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普洱茶老茶怎麼泡才好喝
普洱茶的泡法與其他茶類不同,這與普洱茶本身獨特的特質有關。普洱茶為雲南大葉種茶,且多為緊壓茶,又具備「越陳越香」的特點,所以,普洱茶的泡法需要一定技巧。
普洱茶的泡法,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把握:
一、普洱茶沖泡器具
1、紫砂壺(好):由於普洱茶適宜用高溫來喚醒茶葉及浸出茶容物,而紫砂壺內部有氣孔,所以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好且保溫性好,泡茶不走味,能較好的保存普洱茶的香氣和陳味,故選用紫砂壺沖泡為好。
2、蓋碗杯(最常用):由於蓋碗杯它不吸味,可泡出它的真實口感,而且清雅的風格最能反映出普洱茶色彩的美,可以自由的欣賞普洱茶湯的色澤變化,故蓋碗杯為現代茶藝最常用的沖泡器皿,但用蓋杯需要多些技巧,否則很燙手。
3、土陶瓷提梁壺(實用便捷):由於普洱茶的泡法適宜使用大一點的茶具以更好的表現出普洱茶的色、香、味等品質特徵。土陶瓷提梁壺一般體積較大,其特有的古典粗獷的美更符合普洱茶深厚的陳韻,且適合多人,朋友之間一起飲用,故土陶瓷提梁壺已經成為一新的時尚。
註:不宜用保溫杯沖泡普洱生茶,那樣會燜熟茶葉,影響普洱茶的特有風味。品飲名優茶,還必須講究。
二、普洱茶投茶量
普洱茶的泡法中,投茶量的多少也是影響茶湯口感的重要因素。
國家標准審評法中,100ml:7g的茶水比例,也就是100ml的水,投茶7g,這樣一個比例可以較好地展示茶品的優缺點。
對於日常沖泡品飲的普洱茶泡法,180ml的壺,投茶量在10g左右較適宜。如果擔心估計不準茶葉的克數,可以買個電子秤。
當然,由於個人口感濃淡度不同,可以適量調整。
註:除此之外,茶性也對普洱茶的投茶量有著較大的影響,經過發酵的老生茶與熟茶、老熟茶,茶葉內物質經發酵後,部分不溶於水的物質能溶於水,使得茶湯滋味易顯。同時老茶內含物質析出更快,茶湯也會更濃。針對這樣的情況,發酵較高的茶品,投茶量也要更少一些。
三、水溫亦須注意
普洱茶的泡法技巧中,水溫是影響普洱茶滋味、口感的關鍵性因素。
普洱茶選用雲南大葉種為原料,葉片肥厚,且多為緊壓茶,因此沖泡時對溫度和熱量的要求較高。所以,普洱茶的泡法中水溫一般要求為100℃,但是,不同年份、工藝的普洱茶,對水溫的要求又略有差異。
普洱茶的泡法,尤其是3年內的新生茶,水溫不僅要看年份,還要看原料的老嫩度。
年份較短、原料偏嫩的茶品,水溫控制在95℃左右,當水煮沸後,我們可以靜置一會兒,讓熱氣散發一下,稍微降一下水溫。
這樣可以避免燙壞新鮮的葉片,使茶湯產生水悶氣,影響口感的鮮爽度。
普洱茶的泡法,在新制普洱熟茶這里又略有不同。由於熟茶經過人工渥堆發酵,水溫要達到100℃,才能將熟茶順滑甜的口感發揮出來。
四、醒茶必不可少
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的醒茶方法不一樣,而且對存放中的茶的醒茶和沖泡前的醒茶意義也不一樣。
1、如果生普洱茶是放在開放的環境里,一般是不需要醒茶的,但是開放的環境容易潮濕,對茶質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需要醒的生普洱茶是那些在紫砂缸或者在半密封的容器里存放的生茶,也就是平時大家說的干倉茶。
