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畫牡丹花用18色顏料如何上色
上色方法:
1填色法:也稱勾線填彩法、勾填法、勾勒法。首先用墨線勾完對象的輪廓,然後用顏色在勾好墨線的范圍內填滿顏色,要填的平整均勻,因此也稱單線平塗。畫工筆畫時,往往需要多層次層層復加,每塗一遍等干後再塗第二遍。有的需要在顏色填完後,用同類色的色線在墨線上重勾一次,稱勾勒法。
2染色法:有淡彩暈染、重彩暈染、接染、托染、點染等等,寫意畫渲染的要求是:先在毛筆上調淺色,然後在筆尖上調深色,一筆畫到宣紙上,自然表現出深淺不同的顏色。大面積染色則用大筆甚至用底紋筆染,力求有質量感、空間感、忌臟、膩、灰。
3點染法:是沒骨畫花鳥畫常用來點花點葉的一種表現方法。所謂點染,就是用毛筆按形象的色彩需要,蘸上各種顏色,一筆點到紙上,使色彩有深有淺,有濃有淡,變化無窮。如畫牡丹嫩花苞,先用筆蘸三綠,調藤黃,筆尖再蘸少許胭脂,著紙畫出的花苞就會產生出綠中帶紫、含苞欲放的效果。
4罩色法:工筆畫中為達到顏色的腴潤、厚重之感。常用罩色法完成。如畫深紅花。需用淡墨打底,再用胭脂或曙紅層層罩染、在寫意畫中,在墨色畫了之後,為加強這一部分的色調。再用石色罩一層,使這部分物象更醒目、厚實。有變化有層次,如畫荷葉。墨色畫好之後。再用石綠或花青罩一層,但不宜過厚、過重。
5潑彩法:主要用在寫意畫中,在大塊潑墨的基礎上,將飽滿、淋漓的石色(有覆蓋力)潑在畫上,使重色與墨色相結合,從而使物象的色感和體積感更加突出厚重。
6彩墨法:即色中蘸墨。以色為為主,或是墨中蘸色。以墨為主,進行著色、如畫麻雀。先用淡墨著色。再蘸赭石畫羽毛,畫綠葉。先蘸汁綠。再蘸墨。一筆下去,自然表現出綠葉的濃淡深淺。畫人的皮膚,可以直接用赭石調墨去塑造形體等等,靈活運用。
7破色法:有水破色、墨破色、濃色破淡色、淡色破濃色、石色破草色、石色破墨色等等、如畫花卉葉片,可在葉片顏色快乾時,用重墨勾葉筋,又如在一片淡紅的芙蓉花色快乾時,用胭脂線勾出花瓣筋絡,從而時畫面的質感和韻律更加真實奪目。
8烘托法:為了使百花、白鳥、月亮、雪景等物象同白紙、白絹的底色拉開距離,可在花頭或鳥的邊緣用淡花青、淡墨等烘托,使白花、白鳥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在轟然過程中,要注意不要讓水漬和滲化過分妨礙物象的形體,這在工筆畫中要求精細、嚴格,寫意畫可以隨意一點。
9反襯法:為了使描繪的物體更醒目、明亮,可以在紙的背面進行著色襯托,使其正面物象勾線完整,物象更突出、厚重。工筆畫中運用較多,寫意畫中也常採用,如畫近處芭蕉時。正面用濃淡墨線勾出芭蕉葉脈,反面用石綠襯托等。
⑵ 請問工筆畫的顏色怎麼調
米黃:土黃+白
乳白色:白色+橘黃
工筆畫其他調色方法:
草綠:約35%花青 65%藤黃調配而成,工筆畫最常用的色彩之一,一般葉子的最後罩色多用該顏色。
翠綠:約35%酞青藍 65%藤黃調配而成,工筆畫常用色之一,白色花頭的暗部,重彩葉子的表色甚至現代工筆的背景都可以用此色。
汁綠:約15%花青 80%藤黃 5%朱磦調配而成,工筆畫常用色之一,嫩葉、托葉、反葉底色、白色花頭暗部分染、白色鳥類暗部分染等。
青綠:約30%花青 60%藤黃 10%酞青藍調配而來,畫葉前可先以此色打底色。綠色花頭的最暗處也經常用到此色提染。遠景正中罩色。
