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鑒別有黃的母蟹和沒有黃的母蟹
挑選蟹要三看:
1、看蟹殼。凡殼背呈黑綠色,帶有亮光,都為肉厚壯實;殼背呈黃色的,大多較瘦弱。
2、看肚臍。肚臍凸出來的,一艘都膏肥脂滿;凹進去的,大多膘體不足。
3、看螯足。凡螯足上絨毛叢生,都螯足老健;而螯足無絨毛,則體軟無力
吃蟹的時間很要緊,只有交配以後,天氣逐漸變冷,性腺才發育。蟹黃最開始也是淡白色,慢慢變黃,最後變成橘紅色。所以要吃到好的螃蟹,海水蟹就要等到10月、11月以後會更肥一些。講究端午節吃皮皮蝦,中秋節吃螃蟹。不適合的時間段吃到的螃蟹多是沒什麼肉,因為它們還在生長。
(1)蟹粉顏色不黃怎樣才能做到金黃擴展閱讀:
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快速鑒別蟹的質量:
1、是否墜手:放在手中沉不沉。
2、用手按爪以檢查蟹的肉質干不幹凈。
3、蟹膏是否夠多,則以蟹的尾端飽滿或鼓起為上品。
4、如果蟹膏鮮艷,蟹臍兩旁會透出紅色(行內俗稱「紅印」),則屬好蟹。
蟹肉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其中維生素A、維生素E含量最高。這2種維生素可以保護粘膜上皮組織,軟化血管和抗衰老。
螃蟹中還含有大量的硒,每100克的螃蟹中硒的含量高達56.7微克。含硒高的食物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還能起到預防腫瘤、抗癌的功效。
⑵ 蟹黃豆腐羹怎麼才能讓顏色很 黃 很漂亮
雖說是蟹黃豆腐,但是一般的飯店都是用鹹蛋黃代替的,味道一樣鮮美。螃蟹多貴啊... 材料:凈鹹蛋黃15個、內酯豆腐一盒、青豆適量、魚丸蟹肉棒適量、薑片、蔥花、高湯、水澱粉 做法: 1、將鹹蛋黃煮(蒸)熟,盡量煮老一點,用勺子壓成泥沙狀。 2、豆腐切成小塊,用開水氽一下。青豆也氽至6成熟。魚丸蟹肉幫切小塊。 3、起鍋熱油,炒香薑片,然後將鹹蛋黃放進去翻炒,炒啊炒,炒成糊狀。 4、放入豆腐,青豆,魚丸蟹肉幫,加高湯(清水也行),轉小火燒熟。 5、最後調入少許水澱粉,撒上蔥花即可起鍋。因為已經有鹹蛋黃了,所以我沒有放鹽。如果覺得味道不夠,可以放入適量的鹽
⑶ 蟹黃的顏色有幾種,是靠什麼決定的
蟹黃的顏色有3種,分別是橘黃色、橘紅色、深黃色。
蟹黃顏色是由蟹的性腺決定的。比如:蟹黃體積變大、呈鮮艷的橘黃色時代表母蟹的性腺已經成熟,此時生產排出體外的是蟹卵,留在體內性腺中的卵細胞仍然屬於蟹黃的一部分。
母梭蟹具有開胃潤肺、補腎壯陽、養血活血之功效。其中以蟹黃的營養價值最高。它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膠原蛋白、鈣、磷等多種人體必須的營養成份,有「海中黃金」之稱。
(3)蟹粉顏色不黃怎樣才能做到金黃擴展閱讀
蟹黃食用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的是,蟹黃雖然營養價值高,但蟹黃中膽固醇含量很高,每100g蟹黃中膽固醇含量可高達466mg,故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患者應少吃或不吃蟹黃。
⑷ 蟹黃怎麼熬
