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保住葉片的顏色和鮮度
保鮮的難度比較大,但顏色(綠色)還是能保住的。1.1 常規保色保存
常規保存的標本也叫臘葉標本。蠟葉標本的傳統製作方法是將採集來的植物標本經整理後,平放在標本夾的吸水紙上,壓制吸水幾天而成。臘葉標本在製作過程中應根據植物的不同特點,進行特殊處理,使其達到最佳效果[1]。王艷秋等對肉質、易掉葉植物和易變黑植物標本的壓制方法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把植物材料均勻放在吸水紙上,每天翻一次標本和每天翻二次標本進行觀察研究,發現含水量較低的植物,經8天8次的處理,成品率較高;但對含水量較高、花瓣較大的肉質植物則需要經8天16次的處理,其成品率常低於前者。因而在處理標本時,既要考慮到植物材料的差異,又要考慮到處理時所採用的方法、時間的長短及環境因素等,不同類型採用不同的處理,使標本盡量保持它的本色,以達到最佳效果。
1.2 烘乾保色保存
用烘箱乾燥標本,也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溫度在30℃~50℃,黃艷花等把夾好的標木夾放入40~50℃的乾燥箱中烘乾,效果較好。或者用紅外燈烘乾壓制,也就是用瓦楞紙板、泡沫板把夾著標本的草紙隔開,用標本夾捆住,放於烘烤架上(金屬材料),紅外燈放於烘烤架下進行烘烤,溫度為40℃左右。用紅外燈烘乾壓制不但保持標本的原有色彩,而且還可殺死標本上的一些蟲卵和病菌,值得推廣應用。王蘭州等依據風、熱能夠加速水分蒸發的原理,首次研製出了一種便於攜帶、又能省時省力地對新鮮植物標本進行快速、優質乾燥的機電一體化設備,命名為「便捷式植物標本乾燥器」,這種設備使植物標本壓制時能夠省時省力、優質而又便於攜帶。
1.3 熱熨保色保存
就是將整形後的花、葉放在兩層吸水紙的中間 ,鋪於平板上,以預熱的熨斗或裝有熱水的搪瓷杯來回熨3~4次,標本驟然失水,色素未破壞。倘標本較厚實,失水不足,可換吸水紙再熨,然後再把熨好的標本整理、固定、上蠟,貼上標簽。對於在一般的乾燥條件下花會褪色的植物也可用熱熨保色保存,把採集到的植物先放在標本夾中1~2天,然後在紙的上面用熾熱的烙鐵熨燙,這樣乾燥的花,顏色便能保存很好。對於含水量較高易變色、霉變的植物標本,舒孝喜採用電熨斗隔著吸水紙小心熨燙(注意溫度不易過高),使其快速脫水,來保持植物的原有鮮艷的色彩。
1.4 硅膠乾燥保存
將事先烘乾的硅膠顆粒(1~1.5毫米)慢慢倒入盛放標本的盒子或標本瓶中使其充滿標本的每個空隙,直到完全覆蓋為止,然後將標本放入乾燥箱中5~6天,硅膠作為乾燥劑吸去標本中的水,如有真空乾燥器將標本置於其中抽氣並保持低壓二天左右也可完成脫水過程。陳尚義將採集的植物標本放在夾有草紙乾燥過的硅膠粉的標本夾中捆緊,放入烘乾箱(通電後高溫中)迅速烘乾的方法也成功的進行了標本的保存[10]。
1.5 微波乾燥保存
將按常規方法整理好的標木夾放入微波爐內的轉盤上,將微波爐門關閉,根據植物體含水量,來確定處理功率和時間[11]。劉淑琴將採集到的植物標本在形態和顏色沒有改變之前置於微波爐中,通電幾秒鍾就完成了乾燥過程。
2 植物標本的浸制保色保存
因干態保存的標本未經過原色的固定,所以保色的時間較短,保色的效果往往不是很好,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實驗,發現通過對採集的植物進行化學處理,使原色固定,然後進行浸制保存,可使製作的標本色澤自然、形態逼真,能較長時間保持原色澤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