墨綠:約30%花青 60%藤黃 10%墨調配而成,反葉的分染、仿古畫風的正中罩色、加入大量水以後也可以作為遠景葉子的表層色。
四綠:石綠的一種,用國畫色中的常用色三綠加入白粉即可得到四綠色,主要用來提染反葉亮面,一些淺綠花頭常用四綠 白粉做底色。
黃綠:約30%三綠 70%藤黃調配而成,非常嬌嫩的色彩。常用來作為小型白色花頭的分染色,新開的荷花蓮蓬也常用此色分染。
灰綠:約10%墨 90%三綠調配而來,一種色彩純度較低的綠色,可用來直接作為反葉底色,烘染背景時也常用此色。
朱紅:約65%曙紅 35%朱磦調配而成,正紅色、紅日、朱紅色花頭常用色。最好先平塗朱磦底色,然後用曙紅分染,最後罩一層薄曙紅。
墨紅:約15%墨 85%曙紅調配而成,用來作為暗紅花頭底色,粉紅花頭的最暗部提染,嫩葉尖部的提染,紫紅花頭的分染等。
(2)花鳥畫怎樣去調顏色擴展閱讀
調色技巧
1、由於顏色常帶有各種不同的色頭,如果配正綠時,一般採用帶綠頭的黃與帶黃頭的藍;配紫紅時,應採用帶紅頭的藍與帶藍頭的紅;配橙色時,應採用帶黃頭的紅與帶紅頭的黃。
2、要注意在調配顏色過程中,還要添加的哪些輔助材料,如催干劑、固化劑、稀釋劑等的顏色,以免影響色澤。
3、在調配灰色、綠色等復色漆時,由於多種顏料的配製,顏料的密度、吸油量不同,很可能發生「浮色」「發花」等現象,這時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劑或流平劑、防浮色劑來解決。如常加入0.1%的硅油來防治,國外公司生產的各種表面活性劑,需分清用在何種溶劑體系,加入量一般在0.1%~1%。
⑶ 寫意花鳥畫的構圖、用色、技法、畫法。
寫意畫法
寫意畫法是指用單純而概括的筆墨來表現對象的精神意態 ,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畫法。依據畫史上的記載,唐朝吳道子 所畫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潑墨,可能已具有寫意的形態,傳 世的畫跡中北宋蘇軾、文同的墨竹,釋仲仁的墨梅已經可以歸 入寫意畫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筆墨,在宣紙上畫 出淋 痛快的大寫意,如下圖是徐渭所畫的「牡丹蕉石圖」。 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及金石畫派都給寫意花鳥畫拓展了不少的領域。
寫意花鳥畫法多以「點垛」或「點簇」的技法,可細分成 鉤花點葉法、小寫意法、大寫意法等數。畫寫意適宜選用生紙 ,可單獨用墨色來畫,亦可用數種顏色來畫。筆內先含調好淡 色,再礁深色於筆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來畫,每一 筆都要有深淺的變化,使用生紙容易化開,才能產生乾、濕、 濃、淡的不同效果。
下列圖版是吳學讓教授以寫意畫法示範的紫藤,先以雙鉤畫法了解其結構。用寫意畫法現紫藤花,先以羊毫筆沾白粉,筆尖蘸花青,再蘸洋紅後以側鋒點垛,即畫出有濃淡與色彩變 化的花瓣,補小化瓣後,換草綠色畫細梗、點花蒂,並以黃粉 點花蕊。此外葉子的結構、葉序,穿藤法,亦應注意。