活螃蟹二斤五兩;黃酒一兩;蔥五錢;熟豬油一斤;姜一兩
1.將蟹洗刷干凈,用線繩捆紮起來,上籠(或放鍋中煮)蒸約二十分鍾至熟取出,剁去蟹爪尖,搿開蟹殼,用竹片剔取蟹黃和蟹肉,棄去胃囊,並將蟹腿拍碎,剔取腿肉。蔥拍散,姜拍松
2.鍋放爐火上,放入熟豬油燒至八成熱時,下蔥、姜,炸至蔥焦黃、姜沒有水氣時,撈起,隨將蟹肉和蟹黃分次放入油鍋中(一次不可多放,多放會因水氣重,產沫多),並不斷用鍋鏟以鍋邊向鍋底鏟動,防止粘鍋而焦糊,邊熬邊倒入黃酒,熬至全無水氣。
3.舀入缽內蓋上沙布罩放陰涼處冷卻。取用時不得用帶有生水的工具,以免中途蟹油變質。
⑸ 怎樣炒蟹粉
炒蟹粉時不加清水,多放一倍豬油。炒好後,裝進消毒過的乾燥玻璃罐里,確保油脂浸沒蟹粉,就可以把蟹季的鮮美,存過一整個綿長的冬天。
自己在家怎麼做
原料
大閘蟹……6隻(2公4母)
植物油……200g
姜……4片
豬油……1湯匙(約15ml)
鹽……1小勺(約5ml)
料酒/黃酒……1小勺(可省略)
約拆出5兩蟹粉(一小盤),可按比例增減
1 | 拆蟹粉
螃蟹入鍋前在清水裡養15分鍾,吐過苦水,隔水蒸15分鍾,關火再燜2分鍾,一掀鍋蓋,滿室皆香。
拆蟹看似是個麻煩事,其實過程很治癒(對強迫症還特有成就感)。呼朋喚友一起來拆,更是事半功倍。
2 | 熬蟹油
拆剩的蟹殼和關節也別扔,要留著熬蟹油。冷鍋倒入200克油,和兩片姜切成的薑末。火調到最小,大概加熱15秒。蟹殼倒入鍋里熬,全程小火。
時不時翻炒幾下,差不多半個小時就可以出鍋。熬好蟹油,用紗布或細眼的漏勺過濾。
3 | 炒蟹粉
除了蟹油,炒蟹粉傳統上還得加豬油,讓兩種絕妙的動物脂肪狹路相逢,慘烈廝殺,才能相互激發出最大潛能。
想省事的話,市場有現成的熟豬油,再偷懶一點,直接用蟹油也行。
一湯匙豬油加熱到三四成油溫,再加入兩片姜切成的薑末,以及之前拆出來的蟹肉、蟹黃、蟹膏。
油鍋翻滾,香氣爆破如一朵小小的蘑菇雲,激動人心!聞到香味散出,再加兩湯匙清水,一湯匙料酒,一小勺鹽。
翻炒八分鍾左右就可以出鍋。熱騰騰澆在米飯上,吃!
如果想存蟹粉/禿黃油,只要記住三個關鍵詞:無水、多油、冷藏。炒好以後裝進密封罐,就能吃到明年啦(就是得省著點吃!)
白飯本來端莊樸素,舀上一勺蟹粉,頓時就變得很不正經。膏油燦黃柔膩,滑落米飯的姿態幾近放縱,再經熱氣一蒸,鮮味風起雲涌,急急挖一大口,只覺得這世界對愛蟹的人真是溫柔。
⑹ 蟹黃,橘黃,鵝黃,金黃,中那個詞宇宙不同
是蟹黃。
橘黃、鵝黃、金黃都是指的顏色,蟹黃不是顏色,是母蟹的卵塊。因為是黃色的,所以叫蟹黃。與其他三個詞不是一回事。
應該是「與眾不同」,不是「宇宙不同」。
⑺ 蟹黃段和黃金段泥有什麼區別
都是段泥的一種 但是燒出來顏色不同。
1、首先,這兩種都是根據顏色來命名的,不過兩者之間還是有所差異的。
2、「蟹黃的」泥料燒制後的顏色比較金黃,很受壺友們喜愛,所以一般都把它當作優質的精品好泥料。
黃金段泥:段泥的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本山綠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礦。共生的意義是自然形成,而且兩種泥性質一致,黃金段泥是段泥礦經風化的一層,其色澤分明,透氣性佳,為段泥中極品。
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泡茶好喝,贊不絕口!
