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刷機油墨咖啡色怎麼調
紅色與黑色就行了,黑色1.5紅色3.5
,可按樣品試樣調整。
但是紅色油墨有黃口與紫口的,要選擇好油墨色口方可調出。
其實這個可以這樣調制:
咖啡:淺咖啡的話,用消光白+黑調灰色再往裡+紅+綠,就可以了。
金黃:黃做底+消光白+大紅+少量黑。
深藍:偏紫色的藍
消光白+藍+紫棕色。
❷ 商標印刷機如何套色
印刷顏色有四個色CMYK,C青色、M品紅色、Y黃色、K黑色,印刷出的五顏六色都是有CMY三個色混合出來的。因為印刷時很難均勻疊加出黑色,所以用油墨先混合後使用
簡單的說的例子:印個橘紅色桔子,品紅+黃色按比例疊加就是橘紅色,先印一道紅色,再套印一道黃色。
印個深色橘紅色桔子,按上面步驟,加深顏色有兩種方法,一是青色+品紅+黃色=黑色,達到加深顏色效果。二加一個黑色加深顏色(一般是使用黑色加深,因為三色印刷疊加不均勻會導致顏色偏差)
另外印刷的時候還有專色,專色就是事先調好需要印刷顏色的油墨,印刷時直接使用。例如金色,白色,三色疊加不出需要的效果,所以使用調合油墨。大面積的紫色,藍色等也不容易疊加也會使用專色來印刷
不明白可以追問
❸ 312顏色油墨怎麼調色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9
❹ 油墨如何調色
有的時候專色油墨是可以通過直接購買來進行印刷,有時候則出於成本或特 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調配來得到。一般來說調配油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依靠儀器(如密度計)或色譜的比例得到的基礎數據來調配,一種是由機台的操作人員依靠經驗直接進行調配。後種方式目前較為常用,但對於印刷操作人員的經驗要求相對較高。 筆者作為一名職業院校的實習指導教師,就本人在調墨實訓課程一線的教學經驗,認為掌握油墨調配的重點是把握好「精」、「博」、「行」三個方面。「精」和「博」是全面的掌握調墨的專業理論知識,「行」是要通過一些實際操作,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下面作一簡單闡述。 1 「精」:突出調墨實訓教學中的理論精華 1)油墨顏色調配的色彩學理論:色料減色法混合 Y+M=R,Y+C=G,M+C=B,Y+M+C=BK C、M、Y是色料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料混合而獲得。間色是指由兩種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顏色,典型的間色是R、G、B,還包括Y、M、C色料兩兩進行不等量混合得到的顏色。復色是指三種原色料混合形成的顏色。互補色是指兩種色料混合後如果是黑色,則這兩種顏色為互補色,最典型的三對互補色是Y—B,M—G,C—R。 包裝印刷中通常使用專色,專色是指某一種顏色不是用四色疊印,而是需先專門製作一塊印版,專門調配顏色,一次性印刷出來的顏色。其特點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場合;通過使用專色油墨擴大色彩復制的范圍;有些色彩是通過四色印刷無法得到的;使用專色還可以解決色彩套印不準的問題。專色油墨的調配是調墨實訓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專業油墨的調配方法:看樣色目測判斷,通過經驗調配,也可以依靠色譜的比例來調配。但是印刷色譜表示色彩的數量有限,色譜中色彩受紙張、油墨及印刷條件影響較大,隨時間推移,油墨紙張的理化性質會發生變化,影響色彩的使用價值。2 「博」:旁徵博引,聯系相關理論知識 既然顏色科學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調墨實訓教學中就可以引入理論課程中與顏色表現相關的部分。油墨適性調整劑對油墨的影響,《印刷工藝》中通過密度計的測量來計算油墨的色彩要素,色序的安排對油墨的影響等,讓調墨實訓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動手操作上,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或者我們可以運用實際操作中的經驗,不同印刷適性的紙張對油墨的呈色效果;各種油墨添加劑對油墨的性能影響;油墨本身性能的特點;車間工作環境的影響;印刷色序安排與最終顏色效果的關系等等,當然這些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積累。 