總之寫意畫法雖有所謂「意到筆不到」之說,形式簡略或 形象不精確都不需計較,然而要將寫意畫法畫得好,仍須先在 工筆畫法中多下工夫,多觀察寫生,才能發揮筆簡而意足的特點。
國畫的畜獸畫基本技法
畜獸又稱走獸是中國畫中較難表現得好的一門,宋朝沙門 德洪即指出:「畫工能為神鬼之狀,使人動心駭目者,以其無 常形,無常形可以欺世也,然末始以為貴。惟犬馬牛虎有常形 ,有常形故晝者難工,世之人見其似,則莫不貴之。」由此可 見畜獸有常形,即每一種動物都有一定的體型、比例與動態, 稍不謹慎,觀察得不夠仔細,即容易流為笑柄。常畫的畜獸有 馬、牛、虎、獅、鹿、羊、猿猴、貓、犬、狸、兔、馱、騾以 及象徵權勢的龍等,每一種走獸各有不同的特徵與習性,作畫 前必先詳細的觀察與寫生。
畜獸的觀察與寫生
我國古代畫家即非常重視觀察,譬如擅長畫獐猿的北宋畫家易元吉,曾游荊、湖間,深入山區,觀察野獸的動靜游息之態,故其走獸畫富有生趣。李公麟每次經過癖舍,看到其中的御馬,必終日觀察,無暇與客人交談,故能畫出馬的特徵,黃山谷在其詩中即稱贊道:「李侯晝骨亦晝肉,下筆生馬如破竹 。」據說元代畫馬名家趙雍曾經據壯學馬滾塵狀,其母管夫人 自窗中窺看,正見一匹滾塵馬,故趙雍晝馬,能得其性情。可見古代成就高的晝家都很重視觀察,甚至親身模仿其動作,以求生動的表現畜獸的特徵與神趣。
蘇東坡的題跋中曾經提到蜀中的收藏家杜處士一日正在曝曬其書畫,有一牧童看見其中一軸戴嵩晝的鬥牛圖,拍手大笑說:「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牧童經常與牛生活在一起,發現到牛在角斗時, 牛尾是緊夾在兩股間,而唐朝畫牛名家戴嵩的觀察還欠周到,以致造成錯誤,是值得作為我們的借鏡。
中國畫一向提倡「形神兼備·以形寫神」,畫畜獸也不例外,觀察入微,掌握神態,才能將其畫活。走獸雖然同樣具備 五官、四肢,但其傳情表達的能力,卻不如人類豐富,然而我 們也不能忽視其細膩的動態和神情,每一種動物都有獨特的表 達喜怒哀樂的方式。此外動物也有許多特別的習慣和動態,譬如鹿、虎等耳朵能隨意的轉向各個方向,如收聽器般,能覺察極輕微的聲音;貓、虎等眼睛的瞳孔,能敏感的隨著自然光線的變幻而開合,猶如照像機的光圈原理;動物的尾巴具有均衡的作用,可調節各種姿態,這些特點都應注意到。
畫貓耍表現出乖巧靈俐的特色,同屬貓科的虎則要表現出威嚴勇猛的感覺;畫驢要畫出傻氣和滑稽的味道,同屬奇蹄科的馬,就要晝出神駿豪邁的性格,每一種動物的性格,在作晝前必先稍加研究。
寫生時對動物解剖學應有了解,至少必先觀察其骨骼與肌 肉的關系,古人常說「畫虎畫皮難畫骨」,是指一般人往往過 分去描寫搶眼的老虎皮,而忽略其骨骼、肌腱對展示虎威的重耍性。
速寫是累積創作素材和捕捉生動形象的必耍手段,然而它是 通過觀察與默畫相結合的方法,把生動的形象勾出,並不是看 一筆畫一筆,對於晝動態的畜獸,應掌握神態,尤其耍注意從 一個動態過渡到另一個動態的瞬間,只用寥寥幾筆,就要准確的表現出畜獸的特點,其動勢要靠線條不同方向的對比和組合來表現。茲以擅長走獸畫的梁中銘教授平日寫生的素描稿為例 ,配上攸以水墨表現的猴子冊頁,可以發現勤於觀察寫生,助益頗大。
寫意晝法