醒茶方法:將需要喝的生普洱茶拿到開放的環境放大概半個到一個月,但不用撬開,拆茶的時候沿著邊轉著來拆,就是把同時期外面的先喝完然後再喝裡面的。
2、普洱熟茶也需要醒茶,特別是年份比較近的,渥堆氣比較重。醒茶的方法就是把茶餅整個撬開,放置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再引用。其實環境對熟普影響不大,注意不要濕度太大就好,熟普洱茶的醒茶純粹為了跑掉渥堆氣。
3、泡茶前的醒茶通常也稱洗茶、溫潤泡。將茶葉放入茶壺,注入熱水10秒左右倒掉,其目的在於提高茶葉及泡茶器具的溫度;通過對茶葉進行溫潤浸泡,起到利於茶葉舒展和茶汁浸出的作用。
五、出湯時間把握好
普洱茶沖泡前五泡5-7秒,六泡後7-10秒,10泡後可適度延長時刻,以堅持茶品口感衡定。跟著沖泡次數的添加,沖泡時刻能夠漸漸延長,但詳細沖泡時刻還是要視茶盪的濃淡度靈活掌握,有的普洱茶出湯慢,需泡2至3泡後才見濃郁芳香的茶湯。
普洱茶比一般茶葉耐泡,一般能夠接連10至20次以上,直到湯味很淡停止。盡量濾干茶湯,下一次要喝時再加水沖泡,不要長時刻浸泡,避免影響茶湯的色澤、香氣和味道。暫時不喝時,應濾干茶湯,翻開壺蓋。
普洱茶沖泡誤區
1、開水反復煮沸
有的人用開水壺煮水,一次性煮得太多,等到泡下一泡水溫又不夠了,於是又繼續加熱,其實這樣反復沸騰對水質不好。水中含氧量過低,活性不夠,激發不了茶性。泡茶用水,以初沸、二沸為宜,煮到水翻滾冒泡即可,不可等到波濤洶涌或長時間沸騰,就可避免水質對普洱茶的影響。
2、沒有溫杯燙壺
溫杯燙壺,一方面是將茶具盡可能地洗凈,去除異雜氣味;另一方面,主要是減少周圍環境對茶的影響。特別是溫杯,那是醒普洱茶的重要步驟,有助於激發普洱茶香。
3、潤茶時間太久
潤茶也稱為醒茶,指在讓茶葉舒展開來,才能沖泡出更好的味道。尤其是緊壓的普洱餅茶、沱茶等等,通常第一泡很難出味,往往會棄掉,等到第二泡才飲用,味道更佳。
但潤茶時間也不能太久,一旦泡得太久會造成茶中內含物質損失過多,而正式沖泡時普洱茶的味道就容易變淡。潤茶的程度到茶葉舒展到七成左右,因為吸飽了水,第二泡茶葉很快展開,茶味很快就會出來了。
Ⅱ 茶葉放的時間長了,還能泡水喝嗎
如果是綠茶,就不能喝了.
如果喝了過了保質期的綠茶,只要沒發霉,對健康無礙,只要多喝白開水,及時排泄掉,沒事的
一、綠茶保質期在常溫下一般為一年左右。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主要有溫度、光線、濕度。如果存放方法得當,降低或消除這些因素,則茶葉可長時間保質。判斷茶葉是否過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看它是不是發霉,或出現陳味;綠茶是不是變紅,湯色變褐、暗;滋味的濃度、收斂性和鮮爽度下降,此外看它包裝上的保質期,另外如果是散裝茶葉,最好不要超過18個月再沖飲。
二、普洱茶是全發酵的茶葉。保質期沒規定,放得越久越好喝。
三、鐵觀音的保質期.
市場上買的鐵觀音都是輕發酵的,所以在常溫下最好不要放過三個月,一到二個月內喝掉最好,茶是食品,是快速消費品,不是收藏品. 真空密封,在3-5度的溫度下保存放上兩年不要緊.溫度越低放的越久,但是再拿到常溫下更易壞,所以要盡快喝.
高溫烘焙過的鐵觀音是適合放成老茶的.放上十年二十年還可以喝.福建民間有把茶放在柚子皮里放成老茶當葯茶喝的. 這類茶清涼降火消暑的作用很強.口感很滑很柔和.
