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水粉怎樣做出血的顏色

水粉怎樣做出血的顏色

發布時間: 2023-01-28 15:01:34

A. 水粉怎麼調色,怎麼調色才好看

淡黃+白+月灰,比例自己控制。

調色
把顏色備齊然後在紙上嘗試任意兩種或三種顏色相調和所產生的變化,從而熟悉顏色。然後再嘗試著去調書上某個水果或者某個罐子的顏色。注意要調某一塊顏色時,首先分析用哪幾種顏色有可能調出這塊顏色。
水粉調顏色不需要調太勻,不能像攪拌機一樣兩塊顏色拚命地攪,可以稍微生一點,哪怕最後畫到紙上會帶點生顏色都不要緊。
畫水粉調色時用的顏色種類太多顏色容易臟掉。注意用色的比例。當能比較准確的把書上的任何一塊顏色調出來時,那接下來就可以臨摹整張的水粉靜物畫了。

顏料調色表
熟 褐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朱 紅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暗 紅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紫 紅 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褚 石 紅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純黑色

粉 藍 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藍 綠 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灰 藍 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淺 灰 藍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粉 綠 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黃 綠 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墨 綠 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粉 紫 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啡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粉檸檬黃 = 檸檬黃 + 純白色

藤 黃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桔 黃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土 黃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手繪裝顏料調色表
玫紅色 + 黃色 = 大紅 ( 朱紅、桔黃、藤黃 )
朱紅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藍色 + 黃色 = 草綠、嫩綠
天藍色 + 黑色 + 紫 = 淺藍紫
草綠色 + 少量黑色 = 墨綠
天藍色 + 黑色 = 淺灰藍
天藍色 + 草綠色 = 藍綠
白色 + 紅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紅
天藍色 + 黑色(少量) = 墨藍
白色 + 黃色 + 黑色 = 熟褐
玫紅色 + 黑色(少量) = 暗紅
紅色 + 黃 + 白 = 人物的皮膚顏色
玫紅色 + 白色 = 粉玫紅
藍色 + 白色 = 粉藍
黃色 + 白色 = 米黃

B. 水粉顏料上色技巧

著色方法:水粉畫顏色有較強覆蓋能力,但也不能毫無顧及地隨便亂塗,它有自己一定的著色方法和步驟。
著色順序:
1、從整體到局部水粉畫是色彩畫的一種,它同水彩、油畫一樣,都是從畫大色塊深色塊入手。整體著眼和從大體入手是我們的作畫原則,大色塊和大片色,對畫面色調起決定性作用,應首先畫准組成畫面的主要色塊的色彩關系,然後再進行局部的塑造和細節刻劃。
2、從深重色到明亮色明亮色多是厚塗,一遍遍薄塗亮不起來。先畫深重色,容易被明亮色覆蓋;相反,一般是先畫面積較大的深重色(包括暗部和明部和重色),予以確定畫面色彩的骨架。逐步向中間色和明亮色推移。以明亮色為主的畫面,還是要先塗明亮的大色塊,顏色稍薄一點,局部小面積的深重色後加上去。如果中間色為主,作畫時先塗中間色,運用並置的方法,分別向面積較小的暗色的明亮色畫過去。方法不是死的,要根據情況靈活掌握。
3、從薄塗到厚畫薄塗即用水稀釋顏料,如同畫水彩畫,根據總的色彩感覺,迅速地薄塗一遍,造成畫面整體的色彩環境,爾後逐漸加厚,深入表現。薄塗比較正確的地方要善於保留,使畫面色彩有厚有薄,以增加色彩有層次和厚重的效果。水粉畫顏料不象油畫、丙烯顏料附著力強,可隨意畫厚。水粉畫的厚塗要厚的適當,過厚容易龜裂脫落,所以較厚而不準的顏色應洗掉再畫。