以寫意法畫畜獸,早在漢代壁晝及魏晉磚畫中即可見到略 為豪放的表現法,五代石恪的畫中亦可見具有禪意的虎,但到明朝才比較盛行寫意的畫法,如沈周的寫生冊頁中亦有走獸, 郭詡的「牛背橫笛圖」墨色的乾濕濃淡變化生動,並以破筆枯 墨掃出牛毛,意趣橫生。近代的畜獸畫家,多以寫意法表現, 如徐悲鴻的「雙馬圖」,結合西洋畫的明暗觀念與正確的解剖 學知識,表現出天馬行空的賓士氣概。林玉山的猛虎,表現出 兇悍威嚴的氣勢,齊白石與李可染的牛,都有獨特的個性。
寫意畫法是以簡練的筆墨,表現出豐富的內容,並能喚起 觀賞者的想像力與感染力,故以寫意法畫畜獸,對其細節須加 以簡化或省略,譬如繁瑣的光影明暗就可省略。眼睛是傳神之 處可以誇張。至於配景的處理,必須根據各類走獸不同的習性 和生活環境來安排,譬如熱帶地區生長的走獸,就不宜配寒帶 的植物。牛、馬等走獸,可以不靠景物襯托,以留白的方式, 或在地上點染些草色,如徐悲鴻的馬,多以留白的方式,讓觀 賞者自由聯想。
虎的寫意畫法: 先以淡墨超稿勾出形態,赭石調藤黃畫虎身,再以稍濃的 墨畫斑紋,白粉染嘴、前胸等,並以赭石第二次染身。淡墨破 鋒絲細毛後,蘸老虎的寫意畫法示範濃墨畫眼、耳並重鉤斑紋 ,第二次染白粉及濃墨絲細毛,白粉畫虎須,最後補景完成。 畫時大致全體同時進行,層層加重
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種類。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紙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⑷ 國畫的色彩及調色方法
國畫的色彩及調色方法
調色是指將特定的色調加以改變,形成不同感覺的另一色調圖片。下面我整理了國畫的色彩及調色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筆中調色法
一筆中蘸二三種顏色,當筆落在紙上,就能產生一氣呵成的色彩效果。主要在避免因三原色混合,而產生彩度低的混濁色彩;如畫嫩葉時常同時蘸二種對比色來畫出嬌嫩的感覺。
二、碟中調色法
著色前將含顏料的筆在調色碟上調色,把顏料混勻再畫,如此畫出的效果才會均勻或有漸層變化。
三、紙中調色法
國畫用色
銀朱:呈暗粉色。
胭脂:色暗紅。用紅藍花、茜草、紫梗三種植物製成的顏料,年代久則有褪色的現象。
硃砂:色朱紅。用以畫花卉、禽鳥羽毛。
朱膘:色橘紅。明度比硃砂高,彩度比硃砂低。用以畫花卉。
赭石:色紅褐。用以畫山石、樹干、老枝葉。
石青:色青,依深淺分為-頭青、二青、三青。用以畫葉或山石。
石綠:依深淺分為-頭綠、二綠、三綠。用以畫山石、樹干、葉、點苔等。
白料粉:亦稱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鉛粉兩種。用以畫白花、鳥,或調配其他顏料使用。
花青:色藏青。用以畫枝葉、山石、水波等。用蓼藍或大藍的葉子製成藍靛,再提煉出來的青色顏料,藍綠色或藏藍色。用途相當廣,可調藤黃成草綠或嫩綠色。廣花,顏料。即廣東產的花青。(微含紅色成分,故與黃色調和後生成的綠色較為沉著)
藤黃:色明黃。用以畫花卉、枝葉。藤黃:明黃色。南方熱帶林中的海藤樹,常綠喬木,莖高達二十米,從其樹皮鑿孔,流出黃色樹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國畫顏料。(亦含微量紅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時甚為醒目,多為危險警示色彩)