四、茶葉保存的注意事項:
1、保存茶葉避免高溫。
2、避免陽光照射到茶葉。
3、不能與氧氣長時間接觸。
4、茶葉保存處不能太潮濕。
Ⅲ 老茶葉能泡水喝嗎
老茶葉可以曬干後,各自選用按以下三種方法飲用。
沖泡法:將適量茶葉放入茶器皿中,注入沸水洗1-2遍,然後再用沸水泡約15-30秒,即可倒出飲用。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時間可適當延長。
煎煮法:將適量茶葉放入煮茶器皿中,注水洗1-2遍後加適量水煮沸,稍置片刻即可飲用。
悶泡法:將適量茶葉洗1-2遍,然後放入保溫瓶,用開水浸泡2-3小時後即可飲用。
Ⅳ 老茶頭的沖泡方法
老茶頭被稱為熟茶之王,是普洱茶的一種小類,是普洱茶發酵過程中板結成塊的茶,外形是一團團的疙瘩。茶頭粘的太牢固了,如果硬要解開的話就會把茶葉弄碎。相對條狀茶來說,內含物質豐富,茶湯更濃厚,泡到最後也有大部分茶頭不會散開,還是粘稠在一起。如果沖泡方法不當,就損失了茶頭本身的內含物質。
老茶頭的沖泡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年份長的老茶頭,注重慢中有快
用蓋碗沖泡。90℃水溫,干凈的,快洗至少兩次,之後就30秒左右出湯,還可以長達1分鍾出湯,這叫浸潤泡。
二、把泡不開的老茶頭放入壺中煮著喝
注意是沒泡開的才拿來煮著喝,煮的時間不要過長,2-3分鍾,看到湯色漸濃,就可以倒出品飲,煮出來的茶頭比泡出來的滋味更好。
先泡再煮是老茶頭最好的泡法,這樣老茶頭就不會因為沒泡開而浪費,也不會因為沒泡過就拿來煮而過濃傷脾胃,先泡再煮還能使老茶頭內的營養物質更好地析出,這樣也最好喝。
Ⅳ 喝了幾十年茶了,今天才明白應該如何沖泡普
一、燙壺: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鑒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三、溫杯:
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沖:
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
五、低泡:
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
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為度。
七、敬茶:
將茶杯連同杯托一並放置客人面前,是為敬茶。
八、聞香: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Ⅵ 茶葉該怎麼泡好喝
茶的沖泡關繫到:一、泡茶用水;二、器皿;三、泡茶三要素。
一、泡茶用水
水質的好壞能直接影響茶湯之色、香、味,尤其對茶湯滋味影響更大。古人十分注重泡茶用水之選擇。
(1)水要甘而潔;
(2)活而清鮮 古書{茶錄}中記載」山頂泉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
(3)儲水要得法;容器要潔凈,忌曬陽光。
泡茶用水,一般多用天然水。其來源以山泉水、溪水、井水等最佳!
泡茶用水的選擇
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選擇泡茶用水,必須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湯品質的關系。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軟水;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硬水;不容或只含少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稱為暫時硬水。暫時硬水經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分解成不容性碳酸鹽,這樣硬水變成軟水。平時用鋁壺燒水,壺底之白色沉澱物,就是碳酸鹽。
(A)水的硬度會影響水的PH值(酸鹼度),而PH值又影響茶湯色澤。當PH大於5時,茶湯色澤加深,PH值達到7時茶黃素就會自動氧化而損失。 (B)水的硬度會影響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軟水中含其他溶質少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而硬水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鐵離子含量高,茶湯會變成黑褐色這是茶葉多酚類物質與鐵作用的結果。所以泡茶用水以軟水、暫時硬水為佳。 二、泡茶器皿之選擇
沖泡茶葉,除了好茶、好水、還要有好的器皿。沖泡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炒青或烘青綠茶,多用有蓋瓷杯泡茶。烏龍茶宜紫砂茶具。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則宜選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最為理想。品茗綠茶類,不論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則水量多,熱量大,容易使茶葉燙熟,影響茶湯的色香味。上班族常用保溫杯泡茶,這種杯只適合泡烏龍茶或紅茶不宜泡綠茶。 三、泡茶三要素
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還要有好的泡茶技術。
泡茶技術包括三要素: (1)茶葉用量:
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用量多少,並無統一標准,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消費者飲用習慣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關鍵掌握,茶與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濃;茶少水多,味淡。
(2)水溫:
泡茶燒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軟水煮沸泡茶,茶湯香味更佳!如水沸騰過久,即古人所稱之"水老"。此時,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茶葉之鮮活味,即喪失。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種茶而定。綠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應用80℃~90℃為宜(水要沸點後,再冷卻至所要的溫度)。茶葉愈嫩綠,沖泡水溫愈低,這樣茶湯才會,鮮活明亮,滋味爽口,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在高溫下,茶湯顏色較深,維生素C大量破壞,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也就是說把茶葉"燙熟"了。
(3)時間 :
茶葉沖泡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水溫、茶葉用量、飲茶習慣等都有關系。據測試,沖泡第一次時,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則所剩無幾。所以,就如我們常講的;"品茶 ! 三個口,謂之品,一泡茶,沖三次即可。"
水溫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連帶影響沖泡時間之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要短;反之則沖泡時間要長。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適合飲用者之口味為主。
Ⅶ 打開的茶葉放太久,應該如何沖泡才能恢復原來的味道呢
現在人們買茶葉很少會買散裝的茶葉,由於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更多人選擇在網上購買茶葉,這樣的茶葉包裝的比較精美,有的是紙包裝,有的是鋁盒或者是木盒包裝,很多人都喜歡買餅茶磚茶這樣的茶葉,但是每次撬茶葉的時候,很有可能因為包裝不完善,導致失去茶葉原來的味道,時間一長,人們就更不願意喝這樣的茶,那打開的茶葉放久以後,怎麼泡出原來的味道呢?
方法三 :最好改成大壺泡,可使用壺娘 ,降低茶葉比例,口感會好一點。如果家中發現很多的打開的茶葉,看著已經放置很久了,那可以按照這樣的方式,泡一下,這樣還可以避免浪費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