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顏色是怎麼形成的
光與色之間存在關系
顏色的形成與光是分不開的。正是由於光的存在,我們才能識別顏色。而光是電磁波,一部分電磁波的光人眼是看不見的,而另一部分的電磁波人眼是可見的,我們稱之為可見光,其波長范圍為380nm-780nm。平常我們所看到的可見光組合在一起時,就是白色光線。
四大要素
就自然界的所有色彩而言,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兩類,一類是發光色,這是物體自身發出的光進入人眼之後所形成的色;另一類是物體色,這類顏色的形成必須只有在白光照射在其表面時人們才能感知到的色。也就是說形成這類顏色必須要有光源、有色物體、眼晴、大腦四大要素,而且缺一不可。例如,我們感受印刷品上的色彩時,首先必須有光線照射到印刷品的表面,然後通過印刷品表面的選擇性對光線的調制,調制過的光線再反射進入人眼產生視神經沖動傳入大腦,由大腦形成顏色。
『貳』 電腦中的顏色是怎麼形成的
【問題描述】: 進入系統,顯示桌面後發現屏幕顏色顯示不正常。 【原因分析】: 屏幕顏色顯示異常則可能是顯卡驅動、顯示器等方面造成。 【簡易步驟】: 設置【顏色質量】—【最高(32位)】—【360軟體管家】—【驅動人生】—重裝【顯卡驅動】—【bios設置】檢查—檢修【顯示器】。 【解決方案】: 方案一:設置顏色質量。 1. 首先在桌面上的空白處點擊右鍵,選擇【屬性】。(如圖1) 圖1 2. 調出顯示【屬性】—【設置】,查看【顏色質量】選項,正常應該有【最高(32位)】、【中(16位)】,如果顏色設置低於【16位】,顏色顯示就不正常,設置成【最高32位】確定即可。(如圖2) 圖2 方案二:重裝【顯卡驅動】。 如果顯示設置中【顏色質量】設置沒問題,則需要卸載【顯卡驅動】,重啟電腦,再安裝【顯卡驅動】,安裝完成後務必再重啟電腦; PS:顯卡驅動程序異常可以通過【驅動人生】等在線驅動安裝工具來更新。 1.打開【360軟體管家】在【搜索欄】中輸入【驅動人生】進行搜索,點擊下載,完成後點擊【安裝】鍵,按照提示完成安裝。(如圖3) 圖3 2. 按照安裝提示進行操作。(如圖4) 圖4 3. 運行【驅動人生】選擇【推薦驅動】,在下面的列表中找到【顯卡】將前面的框框打【√】,然後點擊【一鍵更新】。(如圖5) 圖5 4. 驅動更新完成後按照提示點擊【立即重啟】,電腦重啟後驅動更新完成。(如圖6) 圖6 方案三:如果重裝【顯卡驅動】無效,則重啟電腦在自檢時按【DEL】(筆記本一般F2或F10)鍵,進入BIOS里觀察,BIOS界面默認是藍底白字,如果顏色顯示異常,則可以調出顯示器面板上的【OSD】菜單,恢復顯示器出廠默認設置,並將顯示器【信號線】重新插拔。 方案四:如果以上操作無效,則可能是【顯示器】有問題,可以聯系顯示器廠商客服維修。
『叄』 顏色是怎樣形成的
顏色是不同波長(僅限於400nm~700nm之間)的電磁輻射進入人眼,在視網膜上引起不同的光化學反應並造成的不同的感覺(神經沖動)。
『肆』 顏色是怎樣產生的
顏色是一種視覺效果,與光波的頻率(波長)有關。光波的頻率與波長是成反比的,知道一個就知道了另個。
人的顏色感覺來自於人的視網膜上對不頻率光波的的感應。即,不同頻率的光波在人的視網膜上產生不同的刺激,這個刺激傳遞到大腦後,大腦作出不同的反應,就產生了不同顏色的認知。
人眼能夠感應的光波范圍是有限的,大概是390-760納米這個波長范圍內的光都能被人眼識別。
超出這個范圍的光,人眼往往不能識別,認為是不存在的,即不可見。
我們都見過彩虹,大約是依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順序來排列的。在可見光范圍內,頻率越高的光線(波長越短)越靠近紫光,頻率越低的光線(波長越長)越靠近紅光。
比如:
可見光波長范圍:390~760納米。
紅光:波長范圍:760~622納米;
橙光:波長范圍:622~597納米;
黃光:波長范圍:597~577納米;
綠光:波長范圍:577~492納米;
青光:波長范圍:492~450納米;
藍光:波長范圍:450~435納米;
紫光:波長范圍:435~390納米。