赭石色:暗棕色礦物,用做顏料
雌黃:礦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黃色,半透明,可用來制顏料。古人用雌黃來塗改文字,因此稱亂改文字、亂發議論為「妄下雌黃」,稱不顧事實、隨口亂說為「信口雌黃」。
雄黃:中葯名。為含硫化砷的礦石。別名石黃、黃石。
石黃:國畫顏料,即雄黃。
洋紅:色橘紅。用以畫花卉。
拓展:傳統國畫顏色
目前,在我國市場上出售的中國畫顏色從原料上分主要有礦物質、植物質和化學合成等三種類型;從包裝上分主要有水劑(錫管裝)、粉狀(袋裝和瓶裝)和塊狀(合裝)等三種形式。
(一)錫管裝水劑色
自從大興水墨寫意之風後,中國畫的工具材料就逐漸地簡潔,特別在顏色和墨上,更是一切為了方便快捷,於是錫管裝的水劑顏色和瓶裝的墨就大行其道。現市面上的錫管裝顏色主要有十二色合裝中國畫顏色,它使用原料龐雜,包括了傳統礦物質、植物質以及現代化學合成色。這種水劑國畫色雖然使用方便,但顏色的質量難以保證,特別是一些不合格產品,色膠比例不勻,開封後擠出的全是渾濁的膠水,待擠到顏色時又全是渣滓,很難使用。所以在使用錫管裝顏色時,開封之前先用手指來回擠壓錫管,讓膠水和顏色在裡面混合,這樣開封後擠出的顏色就沒有膠色分離現象了。在使用錫管裝顏色時一定要現用現擠,盡快用完,否則容易干後結塊,再也無法使用。
(二)粉狀顏色
粉狀顏色一般都是由原材料直接加工製作而成,較少使用化學合成物,它選料講究,製作精細,顏色品質好,色彩飽和度高。粉狀顏色主要取材於各種礦石、貝殼、金屬等,基本上屬於礦物質顏料。另還有用木材炭、絲綢等材料經火燒後,取其灰燼進行研磨,加工製作成不同灰黑度的黑色粉狀顏料。這種顏色用到畫面上後易產生毛絨絨的感覺,可以用它來畫蜂蝶、鳥雀、小雞、貓狗等小動物,能表現出特殊的質感效果。
(三)塊狀顏色
塊狀顏色實際上是粉狀顏色的深加工。粉狀顏色是一種無膠的半成品,在使用它時一定要調入膠水,而塊狀顏色是已經加入了膠水的顏色,使用時只要用清水將其浸泡開就可以蘸色描畫了。塊狀顏色不象粉狀顏色那樣,主要是礦物質顏料,它既有礦物質顏料,又有植物質顏料,尤以植物質顏色為主。
中國畫顏料的調膠頗有講究,這是因為膠水是直接將顏色和畫面粘結的媒介,膠水用少了容易掉色,用多了又會降低色彩的明度和飽和度,只有恰到好處,才能充分發揮中國畫顏色特有的魅力。中國畫顏料用膠主要有桃膠和骨膠兩類。桃膠就是桃樹傷口所流液體,這種液體有一定的膠黏度,干後凝聚成半透明狀的晶體。桃膠可以春天自己到桃林中摘取,市面上也可以買到;骨膠就是用動物的骨頭等膠脂部分熬制而成,呈顆粒或條狀的`半透明晶體。由於所取原料不同,所以就有牛膠、鹿膠和一般的豬骨膠等不同的品種。桃膠黏性不如骨膠,因此它不太適合粘合礦物質顏料,骨膠黏性強,無論是礦物質還是植物質顏料都可以使用。但是,骨膠易變質,特別是炎熱的夏天要現用現做,如果時間長了就會腐敗變臭。在中國畫顏料中,需要加膠的主要以粉狀顏料為主。粉狀顏料加膠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兌膠調和法,另一種是乾粉黏附法。
(A)直接兌膠法