段泥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原礦段泥,老段泥,調配段泥。
老段泥是經過一定陳腐時間的原礦段泥,黃金段,芝麻段這些是調配段泥,例如芝麻段是在本山綠泥里調入紫泥顆粒而成。
⑻ 蟹黃發黑苦怎麼回事
蟹黃顏色發黑的原因有很多,並不一定代表是蟹壞了。下面我就來詳細解釋一下吧!
1、未熟透
如果蟹黃的顏色是中間發黑,但周邊都是橘黃色的話,一般是因為蟹沒有熟透。
這種時候,就繼續放回鍋里,再蒸1、2分鍾,這樣蟹黃就能變成橙紅誘人的顏色了。
2、蟹胃脹起
蟹胃處於大閘蟹背殼頂部,是一個三角形的包囊,裡面存有很多泥沙污物,是不可以吃的部分。
如果大閘蟹在生前吃了很多東西,它的胃部就會脹起來。在蒸熟後,看起來就會有很大一塊黑乎乎的物質。其實,只要把蟹胃摘除,就可以正常食用了。
3、待產母蟹
蟹黃實際上就是母蟹的卵巢和消化腺,螃蟹受精卵在母蟹體內發育一段時間,在即將排出體外時整個蟹黃都會出現變色,一般為黑色或灰色,多是黑色素、花青素等成分,可以食用。
4、殼內薄膜
大閘蟹的生長發育,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蛻殼,最開始蛻殼的時候就是軟殼內膜狀態。
因此,蟹殼里可能會存在一層黑色的薄膜,覆蓋在蟹黃上,讓蟹黃看起來是黑色的,這種情況下直接吃就可以了,是無害的。
5、死蟹
吃大閘蟹,一定要吃活蟹。如果蟹死了之後再煮熟,是不可以吃的。
大閘蟹在死亡後,體內的毒素和寄生蟲就會迅速擴散。這種螃蟹再蒸熟,就會出現蟹黃淤黑的現象,不適合食用。
6、環境污染
大閘蟹對於水體環境比較敏感,養殖環境的水質會反應在蟹黃上。如果生長環境淤泥較多,蟹自身受到嚴重的污染,出現蟹黃顏色變黃,這種螃蟹不適合食用。
蟹黃苦能不能吃是視情況而定的,並非所有的都是不能吃的,主要看導致蟹黃苦的原因是什麼。
螃蟹還未成熟
有苦味的蟹黃與我們常見的金黃金黃的蟹黃不同,蟹黃顏色比較淡,比較稀,結不成塊,這是因為螃蟹還太嫩,時間還沒到,這時的蟹肉也不厚實。
建議:將大閘蟹繼續養一段時間後再食用。
螃蟹烹調准備不足
螃蟹烹調准備不足也會導致蟹黃苦。大閘蟹烹調前准備工作要充分。除陽澄湖大閘蟹外,螃蟹買回來下鍋之前,一定要在干凈的水裡養兩天。兩天後,蟹基本就「養凈」了。養凈的蟹,肚子里的臟東西都排光了,蟹黃自然不會苦了。
螃蟹已經生病
生病的螃蟹,蟹黃就是苦澀的,而且膏肓不會結實。這樣的螃蟹很容易死,有的個頭很大,卻分量不足。生病的大閘蟹蟹殼上有些灰褐色的斑點,或者說是花紋,那就是俗語中的「球毛蟲病」——一種螃蟹的常見病,在購買時要注意鑒別。
蟹黃介紹
螃蟹體內的卵巢和消化腺,橘黃色、味鮮美。蟹黃不是螃蟹的卵,雖然成份和蟹卵基本一致,但是兩者有本質區別。蟹黃中確實含有未排出體外的卵細胞,但還有其他的螃蟹的器官、腺體、組織液等物質,並非單純的蟹卵。蟹黃體積變大、呈鮮艷的橘黃色時代表母蟹的性腺已經成熟,此時生產排出體外的是蟹卵,留在體內性腺中的卵細胞仍然屬於蟹黃的一部分。
