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看书和看手机的区别
1、操作方式不同:纸质书双手持握,手机单手持握
2、视觉效果不同:纸质书呈现页面大于屏幕。这样有一个十分大的区别就是单页呈现的文字数量有很大差别。
那么文字多少带来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不方便去找该页内容对应的标题。试想一下,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尤其是读一些知识类书籍时,是不是经常会有不知道作者在讲啥的情况。这时候你做的事情就是回去看看标题,之后还回去看看目录,之后恍然大悟。在阅读纸质书的时候,你就很容易找到本章的标题,有时候就在本页,有时候翻一两页就找到了。但是电子书想要完成这个操作就十分不便捷。
还有一个就是目录的差异,纸质书由于页面大,很清楚的展示了本书的结构框架,但是屏幕能呈现的内容很少,这就导致作者很难了解书结构的全貌。那为什么书的结构对于人读书来说是十分重要呢?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人不论在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定位。在班级里自己的成绩是什么水平;在拿奖金时,是否和跟自己同事区别明显;在出游时都需要一个地图导航,这都是人寻求定位的表现。而读书也一样,也需要知道自己在读的内容是什么,在本书结构上处于什么定位。第二,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接受信息时喜欢图片化的内容。屏幕上,目录的呈现的形式是线性的,纸质书是结构化的,类似图片,所以人愿意接受纸质书。
3、亮度不同,纸质书是没有亮度的,但是电子书有。这就导致了视觉效果的很大差异。人在看一个刺激眼的东西,总还是不习惯的。
4、交互方式不同。纸质书用手翻页,手机用手滑动,这就是交互上的很大不同
5、记笔记的方式不同。人在读书时有一个本能的反应就是,遇到自己觉得重要或者好的地方有画下来的冲动。纸质书很容易,手机就不行了。
6、还有就是一个很大区别就是认知方式的不同。书是用来干嘛的-学习的;手机是用来干嘛的-玩的。你用一个玩的东西来学习,你觉得靠谱吗?这就是为什么你在读小说的时候完全没感觉出来用手机读书和电子读书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本来是学习就是一个反人类的事情,你还要在一个充诱惑的手机上干,很难诶。
所以,上面说了那么多,应该能很清楚地展现为什么在手机上读书和纸质读书有很大区别了吧。
但是我们进一步思考,其实这些不同完全是因为习惯的不同。读纸质书是我们从小就养成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尤其是认知习惯,这和性格一样,一时间很难改变。一旦人们遇到需要自己改变很大并走出自己舒适区的刺激时,本能的反应就是排斥。用手机读书就是这样,因为读书很消耗我们的脑力和心力。我们读书本来就够累的,还需要分出一些精力来改变自己,不是很多人都能轻易接受的。但是一旦我们习惯了用手机读书,那么你就会觉得手机读书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甚至觉得纸质书并没有很大的优势。我的舍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如果我们需要用手机阅读,就要不断的去尝试,一点一点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与认知习惯,很快你就会喜欢上用手机阅读的。
‘贰’ 如何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安心看书
手机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电子产品,我们会经常性的用到它,而且有时候可以说是离不开手机了。如何能做到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安心看书。我有一些经验分享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吧。
还有如果你自己的自控能力特别差的话,我的建议是你用一个app来约束你自己。我自己曾经用过一个叫做forest的软件,你在手机的应用宝里就可以直接下载到。这个是一个考研的学姐推荐给我的。这个软件的功能就是控制你玩手机。你自己可以随机设置一个时间,三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设置之后手机的其他功能就不能再使用了。这样你就必须安心去看书了。如果中途你自己要拿起手机来玩的话,他在屏幕上会自动提示你:放下手机,安心做事。
最后希望你不要依赖手机了,好好去看书吧!
‘叁’ 在手机上看书,怎样才能不让屏幕暗,一直亮着呢
调手机上的那个屏幕亮着的时间,调成常开就OK了,不过,有的手机没有这项,你可以试试。
‘肆’ 手机看书软件熊猫看书哪个版本能看到时间
V1.4版本的有时间,建议下载这个版本,现在最新的是1.7,但是这个版本不好,电子书不支持UMD格式,我现在用的是V1.61,用着还行,看时间就按功能表键跳出来看。 回答问题。
‘伍’ 用手机看书要注意那些设置
我也经常用手机看书,我选择的是大字体,一般跟4号字体差不多大就行,背景颜色我选择的是白色,字体颜色是墨绿色,这样对眼睛刺激较小。
距离当然是不能太近,你自己感觉比较舒适的距离就好了。
晚上可以看,尽量调低手机的亮度吧,亮度太高对眼睛刺激很大的,时间不要太久,柔和的亮度对眼睛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陆’ 用手机看书的时候应该怎样保护眼睛呢
每次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个小时到2个小时,然后让眼睛休息最少半个小时
‘柒’ 读书时间安排
第一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在阅读时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的方法。不需要用同一种方法来阅读所有的书籍。同时还要根据阅读目的来调整。
比如在阅读小说时,要是单纯的娱乐,不需要做笔记。但要是写书评,就要考虑从哪个角度去写,去整理的梳理故事线,考虑从哪个角色或情节进行切入。要是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做笔记的重点又不相同,去分析作者写作的风格、套路、常用词。
而在阅读商业书籍,不同的目的,阅读方式和关注点也不相同。要是想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不需要把这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阅读。可以通过阅读目录和翻书来查看跟自己问题相关的内容,有针对性的阅读。想学习某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思维导科来梳理框架,把多个知识点根据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找到作者的主要观点,推导的过程,以及想办法去验证或了解观点的使用范围。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了解,把书中的知识进行下实践或尝试,看看效果。
在阅读一本之前,分清书籍的类型,以及自己的阅读目的,这样在阅读时才能更有效果。
二、优化可支配的时间
每天阅读的时间长短,不仅跟你的时间安排有关,还跟你对阅读的重要程度有关。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多,一般也就在2-4小时之后,而且你并不能确保一定能把这些时间用在阅读上。
我在2011年时挑战过 每天一本书,坚持了一整年时间。当时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而且经常出来。我为了完成这个挑战,花了很长时间进行准备,找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零散时间,想办法利用起来。
为了阅读,不读新闻、不玩游戏、不上网、多输出。随身带着一个Kindle,平时在坐车、排队、吃饭、等人的间隙时,花上几秒中把Kindle拿出来阅读。特别是做动车、飞机时,全部都用来阅读、做笔记和写作。
尽可能少的使用手机,特别是每晚睡前一定不看手机或电视,而是拿本书去阅读。不管工作再忙,每天都能保持2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保持了一整年,最终完成了 每天一本书的挑战。
实际对于阅读来说,能长期坚持每天阅读1小时,然后花上30分钟来做笔记,就已经足够了,阅读时间再少一点,比如30分钟也可以,关键问题是要长期坚持,慢慢的就会形成累加效应。
每天都保持4-5个小时的阅读,对于普通人是无法坚持下来的,别做强求,但每天花上30-60时间,进行阅读。并不是太困难,关键在你对阅读是否重视。你要认为很重要,少刷一会朋友圈子、少聊会微信、少看一点视频或新闻,就足以留出半小时、1小时的阅读时间