將粉狀顏色倒進調色碟,將膠水直接兌進色粉中,用手指加力揉按成有一定韌性的色團備用(如果少量使用,只需要用筆蘸膠揉合色粉即可),使用時加入少許溫水將顏色調和成需要的濃稠度即可。如果調制好的顏色一次不能用完,一定要進行退膠處理,否則的話就會影響到色彩的明度和飽和度。所謂退膠就是用清水將兌過膠的顏料稀釋,待其沉澱後倒去顏色上面的清水,這樣膠水就會隨之被倒去。
(B)乾粉黏附法
這是一種在畫面上直接上膠的方法。上色時,在所需填彩的地方用膠水均勻地刷在畫面上,然後用小色篩(頗似中葯房中過慮渣滓的葯篩)將色粉均勻地灑到畫面上,然後用干凈的底文筆輕輕地來回掃幾下,這樣色粉就會牢固地黏附在畫面上了。這種黏附法顏色和膠水無需直接調合,因此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顏色原有的色澤和光彩,充分發揮色彩的表現力。
礦物質顏色即使加了膠,其和畫面的附著力還是不夠,在反復覆蓋暈染時還常常會將底色帶起。要使顏色牢固地附著在畫面上,可以用膠礬罩蓋法加以解決。
礦物質顏色覆蓋力強,在使用時一般採用輕色多層,反復罩染的方法,這樣染出的顏色厚重沉著,飽和度大,不易出現水跡斑痕等現象。膠礬罩蓋法就是在礦物質顏色的上面用膠礬水輕刷,待膠礬水干後就形成了一層保護膜,將顏色牢牢地固定在畫面上,這樣無論在顏色上進行多少次罩染也不會將底色帶起。要注意:覆蓋顏色的膠礬液宜淡忌濃,如果濃度過高,干後就會在顏色上形成一層白霜,不僅破壞了畫面,降低了色彩的明度,而且還無法補救。用膠礬液在顏色上罩蓋的方法古已有之,稱為「三礬九染」法。
雖然在水墨寫意大行其道的今天,色彩在畫面中越用越少,但在工筆花鳥畫和民間繪畫中,色彩一直處於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別是近二十多年來,工筆重彩和現代花鳥畫的興起,使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色彩的重要作用,大家都在盡力尋找和探索。正當我們苦於色彩品種稀少,顏色形式單一時,我們的鄰國日本,其繪畫色彩卻越來越豐富,人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轉到了日本畫的顏料上。
;⑸ 工筆花鳥畫如何上色
色彩具有著神奇的魔力,運用不同的色彩組合方式,就會讓畫面產生不同的感受南朝謝赫六法論中說,畫有六法,一日氣韻生動, 二日骨法用筆,三日應物象形,四日隨類賦彩,五日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可見在繪畫中,賦彩可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工筆花鳥畫著色技巧
畫面顏色所呈現的感受,最為直觀,最能讓觀者第時間產生印象 。而隨類賦彩,就是將感受濃縮,化為極簡的塊面表達放在畫面中。讓觀者去發現其中的情感。故此隨類賦彩看似簡明,實不簡單。
著色技巧平塗法
工筆花鳥畫從色彩的角度主要分為淡彩與重彩兩種基本形式,都是在勾線的基礎上進行著色,又稱其為「雙勾暈染法」。
著色技巧渲染法
工筆淡彩畫形式上主要以透明的植物顏色(如:花青色、曙紅色、藤黃色、胭脂色等)進行渲染。其色彩明快秀麗,自然生動,有時也與一些礦 物質顏色搭配使用,是工筆花卉的主要繪畫形式。