當然,由於個體的差異,少數人能看到我們上面說的范圍外不遠的范圍內的光波,這也很正常。因為他們對光比較敏感,但這個差異並不太大,我們通常就是用上面說的范圍來界定可見光波長。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發光體和反光體的區別。
發光體的三原色為:紅、綠、藍。學電視機原理的同學都知道這一點。電視顯示的彩色是通過相鄰很近的三個發光原色點的不同亮度來合成想要的顏色點,再由很多個這樣的點組成我們看到的圖案。
反光體的三原色為青、品紅、黃色。與這個相關的是用顏料畫畫,或彩色列印機。美術老教我們說:用合適比例的青、品紅、黃色可以合成接近黑色的顏色。而彩色列印機的三個彩色原料往往就是青、品紅、黃色,在黑色原料用完後,用這三個原色的顏料可以合成接近黑色的顏色。
這個區別的產生來自於發光體發出的就是我們知道的頻率的光波,而反光體的顏色的產生卻是它吸收了部分的頻率的光波,只留下我們能看到的頻率的光波。
『伍』 顏色是如何產生的
顏色的產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化學,就是說某種物質有它的特性,不吸收某種光,而反射那種光。
另一種是物理產生,就是按某種特定的結構產生一系列的對白光的折射,反射,色散,從而像人們展示出絢麗的色彩。
『陸』 顏色是怎樣形成的,有那幾種
由紅綠藍三色構成的,三者或其中兩者通過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各種顏色
『柒』 色彩是如何產生的
色彩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人對顏色的感覺不僅僅由光的物理性質所決定,比如人類對顏色的感覺往往受到周圍顏色的影響。有時人們也將物質產生不同顏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稱為顏色。
電磁波的波長和強度可以有很大的區別,在人可以感受的波長范圍內(約312.30納米至745.40納米),它被稱為可見光,有時也被簡稱為光。
假如我們將一個光源各個波長的強度列在一起,我們就可以獲得這個光源的光譜。一個物體的光譜決定這個物體的光學特性,包括它的顏色。不同的光譜可以被人接收為同一個顏色。
(7)顏色是怎樣形成的擴展閱讀:
分類
1、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稱為原色。原色能合成出其它色,而其他色不能還原出本來的顏色。原色只有三種,色光三原色為紅、綠、藍,顏料三原色為品紅(明亮的玫紅)、黃、青(湖藍)。色光三原色可以合成出所有色彩,同時相加得白色光。
2、間色:由兩個原色混合得間色。間色也只有三種:色光三間為品紅、黃、青(湖藍),有些彩色攝影書上稱為「補色」,是指色環上的互補關系。顏料三原色即橙、綠、紫,也稱第二次色。必須指出的是色光三間色恰好是顏料的三原色。
3、復色:顏料的兩個間色或一種原色和其對應的間色(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相混合得復色,亦稱第三次色。復色中包含了所有的原色成分,只是各原色間的比例不等,從而形成了不同的紅灰、黃灰、綠灰等(此處表示列舉省略)灰調色。
『捌』 顏色是怎麼產生的
任何物質都有自己的色素,這些色素在無光條件下是不會發生反應的,一旦受到光的照射就會有一些色素發生那個變化,將照射到自身的光吸收掉,而那些沒發生變化的色素就會將光線反射,人眼看到的實際上是物體中不能吸收光線的色素反射出來的
顏色的產生
光的三原色
~
紅,綠,藍
~
三顏色的光按不同的亮度混合,幾乎可產生任何顏色,三色重疊則成白色.
光與顏色的關系
我們在看紅色的蘋果時,看到的顏色是紅色,是因為蘋果只把紅色【
反射】回來的原因,而蘋果吸收了其他光線.當我們用紅光照射綠色物體,因為綠色物體只反射綠光,而使用的紅光的話,卻沒有綠光反射,所已呈現黑色!
簡單來說物體不吸收哪種顏色,我們肉眼看見它就是哪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