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常生活中光波的頻率(顏色)是如何被記錄的
黃色;0.577~0.492微米
可見光的波長
2007-10-23 14:26
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在0.77~0.39微米之間。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0.77~0.622微米,感覺為紅色;0.622~0.597微米,橙色;0.597~0.577微米,黃色;0.577~0.492微米,綠色;0.492~0.455微米,藍靛色;0.455~0.39微米,紫色。
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見光譜沒有精確的范圍;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在400到700納米之間,但還有一些人能夠感知到波長大約在380到780納米之間的電磁波。正常視力的人眼對波長約為555納米的電磁波最為敏感,這種電磁波處於光學頻譜的綠光區域人眼可以看見的光的范圍受大氣層影響。大氣層對於大部分的電磁波輻射來講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見光波段和其他少數如無線電通訊波段等例外。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見的光波范圍跟人類不一樣,例如包括蜜蜂在內的一些昆蟲能看見紫外線波段,對於尋找花蜜有很大幫助。
166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第一個揭示了光的色學性質和顏色的秘密。他用實驗說明太陽光是各種顏色的混合光,並發現光的顏色決定於光的波長。下圖列出了在可見光范圍內不同波長光的顏色。
不同波長光線的顏色 (見圖)
光色
波長λ(nm)
代表波長
紅(Red)
780~630
700
橙(Orange)
630~600
620
黃(Yellow)
600~570
580
綠(Green)
570~500
550
青(Cyan)
500~470
500
藍(Blue)
470~420
470
紫(Violet)
420~380
420
為對光的色學性質研究方便,將可見光譜圍成一個圓環,並分成九個區域(見圖),稱之為顏色環。顏色環上數字表示對應色光的波長,單位為納米( nm),顏色環上任何兩個對頂位置扇形中的顏色,互稱為補色。例如,藍色( 435 ~ 480nm )的補色為黃色( 580 ~ 595nm )。通過研究發現色光還具有下列特性:
( l )互補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如藍光和黃光混合得到的是白光。同理,青光和橙光混合得到的也是白光;
( 2 )顏色環上任何一種顏色都可以用其相鄰兩側的兩種單色光,甚至可以從次近鄰的兩種單色光混合復制出來。如黃光和紅光混合得到橙光。較為典型的是紅光和 綠光混合成為黃光;
( 3 )如果在顏色環上選擇三種獨立的單色光。就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色調。這三種單色光稱為三原色光。光學中的三原色為紅、綠、藍。這里應注意,顏料的三原色為紅、黃、藍。但是,三原色的選擇完全是任意的;( 4 )當太陽光照射某物體時,某波長的光被物體吸取了,則物體顯示的顏色(反射光)為該色光的補色。如太陽光照射到物體上對,若物體吸取了波長為 400 ~ 435ntn 的紫光,則物體呈現黃綠色。這里應該注意:有人說物體的顏色是物體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了這種顏色的光。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比如黃綠色的樹葉,實際只吸收了波長為 400 ~ 435urn 的紫光,顯示出的黃綠色是反射的其它色光的混合效果,而不只反射黃綠色光。
Ⅱ 觀察太陽光的顏色用什麼儀器
用三棱鏡就可以。
也叫棱鏡。
能將太陽白光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的七色色帶。
Ⅲ 測量色彩的儀器叫什麼名字
一般有色差計、分光測色儀。色差計是用三刺激值法去模擬人眼的視覺函數,存在視覺匹配誤差。價格便宜。分光測色儀採用測量反射光譜的辦法,測得絕對值,更加准確,價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