分染法
工筆重彩形式上主要以不透明的礦物質顏色(如:石青色、石綠色、硃砂色和白粉等)進行著染,其色彩凝重艷麗,具有裝飾特點。有時也配合植物色使用。
罩染法
二、工筆花鳥著色的基本技法
工筆花卉的著色基本技法大致有六種。
平塗:是指按花、葉的生長方向用不透明的顏色鋪染。一般用白雲筆較好, 筆頭的水分不宜過多,塗色時用力要均勻,塗出的色塊要求勻凈、潤澤。
著色技巧 平塗法
分染:是指工筆花卉著色中最重要的一步, 通過分染,將花、葉的結構關系、前後層次及凹凸變化表現出來。分染時,需准備兩支筆,一支蘸色,一 支蘸水。 染時,先從花、葉的根部染起,畫一筆顏色後,馬上用水筆把顏色暈染開。分染時,色筆水分要多些,水筆水分少些。待干後,再染第二遍。如法反復渲染,直到效果滿意為止。
著法技巧 分染法
統染:是指把花和葉大的層次關系、明暗變化按組分染出來,是局部分染的整體化。
著色技巧 統染法
罩染:是指在已經分染和統染好的底色上,平塗一層透明色彩。 罩染時毛筆要飽蘸顏色沿著花、葉的輪廓線分塊平塗。罩染要求均勻、透潤。
著色技巧 罩染法
醒染和提染:指在平塗或罩染好的顏色上,用白粉或其他顏色將物體的受光面提亮為「提染";用較深的水色或石色小面積加染背光的陰面,使之更凸顯物體結構,稱為「醒染,」此法多是作品即將完成時用。
著色技巧 提染法
技法的操作方式與繪畫效果,我們可以從具體的案例中來學習。不同的作品因為表達效果的不同和材料使用的差異,使繪畫步驟與技法的疊加順序會略有不同。大家先通過案例來學習技法,熟悉技法所能體現的效果。以便自己未來在創作中,能夠靈活運用。
⑹ 國畫寫意牡丹調色技巧
牡丹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下面梳理了國畫寫意牡丹調色技巧,供大家參考借鑒。
畫牡丹最重要是要表達牡丹花的高貴而不俗和雍容大度的氣質,但往往都易犯「三病」:一是用色不當,絢紅搭綠,尖跳刺目,臃腫軟疲,即為「甜俗」。二是一味粉厚色濃,干澀塗抹,滯膩浮漲,色墨混濁,此謂「脂粉氣」。三是凝結板刻、僵硬平勻、造型陳腐、缺乏生氣,俗稱「工藝氣」。
花鳥畫最基本構圖形式有三種;上插,下垂,橫倚。無論那種構圖都要追求一種大的動勢,就是「造險」。既生險絕,還要復歸平正,也就是均衡。動盪歸於穩定。還要注意「濃淡相宜」,「動靜相生」「疏密得當」,「知黑守白」,「藏露結合」,「以葉襯枝」,「巧妙襯托」「師法造化」。
枝莖,畫枝或色或墨要健勁有力,忌柔弱,宜中鋒用筆以顯圓厚。要穿插得體,有疏有密。畫木本老乾應該體現蒼老硬朗的'神采,中側鋒並用。筆中含水量要小,顯現乾的特點。可以出現飛白,藉以與花葉滋潤的對比豐富。老乾也畫得結構松動,用筆變化略小。要有聚散,前後,穿插,疏密。
乾的畫法:1,用赭墨直接畫出。用筆要頓挫,中鋒,側鋒並用。2,用濃破淡法;用赭墨和石綠畫出干,用焦墨用滾筆+側鋒+中鋒干濕生動破墨。後點苔。
構圖上要充分的認識「金邊銀角」的重要性。四個角和四個邊的中間不能作為花卉出枝的地方。假如畫面左邊搭邊,那麼右邊對應部位就應該空邊,上下邊處理方法相同。無論畫面大小,應該區分主賓,主賓分明,有爭有讓,才能夠和諧相處。