蟹黃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磷脂和其他營養物質,營養豐富,但是同時含有較高含量的油脂和膽固醇。蟹黃可製成很多美食:蟹黃粥、等。上海灘還有著名的美味小吃——蟹粉小籠。顧名思義,主料就是蟹黃。蟹黃有河蟹黃和海蟹黃兩種。
蟹黃的吃法
炒蟹黃
1.准備的材料。胡蘿卜洗凈去皮切碎。
2.鹹蛋黃上鍋蒸熟後壓泥。
3.胡蘿卜洗凈去皮切碎放入攪拌機攪成茸。
4.鍋中油熱,下鹹蛋黃茸炒成沙。
5.放入胡蘿卜茸翻炒。
6.加入精鹽。
7.撒入雞精和白糖翻炒均勻起鍋用模具刻出花樣裝盤。
蟹膏也有可能是脂肪。因為公蟹為了准備過冬,漸漸的脂肪堆積,長成了蟹膏(俗稱蟹油)。剝開公蟹的殼,可以看到蟹殼和蟹坨坨當中有白白的、粘粘的東西,就是蟹膏(蟹油)。煮熟了以後,蟹膏變成了半透明狀。蟹膏越多,說明這只公蟹越壯。
⑼ 蟹粉怎麼做好吃
秋天到了,又是一個螃蟹豐收的季節,很多人都開始吃螃蟹了。螃蟹性寒,有養筋益氣、理胃消食、散諸熱、通經絡、解結散血的功效。它的肉和內臟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1、B2和等多種氨基酸,還有微量的膽甾醇。蟹殼里含碳酸鈣、蟹紅素、蟹黃素、甲殼素、蛋白質等。所以螃蟹是一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的河鮮,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好處。
雌蟹黃滿,雄蟹肉肥,現在正是吃蟹好時機!中秋節的時候,我買過幾個嘗鮮,感覺蟹肉還是不夠緊實。那用現在的螃蟹來做蟹粉是最合適的,因為比較容易取肉呀!蟹粉即是用蟹拆肉,佐以配料煮成的,它可與很多其他食物配搭。如上海菜裡面的蟹粉小籠包,又或是蟹粉豆腐、蟹粉扒蔬菜等。而熬蟹粉一般都用豬油,用豬油熬制蟹粉不僅味道醇正,也能隔絕空氣,貯存保鮮的時間也更長些。有了它炒菜、調餡、拌面、一勺提鮮。找個空閑時間,自己動手熬點蟹粉嘗嘗鮮吧!
《自製蟹粉》
主料:螃蟹2個
輔料:豬油、姜、料酒、鹽、白鬍椒粉
做法:
1、螃蟹洗凈,放入鍋中蒸熟,准備好剪刀、擀麵杖
2、把蟹腳蟹鉗先掰下,取一個蟹身,先翻過來把後面的小三角這一塊先掰下,雄蟹是小三角、雌蟹是橢圓形
3、再打開蟹斗,把裡面白色軟的蟹腮拿掉,然後可以先把蟹斗里的蟹黃蟹膏剔到碗里。千萬別忘了,還有藏在最中心裏面一個白色的六角星要拿掉,這是最寒的
4、然後就可以取蟹肉了,先把蟹身一掰為二,把蟹黃剔到碗里,再用剪刀把蟹身的四周剪掉,再對半剪開蟹身,用筷子把一絲一絲的蟹肉剔出來
5、再用剪刀把蟹大腿剪開,然後用擀麵杖一壓,肉就出來了,蟹小腿肉看情況如果大的有點,關節里一掰就帶出來了,蟹鉗就從關節里剪開,然後可以把最大部分敲碎再把肉剔出
6、這是我剝出來的蟹肉蟹黃蟹膏
7、鍋中加入適量豬油
8、爆香薑末,倒入蟹肉煸炒均勻
9、加點鹽、料酒、白鬍椒粉調味,即可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