3 「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並對所調色樣進行分析和測量 通過操作訓練,掌握油墨調配的方法和技巧,並且初步具有分析、解決所調顏色色差等問題的能力。 色度測量是根據色度學原理,獲取色彩的色度信息的測色方法。色度測量使用的儀器是分光光度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色度測量,掌握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方法以及分析所測數據。 常見的色度測量有Yxy、Lab及色差測量。 Yxy測量方法中,Y表示亮度,x表示紅色的數量,y表示綠色的數量。Lab測量方法中,L表示明度,a軸是紅綠軸,b軸是黃藍軸。 色差的測量:兩種色彩看上去有差別,則稱這兩個色彩之間存在著色差,色差用ΔE表示。 色差非常直觀地表示出了兩個色彩在視覺上的差異。可以看出色差數值越小,色彩間的差異越小,反之則越大,兩個色彩外觀相同,則色差ΔE=0。色差所表現的視覺感受見表2。 4 結語油墨的調配是印刷工作者必備的技能,作為職業技術學院的實習指導教師更有責任上好調墨實訓課程。通過「精」、「博」、「行」三段式教學,能更好的讓學生掌握調墨及色樣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來源: 我的耗材網
❺ 印刷機油墨咖啡色怎麼調
紅色與黑色就行了,黑色1.5紅色3.5 ,可按樣品試樣調整。
但是紅色油墨有黃口與紫口的,要選擇好油墨色口方可調出。
其實這個可以這樣調制:
咖啡:淺咖啡的話,用消光白+黑調灰色再往裡+紅+綠,就可以了。
金黃:黃做底+消光白+大紅+少量黑。
深藍:偏紫色的藍 消光白+藍+紫棕色。
❻ 油墨顏色調配方法
如果是四色藍(或稱「原色藍」,或「青」),那基本沒辦法調配出來,因為本身就是原色。其他無法調配的原色還有原色紅(或稱「品紅」)和原色黃,以及一些非常干凈(俗話說「很純」)的一些特殊色,比如若丹明紅、檸檬黃等。
如果是專色藍,比如各種藍色系的專色,則需視具體情況來調配。如果你有一本標准色卡本(比如潘通色卡),成千上萬種專色的每個顏色下面都會給出建議的調配方案、各色的比例,你可以在上面找到一個與你要配的顏色最接近的顏色,按照它的建議方案進行嘗試配色和比例調整,比如反射藍、072藍等。通常專色藍會用到的調配色有原色藍、紫、紅、原色黃、黑、白和透明沖淡劑等。一般來說,參加調配的色種越少,配出來的顏色越干凈,反之越臟,所以用最少的色種配出需要的專色是配色的基本原則。
❼ 油墨調色可以使用什麼方法
根據10種基本濃色圖調配油墨是指飽和的三原色油墨以最簡便明了、直觀的組合排列方式,使其等量混合成具有代表性的深色油墨,也是專色墨調配中最常見的顏色。這些基本濃色按混合的原色墨數量,可分為三類共計10種,包括三原色的黃、品紅、青(通常用Y、M、C表示)加三種間色的紅、綠、藍(R、G、B)加四種復色的紫紅、古銅、橄欖綠和黑色(BK)。10種基本濃色圖是由三個大小不同的等邊三角形組成,其中內層的小三角形是原色層,三頂點分別是三原色。
中三角形為間色層,三頂點是由相鄰兩種原色等量混合出的間色,如Y+M=R。大三角形是復色層,三頂點是由相鄰兩種間色等量混合得到的復色,也是三種原色不同比例混合的結果,如R+G=(Y+M)+(Y+C)=2Y+M+C=古銅色。三角形中心的黑色,可由任何一層的三頂點顏色等量混合得到。盡管彩色油墨色相有無數種,但是,千變萬化的色彩,每種顏色幾乎都能與10種基本濃色中的某種顏色相近。只要我們認識和掌握這10種基本濃色的相互關系,就可為准確、快速調配專色油墨打下扎實的基礎。根據印刷色譜的顏色調配油墨,是更加直觀查找顏色的方法,但是,若印刷的紙張、紙板的顏色和光澤度與色譜的紙質不一樣,顏色對照會產生一定的誤差。所以,色譜的顏色比例一般可以作為一種參考,只要大體的色相找到了,可參照色譜提供的油墨顏色及其比例,酌情掌握調墨方案就可以了。
❽ 油墨的調色方法
這個東西我也不太懂!~所以就給你找了找幾個網站 你去看看吧!~
絲印油墨調色基本方法
所謂配色就是將兩種以上的顏色,或是除主調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鄰接,形成色彩的組合。彩色油墨使用前調配時,首先將色樣上需要配製的顏色單獨露出,正確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樣)色彩是原色、間色,還是復色。如果是間色、復色,需要分辨出主色與輔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據原稿指示的色調,小樣調試,待與原稿相比,顏色色差較小或相等時,方可大批調配,且時間要短,調量要適當。調的過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響生產正常進行;過多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調墨通常在光線穩定或光線不直接照射的地方進行。
