣的印象。

3、帶孩子們到外面去撿掉落的樹葉。

4、讓孩子們照著樹葉的形狀畫一幅圖畫。

5、讓孩子們彼此合作手工撕樹葉粘成一幅漂亮的畫。

教學過程:

1、給孩子放帶有舒緩音樂的秋季風景圖片,讓孩子們在美妙的音樂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孩子對美的嚮往,對大自然的感恩之心。

2、在各種圖片出現時,問孩子們看到了什麼樣的美景,你喜歡這樣的美景嗎?圖片可以多選一些不同種類的,例如,收割的場面,一片樹海的場面,大海的場面,動物備秋食的場面等等。

3、陽光明媚的十點或者是下午兩三點的時候,讓孩子們排好隊,然後到幼兒園的戶外小樹下,撿掉下來的葉子,在撿葉子前,告訴孩子們要撿完整的,漂亮的葉子。

4、等孩子們收集完葉子後,帶孩子們返回到教室,讓孩子們拿出畫筆,開始照著葉子的形狀畫簡單的圖畫。

5、讓孩子們休息一下,再讓孩子們開始三人三人一組組合起來,用手撕葉子,可以組建成他心中的圖畫樣子。

6、讓孩子們在畫畫,以及手撕畫的過程中,讓孩子們不斷地交流,也可以有問題的時候向老師請教。

互動過程:

1、讓小朋友們坐成一個圓圈,老師把孩子們畫的畫或者是撕的畫一張一張地展示給孩子們看。

2、讓孩子們講出看到畫的第一感受是什麼,是不是很漂亮,是不是很用心等等。

3、讓孩子們主動選出繪畫里以及撕的畫里最漂亮的幾張,老師以口頭表揚他們。

總結:

秋天的顏色,其實並不僅僅是讓孩子們了解秋天的顏色,而是讓孩子們真正了解這個季節,包括了豐收,快樂,以及碩果等。而實際上,孩子們通過這樣的課程,也會更加對四季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