具體著色:
(1 )干畫法和濕畫法在水粉畫中,干畫法一般是指厚塗重疊的方法。此法可以反復地畫,一遍不行再畫一遍,表現對象比較充分、深刻,也宜於初學者掌握。這種厚畫的畫面,類似油畫的效果,有渾厚之感。濕畫法是以薄畫為主,發揮水色滲化的效果,著色遍數不宜多,甚至白色部分可以空出白紙,具有水彩畫濕潤流動的意趣。當然,一些局部加厚也是可以的,干濕結合會增強表現力。
(2 )並置和重置並置是筆觸在畫紙上並列擺置,著色遍數較少,開始用色即厚一些。如強調二度空間的畫面。先用毛粗暴色線勾一下輪廓及結構,添色時用並置的方法把顏色擺上去,壓出色線。重置是一種疊色的方法,以色點、色線、色塊進行重疊著色。作畫大都是重置與並置結合運用,以利充分地表現對象。
(3 )干濕變化的掌握顏色干濕變化是水粉顏料的特性之一。將顏色塗在畫紙上,濕時感覺比較恰當,干後才會發現變淡變灰一些。不了解這一特性往往給著色帶來被動。掌握這一特性,事先預計干後的效果,可避免後加之色成為不協調的「補丁」。作畫時,應從薄到厚進行著色。先厚畫再薄塗干濕變化大;先薄畫,逐步減少用水畫厚,干濕變化不明顯,較易掌握。修改畫面時也適合厚塗。也可在要修改的周圍塗一點清水,修改的部分干後就會自然統一。
(4 )色彩的銜接畫面需兩塊顏色銜接要自然,從明到暗要過渡圓潤,色彩要銜接恰當。方法有三: a、利用濕畫,使明色與暗色、此色與彼色,由於水的作用交互滲化,這樣效果會自然而柔潤。一遍不行,可照此方法再畫一遍。b 、在兩色之間用中間明度的顏色畫上去,雖有明顯筆痕,遠看過渡自然。c 、兩色銜接生硬之處,可用其中一色在鄰接處干掃幾下,增加過渡的色階。也可用筆蘸少量清水在生硬之處輕掃幾下,使兩色銜接處從明度或色彩方面揉出過渡層次,轉折即會自然。
(5 )用筆筆色在紙面上運動,出現筆痕,即謂筆觸。一般通過畫面中的筆觸可以看出畫家大致的作畫順序和怎樣用筆來塑造對象的,用筆不是目的,是一種表現手段,許多畫家的筆法是有所區別的,有的大筆縱橫,有的小筆點繪。哪一種筆法好呢?怎樣用筆才對?應該從表現對象的目的著眼,根據不同物象的不同結構、不同質感和作者的不同感受,立足於表現。要從表現對象出發,為表現形體結構和色彩,靈活運用塗、擺、點、勾、堆、掃等各種筆法進行描繪。

C. 水粉 玫紅怎麼調

紅色(多)+白色(少)=玫紅。

其他水粉調配方法:

淡粉色:朱紅(少)+鈦白(多) 鈦白加得越多,粉色越淡。

深粉色:朱紅(多)+鈦白(少) 朱紅加得越多,粉色越深。

玫粉色:玫紅(多)+藍色(少) + 鈦白(適量)。

櫻花粉色:大紅+紫羅蘭(少量)+中黃(從少到多慢慢加)+白色。

(3)水粉怎樣做出血的顏色擴展閱讀

調色技巧

1、在配色時,塗料和乾燥後的塗膜顏色會存在細微的差異。各種塗料顏色在濕膜時一般較淺,當塗料乾燥後,顏色加深。因此,如果來樣是干樣板,則配色漆需等乾燥後再進行測色比較;如果來樣是濕樣板,就可以把樣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觀察兩種顏色是否相同。

2、事先應了解原色在復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變化情況,特別是氨基塗料和過氯乙烯塗料,需更加註意。

3、調配復色塗料時,要選擇性質相同的塗料相互調配,溶劑系統也應互溶,否則由於塗料的混溶性不好,會影響質量,甚至發生分層、析出或膠化現象,無法使用。

4、由於顏色常帶有各種不同的色頭,如果配正綠時,一般採用帶綠頭的黃與帶黃頭的藍;配紫紅時,應採用帶紅頭的藍與帶藍頭的紅;配橙色時,應採用帶黃頭的紅與帶紅頭的黃。

D. 用什麼顏料在衣服上可以畫出血的感覺

你想穿一次性的衣服?還是畫完以後再穿?如果一次性的就用普通的水粉顏料就行,顏色調好就行。如果多次穿就買丙烯顏料,專門給布料印圖案的材料,洗也洗不掉。我們平時穿的T恤上的圖案都是用它畫的。