牡丹葉要有疏密和虛實變化,不能夠像真葉那樣均勻對待。用筆果斷,寓中鋒於側鋒之中,既見厚重兼俊俏之形。落紙即見濃淡變化,但是變化服從整體,以免顯得破碎,也有層次感,可以以淡托濃,也可以以濃托淡。勾葉脈是最關鍵的,葉子的反側正背,都是靠勾出來的。筆要干,墨色要比葉子顏色濃重。濃墨用焦墨勾,灰葉以濃墨勾,淡葉以灰墨勾。也可以焦墨先勾深色葉子,然後勾淡葉,筆的顏色不斷變淺,最好可以掃的方法,表達脈的干濕濃淡。(叫一筆墨)。嫩葉草綠筆鋒醮曙紅或胭脂色,落筆成了泛紅的漂亮色彩,使新葉充滿活力。勾脈可用胭脂色。
畫牡丹花不能有干澀的感覺,要充分發揮宣紙滲化效果。花朵濃淡主要靠水分調解,不能過多依賴白色,一旦白色濃厚,行筆必然澀涕,膩而不暢,造成板結乾燥效果。水分加大之後,行筆要快,趁濕完成,才能夠使花瓣色彩分明清晰,滋潤融洽。如果想追求豐富多變的花瓣形象,就必須在用色時中鋒、側鋒,逆鋒,拖筆等多種筆法並用,單一的點法,必然顯得花瓣雷同。畫紅牡丹花,一旦配以綠葉,對比太強烈了,就使人感到俗氣。為了使畫面穩定而脫俗,就應該用水墨畫葉子,壓住火爆局面,取得視覺上色彩平衡。這樣才能夠「艷而不俗」。
牡丹花調色法
紅花:用朱紅、大紅、曙紅。以朱紅為主調大紅成基本色,筆尖醮曙紅點畫。也可以筆肚上足牡丹紅,筆尖醮胭脂畫出,色濃渾厚,要不,幹了就顯得單薄。
粉紅:筆根白+筆肚牡丹紅+筆尖胭脂。
黃花:黃加白,筆尖醮赭石與朱紅的調和色。花芯可用白色或胭脂畫。也可以筆根白粉,筆肚藤黃,筆尖綠畫出。收拾的時候筆尖用朱磦或胭脂。
橙色:筆根赭石,筆肚朱磦,筆尖胭脂。
藍花:花青加白加少量曙紅做基本色,筆尖醮花青畫。也可以筆根白粉,筆肚肽青藍,筆尖胭脂畫出。
紫花:白色加胭脂和花青調成基本色,筆尖醮胭脂。大體完成後,用濃厚胭脂再次花心部位的深度,並且使花瓣更加豐富。也可以白粉加胭脂就是紫加一點肽青藍。
白花:草綠色加少許赭石和微量水墨調成基本色。畫時醮純白色,筆尖醮基本色。完成後,可以用綠色提染暗部和花心,純白色強調亮部的花瓣。
墨花:行筆速度要快,用筆果斷,變成清新暢快感覺,不要重復修改。可水墨干後,用石青、石綠、硃砂這些不透明礦顏色點花芯。畫花瓣時用筆有大膽,不要留白。
黑牡丹:牡丹紅+胭脂+墨調出黑紫。
二喬:粉紅色干透後(不會竄色,破壞花形)畫另外的黑紫色。
綠色:白色加草綠色加少許朱紅調成基本色,筆尖醮草綠色從反瓣部位畫起。石青畫子房比較合適。
深紅色:大紅加少許曙紅調成基本色,筆尖醮胭脂,用筆乾脆利落,避免重復用筆,以免畫「糊'了。難點就是水分的掌握,水分多了,色彩沒有重量感,水分少了,又容易顯得干膩呆板。只有水分恰當才能夠厚重滋潤。
⑺ 初學花鳥畫簡單入門方法
初學者要想學好花鳥畫,首先要了解花鳥畫的筆法和風格。花鳥畫是國畫的一大分類,對筆墨調配要的求很高,沒水的調配不能過濃,也不能過淡,以防暈染。下面是初學者花鳥畫入門的簡單方法:
一.鳥的畫法:
1.了解鳥類的飛行姿態,在了解鳥類飛行姿態的基礎上再學習繪畫勾勒,這樣會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
2.用呔白在花瓣後面倒著分染,後用花青+藤黃+墨,把顏色調成濃淡不一的樣子畫出葉子,盡量將葉子留在水平線,這樣看起來畫面會多點細節。
3.最後用花青藤黃+墨,調深一點的顏色勾葉脈,即可畫出立體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