絲印油墨調色時要注意三點:a.配墨時應盡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種類越少,混合效果越好。b.採用「由淺入深」原則,無論配製淺色或鮮艷的彩色油墨,當色相接近樣板時,要小心謹慎。不同廠家生產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調用,盡量採用同一廠家不同顏色的油墨進行調色,否則會產生色調不勻的現象,嚴重時會出現凝聚而使油墨報廢。c.有些絲印油墨是通過烘乾來乾燥的,淺色烘乾後比未乾燥的更淺,深色烘乾後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調在印刷時乾燥前和乾燥後有否差別,是容易忽視的問題。一般來說,通過自然乾燥的(溶劑揮發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屬、紙張、玻璃等,色彩不會發生變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於在灼燒氧化後才顯色,只能憑經驗來調色。而對於通過熱固、光固來乾燥的絲印油墨,顏色在深淺上有變化,上面已提到過。調墨量大時,可以使用調墨機,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調色。
原油墨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配出很多顏色的油墨。
淺色油墨的調配一般以白墨為主,調以適當的彩色油墨。如淡藍色,以白墨為主,略加藍色(青色);淡紅色,以白墨為主,略加大紅;灰色,以白墨為主,略加黑色;銀灰色,以白墨為主,略加銀粉漿,再加微量的黑墨。配製淺色絲印油墨(印料),要盡量少加白墨,因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顏色發生變色現象。
絲印工作者要調好墨,必須做到:a.了解油墨的各種規格和性能;使所配的油墨適合生產需要。b.掌握色彩學基本知識,在調墨中運用自如。c.對印刷的色彩及工藝技術進行分析,找出多套色的色序,以免色序不對,兩色混溶,顏色發生變化。d.調墨時還要注意油墨顏色的亮度,要求亮度大的盡量以原色來調配,否則易使調出的墨「發灰」,降低了原有的色亮度。 3.油墨印刷適性的調整。通常出廠的絲印油墨,其粘度稍大,使用者應根據印刷圖像的特點、絲網目數、印速、車間溫度、承印物的表面張力及吸墨性能,用適當的溶劑、稀釋劑、表面活性劑及減粘劑等,對油墨的粘度、表面張力、流動性及乾燥速度等進行綜合調整。如絲印細線和網點時,應使油墨流動性稍小,乾燥速度可稍慢;粗網印刷時,粘度應稍大,乾燥速度可稍快;高速印刷時,流動性稍大,乾燥速度可稍快;車間溫度高時,乾燥應稍慢,粘度稍大;承印物表面張力小時,油墨的表面張力亦應小些;承印面吸墨性強時,油墨的流動性及表面張力均可大些,乾燥速度可慢些。適性的調節技術,也有賴於實踐的經驗
所謂配色就是將兩種以上的顏色,或是除主調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鄰接,形成色彩的組合。彩色油墨使用前調配時,首先將色樣上需要配製的顏色單獨露出,正確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樣)色彩是原色、間色,還是復色。如果是間色、復色,需要分辨出主色與輔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據原稿指示的色調,小樣調試,待與原稿相比,顏色色差較小或相等時,方可大批調配,且時間要短,調量要適當。調的過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響生產正常進行;過多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調墨通常在光線穩定或光線不直接照射的地方進行。