E. 水粉雪的顏色怎麼調

紅色一直加白色,大約是七比四,最後再加一點藍色,只要一點點,別放太多

F. 水粉顏料中,粉紅色用哪些顏色調出來

大紅加白加點檸檬黃(不要破壞紅色的色相)即可得到粉紅,畫蘋果經常這么調。

G. 古代的胭脂水粉怎麼做的

古代的胭脂水粉是從帶顏色的花瓣中提取的純天然的產物,胭脂是一種紅色顏料。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面。在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為了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此行,帶回了大量的異國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風物。胭脂的引進,也在這個時候。 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時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復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艷的紅色染料。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種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製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燕支,都可經過陰干處理,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姻脂」,「(月燕)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義。除紅藍外,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重絳,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統稱,是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古時胭脂又稱作燕脂、焉支或燕支,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是燕地婦女採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得名。

《中華古今注》中記載:「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為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粉。」還有一種說法是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此行不但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而且帶回了大量的異域文化和民族風物,其中就有胭脂。由這兩種說法看來,胭脂應該始自匈奴,後來又傳到漢地的。東漢時班固出使西域回來說過:「匈奴名妻曰閼支,言可愛如燕支。」現在甘肅永昌縣與山丹縣之間,還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不知是不是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名字?

胭脂的做法是把紅藍花在花開之時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復杵槌,紅藍花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淘去黃色後,即成鮮艷的胭脂。此外我國古醫書中記載可用於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蜀葵花、重絳,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從這些中葯可以提取天然的紅色素來制胭脂,當然這時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義上的胭脂了,已經是一切紅妝的指代。

《紅樓夢》有一段寫到: 「寶玉笑道:『鋪子里賣的胭脂不幹凈,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凈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細簪子挑上一點兒,抹在唇上,足夠了;用一點水化開,抹在手心裡,就夠拍臉的了。』平兒依言妝飾,果見鮮艷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可見胭脂的做法如同其他化妝品一樣是不斷在改進的。《御香飄渺錄》中說慈禧用的胭脂,是採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干凈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漿後,用細紗過濾取汁,再把當年新繅就的蠶絲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曬干,就成了上好的胭脂。

「美人妝,面既施粉,復以燕支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從《妝台論》中對女子曉妝的描述,可見胭脂對女性紅妝是何等重要。東晉王嘉《拾遺記.卷七》中寫魏文帝美人薛靈芸拜別父母後入宮,一路上淚下不止,用玉唾壺承淚,到京師時,壺中淚凝如血,這紅淚一定是因為沾染了臉上的胭脂。胭脂在唐代時尤為盛行,如唐詩有「三千宮女胭脂面」句,王建《宮詞》:「歸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裡潑紅泥。」說的是一個宮女在盥洗完畢後,臉盆中有如沉澱了一層紅色的泥漿。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說楊貴妃紅妝之重,連擦汗的帕子都染成了紅色。雖然在說法上誇張,但多少反映了當時的濃妝之風,近代出土唐代彩俑和壁畫也印證了這一點。

以上說的是面脂,口脂也是素來被看重的,戰國宋玉《神女賦》寫「眸子炯其精朗兮,暸多美而可觀。眉聯娟以娥揚兮,朱唇的其若丹。」

唐岑參《醉戲竇美人詩》中 「朱唇一點桃花殷。」說的都是女性紅唇之美。《唐書》中記:「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說用來盛口脂的容器是雕花象牙筒,可見口脂在諸多化妝品中是多麼被重視和喜愛。唐代人把抹口脂又稱為點唇,僖宗年間,口脂的種類計有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金紅、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洛兒殷、淡紅心、猩猩暈、小朱龍、格雙唐、媚花奴共十六種,並稱為胭脂暈品。

唐代以後,女性的妝飾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塗抹胭脂的習俗始終不衰。直到明清時亦然,只是不再象隋唐五代時期那樣誇張了。崇禎皇帝曾賦詩「露宿風餐誓不辭,忍將鮮血代胭脂。」以旌表為國抗敵的女英雄秦良玉,試想若在安穩的盛世,又有多少女子真的去做紅妝季布?