絲印油墨調色時要注意三點:a.配墨時應盡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種類越少,混合效果越好。b.採用「由淺入深」原則,無論配製淺色或鮮艷的彩色油墨,當色相接近樣板時,要小心謹慎。不同廠家生產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調用,盡量採用同一廠家不同顏色的油墨進行調色,否則會產生色調不勻的現象,嚴重時會出現凝聚而使油墨報廢。c.有些絲印油墨是通過烘乾來乾燥的,淺色烘乾後比未乾燥的更淺,深色烘乾後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調在印刷時乾燥前和乾燥後有否差別,是容易忽視的問題。一般來說,通過自然乾燥的(溶劑揮發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屬、紙張、玻璃等,色彩不會發生變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於在灼燒氧化後才顯色,只能憑經驗來調色。而對於通過熱固、光固來乾燥的絲印油墨,顏色在深淺上有變化,上面已提到過。調墨量大時,可以使用調墨機,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調色。
淺色油墨的調配一般以白墨為主,調以適當的彩色油墨。如淡藍色,以白墨為主,略加藍色(青色);淡紅色,以白墨為主,略加大紅;灰色,以白墨為主,略加黑色;銀灰色,以白墨為主,略加銀粉漿,再加微量的黑墨。配製淺色絲印油墨(印料),要盡量少加白墨,因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顏色發生變色現象。
絲印工作者要調好墨,必須做到:a.了解油墨的各種規格和性能;使所配的油墨適合生產需要。b.掌握色彩學基本知識,在調墨中運用自如。c.對印刷的色彩及工藝技術進行分析,找出多套色的色序,以免色序不對,兩色混溶,顏色發生變化。d.調墨時還要注意油墨顏色的亮度,要求亮度大的盡量以原色來調配,否則易使調出的墨「發灰」,降低了原有的色亮度。
❾ 油墨調色有什麼技巧
只能依賴作業人員長年累積下來的技巧與經驗,一個可信賴的專色油墨調配員,最少需要8至10年時間,才能完全掌控調墨時色彩之變化。
拓展資料:
傳統配色:
師父一般會以過往經驗或從專色色辨中找出大概的油墨種類,有部份更只靠個人感覺取出份量,再利用電子磅把需要的份量測量,把油墨放在調色盤上混合。混合完成後,取出少量以刮刀於承印物上刮出色帶,以檢視色彩的正確與否。發現偏色時,再加入少量油墨作微調,完成後於記錄紙上仔細記錄用墨份量和種類,以備調制大量專色油墨。
❿ 油墨如何調色
油墨調色配方
油墨中黃、品紅、青三種色彩油墨為油墨的三原色,原則上通過不同比例的調配,可以得到不同色相顏色來滿足印刷作業的需求。
採用油墨三原色調配,根據色料減色法原理,有著以下的規律:
①當二種原色油墨混合時,若混合比例相當,則可以得到標准間色;若混合比例不相等,則得到各種不同色相的間色,其色相偏向於比例大的一方。
②當二種原色油墨等量混合的顏色中,加入白墨,色相變得明亮鮮艷;加入黑墨則變得深暗。
③當三種原色油墨混合時,若混合比例相等,則可以得到近似黑色;若混合比例不相等,則得到各種不同色相的間色或復色,色相偏向於比例大的一方。
④當三種原色油墨等量混合的顏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白墨,可以得到不同階調的淺灰色墨。
2、由二種原色油墨等量混合的調配方法稱為間色油墨的調配。間色也稱二次色,其色相比原色暗。
間色油墨的混合規律是:
黃+品紅=紅[(W-B)+(W-G)=(2W-G-B)]
品紅+青=藍[(W-G)+(W-R)=(2W-G-R)]
黃+青=綠[(W-B)+(W-R) =(2W-B-R)]
3、由兩個間色或由三個原色等量調配得到的顏色方法稱為復色油墨的調配。復色墨也稱第三次色,其混合規律為:(如圖1所示)
紅+綠=黃灰[(Y+M)+(Y+C)]=[Y+K]。黃灰色俗稱古銅色。
紅+藍=紅灰[(Y+M)+(M+C)]=[M+K]。紅灰色俗稱棗紅色。
藍+綠=青灰[(M+C)+(Y+C)]=[C+K]。青灰色俗稱橄欖綠。
4、間色和復色不等量調配
①間色不等量的調配
品紅1+黃1=紅, 品紅1+黃3=深黃,
品紅3+黃1=金紅 黃1+青1=綠,
黃3+青1=翠綠, 黃1+青3=墨綠,
黃4+青1=蘋果綠 品紅1+青1=藍,
品紅1+青3=深藍, 品紅3+青1=青蓮
②復色不等量調配
黃1+品紅1+青1=黑, 黃1+品紅2+青1=棕紅,
黃1+品紅4+青1=紅棕, 黃1+品紅2+青1=橄欖綠,
黃1+品紅1+青4=暗綠色。
紅+黃=橙 紅+藍=紫 黃+藍=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