H. 水粉顏料紅色顏色怎麼調

紅+黃=紅橙(紅多黃少,俗稱桔紅)
橙色(等量混合,俗稱桔黃)
黃+藍=黃綠(黃多藍少)草綠
綠色(等量混合)中綠
藍綠(藍多黃少)深綠
藍+紅=紅紫(紅多藍少)
紫色(等量混合)
藍紫(藍多紅少)
原色適當相混:
二間色適當相混:
紅灰色:紅多,黃、藍少
黃灰:橙加黃
黃灰色:黃多,紅、藍少
藍灰:綠加紫
藍灰色:藍多,紅、黃少
紅灰:橙加紫
少紅+少黃+多白=肉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玫瑰紅



=
玫瑰紅
+
純黑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粉檸檬黃
=
檸檬黃
+
純白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I. 水粉的紅色怎麼調才顯得很艷

調法:
組成:紅色+白色(按4:1的比例)
設計要點:玫瑰花印象的本色出演
顏色值:#FE007F
建議可以加點白,然後加黃色系可以往暖紅走,加藍綠往冷紅走,具體的量需要自己多嘗試,不同的顏色組合出不同的效果。最後要看整體畫面的色調,同樣純度明度的顏色在不同的背景環境下視覺感受不一樣。

J. 色彩基礎知識(水粉怎麼調色啊)

調色方法:

一、混合法

1、混合法之類似色混合,在色相環上,三色相鄰范圍內的色域稱類似色,其中每一種色彩都包含有公共色的因素,利用這些類似色進行混合。

2、混合法之明度混合,在調色過程中,提高或降低色彩的明度差,以此達到協調畫面目的。可嘗試用90%的大紅加入10%的黃再加入少量的白,對比沒摻其他顏色的大紅與摻過另外兩色後的大紅,看其間的差異。

3、混合法之對比色混合,等量的補色相混加入白粉,所得的各種灰色都偏向其補色的對立面。如:灰(紅+綠+白)與紅色並置傾向於綠,與綠色並置傾向紅;灰(黃+紫+白)與黃色並置傾向於紫,與紫色並置傾向於黃。

二、重疊法,先畫一遍底色,再用較乾的筆觸在底色上掃擦別的顏色,產生一種疊加的顏色。

三、並置法,並置又稱色彩空間混合,是利用不同的顏色相互並列,遠看呈現另一種色調。

(10)水粉怎樣做出血的顏色擴展閱讀

互補色:紅綠、橙藍、黃紫。

紅加黃加藍,也就是色彩的三原色相加,得到黑,只是理論上的,實際在調和中,色彩調和得越多,其飽和度會下降,三原色相加,真正得到的是一個灰黑色。所以,在畫色彩時,最好不要超過三種顏色相加,不然容易產生臟的顏色。

黃加藍=綠,綠加紅=黃加藍加紅=黑,紅加黃=橙,橙加藍=紅加黃加藍=黑。

寫生時調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確觀察和理解對象的色彩關系的基礎上。調配顏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而要考慮整個的色調和色彩關系,從整體中去決定每一塊顏色。

水粉畫寫生色彩不易銜接,也應該在明確色彩的大關系的基礎上,把幾個大色塊的顏色加以試調,准備好再往上畫。切忌脫離整體,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接著又調一塊改一塊。水粉畫顏色濕時深,干後淺,干濕變化明顯。

如果調色時使用粉多,或已經畫了較厚的色層,再著色作畫,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強的紙,顏料的干濕變化就更顯著。這使水粉畫調色不容易做出正確的估計。造成色彩銜接、覆蓋和修改上的困難,這是水粉畫的一個明顯特色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